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碧华小说改编,对于恐怖和悬疑故事来说,电影比书不好的一点是因为没有上帝视角,就得在电影中给暗示,但一旦给暗示,故事也就不悬疑了,另外一点是,人自己脑补的永远比拍出来的可怕。
第一个故事略黄暴,第二个故事鬼没出来之前挺可怕,等出来之后不知道为毛颇有搞笑片气氛,第三个故事里我貌似看到了西门小恨恨,这个故事感觉拍的逻辑不是很通。
总的来说,不算很新颖恐怖的电影,无聊时可以看看。
李碧华的奇幻夜,迷离夜,鬼特别多,但都特别生活化,也都饱含正常人可以理解的情感。
这是一种港片独有的对鬼怪与生死的情感解读。
《枕妖》,最生活化的一句就是,“新鬼哪里干得赢我老鬼哦!
”往生界里,也论资排辈啊。
死亡在《枕妖》里是突如其来的,血管爆开前一刻都毫无征兆。
只是一场普通的撒泼,居然突然遭遇了死亡。
女性的撒泼,男性的傲慢——傲慢真是一个特别好的词来形容这种态度,“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了,我必须要还对她好了”,站在道德高地上捅刀子,留给女性的只有撒泼的余地——凑出了死亡。
爱情啊,我心痛都没有了,只有麻木。
《迷藏》,不多评价,就是普通的作死探秘型,有一个普通的亮点:新鬼刻画到画中,而原画中的鬼盘踞在了它处,老师还在那批改作业呢。
这是生活化的死亡,死亡化的生活。
《黑伞》,我个人觉得是李碧华奇幻+迷离的六个小短片之最佳。
最cult,结局也最意外。
爱情在李碧华系列里总是女性视角,而且总是求而不得,痛失所爱,又或玩弄情感。
爱情又是唯一在生死间游离的东西。
不想多评价,因为麻木。
还是回到老爷子吧。
百余年修行,最后毁于喷子和无赖,挺正常的,所以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出不了神仙了啊!
但我们来深刻谈一谈为何老爷子修行失败。
因为他从来只是表面行善,表面劝人,表面好事。
实际上他人的人生经由他的善,不会有改变,不会有轨迹的偏离,自我灭亡的总会自我灭亡。
这也是人性。
他成功行善的时刻,往往是在短时间达成了他自己的目的,自己面子上有光,自己道德上无瑕。
他人的死活,总之我已经行善了,伞柄上刻上印儿了,他是死是活我言尽于此,又与我何干呢?
香港底层这么深刻的绝望与虚无,再来一万个修仙百年的老不死,合起来一百万年的行行善善,也只是多了群冷嘲热讽的肉食者,又何间焉。
这是行善吗?
想起来一个自动放生机,把鱼绑在转盘上,循环入水出水,入水你放生,出水我活捉。
看到了一个叫香港的城市,把人绑在生活里,循环尝苦头尝甜头,尝甜头你行善,尝苦头我吸血。
这叫伪善,这叫自欺欺人,这叫自己心安理得,管它洪水滔天。
当然,生活中,网络中,人们能做到伪善,已经善莫大焉了。
可对于修仙,哈,那这老爷子可远远不够,小脚趾都没够呢。
咱,起码得有教员的水平才能飞升吧?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怎么看???
