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说到美少女战士,为什么月野兔是主角呢?
因为她善良、可爱、迟钝、爱哭、爱幻想,简而言之,女子力高。
而像木野那样,看上去男孩子气的人,在动画片里只有独来独往,当配角的份。
美少女战士并不是讲怎样拯救地球的SF漫画。
几个美少女在团体内部有着鲜明的等级关系,和first class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为什么静香会和废柴男、土豪男、暴力男做朋友呢?
为什么她每次被人偷看洗澡都能立刻平复情绪呢?
为什么她从来没有女性朋友呢?
”在哆啦A梦里,不管是大雄、小夫还是胖虎,长相都非常一般,还有明显的性格弱点,和他们相比,静香不仅是个美少女,而且温柔、懂事、聪明。
但是,这也未必是作者对静香的偏爱。
男主角可以是个废柴,女主角却要完美无缺。
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不如说,在少年漫画里,在男性作者的视角下,女主角必须像大和抚子一样温柔稳重,而且必须要和大和抚子一样柔弱顺从。
至于男生,有些缺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无完人,男人只要做人就好了。
女人不一样,应该致力于仿效仙女才好。
说得明白透彻些,在某些人眼里,男人只要有根阳物,就胜过女子本身的价值。
我并不是想要批评武内直子或者藤子F不二雄。
前些日子,周国平被人骂成直男癌,他心里肯定很委屈,还觉得自己挺尊重女性。
只是这两年女权发展得太快,过去认为是美德的事情,如今可能太不人道。
既然我们活在当下,就应该行符合当下道德之事,不能再用传统美德去捆绑现在的年轻女性。
看到#5,感觉编剧对川奈的刻画比新田丰满得多。
#4主线是新田,但是作为观众我还是被川奈吸引去了,#5主线是川奈那更不用说。
有时候谈论一部剧,观众很多时候会用人物的特点而不是人物的名字来代指,所以提到很多人都用绿茶婊来称呼川奈,或者直女癌。
但其实,我也搞不清楚绿茶婊具体指的是什么。
如果分好女孩和坏女孩,那我可以很清晰地将她归到坏女孩一类,因为她随意插足别人的感情,为了和男人们处理好关系什么都附和甚至装傻,还用瞧不起的语气嘲笑狼狈反抗的女同胞们。
最后我们也看到,川奈的确有很多男性朋友,女性朋友之间关系并不好,她们不会认真和她交心,她们的交往好像是给自己炫耀的机会而已。
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算是“绿茶婊”其中的一个特点吧。
如果说玉子她们的敌人是恶男的话,我觉得川奈那样的女生,她会觉得自己的敌人是女性吧。
她既不能输给和她一样的“绿茶婊”们,又不甘心被新田那样不屈服的女人瞧不起。
关键是她不真傻,她能感到这种做法的痛苦,而她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男性主场的世界活下去。
不知怎么的,#5里川奈说了一句“别小看只身闯东京的女人”,看到这我顿时倾向她了。
这就是川奈的斗争姿态,完全不同于玉子她们的正面张扬,所以我不觉得她是错的、坏的、不好的,套用月九一句话,“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虽然她的做法伤害了自己,有时也伤害了他人,很多时候这些伤害都是她“作”的,但是这也是一种,和新田那种固执不屈从是同一级别的。
日剧总是喜欢把剧中人物面临的问题,用赤裸裸的、大段的嘴炮表现出来,一顿嘴炮能够犀利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观众具有了十分畅快淋漓的体验,也给国内的微信公号贡献了大批高质量的截图,成为各种题材毒鸡汤的高发区。
这和国内影视剧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对比。
如今国内的电视剧,普遍都是40集以上,过长的时间使得台词不如日剧短短的十集具备更多的精华。
(其实可能有些国产剧也是能看的,但是集数真的太长了,太耗时间,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看)这部剧听说要被国内翻拍,不过用脚趾头就能想出来,如果不是有一个像山影那样靠谱的剧组操作的话,这部剧不出所料应该会成为众多翻拍题材重灾区中的一个。
连简单的谈恋爱的剧都拍不好,你还能指望他能拍出来什么惊天地泣鬼神,反映社会问题的剧呢?
或许不是不想拍,而是不能拍,有些问题,你把它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上面不同意,观众也不买账,原本的剧情只能一改再改,变成四不像。
这部剧在开头确实比较尖锐,不拖拖拉拉,指出了问题的核心,确实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但是将剧中的社会环境刻画地似乎过于残酷,例如男上司上女下属脱衣谢罪,虽然让人愤怒,但是却不能够引起人们的同理心,矛盾冲突似乎有些过于刻意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性别不平等对待的问题,往往从生活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而正是由于这些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小问题,才会让人觉得十分不舒服,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各种在男权势力下受压迫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在高档法国料理店对面开了属于自己的餐厅,实现了与不公的对抗。
这样的剧情似乎给人们心里一个安慰,但是过于浪漫终究让人产生疏离感。
女人和男人对抗的结局是什么?
