•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可怜的东西

Poor Things

主演:艾玛·斯通,马克·鲁法洛,威廉·达福,拉米·尤素夫,克里斯托弗·阿波特,苏西·本巴,杰洛德·卡尔迈克,凯瑟琳·亨特,薇琪·佩珀代因,玛格丽特·库里,汉娜·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英国,美国,匈牙利语言: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年份:2023

《可怜的东西》剧照

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2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3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4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5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6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3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4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5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6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7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8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19可怜的东西 剧照 NO.20

《可怜的东西》剧情介绍

可怜的东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基于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所著同名小说,融合现实主义、奇幻、科幻元素,将弗兰肯斯坦的故事重塑,设定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逃避丈夫虐待却不幸身亡的女子贝拉(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在被科学家成功复活后,心智停留在孩童阶段,却也对未知世界充满渴望;她与放荡律师私奔踏上挖掘自我的冒险,试图摆脱时代对女性偏见,追求平等与性解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花千骨无名天使3D笨蛋·测验·召唤兽续篇钱不够用3:全部够用光影非常搭档无限动力新贵第二季神探狄仁杰3茜拉百乐门靓丽人生第二季咒怨:终结的开始超速驾驶替代者2混沌梦魇剑侠情缘之藏剑山庄中禅寺老师的灵怪讲义实录老师会把谜题全都解开的。完美的他人入住汉阳波士顿法律第二季沟通者光影帝国渔枪鬼语者第三季间谍屠魔战记金色黄昏胡丽叶塔叛狱无间古宅老友记第三季

《可怜的东西》长篇影评

 1 ) 12/8 regal union square special intro

观影笔记:荒诞疯癫版芭比新脑子果然好用原来是割掉了恋爱脑贤者时间其实是男的的weakness😂adventureonly sex no attachment no feelingsbe bravethe only aim is to find happiness“for now for fun”男人就想把你关在屋子里 占为己有 独享 剥夺身体自由和思想自由(不让读书) 跳舞也总想lead但其实有缺陷的是他们可笑pathetic的是他们被女人耍得团团转身体解放—> 思想解放body awake and then mind awakedumb beautiful happiness直率我也有过好多相似的想法!

wanna go again after the first time but he couldn’tmake money and have sex岂不是一举两得“A woman plotting her course to freedom”lol最后剩下了Barbie和Allen You thought things are scary only because you are told they are scary or not polite or simply shameful by the definition of society that is so patriarchal and ruled by men with all kinds of weaknesses What if you acquire a brand new brain and you are able to enjoy all the pleasure for the first times again. You become fearless and is not afraid of seeking happiness.Do not let men get in the way of your adventures

 2 ) 你们这些可怜的东西(男人们)呵~~只知道杏与掌控

这部电影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这个电影看了后我想了好几天,它到底要讲什么,不是歌颂贝拉这样的生存,好像也不是对贝拉处境的同情与可怜。

豆瓣有个评论提示了我,poor things 这个things是负数,应该指的不是贝拉。

那就是指那些男人们咯?

一下点醒梦中人,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贝拉只是一种镜像,她完全不晓得对社会法则,只会诚实坦然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一个单纯的女孩,对男人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形形色色的男人对她做得事情,总结下来只有两种——xing雨和掌控欲。

做了个小表。

看电影中三个人物父亲杏 ——在聊天中说过,他对贝拉,不是不想睡,而是自己阳wei,做不到。

掌控欲——从小把贝拉锁在家中不让出门,即便出门也不让接触外人,可是这种掌控欲,随着贝拉的成长,逐渐变的无能为力,只能任她出走。

绿巨人杏——对贝拉,更多的是一种杏方面的操纵,他因为杏,赢得了贝拉。

贝拉愿意和他私奔。

而且电影中他还洋洋得意地对贝拉炫耀自己的能力。

可搞笑的是,他也是因为杏失去了贝拉,毕竟性的诱惑来自于多样性体验(电影中的妓院),而不是单一化。

掌控欲——他对贝拉的掌控欲来自于杏,而随着杏不再吸引着贝拉,自然也失去了贝拉,他却无能为力,只能哀嚎、辱骂、自暴自弃……将军杏——电影中,对他对贝拉杏方面的感受,几乎没提,我记得他就问了问,贝拉是否去当了ji女,得到肯定后怒不可遏。

现实中像这种如此变态的掌控欲,一般都是杏无能……所以他可能是因为这方面不太行,或者也就只有能生个孩子这种生殖性作用……要不原来的妻子消失这么久,也没见得有什么新欢,可能对这方面就不是很感兴趣,更喜欢去折磨摧残别人。

掌控欲——因为杏一般,所以他对待女人、对待下人就是变态的掌控欲,满足他缺失的一块欲望吧。

最后,只有在杏方面完全尊重贝拉,也没有操纵贝拉的小助手,和贝拉生活在一起。

因为贝拉喜欢这样的人。

试问,现实中哪个女孩不欣赏这样的男孩。

这样是不是就能说通了,整个影片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你们这些可怜的东西(男人们)呵,只知道杏与掌控!

