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拍自然纪录片的行家,BBC认第二,大概没人敢称第一。
从早期的《冰冻星球》、《地球脉动》系列,到2017年火爆全网的《蓝色星球2》。
无一例外,都是名副其实的真·神作。
前两天,又有一部每一帧都美得震颤灵魂的自然纪录片来了。
我敢打赌,它即将刷爆你的朋友圈——
严格来说,《我们的星球》(下文简称《星球》)的出品方并非BBC,而是大家熟悉的另一个流媒体巨头Netflix。
但是,它的制作方仍是BBC的金牌团队Silverback films.你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你一定听过它家的赫赫战绩——《冰冻星球》豆瓣9.7分,《蓝色星球2》豆瓣9.8分,《地球脉动2》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分。
除了制作公司牛逼之外,《星球》的解说也大有来头。
戴维·阿滕伯勒,是著名的自然博物学家,也被称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此前,戴维·阿滕伯勒和BBC合作了60余年,承包了几十部史诗级自然纪录片的解说。
在英国一项民意调查中,戴维·阿滕伯勒更是打败贝克汉姆,获得“地球最酷男人”的称号。
时光荏苒,戴维对自然世界的热爱依旧顶级团队+顶级解说,《星球》一开播就口碑炸裂。
豆瓣和IMDb上,其评分都高达9.8。
在《星球》的首映礼上,甚至还吸引了贝克汉姆一家,以及英国王室查尔斯王子父子三人等名人出席亮相。
为何《星球》的口碑和关注度都如此高?
一组数据给大家感受一下:主创团队历时4年,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各地区,动用600多名工作人员,累计超过3500个拍摄日。
最终,才拍出了这部8集纪录片。
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到神秘深海;从广袤的非洲平原到南美热带雨林。
可以说,《星球》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自然界的“神奇动物在哪里”。
一个物种想要得以延续,繁衍问题至关重要。
而动物间为交配而展开的求偶行为,也有五花八门的方式。
比如孔雀开屏,座头鲸唱歌等等。
对于生活在热带丛林里的娇鹟(音同“翁”)来说,它们的求偶方式则是跳舞。
并且,不同颜色和类别的娇鹟,其舞姿也不尽相同。
金领娇鹟,求偶时的舞步是跳跃和旋转。
金领·舞娘·娇鹟红顶娇鹟,求偶舞步是在树枝上滑行。
红顶·庞麦郎·娇鹟蓝娇鹟的舞蹈编排最复杂,需要有三名舞伴陪同。
在反复练习多次后,它们才能在雌鸟面前表演,做出如旋转木马般轮流交替的花式动作。
蓝·旋转木马·娇鹟你可能想不到,娇鹟的品种共有五十余种,每一种的求偶方式都不尽相同。
为了繁衍后代,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
当然,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光知道繁衍后代是远远不够的。
在自然世界里,有一套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和生存法则。
而每个物种适应自然法则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学会捕食。
比如,小甲壳类的磷虾,以海洋中漂浮的微小植物为食。
而磷虾本身,又是鲭(音同“青”)鱼的食物。
再往食物链的上端走,鲭鱼也会成为其他物种的盘中餐。
而且这样的捕猎者还不止一种——海洋中的海豚,喜欢成群结队来捕食鲭鱼。
空中的水薙(音同“剃”)鸟,也能冲进海里捕食鲭鱼。
得益于身体的特殊构造,水薙鸟用于飞行的翅膀,也能在水中自在畅游。
在捕食磷虾时,鲭鱼可以横行霸道。
但在海豚和水薙鸟面前,鲭鱼却腹背受敌。
一出海底世界的“丛林法则”,被这几种动物生动地诠释了出来。
说起来,丛林法则的残酷,绝不仅仅在于“弱肉强食”。
还有更加残酷的“物竞天择”。
为了找到适应生存的环境,自然世界就经常出现动物迁徙行为。
非洲的火烈鸟,通常会选择在远离海岸的小岛上筑巢产卵。
这样的小岛有盐湖围绕,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捕食者不敢涉足。
但是,这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饮用的淡水。
于是等小火烈鸟破壳之后,火烈鸟群就要举族迁徙,进行一次寻找新居住地的漫长跋涉。
一次这样的迁徙通常超过50公里,历时数日。
在此期间,一些体弱的火烈鸟幼崽或许会跟不上队伍。
还有的双脚被凝固的盐渍禁锢,举步维艰。
等待它们的,就是死亡的考验。
幸运的是,哪怕迁徙的过程困难重重。
但大部分幼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都能抵达有淡水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
从捕食到繁衍,再到迁徙。
《星球》的第一集就为我们介绍了动物族群为了繁衍生息,与大自然做出的抗争,干货满满。
在后面的几集里,《星球》将逐一探索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以及那方水土所供养的生物。
除了知识量相当丰富之外,《星球》的拍摄也值得一提。
看过《蓝色星球2》的人就知道,BBC拍摄团队的敬业程度,绝对堪称业界良心。
为了拍摄海豚冲浪,摄影师一只手扛着高速摄像机,另一只手驾驶喷气式海撬在海面狂奔。
在他身后,是如同猛兽般袭来的海浪。
身侧是冰冷的海水,像扇巴掌似地拍打在脸上。