答案是没有结局。
受丈夫冷对待的主妇、被父亲不喜欢的女儿、不受上司待见的女下属、总是被性骚扰的女职员、异装癖爱好者等等,一群人像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猫,聚集到了一起,拥抱着互相取暖。
影片的最后他们在海滨又租下了地方,一群人再次聚集,想要展开下一步的梦想。
看似是欢乐的结局,但是仍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们仍旧属于主流社会之外,用一个餐厅的外衣,营造了桃花源式的浪漫的氛围。
女性仍然没有取得胜利,只能在一起抱团取暖,不想去、或者是不屑于与外界的刀光剑影交往。
过于浪漫让人感觉不真实。
但是剧中人物的幸福,也只能点到即止,主妇、玉子、异装癖,究竟能够获得幸福么?
离开这个群体,他们还会这么快乐么?
我的妈妈曾经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有时候觉得啊,与其让你考上重点大学,真不如让你弟弟考上大学性价比更高。
当时心中听了有些不舒服,但是转而想,这是我的问题,不是我妈的问题。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女生,很多时候并没有负起对家庭的责任,没有努力赚钱,没有对家人尽到自己的关心。
但这也不能把这些归结到自己的性别,而是自己有时候过于自我,过于自私。
心中总想着,似乎买房买车什么的不是自己的事,丝毫不用在这些方面付出精力。
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无怪乎自己总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
逃避了责任,怎么都是一个吊儿郎当的小孩子。
是我看过的最温暖幽默的女性主义讽刺剧和群像戏。
主角田中玉子同公司的好友五月,被总裁当众胁迫裸体谢罪。
玉子为她出头,却被逮捕,丢了工作。
于是田中决定自己开一间餐厅,和前司对抗和叫板。
餐厅里汇集了形形色色男权社会受害者和脱轨者的代表:高学历/东大毕业却在求职上数度碰壁的黑衣女孩;无法在离婚后分到共同财产的单亲妈妈;游子好闲的律师女士;痛恨男权癌父亲却渴望家庭温暖的痛宅女孩;完全顺应社会对女性规训的装纯女孩;喜爱裙装弱役的性别认知障碍男。
每集讲述一个故事,更进一步的是揭发她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男权社会的压迫,以及这对她们所造成的痛苦,展现出她们的蜕变和反抗。
ep01田中玉子职场经历和众主角的经历交错,和藤村五月为并行的主线。
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包括成果的归属,升职的机会,语言歧视,工作上的失误压缩为身体上的羞辱。
ep02三千院镜子家庭家庭主妇,在家庭内遭受的言语暴力,家务价值不被认可,也没被用金钱准确地量化。
海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最喜欢这种用别人的逻辑怼回去,让人闭嘴,还迅速把人抓回来,有事先坐下说的人了。
嘴能自保,又热心肠,太可爱了哇海地。
ep03雨木千佳家庭 中的妻子和女儿妻子在婚姻中感到被背叛,痛苦。
丈夫在婚姻中出轨,妻子和女儿对他来说像物品。
出点钱就能解决问题。
女儿天性开朗,妈妈失去求生欲,女儿用尽了一切力量拯救她,包括做了整整7年的饭,不去上学,呆家里陪伴妈妈,怕她寻死。
直到妈妈再婚,女儿都希望,妈妈是幸福的。
我港觉这妈丧失母性啊,居然让自己的崽反过来照顾自己?
大型巨婴?
ep04新田结实 川奈蓝里女性群体的割裂女孩A无法表达、或者说不敢表达真实的渴望,只选择挑别人剩下的。
在女性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的期待一直是“在雌性竞争中赢,才是真的赢。
”女孩A无法适应此期待,在智力竞争中胜利,却打心底怀疑此胜利的价值。
情感上得到普通程度的温暖,马上就抛弃前途。
原来她心底认同社会的期待,只是没能力、没机会做到罢了。
女孩B积极响应了社会的期待。
把“性骚扰是合理的”内化到心里。
但偶尔扔会泄露真实想法。
比如并不相信男性的可靠,比如直接表达反对。
顺应男权社会,依然会遭到致命威胁,比如男同事擅自认为两人在恋爱,语言绑架。
原来她也只能挑别人剩下的。
原来女孩们出自同一个起点,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目前为止,戏剧冲突最激烈的一集。
川奈讲出新田内心对男权体系的认同、星野脚踏两只船的事实,戳破了新田的幻想和自恋吗?