 3 ) 更适合奥斯卡宝宝体质的女性觉醒电影

兰斯莫斯既不具备对人性的精确观察,也似乎对角色不抱有任何程度上的共情。

他的电影所显露的,只不过是一种徒具其表的古怪,和一种撒泼打滚式的反叛姿态。

今年的十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中,《可怜的东西》是在IMDb和Letterboxd上除《奥本海默》外评分最高的一部,也是最晚上线流媒体的一部,再加上威尼斯金狮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影后、金球奖影后等奖项的加成,让国内影迷对这部电影吊足了胃口。

但它的最终接受度却出人意料:上线三天后,《可怜的东西》的豆瓣评分就已经从8分跌到7.4分,甚至比不过几部春节档本土大片。

与此同时,本片的IMDb评分也在降,但0.1分的降幅远没有国内情况夸张,影片依然位居影史250排行榜单的中部地带。

说到底,这种对同一部影片的接受度差异,反映的依旧是文化差异。

国内观众对《可怜的东西》的批判,大部分集中在性别层面:一部由男人执导,由男人编剧,由男人撰写原著小说的女性觉醒题材电影,怎么可能真正触及女性意识核心?

更何况主演艾玛·斯通在片中还有大段大段的裸戏和性爱场景。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一定充满了男性影人对女性演员的“男凝”和“PUA”,而艾玛·斯通则毫不自知地成为了被男性影人剥削的工具,和女权运动的叛徒。

以上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严格去相信这个叙事,未免显得过于天真。

首先,艾玛·斯通在好莱坞的资历要远远胜过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或是编剧托尼·麦克纳马拉。

当艾玛·斯通在2012年正式成为蜘蛛侠女友时,希腊人兰斯莫斯还没拍出他的第一部英语长片;当艾玛·斯通在2017年首次问鼎奥斯卡影后时,兰斯莫斯的好莱坞敲门砖《圣鹿之死》也还在后期制作中,再等两个月才会在戛纳首映。

其次,在《可怜的东西》中,艾玛·斯通与兰斯莫斯一起出任制片人,深度参与关于影片的种种创作决策,并非是在拍摄过程中被导演任意摆布的可怜人,她也在颁奖季采访中屡次澄清这点。

所以,相信石头姐在本片中任人宰割的观众们,要么是太过低估了石头姐的好莱坞地位,和她掌控生涯的主观能动性,要么就是太过高估了兰斯莫斯在好莱坞的地位和能量。

此外,凡是见到由男性主创的影片中出现女性裸露镜头,就想到“剥削”二字的观众,思维模式也未免过于简单。

分析任何影片对女性的态度,都要从整部影片的语境、肌理和场面调度等方面具体入手,若是只套用简单的思维模式看电影,那么最终看到的所有电影都会像自己一样简单。

即便说了这么多对于《可怜的东西》反对意见的反对意见,但我依然认同反方的部分观点,尤其是对艾玛·斯通表示惋惜的那些——她为这样一部肤浅幼稚的电影做出如此牺牲,实在有些不值,虽然身为影片制片人的她,或许也是这些肤浅幼稚的始作俑者之一。

《可怜的东西》是对弗兰肯斯坦故事的某种重写。

外形可怖的科学家戈德温(威廉·达福饰),本身就是其父种种违背伦理的科学实验的产物,而继承了父亲实验精神的他,又通过在刚刚死去的怀孕母亲的脑袋里植入其胎儿大脑的疯狂方法,让这位自杀的独立女性死而复生,同时拥有成年女性的身体和幼年女性的心智,这种奇妙反差为影片的开篇部分制造了许多笑料。

影片的开篇部分由黑白影像呈现,极佳地复原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风貌,而实验产物贝拉与她的“造物主”戈德温,以及与文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的种种张力,也很值得拿来大做文章。

如此故事设定,既能让我们想起《可怜的东西》的灵感来源之一《弗兰肯斯坦的新娘》(1935),也能让我们想起像《野孩子》(1970)与《象人》(1980)一样,讲述边缘人如何在导师的循循善诱下,与文明社会产生接触的电影佳作。

倘若《可怜的东西》愿意在这条道路上深耕,那么它可能会变成一部更具深度也更能触动观众的电影。

但这显然不是导演兰斯莫斯的意愿。

兰斯莫斯一直是个试图在人类行为中发现虚伪和滑稽之处的冷眼观察家。

他眼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本能的奴隶,却总要借助种种堂而皇之的话术与姿态包装自己,于是在这些外衣崩塌时,他们就会显得格外可怜可笑。

这也是《可怜的东西》中超广角镜头(俗称“鱼眼镜头”)频频出现的原因。

部分观众会在其中看出色情片惯用偷窥视角的影子,但我相信这并非兰斯莫斯的本意,因为在少数没有女性角色出现的男性角色对峙戏码中,他同样采用了这类镜头,制造出一种戏谑夸张的视觉效果。

在我看来,这种视觉手法指代的是一种来自导演的生物学观察目光——导演就像显微镜另一端的科研人员,或是水族馆窗玻璃另一端的看客一样,饶有兴味地观察着作为生物的人类的种种可笑可悲,并在对这些生物的嘲讽中获得满足。

但我怀疑,兰斯莫斯在面对其角色时具备的优越感,仅仅是来自他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而不是来自于阅尽世间百态后得出的可靠思辨结论。

从《圣鹿之死》到《宠儿》再到《可怜的东西》,我们一直能从他所采用的广角摄影、推焦镜头和美术设计风格中,看到库布里克的影子,而库布里克标志性的反人类基调,似乎同样也是兰斯莫斯试图模拟的对象。

问题在于,兰斯莫斯对库布里克的模仿仅仅停留在表层。

库布里克某种程度上的反人类倾向,是基于他对自己作品中角色深入而精确的观察,而在厌世基调的背后,你也能感受到库布里克对人性怀有的深深悲悯,因为他并没有完全将自己从人类群体中排除开来。

