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也作为一名下派的村支部书记,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部剧,很有感触,首先不容置疑这部影片描绘的农村生活的真实性,尤其是对农村土地的描绘,对修路的渴望,以及农村各种各样纠纷的刻画,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太近太近,同时自己感受到自己很大的差距,只愿对得起老舅说的“年轻的时候,不害怕,老了的时候,不后悔”
1看《马向阳下乡记》(以下简称《马》),纯粹是因为吴秀波。
而对吴秀波的好感,则是来自《黎明之前》。
我看电视本就不多,连续剧几乎不看,少数几部也是后来补课的结果。
《黎明之前》和《大明王朝1566》均如是。
这样看的好处,一是不至于频繁碰到烂片,二是真正做到了“连续”,最重要的则是热度既已过去,看的过程就得以波澜不惊,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顺便说一句,在这部可能真正让吴秀波奠定行业地位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谍战剧中,我个人以为最具说服力的表演来自林永健。
相比于一个形象更丰富、更具有个体魅力和人性光芒的共产党高级潜伏者刘新杰,一个高度专业、有原则、使命感和坚强党性、有惊人直觉、判断力和巨大感召力的国民党资深情报官员谭忠恕,才是最大的突破所在。
2《马》剧情如何设定和进展,其实对我而言意义不大,因为对所谓的“主旋律乡村剧”,我是有预设立场的。
我甚至很希望这种立场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但看看本剧的播出平台,就知道这绝无可能。
一部首先应该保证政治正确的乡村剧,它的走向从一开始就明白无误。
所以在电视剧的开头,马向阳从一个油滑散漫的机关干部、因为临时抓差而阴差阳错地成为大槐树村的第一书记;他的行装仿佛不是下乡、而是即将开始一次长途的自驾游;他在上访的被占地女村民面前脱口而出“一年不就五十块钱吗”……我都绝不担心。
他一定还会遇上只属于乡村这个世界的让他啼笑皆非、然后头大如斗的问题。
他会以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得到同样善良和真诚的人们的拥戴,进而解开全部的难题,让大槐树村从此成为真正的乐土。
他本人也将从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情感中解脱,从而实现双重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3所以这个满心不情愿的市商务局市场科长,注定会拥有各种外挂:低调开明的市委书记、宽厚正直的商务局长不说,起先对他颇有微辞的、存在感很低的镇长,关键时刻也全无掣肘;集传统智慧和美德于一身的前拥军模范老祖奶、父母已经魂断异国的留守儿童毛蛋、为马向阳的乡村前景打动而回归的情侣刘玉龙和齐槐,构成了他扎根大槐树村的根基。
而剧中的最大反角刘玉彬,前一秒钟还在咬牙切齿,跟着就与马书记在刘氏老宅的一把大火中一笑泯恩仇。
作为本剧主要推动线索和冲突之一的占地风波,被煞费苦心地安排在最后圆满解决。
二叔刘世荣重挪地界桩的举动,在不动声色间完成了向马向阳的输诚。
至此大槐树村全面和谐,一派欣欣向荣。
4问题在于,马向阳面对的,是一个刻意重组后的乡村世界。
它的所谓复杂性因而可以大而化之地归结到最本初的阶级定性:农民的狭隘和短视。
可以理解的是,主创者希望他们呈现的一切尽可能真实,或者至少看似合乎逻辑。
但生活毕竟不是CCTV,观众的常识经验会令他们的努力甚至显得可笑。
好吧,说努力无非是肯定他们姿势到位、表情诚恳,他们实际上塞进的大量无厘头的插科打诨、用力过猛的桥段,充分说明了试图两头讨巧、柔化争议的小算盘。
一部直面乡村现实的沉重的轻喜剧,这怎么看都别扭吧?