绝对出于对演员本人的偏爱,我一点都不讨厌川奈啊。
我觉得她是情商很高、内心有恐惧、非常想生存下去,因此伪装成绿茶,久而久之把面具当真实想法的女孩子。
希妹呜呜呜,太适合小坏蛋角色了,演一个活一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田中、千佳发现symph对供货商施压,冲去谈判的那幕,太他爹好笑了。
比“杀了你”更恐怖的话是“堕入魔空间”啊混蛋。
哈哈哈哈。
ep05川奈蓝里被规训的女孩的觉醒男性将女性视为猎物,性骚扰、跟踪狂威胁生命式堵截,包上“喜欢”的糖衣。
发现女性居然不顺从,明确拒绝,就殴打。
女孩B,对男权社会规则,产生质疑,信念渐渐动摇的过程。
ep06几 新田 川奈 乌森女孩们看清现实几陷入对帅哥的暗恋。
新田和星野找人谈投资,其实是星野拉皮条,拿了10万日元报酬。
新田放弃幻想。
川奈揭露了男同事的性骚扰、暴力行为。
和symph划清界限。
乌森决定接手藤村五月的案件,起诉雨木太郎。
承上启下章。
43:34-45:21年轻女孩三人组的采购食材之旅情节温暖,感觉真好。
ep07雨木千佳 川奈蓝里川奈搬到bistro fuo宿舍。
两个餐厅抢优质培根进货权。
bistou的浓汤比不上对方,卖家选它,只因为店长和主厨是美女。
所以千佳决定放弃进货权。
她问门司做出好汤的方法,最后的成果被门司吃光。
妈妈邀请千佳一起去北海道生活,但千佳最后拒绝。
啊,以前做菜很痛苦。
实力比不上职业选手,又很不甘心。
但认真做的菜,得到对手的承认,于是做菜又让自己不孤独。
小时候没得到的爱,长大后再弥补,已经没有意义了。
虽然道理都懂,但还是忍不住很委屈、很难过啊。
ep08藤村五月五月被新男友求婚,但对方不知道她被威胁裸体谢罪的过去,她决定分手。
对方得知后,反而希望分担痛苦。
五月决定起诉雨木太郎。
五月妈妈认为起诉是伤害五月自己,直到亲眼见到雨木太郎,她非常愤怒。
妈妈理解了五月的行为,转而支持她。
乌森对雨木太郎正式提起诉讼。
说到底,当妈的不希望女儿受伤。
但结构性的职场歧视、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躲到哪都逃避不了。
对年轻一代的女孩们来说,战斗就是保护自己,战斗就是释怀的方式。
ep09雨木太郎假道歉啦!
ep10全体女性主角因为客人意外丢下勺子,bistro被房东投诉,关门。
simphy性骚扰事件见报,总公司社会形象爆跌,分店关闭。
300天后,田中玉子召集众人,准备在海边重开一家餐厅。
虽然压根没赚到多少钱,但是每个人都在这家餐厅疗愈了啊。
感动。
在我注意到各个社交网站上对女权问题展开一系列讨论的时候,已经不早了。
像这种争议性大、执行力弱的问题,如果和当时时事联系起来,可能会火及一时,等到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被一旁看官暂时忘记。
这一点,不仅是女权,社会各方面问题的讨论都有体现。
今天提一下,各方观点混战,后天大家就开始关注其他。
比如说,在春晚的“歧视”问题讨论之前不久,就有“饼干事件”在微博吵得沸沸扬扬,结果嘛,还是不了了之,除了转发量比较大和许多妹子少数汉子发微博表示寒心和可怕以外,并没有引起哪方的重量级平台重视,唯一欣慰的是,饼干姐现在回归了。
在看《问题餐厅》这部剧之前,我很肤浅地以为这是个关于什么曾经有过中毒事件的餐厅最后做成连锁店的剧,看了它真正在讲什么之后,我就有了写篇文章的冲动。
我比较幸运,生长在一个从小教育我身为人应该怎么样,而不是教育我身为一个女生应该怎么样的家庭。
所以,即便是现在,我的性别差异意识还是比较淡,在我看来,除了生理方面的绝对差异,大部分的男女不同处,其实可以归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并非简单地用两性不同来划分。
比方说,女人比男人现实这种话,就让我觉得很莫名其妙。
我小时候被家里教育的是,要懂礼貌、理解、包容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这种基本道理。
但是当我成年了,家里的教育问题很快涉及到婚嫁这上面来,尊重和包容完全得不到体现。
这一点,从我朋友身上也能看到。
当我成年可以被称为一个女人之后,那些男女适用的道理就不那么适用了。
成年之前,你可以被看做是孩子来对待,所以,歧视是不明显的,甚至在学堂里,女生会更能得到老师偏爱。
但是一旦你成年,不管你曾经在学校里是否担任过学生会会长,又或是什么团干部,首先,你就是一个女人。
好像,成年是一个标签,是一个一旦被标上,之后的人生里就绝对离不开结婚和生子的标签。
因为,你是女人啊。
这一点来自于对整个社会如何看待女性的主流观点的吐槽。
我不认为做家庭主妇不对,我也不认为结婚生子不对,但我就是觉得为了结婚生子而逼女人去结婚生子不对。
我曾经跟我妈说,我会晚婚,而且就算结婚,也可能不会生孩子。
我妈说我是傻逼,说我婆婆一定会整死我,说我老公一定会跟我离婚,说我一定会变成没有人要的垃圾。
这还是亲妈。
我现在还不是社会人,并没有很深地体会过什么是歧视,什么是不平等。
但仅仅是从网络上的讨论看来,我都对我将来的生活感到一股很浓重的不安。
《问题餐厅》的故事就是一个女性在社会上如何被歧视的缩影。
《问题餐厅》第一集就很高能,当藤村五月(菊池亚希子饰)在会议室把最后一件衣服脱下来的时候,我眼泪唰地就掉下来了。
之后当田中玉子和三千院翻看藤村的笔记时,我甚至都哭出声来了。
但是,这一集是被怎么评价的呢。
“惊悚”、“重口味”、“A片”。
编剧导演博眼球、赚收视,演员博上位这样的话有太多了。
但是这部剧的基调并不是这样的。
我不是编剧,我也不知道他想什么,但我看了很多他的其他剧。
比如我在其他文里提过的《mother》,再比如一个众所周知的《东京爱情故事》。
道理明明很简单:淫者见淫。
对于女性,这种屈辱是很难说出口的,不是因为不想讲,是因为想说的时候,太多了,无从说起。
穿短裙就是为了诱人犯罪、跟男人说话就是勾搭、去酒吧玩就是约炮,连说不要就是要这种观点的人都有。
男人可以为艺术牺牲,女人就不能吗?
