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其实付大龙这个人,非常有意思。
按理说他应该属于腹黑笑面虎的人设,所以才会觉得后面突然的转性感到突兀。
所以我们看看付大龙两次退出比赛的情况。
第一次,付大龙练摊害三儿被抓。
他在考试中说了三儿在派出所,应该是出于内心的不安或者愧疚,这其实也是他仗义的表现,或者说其实还是会在意朋友,也可能是在意自己的愧疚。
但是他后来的表现就很腹黑了。
他直接找了三儿说要退出比赛,而不是先退出比赛再找三儿。
因为他心里愧疚,所以还是需要三儿的原谅的,所以他要去道歉。
只带一张嘴去道歉是没有用的,所以他决定拿前十来当筹码,但是因为他知道,三儿心里善良是不会让他让出位子的。
当然结果也很顺利,三儿从来没有恨他,他也没有让位子给三儿。
俩人还是好哥们儿。
第二次,起因是大龙陷害三儿让他玩不成任务。
但是很可惜这个画面被拍下来了。
袁师太不知道出于憎恶不成者还是给三儿制造机会的原因,把录像拿给大龙看,然后暗示威胁他退出比赛。
大龙这时候其实没得选,如果最后成功进了公司,师太手里有把柄能随时让他失职。
而如果退出比赛的话,依然是了解三儿是不同意的,所以他主动要退出。
犯错误这种事,自己承认出来比被人家打出来好要好得多
奔跑的寓意十分恰当,男主在人到中年时跌入低谷、奋起直追。
奔跑让人想起阿甘,故事模式形似《幸福来敲门》。
男主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参加比赛,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改变,这是中年男人的一次完美蜕变。
男主的人物弧光显露无遗。
全剧剧情基本属于闯关模式,虽然男主也屡次开挂或开光,但总体剧情发展还是合理的。
在比赛的线索之外,男主的情感线索也在推进。
最后几集,剧情重点落在了情感线上。
但袁水瑶对男主的情感缺乏明显的阶段,进展得比较模糊。
同样模糊的还有付大龙的转变,缺乏铺垫,过于突兀。
想说说这部电视剧,其实也就是想说说徐峥演的张三,有些年头我没老老实实挨着一集集看一部国产剧了,国产剧编剧演员导演质量参差不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年踏入社会面对生活的五光十色而心态浮躁忧患,哪有这闲心盯着几十集的戏看啊,当初看《老爸快跑》就是冲着留着长发蓄着胡须的徐峥怎么在演小人物怎么搞笑的,这点是有点遗憾了,也压根没想到“水哥”长发版的这部剧完完全全就是威尔史密斯的《当幸福来敲门》跟央视过气励志选秀节目《赢在中国》的本土版。
其实小人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从而赢得掌声鲜花跟美人的模式还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对于我,有那么几个片段跟台词还是能重击到内心深处的,张三并不笨,他都能冲着撞他的考官说:“你不让我报我就告你,你得赔偿我,你撞坏我的身体了要检查,我的肾坏了,一个三十万两个就得赔我六十万,”这样的机智口才也不是一般善良老百姓能说的,他倒霉就倒在他一毕业进社会什么都是有他老爹安排,婚姻事业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做生意稀里糊涂,赔了也不怕反正有老爹顶着,跟媳妇吵架也不管谁的错张三必先道歉求软,也不要在老爹跟前显得儿媳关系不和谐气着老人,于是乎,在长期的这样生活下,张三没了个性跟对生活追求的激情,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窝囊三十还没断奶的大孩子,所以当别人嘲讽他为了追被盗一辆价值20块的烂自行车而导致一个错失报名参加珠宝公司年薪60万的选秀机会的动机是什么的时候,他才会显得那么惶恐,不知所措。
