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以为本片是音乐版《恋之风景》,所以当结局到来时我有理由严重不满,直到那两个白衣小孩没心没肺蹦蹦跳跳地奔跑于那条我曾经多次流连的码头,我释怀了许多——我突然悟到不会有比这更纯粹的爱了。
“我不要做女孩子!
我不要!
”说着,方忆琳就拿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揣在身上的剪刀利落地剪掉了一边长辫。
尧永诺站在她身后望着她,既惊讶又心痛。
那时候性别不是一件令方忆琳太在意的事情,对于男女间的暧昧,她甚至会很自然地产生排斥感,后来母亲决定要她订婚的消息令她立即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
年少的他们对爱情几乎没有概念,却比成年男女之间更懂得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条件地支持对方。
就如方忆琳鼓励尧永诺的音乐之路,而尧永诺也支持方忆琳走遍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换作10年后的他们,如果换作你我,倘若天分并不出众的他要学习小提琴,你会不会觉得他是在浪费生命?
倘若她决心离开这片国土离开你,只为了去欧洲转转,你会不会卖掉所有,仅仅为她换得一张船票?
难道说这并不是爱情,只是少年间真挚的友情?
可是这又怎么解释尧永诺和方忆琳离别时候反复多次的回眸?
怎么解释她忐忑着从熟睡的他身上摘去了一粒纽扣?
怎么解释他一定坚持拿回提琴为她演奏最后一曲?
可能恰恰是因为年少吧,所以方忆琳说要走,大家伙全部兴高采烈地支持她,尽全力为她筹钱买票,却直到离别时候才发觉是那么不舍,连小乌龟也拼命地喊着:“你走了我和谁打架阿!
”没有自私,没有欲望。
这是很像友情的爱情,或者是,很像爱情的友情。
小时候的事,说不清,只是很美好,很快乐。
这片拍得很美,虽然间或会很囧地看到塑钢窗或者人行道上的白色标记,但是作为一个从小长在这里城的青岛人,我已然被片中异常浓厚的上世纪初期的欧式风情给迷惑了。
我依然很怨念那结尾,因为这结尾让我想起杜拉斯的《情人》,一个是欲望纠缠,一个是少年心事。
洛丽塔杜拉斯被岁月摧残至臃肿老妪,正太尧永诺有朝一日也逃脱不了变为面目沧桑的老头的命运,多年后想起彼此,也只是轻轻一叹罢了,我们都知道不会再有那样的纯粹了,只有回忆是永恒的。
整体来说叙事略稚嫩,但这部影片当做一部青岛风景游记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当爱穿工装裤,不爱蕾丝裙的方忆琳遇上爱拉小提琴,不爱说话的尧永诺,少年的回忆就这样一幕幕展开,培理学院的树荫、望远镜中的游轮、搁浅船舶上的方公馆,他们两的一静一动都在青岛的风景中随风摇曳,可能作为一部叙事和回忆电影来说,十四五岁的演员和香港电影式的台词略显青涩和别扭,但大胆的方怡琳和温润如玉的尧永诺不是也有我们十四五岁的影子吗?
当尧永诺问道什么是谈恋爱啊?
也道出了我当时的疑问,青春是没有回答的,每一次的送别也许就是成长,你的回忆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呢?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我惊奇的发现如此浪漫的欧式建筑竟然在中国,我已经不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了,但是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男主角和女主角只有十几岁,小男孩站在别墅的长台阶上拉小提琴,小男孩的侧脸倒映着红树叶的影子,小女孩从别墅里跑出来,小男孩问她要去哪里,她说去欧洲,她买了船票。
两个人走在林荫道上,小男孩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说也许过一段时间,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了。
过了很多年小男孩成为了别墅的主人,他收到了一封小女孩的来信,信中照片里的女人自信的笑着,她真的去了欧洲。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你们最喜欢的那座城市呢?
”我脑海里突然想起了青岛,想起了这部电影。
我单凭这对青岛欧式建筑的记忆终于找到了它的名字《少年往事》,我脑子里的片段已经不清晰了,只记得上面写的这个情节,或者连这个情节都不是很对,但是我对电影里殖民地时期所留下的欧式建筑印象深刻。
也许是电影男女主角纯纯的感情影响了我,我脑海记忆里青岛是浪漫的,街道上一尘不染,海风吹在脸上黏黏的咸咸的味道,那种感觉让人如此向往。
配乐很美。
尤其是男女主角坐旋转木马、在森林里奔跑的快镜头,配上那音乐,真有青春年少、两小无猜的感觉。
他们与另一帮孩子打斗起来时,背景音乐也十分活泼调皮,这才是初中生打闹的样子,没有大是大非,不过是发泄一下精力罢了。
而且,用水波的形式来处理梦境,有诗意。
这个片段前后都交待得很清楚。
先是小女主方忆琳站在海边跟小男主说,她以后的梦想就是环游欧洲,接下来画面就切换到水波粼粼中的欧洲风光,建筑,教堂,还有背景音乐中的小提琴声。
等这部分画面过了,又切换到两人的谈话,都梦见去了欧洲,还听到了小提琴声,暗示着两人的心意越来越相通了。
除了这三个部分,他们一起追猫的片段也十分有趣。
但由此也不得不说,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情节十分生硬,简直不知道男主的爸爸为什么不让他学琴,只因为自己拉的不好?