女人为艺术牺牲,就一定要被说成夸张、成人片吗?
也有人说这段剧情不合理的,被要求全裸道歉怎么可能。
他们这样说。
那你觉得父亲强奸亲生女儿惊不惊悚、可不可怕、合不合理?
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是你说不合理、你说你没见过、你说你觉得不可能,它们就不会发生。
它们的的确确发生了,只是你幸运,你没经历过,你没听说过,你不曾了解过。
但是,请不要用你的无知去质疑它,然后去伤害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的无辜的人。
忘了是第几集,女主田中玉子对男主门司说了这样一段话。
伞架上有很多伞,偷伞贼偷了一把伞,当那个人发现自己的伞不见时,他没有任何表示,然后拿了下一个人的伞。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人都拿了别人的伞,到了最后一个人,明明有乖乖带伞,却不得不淋雨回去。
我,和大部分人,都是拿走别人伞的那类人。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想去查查“女权”、“女性主义”、“性别平等主义”等方面的资料,后来又觉得,算了,像胡适先生讲的那样,不谈主义,谈点实际的。
在很多时候,面对微博上那一大堆的长微博,我一般都是看了,觉得讲得还有点道理,就转发,自己一个字的想法都不会写上去。
因为我觉得没意义。
吵得再激烈,上面也不会有人来安抚受伤的人,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很失望,以至于我都懒得理这样的事了。
直到我昨天在微博上看了一个知乎的转发,讲的是19岁少女在解除网瘾学校被虐至死的事情。
这个问题我很久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过。
我今天特地上知乎去我的收藏夹里翻了一下,却发现,我没有收藏这个问题下的回答。
一般情况,我对于有点感兴趣的问题都会关注,但是这样就会导致有些问题时间一久,就很难找到,所以我重视的问题,我会另外对它下面的回答收藏下。
但是那个问题我没有收藏,也就是说,我不够重视它。
我把那个问题下票数第一的回答又粗略地看了一遍,然后想起我没有收藏它的理由了。
因为那个回答表示,有媒体在跟进事件后续,并且事件后续多半还是会以不美好的方式结束。
所以,我既觉得遗憾,又觉得,到此为止了。
在看到昨天在微博上的转发之前,这几个月里,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它。
忘记了那个死去的女孩,忘记了回答者里曾经的遭遇者,忘记了全国各地仍在这样的学校被强制管押的少年少女。
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很难说清楚那时的心情,但我第一次地正视了我的漠然。
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就做什么样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这是我能想到的目前最需要做到的。
社会上有各种条条框框公然地表示歧视和不平等。
无视它、认为这是无可改变的,是帮凶的行为。
一味地、冲动地企图以一己之力扳倒大石,是失智的行为。
说到底,改变生活的点滴也好、改革社会显性或隐性的制度也好,都是一番力量博弈的过程。
没有足够的力量,就不足以抗衡;没有时刻对抗的勇气和准备,就不无法谈及一点点瓦解。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变是手拿着刀,对石块一点一点地塑形。
弱者拥有比强者更高的忍耐度,弱者拥有比强者更高的韧性。
正如《问题餐厅》的第六集里,乌森对玉子说的话。
复仇,不仅仅是愤怒,也可以是生活得前所未有的幸福。
那些谈主义,站在改革队列的前锋的,代表的是愤怒。
社会上点点滴滴的我们,微笑者拒绝无理的邀约、冷静者反驳不合理的要求、坚强者适时用法律甚至非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以及其他人。
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
为的是并不一味地战战兢兢地畏惧着不公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即使事情发生了,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
讲空话,讲主义,多翻翻书就可以做到。
但是,真实生活的人,需要的是即时的作为去改善。
我可以等待我曾经报投的学校换下“优先招收男生”这一规定,但我面对领导的暗示时,一定不会容忍。
当有男性对一个女性进行不合时宜的调笑和骚扰时,女性有权翻脸,甚至是有底气翻脸,并且要求男性道歉。
我觉得这是很直观表现性别平等的一件事。
如果我们现在连这件事都做不到,那可想而知在隐性压迫下的人有多少。
教育者,教育学生,什么谓之平等。
信法人,拿起武器,向不平等开炮。