说是近年来看到的有诚意鬼片,第一因为李碧华的大名,各个故事都是聊斋,没有外国的影子,纯中国的鬼故事,或者说又有些都市怪谈的味道,这是回归了港式恐怖片。
第二,几段式的故事集,和读书一样的感觉,每个故事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清楚,就不能拖沓。
结构也需紧凑。
这六个故事要连起来看的话,最好的应该是《惊蛰》和《迷藏》,其次是《枕妖》 《黑伞》和《放手》,最差的应该是《赃物》。
先说两个最好的故事。
《惊蛰》中邵音音精彩的演出,和香港打小人的传统,冤鬼索命,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
这六个故事都是告诉我们,一定是种善因得善果,做恶是有恶报的。
深夜撞鬼,那定是心中有鬼。
《迷藏》是故事性最强的一个,壁画的小人一个个的出来,想还魂。
我倒觉得除了这个故事本身可看性之外,演陈伯的黎汉持出现在演员名单中的黑框真让我吓了一跳。
估计演过这个故事的所有演员也会心有余悸吧。
虽然在拍电影,可是谁能真的保证那些场景里没有鬼出来呢。
查了下才知道黎汉持是谁,神雕侠侣里的一灯大师啊!!
《枕妖》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枕妖对阿康说了一句话“新鬼怎么和老妖斗!
”静怡的阳气就这么一点点的被吸光了。
愿意做梦不愿意面对现实,人就是喜欢逃避。
《放手》是喜感最强的一个,放手得解脱也是故事的主旨。
小姑娘很惨,当然,也很傻。
《黑伞》是最血腥的一个,也是最值得反思的一个,每个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恰恰落入了六道轮回,也符合佛经里所讲的。
九十九件善事,被一件恶事给毁掉了,而死的这个,也是因为不怀好意才被杀,但是同时,她又去寻找下一个宿主了,故事似乎是在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可是最后的一句话却又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一把伞,为什么要牵扯上冤魂?
《赃物》的故事本身可以再简单直白些,也可以再恐怖些,可惜任达华的导演水平太有限了,以至于浪费了很多镜头,和主线毫无关系的镜头。
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也因为这个是第一个故事,我差点儿放弃了后面的。
在B站二刷《奇幻夜》有感。
很久以前就看过本片,当时纯粹是为了追求恐怖、惊悚、猎奇而看。
一共三个故事,时隔多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果然是第三个故事《黑伞》。
而当时对《黑伞》存有的一些疑惑,在二刷时也终于豁然开朗。
【林伯究竟是什么身份?
】有人说林伯是鬼,有人说林伯是妖。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即林伯是妖——129年道行的老妖。
一百二十九年道行,毁于一旦
注意林伯瞳色为什么不是鬼呢?
①林伯一路夜行,遇到诸多孤魂野鬼,都是透明的,而鬼也多数不具备幻化成人、让人真真切切看到的能力。
而妖则不同,妖多数是有本体的,更易幻化成人形,例如第一个故事里的枕妖,枕头即是其本体。
而林伯的本体是什么呢?
电影里没讲,但是应该不可能是那把黑伞。
②在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中,修行者多以人和妖、牲畜为主,诸如《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鬼侧重于害人、执着于生前执念不愿投胎,而妖侧重于修行得道、获取法力(走捷径的会吸人精气啥的)。
林伯说这一天是他最后在人世间的一天,显然就快要得道飞升了。
③林伯最后被逼,破了自己的百年道行变成吃货,眼睛变成绿色。
而在传统神话作品中,妖瞳一般都是绿色,鬼则多黑色或正常色。
所以,林伯应该是一只修行百年的妖。
【林伯究竟在修行什么内容?
】当年第一次刷这部电影时,我也有疑惑,为什么林伯救了想要求死的大妈、帮了被追赌债的赌徒后,都在伞柄刻了记号,唯独帮巴士司机赶走劫匪却没刻记号?
难道他不是在修善?
难道真如其他评论所说,林伯不是修善,而是修“忍”?
直到我在B站评论区看到有人说,林伯帮巴士司机赶走劫匪那一次不能算修功德,因为巴士司机对林伯的善举进行了回报,行善已报,算不得功德。
林伯坐过站。
帮助司机制服劫匪后。
如图,司机表示送林伯回旺角,权当做善事(回报林伯出手相助)。
那么,问题来了。
有回报的行善就不算是修功德了吗?
【何谓福德?
何谓功德?
】好奇心驱使下,为此我查了一些资料。
修善,根据其结果分为修福德和修功德。
①何谓福德?