《蓝色星球2》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BBC这群“亡命之徒”,可以说是把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在《星球》中同样如此,拍摄团队运用了最先进的4K摄像机,上天下海,无所不至。
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自然界一幅幅波澜壮丽的图景——洁白无瑕的冰雪天地。
色彩绚丽的咸水湖。
宛如仙境的绿色森林。
神秘瑰丽的海底世界等等。
不夸张的说,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壁纸。
当然,除了美景之外,《星球》中也少不了各种蠢萌的动物。
“目不转睛”小海豹。
“突然出现”小企鹅。
“蹦迪鬼才”天堂鸟等等。
在《星球》每一集的开头,都有同一段旁白:就在50年前,我们终于冒险抵达月球。
人类历史上首次,我们回望自己的星球。
自此之后,人类人口数量已增长超过一倍。
这个系列节目,将欢庆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迹,揭示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确保人与自然能得以繁荣。
发现了么,《星球》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记录下那些自然界的奇观。
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图,就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改变“旁观者”的身份,转而意识到自己是地球存亡的“参与者”。
而导演通过镜头传达的,也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景。
它用直白的事实告诉观众,我们所目睹的地球奇观,正受到人类行为的威胁。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组简单的数字就能窥见一二。
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
这进而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提高海平面、改变海水盐度、扰乱洋流,甚至直接威胁极地动物的生死存亡。
另外,由于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在过去的20年里,鹿的数量已经减少70%.在过去的50年里,野生动物数量平均下降60%.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都是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疮疤。
为这部纪录片担任解说的戴维·阿滕伯勒,今年已经93岁了。
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这么大还不退休?
阿滕伯勒是这么回答——“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而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这部良心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界、以及我们所处这颗蓝色星球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作者:张不才< END >
讲几个印象很深的片段:一种天堂鸟求偶时眼睛变色,翅膀张开,像人类的芭蕾舞者;另一种天堂雄鸟求偶时,有另外三只僚机帮忙……上下翻飞,令人惊叹;海象生存空间不够,被迫爬上悬崖,最终都从几十米高空坠落而亡,海岸边一地尸体;印尼米苏尔岛是baby sharks温暖的摇篮;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人类撤离之后,仅用十年森林恢复,动物回归,原本以为它们是稀少的访客,其实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谈谈感想:原本一边看一边觉得人类面目可憎,内心是煎熬的,很自责又羞愧,很希望可以限制人类发展而去帮助野生动物生存,正好又看到斑鳖濒临灭绝,更是深受打击。
后来想通了,我今天能站在这里欣赏这部影片,正是我掠夺了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存资源的后果,任何种族都是自私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而今天我对它们的怜悯恰恰是因为我已经站在了食物链顶端。
我妄想通过牺牲一些人类的利益而保护动物,实际上全球范围内人类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仓廪实而知礼节,可以看到在宣扬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被瓜分完了,有些国家有些民族光是生存下来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只有一边摸索着走路,一边思考又反省,祝愿我们的星球越来越好!
(顺便,大卫爱登堡爵士的解说深入人心,他几乎就是一部纪录片的品质保证,功力深厚,娓娓道来,他是Britain的national treasure!
衷心祝愿老先生身体健康,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佳作!