社会人,做好自己,回想父母最早的教导。
——尊重、理解、宽容。
以我的水平,只能暂时讲这么多,之后随着剧情可能还有后续观感。
提到这里,讲到个题外话。
我看到第一集女主为好朋友出气报复几个男职员是倒冰水时就有点怪怪的感觉。
之后,看到的女性在遭受歧视时的反应也觉得很弱。
就我自己代入想象了下,如果我处于那种环境,可能会做出十分偏激的事情。
但就看到的剧情而言,女性的力量真的有很强大之处。
保护自己、保护别人、不原谅不纵容那些不公平和不平等的事、鼓励他人自立。
我觉得,光是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很多努力了。
所以,我觉得,大部分人的目标应该是:不做猪队友。
作为一位有一把年纪的日剧迷,论《问题餐厅》的剧情只能算中上档次,但是,有些影视作品除了好看与不好看以外,还可以有更多其他的……例如,我想多谢它把我和家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我是一位出生在大城市小康家庭的80后独生子,因为比邻香港,自幼便很多机会接触日本漫画、玩任天堂,而且那个年代,港台电视儿童时段热播的都是日本动画,不知道是习惯还是情结,如今放工回家我继续把看日剧当消遣。
两年前,我把客厅的旧电视换成42寸全清LED,继而时常下载高清片源用大电视放映,手持遥控躺在沙发上,就一个“爽”字足可形容。
可是,我不但占用了客厅娱乐资源,最致命的是:我妈不喜欢日本。
每当客厅播放着她最讨厌的日本影视时,偶尔有些口角萌生。
我妈是50年代出生贫穷的人,那是几乎被强烈爱国主义熏陶的一代,她没有接触日本,却一直从心里憎恶着。
因为我的家族父辈有些背景地位,家中男权思想占了主导,但偏偏我妈是个女汉子,她为人强势硬朗,喜欢自己做主,年轻时殷勤地干了一段时间职工生活,便从被分配的国营单位跑了出来,她开始了自己裁缝衣服摆地摊售卖,这是上世纪90年代都不被大众理解的行为。
后来我问了原因,是因为工作太老实被嘲笑、欺负还有待遇不公等。
在我读初中时,就在老城区内街,她独力开了一间60平方米的快餐店,尽管请了一个杂工,其实采购、收钱、炒菜、上菜都是她主力承担,或许跟她的自主个性有关吧。
又因家庭分歧,我爸妈分居了,为了就读方便,我跟妈一起在小食店生活,她日夜奔波劳碌在店面,可那时的我也没有主动分担,即使在同一屋檐下,我们产生了代沟只会越来越大,虽然我知道妈妈一直背负着一个自立的重担默默地把我养大。
如今的她早已回到家中退休享福了一些年份,她有自己的老年朋友圈,经常外出游玩,而我也只顾干自己喜欢的。
就客厅电视使用的问题上,我俩大致能谦让,并且看什么节目互不干涉,话虽如此,她很喜欢不需要费脑筋的剧,就是我经常暗地吐槽的那些没营养的家庭纠纷或者抗日剧,然而当我看日剧时,她最多就瞟几眼然后蹦出“又是日本人”。
我们的代沟依旧存在。
直到发现《问题餐厅》这部剧,就题材而言,作为男性观众的我是不太感冒,但看了豆瓣评价,觉得或许会适合妈妈,所以找了一次机会诚心向她推介她不喜欢的日剧,因为这是一部:女权主义、励志创业、爱心美食的剧集,跟她的经历是绝配。
经过一番介绍,她答应试看一集…… 第一集情节会有散乱,我一度担心过她会选择弃剧吗?
但最终她还表示很喜欢,会追。
日本电视剧对她来说,因为缺乏文化底蕴,她理解确实有些困难,即便片源有相关注释对全新观众来说显然杯水车薪。
我在看这部剧时没有以往那般投入,因为我需要边看边口头补充注释。
例如:会向妈妈解释“二次元”名词的意思,会介绍乌森衣领挂的“弁护士徽章”是“律师”身份象征,甚至会讲解“平成年号”的意义和计算方式,还有“1800円”在东京生活是什么概念等等。
我把以往积累下来的日本文化配合剧情二次备注给她,她表现出长见识的样子。
我们会为丧服妹新田脾气暴躁砸了场子而惋惜,也会共同抱怨露耳女蓝里是话唠成疾,超喜欢异装癖海地的图案脸咖啡,渐渐地,不看剧时也会聊起剧情的话题。
现实生活中,厌恶日本的人多如牛毛,就连我自己也会偶尔到广州图书馆看抗战展映坚定一下思想信念--//,但比起盲目的憎恨,我更愿意去了解他们。
相信很多高分日剧未必都适合向身边的人推荐,但还是很希望再有这类共勉题材可与家人甚至朋友一起分享,为此真心感谢这部日剧给我带来的生活变化。
题外话,虽然我打算重温高清版《海女》,不过里面的昭和回忆、御宅文化及偶像成长元素,我家大妈应该不会兴趣。
关于《海女》我能记住GMT5的优希美青,却忘了队长是松冈茉优饰演,现在看见主厨的英姿被评论提醒才知道是去年的她,惭愧。
一向一来,绿茶婊都是被人唾弃的,从来没有看到真正理解这种群的文章和评论,因为不论男女,但主要是女人,几乎一致地批评绿茶婊而已。
只有这部剧真正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理解绿茶婊这种生物。
第四集,东大女在餐厅对绿茶女说的那番话:希望你别误会,我并不是因为川奈你很引人注目才讨厌你。
我只是讨厌你装傻。
因为你在身体力行女人最好装傻这个理论,我才讨厌你的。
因为你明明不信,却成为了必须说“自己最拿手的菜是土豆炖肉丸”的团员,我才讨厌你的。
因为你必须说“劈腿无所谓只要不被发现”,我才讨厌你的。
因为你加入了“即使被男人揍,也要认为是自己的错”的邪教,我才讨厌你的。
那东大女为什么会讨厌绿茶女呢?