反观兰斯莫斯的创作,你既没有从他的角色身上看到他对人性的精确观察,也无法看到他对角色抱有任何程度上的共情与关心。

他的电影所显露的,只不过是一种徒具其表的古怪,和一种撒泼打滚式的反叛姿态。

《可怜的东西》也不是例外。

如果说同样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女性题材电影《芭比》是头脑聪明却佯装幼稚,那么兰斯莫斯的电影便是头脑幼稚却假扮聪明。

从贝拉简单粗暴的意识觉醒和成长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人物层次,也看不到任何对女性意识细微之处的敏锐把捉,相反却看到了许多在几十年前便已过时的关于“性自由带来头脑自由”的陈词滥调。

《芭比》中玛格·罗比在长椅上与老太太对望的几个镜头,胜过《可怜的东西》洋洋洒洒的140分钟。

男性影人创作女性题材电影不是原罪,即便是《芭比》,照样在幕后有着男编剧诺亚·鲍姆巴赫的强力输出。

如果兰斯莫斯愿意真诚地反思男性群体在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中犯下的失误和可以改进的空间,或者像《芭比》一样,承认男性同样也是男权秩序之下的受害者,《可怜的东西》也会成为一部更加发人深省的作品。

但他同样没有做到这点。

《可怜的东西》中的诸多男性角色,从马克·鲁法洛饰演的花花公子(一个更大号也更扁平的Ken),到克里斯托弗·阿博特饰演的将军,再到威廉·达福饰演的科学家(达福用演技尽力补救了角色的单薄),要么坏得陈词滥调,要么好得陈词滥调,导演丝毫没有理解人物处境并探索其所思所感的意图,于是最终只能造就一系列卡通式的空洞讽刺形象。

影片的架空背景同样是一大败笔。

虽然片中人物的服饰与姿态都来源于19世纪英国,但在里斯本段落中出现的蒸汽朋克风格城市景观,似乎又把故事背景推向了未来,而这种设计的唯一意义,就是让故事发生的年代被架空,并进一步使得影片的所谓批判性表达更加无指向可言。

于是片中那些看似激进的大尺度场面和挑衅言论,在架空的背景下只不过是对着虚空打靶。

这或许也是兰斯莫斯有意为之的“聪明”选择:他将不会因此冒犯到任何具体的人。

好笑的是,正是这样一部制作精美,姿态前卫,内核却无比空洞羸弱的电影,在今年奥斯卡角逐中获得了11项提名,远超《芭比》。

作为电影,《芭比》有属于它本身的问题,但任何有头脑的观众,大概都能看出一点:它的某些表达是言之有物的,并且不可谓不激进。

然而学院却最终更偏爱像《可怜的东西》一样的电影:有着激进表象,实质上却包裹着保守甚至落伍的古早价值观。

这大概也是好莱坞对年轻影人和女性影人的一种隐性规训手段:你们可以有自己的表达,但这种表达最好按我们已经约定俗成许久的规矩来,最好不要冒犯到任何具体对象,且最好是空洞无物的。

如此这般,好莱坞便既具备了支持女性独立的表象,又没有真正在头脑层面让女性群体清醒过来,一石二鸟,一举两得,一切依然可以按照既定的法则运转。

一个多么伪善的系统,而它催生的又是多么圆滑聪明的投机分子。

你不小心的话几乎会为之鼓掌。

 4 ) 可憐的東西為何可恨

鉴于原作成书于1992而非维多利亚,本片本该有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1.换脑伦理问题。

是否有权处理遗体以及被推广的后果,尤其女主被移植的还是自己的亲妈;2.阶级问题。

女主观看穷人一段仿佛韩剧中车祸失忆癌症,属于剧情太顺特地弄出的抓马,因为后续也很韩剧,怎么闹腾都没缺过钱和骄傲;3.身份危机。

用亲妈的身体从没危机过,不说<秘密>这些拿身份作卖点的了,连dio抢了乔纳森的身体都PTSD呢;4.炼铜问题。

当然是丁点未谈,之前想过为何要把时间定在维多利亚末期,大概是那个时候first wave f,童ji合法且儿童被当作商品贩卖吧;5.女性处境。

她没有困难;5.各种主义问题。

女主看的书好像都白看了,爹解剖老公解剖她躺着啃老。

但是一切问题都被弱化了,尺度被无限放大。

注:讲first wave 是因为早期女性主义者鼓吹性解放,虽然不是第一波(片中时代)也不是第三波(作者时代)。

 5 ) “深刻”的兰斯莫斯与“肤浅”的芭比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自从拿下2023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之后,《可怜的东西》便成为了一众影迷的年度期待之一。

在《芭比》掀起了全球暑期观影热潮与女权主义讨论之后,《可怜的东西》自其面世,也同样因其中引起的女性主义探讨而被与前者比较,甚至被誉为与《芭比》一体两面的“黑童话”。

近半年后,《可怜的东西》豆瓣评分已经从最初的8.5以上逐渐降至7.5。

而在上线流媒体后的几天内更是狂跌0.5分之多,不难看出相当一部分观众对影片的失望态度。

差评中的最主要观点,无疑集中于男性创作者视角下对女性解放较为单一的性化想象,也不乏全然否定影片女性主义维度的激烈批评。

在如此语境之中,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提出另一些问题:《可怜的东西》的女性主义,是否仅仅是可被化约为单数的女性主义?

