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乘客安全扑向手榴弹献出自己生命的见习飞行员全明世被追授上尉军衔,安葬在了汉城国家公墓,并向他颁发了一级爱国服务奖章,追认为正式飞行员。
后来在葬礼上,人们才知道全明世竟然是当时大韩航空总经理全明燮的弟弟。
在这次劫机事件中,机长李康宪身受重伤,视力一度从1.2下降到了0.3,但经过治疗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大韩航空,后来陆续驾驶过B-727、DC-10、B747-200等机型,最后以机长身份退休。
故事讲的是从南到北的事儿,有年代了。
放到现在,不被说成脑壳缺了才怪。
但是,在那个年头,还是有人“铤而走险”的,至于为什么,其实也很容易解释,因为,北边有宣传上的需要,南边过去的,会被当成英雄对待。
在这次的劫机事件中,飞行员觉得对民航开火,相当不人道,所以选择了放弃。
在他的认知里,反正民航过去后,还是会被遣返的,至于劫机犯,那是北边的事儿。
可是,世间的事儿,哪有如此简单的。
领导早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不值一提的人道主义,埋下了严重的祸根。
而作为飞行员,无非是因为看到民航飞行员是自己的哥哥而已。
事情的反扑,来得相当剧烈。
虽然,大部分人员被遣返,但机组人员被强制羁押,因为北方确实缺技术呀。
而且媒体竟然还报道了劫机犯到了北边后,风生水起,不仅被当成英雄,而且还奖赏了泼天富贵。
说不说,这媒体也没长什么心眼子。
遣返回来的,就平安无事了么?
也不是。
所有遣返人员,包括九族,都必须接受严密监视,防止卧底。
飞行员因为哥哥被羁押在北边,自身家庭也小有波及。
而自己,在民航一直混成了千年老二。
想掌机?
门儿都没有。
这一次,仁慈的机长决定给飞行员一次单独起降的机会。
肉眼可见,必然要出大事儿啊。
此时的候机楼里头,劫匪正在给学渣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这都搞不明白,就会撒丫子跑步是吧。
说不说,当年的机场,和草台班子也没太大区别。
赶个飞机,还要抢座位,压根没听说过,真实孤陋寡闻了。
这种场面,还能指望什么安保呢?
被劫过一次,有关部门是一点也不长心啊,官僚主义害死人。
劫机犯的目的,很简单。
因为媒体宣传过,带飞机过去,就赏金200万,还是美刀。
不过,这小孩大概不知道,到了北边,你坐拥200刀,也花不出去呢。
然而,你以为劫机犯的目的如此单纯,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小孩儿,是上个劫机犯的弟弟。
因为哥哥劫机了,他的生活也就彻底垮了。
在当局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彻底被孤立,彻底被针对。
这套手法,看起来非常眼熟。
当下,被太多的官僚玩得闲庭信步般自如。
一个“分子”,即便被遭遇不公平待遇,那也是相当正常的。
一旦,这种玩弄还能得到默许,那只会愈演愈烈。
小孩儿之所以走上这条“不归路”,完全是“逼上梁山”。
一个人,能有多恶,取决于“纵容”。
当这种有意无意的“纵容”成为自然,那人性的“恶”会毫无忌惮的放肆。
岳飞都能死,况且一个小孩。
这次的飞行员,经过上次的“人道”后,也是体会到切肤之痛。
这一飞机的人,背后还有“九族”牵连着呢,你怎么能忍心?