从这个角度说,《马》剧也就是脱水提纯版的《乡村爱情故事》。
于是偶像波叔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他越来越正面和正确,让我这样边缘的拥虿甚至怀念起他经典角色所特有的沧桑和忧郁的文艺范来。
全剧最出彩的竟是男三号梁会计和他的大智慧,还有大部分处于游离状态的配角老舅和他时好时坏的老年痴呆。
5第一书记本身就是一个带着黑色幽默的称谓。
它之前正式出现在政治体系中时,指的是地方、军队党委和团组织的最高负责人,在地方党委将之废止多年之后,却又突然被再度启用,作为选派至村级政权的主事者的命名。
它隐含的尴尬之处在于:一个空降的、与乡村和土地疏离的、常规上更接近于过渡的外来者,如何首先获得必要的身份认同?
政府思维于是以这样难称严肃的再生头衔,希望赋予被命名者以必要的权威。
而这种思维因其僵化生硬和凌驾姿态,在民间语境中往往成为调侃和嘲讽的对象。
马向阳的大部分工作因此很容易被矮化为“规定动作”。
修路、引进农业技术、扶持优势项目,包括调门很高的土地流转,也是现实中的第一书记们孜孜以求的事情。
他的自选动作无疑动人得多,比如护树时的义无反顾。
可惜的是,在另外那套隐含着的评价标准中,自选动作是不计分的表演项目。
两个标准并置之时,后者就只能显得苍白无力。
6无论屏幕上如何形势一片大好,我们都明白,传统的乡村和让它所以形成的治理方式、价值观,都已经一去不复返。
而这种貌似可以用发展来解释的消解过程,却因为新秩序和新价值观重建在事实上的付之阙如或者南辕北辙,使得失序或扭曲的乡村蕴藏了巨大的危机。
在这个成为禁忌的危机之下,主创者的力不从心实属必然。
我觉得他们的苦衷被微妙地通过主题曲和插曲泄漏了。
主题曲《追梦者》与我想象的不同,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圆梦之旅,结果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记忆。
而《大辫子甩三甩》则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虚幻怀想。
苦心孤诣的乡村传承和不由分说的来自外部的现代化改造(它偏偏又如此整齐划一),或者才是真正的冲突所在。
本剧的原名是《槐树花开》。
更名恰是我以为主创者最明智的地方——乡村抒情在眼下早已不合时宜,不管怎么经心都更接近矫揉造作。
既然如此,平铺直叙至少有了主旋律应有的底气。
他们至少还是一些有底线的创作者,虽然与此相应的,往往是作品的言不由衷。
7最后说一句,我说波叔的表演只是中规中矩,也是与他自己相较而言。
如果是其他人承担这个角色,很可能会非常不堪——在气质上首先格格不入。
所以,吴秀波很可能是一个不如看上去戏路如此之宽的演员,但应该本身就是善良和真诚的人。
这就很好。
大槐树是全部的象征,关于希望,关于困境,关于兴高采烈和挽歌。
对这个过程,我们都无从干预。
所以,能留下一棵会开花、会落叶的树,这就很好。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乡村题材剧,实属近年来同类题材的用心之作。
剧情围绕吴秀波饰演的男主被派往大槐树村任第一书记,在工作期间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和乡亲们最终相亲相爱的故事,当然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剧中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各有特色,老谋深算的,开朗直爽的,温柔善良的,知性优雅的,神经大条的……这样的一群人聚在一起生动有趣有笑点有泪点,很精彩。
演员从主角到一众配角都是实力派,搭配对戏特别棒。
ps: 很喜欢剧里村头那棵大槐树,精神的象征。
看完剧都想和老公一起去抱一抱,祈愿爱情美满一生一世!
总结:喜欢波叔喜欢乡村题材必看之作!
