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2015年12月会有这样一部爽快至极的动作电影上映, 燃爆的极限运动场面,运动竞技与犯罪动作相互结合,虽然如今这样的动作电影已经不是市场的主流,但电影骨子里面那种豪放、追求自由和极限挑战的精神,以及几乎完全专业实拍的场面,卧底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情义特写有点像港片,在一群性感男演员的演绎下,还是令人振奋。
热血经典重获新生个人印象中,好莱坞纯粹的动作片,一蹶不振已经N年了。
这个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放光彩、贡献给影迷诸多经典作品的电影类型,在“后《黑客帝国》时代”遭遇了重创,相对于CG辅助的上天入地的极致化视觉刺激,玩儿街头枪战+汽车爆炸就显得太老土了。
所以也就出现了以《谍影重重》为首的新派动作片,以“技术性KO”和凌厉的节奏吸引观众,算是将动作电影的血脉延续下去。
但作为一部动作电影的老粉丝,有时候总是会不合时宜的怀旧一下,如同“审美疲劳”一样,观众也会“特效疲劳”,并进而怀念那些真枪实弹大爆炸的热血岁月。
电影改编自1991年的动作片《惊爆点》,算是翻拍,但故事情节有着一定的改动,没有照搬原著,因此称之为改编。
原版《惊爆点》在当年老牌影星的动作电影海洋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卡神的前妻,《拆弹部队》的导演詹姆斯·勒格罗为电影赋予了青春与热血的气息,大量极限运动的展现与斯坦尼康拍摄技术的引入为该片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活力,男人之间的血性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是一部动作片,却被评为美国历史上十大运动题材电影之一并非偶然。
从这个角度而言,20多年之后,改编版《极盗者》的出现也非偶然,在那个“小鲜肉”这个词还未出现年代,青春与热血是该片两大关键词,在如今的市场上乃是大行其道的所在。
其次电影以极限运动为主题,并非单纯的枪战飙车,如今再以《速度与激情》等一系列以竞技奇观为主题的动作电影火爆的同时。
《极盗者》以脱离竞技主题的动作电影,加之如今拍摄技术辅佐下,在电影营造强烈视觉奇观前面要加一个“更”字。
实拍下自然与工业之美《极盗者》的场面是最大的看点。
“尾崎八项”极限挑战的噱头足够吸引人,墨西哥高空速降、委内瑞拉徒手攀岩、阿尔卑斯山极速滑雪,还有照应收尾的大潮冲浪。
这些动作场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拍。
众所周知,如今很多动作电影,以《速度与激情》、《天龙特工队》为首的作品,动作场面上不排斥、甚至还是主要借助CG特效来加强刺激效果,其目的是为浸染在CG中的新生代影迷提供一种相对而言比较“模拟”、比较“原生态”一些的动作场面。
稍微有点特效常识的观众,都能鉴别出其中大量绿幕特效的使用,这样固然可以提升视觉观感,但相对缺少了实拍的质感。
就像诺兰一直坚持使用实拍和胶片的效果一样,《黑暗骑士》中重型卡车翻车和真实医院的崩塌完全是真实的效果,这种质感是CG无法比拟的。
本片在动作场面的塑造采用专业特技演员真实的极限运动。
电影在实拍选择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航拍,影采用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航拍的远景,为电影提供宏观的视觉奇观,另一种则是非比寻常的主观镜头,即在特技演员身上架设摄像头,让观众跟随者演员的视角穿越大自然各种险境,在大银幕效果下,电影本身就在塑造着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奇观,更不要说在高速镜头飞驰场面的热血张力。