这理由也太生硬了。
还有本片的大“反派”小乌龟向男女主他们扔炮仗,反而把自己炸了,看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
别说小乌龟那圆乎乎的样子,炸得一脸黑,倒是有点像郝邵文,但根本就营造不出那种爆笑的效果啊,导演还是安安心心地文艺好了。
女主小眼睛,但活泼可爱,男主演技虽然青涩了点,但也算养眼。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冲配乐和青岛美丽的风光,也是值得一看的。
方忆琳调皮到连老虎胡须都敢拔的地步,整天和男生混在一起,一点都没有女生矜持含蓄的自觉。
一个偶然的机会,方忆琳捡到了尧永诺的小提琴,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吸引,再加上其他小伙伴的支持,方忆琳转到了培理中学。
可是平静而快乐的日子被一个消息打破,方忆琳得知母亲要让她和青梅竹马小乌龟订亲。
感到害怕的方忆琳离家出走,和尧永诺一起住在了海边的破船里。
“你知道吗?
总有一天,我会走遍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恩,我也要去维也纳拉小提琴。
”两个少年在海边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后来方忆琳被小乌龟发现,害怕被家人抓回去,她做出了去欧洲的决定。
几个小伙伴为了给忆琳凑钱,当乞丐不成决定卖掉一直珍惜的老爷车。
大概是感受到了分别,从来没能真正启动过的老爷车居然动了,几人坐着老爷车,唱着青春舞曲翻山越岭。
小乌龟骑着自行车追上去,他看着老爷车逐渐远去的背影,大声嚎着:“方忆琳,你不要走,你走了就没人陪我打架了。
”最后几人在海边唱着《友谊天长地久》做着最后的分别,忆琳试图碰一碰尧永诺的脸,又缩了回去,并且取走了尧永诺外套上的第二颗扣子。
“天快亮了。
”“你有没有想过你一个人去欧洲没有人照顾你,可能会凄凉,又会碰见坏人。
”“是对是错,是我自己的选择,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忆琳用了永诺回答她为什么要拉小提琴的那句“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至此一别,相见无期。
最后方忆琳在校园七金刚的目送下离开,尧永诺追上去,“等等我,好吗?
”尧永诺转身飞奔去取小提琴。
“好。
”我以为,方忆琳会决定留下来。
也永远都只是我以为。
我以为,方忆琳在很多年之后回来;我以为,至少尧永诺,会去欧洲找她,两个人兜兜转转在维也纳邂逅,就像《星空》里的那样。
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青岛无处不在的绿,无论是方忆琳和尧永诺一起骑车回家穿过的羊肠小道,还是校园七金刚的据点,无处不在的绿色铺满在你的整个视野里,阳关灿烂,风景秀丽。
有人吐槽这部影片漏洞百出,不合逻辑。
按照影片中的年代来说,此时的青岛应该是内战和日本侵略不断,纷争的年代。
可你能在影片中看到的,只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影片中的外力作用很小,基本都是按照主人公的想法来走,就像是一个乌托邦,隐去了现实和历史。
不过,这就是电影的特性不是吗?