作为一部仍然有所区别于最主流好莱坞的文化商品,其内部是否也承继着好莱坞式的矛盾与分裂?

而它充满挑战性的异色外壳,是否仍然锋利,是否仍然禁得起这种撕扯?

朝向“非人”的女性主义在堪称绚烂的开头中,《可怜的东西》向我们展示了它的世界中最基础的设定:一位被植入婴儿大脑、行为诡异的长发女性,一位以“上帝”自居的科学家,一幢是实验室同时也是家宅的房子。

影片并不避讳将自己置入“女性试验品”这一被长期批判的叙事中,且试图从中铺展出更诡谲而丰富的维度。

首先,作为试验品的原始身体,并不是一具普通的身体。

影片在剧作层面对这具身体有着明确的定位:基本失去生命体征,但却仍有电流,因而处于生与死的交界处。

不难设想,创作者正是试图通过这一极其陡峭的设定,来促使观众悬置对科学家这一行为的道德判断。

试验品的获取同时成为一种拯救的活动,身体使用权在实验中的剥夺同时伴随着生命基准线的回归。

也正是这种身体的临界属性,让后续实验中对身体和精神的关系重构成为可能。

这一具女性身体,其基础恰恰是生死的模糊。

她的坠落既是痛苦的抉择,同时也是朝向生命之外、朝向非人之晦暗的舞蹈。

其次,在身体与精神的错位中,在女性与外部世界之间,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怪诞却也奇妙的关系。

由于大脑发育尚处于低幼阶段,贝拉的语言几乎是支离破碎的。

但这种破碎的话语使用,却和身体的不协调共同形成一种节奏的共鸣:她吐出破碎的词语,正如她迟钝的姿态摔碎瓷碗与玻璃瓶,也正如她飘忽的目光不断跳跃地捕捉空间中的不同物件。

孩童的语言成为一种音乐,而这种音乐与外部世界的物件相连,更与对这些物件之秩序的破坏相连。

某种程度上,野兽或孩童般的贝拉与周围的世界是没有距离的,这种破坏性的距离消弭促使着她进一步向外拓展她的生活界域:哪怕站在楼顶,她的第一反应也是,将东西用直勾勾的双臂摔下去——这正是她丈量世界的方式。

第三,女性与孩童之间的关联之外,我们也能看到女性与一种变异的动物生命形态的亲缘性。

实验的幸存者在这幢大房子里构建了一个畸形者的国度:贝拉、狗头鸟身的动物、猪头狗身的动物……“TA”们可以说都是同一物种。

而不能忽略的是,这整个科学项目的上帝,巴克斯特,也是其父亲残酷科学实验的幸存者。

我们很难忘记他仿佛由碎片拼接而成的面容。

他深知这种面容本身对外部世界的冒犯性,与此同时也与贝拉颇为默契地将其称之为“狗脸”。

换言之,掌权者本身的身份也并非纯粹的“人”,他因被排挤出主流世界之外,同样以动物的形态生存。

而贝拉的世界,便“天然”地由种种非自然之物的在场构成。

身体与身体是拼贴的,精神与身体同样是拼贴的;器官总是不完整,身心的秩序也总是非对称的、残缺的。

这便是兰斯莫斯与艾玛·斯通在影片开头,用极为文本化但也不乏细致的方式,勾勒出的女性主义面向。

它并不直接凝结为某种系统性的“主义”,而是先不断地呈现一种生态关系以及其中的女性体验。

限定“人”的女性主义不得不承认的是,以上赞美基本仅限于影片开头的半个小时。

兰斯莫斯总是有在展示设定环节把人的期待拔到无限高的能力,这一次尤其。

在开始旅行的贝拉身上,我们几乎再也没看到对开头这些绚丽概念的深化。

我们当然无法否认,用性探索世界同样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我们也必须反对那种“呈现性就必然是男性霸权视角”的观点。

但是,影片中的性,在不断地激发、反应与变形中,促成的效果并不是对性的差异化探索,而是单一化的堆积。

将“性是愉悦的”重复一万遍并不会让电影自动地变为对性的赞歌,唯有对身体、对面容鲜活的影像化才可以;反复强调“男性在身体上满足不了女性”也并不会自动让瞄准男权的批判变得深刻,因为这除了建立起性能力的等级制之外,并不能让性无法被量化、被等级化的愉悦自动被观众所感知;以女性的性解放批判男权性道德的虚伪固然可取,可是这种批判也同样需要身体的强度,而不是最简陋的语言与情节复述。

贝拉的身体仿佛只是一个黑洞,被无限的欲望牵引,却无法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性更具破坏性的快感。

兰斯莫斯深知这种身体的威力,但却并未进一步探索它、呈现它——仅仅以一种简易的爽文逻辑拼凑它。

假如说对性的再现将贝拉的身体禁锢,那么几段旅途中她的精神世界变化则完全可以称为“样板戏”。

将身体与心灵错位的功能,不应该是让它们彻底复制各自领域的庸常逻辑,而是为了去捕捉它们仍有可能交错的节点,让它们之间呈现出仍然相互影响的黏连关系。

然而,贝拉的心灵觉醒,几乎没有更具体的细节。

为何阅读的动作会必然让贝拉就彻彻底底理解了书中的一切、甚至是一整套原先与她相去甚远的价值观?

假如阅读是一种超越人自身狭隘界域的体验,那么贝拉阅读的动作在镜头中为何总仅仅是简单的中景?