绿茶女自己说出了答案:“你明明自己也想加入”。
这部分台词真是太精准了,好伐!
绿茶女为什么会变成绿茶?
她只不过是被世俗压迫,选择了妥协和顺从,她也是被压迫的女性呀!
东大女为什么会讨厌绿茶?
因为她也被这同样的世俗压迫,她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好过很多,但她做不到啊!
或许是因为无法勉强自己,或许是自己实在演不来,或许是看不起这种委曲求全,或许是要坚持自我。
但,不管是东大女还是绿茶女内心都深深的明白,这世俗是怎么样的!
对这一点他们的理解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她们的世俗就是这样要求女人的: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要挨揍之后说成是自己不对;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要全心全力去伺候家庭;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要擅长并热爱煮土豆炖肉丸;因为你是女人,所以工作中要隐忍不发。
谁都知道这是不公平的。
她们从出生在这个社会开始,都是受害者,都是受压迫者。
豆油们都好有才,摘录下面几句精彩的评论:她跟东大女 是同一类人啊。
其实都是对自我不认同,屈服于男性之下的 女性啊。
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东大女觉得自己不能成为 男性心中那种可爱 的女性,于是只能去读书,但一旦得到苏打的认同,马上就屈服了,幸福了。
绿茶呢,就是努力去使自己 成为取悦男性的可爱女生,明明心里对渣男们都嫌弃了。。
——潇性本能是无可厚非的,想得到男人的爱并没有错,但女人之间却为此总是相互贬低相互排斥,得到男人喜爱最多的女人总是成为众矢之的,究其原因,男人想得到女人的爱,只要做好他们自己就好了,而女人想得到男人的爱,却需要太多的伪装、讨好与委曲求全,想只做好自己或不善于伪装的女人往往得不到男人的爱,于是自然会对通过伪装自己来获得异性喜爱的女人抱有偏见,甚至会有鄙视与憎恶,觉得各种作跟假,而既然是会通过伪装来获得异性喜爱的女人,必然是长期守男权思想浸染的,她们长期无法做自己,若不去鄙视那些不善伪装的女人没女人味,是很难维持内心平衡的。
——夏-若尘补充一下,看到黄凯莉写的一篇文里提到: 一篇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论文,80%女性的自尊和快乐源泉是主要来自于男人对她们的看法,而80%男性的自尊和快乐源泉主要是来自于对世界的改变和职业的成就。
如果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让自己的自尊和快乐源泉从男人身上转换到自己的人生激情上,是不是我们的情感困扰就不会有那么多?
这样的思维转变是不是能够从此让我们变得快乐?
我是被微博上的一个截图安利来的,看完之后只想说真的特别感谢啊。
这部剧真的是太太太太好看了。
我最最喜欢主厨妹子。
傲娇属性真的是太戳我了。
松糕真的好美啊。
其他的妹子们也很喜欢,大家都超可爱的。
这部剧主题大概是讲女权的吧,以前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
后来微博上关注了一些女权博主之后就开始有些了解了。
真的觉得自己受教蛮多的。
就这部剧而言,真的能让人觉得女权是正确的。
虽然如今这个社会大家都说男女已经平等了什么的。
但是其实女性受到的歧视从来都存在的。
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在职场中。
三千院镜子的遭遇应该代表了大多数的家庭主妇的遭遇,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家服务,最后惨遭丈夫抛弃,连孩子的抚养权都没有得到。
一个女人在婚姻中的权利一点都没有保障,却一味的要求她去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子不是对女性的剥削压榨是什么。
看完这部剧,真的觉得女人还是对婚姻要慎重考虑啊。
看到#5,感觉编剧对川奈的刻画比新田丰满得多。
#4主线是新田,但是作为观众我还是被川奈吸引去了,#5主线是川奈那更不用说。
有时候谈论一部剧,观众很多时候会用人物的特点而不是人物的名字来代指,所以提到很多人都用绿茶婊来称呼川奈,或者直女癌。
但其实,我也搞不清楚绿茶婊具体指的是什么。
如果分好女孩和坏女孩,那我可以很清晰地将她归到坏女孩一类,因为她随意插足别人的感情,为了和男人们处理好关系什么都附和甚至装傻,还用瞧不起的语气嘲笑狼狈反抗的女同胞们。
最后我们也看到,川奈的确有很多男性朋友,女性朋友之间关系并不好,她们不会认真和她交心,她们的交往好像是给自己炫耀的机会而已。
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算是“绿茶婊”其中的一个特点吧。
如果说玉子她们的敌人是恶男的话,我觉得川奈那样的女生,她会觉得自己的敌人是女性吧。
她既不能输给和她一样的“绿茶婊”们,又不甘心被新田那样不屈服的女人瞧不起。
关键是她不真傻,她能感到这种做法的痛苦,而她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男性主场的世界活下去。
不知怎么的,#5里川奈说了一句“别小看只身闯东京的女人”,看到这我顿时倾向她了。
这就是川奈的斗争姿态,完全不同于玉子她们的正面张扬,所以我不觉得她是错的、坏的、不好的,套用月九一句话,“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虽然她的做法伤害了自己,有时也伤害了他人,很多时候这些伤害都是她“作”的,但是这也是一种,和新田那种固执不屈从是同一级别的。
Q.请告诉大家第一次听到这次的企画时的心情。
我很喜欢坂元裕二老师的脚本,而且这次的总导演还是并木(道子)小姐。
出演这部连续剧的也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能在这样完美的条件下和他们切磋演技,真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其实到目前为止,我演的角色好多都很苦逼。
大部分角色的设定都死了爹妈…『青春之旅』啊『多谢款待』的角色都是,还有最近出演的大河剧的久坂玄瑞也是内心有阴影的人。
而这次,我终于演了一个「带给别人心理创伤」的人(笑)。
这个角色和我的年龄相近,说话的方式也跟我平时很像,我自认为这次我的演法一半是去塑造人物,一半在自然发挥。
希望之后也可以放松地去诠释这个角色。
Q.您认为坂元老师的作品的魅力在哪里?