只是,小孩也是这么想的。
你们不是没亲身经历过我的痛苦么,那么,大家一起吃苦吧。
故事最后,以飞行员一个人牺牲的代价,成功化解危机。
这是一个关于劫机的故事吗,大概不是。
这个故意恶魔化北边吗,大概也不是。
飞行员大概是必须死的,只有他死了,自己的妻子老婆才能挺起胸膛做人。
人们可以接受一个烈士家属,但绝对不能接受一个叛徒的九族。
才在韩国本土上映一个多月,《劫机》就迫不及待登上流媒体,多少有点像片中角色,在争分夺秒。
片名既然是「劫机」,主体事件自然就固定于此。
香港译名还多了一个年份「1971」,开宗明义地表示电影改编自具体年份的具体事件,而与当下没有直接联系。
也就是说,科技水平、制度层次、人物面貌,会带有特殊年代性。
针对半个多世纪前的飞机,投资140亿韩元(约合7300多万人民币)的《劫机》尽可能细致地作出了还原。
不只是机型的相对老旧、窄小,而且还有相对应的民众生态。
对彼时很多人而言,飞机依然是极其新鲜的事物,一方面,人本身强烈而躁动的好奇心呼应了他们即将面临的种种意外,另一方面,新鲜意味着初级,尚不完善的制度给这些新奇事件腾出足够空间。
现在的我们当然很难想象,当时的飞机,选座是物理上先到先得的原则,需要乘客在开门的一刻赛跑,看谁能够占到心仪的座位。
机上可以随便吸烟,扶手上就有烟灰缸,只是不能掸到地上。
安全出口旁的乘客,可以不被赋予相应责任。
至于行李,只有软性要求,没有硬性规定,于是,甚至有老太太抱着一只活鸡上来,有心慈手软的副机长帮口,就能留着。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劫机犯庸旲可以如此随便地把炸药与刀具放到行李箱,带上飞机。
关键是,除却驾驶舱的正副机长,只有一男一女两位年轻乘务人员在料理大小事务。
而我们知道,现在飞行的各式繁琐规章制度,很多背后都有令人扼腕的惨痛事故。
回到电影的时空,则是一切都在给劫机事件提供方便,使得电影可以非常迅疾地聚焦到这一主体上,属于在短时间内——无论是节奏,还是篇幅——都充满单刀直入的便利性。
而在韩国当下的商业制作体系里,把劫机这种充满冲突的故事拿捏好,拍摄好,不是什么难事。
之前质量不佳的《非常宣言》都能去到戛纳,这部欠缺的无非是运气。
《劫机》在外壳上,至少是一部像模像样的爆米花产品。
阵容里有明星,河正宇、吕珍九、成东日等等,都有一定吸引力,以及重要的说服力。
也是因由他们三人超过其他角色的表现,平顺地把电影降落到安全范畴。
而且整部电影没有门槛,因为阵营简单而明确,目标清晰而集聚,劫机犯只有一个,对付的是肩负义务的机组成员,各有心思的乘客。
劫犯以一对多的胜算,在于用炸药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密闭空间,先发制人,刺激由此蔓延开去,也因此迅速成全了商业类型片的基础意义。
也就是说,故事当然是刺激的,玩到这一步,威胁,谈判,牵绊,制伏,在观众预料得到的起承转合里,所需要的紧绷感一点不少。
而与此同时,因为过分熟练的编排,观众也很容易在一眼看到头的走向里,被这么多人无从解决一个不断露出破绽的劫犯磨掉一些兴致,即为了维系双方的相对平衡,电影需要削减战斗力。
譬如保安官昌培被绑上了谁都解不开的结,前警察的拍档临阵逃脱,他也必然不复当年勇——扮演他的,就是当年把劫机犯扭送监狱的退役警察——而理应很有作为的机长也被弄伤。
那么,有意思的反而是如此处理的目的。
其实很明显,《劫机》还是想要落到双雄对决的局面。
这是为了让劫机事件更有可看性,也是,或者说更是,为了塑造一个英雄人物出来,那就是副机长泰仁。
他在应对危机时的胆大心细,乃至突破人体极限,完成系列壮举,都是在持续累积一位英雄的成分。
而我们需要知道,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来。
根据《香港工商日报》《华侨日报》的描述,飞机起飞二十分钟后,因为驾驶室是关闭的,二十一岁的劫匪直接威胁空姐,但显然机长能够在改道北飞时对外联络,最后飞机在三八线以南,被海岸大炮与九架空军战斗机迫降,而劫匪引爆手榴弹自杀,十六名乘客受伤。
还有一些细节,包含保安官在内的机组成员,多是柔道或空手道高手,之所以有这样的预防措施,是因为两年前出现过南韩飞机被劫至北韩的事件,而这件事,在《劫机》一开始也出现了。
泰仁这一形象,显然就不是副机长一人的忠实还原,而是若干真实人物的戏剧改编。
他能够大致凭借一己之力化解这场危机,可以认为电影在顺应主旋律需索,集中火力树立一个国家英雄。
片末为他举行的种种致敬仪式,确实也有这样的派头。