观众在沉溺于感觉刺激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勇气所折服,这正是极限运动始终根本。
主角在一步步接近犯罪团伙的时候,他同时也被他们快活、狂野、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活方式所吸引。
实拍带来不俗的质感,这是《极盗者》最直接的观影体验,顶级的拍摄技术与自然融入一体,纯粹的自然之美与电影工业之美都不可或缺,两者的结合,才能把《极盗者》中真实的情感与不受限的想象力表现出来激情点燃生命不论是哪一类型,也不论在哪个时代,剧情在纯粹的动作片中都不是最强有力的电影元素。
本片的故事与老版如出一辙,只不过将博迪等人抢银行等犯罪活动用于极限运动的资金这个线索,变成“尾崎八项”极限挑战对自然的偿还,有些盗亦有道的味道。
青春与热血依旧是故事主题,其实这个故事有点像立体版的《速度与激情》,FBI与犯罪分子的兄弟情义,但绝无后续,一个源于自由梦想和挑战的动机,首尾呼应的大潮,博迪的梦想就是找到最大的浪,站在那浪尖上。
电影的结尾如同《速度与激情1》的结尾一样,犹他放任博迪走向了大潮,让他带着冲浪板冲向巨浪,他再也没有回来。
在这世界上,总有人能用自己的激清点燃别人的生命,让周围的人跟着他一起燃烧起来,放射出生命的光芒。
特别喜欢的一处,就是犹他向天空开枪的场面,完全致敬了原版。
影片中几位青年演员非常有活力,主角犹他的扮演者卢克·布雷西有点神似已故影星希斯·莱杰,只是略显青涩。
可能因为是注重影片整体的亲和力,反映在演员的表演上,就总有一种“给人看”的意思浮现于表情与肢体语言当中——这并非完全坏事。
由于剧情本身比较“基本”和青春气息的代入感,演得太认真了太过火,反倒会让有基本智商的观众认为很傻;所以,不太认真地演绎角色,在这部青春和极限热血男儿为主的电影中,反而有点“恰如其分”的意思。
《极盗者》是一部强调在技术升级的前提下打造更真实动作体验的作品,在剧本层面沿用老版的主体,能够吸引核心观众群的cult力量,在场面营造上也极力推崇“去CG化”的老式硬朗桥段,用实拍的质感和热血的激情唤起的,是老一代动作片影迷们的新希望。
很少看到这种大砸成本做视效,不用牛逼CAST的电影,却偏偏藏着一个如此糟烂的剧本。
但观众很容易被视效迷惑住,让我更想讲讲我为什么觉得剧本站不住脚。
1、任何一个编剧都应该知道,用八个任务来串联故事,是最最笨拙的一种做法,香港业界俗称通关模式,是在缺乏流畅的情节和合理的分场的情况下的惯用伎俩。
2、男主角动机简单化:编剧过分简单地将美国FBI和罪犯划分为正邪对立,而对其中的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多重性视而不见。
于是男主角的动机,就单纯地变成了莫名其妙报效祖国,连先前弟弟的事故所可能潜藏的伤痛,都给讲着讲着就忘了,因为这些本来能够有效挖掘人物内心的元素,都被编剧简单地纳入到主旋律里面,他心里只有一个非常片面的想法:抓住他们,完成任务,成为FBI。
可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想抓他们,为什么想成为FBI,编剧一概不理,只顾赶紧不知所以然地从第一关打到最后一关。
更神奇的,男主角要完成组织的任务,最重要就是找到证据,可是他找着找着已经忘记了。
3、罪犯动机很片面,手段更显莫名:同样的处理手法,罪犯的动机更加是简单粗暴的,除了鲍迪之外的其他三人,更是毫无区分,只要一个人演就够了。
团伙为了完成尾崎八项,不问为何。
神奇的是,为什么要一边完成极限运动,一边又回馈自然,更重要的是为何要以这种方式回馈,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漫天撒钻石和美金就是回馈自然?!
如此着迷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人,会采用炸矿山制造泥石流这种破坏性的方法来回馈自然?