)
第一集:一个地球海鸟们俯冲直下海面六七米深捕食,鸟儿想尽招式求偶,火烈鸟繁殖迁徙,驯鹿冰寒天中迁徙,南北极冰山消融,生态平衡,沙漠与海的联系,每一帧画面都弥足珍贵、震撼、壮观。
第二集:冰雪世界南极大陆,座头鲸、虎鲸、磷虾、信天翁、企鹅、海豹。
北极,北极熊、海豹、海象。
随着人类人口增加与人类活动,造成了地球温暖化,冰面越来越少,依赖冰面生存的一系列动物都受到影响,预计2040年北极夏天冰面会全部融化,届时北极动物该怎么生存,是否会灭绝。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人类,所有生物共同维持着世界平衡,而人类却挤压威胁着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生存空间,自私的人类,保护自然,减少温室效应,赶紧进行补救措施吧。
第三集: 密林。
跳圆舞曲的鸟,猪笼草,鹰,蚂蚁,真菌,红猩猩,雨林中没有真正的强者,物种与自然之间有着数万甚至数亿年之间形成的独特制衡,而破坏这种制衡却只需要十几年,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可以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地球温度,对地球至关重要,而因人类活动而正在加速消失的密林,人类也必定会自食恶果。
第四集:沿岸海域珊瑚、海胆、海獭、海带、凤尾鱼、鲨鱼……沿岸海域的生态平衡,二氧化碳导致海洋温度上升一二度,附着在珊瑚上的微观生物就会死亡,导致珊瑚白化,最终因没有食物而死,没有了海洋社区最重要的珊瑚,也就意味着这片海域的生物无法生存。
二氧化碳对全球生态的影响都太大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罪魁祸首——人类,赶紧赎罪吧。
第五集:沙漠到草原在沙漠里可能十年才能遇见一场大雨,但只要有这一场大雨,沙漠可能就会恢复生态,慢慢变成草原。
第六集:公海第一次知道了人类呼吸的空气一半是来自海洋,海洋的微观植物至关重要,一个健康的海洋社区要有鲸鱼、海豚、金枪鱼和鲨鱼,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第七集:淡水淡水对全球的动植物包括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命资源。
大象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感受到几公里之外的淡水资源和距离地下最近的地下水,这个技能可以在极端天气下让自己活下去。
第八集:森林人类毁灭了整个地球的半个森林,人类的灾难场切诺贝利,证明了只要没有人类,森林就能逐渐恢复。
纪录片哪家拍的好?
行家都说就是BBC。
由BBC纪录片小组在2006年打造的《地球脉动 第一季》,豆瓣最终评分9.7。
时隔十年之后,全新打造的《地球脉动 第二季》豆瓣评分,更是拿下前所未有的9.9。
其他BBC旗下的纪录片,像《蓝色星球》、《冰冻星球》、《王朝》……评分无一不在9.5之上的。
BBC纪录片的名号凭借着稳定高质量的输出,成为全球纪录片的领军者。
同时,BBC纪录片御用配音戴维·阿滕伯勒也被全球观众所熟知。
而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戴维·阿滕伯勒再度出山,与BBC、网飞(NETFLIX)合作带来系列完结篇——《我们的星球》
它将和《地球脉动 第二季》以及《蓝色星球 第二季》组成BBC自然纪录片蓝光4K复刻计划。
4月5日更新之后,豆瓣开画9.7。
每一帧都美的不像话!
50年前,人类首次登陆月球。
从而可以回望自己的星球……这一次在感叹自然奇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告诉人类,什么是我们必须保护的。
每一集都会带我们来到一个生态系统。
有天空▼
有深海▼
有极地▼
有雨林▼
有草原▼
也有沙漠▼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着自己的生存规则。
有的残忍冷酷,有的充满智慧;有的团结协作,有的满满温情。
北极冰面消失的速度已经是以往时候的两倍,这也导致很多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方。
海象每年夏季都会在海冰上栖息,但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他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
于是他们来到了临捕食区最近的海滩,十万头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成为奇观。
而同族的争斗也因为栖息地原因愈发的激烈,战败的海象不得不爬上悬崖寻求安生之地。
等到饥饿冲昏头脑,绝望之下的海象就会纷纷从80米的悬崖跳下……海边一头头的尸体又成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奇观”。
在相隔几千公里的亚马孙雨林,动物们同样面临着挑战。
成千上万的切叶蚁,可以在24小时内将一棵树扒光,和一头大象没有差别。
然而在复杂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之中,没有一个生物是占上风的。
切叶蚁就被别的生物利用,做了“别人的嫁衣”。
一种生物的数量越多,就越容易找到致命真菌冬虫夏草的侵袭。
但正因为这样的制衡,才保证了雨林难以置信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的介入,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疯狂的缩减之中。
只种植对人类有力的油棕,导致了多数生物失去家园,生物多样性正在锐减之中。
和人类祖先最为接近的红猩猩,是唯一被发现会用工具捕食的灵长类动物。
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极近濒危。
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1500万顷的速度消失。
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片片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更是这个星球上多样性珍贵的宝库。
随着人类探索步伐的开展,对于地球以外的世界也越发的熟悉。
然而,其实地球存在着未知还有很多,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海洋面积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但这只是表面积。
在深不见底的海洋底部,那是一块等待被发现的未知空间。
这一次BBC团队采用最新技术,拍摄到了海底将近十公里的珍贵画面。
深海生物占全球生物总数的95%,然而大部分我们还叫不上来名字。
十米长、自己会发光的皇带鱼;完全透明、可以隐形的异形虾;长着恶齿的巨口鱼;无数条须的深海安鱼……
在没有光的深海,这是一个充满奇形异物的世界。
而当摄像机到达底部的时候,所拍到的画面所有人还是被震惊了。
深海的珊瑚叫做欧兰薇娅,有着将近四万年的历史。
虽然长在深海,但却同样遭到了人类的破坏。
深海渔网会拖过海底,将脆弱的珊瑚礁变成瓦砾。
一半的深海珊瑚已经被摧毁,而恢复却要几个世纪的时间。
作为海底生物赖以生存的居所,对于海底生态平衡的影响可想而知。
就像每一集开头,戴维·阿滕伯勒老爷子都会问大家的一样。
介绍完了生态系统里的奇观现状,更重要的是想告诉人类应该做什么。
以往的纪录片中,常常反映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很多动物濒危绝种。
《我们的星球》中当然也会提及这一部分,毕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新鲜的地方,就是把人类意识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同样拍摄放出。
很多地方都设立的保护区,禁止猎杀捕捞濒危珍稀动物。
慢慢的印度虎的数量、美洲豹的数量、蓝鲸的数量……都在趋于缓慢增长中。
这说明,我们这么做确实是有用的。
而且我们也必须这么做,不是吗?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一切。
《我们的星球》中提到的每一种生态系统面积基本上都在减少。
这不仅让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离我们还去,同时也在改变着全球的气候。
从深海到陆地,从草原到沙漠,从冰川到沼泽……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不夸张的说,每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不起眼的生物,可能将是影响人类生存最直接的原因。
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到底有多么的渺小?