只不过,与其说是像内地主旋律电影《中国机长》那样树立典型,讴歌英雄,不如说《劫机》有意利用这种印象的趋势,来做出跳脱乃至背反歌颂的表达。
要看到,在故事内外,泰仁都「需要」成为带有英雄烙印的灯塔式人物。
由大的层面来看,大无畏的他是时代的典型人物,象征着南韩的国家形象,这是后续动作由来的根源。
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按需裁剪的形象是会随时调转的。
泰仁两年前,本在空军占据高位,但当他被要求开炮阻止刚才提及的被劫飞机开往北韩,看到身为自己朋友的机师在摇头,加上念及乘客性命,于是违抗上级命令。
结果他被贬,来给民航做副机长。
两年间,他所沉陷的道德困境是,开炮,需要冒着直接取人性命的风险,不开,结果是整架飞机被北韩扣留,十几个人再也没法归国,包括自己的朋友,而回来的那些人,则面临反复审查的高压。
现下的劫机事件是以颇为笨拙的创作方式,把他摆放在雷同境况之中,但是调换了身份,且让他曾经的手下处在是否开炮的位置。
而有了前车之鉴,他不仅想要解救必会开炮的前手下,免除对方同样的难堪,也想在最大程度上让所有人得到好结果。
泰仁身残志坚地祭出开头训练时带有浪漫色彩的90°冲天飞翔与180°观望视野,是顺应这类电影成熟笔触的表现,更是他作为一个英雄的高光时刻。
电影要拿这些高光来表现他的伟大,而这伟大,是要用来进行天问的。
那时候,因为大多民航飞行员是由退役的空军飞行员担任,于是不容置疑的上下等级观念与制度也被带进航空事业,绝对服从导致了日后许多航空事故的发生,而无从遵守这一原则的泰仁显然是个连机组成员都在身后非议的道德破产个体。
等他通过壮烈牺牲完成拯救任务并被放大表彰,成为定格的道德高阶产物后,是以「机缘巧合」的人性光辉狠狠扇了相关体制一巴掌。
无论是用进废退,还是翻云覆雨,都极具讽刺性地透显出彼时南韩大局的荒唐。
在朴正熙时代中期,过分高压为日后制造许多雷区,《劫机》的劫匪,正是被时局摧毁的代表,电影动用了一定篇幅呈现他被意识形态推搡,甚至母亲还在仇恨中被夺走性命。
人间悲剧勾连人间悲剧,在飞机上,他明确表示要逃离南韩之前,曾经稍微维护过的老太太,回馈他那只母鸡刚下的鸡蛋。
底层暖意在这种环境下点缀出来,显然有很多反思意味。
就像泰仁,并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希望庸旲死去,而是在他中枪后,强调让他也活下去。
一方面,对应的是机长奎植在这些年难得给予他的信任,另一方面,是他希望能够赎罪般换取所有人的安然无恙,还要以德报怨地给同是时代牺牲品的对方一个机会。
讽刺的地方就是,被环境逼上绝路的两个人,是这次事件唯二的死者。
补枪的保安官昌培就格外像是批量生产的时代产物,以阵营、污点判断他人,并且毫不犹豫地要将事态迅速扼杀于摇篮,不计后果。
韩国影人素来愿意在电影里反思历史,观照现实。
除了刚才说的大的层面,相对小的层面就关乎昌培这些割除副机长、劫机犯的微缩生态。
那显然是整个南韩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缩影,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贫,有勇有怂,他们之间谦让、互助也好,侵占、互损也罢,连带着对周遭人等的表态,构成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际环境,如何在极端情况中做出反应,只不过是人性检验的一环。
众志成城地抢救飞机,体现了人被感化后且短暂占上风的大我,但也表达了乌合之众需要很长时间去改变,这里的任何一点希冀,都携带着更多的慨叹与沮丧。
于是英雄的塑造,不是引起更多英雄的站立,而不过是更凸显英雄效用之短罢了。
混乱的局势——小的飞机,大的南韩——过去了,只留下鲜花与旗帜,泰仁妻子的哭喊则被淡化在背景里,这样的岔路,未必指向一个廉价的光明未来,个中对隐忧、警惕和期许那些不言而喻的省略,才是这部电影「离经叛道」的价值。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2024.8.8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有资源了就来看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剧情和非常宣言差不多 比《中国机长》好多了 居然是索尼制作??