看来这位美国编剧没有参透尾崎作为一个东方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他们为了回馈自然不惜一切以身犯险甚至犯罪,这个动机当然可以成立,但是手段显得特别莫名其妙。
看完全片都没懂劫富济贫和回馈自然是什么内在逻辑。
于是在剧本的根基本身就很混乱的前提下,就出现了非常莫名的情节,在金矿山突然车战、开枪那一段显得异常突兀。
那些被撞翻的车们是为何突然在那里出现的,都没有丝毫合理迹象可循。
而罪犯为什么每一次都针对美国,也是讲着讲着就忘了吗?
于是这两个逻辑就变成了男主角:弟弟死了,报效祖国。
炮友死了,报效祖国。
“朋友“死了,死就死了。
罪犯:回馈自然,抢美国人的钻石。
回馈自然,抢美国人的美金。
回馈自然,炸美国人的金矿。
呵呵呵……4、人物关系不走心:由于男主角和罪犯都已经被脸谱化,每个人都是一具皮囊,毫无深度。
于是人物关系也失去了本应有的层次,错失了值得挖掘的有趣部分。
比如男主角和罪犯的关系:同样的爱好极限运动,同样的惺惺相惜,甚至被救过一命,是否会产生真正的兄弟情义,让男主联想到弟弟,从而产生无法割舍的感情?
而在极限运动中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冲动的选择,最后活的总是自己,死的总是兄弟,会不会对尾崎八项本身产生怀疑?
比如男主角和FBI探长的关系:那种师长或者兄长的情谊缺乏足够的表现。
于是男主角游走在两难选择之间的灰色地带,在两边都是兄弟的情况下做出艰难选择,就完全表现不出来。
5、看到简介里说:【犹他发现自己无可自拔的与这伙人产生了伙伴情谊,犹他陷入了职业伦理与追求真我之间的矛盾,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加入到了对人类极限界的八项巅峰挑战的追寻中】我只能说,对不起这位编剧,你想到了应该这样做,但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反正,作为观众的我,完全看不到这些。
有一种电影,拥有美轮美奂的画面,事后却不能给人留下再多的印象。
有人说,有画面就够了,很多电影连画面都没有。
《极盗者》就是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电影,空有一堆金玉其外的画面,却不拥有任何内涵。
这片子实在让人惋惜,编剧如果将其定位为励志或体育竞技电影,应该会更恰当点。
电影史有《一球成名》《冰上奇迹》《伯尔尼的奇迹》《马拉松》等经典运动励志片,唯独就缺了挑战尾崎八项极限运动的电影。
该片之所以“情节崩盘”,是因为错把励志片当成警匪片来拍。
一通华丽视觉大餐吃下来,然而剧情本身就不能成立。
人物没有动机、剧情不合理,这些被画面短暂地掩盖起来。
片头的特效是令人震撼的,可惜后来的几项运动并没有很好地拍摄出来,比如冲浪、滑雪,缺少跟拍镜头,大大减弱了观众的代入感。
片尾的攀岩是一个亮点,充分展示了人类力量与技巧的极限,整部片子给人印象最深的就在此处。
这种电影适合做成纪录片,想做成警匪片,编剧还得精雕细琢一点。
极限运动的核心在于天人合一、敬畏自然。
(作者微博:沈慕白)
借用看到的豆瓣一网友的短评:@糊糊玛奇朵 下为原文:豆瓣已经被白花娘炮攻占了吗?
满满都是荷尔蒙,就算为了特技演员的背后辛苦也不该打低分啊!
没啥剧情怎么了,冒险类电影本来求得就不是什么复杂线索,而且男主也很帅,有点像囧瑟夫,身材也爆好,那个人鱼线,啧啧啧,全片各种刺激,还要啥自行车!?