应该是某种「新鲜感」吧。
我没有要批判什么的意思,不过连续剧的话,隔个几年再看总会有点过时的感觉。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连续剧本身有一些风尚流行的要素在内的缘故吧。
但是坂元老师的脚本,既有时事段子也有讽刺性,面对人的欲望或是社会问题毫不避讳,反而用很鲜活的视线和姿态去剖析它们,因此我想观众们也一定不会觉得过时。
更何况它还有很多幽默的元素在里面。
我自己也很喜欢。
Q.在实际拍摄现场,您觉得这次的团队怎么样?
刚才我看到真木阳子小姐,安田显桑和松冈茉优小姐在一团和气地说笑,就想说「啊拍摄现场已经有很棒的气氛了啊」(笑)。
这次我的角色是个平常就不会嘻嘻哈哈说笑的寡言少语的人,所以我想为了这部作品,就算是被大家当成不讨人喜欢的人也没关系,不用在拍摄现场努力装暖男。
因此我在现场很安静,带着紧张感。
Q.这次的角色是个天才料理人,那东出桑平时也爱做料理吗?
平常会做菜啦,不过也就是不让自己饿死的程度…。
每次我都想说,在电视节目或者杂志访谈的时候被问到「您会做菜吗?
」的时候如果回答「是会啦,不过…。
」,就一定会被写成「料理男子东出桑!
」。
所以请您一定要加上「只是让自己不至于饿死的程度」(笑)。
Q.那这次有为这个角色做什么特训吗?
倒没有做什么特训。
但在拍摄现场会接受一些指导。
第一次的棚拍正好是平日待得习惯的厨房,我就在里面随意闲逛了一番,看看都摆了些什么东西。
小时候看身为日式料理人的父亲和其他的年轻料理人们工作,大家的一举一动都是水到渠成的。
所以我也希望自己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能够很自然地带出作为料理人的他身上那些已经融进发肤里的细节举动。
Q.从真木小姐的田中玉子的角度来看,您的角色也算是她的敌人。
对啊。
我很希望能够当她们的对手。
但是又可以因为偶尔那些有闪光点的举动,会让大家觉得「诶这家伙真是难以捉摸啊」——如果能把这个角色演成这样就好啦。
Q.真木小姐说她是您的fan,和她共演有什么感想吗?
真哒么?
我都完全不知道,她在现场完全不会露出这一面(笑)。
我拍的几场戏,大家都很安静地在演戏。
开机的那场戏里有一段临场发挥的地方,真木小姐有意错开了几句台词的时机,真不愧是在舞台剧和现场里锻炼出来的人。
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演员。
Q.您认为这次的角色(门司)的魅力在哪里?
我觉得不要去解释「这个角色是这样的!
」更好。
我觉得这个角色的无法说明之处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读台本的时候,和实际去演的时候,我对门司的印象也在改变。
门司对玉子说的台词里面有一句「诶?
你不会是来见我的吧?
」,我觉得他应该有一半是认真在说。
门司有一些天然呆的地方,但又是个讨厌的家伙,我基于这样的印象之上,本来要把这句台词说得更「看不起人」一点。
在拍摄现场和并木导演说过之后,她跟我说「如果把这个角色演得太讨嫌的话,观众们会不明白玉子到底看上他哪一点,所以能不能再加进去一点可爱的感觉」。
我觉得她说的「一点」到底指的是什么程度,这只能靠现场的氛围来进行调节,是不去现场演不出来的部分。
所以我觉得现在要解释清楚门司这个角色还是好难……嗯,他就是个奇怪的家伙(笑)。
Q.这部连续剧写的是女性的逆袭。
之后的剧情里,应该会有教训门司的部分吧?