「金刚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原文: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以用布施。
是人以是因缘。
得福多不。
如是。
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
得福甚多。
须菩提。
若福德有实。
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以福德无故。
如来说得福德多。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
如果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
是的,世尊,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
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是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恰好有亲人皈依了佛门,加上自己以前也看过一点相关书籍,所以我对于上述经文的理解是:有某个土豪用财物布施,如果他认为通过布施来祈求实在的福报是应得的,也就是说他“着了相”,那么他这种行为就不能得到很多福德。
如果他不执着于通过布施来祈求福德、不放在心上,那么他这种行为就能得到很多的福德。
再通俗点说,这段经文是教导人们不要为了获得福德而太过刻意地行善。
虽然就福德本身而言,就是通过行善祈福、求报、求有所得而得到的,是带有欲望和目的性的,是不纯粹的行善之举,但仍需注意不宜“着相”。
而且在佛法中,如果带有强烈的欲望行善修福德,虽然仍能得到福德,但由于太过“着相”,来世可能堕入畜生道,转生为享受荣华富贵的畜生(类似富贵人家的宠物、金丝雀,虽然比一般转生为人的都要好,但无法掩盖其堕落的本质)。
所以,在有所求,有所回报的情况下行善,就会修得福德,而不是功德。
福德也多指一些短暂的“果报”和“好处”。
②何谓功德?
「金刚经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原文:须菩提。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
得成于忍。
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
须菩提。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
菩萨所作福德。
不应贪著。
是故说不受福德。
译文:须菩提,如果菩萨以充满恒河沙那样多的七宝世界来布施。
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话,就得以安忍于无上正等正觉心,这位菩萨胜过前位菩萨所得的功德,须菩提,因为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不受福德,这话怎么说?
须菩提,菩萨所作的福德,不以为真实有,不贪恋执著,所以说不受福德。
通俗点说,这段经文是教导世人要像菩萨布施一样,秉承“不受不贪不着相”的态度来行善。
不贪著,故言不受,广行布施而能做到三轮体空,所以有无量功德。
如果有人以这种“不受不贪”的态度行善,那么他不仅能获得福德,更能修得功德!
所谓“求功德时无功德,不求功德时有功德”。
只有当事人以“不求所得、不求所报”的心境行善时才能获得功德,如果通过刻意行善来修功德,反而无法获得功德。
佛家所谓的修功德,更多时候是指修“智慧”,而不是修“果报”。
★如上所述,我们便能发现福德与功德的不同之处了。
区别就在于是否求回报,是否带有目的性。
福德多是身外之物,而且福德可以像财富一样与人分享;而功德多是内在境界的提高,佛法里多把“智慧”、“心境的提高”称为功德,这种内在修为的提高无法与人分享。
有一个有趣的佛家典故:昔达摩大师初到中国和梁武帝有一段对话,帝曰:“请问大师,我一生造庙度生,布施设斋不计其数,功德甚广?
”师言:“实无功德。
”《六祖坛经》中,韦刺史以这个公案,请教六祖,在师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
名为求福。
不可将福变作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也就是说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和供养,所求可得。
此正是福德与功德差别之处。
总而言之,福德是由布施的因所产生的果, 功德是从内心中自性产生的果。
也可说功德是智慧的结晶,功德也包括了福德。
出家修行办道,福德与功德是离不开的,成佛作祖都是它的结果。
但修福德易,修功德难。
修成福德还是修成功德,往往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福德和功德各有什么作用?
】①福德的作用更加实在、更具体,凸显一个短暂的“果报”。
比如,我做好人好事行善,捐香火钱行善,想求个姻缘、求个保研、求个长寿、求个身体健康、病情好转、求中彩票…然后,福德的表现形式就是让我脱单、保研、长寿…甚至于我这辈子积德行善,为了求下辈子荣华富贵,然后下辈子成了贵人。
所以,福德多为“果报”且“有所求并有所报”,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②功德的作用就不一样了,比福德厉害很多!