与其他艺术形式所区分开来的。
始于自然,却可以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个性,和导演所想要表达的一切。
不过不太喜欢影片中的剪辑手法,过度使用了透视和叠加,让人感觉生硬和重复。
但我还是喜欢,虽然对结局耿耿于怀。
男主不在自带主角光环,不温柔体贴也不盛气凌人。
女主不咄咄逼人,自以为是,像是一个tomboy。
两人没有爱恨纠缠,刚好在友谊那里戛然而止。
就像那句谁说的话来着,“让事物变美的,是永恒。
”
很意外的看到这部电影,很意外的找来看,很意外的得知是部国产剧,很意外的觉得拍的很好看。
一说起儿童电影,大家都会推荐《怦然心动》、《伴我同行》、《初恋这件小事》、《两小无猜》、《Little DJ:小小恋爱物语》等著名外国电影,但是国产的电影就几乎没怎么推荐。
看了这部之后,觉得以后都可以说:告诉你,中国有部儿童电影还不错,可以去看看。
这部电影讲的是活泼调皮的小女孩方艺琳捡到就读于培理中学的尧永诺的小提琴,为了还琴给尧永诺,方艺琳结识了培理中学的七金刚,但是方艺琳无意将尧永诺的小提琴砸坏,为了请求尧永诺的原谅,方艺琳发愤考进培理中学,渐渐地与尧永诺成为好朋友。
方艺琳的梦想是走遍欧洲的每一角落,尧永诺的梦想则是成为了不起的小提琴家。
种种原因之下,方艺琳离家出走,打算自己去欧洲。
在七金刚及尧永诺的帮助下,方艺琳拿到船票,高兴之余也意味着两个好伙伴得分离,甚至永远没见面。
影片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更是好的结局。
本来少年的事情就是拿来怀念,这种恰到好处的结局刚刚好。
演员也是惊喜。
是自己前段时间追的《军事联盟》的杨修的扮演者翟天临出演。
不得不感叹,小时候的翟天临还真的很帅。
初见女主的时候,欲语不语的样子好娇羞。
女主扮演者马晓倩也把活泼可爱,敢做敢当的方艺琳表现的淋漓尽致。
很喜欢里面的小桥段,一起住在海边的小船上,一起约定晚餐吃什么,一起聊自己的梦想。
女主永远都在鼓励男主勇敢踏出第一步。
还有小乌龟在追方艺琳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我爱你。
也是暖暖的。
小孩子家的哪有什么仇与怨,不过是气你不跟我玩罢了。
1982年的青岛真的太美了,本土化欧式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还有出名的提琴家与初恋的爱情故事。
惊喜的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香港导演,影片的胶片感觉也很好,尤其是弹奏小提琴跟快速流转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真的很好看,也很有香港特色。
虽然小演员们念台词的略青涩的表演,还有个别情节显得很突兀,并没有那么连贯,但真的算是为数不多的华语好电影了。
反正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谁不看谁吃亏喽。
-我什么都会!
-我什么都不会!
-我要去欧洲,我爸爸说伦敦那里有一个海德公园,里面可大了,还能骑马。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的话,你想对我说什么呀?
-去死吧!
-哈哈哈哈哈...-我忘记带小提琴了。
-那下次吧。
成年人说的下次就是没有下次,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临别之际说的下次,却是认真地企盼还有下次。
当年清癯到有些羞涩的翟天临把未经雕饰的自己完完整整地献给了那个内敛的、文艺的小提琴家。
一群人转身从一数到一百,时间刚好够你离开大家的视线,那么我们如果从一百开始倒数到一,你还会不会回来?
ps:很羡慕#翟天临# 这样到成熟时期才达到“萌”的巅峰的人。
pss:去完#青岛# 回来再看#少年往事# 就当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十几岁,重新在1928年活过一次吧。
初中一年级,我是班长,你是副班长。
你很野蛮,总是和我对着干:班里的同学要男女分化管理;坐在我后面总是踢我;学习没我好还总给我臭脸。
可你才像一个班长,和同学们都处的那么好。
下半学期,你是班长,我是副班长。
我的学习成绩依旧比你好,你还是那么的没心没肺。
我没有失落于正副之间,可你总拿这个说你比我强。
你就是那么的“无可奈何”。
期末,你要转学了。
送你的时候我早走一步,同学们都回来揶揄我:悄悄流眼泪不想让你看见。
我确是没有流眼泪的,但再也没有人那么野蛮的对我了。
“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你会对我说什么?
”“不要走”
偶然在豆瓣刷帖,看到有人推荐,看到海报就感觉很喜欢,于是就去看了。
主角们的年龄设定在13岁左右,培理中学读初一。
男主角尧永诺内敛沉静,虽然父亲阻扰,但还是梦想着成为一个小提琴家。
翟天临在外形方面还是很契合的,虽然演技有点。。。
一言难尽。
女主角方忆琳活泼可爱男孩子气,她在初识培理中学“七金刚”时果断地跳下水去对面要求加入,她勇敢地反抗家里的订婚,她梦想着走遍欧洲每一个角落。
女主的扮演者马晓倩眼睛小小的,却无比的有生气,眼神里有着希望的光,大概这就是年轻人所特有的无畏带来的光芒吧。
这部电影其实看得我有点尴尬。
首先,03年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有种90年代的电影的感觉,总是会闪现莫名其妙的雪花,年代似乎极其久远了;其次小演员的演技也是个问题,男主翟天临,虽然现在演技甚好,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他操着青普演着一个在香港出生的男孩说着一段段生硬的完全是像背书的台词。
(这也充分证明演技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小鲜肉们你们还有救!