╭(╯^╰)╮豆瓣果真被小白脸娘炮假文青占领了啊,你真正对户外运动有一点了解,你就知道,光是拍那些极限运动镜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种本来就是欧美类型的类型片,我觉得跟暴力街区那种也挺像的啊,情节很简单,动作暴力是重点只是,相比那种动作暴力是重点的电影,这个极限运动为主打卖点的电影,拍的更加酷炫啊,这么多极限运动不是盖的,都是扎扎实实有极限运动员专门拍摄啊……普通人哪里见识过这么多,翼装飞行、峭壁滑雪、高空滑翔、越野、冲浪、徒手攀岩、跳瀑布……八种最高难度的极限运动,一个小时40分钟的电影,几乎10分钟就来一次嗨点……一此电影能看齐所有极限运动,还能顺带跟着梦想了一回……对于户外有点爱好的人来说,你还要求啥,同样的情节简单、动作酷炫的暴力街区,为啥在豆瓣就有8分的高分,这个极盗者就只有6.8……只能说,户外类型片已经在豆瓣沦为末流了,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景色好美。
山地摩托、翼装飞行、高山滑雪、低空跳伞、飞天钻洞、无保护攀岩、自由落体、风暴冲浪对于我来说极限挑战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自杀行动,从影片开始的山地摩托我的手就开始出汗,直到影片结束我的手脚已经像是刚刚洗过一样全是汗。
没有剧情可言,对于脸盲症的我来说除了主演犹他是分不清这几个演员谁是谁了。
虽然吐槽剧情差,但是应该对影片表达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做出努力。
感谢影片所有的演员、工作人员为了影片效果冒着生命危险的拍摄。
为了这么精彩的极限运动打出4星推荐。
《极盗者》是我今年在电影院看过最好的纪录片。
哎,谁拉我衣服,哪里说错了?
好吧,纠正一下,《极盗者》应该是一部警匪动作片,讲一个FBI探员追捕一组国际盗窃团伙的故事。
故事里有技法惊天的劫富济贫,警匪之间的追踪与反追踪,卧底无间道,银行抢劫和街头枪战,等等。
不过,谁是跑来看这些的呢?
观众期待的,是片中那些疯狂之士的疯狂之举。
他们从运输机直接空降进地穴,顺便把房间大的钞票堆凌空肢解;他们身穿滑翔翼在山谷间极速飞掠,与嶙峋的峭壁擦身而过;他们从陡到近乎垂直的雪峰滑落,或者跟能把大卡车像玩具一样乱掀的山石流赛跑;他们用几根手指支撑住整个身体,把腿劈成180度往上去抓钩那微小的突出。
即便是那些警匪片必不可少的追逐打斗,也都被包裹在体育竞技的形式里,看谁跑得快,摩托骑得好,跳得远跳得准,野外求生的能力有多牛叉。
回到开头的话题,说《极盗者》是纪录片,可不是讽刺它情节稀薄,而是对其动作编排特色的一种褒赞。
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动作片等于没情节,好莱坞编剧很擅长用动作来讲故事,比如今年的《疯狂麦克斯4》,长达几十分钟的打斗里,层出不穷的变数让情节也持续着高速推进,绝不是为打而打。
但《极盗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每一场挑战自然的玩命之举,都在纯粹展现自然风光的绮丽诡谲与人类意志与体能的高度,不掺情节起伏变数,没有添油加醋的人工惊险。
常常是长达几分钟的动作片段,一气呵成,讲故事这个任务被推到了一边。
这样一来,我们即便知道有替身出演,即便清楚画面有后期加工,在目睹的那一瞬间,仍愿意相信这是完全实拍的“纪录片画面”,真实地就像架在你鼻梁上的3D镜片。
这部套着警匪片壳子的极限运动纪录片里,人与人的较量,压根不算事儿,主角在兄弟之情与法理正义之间的抉择,也就靠吼了一嗓子有所强调,至于人与自然的交锋,则完全被当做谬论拨乱反正了。
根据反派的理念,他们攀山跳海的意义,不在于征服自然,而是对自然的一种致敬。
他们都是虔诚的自然之子。
(剧透警告)当匪首最终融入无边的浪花,很让人想起吕克•贝松经典《碧海蓝天》那个饱受争议的结局。
两片主角在性格上十分相近,他们都不是符合世俗道德规范的正派之士,但灵魂中藏着某种光芒闪烁而令凡夫俗子神往之意,这也是影片的核心魅力所在。