假如影像无法捕捉阅读这一体验本身的精神性革新,那么这一情节被电影化的意义是什么?

而在亚历山大里亚,贝拉对死婴的共情能力到底从何而来?

一个曾经会对尸体不断捅刀的她,为何必然就会意识到,那些不成人样的肉块也是她的同类?

为何她不再有曾经的暴力快感?

而贝拉对殖民历史的知识吸收,又为何一如一个已经接受了全套社会教育的有志青年?

她又是从何处完整习得了金钱与掠夺、馈赠的关系,懂得像一个慈善晚宴女主人一般操演着一系列光辉灿烂的“人性本善”行为?

而假如她的精神世界与我们,与在银幕外理所当然地感动着的观众并无不同,那么她残酷而血腥的过往对她到底有何意义?

假如她先前的残缺、不完整只是为了让她走上必然的“人”的轨道,那么这一转变的独特性到底在哪?

兰斯莫斯缄口不言,因为他相信,观众们一定能理解,观众们一定会接受,观众们一定会脑补。

不管是从野蛮到善良,还是善良本身的内在丰富性,他都并不在意。

他在意的是让艾玛斯通裙裾飘扬地跑下台阶,然后在贫困与苦难的另一侧流下有着充分造型作用的泪水。

于是我们迷失在天马行空的人道主义散文中,而先前开辟出的关于“非人”的女性主义疆域,仅仅是这种模板的前史,是必然被扬弃的陪衬。

不够“肤浅”的兰斯莫斯不如回到与《芭比》的对比中来。

《芭比》,作为一个脱胎于玩具世界的故事,恰恰将其“肤浅”的物件特质变为一种深度的体验。

其原因在于:对一些“肤浅”的概念的忠实,反而可能是一种深刻的试验。

正如《可怜的东西》中巴克斯特对身体与大脑的实验正是基于一种对概念的热忱,对某种超出惯常身体逻辑的组装可能性的信念。

《芭比》的热情正是灌注于: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概念如何在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中成为一个“故障”?

这个故障如何让童话与现实的秩序同时产生动荡?

在这种动荡中一个概念如何具备了肉身与情感?

而在更具体的电影化过程中,格蕾塔·葛韦格不断让视听元素在概念与现实之间形成映照,也借由概念本身扁平的特质而规避了描绘人物的沉重负担。

我们会看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两种变奏,也会看到女性体验既作为宣言般的概念也作为现实的情绪体验,更会看到父权制自身如何在书本中的臆想与现实的权力结构之间内爆。

这些“肤浅”的东西恰恰会构成最终芭比真正获得“身体”时的内在,而无需强加佯装深刻的宣教。

因为不完满的概念总是在躁动,而女性主义掀开实存秩序的时刻总是可能会到来:它与她们,将从根本上质疑那种肤浅与深刻的二元对立,不断搅乱这种价值等级,让平庸与肤浅之物展现出其深邃的潜在空间。

反观《可怜的东西》,假如说一开头还有一些《芭比》式的用简易概念对撞现实世界的趣味的话,之后的环节彻底暴露了兰斯莫斯在传统叙事上的无能。

徒劳的人物刻画并没有让贝拉的转变变得可信。

贝拉的情绪一方面是最可感的——因为是最常规最符合主流价值的;也是最不可感的——因为是空洞且强加的。

而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也仅仅是一种故事梗概的复述,看不到鲜活的情绪与更广阔的生活世界。

影片中一切“深刻”的主题,都仅仅是一种罗列,一种肤浅到极点的高考作文式踩点给分报菜名。

最终我们再也寻觅不到开头那些绚丽的“非人”概念的踪影——它们成为了纯粹的装饰物影像,作为宠物在花园中“自由自在”地奔跑行走,但却没有任何冒犯性,更与女主角自身的内在世界毫无关联。

而兰斯莫斯,站在几代女性思想家理论的肩膀上,带我们领略了几眼弗兰肯斯坦故事的另一些可能,便仓皇逃窜回熟悉的好莱坞颁奖季女性故事橱窗里去。

而芭比会在最后一刻从粉色大匣子里跳出来,让故事继续。

祝兰斯莫斯成功吧。

 6 ) 其实就是porn吧

看了下好像想说的很多人都说过了……我想说的就是这部电影很多糟粕很多落后很多恶心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其实它本质就是一部porn啊,我没有看到任何区别于porn的东西,虽然在性唤起上面相当失败,高频次多种类大尺度的性交画面也能让人看得打瞌睡……性别角度的讨论我看不到有任何意义。

相当程度上算反面典型。

很多人也提到的无知天真的女人与塑造/引领/教育她的男人们的故事是多乡土多俗套多旧世界,甚至于多恶毒,在我看来是比rape要更甚的一种恶毒的性癖。

成熟女人的身材和幼女的思想是一种泛着老人味儿/棺材味儿/尸体味儿的来自一个老白男性癖。

令人作呕。

就很难展开说对站街的美化了。

以及把站街作为专偶制的对立面来刻画确实是非常男大导的一种脑洞……宁拍的妓院真的看上去和天堂一样美好了。

电影里那种对性魅力匮乏的男人产生的“慈善”“福利”心态我只听另一个人表达过,就是金星,可巧金星也是个男的。

以及女性意识觉醒到底和性解放有什么关系……导演也许不想装,并没有想拍什么女性意识觉醒,只想给自己的意淫幻想套壳拍点东西罢了……已经被弗洛伊德那套东西荼毒几千年了为什么今天还有人一天到晚把性解放当做多了不起的事。

考虑到导演的年纪让我想到七十以后开始天天拍强奸戏的老谋子……作为老男人对一个小女孩如何实现在身体上的探索是毫无概念的(可能他们也不想有什么概念),你到底见过哪个小女孩直接拿黄瓜往阴道捅啊???