1986年,切尔若贝利核电站爆炸。
让这座城市瞬间变成了“鬼城”。
超过十万人撤离,将近两万年不宜人类居住。
然而仅仅十年,这座城市已经恢复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有虫鸣鸟叫有猎食繁衍……所以,人类还要以“地球主人”的身份自居吗?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伤害,这是《我们的星球》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一个永远在消失,却同时永远再重生的星球。
第1季第1集 各种集锦第1季第2集 冰雪世界2.30 南极洲巴布亚企鹅(企鹅中游泳最快的,走路很费劲,哈哈哈),座头鲸 捕食 南极磷虾,虎鲸(杀手鲸) 捕食 企鹅,信天翁19.32 南乔治亚岛岸上:信天翁幼鸟(一年以后才能飞)水里:豹斑海豹 捕食 帝企鹅,象鼻海豹(不捕食帝企鹅,但是要小心)31.15 北极 斯瓦巴的冰封峡湾上北极熊 捕食 环斑海豹,39.12 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冰地边缘 夏季独角鲸 游过打开的冰裂缝44.32 俄罗斯遥远的东北海岸海象聚集,从高处摔下来的画面太恐怖了第1季第3集 雨林 JUNGLES 占地球7%2.50 非洲 刚果 地球上最年轻的雨林 1.8万年银背大猩猩 lowland silverback gorillas森林象 forest elephant在拜亚洗澡觅食,喝水9.39 新几内亚 New Guinea 最大的被丛林覆盖的岛屿十二弦风鸟 twelve-wired bird-of-paradise,尾部特别,给雌性挠痒痒也出现在:《与鸟共舞》 05:09 黑镰嘴天堂鸟 black sicklebill bird-of-paradise,肩膀也出现在:《与鸟共舞》 12:00 西六线天堂鸟 western parotia,黑色的,清理场地,展开跳舞有点像《与鸟共舞》 39:49的六线风鸟,但是共舞里面是: 白胁六线风鸟(英文名:Queen Carola's Parotia,学名:Parotia carolae),不是同一种14.44 东南亚婆罗洲丛林 The jungles of Borneo, in Southeast Asia1.3亿年,地球上最老的丛林天鹅绒虫 velvet worm,喷胶枪各种真菌 fungi猪笼草 pitcher plant,山地树鼩 mountain treeshrew,捕食猪笼草毛绒中渗出的糖液,植物世界跳板陷阱,蚂蚁被捕食掉,彩蝠 woolly bat 晚上在草上睡觉22.41 菲律宾岛屿 食猿雕 Philippines eagle,父母会在幼鸟稍大的时候减少送食物的次数,这段好励志28.46 亚马逊盆地 盐泽地 黑蜘蛛猴 spider monkey,刺豚鼠 agouti美洲豹 jaguar 出场青蛙 frog,好多好多种切叶蚁 leafcutter ant,制造真菌花园寄生真菌。
冬虫夏草 Cordyceps.41.07 印尼 苏门答腊北部的沼泽森林 the swamp forests of northern Sumatra, in Indonesia红猩猩 orangutan,捕食蚂蚁很有一套,使用工具挑出食物第1季第4集 沿海地区COASTAL SEAS凤尾鱼也叫鳀(咸水小鱼)anchovy,鲹鱼 trevally,蝠鲼 mobula4.00 佛罗里达南部 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in southern Florida黄貂鱼 stingray,瓶鼻海豚 Bottlenose dolphin(海岸线最灵巧的渔夫),鲻(zī)鱼 mullet,鲨鱼 shark10.52 太平洋中部的法属 波利尼西亚 French Polynesia, in the middle of the Pacific Ocean灰礁鲨 gray reef shark 让 小濑鱼 little wrasse 清洁牙齿 白顶礁鲨 Whitetip reef shark17.57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Australia's Great Barrier