「功即功能,能破生死、得涅槃、度众生。
此功乃善行利德,故称功德。
」怎么样,怕不怕!
破生死,得涅槃,直接超出三界之外,不入五行之中了,厉害了我的哥!
所以,功德多用以修“神通”、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成佛,见宇宙真知。
那么,林伯在修行什么,则可一目了然:林伯帮司机是因,司机送林叔一程是果,是现世的“果报”,是谓福德;而林伯帮了之前很多人,虽然没有回报,但是林伯获得了源自内心“自性”的果,是谓功德。
也许,林伯出手相助并非想要司机回报,但他客观上也确实接受了司机的“果报”,得到了福德而非功德。
妖怪修行,无非是求个涅槃得道,得道升仙。
林伯修行功德百年,眼看就要功德圆满,可惜终究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只怕还是修行尚浅、魔心未净。
破生死,得涅槃,终枉然。
我觉得这是中国恐怖片的最佳状态了,流畅的镜头,诡异的故事;不像美国恐怖片那样血腥,不像日本恐怖片那样变态,不像大陆恐怖片那样弱智,这就足够了,看到咱们国家有这样的恐怖片,我已经很幸福了……之前看了咱大陆这边拍的那些恐怖片,我都要吐了,那就不是一般水平,而是根本就没水平,烂到极点。
要说咱中国的恐怖片,就是要把那种上下五千年传统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中国的鬼就要有中国的魂,学习国外不是不好,而是容易弄出个四不像,还不如这种恐怖程度适中但是让人心慌的同时还略有所悟的样子,港片威武。
国内那些恐怖片导演,都想吓死个人,结果呢,拍出来的东西都笑死个人,感觉既做作又脱离生活,故事苍白没有说服力,中国的鬼文化根本没在影片中出现过。
但是港片处处都有民间风俗的感觉,你看看人家欧美古有宗教拿来说事,现在有血浆说事,未来有丧尸外星人异形说事;日本有风俗说事,泰国有血腥说事,那些什么降头什么佛僧之类的,拍起恐怖片都挺豁得出去。
香港呢,也有风俗说事,咱们传统的鬼文化在这里才能搬上荧屏,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看起来特别有代入感。
大家平时清明什么的咱们也烧纸上坟,平时大街上也会看到算命先生,风水先生,摸骨,周易八卦,批字,拜山神,拜佛,山鬼,水鬼,古树,古井等等,有的是素材,有的是故事,但是就是不能宣传,这是本土恐怖片的很大制肘,不能宣传迷信,这找谁说理去。
迄今为止,咱大陆这边的恐怖片也就儿时看过的《雾宅》,那也就是个惊悚片,而且《青魇 》也是惊悚片,哪有什么鬼,我不信鬼,但是我也希望在电影中看到啊。
哎,中国的恐怖片,看来只能指望香港了。
是不是因为太久没看恐怖片,所以这部电影看完竟觉十分惊叹。
李碧华,至少还是很少让人失望的;早年的陈嘉上,同样也有过经典。
当这样的组合放在了他们最熟悉的纯粹的港片氛围里,至少我们知道,我们不至于边看边骂,不至于败兴而归。
是不是因为被国产的“恐怖片”摧残了太多次,所以突然回到这种纯粹的港式惊悚里,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回来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味道,还是那个配方。
《李碧华鬼魅系列:奇幻夜》,好长的名字,全片分成三个小故事:《枕妖》、《迷藏》和《黑伞》,而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枕妖》。
情侣,小误会,小争吵,错手错杀,清理现场,藏尸,失眠,换枕头……然后,故事就开始了。
看这部片子,总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从后背袭来;尤其,在半夜漆黑的房间里,戴着耳朵自己单独看,那种感觉,很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一直都知道,香港电影的尺度可以很大,尤其是这种,自己先把自己放到了三级片以上的片种,不考虑进入内场电影市场,不考虑受众只讨好小众口味的电影,他们几乎能做到一个极致。