想给这些人一个数据,我身边不下十个女人亲口跟我说过纳入式性交毫无乐趣,所以真的别演了……影后也挺累的。

以及参演且担任制作人的石头姐,采访中说完全没有感觉被剥削的石头姐,你也挺难评的。

很遗憾你开创了一种新的女优流派且演技被无数先辈吊打。

感觉导演要凭借一己之力在p站开辟女权主义专区了。

芭比/热辣时还在担忧女权的商品化,这下好了直接女权色情化了。

谢谢你们所有人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烂一点的添砖加瓦。

如果把主角换成男的。

或者哪怕肉身还是石头姐,但脑子换成男童的脑子,我会给这片打五星。

问题是谁来拍?

 7 ) 这不是一部女性主义的抗争宣言

▲欧格斯·兰斯莫斯“希腊诡异浪潮”领军人物欧格斯·兰斯莫斯近年来在欧美影坛如鱼得水,继上一部《宠儿》拿下九项奥斯卡提名,并捧出大满贯影后奥利维娅·科尔曼之后,新片《可怜的东西》更来势汹汹,在本届奥斯卡拿下11项提名,仅次于《奥本海默》,其缪斯女神艾玛·斯通更刚刚夺得英国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也有望在下个月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再度封后。

这一切要从《狗牙》开始讲起,兰斯莫斯2009年凭此片在戛纳一炮而红,将“希腊诡异浪潮”的影响力迅速扩张至好莱坞,收到不少橄榄枝,大明星更一度成为其作品的御用演员,例如科林·法瑞尔、蕾切尔·薇兹,以及上面提到最瞩目的艾玛·斯通。

作为一位非英美语系的电影作者,顺利迈入好莱坞也许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最佳选择,正如大家熟知的“墨西哥三杰”,然而这位希腊导演不断向好莱坞靠拢之时,是否因此丢弃了他赖以成名的诡异风格,迷失于主流观众的口味呢?

《可怜的东西》似乎给出了一些提示。

从《龙虾》开始,兰斯莫斯一发不可收拾地恋上英伦文化背景的题材,《宠儿》是一部18世纪的英格兰宫廷喜剧,而《可怜的东西》则改编自苏格兰作家的奇幻小说,背景设在维多利亚晚期,讲述逃避丈夫虐待却不幸身亡的女子贝拉,在被科学家成功复活后,心智停留在孩童阶段,却也对未知世界充满渴望;她与放荡律师私奔踏上一段冒险的旅程。

动物一度是兰斯莫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标签,《可怜的东西》里同样也少不了各种动物,不过,它们都以怪异的面目示人,怪叫的鸭子、猪头狗身的杂交品,其作用是为了引出女主角的特殊生理构造与身份特征。

剧中科学家将投河自尽的妓女腹中的婴儿大脑移植到她身上,从而制造出一个全新的女性。

女主角这种独特的生理构造立即拥有了隐喻的意义,她既是母亲也是女儿,这无疑是原著中相当前瞻的女性意识。

▲兰斯莫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动物元素影片开头投河自尽的妓女反映出不堪承受旧时代观念压迫的女性的最终命运;之后获得新生的女主角虽拥有同一副肉身,大脑智商却彻底归零,彻底摆脱了各种社会道德的规限,完全是一个婴孩,于是她的各种疯狂举动便有了一个合理的前提:比如在饭桌上突然悟出如何获得性高潮,在游轮上癫狂起舞,在巴黎主动卖身体验不同性爱,以及在婚礼上放弃未婚夫、重投家暴丈夫怀中等等不一而足。

这看起来就是女性成长的标准叙事,而兰斯莫斯有意将此题材与当下如火如荼的女性主义融汇贯通,于是在塑造出一个令人侧目的前卫女性之外,也以嘲讽的口吻刻画出她身边的各色男人,从创造她的科学家到关怀备至的医生,色欲淫荡的律师,以及原配的丈夫等等。

这些男人身上都有某些缺点:贪婪、懦弱、自私、嫉妒、残暴等。

▲威廉·达福饰演的科学家最耐人寻味的是每当她做出疯狂举动之时,男人总不免跳出来给予指正与劝导,美其名曰是教她尊重社会风俗、道德伦理的常识,实则是大男子主义发作,或暗喻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女性的所作所为必须要遵照男人定下的规范,女性被物化而沦为男性的附属品,比如科学家禁锢她外出,律师企图将她据为发泄兽欲的机器,还有原配丈夫对她家暴。

不过,很可能导演本身的性别局限,他对男性的刻画中不免带有喜剧与自嘲的色彩,让人在观影中笑声不绝。

漫画式的人物无形中淡化了现实的残酷性,充其量只是男人自罚三杯的态度,而根本难以对女性受剥削压迫的现实困境严肃看待。

更惹人争议的是,女主角在后半段探索性爱的情节中充斥着大量不必要的裸露戏,这些究竟是女性主义,还是借女性主义之名来满足男性观众,于戏外对女演员的另一种剥削呢?

