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开始,我们就活在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认知的增长,我们慢慢的发现真相,自我怀疑,自我迷失,知道我们最终也变成了他们中间的一员。
就像《死亡笔记》里留克说的---人类真是丑陋的生物。
这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片子:1:赤色分子和穆斯林一样,在哪里都不受欢迎;2:栽赃嫁祸是社会的普遍现象;3:干妈和干爹是致富的好途径;4:雇凶杀人对富人而言很普遍;5:奔放的西班牙也有不那么接受基佬的时代。
皇马就是弗朗哥政权的产物,而本片就发生在加泰罗尼亚,所以,当巴萨的球迷真的很自豪。
“都是为你好”,这话是不是很耳熟,大人们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呢,他们觉得是对的,那就是对的,专制害死人,但我们又毫无办法。
若隐若现的政治隐喻可能是本片的唯一亮点。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牺牲品,和平时代可能是极个别人,乱世则是所有人,我们没办法要求什么公平不公平,只有这么的走下去。
故事本身很简单,但拍的装神弄鬼的。
男孩有两句台词倒是非常酷“我连妈妈都可以抛下,为什么不能抛下你”“如果这么辛苦,那就别再来了”。
对了,本片不是说的西班牙语,是加泰罗尼亚语。
最开始劫马车有点《刺客信条》的意思,后来才发现我想多了。
裸体男长的跟希腊雕像里的男神似的,但没有基情。
只有年轻才会憎恶谎言,并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到憎恶上去。
说这孩子的爹长的像裘德洛的都没见过雪村。
激情四射难敌阉猪绳。
在到处是男神的西班牙,找一个丑成这样的男主该有多难啊。
|本文大约1400多字,点个赞吧所谓成长,就是将你的三观按在地上,摩擦一遍又一遍。
最终安德鲁选择了一种自己最为不齿的方式,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中偷生。
这也就预示着安德鲁的少年时代永远的结束了。
而那些与儿童有关的善良以及纯真就逐渐的破灭了。
这一点在最后一个镜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成人的世界是模糊的,而儿童的世界则是清爽的。
安德鲁最终朝着一面非常明亮的玻璃窗户哈了一口气。
然后自己母亲的身影慢慢的变得模糊起来。
而最后一句台词显然已经将这个少年的内心世界定了性。
此时此刻的安德鲁,已经不是那个善良的小孩子了。
转而变为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一个冷血的人。
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他最终会选择和收养他的富人一起生活,即使是最后的安德鲁知道了这位富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初衷。
安德鲁彻底变了。
因为从一开始,片中的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让我们认清楚安德鲁在最后时刻的蜕变到底是有多么的艰难。
生活仿佛和他开了个玩笑。
而过多的将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原封不动的搬到了一个孩子的身边。
本来在丛林中发现了的尸体然后跑过去告诉给大人。
这是一件值得奖励的事情,但是却由于自己是一个战败国的人,而他这样的行为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嘉奖。
如果说这就算了的话,也说得过去,而更多的人则是认为安德鲁的父亲才是杀人真凶。
即使是他们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人云亦云。
但是当一个人处于一种人人得而诛之的环境中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的发言权的。
万般无奈之下,安德鲁的父亲只能将他送往一个理论上的法外之地。
农场。
但是在这个地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实影片在一开始就已经为我们讲述了为什么会叫《黑色面包》的真正含义。