归根到底,片中最大的冲突是极限斗士们与自己的恐惧所做的争锋,也点明了片名point break的意思,即恐惧占据上风的那个临界点。
这部片翻拍自1991年的《惊爆点》,那时候的基努•里维斯就像今天的卢克•布雷西一样年轻。
看《惊爆点》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已经不太记得情节了,但一些标志性元素仍然令我印象深刻,比如帕特里克•斯维茨扮演的劫匪首领喋喋不休的生存法则。
《极盗者》的埃德加•拉米雷兹所饰的同一角色被缀上了一个环保主义的标签之后,这一属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要的是,我们仍然会被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说辞所感染,觉得还挺酷的,为之献出生命挺可敬的。
还记得吗,另一套打着动作片幌子的体育竞技片《速度与激情》,也同样有个伟岸肌肉+哲学头脑的唐老大。
没错,我很早就认为《速度与激情》从《惊爆点》偷过灵感,而《极盗者》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血缘关系,诸如与匪首的妹妹相爱,餐前祷告等设定。
话说回来,考证谁来自谁已经无所谓,反正我都一样爱它们,爱那些将自由的定义拓展到海阔天空的瞬间。
(文/方聿南)
极盗者是极限运动电影的新尝试,和其他运动类电影相比,多了动作、犯罪、情感的故事线。
或许动作、犯罪、美女、情感,用在赛车超跑上比极限运动适合。
从拍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因为故事主线敷衍,更像是YouTube的各种小视频的剪辑在了一起。
从自己作为一个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角度来讲,我也不是很能认同电影输出的价值观 - 极限运动员自负的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从事极限运动,总会有那么几个理由,让你不怕死亡,敢拿生命来尝试这项运动。
但这些理由里面,没有几个人是自负的挑战。
那些现在还活着,很有名的运动员,没有一次攀登,翼装飞行,高山野雪不是精心策划,认真推敲的。
你所看到的每个肾上腺爆棚的镜头,都是运动员平时苦练、仔细策划选择的路径。
即使有生命危险,但每次只要是自己精心策划,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就把自己完全的交托给自然,不去想那些恐惧、后果、和生死。
好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的意义。
极限运动就像是一种信仰,让人不断的去寻找,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生命的意义。
用肾上腺激素来刺激,这一遍遍的寻找,终究会发现自己在一个循环中,寻找自我,每次感受到的是完成后的欣喜和快感,这些欣喜和快感持续不了很久,然后又要寻找下一个挑战自己的限度,是一个寻找快感的循环。
作为一个在阿拉斯加滑野雪的爱好者,自己solo过登山滑雪,无保护攀岩,每次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判断和自己的判断上,不是在拿生命还玩笑,只是简单的热爱这项运动。
最后分享一下我的导师对我讲的话:“Live to ride another day (活着多滑一天雪)。
” 简单却实话!
人生中做的极限运动,大概普通人能有机会做的就是蹦极吧... 我可能还做过一些,滑雪啊,骑马啊,开飞机啊,潜水啊什么的,但是离生死之间最近的,还是蹦极吧。
我那次去蹦极是和个妹子去的,她是客户,老板说盯着,于是年轻的我就和年轻的她约了。
我问她想去干嘛?
她说蹦极啊!
然后蹦完我吻了她,她也就跟了我。
可激情过后,很快后来分开了...现在想来,蹦极后那激情也许才是自己内心最大的一次放开吧,这时候遇到的人应该是最合适自己的吧。
其实分开后...我想了许多年,才真的后悔,为什么没有跟从自己的心,一直到底呢?