▲艾玛·斯通的怪异舞蹈说到底,这并不是一部女性主义的抗争宣言。

兰斯莫斯始终迷恋于怪异的题材,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他透过这个性别反转的科学怪人故事,展现了女性成长过程中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获取性别意识,至于打破社会对女性固有的偏见与歧视的尝试始终悬于虚幻之上,甚至不乏争议(如通过卖淫探索女性高潮),就像邮轮航行时的背景一样诡谲难测。

兰斯莫斯最出色的仍然是极尽想象力的剧本细节与时代刻画,加上其风格化的黑白/彩色画面、扭曲视野的鱼眼镜头、惊悚怪诞的配乐。

这些由“希腊诡异浪潮”全盘移植过来的技巧与标签,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可名状的沉浸感,以近乎窥视的角度塑造出一个跨越了时代的黑暗童话世界:从科幻感十足的葡萄牙,到行走在生死边缘的邮轮,再到堕落颓废的巴黎妓院,再回到古典的伦敦,美术与服装设计的华丽怪诞风格,让人赞叹不已。

 8 ) 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大写的人,骄傲的人,而非可怜的东西

1八年前凭借《爱乐之城》的首度封后,证明了石头姐是一个真正的、杰出的演员,如今凭借《可怜的东西》再度封后,则宣告了她已然跻身影史最伟大演员的行列。

看过影片就知道,贝拉这个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难度和挑战有多大。

难怪获奖后的石头姐哽咽不已,对导演说永远感谢他给了她这个角色,让她有机会和影片中的贝拉一起重获新生。

2的确,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女人涅槃重生的故事:从片头的死亡开始到重获生命,从蹒跚学步到游历世界,凭借着对自由的向往,对独立的渴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贝拉一方面向外勇敢地探索世界,另一方面向内无畏地认识自己,最终,她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巨婴蜕变成了一个独立、成熟而又睿智的女性。

是的,她再度创造了自己。

她是她自己的婴儿,也是她自己的母亲。

她认识了自己,创造了自己,最终完成了自己。

3这部影片是如此的真诚、勇敢和美好,一如片中的贝拉。

在影片的结尾,贝拉挣脱了所有的标签、束缚和禁锢,成为了一个真正独立的、自由的、站立的、大写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这真是太不容易了!

认识自己,做自己,爱自己,从来都是最艰难,却也是最重要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

4影片的名字叫《可怜的东西》,谁是可怜的东西呢?

一开始指的当然是可怜的贝拉。

然而随着贝拉不断的成长和蜕变,到了后来,可怜的东西已然不是贝拉,反而是那些在心理上和认知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人格偏执扭曲却毫不自知的人,他们才是巨婴,才是那些真正可怜的东西。

而贝拉呢,她早已完成了蜕变,如今的她不再是什么可怜的东西,而是一个骄傲而独立的人。

5Always remember, follow your heart, know yourself, be yourself and love yourself, thes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君子不器。

做一个完整的人,真正的人,而非可怜的东西。

 9 ) 短评就这点字不给我发只能发长评

三星半,看的过程中很矛盾,给我一种屎里藏糖糖里沾屎的过山车感,鱼眼镜头实在是很美丽,Emma演技实在是不错,特意的劣质饱和度高的场景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要儿童不儿童要科幻不科幻要赛博朋克不赛博朋克的抽离感。

但剧情很抽象很男导。

你说是讨论女性的主体权利吧,全程女主也没做什么自立自强的动作(如果硬要说一大段伎院戏也算女主自立自强的话我只能摊手);你说是讨论女性性自由吧,我更想说是男权陷阱下的纳入式性解放(短暂探讨了一下masturbate和阴蒂快感聊胜于无);你说平等地展现双方裸体吧,只有丑男的肥肉和penis啊啊啊啊my eyes!!

我只看到了浮在表面的wake up,更别提本身修改女性大脑这个大前提了(为了怀念女主还改造了另一个女性,还要强调女主和她的区别不是另一种雌竞吗亲爱的),所有男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修正”女主,其它女性角色闪着淡淡的光辉无奈全部镶边。

对了,片里还有一个ip地全场爆笑点。

女主指着澳大利亚问这是啥地方,男配答:“far away, dangerous, all the people are animals.”

 10 ) 倒霉玩意儿

Poor things,中文暂时译为《可怜的东西》,我觉得还可以翻译成倒霉玩意儿。

电影开端,在维多利亚大宅里,穿着泡泡袖裙子像一个硕大洋娃娃的成年女人表情痴呆,四肢不协调,行为怪异。

大宅里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拼凑生物诸如鸭头猪身等。

随着这个哥特式怪诞故事展开,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弗兰肯斯坦式的故事,科学家把胎儿的大脑放进死去的母体中,创造出这个“美丽的弱智”Bella,又雇来自己的医学院学生观察记录这个怪物的成长数据,包括语言学习,身体协调等等,结果这科学实验的怪物很快发现了性快感,结果,一个科学怪人内核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女性瘾者发现自我的成长故事。

这部电影里有导演前作《宠儿》同款窥视猫眼镜头,哥特与蒸汽朋克式城市设定。

维多利亚华丽布景,深井冰的台词对白和情节发展,算是西方电影这两年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话虽如此,电影设定并不新鲜。

弗兰肯斯坦式故事内核《弗兰肯斯坦》可以算是科幻惊悚小说鼻祖,在欧洲的无夏之年,玛丽雪莱在日内瓦湖畔拜伦宅邸接受惊悚故事创作挑战,写出了《弗兰肯斯坦》,也译作《科学怪人》。