安德鲁第二天跟随父亲去录口供的时候,本应该获得一份丰盛的早餐的他却只能在端来的盘子里拿一块小小的黑面包。
这种歧视从一开始就没有散去,即使是自己做了好事,但是在其他人看来依旧是满是怀疑。
并无关信仰,只不过是对于弱势群体的极端歧视。
幼小的心灵本来是需要抚慰的。
但是这个时候的安德鲁却经历了不同于其他孩子一样的美好的童年,转而遭受的确是更多的白眼。
如果说我们最后的时刻,对于安德鲁狠心和自己的母亲诀别之后有所不满,那么前期他所遭受的一切都应该被放到桌面。
当然一个孩子如果经历了这些的话,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可以给予他信仰的人予以开脱和鼓励的。
毫无疑问,安德鲁的父亲给予了他这种力量。
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安德鲁能够依赖的就是自己的家庭。
即使是支离破碎。
如果这样的话,也很好,但是就怕这样的故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安德鲁依旧是将最后的一点点希望,眼睁睁的看着慢慢的变为失望。
父亲被追捕,而安德鲁却手足无措,当士兵将父亲从小阁楼里面拉出来以后,似乎安德鲁被赋予了一种使命。
幼小的安德鲁一味的被母亲拉去不停的奔走,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看到了大人世界的黑暗和不安。
同样的,这一切依旧是加深了安德鲁想要逃离这个阶层的心。
直到父亲死去,而安德鲁在这个过程中似乎也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父亲并不像自己所描述的那样伟岸,曾经的父亲也是一名犯罪凶手。
而母亲也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
所有这一切在安德鲁的父亲被处决之后,都一下子爆发了。
安德鲁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而体会到这本不该自己体会的一切之后,安德鲁开始了自己的求生之路,抛弃了一切之后,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然而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似乎快了一些。
让孩子在最好的年龄段接受最好的生存环境,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人生本来并不单纯,童眸岂能澄澈无尘?
欢迎批评,只是我2011年4月的作业简介:影片背景设在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的艰难时期,在卡塔尼亚地区的乡间,有位名叫安德鲁的男孩,在森林中发现父亲朋友和他儿子的尸体。
当局把罪名加到他父亲头上,深爱着父亲的母亲带着安德鲁到处乞求别人的同情,包括当地的名流马努本斯夫人。
最终父亲被杀害,但是没有孩子的马努本斯家答应收下安德鲁,以便他能够继续上学,获得学位,也减轻母亲的负担。
就在安德鲁犹豫是留在家里还是去马努本斯家,或者和表姐一起出逃时,意外获知事件真相。
马努斯本夫人的哥哥是名同性恋者,多年前为了保全家族名誉,马努斯本家族强迫他娶了个女人,到法国去了。
而哥哥的同性恋恋人彼多利瓦,则被以安德鲁的父亲与森林中父亲死去的朋友迪奥尼斯为首,加上一群村民给阉割了。
而去年马努斯本夫人的哥哥去世,为了保住财产不被外人继承,马努斯本夫人让迪奥尼斯偷走了哥哥结婚证书,让此段婚姻无效。
而迪奥尼斯勒索马努斯本太太,最终也被马努斯本太太雇佣安德鲁的父亲法里奥,杀人灭口了。
而安德鲁的父亲做这一切,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完成他儿子的心愿——继续读书,以便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
安德鲁迷茫了,他选择了去马努斯本家,继续学业,和自己的父母也再无关系。
创造与毁灭很久没有看西班牙电影了,觉得自己是在有意为之,约莫去年看的太多了。
清明节去南大附近的“新浪潮”,老板竟然还记得我,连忙推荐西班牙电影。
“横扫2011年戈雅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黑色面包》的封面上写着这么一句市侩的话,但是对我很有效。
我承认我盲目崇拜戈雅奖。
整部影片的色调灰暗,也难怪,电影发生在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的特殊时期。