也就是这个世界许多的条条框框约束着吧。
要是跟了她,我不是现在这样无聊寂寞地天天坐在办公室望着风景,而是和她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吧... 我们觉得电影的剧情好弱,觉得这群人就是用命去玩X运动好傻好没有逻辑。
我们在一个海边的沙堆堆砌的世界里面,遵循着条条框框,我们期望我们的世界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运行,一直到死,世人说的,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可是,当有一天,你回头看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你会不会真的真的会在刹那感觉到那一丝迷惑,我们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生死间,有什么大事呢?
本人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它是由凯瑟琳.毕格罗导演,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名字叫做《惊爆点》,又名《断点人生》。
那部电影在我的记忆里很惊艳,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哪部电影,能够把那么多的商业元素都拍的很好看:冲浪、爱情、动作、美式足球、枪战、追车、跳伞……以至于后来我再看到这样的电影,第一反应都会认为:这是部《惊爆点》式的电影。
包括这部《极盗者》。
时光网 《极盗者》中文版剧场预告片1当我前不久看到它的预告片的时候,就觉得它很像那部《惊爆点》,直到我听说它就是由那部电影改编而来的……什么都别说了,买票吧。
突然见到了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而且在知道的时候那部电影已经上映,省去了等待的时间的人,应该都能理解我的这种心情。
在看完以后,我必须得说,本片拍摄极限运动的部分超乎想象地精彩,而剧情也是超乎想象地烂。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应该进电影院看3D(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尽量去看IMAX3D)的电影,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也就失去了看这部电影的很大一部分意义。
其实这部电影本来有机会成为《暴力街区2》、《突袭》和《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那种“场面好看得能让观众忽略剧情的薄弱”的电影,但很可惜,本片里的反派总是喜欢自我陶醉地说教不休,以至于一到剧情的时候观众就想看手机。
而且那三部电影至少还能做到剧情相对完整,相比起来《极盗者》的剧情则没头没尾,有时候连事件的前后联系都缺乏逻辑,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刺客聂隐娘》(开个玩笑)。
男主角自从见到那几个反派之后,他们就一直在那装逼,说什么我们完成八项挑战是为了拯救人类,追求最高境界,回报大自然,在把男主角打了一顿之后还说了一句You don't know shit,然后当男主角帮他们的老大点了一支烟以后,他忽然就有了加入的资格……好吧,这种不重要的细节可以忽略,于是我很期待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大自然,结果发现他们从头到尾除了炸了一个金矿以外,好像除了二氧化碳也没有回报给大自然什么。
就算连男主角加入他们之前的事情也给算上,他们做的事情最多也不过是劫富济贫而已,非要扯那么多虚无缥缈的东西,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有种中学生想买PS4所以骗家长说这是学习机的感觉。
<图片3>除了怎样回报大自然以外,全片最大的悬念莫过于他们在做了那么多事情之后究竟可以得到什么。
但是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得到的仅仅是从容地走向死亡而已。
之前瞎逼逼了那么多,全都是在Kidding you!
这个谜底的坑爹程度堪比《惊天魔盗团》结尾的“我们努力了一整部电影就是为了看最后的那一道光”。
不过这样的处理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在看《惊爆点》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那几个反派为什么要把男主角这个定时炸弹带在身边,最后被他害得全军覆没;在这部电影里面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这哥几个都是疯子,做这些事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寻死!