玛丽的怪物其实指的是弗兰肯斯坦制造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博士,他用死亡物质一点一点地构建了他的怪物弗兰肯斯坦,并在完成实验后将其通电使其具有意识,于是博士成了造物者成了神,神却嫌弃和惧怕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

这种拼凑或替换身体部件的故事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道德问题已经不新鲜了,比如苏联有过一部著名电影《狗心》,把狗的心移植给人会怎么样,当然结果不理想。

《可怜的东西》中,孤独的God(科学家)对自己创造的Bella产生了复杂感情,如父亲如情人。

但科学家本身也是科学怪人受害者,他的父亲在自己儿子身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导致科学家身上许多部分被人工替换过,也没有性功能。

性无能的科学怪人倒是造出了非常性欲旺盛的新怪物。

无关女权电影遭到许多批评,认为是伪女权甚至反女权电影,批评在这个故事中众多男性为身体成熟但心智孩童的Bella安排婚事以及性生活都充满男权凝视意味,Bella自愿进入妓院卖淫是甘愿堕落接受性剥削。

不过这个故事本质上跟女权没什么关系,它的内核是弗兰克斯坦故事重塑。

首先God本身就是科学怪人,是受害者,对自己的实验品产生依恋,在他看来有悖于科学研究精神,加之性无能他无法与Bella发生关系。

为儿童大脑的Bella安排结婚确实不合现代规范,不过故事设定在旧时代,更令人觉得奇怪的倒是医学生愿意娶一个弱智,入赘到科学家家里,算是他太热爱科学研究吧。

成长中的Bella跟律师私奔,开启性瘾者的快乐旅途,这可以解读为一个没有成长在正常人类社会中的女性,生来没有受到普遍的道德和行为约束,就像一个没有教养的小孩,自由随意地去追逐令她产生愉悦的事情。

因为没有普通的社会准则指导,Bella进入巴黎的妓院也就合情合理了,因为她根本没有社会文化各种层面的羞耻心。

至于性工作者到底是接受性剥削还是掌握主动权的这种两面性也已经不是新的话题了,从芬妮希尔到名姝,这争议性讨论已经毫无稀奇。

参见 伦敦妓女生活 。

科学与道德科学医学界有一大禁忌,不可以用人做实验。

这种弗兰肯斯坦式的西方故事,与其解读有无女权意义,更应该解读为对于神权宗教以及人伦道德的挑战。

当科学家创造了自己的科学怪物。

他就成为了偷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因此科学家本身应该受到折磨。

当婴儿的大脑被植入母体,这个组合物究竟是原来的母体还是新生儿便有待考虑。

邪恶的丈夫将死而复生的妻子接回家时,这种奇怪的人伦问题更亟待解答。

可是电影中的丈夫或者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的兴趣,故事的结局直接让丈夫接受了简单粗暴的处决,被与一只羊完成拼接。

另外,剧本对原著小说有所改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格拉斯哥,作者还很高兴地带着电影团队参观格拉斯哥,结果大概剧本团队觉得不如伦敦好卖座,把故事给搬家到伦敦了。

综上,观影感受可以两级分化,有觉得故事情节怪诞有趣的,有觉得蹩脚情色令人作呕的。

如果国内能够引进,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瞧瞧哦。

公众号穆尔登格

《可怜的东西》短评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7分钟前
  • Dusk
  • 力荐

跑到别人的婚礼,🧧还能刷卡…..

9分钟前
  • Elise
  • 力荐

挺浪费时间

13分钟前
  • 四季宝
  • 很差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16分钟前
  • 6‘3
  • 力荐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21分钟前
  • 联袂一部电影
  • 力荐

美好又落寞的回忆

25分钟前
  • BurgerQueen
  • 推荐

草莓酒

29分钟前
  • mtdzxzz
  • 力荐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32分钟前
  • 九安
  • 力荐

丰富的感情流动 不管是群像还是两个老师的塑造 假期结束了 戏剧结束了 但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你的眼睛颜色

34分钟前
  • 光圈漫遊
  • 推荐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36分钟前
  • QearlAugust
  • 还行

一部小片子能探讨这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推荐。从剧本到演员,整体上都很精巧、很用心,台词也设计得很有心意。虽然偶尔画面比较抖动,但仍然瑕不掩瑜。[剧透警告⚠]塔尼娅的个人魅力,两位老师之间陡然上升的感情,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爱,在儿童剧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大人世界,看完心情有些淡淡的忧桑……只能说毛子在这方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是很多的。

37分钟前
  • B-Rabbit
  • 力荐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38分钟前
  • 是火
  • 推荐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39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小红书推荐过来看的,因为是俄拍的更好看了哈哈哈,眼睛是什么颜色的?故事简单,也还行吧,有时候心照不宣也挺好的,注定是be啊

44分钟前
  • Gin
  • 还行

关于一些短暂 关于一些回忆 关于一些夏日的痛虽然不是在夏季“无论发生什么 夏日终属于你”

48分钟前
  • 推荐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51分钟前
  • Izzy_CJF
  • 力荐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54分钟前
  • 爱姐达人
  • 力荐

最悲伤的事情,假期结束了。

55分钟前
  • Another40mins
  • 推荐

夏天不要结束让我永远记住你眼睛的颜色。

59分钟前
  • 佳彧彧
  • 推荐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1小时前
  • k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