我一直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国民思想多元化的毁灭是惊人相似的。
在国际各类电影奖项中,这类对历史反思题材的电影特别受青睐。
从剧情上讲,安德鲁和父亲的亲情是主线,但是在大背景下,社会问题渗透到各个地方,当然包括父子之情。
父亲自认为是一正义人士,他是儿子心中的英雄,但是为了儿子的前途,他也干了不少龌龊之事。
儿子最终没有原谅父亲,因为在这人人只求自保的特殊时期,一个单纯的孩子也必定要成长为充满心机的成人。
影片的结尾处,安德鲁的妈妈给安德鲁送东西,妈妈反复强调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靠爸爸的死换来的,安德鲁是哭着回去的,但是当同学问起那女人是谁时,安德鲁却擦干眼泪说是老乡。
那眼泪怕是安德鲁对父母的最后一点留恋了,就像母亲回去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走廊的通道,手绢掉了,母亲的泪也流干了。
对于每个男孩来说,父亲的存在就是一座坚毅的大山,是偶像,是目标。
安德鲁曾经深信不疑彼多利瓦是受政治迫害才住在山里,因为他的父亲这样告诉他,但是当现实一点一点打破父亲的谎言,信任开始受到质疑,父子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山倒了,没有遮护的安德鲁愤怒了。
他杀死了父亲所有心爱的鸟儿,因为他一厢情愿的信任被背叛了。
父亲曾经创造的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瞬间被毁灭。
对于每位父亲来说,孩子的存在就是山顶上的一颗小苗,他不会像母亲一样为你遮风挡雨,但他时刻陪伴着你,用自己的身躯让你更加高大。
法里奥至始至终都是把安德鲁放在首位的,可以说他为安德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们缺乏沟通,儿子最终也知道父亲是为自己的将来而牺牲的,但父亲重来没有与儿子商量过,他没有让儿子自己选择谁更重要,继续学习,以便有机会成为医生,或者,继续拥有一个爱自己的父亲。
这种必要的沟通,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往往被忽略了。
我们以为是为别人好,于是改变别人的生活,但是别人真正需要的,不一定是你所给予的,反之,你的好心,可能成为别人的负担。
除去这段让人揪心的父子关系,电影中另外一个特殊人物努莉娅也值得我们好好赏析。
她是个脑袋时刻充满古怪想法的姑娘,她算的上是最信任安德鲁的人了,但安德鲁最后也违背了两人的共同约定。
你相信谁都可以,但不要要求谁都相信你,所以你最好也谁都别信。
努莉娅的存在,揭示了那段特殊时期的生存法则。
还有那个光着身子在树林里奔跑的男孩,恐怕就是彼多利瓦。
安德鲁在答应了努莉娅的约定后也曾想和彼多利瓦一起走,但是被拒绝了,他说安德鲁飞的太低了,而自己,总有一天会完全伸张开翅膀。
彼多利瓦已经不太相信人了,但他还是拥抱了安德鲁。
安德鲁也终于明白马努斯本太太说的:他的翅膀还没有长硬。
他去了高中,也许经历个多少年的寒窗苦读,再加上资本原始积累,若干年后安德鲁也成为一位名流,他现在卧薪尝胆,是为厚积薄发,他终于可以去为父亲报仇了。
但这一切都是后话了,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安德鲁更可能成为马努斯本太太二。
因为历史的巨变,偏僻的小山村也会或多或少的改变,几个人在雄壮的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都是这样,积水成渊,于是无数个小人类聚集在一起,创造了大历史。
若干年以后,别的小人物也许会将这些毁灭,但是那时,世界的历史又更丰富了。
说西班牙的电影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未免太绝对了。
但是确实西班牙拍了许多第一流的电影。
“黑面包”这部电影在我来看是精品中的精品。
十一, 二岁左右的主人公目睹了一个男人和他的儿子被谋杀, 而警方却怀疑他的父亲是凶手。
最后他的父亲以“赤色”(西班牙内战时期称思想自由的人为赤(红)色)被处以死刑。
故事情节复杂, 但是使这部电影能脱颖而出的是错综复杂的人物内心和性格的刻画。
主人公的父亲是无辜, 是被诬陷, 还是凶手?
他是主人公一直认为的榜样, 是为自己的理想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英雄, 还是为了某种利益而不顾一切的冷血动物?