河正宇是飞行员是吧 逆天 客机往朝鲜飞?
直接想把客机击落是吧 但最后还是没击落 “与gcd谈判”哈哈哈 69年还是朴正熙的照片 直接遣返者还要经过调查是吧 直接副局长朝鲜不让遣返是吧 byd劫机者是朝鲜间谍是吧 居然有成东日 byd解开别人的鞋带是吧 飞机座位还需要抢??
座位上还有烟灰缸?
直接允许乘客带着🐔是吧 鸡还生蛋了是吧。。
那时候的飞机就有自动驾驶?
逆天 直接在飞机上扔炸弹??
飞机直接破了个洞卧槽 byd资本家还想着捡回自己的钱 第二部飞向朝鲜的飞机?
byd原来是带这架飞机去朝鲜能赚200w刀?
被带去朝鲜的人被认为是间谍还一直折磨他…byd本来有一个人准备和地中海一起制服歹徒 然后他老婆不让他这么做??
我真服了!
byd原来劫机者的哥哥在朝鲜 就被警察针对 直接放进去共产主义的传单迫害劫机者被带走调查 劫机者回家后母亲去世了是吧…直接骗劫机者没油了迫降是吧 男主身上还真有被热水烫伤的疤痕是吧 直接被劫机者看出这不是朝鲜是吧 都着落了又升起来了。。
byd给了河正宇一枪是吧空军来了是吧 逆天 空军还是以前河正宇的同事 朝鲜飞机也来了是吧 卧槽 靠近边境的时候突然掉头回去!
逆天河正宇 用自己身子挡导弹!
没油了是吧 河正宇还晕倒了?
byd全下去了 没一个来感谢机长的是吧 唯独河正宇去世了是吧卧槽 历史也是劫机者和副机长去世了是吧
我看评论以为是《中国机长》,看了一会儿以后以为是《萨利机长》,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成功版的《93航班》,所以,看来还是豆瓣上看过《93航班》的人太少,这但凡看过肯定不会说出这是韩版《中国机长》这种屁话。
但是换个角度讲,如果仅从对于坐飞机的“科普”上说,似乎和《中国机长》确实很像,你很难想象在飞机上抢座、抽烟、还有烟灰缸这样的操作,更别提带了好几个手雷上飞机这种事情了,真——相当炸裂。
再此基础之上,他竟然还把客机仰角90度爬升,然后又翻转180度飞行!!
还能开着民航的客机和战斗机周旋!!!
好家伙!!!
真的韩国空军已经拉跨到这个地步了??
(说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看韩国人开飞机炫特技总觉得很傻B,这个刻板印象的锅我觉得应该由《犯罪都市》把除了马东锡以外的警察都刻画的很傻来背,哈哈哈哈)就纯从电影角度来说,片子拍的很成功,我认为是全方位的商业类型片的成功,有黑韩国GOV、有反思、有团结、有人在面临困境时的弱小和无能为力、有在面对危险时的妥协和软弱、有最后时刻的激动人心,每一处都那么公式且完美,而且就在这基础之上还加入了男主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嗯,我能说啥呢,羡慕ing。
PS:我就觉得,这全飞机的人一起拉起落架这个桥段就和《流浪地球》所有人一起撞撞针一样,真的很……异曲同工之妙,哈哈哈哈
PPS:我就说NS韩国不能结合吧!!!