2018年才看这部剧,题材和人物对白仍然很精彩,果然好的作品是不会因为年代失去光彩。
波叔的表演生动活泼,梁会计夫妻贡献除了整部剧的大半笑料,二叔扮演者让人印象最深刻,大家能看到他的老奸巨猾也能看到他深明大义,人性的复杂展示的很妙,还有花小宝、老祖奶、二乔叔等,包括毛蛋的演技都非常生动,活灵活现,看完整体观感非常贴近生活接地气,又兼有影视作品的妙趣横生。
电视剧快结尾的时候二叔对马书记说:“我到现在也没觉得我哪里对不起你,因为如果没有我,你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一个男人”。
起初没想通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后来仔细琢磨才开始明白其中的深意。
的确,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对手,坏的情绪、糟糕的事、观点或利益冲突的人,这些看似都是我们通往明天的绊脚石,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情绪人事的存在,才让我们有机会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接纳这些正在努力成就我们的对手。
我想写一个比以前要更长一点的,因为我也说不出什么专业上的话来,所以我从来不会从技术上来说事。
我看到了马向阳分方便面换点子的那一集,这个真是很可笑,从这一点来看马向阳的能力只能是一般,要我给他评分,就给个6分吧。
但我确实很喜欢这个角色,因为他很真,其实有时能力还是次要的,“真诚”在我看来真的更重要。
我想说的有几个关键词,「真诚」算一个,不过顺序也许会乱的。
在方便面这件事上二叔又“发威”了一把,不得不说,二叔是个有手段的人,但他那些能力能算什么呢,照样在城里被骗(怎么说的好像城里都是骗子似的……),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能被骗呢?
我觉得这个背景的设定特别的好,二叔在眼界上是有他的局限性的,他的那些手段如果算作是种能力的话同样也是受局限的。
与于书记的那场谈话,在他看来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在很多村民眼里也是那样的,即使马向阳这边的人也会认为二叔与于书记的交谈是会对马向阳不利的谈话,但我看到这点时我就在想,如果这是个现实中的事 那绝对不会是件对马向阳不利的事,因为一个没有眼力的人是不可能做到书记那个位子的,我想在二叔面前,即使二叔全说坏话,真有能力的人是能准确的听出话里的真相的。
后面看完了剧情也完全如果想象的那样,我觉得编剧还真是不错的。
「能力」算第二个关键词的话,这个话题其实是不好说的,其实我也无法说清楚,要让我给马向阳支招吗?
如果考别人可以的话,那干什么都容易了,当然了,马向阳不是完美的人才会有精彩的电视剧的存在。
如果是个完美的人呢,当然也可以成剧,那就成了传记了。
这 让我想起了王守仁,想起了知行合一。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是由阴谋阳谋组成的,但这个世界还是有他的道理存在的,有规律的,出了问题也会是有最好的解决办法的。
怎么来解决,这就是一个人「能力」 的体现。
当然,别说做好了,就是了解一下,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很费脑的。
假设成了,这算大智慧,有大智慧就有小智慧。
这剧里就有很多,就是那些“点子”,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表情。
例如我刚看过去的,林小曼去周冰的房间,假装肚子疼然后说了一句话。
这也是我看中马向阳的地方,我看那些“小智慧”真的很累,「真诚」,不做作比较起来真是让人很舒服。
只要人真诚了,即使做一些欺骗的事也不让人难受(例如藏垃圾的事)。
说点题外话,我自己的事,我到目前为止,在事业上还是很失败的人,同朋友聊天也会说起来,很多人也给我提这样那样的意见,我也会自我剖析一下,(当然很多我也是没脸说出口的)不过有一点我说过几次,我说我可能是一个比较适合做学术技术的人(当然学业不精),我这么说就是我感觉这些东西是单纯的,是「真诚」的,用真诚这个词是因为这些东西根本无法施展他们的“小智慧”,当然这么形容还是不很合适的,真诚这个词毕竟是用来形容人的,有选择才是令人珍贵的。
很多东西我其实看的特别真,有时候我也不是不能,我只是不想而已。
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好像是很难成为前面我提到的有「能力」的人了。
不过,我想插一句我只是说成不了王守仁一样的人物,想提拔我的人可千万别对我丧失了信心啊!!
(我怎么感觉我前途堪忧啊)我本来好像有好多点要说的,不过写到这里有点断片,反正此剧还没完,再想起来再说吧。
很不错的一个剧,我以前评价一个剧有两个歪点:1.如果你记住的是角色名而不是演员名,那这个剧应该是个不错的剧。
2.如果你会对其中的情节有了一些思考,即使会有一些不合理,那么此剧对自己也是有意义的。
首先,本人和豆友山风完全同意这个乡村题材的电视剧值得4星,但理由完全不同整篇山风的文章来看,不得不说,一看就是满满的男性荷尔蒙喷发出的味道+古龙香水,真心不好闻。
如果把二叔和马向阳的主线矛盾完全当作权利政治、宗族意识VS城市精英OR COUNTRY MACHINE的阶级斗争、利益集团的殴斗,这个格局真是太小,装不下这部片子的视野和理念。
阶级斗争无所不在,但全世界所有优秀的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它们都超越阶级,或者至少,描述斗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超越斗争。
片中有一个重要桥段,二叔的儿子反问二叔——当年全村干旱,是谁带着全村的人挑水,不求回报,你说我像谁?