看了这个电影就会使你认识到, 人具有多重性, 有好的, 也有坏的一面。
不要轻易的给人下结论。
一部简单的因敲诈引起的雇凶杀人案竟然被拍成两个多小时。
演员演的还不错,尤其小演员们。
但故事情节真的很悲催。
本片由三个人物串联而成,马尔斯本夫人——法里奥——法里奥的儿子安德鲁。
影片最大的恶人是马尔斯本夫人,她雇佣安德鲁的父亲法里奥杀死了勒索自己的迪奥尼斯,不料被法里奥的儿子安德鲁撞见了。
法里奥是一个经常咒骂教士的人,在西方文化里,他看似正义,也时常要求自己做一个正义的男人,但他却并没有跟随上帝,所以,他会随众做恶,最终影响到自己最爱的儿子。
马尔斯本夫人的哥哥是一名同性恋,为了家族的名誉,马尔斯本家族强迫他娶了一个女人,之后前往法国生活,而哥哥的恋人彼多利瓦被以安德鲁的父亲和好友迪奥尼斯为首的一群村民给阉割了。
之后,马尔斯本夫人的哥哥去世,为继承家族财产,马尔斯本夫人让迪奥尼斯偷走了哥哥的结婚证书,以否认哥哥这段婚姻的存在。
而迪奥尼斯以此勒索马尔斯本太太,最终被马尔斯本太太雇佣安德鲁的父亲法里奥杀人灭口了。
又是这样,看的一知半解,看了影评才明白其中隐喻,印象中还看过一部西班牙的片子叫《潘神的迷宫》,也是看了影评才明白的。
唉 o(╯□╰)o 善良聪明的安德鲁最后变成心机男了,有些心酸,也有些无奈,这样的环境,能有健康的心理才怪了!
西班牙的战争时期真是这样阴暗么,孩子都不像孩子,语言处处是污秽的讥讽和谩骂,大人们也是,简直就是黑吃黑,基本没好人了,不过电影还是不错的,题材相当大胆,国产电影啥时候也不敢这么拍吧!
PS:对于西方历史知道的太少,尤其二战呀,法西斯什么的,要抽空去了解一下了。
看同一个时期在不同国家的类似的经历,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很多别样元素会抢先入镜,然后便决定了一种别样的解读。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最佳外语片”这一奖项了。
这是我的感触。
说实话,其实说回来,也没有比较。
国内的片子,永远都是正义邪恶分明的。
而在这里各种东西混淆,污泥里的珍珠仍有一层朦胧的光晕。
再看一遍再说吧。
这部影片还是打动了我。
我之前一直认为优秀的影片要博大宽容慈悲,这部影片是我目前唯一认为优秀而无慈悲的。
从常识来说,它是从恶的那一方来写,但这么说也不对。
这部影片就没有善,所以也无所谓恶。
总之,它不反英雄反乌托邦,也不是像白夜行一样的对常识的恶概念的颠覆,它不想颠覆观众的认识,它直接给观众看一个翻转的世界。
我说不好,我只能说我看到了一个像斯内普一样的导演,他表达出来的东西是自我颠覆的。
评论里说他影片缺乏批判和反思,但它也没赞同啊。
我们可以同情某个人,我们可以同情一个世界吗?