Reef珊瑚礁漂白20.40 加州海岸外 the coast of California海獭捕食海胆,羊头濑鱼 sheephead wrasse28.48 阿拉斯加 alaska鲱鱼 herring北海狮 Steller's sea lion白头鹰 Bald eagle座头鲸 Humpback whale指南针水母 Compass jellyfish37.54 南美的太平洋沿岸 Pacific coast of South America阿塔卡马 沙漠 Atacama南美鸬鹚 guanay cormorant印加燕鸥 Inca tern秘鲁鲣鸟 Peruvian boobie凤尾鱼 anchovy海狮 sea lion44.20 东南亚拉贾安帕的岛屿The islands of Raja Ampat in Southeast Asia幼年鲨鱼庇护所 米苏尔远洋蝠鲼 Ocean-going manta rays裂唇鱼 cleaner wrasse.第1季第5集 沙漠到草原3.22 南美的阿塔卡马索科特拉鸿鹉9.21 阿曼 佐法尔山脉阿拉伯豹 捕食 野山羊,拍到了两只豹生娃13.32 鲁卜哈利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海阿拉伯大羚羊,15.40 纳米比亚 沙漠象 捕食 白相思树果实沙漠狮21.48 南加州大暴雨可以让沙漠迅速变绿22.57 塞伦盖蒂平原猎豹 捕食 牛羚30.00 北美野牛 雄性为争夺雌性战斗32.50 匈牙利传统的干草甸爱尔康蓝蝶 蚂蚁将毛毛虫带回巢穴,昆虫界的巢寄生39.00 从罗马尼亚到中国的高鼻羚羊,蒙古野马42.30 蒙古大草原独角犀牛43.50 印度老虎 捕食 鹿第1季第6集 公海伪虎鲸 捕食 海豚3.30 蓝鲸,全球遨游,加利福尼亚湾8.29 飞旋海豚 中美洲哥斯达黎加海岸远处,和黄鳍金枪鱼一起 捕食 灯笼鱼(深海鱼)一同捕食的还有 蝠鲼浮游植物 云的产生 18.53 海底深处探索皇带鱼、冠水母、异性虾(全透明的)、海蛾鱼、深海安康鱼、银鲛、沙虎鲨、深海珊瑚、珊瑚虫、梯斑海毛虫 攻击 海胆29.30 南部的海洋黑眉信天翁 吃 死海狮,巨型海燕(海上秃鹰)先吃到,黄噗洋海燕 也吃,但是太小,只能捡漏33.56 蓝鳍金枪鱼捕食 凤尾鱼鱿鱼太多表明海洋失衡,海狮捕食 鱿鱼41.10 座头鲸,毛皮海豹第1季第7集 淡水翠鸟抓鱼2.37 澳大利亚中部沙漠 艾尔湖鹈鹕8.56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湍鸭 捕食 石蝇和浮游幼虫阿拉斯加棕熊 捕食 硅鱼12.59 南美洲 水晶河 哥伦比亚彩虹河玛卡莲娜水獭 捕食 鱼类海牛17.00 匈牙利 蒂萨河蜉蝣小翠捕鱼,鱼鹰捕鱼17.43 伊瓜苏 巴西和阿根廷的边界,最大的瀑布亚马逊雨林27.17 巴西 潘塔纳尔湿地,地球上最大的湿地美洲豹 捕食 水豚,抓不到,只能和凯门鳄搏斗27.38 非洲 坦噶尼喀湖 全球1/5可获取的淡水美鳍亮丽鲷(diāo)收集贝壳 邻居来偷雌性只有雄性十分之一大小鳞巨丽鲷 开放式养育幼苗32.37 东南亚 湄公河泰国斗鱼 在水面上吐泡泡洞里萨湖37.40 东非坦桑尼亚的鲁阿哈大象吃 猴面包树河马很拥挤狮子 捕食 水牛大象 在河床 挖洞,取水45.12 北美内布拉斯加的普拉特河沙丘鹤第1季第8集 森林3.00 北部针叶林 俄罗斯西伯利亚虎 捕食 野猪 吃坚果8.12 阿拉斯加西部白头鹰 捕食 硅鱼鹰互相战斗13.00 红杉林蝾螈森林大火以后 如何自动恢复21.11 印度西高止山脉狮尾猴 帮助散播种子双角犀鸟 无花果,雄性互相竞争,只要择偶,从一而终26.36 非洲最大的森林 米欧波大象 吃树叶莫帕尼毛毛虫非洲野犬 养育幼崽33.25 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狐猴 马岛狸叶虫 倭狐猴41.40 切尔诺贝利蒙古野马,狼,狍子
《我们的星球》是网飞与金牌自然纪录片制作组Silerback Films合作,联手世界自然基金会,深入各个自然保护区,利用最新的4K摄像技术摄制而成。
从苍茫冰盖到海洋深处,从遥远的森林到戈壁沙漠,前后在50多个国家取景,拍摄长达4年。
纪录片里除了能看到壮阔的自然景象,神奇的动物习性之外,还有很多令人心碎的画面。
最近网上引起热议的是第2集结尾的情景,看哭了无数观众!