我希望能被好好修理一顿。
因为这家伙真的会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讲一些生而为人对不起的话。
说什么「我被姐姐骂了一顿,说让我不要轻率地对年过30的女人出手」。
这些都是应该分分钟被暴打一顿的元素。
身为欠揍角色的让人不快的部分能甩掉多少就想甩掉多少啊。
Q.东出桑有过觉得女性很可怕的时候吗?
我并没有「因为对方是女人所以很可怕」的经历。
比起这个,倒是因为被别人说「女生聚会的话题都很牛掰的哟」之后回问「怎么牛掰啦?
」,然后对方告诉我一堆男人绝对不会说的话题之后有被吓到,觉得「我靠她们居然连这个都赤裸裸地说喔!?
」。
我当模特的时候社长是女性,现在的经纪人也是女性,我一直和女性工作,并没有觉得男人和女人有太多的差别。
Q.这部连续剧被誉为给女性加油打气的作品,那请您也给男性观众们说几句吧。
虽然老说这部连续剧是为女性做的怎样怎样,但写这部作品的坂元老师本身是男性,这也是我觉得这部作品真的很厉害的理由。
这并不是一个单纯讲怎样打倒男性的故事。
我在读第1话,2话,3话的时候都忍不住流眼泪了。
有很多直往心里去的段落,也有很多惹人发笑的幽默。
虽然它的确是一部描写女性活跃风貌的日剧,但并没有说男性这个性别本身有什么不好,所以希望男性观众也可以欣赏它。
endVia フジテレビ「問題のあるレストラン」東出昌大インタビューhttp://www.fujitv.co.jp/mondainoaru_restaurant/interview/interview_02.html
很遗憾,最后避重就轻了。
最后玉子做的那个梦看到泪目:“如果大家都改变一点点,我们原本可以这样好”
1、“今天好好活着,明天就回到来。”2、喜欢两位主厨,我可能颜控。3、女孩子们太可爱了,社长太可恶了。4、愿每个善良的女人,都能被温柔以待。5、如果社会法则是,女人一定会被男人不公平对待,那女人也只能选择依傍更强(有钱、富足、体面)的男人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恶意,这不是女人虚荣拜金,是社会问题。
为女权发声的立意是挺好的, 但对男权行为的夸张描述, 人物的描绘的刻板化, 使整部剧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而刻意营造的生硬的欢快氛围以回避严肃对抗, 更是对女权议题本身的一种轻解构. 一方面为女权发声, 一方面又试图对其解构, 以试图同时拉拢温和者和激进者, 以至于整部剧显得很拧巴. 7集弃
太散了
虽说最后两集有点泄气 但总体本季还是最想推荐这部的!对主厨妹子松冈茉优星星眼!
这结尾太狠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半星给彭薇薇的ED 跪求安田叔上学院赏最佳女配提名
女性小人物励志,虽然对于过分化的日本男性行为表现比较中二,从女性视角的执着、不卑不亢、认真、个性与别扭,觉得就像剧里的台词一样,快乐而认真的走下去也是一种复仇。
好!
这什么肥皂剧
坂元裕二这个本太让人失望了,在这个极端价值观的臆想世界里,从头到尾都没有跟观众(我)建立起信任关系,完全无法移情,对人物产生不了爱与同情。分不清热血与狗血的界限,相亲相爱的革命友谊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廉价。
出来以前也有些所谓的亲戚们不知哪里钻出来,搬什么女子读书无用论。开始我觉得委屈,后来我和他们争论,而现在我只觉得他们可悲。我去过他们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我懂他们永远明白不了的道理,我还有自己的梦想等着去实现,我哪有时间在乎他们在想什么。所有的女孩子们,頑張れ!
女角色全裸谢罪的剧情充斥着男编剧对女性身体羞辱的恶意,原以为是全女餐厅的故事竟然还有gay,又要看不见房间里的大象去描绘gay子的困境,几个女角色的感情线也看得我很不适💢,就不能好好地写全女团队怎么经营一家餐厅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部剧很造作很刻意吗
工伤。【东出的毛衣好安逸
男性都很恶劣,社会充满欺诈,女性善良可爱……很容易牵着人走的典型日剧。想想看就知道,其实根本开始,还是鸡汤啊,对吧?不过还是触碰很多阴影的禁忌,而且还是猫片,所以必须5分。
我对半圆太失望了
这种剧在主题设定上就政治正确到占领绝对制高点了,但把几乎所有的男人都设定成加害者这种片面脸谱化太哗众取宠,说难听点就是恶心,和微博上那些突出展现部分男人有多渣来引导女人认为所有的男人都是渣一样,这种用心很难让人在冷静分析之后产生多么舒适的观感。
女性之间互相扶持互相治愈,最戳人的是结实分手的态度,承认爱过,相当豁达了。最后海边重组,杯子舞非常可爱了。
日剧三次元的二次元化又一例?坂元教你快乐地过家家,元气充溢,却讨巧避开现实经营纠葛…第一话没入戏,后续进状态,最后又失掉状态,部分设定从始至终让俺疑惑…妹纸个个有段悲伤故事,从主妇到职场,道出女性(+gay)N种苦…主厨太靓,大叔最暖心…第九话设计过度催泪,之后却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