没有人生来就自私自利、城府世故、倚老卖老,都是在时间的磨砺中慢慢流失了本性,在这点上,我不承认外因大于内因,没有自下而上的变革,不可能有自上而下的变革,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学者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所有的变革诉求,都是政治性的,即使打着文化的旗号,或者是泛政治化、泛社会化、泛男性主义化、符号化,没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仿生学、文学、哲学、史学、美学的位置。
这种内因大于外因的思想分野,也是海德格尔、萨特和一大群二线欧洲学者的区别。
而对于二叔来说,就更是如此,从当年的小权利,到今天的大权利【对于村落而言】,正是自己的小农意识、宗族意识的固有的缺陷,让他越来越城府、刚愎自用。
山风说,中国历史上的精英变革破坏了乡村体系,这或许是有史学依据,但并不能代表每一个企图变革乡村,磨合城乡阶级裂痕的人都是破坏。
中国人思维的固有通病就是在极端的精粹化和极端的民粹化两种病态的文化生态中摇摆而不知。
木心说,都一个人,不要读TA的主义。
从来没有人的群像,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
马向阳一开始既没有捞一把的小人心思,也没有工在千秋的大义,刚到村里只是想混着走个过场,一句话——偷懒。
但后来,农村人的质朴、狡黠、琐碎,甚至这种狡黠和琐碎都透着的质朴感,给他这个城里人很大的震撼和感动。
于是,有了两幕很强感染力的戏份一幕是马书记和女主角的对话,他发现,大槐树真的会说话,村里人的笑、泪、愤怒、撒泼、坐地炮都要在大槐树下进行。
另一幕便是全村,包括二叔和利益集团砍树的对峙。
没有这两幕戏,这部戏的格局便只是一部普通的乡村题材作品,这两幕,触到了中国人文精神最质朴的核心。
不然,这部戏也不配和北平无战事一起站上飞天奖
央视一套上映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热播后,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我颇为认可,该剧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表现的农村现状、农村生活、农民心理、农村发展等问题都比较贴切。
最初看该剧是冲着主演吴秀波去的,觉得这哥们演戏还可以,所以就一直看下去,看着看着被里面真实贴切而不失幽默的农村生活所吸引,仿佛演得就是我所认知的农村的人和事,对剧里的情节感同身受,因而更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感触,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马向阳下乡记》这部剧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不像以住农村剧太悲情太说教,宣传色彩太浓,太主题了。
(像赵本山的乡村系列我一集都没完整看过,没什么想看的冲动,总觉得就那么几个演员家长里短的逗乐,格调不高,无新意无活力)。
该剧中马向阳作为一个从市商务局抽调的下乡干部,一个开着越野车、爱户外运动、新潮时尚的主角,有别于以往刻画的农村村官好像就是朴素、无私奉献、只会工作无生活情趣的道德楷模。
他新潮时尚、眼界开阔、有思想有头脑有口才、敢想敢做但又考虑实际情况,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不抱怨,讲方法,能直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先搁置,先把其它问题解决了,用马向阳的话说,先把气理顺了,难啃的骨头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比如:马向阳刚到村里解决二叔刘世荣占寡妇丁秋香两陇地的事、本想上任就立马解决,舍命喝酒,结果碰得一鼻子灰,但他没有灰心,有耐心有信心,其实他后面还有机会可以直接去让旺财带领镇土地所的人去重新丈量,给刘世荣一个下马威,找回自己的面子,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理顺人的心气,让他自己最后主动交出占的地,让刘世荣心服口服,又树立了自己威信与地位,让村里的人彻底信任他这个村官,整个村子人心齐、泰山移,以后任何困难都不怕。