要不然要少多少好的电影素材,哈哈哈哈这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真的是……意料之外但是情理之中。
******************************************************************************************************************************************************************************************************************************
嗯那个空姐就是花瓶般的存在 你懂标题的意思吧.从头到尾都是精致的妆容 波澜不惊的面孔.还有那个抱着炸弹的小白脸旁边那女的?
什么狗屁角色.以貌取人的炼铜女.男孩子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别给你巧克力你就吃.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河正宇和蔡秀彬的表现值得五星(但绝对不属于糙叔的顶级水平),剧本背景和拍摄手法在韩影水平里算中规中矩,剧本细节扣一分,吕珍九扣一分。
故事背景由劫机结合了南北韩矛盾,相比于<中国机长>,空中的激烈紧张程度没有<中国机长>跌宕,但故事本身结合历史背景更有厚度,原本也可以有更多延展方向:既可以以灾难片去侧重描写空中的戏剧冲突和人性,也可以侧重在在那个时期对身份成分的错误认知(既知道打压成分有污点的人是错的,又都不去反抗而只知道注意自己的成分),也可以塑造个人英雄主义(类似萨利机长)。
但事实是三个方向导演都去刻画了,却没有一个侧重,这种既要还要造成每个方向都没有引起观众足够的共鸣和共情,看到了危险的来临但也没有足够的紧张感,看到了反派可悲的人生和动机但也没有产生同情或反思,看到了机长的人性及担当但也没有特别的感动,这一切都源自于导演和编剧完全迷失了重点。
该刻画描写的地方,并没有去更多铺垫:比如以个人英雄主义视角,泰仁空军时期就为了保护客舱乘客的生命而拒绝执行军令被退职,甚至要面对“是拯救50人的生命”还是拯救“1000人的成分清白”这种抉择,他到底有怎样的心理活动,经历这些事件有什么思考,我们都一无所知,只知道这是一个“天生善良”的英雄。
没有描画这些,反而描写了泰仁喜欢哪个烟的牌子、喜不喜欢吃海鲜这种无意义的细节;以历史事件角度,第一批被劫持到朝鲜的乘客及家人到底收到了怎么样的迫害?
对那个时代来说,到底是被击落坠亡更惨,还是活着被劫持到朝鲜下场更惨?
龙大这种成分的人,如果不去当坏人是否能在当时的韩国社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下去?
以戏剧冲突角度是否机上乘客可以加入更多情节去反应人性(借鉴釜山行),比如刚上飞机被嫌弃的老太太对比出事后的冷静和奉献?
比如老板和秘书面对灾难后相处是否有变化?
比如那个当过警察的乘客自己和歹徒搏斗时其他男乘客的猥琐和冷漠?
比如帮助学生的富家女的善良从何而来?
也是什么都没有描述,反而描写“跑步抢座”、“鸡上飞机”等这些也是毫无意义的细节。
这部分其实也是大部分三星和四星级别电影的区别:三星电影基本不会考虑某些情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单纯的呈现;四星电影会有侧重性的渲染和留伏笔,让观众跟着导演引导的节奏和方向产生共鸣。
这里扣一星吕珍九单拉出来扣一星。
我认同很多观众朋友的留言,龙大的确是个有一定人物深度的角色;但很遗憾最让我失望的也是吕珍九没能承接好这个角色:一个一生都活在哥哥的反叛阴影里,受尽了欺辱和针对,最终在母亲惨痛去世后彻底黑化。
这本是一个相对饱满的角色,但我接收到的吕珍九所呈现的只有单纯的愤怒,怒目圆睁+歇斯底里,可以说是非常典型刻板的反派角色。
两种反派让人印象深刻:一种是让观众同情他的遭遇和黑化的原因,同时他身上还同样拥有人性的光辉,会让观众产生“他也是被逼无奈,本质上是时代的悲哀”,比如恐怖直播的凶手,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明明劫持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但他只要一个道歉而已,而且刻意不去伤害任何人质,甚至也试图帮助过人质,却始终敌不过底层人民被国家的漠视,又或者像阿祖、小丑这些;另一种是坏的让人牙根痒痒,没有人性、道德、尊严,让人恨不得透过屏幕去消灭他的坏种,比如糙叔的<追击者>和刘亚仁的<老手>。