)相比尴尬的男主,女主角的演技虽然也不是很自然,但对比产生美,台词表情小动作等等看着就还算是不出戏。
还有几个外国小演员,说着不熟练的中文,真的让人很尴尬。
感觉演技最好的小演员是影片中那个个子最小的西瓜头男孩——小刚了,台词自然,演技自然,可惜出场不多,算是小演员中的亮点。
再说说剧情,逻辑性比较弱,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感,剧情也是相当不接地气(比如女主的梦想是走遍欧洲,男主要做音乐家),但考虑到这是一部十几年前的青春片,拍的还是显得有些虚妄的1928年的上层阶级的青春,也就能原谅了。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画面和配乐了,影片全程都是在青岛拍摄的,每一个画面都完全展现了青岛的美。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海景,浪漫且美丽,青岛的建筑也都是民国风貌,甚是复古华美。
小演员的校服现在看来也是很好看,不知道为什么民国时期那么美的校服如何会演变成现在这种丑兮兮的样子。
配乐契合电影的主题,使用的都是钢琴小提琴曲做配乐,轻快活泼,配合着培理中学的男孩女孩们的打打闹闹和生机盎然的青岛风景竟是万分合适。
小姑娘边跳边吹起口哨和着悠扬的小提琴声是真少年情怀。
但是这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场虚妄的梦,上层阶级的少男少女读着由外国人办的贵族学校,学着钢琴小提琴,在课堂上说着不知道是法语意大利语的语言,出行靠十八世纪英国的那种马车,主角们梦想着做音乐家去欧洲游历。
这算是什么呢,1928年的时候中国是这样的吗,有点难以想象吧,找了一段1928年的大事件记录,真实的中国的情况。
1月,方志敏等发动弋阳、横峰起义。
4月28日,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军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4月底,刘志丹等发动渭华起义。
5月3日,日军悍然发动“济南惨案”,外交官蔡公时以下五千中国民众被杀。
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6月3日,张作霖下令奉军退出关外。
6月4日,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后身亡。
6月18日,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7月22日,彭德怀等发动平江起义。
10月5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易帜。
相比真实的历史,电影所讲述的故事真的就是一场虚妄的梦了,和平美好天真而富有生气。
虽然不能否认也许28年的时候青岛的上层阶级真的会发生这样美好的少年往事,但贫穷的我还是缺乏这个想象力了画面配乐少男少女的脸庞,美则美矣,可惜虚妄。
最后想说,导演一定是非常适合拍文艺片的!!!
超级美啊!!!
青岛一定要去啊!!!
“方忆琳,你不要走!
你走了,就没人和我打架了!
方忆琳,我爱你!
”“烦死了!
”这是多少男孩的青春啊或许很狼狈 很卑微 可能也没有可能 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我过的特别开心现在回想起来 仍然觉得无比感动 热泪盈眶少年的青春里有个女孩,就算最后分开,还是感谢你陪我走过这最好的时光
小姑娘演得很好
小哥拉琴后腼腆的一笑,只有儒雅二字可以形容啊
少女最终还是登上了去往欧洲的船,从此风骤路遥,天各一方。
小朋友们的满嘴青普,演技稚嫩。
摄影还是不错的,一股文艺复古青春气息。剧情、台词演技太灾难了吧,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了,太尴尬了。
那个年代对小孩儿的管理这么松散。。。真是理想时代啊。。。。
除了小男主的颜和青岛美景可以舔,其它…………
混乱的剪辑和无所谓的剧情。青春期的男生大概都比较像基佬。可叹青岛之美。
人为痕迹明显,但确有动人处。音乐融合得很好;青岛人看得很亲切。
刚从青岛回来 正巧选看
哇
太尬了。对不起,看不下去。
感觉电影有点言过其实,特定时代背景,不接地气的人设,流水账式剧情,伪文青捧得太高了。
唉。一星给青岛,一星给俩少年脸,一星给喵喵汪汪。
女孩短发有点像杜鹃
只能感歎男主角那麼多年之後還是那麼好看,可是女主角卻長殘了~
啤酒与小嫚儿
也有这样一个再也不曾见面的朋友
还记得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我惊奇的发现如此浪漫的欧式建筑竟然在中国,我已经不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了,现在忽然记起这部电影,在百度搜索它才找到他的名字。
中国版《两小无猜》,13岁时的翟天临实在是太美好的存在了(除了浓浓的青岛口音哈哈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