我们很难见到这样的一部电影,从头到尾正面角色都跟不上反派(其实那几个人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最后发现其实根本就不用理他们,他们自己就把自己给弄死了。
面对着这样的剧情,我觉得就算这部电影像《古墓丽影十周年纪念版》一样,直接用原版的剧情来复刻一番都比现在的效果好。
吐槽了那么多,最后还是要夸一下本片的场面。
无论是开场的摩托车在山脊上飞速奔驰以及充满活力的冲浪,灯红酒绿的派对,唯美的水下共舞,火爆的动作场面,还是惊险刺激的跳伞、滑雪、高速滑翔、无保护攀岩等极限运动,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总之,它依然是一部值得走进影院观赏的电影,如果你忽略剧情的话,这会是今年最激动人心的观影体验之一。
1. 看片之前片子是纯哥哥推荐给我的,他很激动的在微信上说拍摄场景有多漂亮,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之类。
刚好今天下午没事儿,就一个人包场看了。
其实也不是我要包场啊,我每次看电影的时间都是朋友上班的时间,所以电影厅常常只有我一个人。
不过这种感觉其实也挺不错的。
2. 关于剧情看之前翻了翻豆瓣,分数不高,评论挺两极化的。
好像吐槽的几乎都在吐剧情,我就没抱着看剧情的心态去,虽然我是一个坚定的剧情党。
不过去电影院都是追求视觉享受吧!
况且我真对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一直没抱过五星的期待值呀,能遇上就是幸运。
可是,看完之后,真心觉得觉得剧情不够好的人,估计都是活得很累的人吧 ╭(╯^╰)╮ 他们真心没看懂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吧?
当然咯,正如对白里说的那样,每个人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
第一感觉,这是为我们射手座拍的片儿,所有我们追求的元素都在里面,自由,速度,力量,刺激,信仰……很合胃口。
所以剧情的硬伤90%都可以忽略了。
如果真是加上复杂的剧情,就感受不到里面传递的美妙了。
3. 关于环保有些人说这是环保片儿。
呵呵,也算一部分吧。
看完电影以后,再看影评,觉得这些不同,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好不好,而是大家的三观不同罢了。
作为一个坚定的ETO成员,我如果是男一我肯定就加入男二的队伍了!
人类啊,真是白白浪费了这个美丽的地球。
所以我真心没觉得男二他们有做错什么。
消灭人类暴政!
ヾ(≧▽≦*)o (⊙o⊙)…突然觉得我是不是三观不正啊啊哈哈。
其实我觉得环保并不是电影想要表达的最终目的。
男二说的那些话,有人说是极端环保主义者的洗脑,但那些是我一直以来都赞同的。
看来我的确偏执啊 (⊙﹏⊙)b4. 关于选择我觉得最重要的中心在选择二字上面。
男二说,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人能为别人的路负责。
所以我觉得男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他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灵魂人物应该是男二。
男一和男二比起来,是多么逊色,特别是吼出我是FBI的时候,多么讥讽。
男一最自我的瞬间是何时?
想必不是作为警察的时候吧,当他和男二他们完成翼装飞行,降落在那一片草地之上,几个大男人激情相拥的那时,他才是最真的自我吧。
这才是他应该有的生活,而不是后来的那些剧情,所以电影欠佳的,就在此处。
我们都不愿意接受,男一这样追求自由自我的人,怎么会用所谓的规矩和法律来束缚自己呢?
有些逻辑很诡异,男一打死了喜欢的姑娘,怎么就怪到男二身上去了?
这是多么幼稚和自私的思维方式啊!
当然咯,人类本来就是自私伪善的一个种族。
男二他们错?
错在哪儿?
害死别人?
藐视法律?
而人类是如何对待自然?
自私没有错,伪善就呵呵了。
5. 关于男二他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他是干净的,纯粹的。
然而这个社会是肮脏的,晦暗的。
所以他们的信仰成了极端。
可当你看到他们完成的那八项极限挑战,不觉得感动吗?
不觉得每一个都很美吗?