近年来由于气候暖化,北极的冰川不断减少,纪录片里就有一组很震撼的数字:20分钟内,7500万吨的冰川崩解。
预计到2040年,北极将再无冰川。
这不仅会让全球气候暖化加剧、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到无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在俄罗斯最北部,数十万只海象生活在海冰上,那里距离它们捕食的地方最近。
然而由于海冰的面积狭小,画面上能看到的是,几乎每寸生存空间都被占领了,密密麻麻全是堆叠着的海象,踩踏或压死事件随时发生,但更可怕的情况还在后头……
有些海象想方设法在群外找活动空间,所以它们爬上了80米高的悬崖,对于习惯海冰的1吨重的海象来说,这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但为了生存,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它们只能这么做。
拖着沉重的躯体,好不容易爬上了悬崖,可海象的肚子又饿了,必须回到80米的悬崖下来找食物。
但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差,根本看不清楚前方悬崖的路。
数以百计的海象在悬崖上踏空,一只又一只地坠落或滚落到悬崖底部,奄奄一息,等待死亡。
为什么后来者还要继续下崖?
是要饿死在悬崖上,还是要放手一搏,你觉得它们能有更多的选择吗?
转眼间,海岸上那一头头海象尸体触目惊心……
“它们都在气候变化的前沿,正在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
”但不要忘了,造成气候变暖的就是人类,那人类不就是间接杀害海象的凶手吗?!
纪录片拍下心痛一幕:海象因全球变暖跌落山崖虽然该集结尾告诉我们,全球暖化的进程在减缓,冰层上的生物能稍微缓一口气,但海象以及更多生活在冰上的动物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园何时会消失,也完全无法掌控它们自己的命运,就像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人类的错,总要动物来买单!
此外, 潜水员还可以重点关注纪录片的第4集,主题为沿海地区(Costal Sea)。
里面可以观看到非常壮观的杰克风暴,
了解到浅海处的海豚、鲨鱼如何捕食,
发现海獭对海带森林的重要性,
惊讶于大量水母出现很可能预示海洋失衡等。
每每看完这些纪录片,都会感觉自己真的很渺小,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你真的有为环保做些什么吗?
这是我们的星球,不就是应该由我们来守护吗?
《大西洋月刊》的评论道出了我们必须去看这部纪录片的原因:《我们的星球》是一篇悼词,一份忏悔,一个惩罚,更是一次战斗的召唤。
希望更多人会真正地行动起来。
热爱海洋、热爱潜水的朋友可以关注Enblue潜水,感谢!
首先,这个纪录片拍的太美了!
自然的变化,野生动植物的生长,让人惊心动魄的自然的美,果然是人类无法见到和想象的。
然而,人类却在无节制的破坏这些美丽。
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生产活动飞速进步,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大多人都获得了比以前更多更丰富的资源,远远超出仅满足生存需要的程度。
然而,回头看一下我们生存的地球,却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留下了满目疮痍。
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对调节地球气候有重要作用的冰川加速融化,海洋、草原、热带雨林、森林的面积不断退化,栖息于上的动物在人类偷猎和栖息地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已经灭绝或者在灭绝的边缘,同时对气候和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
而如果人类再不采取行动, 那么最终,也会将人类本身带入绝境。
在过去的100年中,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60%,自然平衡不再是理所当然。
了解自然的运作,帮助自然恢复,不光是拯救地球,更是拯救人类自己。
依靠冰层生存的北极熊、南极企鹅、鲸类等所有海洋生物,以及陆地上栖息的各种动物,因为气候的变化,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环境而面临困境。
用这部纪录片开头所说:欢庆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迹,揭示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确保人与自然共同繁荣。
红领侏儒鸟的滑行动作太喜感了,BGM还有迈克杰克逊的味道另个等待评委给出结果的画面很生动海胆是动物,吃海底的植物如海草,如果没有美丽突额隆头鱼吃海胆,那海胆可以吃光海草海豹海狮海象海狗傻傻分不清楚(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
五十年前,人类登月成功,这是人类史上往前一大步的象征。