悲剧也就因此接二连三的开始了,媳妇跑了,店被骗也卖了,房子当然也被媳妇收了,并且还要争唯一的儿子,老爷子又胃癌晚期,如果编剧再狠点,让那个张三从中学就暗恋的主考冷面御姐袁水遥不跟他交集,不好心帮他,不用几句比如:你就为了每天五十块钱,而放弃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你没办法选择人生,但你可以选择面临人生的态度,不要习惯服从别人的安排,要服从自己内心的指示等等这些可以跟珠宝一样恒久远永留传的台词,以及在关键时刻都能美女现身屡次都能让张三化险为夷,平安过渡,可能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的张三的结局跟蹲监狱的小亮也差不了多少。
张三说玉没成型前都叫璞,璞常有而识货并下苦功琢璞之人不常有,其实张三就是这块璞,所以只能让张三用一种人最原始也是最打动人心的方式来雕琢他,那就是主题:跑。
徐峥扮演的张三角色,多数时间都在奔跑,跑着上班,跑着送货,跑着接孩子。
因为他落魄,因为他贫穷,他连儿子的作业本都买不起,连坐公交的钱都付不起。
因此他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腿,跑来跑去着生活。
到了后来,这么奔跑的状态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从奔跑中激发了斗志,从奔跑中看到了希望,甚至也能从人不在比赛现场也能从奔跑中夺得冠军一样。
皆大欢喜。
PS:1,张三他爹很出彩,虽然一出来就进了医院大部分时间都躺着而且死的很快,他那种对张三爱恨交集的感觉演的很到位,几次在病榻拉着张三的说的那些话,把一个严父淳淳善诱的大爱之情演的很到位,2,张三的儿子完全就是配合电视剧的剧情往下演,现实中出现这么懂事成熟的8岁的小孩太少了3,结尾那两集实在太惹人光火了,足足几十分钟就是两人跟主持人在台上表演群口相声,而且还插播不少张三跟儿子怎么受苦受累的片段。
难道就是为了煽情而设???
因为喜欢徐峥,因为看了那个卖马桶的徐峥(结婚进行曲),因为那个当老板的徐峥(人在囧途),所以搜到了这个老百姓的徐峥。
看完这部连续剧,我觉得没有浪费我45分钟×20的时间,虽然只用了三个晚上。
我喜欢这个片子的剧情,也喜欢徐峥所演绎出来的这个剧情的主角。
喜欢主题曲。
是我最喜欢的连续剧。
就像从结婚进行曲中看到了真实的结婚过程、真实的吵架一样。
这个片子看到了真实的生活,生活中真的会出现的种种困难。
大部分的人都像张三一样,生活中有顺境,也有困境。
是被困境打到,还是打败困境,都取决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努力。
我不喜欢当失败者
《老爸快跑》将焦点对准了一批年龄大、基础差、起步晚、情势急的都市小人物群体,填补了以往电视表现主题的空白。
而该剧采用都市轻喜剧的手法来描绘了这个沉重的社会话题,剧中林林总总的小人物状态描写,堪称近年来最真诚,最逼真的平民史诗,虽然剧集篇幅不长,但以精彩的故事情节,明快的节奏,展现出不俗的魅力。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跟往事瞎扯。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纵贯线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老男人李宗盛悠悠唱响《给自己的歌》。
台下,中年男人们默默无言,偶有拭泪,亦都悄然为之。
中年是个尴尬的时间段,青春不再,前路漫漫,缺乏惊喜的生活偏偏还要被繁重的压力撩拨每一根脆弱的神经,不断加速几成人生唯一的选择。
即使富有知名如李宗盛,也“想得却不可得”,寻常人哪还有如此潇洒与闲心,将沮丧化作旋律,自我打趣。
房贷、儿女择校、夫妻关系、老人身体……件件都将人生变成一场比赛,要想不输,只有一个选择:快跑!