看到攀岩那里的时候,我莫名其妙流泪了。
或许这就是生与死的震撼。
最后的结局让我觉得不开心,但想想或许这样才是最好的结局,他就这样消失在浪里。
男一就这样出现在山顶。
希望男一能悟出点什么。
6. 关于FLAG第一个是滑雪那里,当那哥们儿说,把小命丢在这儿,就完不成后面的其他挑战了。
我就想,卧槽,妥妥的死亡FLAG,果然,嗖的一下,飞下悬崖。
第二个是攀岩那里,当那哥们儿说,这不是我的路。
我就想,卧槽,又一个妥妥的死亡FLAG,果然,啪的一下,摔下悬崖。
所以啊,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不要随便给自己插旗在头上啊。
7. 关于其他其实有很多想说了,好久没打字,思绪很乱,如果电影院可以实时发弹幕就好了,那一定是一个有趣的场景。
特技我就不多说了,肯定毫无疑问的棒。
好想截图,可是网上还没有好的下载资源。
等出来了再补,有些对白真的很有意思。
特别是男二说的那些洗脑名言。
呐,我承认,我就是喜欢肌肉男,怎么着?
这些极限运动也值四星了吧!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屏幕看外国的电影,真的太刺激了,虽然没办法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所追求的,但是感官的刺激真的,点赞!
剧情什么鬼,糟蹋了挺好的题材。极限运动加一分,不然真的只有两分。
我觉得如果看环境构图的美感,首推极盗者,太美了!尤其雪山滑行,翼装飞行,大浪搏击,美不胜收!
故事和表演特么烂到想为了观摩极限运动摄影坚持下去都无能。快进所有文戏。摄影师兼职导演活儿的反面教材
这是一部极限运动宣传片……景美,运动动魄惊心,故事……嗯,就酱
价值观和叙事逻辑都很混乱,场面和动作还过得去。
即使是只看极限运动也一点不血脉喷张,还不如多看点体育节目,两星给景色吧!
看完回家发现拍摄过程有三位staff不幸罹难,顿时肃然起敬。虽然剧情硬伤,但是镜头确实好看,最爱翼装飞行和冲浪部分,作为深海恐惧症和恐高症患者表示很过瘾。
在没的可选又不得不消磨时间的情况下选择了这部电影,期望值太低有不料被惊艳到,开头摩托车越野和我最近在看的一部小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极限运动的所有情节都让人惊叹。男主和男二的基情简直晃得我合不上眼——我是褒义,大概。情节方面简直弱爆,实在没必要弄个FBI的背景,没啥卵用还显得奇蠢
直接就拍八项挑战就完美了
请问剧情是这帮玩极限运动的人写的吗?
尾崎八项太猛了,极限挑战都是拿命搏,比的是运气。最近有点想多做做户外运动,大自然好美。电影里的极限运动令人叹为观止,剧情实在是太一般了。
这么好的设定能拍这么差也是绝了
最近烂片扎堆儿
装备上去了果然玩得更high 够极限
犯罪,极限运动,若有若无的主题,值得4星的爆米花影院电影…说到his line,推荐一部关于攀岩的纪录片《King&#39;s Line》(非惊爆点),完全相反的方式探讨meaning of life.感觉主角形象就是致敬Chris Sharma,只是个人感觉。
绝不仅仅是视觉刺激大片。或是因为鲍迪教主生命境界之高,不是麻瓜所能理解,于是才有许多人吐槽剧情。唯一的槽点在于,主角是个愣头扫把星,但最终也做了对的选择。//20201013全片有种无间道的港片感。
越是无人之径(鲍迪一直说这是我的路),越有震撼风景,看这种电影绝对丰富生命体验。观影过程就是“卧槽太美了!”“卧槽卧槽太牛逼了!这还是人类么!”踏遍千山万水,挑战八大极限,不得不说看得爽爆。走出影院大家才回过神来:尼玛这剧情真是烂成翔,人都是神经病吗,俩男主的真实动机一定是真爱…
预算:1亿500万首周末票房:980万北美票房:2878万全球票房:1亿3371万上映日期:15.12.25上映周数:9周分级:PG-13最高院线数:2910北美最高排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