而吕珍九的诠释,有他和学生对话时体现出来的品学兼优,有他因成分问题被烫的一身水泡,有他看到母亲尸体时的绝望,可最终反映出来的只有疯狂:我要去朝鲜,一定要去,必须要去。
一个疯子在准备伤害别人的时候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哭闹要玩具一样,是没什么可同情的,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顺着他或者制服他就好了。
但如果一个冷静的人告诉你他已经看透了一切,只是淡定的希望让你体会一下和他一样悲惨的遭遇的时候,这才是最可怕的,你只能求他,因为你也害怕他的境遇….总结来说,槽点在整体没重点、反派太刻板、节奏和铺垫功力不够,优点在河正宇和蔡秀彬表现值得看一遍,原来韩国历史上有这样的英雄用生命同时拯救了50多个人的性命和1000人的清白,也有这样视成分至上的荒谬时代。
乘客们是想去朝鲜的吧,影片几乎全程默认协助劫机者,只有秃顶商人短暂的独立反抗了下。
后半程劫机者背对乘客,战斗机射击导致劫机者短暂失去行动力等无数次可以制服控制劫机者的机会都老老实实的待着不懂。
甚至片尾副机长与劫机者僵持对抗中,乘务员看都不看的走了过去也不帮忙敲晕劫机者。
综上这些说明大家心里是想去朝鲜的吧。
哈哈哈哈~
电影就整体事件而言,主角显然是两个,劫机犯龙大和机长泰仁。
我并不认同很多网友说的,糙哥独角戏,功力太好对手接不住等等。
实际上,就从角色刻画上来说,首先龙大这个角色比泰仁深刻、清晰,其次,吕珍九的功力可不是盖的。
这部比起其它讲述南北伤的韩影,让我体尝到一点“新鲜感”,也很受最近看得书《不做告别》影响,专门在百度上了解一下故事发生背景,心有戚戚。
之前对韩国最深刻的印象是500年的李氏王朝,汉江奇迹等,但对笼罩20十多年的白色恐怖,真是了解不多。
在跟着剧情进入冲突前了解下这起事件发生的背景。
电影中龙大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在南边的无名小卒,到了北边也能荣华富贵。
是不是听起来很魔幻?
看惯思密达影视作品中脱北主题,猛然看到这句话,有点懵。
劫机犯龙大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底层青年,他出狱回家看到的是被饿死的母亲,尸体上爬满了蛆。
龙大是被栽赃才入狱,因为他的哥哥在北边,是不是一名GC主义战士电影里没有交代,但不妨碍当地的警察耍手段诬陷龙大是亲共分子,被强行带走。
1971年,还是朴正熙独裁的时代,自南北停战后,整个60年代韩国是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整体社会持续白色恐怖的高压政策。
龙大这个角色,就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出来的蝼蚁代表。
他的劫机举动充满了狂热的天真:去北边,可以不挨饿,可以不被打,可以活得像个人。
如果说龙大的悲情在于他身为底层,是军事独裁年代反共强压政策的牺牲品。
那么,电影中另一位主角机长泰仁,则是从另一面映射出南北分裂之痛。
泰仁之前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由于一时犹豫抗命,致使一架被劫持的客机飞越边境线进入北边。
虽然,后续经过交涉,释放了大部分乘客,但机长也是泰仁的朋友,一直没有被释放。
而被释放的人员回到韩国后,不停的被监视、拷问,甚至跟踪。
即便回到了祖国,但只要去过北边的人,就失去了祖国的信任。
更糟糕的是,受到周边人的排挤,大家都躲的远远的,因为怕被贴上亲共的标签。
一直没有被释放的机长,那留在家中妻儿的境遇,可想而知。
其实,泰仁当时有机会可以拦截飞机,只要他能够打中发动机就能迫使飞机降落在韩国境内,但这样做大概率也会将飞机爆掉。
当时那架飞机机长看到泰仁过来拦截,被枪指着脑袋的他悄悄对泰仁摇了摇头。
事后,泰仁多次回想朋友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呢?