大多数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男人,都和《老爸,快跑》里的张三别无二致。
拥有普通的名字、平庸的长相、絮叨的老婆和让人心疼的孩子,最大的相似是,他们都是好人。
不偷不抢,不瞒不骗,偶尔即使爱沾点小便宜,心里也会犯嘀咕。
但“好人”这个身份,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任何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相反却时不时成为上升路径上的绊脚石。
窝囊了半辈子后,曾经的理想都成了黄粱一梦,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不敢正视自己贪图安逸缺乏勇气不愿拼搏的性格,不能面对碌碌无为蹉跎半生几与时代脱节的现实,也不敢在人生这场马拉松比赛的中途重新杀出一条血路。
中年男人们会幽怨、会伤感、也会抱怨,但相比起跑步,走着捱过剩下的一半人生路,还是更自如、舒服和顺理成章的选择。
“好人”此时反而成了心安理得的借口——我既不伤天害理,亦不妨碍他人,活成怎样,干卿何事。
形同鸡肋的人生,所需要的只是坚持,即使坚持已没有理由。
如果张三的妻子没有坚决要求离婚,还附加50万的争夺抚养权条款;如果张三的古董店没有遭遇重创分崩离析;如果父亲没有突生重病;如果没有这么一场专业对口要求符合简直就像天生掉下机会的“珠宝选秀比赛”……电视剧可以将所有困境和一个光明的出口同时附加于一人身上,让强大的命运裹挟着主人公半是主动半是被动地做出改变。
人生就像突然拐弯驶上快车道,奔跑成为了生活节奏的常态。
最终让张三依靠拼搏、真诚和运气成为了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者”——收获了比赛冠军、儿子和下一段爱情。
这样的安排,充满戏剧性又不乏真实。
如张三一般的落魄中年男人,大抵都是被命运推着走,跟着生活流。
原动力需得来自外界,不到万不得已,境遇不堪连自己都无法忍受的地步,才能迸发出一点儿向上的力量。
而我们这个民族,忍耐性又是一如既往的被人称道。
吃得地沟油,喝得毒奶粉,穿得黑心棉,这样杰出的耐性,难怪要让人情不自禁夸上一句,真是好人。
大多数时候,好人如张三,对于非重点小学、平房和简陋的自家店铺谈不上满意,却也并不嫌弃。
本分安宁的日子本来应该过得悠远绵长,散步散得再晃晃悠悠,也不需担心会体力不支。
但问题是,这个社会越来越不容许缓慢行走,跑步前进成了唯一不与时代脱节的方法。
当所有人都开始跑步,走路就意味着被抛弃。
离婚协议书里妻子的要求白纸黑字写得分明——年薪50万才能保证一套基本住房和孩子升学择校。
姑且不论地王频出的时代,50万究竟够在哪个城市置业安居。
张三的一通非重点学校一样考上清华北大理论已被现实斥为谬论,小概率事件永远都会发生,但是砸到你头上的概率基本为0。
跑步前进,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按照张三的想法,20年后,孩子大概会出落成另一个张三,继续絮叨着同样的理论,命运轨迹不会有任何改变。
《老爸快跑》讲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不想无家可归带着儿子睡澡堂,就只能挤破头皮和千军万马争上独木桥。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但这是电视剧美化过了的现实。
大多数时候,大多数的张三并不会恰好在改变命运的节点遇见一场符合自己的选秀比赛。
时间是贼,偷光中年们人们的所有选择。
张三也一定有过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只是安分守己到最后,几无片瓦立足之地。
只能人到中年再加速前进。
究竟是好人张三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这个时代出了问题?