所以这部电影,我找到了我许久没有的那种只有在看一部深得我心的R级片时所特有的那种快感,我才又想起,原来我也曾经是痴迷电影的某个小众群体。
被国产的所谓”恐怖片“折磨了太久,偶尔来看看这种纯粹的港式老片,感觉其实更好。
李碧华的鬼片系列一直不错,迷离夜很早之前看的我依旧能记清里面三个故事,最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打小人的老太,他儿子欺负了人家女生,女生回来报仇那个故事,这部奇幻夜中间的迷藏令我印象蛮深,恐怖氛围很足,故事也暗示了很多,那年sas学校没了很多人,然后夜里学校这么多鬼,而且最后那个鬼点题这个天师捉鬼游戏玩不得,因为犯了这个禁忌他们才遭的,而管理员陈伯在学校住了这么久没事也是没跨越过这道线和他房间里符咒加持吧,偏偏这群小孩自己作死。
第一个故事枕妖蛮有聊斋志异的风格。
第三个故事黑伞,老妖修道做善事,以德报怨,每次都会在伞上划一下,最后妓女做的太过分,实在忍无可忍,总体来说蛮不错的,是不错的恐怖片
怀抱着无比激动地心情将这部等待1个月的续作看了,说实在,要不是这么期待,4G多的电影我可不下,还是没字幕的,好在看了些许年TVB,不然真的完全听不懂了!
对比《迷离夜》里冤魂报复,《奇幻夜》里的鬼怪显得更加无理残暴总结一下《枕妖》是上下篇所有故事里最没恐怖感的,感觉就是为了下两部而设的头盘清淡的开胃菜,但故事讲的比较完整《迷藏》确实是6个故事里最具惊吓力的一辑,尤其是几个年轻人迈进学校后,没玩天师捉鬼游戏前,气氛渲染的很到位,但无奈20分钟里很难完全发挥,只好将鬼怪接二连三的逐一释放索命,搞的后面有些仓促了!
《黑伞》总体感觉就是,有些乱,后面老鬼释然后狂性大发有《维多利亚一号》的那种感觉在里面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文字语言留给人无尽遐想的空间,放在声光荧幕前或许会让你之前回味到或者联想到的画面黯然失色,但上升到电影的空间里,作为一部恐怖片,就应该好好的满足人们猎奇心理,尽量提升观众的肾上腺素释放量。
我对恐怖片评审这一块可是非常严格的,最不喜欢在恐怖悬疑片里与色情打擦边球,甚至披着恐怖片的外衣来进行情色诱人观看。
一般来说我直接1星起步,但是!
这部片子是一部可以讲道理的片子,与《迷离夜》所有的故事从中都有人生道理,恐怖也有剧情(有鬼存在),设计非常出彩,我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凭着导演编剧优秀的背景音乐故事拍摄手法,满分只扣一分,总得来说色情这一方面比内地恐怖电影动不动就无理由强行买肉的强,我是来看恐怖电影的,不是来追求情色刺激的!
但我希望加油吧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一篇与戏照应的小散文
最后玛利亚开着车载着丈夫,默默地湿润了眼眶......草莓酒被永久封存在了那个夏夜的玻璃瓶中......
😭
草莓酒
假期
情感处理得克制冷静,大片的留白让人浮想无限。这一天结束了,夏天结束了,有些事发生了,有些事没发生,都叫人抓狂。非常好的be美学。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偶然在b看到这个片子的切片,两位演得实在很美妙,带着大鹅特有的冷咧,不过大鹅这么崆峒的地方能出这类片子也是很有意思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3.0。
高潮是你和她在一起高兴的快要死掉的那种感觉年上莫名有咩姨的感觉
看得我死了
哇哦
这段感情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假期是美好的,但是也会有结束的那天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好细腻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