还比如解决李云芳拆小卖部的事,直面做工作解决不了,就侧面解决,另开一个超市;和该村首富刘玉彬争夺大槐树这样的事,则直接表现出一个正常人的反映,就像他说的:我此刻就是马向阳,不是村书记,就是三个字“看不惯”,带领村民成功保卫了村魂大槐树。
像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总之,解决问题讲方法,而不是动不动拿上级压下级、找镇上、市里甚至派出所,农村解决问题首先就得把握就一个字“理”。
该剧涉及农村现状,空心村、老人、寡妇、留守儿童、如何留住人才、村文化设施、农村民主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办超市、农家乐,办煎饼公司、搞旅游开发、搞土地流转,蔬菜大棚等。
农村的发展需要有能力的带头人、年青人,同时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剧中如果没有国家领导干部下乡的政策、商务局、市领导的支持、配套农研院的支持,我想马向阳的工作也很难开展的如此顺利。
农村的各种问题要解决,需要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去脚踏实地的解决,任重道远,但我想信随着国家的富强,农村的各种问题会逐步好转,逐步解决。
说说该剧主要人物,剧中人物冲突、心理刻画的很到位。
马向阳新潮时尚、睿智有能力、不具困难,与来大槐树村搞技术支持的农研院博士周冰是工作搭挡,但结局有可能会成恋人;二叔刘世荣德高望重但又有点小私心;祖奶以前是支前模范,妇救会会长,有一手烙煎饼好手艺,有一个惹事的小孙子花小宝,后来与寡妇丁秋香好上了。
村干部齐旺财搞土地流转被骗未找到骗子一直不敢回村,与二叔刘世荣争夺村主任成了死对头,他老婆李云芳开一个小卖部,在村里妇女中有一定号召力,后任煎饼公司经理,小姑子齐槐与二叔刘世荣儿子刘玉龙搞对象,随马向阳回村搞大棚蔬菜,因两家不对付,两人谈朋友家庭阻力很大但最终喜结连理。
村会计梁守业工作兢兢业业,怕且爱老婆,有幽默感,有私心但也有原则,老婆咋咋呼呼的,最初招人烦,但最终也不那么讨厌。
剧中从开始占地风波、土地流转被骗、修路拆房、村主任与二叔刘世荣恩怨纠葛,开煎饼公司、保卫大槐树、土地流转之争等等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情节紧凑,跌宕起伏。
刻画的第一书记、村主任形象、会计形象、村霸、小村民等形象生动贴切,表现出农民即想富但又着重眼前利益的矛盾心理。
再说现实中的农村,像剧中表现的大槐树村这样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槐树、山青水秀同时又有历史底蕴的村落已经不多了,剧中的大槐树不就是人造的么,原来的农村确实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者来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现在随着大量年青人进城打工,各种原有风俗习惯也慢慢改变,依靠道德体系家族长者维系的农村社会也逐步瓦解,随之而来的思想多元与开放。
但现实中农村怕是比剧中表现的更为复杂,人与人之间关系更难处理,就说剧中人与人之间矛盾与纠葛可以沟通解决,打打闹闹又不断化解,好像人与人之间不怎么记仇,现实中农村人有矛盾心里有结怨时最缺乏沟通与理解,不易化解,也缺少那么一个有沟通能力、能主动化解矛盾的村主任。
再说农村土地流转的事,这个我倒是有亲身经历,我们村有一个如剧中刘玉彬式的先富起来的人物,也回乡搞土地流转,与剧中不同的是,他流转成功,将村里一百多亩土地以30万价格承包50年,村里每个人分到了1500元,我无意评价这是好是坏,但我觉得应该会有更好的结果。
为此我作为一个从村里走出来的局外人,因说了为村民争取更多利益的话而得罪了他,可惜我无法像剧中马向阳一样,为村民争取合理的利益,再说村民每个个体也不愿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村里更缺一个一心为村民着想,敢于力争的村主任,农村的民主发展更是任重道远,这就是现实与剧中的差别,令人唏嘘。
总之,《马向阳下乡记》是部好剧,题材现实新颖,贴近生活,主演吴秀波有足够号召力,各配角演绎的角色也淋漓尽致,天时、地利、人和想不火一阵都难,值得大家一看!