(原载于《南方人物周刊》,转载请注明)
徐峥在《老爸快跑》中的饰演的角色叫张三,这是一个最传统的中国式称谓,几乎是所有小人物的代名词。
剧中张三原本和城市中所有的芸芸众生一样,过着懒散、邋遢的小市民生活,一连串突出其来的打击令他方寸大乱,老婆离婚、小店被骗、老父亲生病、争夺孩子抚养权,只有在珠宝选秀赛上夺魁,才能重新回到安逸的日子。
但是人生没有失而复得,只有重新发现,张三失去了婚姻,却赢回了亲情,失去了安逸,却找到了梦想。
张三,这个名字,既代表了当代都市里的小人物,也代表了这些小人物处境、美德、问题,尤其是,前进的方向,和美丽的结局,创造了一个小人物的奇迹。
这部电影不管结尾如何,我觉得给年轻人的影响还是不小的,不管如何都要坚持下去,引用剧中的台词就是:别人躺着,你坐着,别人坐着,你站着,别人站着你跑着!
永远不要对生命停止不前!
起点很好,没看完,但是结局千篇一律,大抵是人都能猜测得到。
我是一个缺乏耐性的人,所以我未能看完。
任何一部电视剧都像南方某个小镇夏季连绵不绝的雨季,淅淅沥沥,拖拖拉拉,潮湿而散发着霉味,皮肤过敏,浑身湿濡濡的不舒服。
但是剧情开首很现实,顾小华需要的是一个有事业心,有进取心的男人,与其说袁水谣在张三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倒不如说顾小华是张三命运巅峰的一个转折点,即便是袁水瑶改变了他,我欣赏的是袁水瑶,我喜欢的是顾小华,她其实是给张三找出毛病的女人,而袁水谣是帮助他完成梦想的女人,她之所以帮助他完成梦想,是因为张三在顾小华的推动下改变了对待生活直面平庸的一种生存态度,再者说,你可以容忍一个男人的贫穷,但你无法容忍一个男人的平庸。
同样的道理。
1.中国版的“幸福来敲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指的是结局的那个决赛现场)”+抄得太多了,感觉有些情节有点牵强2.虽说“一毛钱难倒英雄汉”,不过那一块儿的作业本的情节真的有点扯3.最后的决赛还真是平时看的什么“挑战主持人”之类的节目呀,太写实了吧4.付大龙这个人物:开着车,能够开着车去参加比赛,能够随便就借张三一万块钱,然而去摆地摊卖假烟,感觉有点扯;他的感情不太连续吧,他在大街上被警察追,害张三进了班房,然后幡然悔悟,然后又那样,最后在四进三时又要退出5.话说那个“璞玉”的台词也太频繁了吧,说了多少遍哪,感觉写台词的人真是贫乏6.虽说为了配合“老爸快跑”这个名字,但是跑得也太多了吧
全片点题,一直在跑,围绕美丽人生大赛,其实说的就是人生,我们没办法选择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片中埋下的不少坑都能填上,还是不错的,徐峥演技真的可以
很真实 很感动 很励志 加油
喜欢徐峥。
着实一般,各种硬塞的剧情和巧合。
看得尴尬症都犯了 要是没有徐峥 这部剧没法看
低成本的电视剧,剧情和场景都是那么的简陋,好在徐峥的表演足够吸引。
大陆版的<幸福来敲门> 不错 4个亮点:徐峥演的好;女主虽不漂亮,但演的挺有意思;所有配角都很有味道,出彩;剧情改变的也有些新意
童年经典,有笑有泪
玛丽苏类型的电视剧,还是有些正能量的
张三说每个人都一样越奔跑越有力量
有些话 值得反思
止步于15集,19年去看这个剧,除了朴实,其他地方就显得幼稚了。
蛮好的励志剧集 也蛮感人的
山寨版的《当幸福来敲门》综合了国内的选秀热,整体设计还是不错的,就是第19集20集整个两集都是演播室里面的节目太没意思了,如果真的有这么个选秀节目收视率一定很低,因为这两集我看得很烦很不想看太没意思了。
老妈说有点假,我觉得还行。
虎头蛇尾
刚出的时候还在上初中就看过,当时觉得挺励志的歌也好听,偶然重新看,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感情线和部分情节太过戏剧化,略微不实了。
cctv1
徐峥很适合演这类角色
只喜欢那句“每个人都一样,越奔跑越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