《三体》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说这部影片的不滥情、不伤感、不评价的基调是准确的。
ps.我突然理解了列宁。
这电影实在是太糟心了。
通过一系列的层层推进,讲了一个到底怎么才能活的更好的故事。
小男孩安德鲁的爸爸在西班牙内战前是开肉铺的,当时应该是佛朗哥和共和派在政治上闹的不可开交。
作为老百姓的爸爸在邻居迪奥尼斯的蛊惑下也选了边,押宝共和派能上台,结果共和派失败,爸爸的肉铺也开不下去,只好跟着迪奥尼斯回老家替最保守的本地地主做坏事。
具体的坏事就是,无论是佛朗哥还是共和派还是天主教,一致痛恨同性恋,他们阉割并赶走了地主马努本斯哥哥的同性恋人皮托尔里瓦。
然后第二阶段的坏事,是迪奥尼斯再次作案偷地主哥哥的结婚证,偷完以后要挟地主,地主雇了爸爸杀掉迪奥尼斯父子,也许正如影评所说,自始至终爸爸没有发现车厢里的孩子,因此算是误杀小孩吧。
案情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什么佛朗哥,什么共和派,什么自由民主,都是底层人民为了活命进行的投机。
爸爸法里奥自始至终就是个投机份子,葬礼没法进行的时候,妈妈跑去找警察局长发火,说这是政治迫害,因为他是共和派。
警察局长说,他要是共和派就好了,现在没有共和派了。
那意思就是,如果现在国内还有共和派保守派在斗,那法里奥反而不会像一只野狗一样连祈祷都得不到。
爸爸法里奥临刑之前的那句实话简直感人肺腑,战争最可怕的不是让人流离失所没饭吃,是让人失去了理想。
地层人民本就一无所有, 其实连理想都没有,但是争端中的势力为了得到支持,不给人民面包,却给了理想,然后强迫大家选边。
结果,失败的不仅连面包都没有,痛失理想后简直如比以前一无所有更可怕,会为了生活干出比以前更下贱的事情。
人格还会分裂,一边替阴谋家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一边还要养鸟给下一代灌输理想。
没有理想的奶奶一家倒是一直很自洽,仇人要收养安德鲁,那就收养呗,毫无挣扎。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其实影片里面法官和警察代表的官僚体系倒是一直挺中立的,警察队长的演员就是潘神迷宫里面的那个硬汉继父,他其实没干什么坏事。
办公室的性贿赂,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开始妈妈想性贿赂队长放了丈夫,但是队长应该支持的是秉公办事。
地主马努本斯收买的应该是那帮店主做证人什么的。
队长开出的条件是,法里奥死定了,你不如改嫁给我。
妈妈没同意,就怒气冲冲的走了。
也许到了最终寡妇宝莱塔到安德鲁家说明一切的时候,妈妈才最终知道了整个真相,但是她也只能理解丈夫了。
小男孩的命运如何抉择,确实是个难题。
即便爸妈健在,他的未来要么进工厂,要么务农。
根本没有长大了去法国那个选项,断手小表妹说的再没那么明白了,凡是大人说去法国的都死了,死前都很悲惨,心灰意冷,奶奶的大儿子方索革命失败,炸掉了桥,自杀。
小男孩的爸爸共和派失败,出卖了灵魂,然后又被残酷抛弃。
他爸爸的死亡事件,其实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突发事件,大到可以成为安德鲁命运赌桌上的大筹码。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基督教所谓的自由选择真的是个非常残酷的事情。
西班牙内战,大批男人死去,村庄里留下的典型代表就是法里奥一家孤儿寡妇,断手小表妹为了报答老师的安慰然委身于他,这算哪门子自由选择。
她不委身于老师,奶奶把她养大了,还不是随便找个人换一笔嫁妆?
老姑娘姨妈,正是困在一个没得选的地方,无法抉择自己的人生。
跟胖鳏夫,恶心。
跟小警察,没前途,难道做一辈子裁缝?
选和小表妹一样彻底黑化?
黑化的人生根本没有他们俩想的那么简单,埋下理想,就能当彻底的坏人?
彻底的坏人前车之鉴啊,迪里奥斯。
电影里每一帧都不是浪费的,他爸爸法里奥对他说,理想就像野鸟不会驯服,要养在麦秆编制的笼子里,既要关住它,也要防止它自己撞坏自己。
阳光男孩说,你现在痛苦是因为飞的不够高。
怎么办?
老生常谈,利用机会,在旧势力中汲取营养,自投罗网,住进麦秆编制的笼子,等待羽翼丰满的那一刻,再展翅翱翔。
送食物的段落很妙,阳光男孩代表了理想,旧势力惧怕他们,杀是杀不完的,还会传染,只能圈禁起来,又不给足够的食物,还要干很重的活儿。
安德鲁的表哥说,那帮人有什么用?
没见过他们扛一袋土豆的,安德鲁说:干重活又不给足够的吃的,怎么可能有力气?
他一开始送的是自己家的黑面包,后来地主送的巧克力也给了阳光男孩?
阳光男孩还不是一样吃?