而在另一个象限里,我们在急速的走下坡路——近50年中,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了60%。
我们在开辟宇宙的同时,正在毁灭我们自己的星球。
《Our Planet》的开场就在这个意象当中展开,上山下海,从北极的冰川到热带雨林。
David Attenborough低沉平静的诉说着一个个大自然生物之间的小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大自然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环环相扣,看似毫不相干沙漠和海洋都会互相影响。
任何一环出错就会打破这微妙维系着的平衡。
人类不经意的一举一动就会通过蝴蝶效应,给地球另一端的动物造成巨大灾难。
跟大家分享一些尤其打动我的片段:1. 每一周都会有100只红毛猩猩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死亡。
他们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她生活这篇丛林的地貌熟悉程度,所以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就会极大威胁到红毛猩猩的生存。
2. 俄罗斯北部,超过10万只海象因为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只能到陆地上休息。
3. 鲨鱼吃大鱼,大鱼吃小鱼。
因为大量捕猎鲨鱼,大鱼数量增加,小鱼减少,于是珊瑚礁少了他们的清洁工。
加上全球变暖,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死亡白化,于是珊瑚礁的灭亡又被称为coral bleaching。
有许多海洋生物是依赖珊瑚礁生存的,而目前世界上一半的浅海珊瑚礁已经消失。
4. 塑料污染对海洋的破坏固然令人担忧,但实际上,对海洋生物更致命的是过度捕捞。
Bluefin tuna因为过度捕捞已经快灭绝,一条在日本可以卖到100万美金。
而座头鲸就比较幸运,自从捕鲸被禁止以来已经快要恢复到原来的数量了。
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十年的时间就能让因为捕捞而岌岌可危的海洋生态恢复。
只要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经过保护的海域,长远来看能够让我们的渔民们花更少的力气,捕到更多的鱼。
还有许多让我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会心一笑的瞬间:
海獭在吃海胆(截图找不到了,图片来自网络)
企鹅在五十万的小企鹅当中寻找自己的宝宝
专门靠蝙蝠的💩加上雨水冲刷施肥生存的捕蝇草
切叶蚁,觉得跟千与千寻里面锅炉爷爷的煤球好像(这个也没找到截图,图片来自网络)看Our Planet的时候我的感情起伏巨大,一会笑一会哭,从来没想过看一个纪录片能让我这么drama……一边被各种桌面级别的美景震撼,一边感受到大自然与国界无关,与国家利益无关。
无论巴黎协议签与不签,遵守与否,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面前,我们人类的命运集体相连。
我们种下的恶果,大自然的动物们正在替我们先尝。
而导致气候变暖的因果报应在几十年后终会反噬,我们注定要共同承担。
好不容易下载到了去年上映的bbc新纪录片《我们的星球》。
不幸的是,在这个档口,我的眼疾角膜炎再次发作,眼睛(尤其右眼)每天都疼得厉害。
管不了那么多了,再疼也是个看。
于是,两天时间,终于将它观赏完毕。
也过足了眼瘾。
《Our Planet》,又一部bbc力作。
豆瓣评分高达9.8分。
和其他巨作一样,《Our Planet》也是由主创团队历时4年,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各地区,动用600多名工作人员,累计超过3500个拍摄日。
最终,才拍出了这部8集纪录片。
和制作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相比,我的一点小小的眼疾又算得了什么?
解说仍然是我最敬佩的男人——著名的自然博物学家,也被称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戴维·阿滕伯勒。
戴维·阿滕伯勒和BBC合作了60余年,承包了几十部史诗级自然纪录片的解说。
在英国民意调查中,戴维·阿滕伯勒更是打败贝克汉姆,获得“地球最酷男人”的称号。
十几年来,看戴维·阿滕伯勒解说的bbc纪录片,成了我了解地球、热爱自然的重要窗口。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太神奇了!
只可惜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制约,我只能被生活束缚在广袤地球上这狭小的一隅。
还好有bbc的镜头记录,满足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在此衷心感谢各个纪录片的制作团队。
每每观看时,都会让我眼前一亮,三观迅速得到提升。
忘不了片中金领娇鹟为了求偶,竟会跳出那么优美的舞姿!
忘不了小火烈鸟为了躲避天敌,迁徙在盐湖里生存,让天敌都不敢涉足。
但它双脚却被凝固的盐渍禁锢,举步维艰。
海象生存空间不够,被迫爬上悬崖,最终都从几十米高空坠落而亡。
地球的美丽和多样性让我惊叹不已!
我相信,如果面对真实的画面,我不知道还要惊叹成什么样子!