好多朋友都说《马向阳下乡记》不错,出于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一贯不感冒,就一直都没有兴趣看看。
最近,在电视台的播放中断断续续看了些片断,不由得迷上了这部电视剧,抽空一口气看守了全部40集。
先不说剧情怎样、不说演员的表演怎样,就说现在对待一部电视剧,已经很少有可以这么认真的了。
以前常听说,演员演戏都要体验生活,这样电视拍出来才能真实、才能打动人。
现在的各类型电视剧,空有一副架子,要么空有几个甚至十几个颜值颇高的师哥靓妹,要么是靠着绯闻和炒作上位和各路“明星”,至于这个剧有多少能够说服人,制作方和导演都不在乎,仿佛只要有话题,不论多烂的东西都有观众买帐。
《马向阳下乡记》没有走这个套路,里面特别有名的演员不是太多,可能除了吴秀波,很多人观众都不太熟悉,可是这个剧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演员体验生活,什么叫对观众负责。
开始时,我以为里面的很多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有干农活的经验,可后来才知道不是。
每一个主要演员都让我找到了自己那些农村亲戚、朋友的影子,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且不说剧情和人物,就冲这份认真,我们就该点一万个赞。
现在中国的电影电视市场充斥着各种浮躁和矫揉造作,请大家能像这个电视剧一样,认真做一件事,努力做好一件事,而不是把观众当成傻子,以为即使扔出的是一坨shit,也有人为你喝彩叫好。
这部剧可以当宫斗剧或权谋局来看。
如果说乡村爱情是中国的权力的游戏,那么本剧就是中国的纸牌屋。
山野村夫的政治智慧和斗争手段不亚于在椭圆办公室里的精英。
区别只在于,由于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的限制,使他们无法看到更宏大的图景。
剧中所有的矛盾,根源上都是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造成的内卷。
而马向阳做为外来人,动用自己的头脑和社会关系,为这个贫困村注入了新的资源,盘活已有的资源,最后使村子走向一个正面循环的向上通道,脱贫致富。
不管是人还是组织,还是得向外探索,才能保持活力,持续进步。
现在新冷战的铁幕缓缓落下,这个小破球也在内卷。
唯一的希望就是开启大航天时代。
希望人类早日可以殖民火星,向着更远处去开拓。
家常冷暖,农村百态,好演员演绎好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卧槽,水军泛滥。
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提名
洪武大槐树看不到,就看看这个吧
大叔剃了标志胡子还是那个大叔吗
前期觉得一群刁民,但后面觉得还不错
这个年代还在弘扬父母官思想也真是醉了。
不知道为啥对于波叔演的农村题材故事还挺想看的。先两星看过再评。
多年前爱看农村题材!这部剧还是不错的!可是后来……
值班跟着领导看,一发不可收拾。豆瓣有人说这是大槐树村版纸牌屋,虽然没看过纸牌屋,但也知道他是国民心中政治斗争的神剧。小小的村演绎出世间百态,还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看过几集
题材不错,但是演得确实糟糕。故事倒还算将就,但是核心矛盾被弱化和美化了,yy得一派春光。
所有演员演技在线!可气可笑可恨!
很不错的“村斗剧”,题材切入点很好,带点轻喜剧色彩但是说了很多农村的实际问题。演员表现的也不错,干部的无奈、躺平;村民的刁钻、困难都表现的很明白。
还行,人物典型,指代明确,就是后半段二叔怂的转变有点硬,被骗的钱要回来的方式还是依靠皇权开明,没新意。乐呵乐呵也有能渣么渣么滋味儿。
还不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吴秀波演的角色里最特别的一个。看起来还不错。
近几年看过剧情最好的国产剧。二叔老戏骨。梁会计活宝
这么乡村气质的电视剧都不好意思mark.但是早晚班车天天播给我洗脑啊..
终于他妈的看完了 忒长了 口音不统一是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