让他开枪射击吗,这样至少能当个英雄,祖国会善待他的家人。
别让他开枪吗?
那是几十条人命,身为机长以乘客安全为第一责任,即便知道可能不会再回到祖国,或者回来后也会被当成叛徒、奸细,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
比起龙大,泰仁在那个时代是有选择地,但可能也因为如此,会更痛苦。
但遗憾地是,没有更多地戏肉能撑起河正宇呈现出地思想斗争。
所以,我说吕珍九饰演的龙大,倒是通过被诬陷、母亲惨状等2、3个场景,就把劫机犯这个角色的时代悲剧感刻画出来了,当然,这孩子的表现力也是杠杠的。
电影只有完成度,没有饱和度。
只是沿着事件发展将叙事捋顺了,但角色塑造都不太行,比如此类型中最重要的乘客群像,都很脸谱化,两个乘务员和一位机长(成东日),都没有体现出角色亮点。
应该是编剧比较弱,导演其实还不错,对于场面调度和气氛拿捏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紧张刺激的气氛远没有呈现出来。
如果站在朝鲜南北民族的大背景下,各角色以及剧情,有可玩味的空间。
好看的商业片
降智!强行悲情!
本来以为是个空难片,其实本质上还是南北意识形态对立的政治片,最大的看点肯定还是在于借着主旋律的壳在明褒暗贬,也是因为有真实事件打底,所以看的时候不至于觉得特别扯淡。反派的塑造还是有点简单了,人物心理活动明明可以再多深挖一点的,目前这样就觉得既没有魅力也没啥智商的样子,让人共情不起来。吕珍九演的有点拉,导致河叔发挥空间也不够。一飞机这么多大老爷们愣是没一个站出来,看的人还是有点生气哈!
大哥叛逃弟遭罪,母亲离世心破碎,劫持航班奔北韩,拉上乘客来垫背,机组成员大无畏,斗智斗勇机舱内,合力沙滩来迫降,乘客平安客机废
还可以。分数有点偏低了,七分还是有的。
好平庸的一部电影啊!
谁酝酿成的祸 谁要能承担;泰仁太难了 但他第二次知道 不能过去 第一次是不乱杀无辜 这一次是职责所在 要解救无辜
现在韩国人拍电影在特技上的预算只有五毛钱嘛?可惜了河正宇的演技
很工整,也引入了想讨论的问题。它不叫韩国机长,而是叫劫机,也表明了立意。
第4496-劫机犯不是华颐吗,没哥哥罩,想跑路到朝鲜了?
8/10.根据发生在1971年1月的真实的劫机未遂事件改编。这部电影可以教教彭顺怎么拍好劫机片。
2024-106
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这实力碾压《中国机长》
不喜欢,感觉劫匪瞎胡闹,认真不起来,不如中国机长……
三星半,多的半星给真实。1971看似是重点,实际上在讲1969年那次啊,该死的北傀。“不就是死吗,活着更可怕”,军事独裁下的zz折磨,于是就有了“自己人”劫机越三八线,而生命至上的机师偏偏丢了自己的性命,真是讽刺。南北分治背后的黑手不仅培养了怪胎,还是最大的劫机者。
真人真事儿......
韩朝之间的互相迫害把劫机人逼上了绝路,整个人都魔怔了。看到后面,整个飞机只有副驾驶跟劫机犯搏斗,真着急。结束得太快,怅然若失。前面铺的很仔细,收尾就显得很潦草。最后那只鸡都给了几个镜头,逃生的乘客们没有人去关心一下驾驶舱的人?
論安檢的重要性!
一个毫不吸引我的开头,河正宇也留不住俺
🤔?配角要么演技特别好,要么靓得特别突出,可惜编剧不知道在干嘛,剧情拉胯,反派戏份结束后基本就在乱搞。男空乘被从头绑到尾我最后都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