甚至这是更好的食物,只要能滋养理想的都尽可以拿来用。
所以,男孩最终说,同意被收养,但这不是父亲的意愿,是他自己的意愿。
我不同意黑化的未来,我同意的是男孩想通了,不管从笼子外面递食物的是哪只手,哪怕是魔鬼的手,在我羽翼未丰之前,我都是接受的,不管那只手出于何种意愿来投喂我。
这不表示,我会因为吃了善良人的食物就选择成为软弱善良的人,也不表示,我吃了魔鬼的食物就选择成为魔鬼。
我就是我,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飞的更高,飞的更好。
关于理想的陨落实在是太糟心了,没有任何保护的理想,简直是任何人都可以践踏,断手小表妹都可以随时点着小鸟,看它们火球一样飞上天,又烧成灰;还可以随意的扭断脖子,埋进地里献祭。
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取乐。
被引诱的理想,那就是法里奥的毁灭。
安德鲁的妈妈真的是很爱很爱那个男人,吵架又主动和好的片段真的是整个电影最甜蜜又最温馨的地方了,连安德鲁都在暗处偷偷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当男女相爱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喜乐安康。
电影很值得回味,感谢我们当初有了一个伟大的意志坚定的领袖,缔造了这么一个安全的地方。
如果总是一派和一派你来我往的斗来斗去,那周围的人该承受多少次深重的苦难啊。
想讲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没重点,什么都轻轻带过还没有回响。
“都是为你好!”——他们说漂亮话,干恶心事
看完了,和评价差距很大。很多地方要是想理解都有困难,影片故事毫无高潮。也许是我用的字幕不太好吧。评奖竟然那么厉害,我很质疑里面的猫腻。
3.5 宁愿它再造作点
男童用双眼揭下了遮在黑色面包前的白色面包。人性善恶冲突十分尖锐,这种时候利用孩子的纯真的双眼去展示是对观众内心赤裸裸的打击,影片结尾男孩已被扭曲心理看得人着实心痛。戈雅奖作品《黑色面包》
其实
那个手淫过度被流放教堂的帅哥怎么无缘无故就消失了!强烈要求加戏份!帅的一踏糊涂啊!连花絮里都不给他个镜头!好歹看看他衣服是怎么脱的啊!帅哥啊!名字都不知道!突然就消失了啊!不跟小男主角来一发吗!!!??
孩子也是受害者,这都是谁造成的
没有奇或幻的内容、却相当奇幻的西班牙语片子,久违了/Lázaro Mur
被认为纯洁的孩子,象征自由的鸟,天使有的翅膀,还有那夜探索死亡的猫头鹰,成人世界的丑与恶,无不黑暗的元素都那么的吸引我。最后,原本天真的孩子在发现真相之后选择做那鸟的杀戮者,向恶魔靠拢,只剩最后一声叹息化作雾气遮埋本是最真挚的爱。
前面有些沉闷,为了最后半小时的内容也值了。
小演员不错
这他妈是柯南真人版么?我不明白人物是怎么构架的,不他妈渲染空间,你挑两个地方干嘛?把故事剪的满目狼藉,小男孩的角色根本立不住,为什么他如此的牛逼,能嗅到各种性荷尔蒙?凭几个简单悬疑点设计就能自然了?结尾前夕,弄的那么冷酷,本来有点味道了,他妈的最后你又要模棱两可。
人性到底如何?善恶是由自己还是环境?
小男孩的 面包由黑变白,心由白变黑。
只要振翅一飞,我就飞向另外一个世界了。一旦没了理想,人就什么都不是了。小男孩还是邪恶了。
故事性,值得看完。最后女孩埋鸟,母亲来学校看望已被人收养的儿子,弯腰捡手帕,玻璃门上的哈气。一些向观众解说的台词由角色之间的对话完成,很好接受。
到底想表达什么个意思?还找了个阿凡达的小演员
还是不错的,隐喻很深。
小孩子嘛,好奇心重点可以理解,太重了反而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