地球是美丽的。
然而这美丽的地球却处处受到人类的威胁。
即使在有生之年我仍看不到这些真实的画面,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地球存亡”的参与者。
我爱自己生活的这颗星球。
希望更多人会真正地行动起来:保卫自然,拯救地球。
画面很好,统筹上差强人意。《地球脉动》的制作人有点橘生淮北的感觉。最显著的几个观感:1.像地球脉动一样按照环境地貌来分集,但跨集之间的重复选取太多。比如座头鲸,在二、四、六集全部出现。类似选取同样的物种或同类的描述方式,在不同集中出现的情况,前后有很多次。2.这部是看过的纪录片里说教极为密集的,介绍几句就会转入“由于人类活动,这个物种已经受到影响了”的节奏。想让人震撼,不一定需要靠重复来实现;过度重复的,最终很难再打动人。这个鲁迅在《祝福》里面讲过。3.去年播出的《王朝》里,非洲野狗已经改叫杂色狼了。更改叫法一方面出于保育目的,一方面杂色狼更符合拉丁文原名,这些果壳介绍过,我觉得完全可以接受。结果今年的本片,同样是大卫爱丁堡老爷子又叫回了非洲野狗。总体看来,制作上不够细致。
我就是想安静的看个动物,能不能不教育我环保
我想做一个动物,每天躲避天敌,找吃的,交配,死在某一天,多幸福的一生
坦白讲,每一集我真的都是泪目看完的。正如Sir Attenborough在首集所说: &#34;What we do in the next 20 years, will determine the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34; 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开始低冲击生活方式(low impact lifestyle),减少碳足迹,选取可持续和有机食源。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环保离我们很远,要有一颗对大自然敬畏和博爱的心。
终于看完了,果然对于地球生态来说只有人类才是不稳定因素,即使是沙漠、山火也各有各的益处,非洲野狗、毛虫也各有各的生态位。不知道地球生态系统毁灭还需要多久……
Netflix放YouTube了。爱登堡👴👍。climate change heart breaking。
一看自然纪录片就总是心潮澎湃
大卫爱登堡老爷子加持,《地球脉动》原班人马打造,自然的绝美景象让人心潮澎湃,生命的残酷故事让人目瞪口呆。如此星球,你怎能不爱!
拍的挺好,下次不要拍了,大美中国一个镜头没有。居心不良
太美了,这样的美,能活多久……
和沅一起看。越觉得巨泽大川森林雪原海洋沙漠美得震撼窒息,越对只剩5%存活、濒临灭绝、已消失了90%这类数字和字眼感到心痛。越喜欢那些灵巧庄严聪敏可爱的动物们,越对它们或挨饿或艰难跋涉仍然落空或鱼死网却不破的画面锥心。人类第一次从月球见到地球是50年前,50年间这个星球上的人口翻了一番,全球变暖滥杀滥捕。我不生二胎,深层原因之一,可能跟我高中看可持续发展的纪录片有关系,觉得人类贪婪自私穷奢极欲恩将仇报。所以简朴更契合我的本性,不要忘记,不要迷失,为了此生珍贵的短途,为了永世不能重来的星球。新年的愿望。
最后的切尔诺贝利的废墟耸立在浓密高大的桦树之间,建筑物内动物成群。有种科幻电影照进现实的感觉。
想给十颗星⭐网飞拍的一点不输BBC,画面美醉,甚至文案和镜头更轻松幽默,配乐更流行化和欢快。第一集一个地球,红头发雄鸟带着三个小兄弟一起跳舞给雌鸟为了求偶,简直太搞笑。同样的镜头也出现在第三集热带雨林那集中,鸟类比人类更懂得如何吸引异性,比人类强。第二集冰雪世界,南极北极萌萌哒企鹅和北极熊。第四集沿海地区,大洋洲的海底世界太漂亮了,可是珊瑚已经死了一半,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第五集沙漠到草原,喜欢所有的猫科动物。第六集公海,座头鲸濒临灭绝。第七集淡水,是所有生命生存下去的必需品。第八集森林,是我们气候的关键因素,西伯利亚虎好漂亮,飒爽英姿威风凛凛。切尔诺贝利人退森林进,大自然的修复能力很强。这个系列纪录片将欢庆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迹,揭示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确保人与自然能得以繁荣。
看到第四集,五星没问题,随便一集挑个10分钟出来凭摄影就够了。评论里面有个人说故事性不够,想说声大自然故事你m,planet earth 小蜥蜴逃生的不是官方承认摆拍了么,要故事你看个JB纪录片。你只要知道现在人类做的事情千回百转之后能够让一帮海象被逼跳楼就够了,which might be the least concern among all the consequences. we are not losing the planet, it&#39;s losing us.
说教太多了... =。=
奈飞估计要把BBC拍个遍
有些镜头好搞笑,比如企鹅穿过海象群,紧接着就看到从悬崖上摔下来的海象。2040年就不结冰了?救救我们的星球呀!总之一句话,都是人类的错!
感谢这些制作者,让宅居在城市,人类之中的我,对这个星球上另外地方所发生的雄奇,精妙和叹为观止不会置若罔闻——许多人类的傲慢,都生长在这种置若罔闻里
看了这样壮美得无以伦比的世界,只有一个想法,不知节制地扩张的人类社会确实是地球之癌。
看的太多了 完全没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