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剧情上来说的确是有一些套路在里面,但很多情节和细节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还有很多隐喻的地方在里面,其实就是很日本的电影,比如reo流浪的生活经历,haru的初恋出国并结婚生子,很容易看出这些事情对她们的性格造成的影响。
看到评论说shima沦为剧情的助推器,其实这不就是配角的作用么,这本就是一部双女主的电影,而且就像歌里唱的,shima也是有自己的故事的,导演也留了很多笔墨刻画他的经历。
shima有努力不重蹈覆辙,不破坏乐队的关系,最后的感情爆发也是看不下去haru过于压抑自己情感却处处关心reo,但他喜欢上的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喜欢他的人,这本就注定shima是一个比较悲情的角色。
就说一个我注意到的比较喜欢的点吧,一般乐队里,电吉他的声音和旋律是更抢眼的,是乐队的主角。
而这部里,乐队中双女主用的两把木吉他才是主角,电吉他的声音被弱化,就有象征两个女生也可以成为很合适的一对,而原本强势的男性在这里其实是配角。
但也真的挺难受,每个Reo都会碰到Haru吗,碰到Reo的时候,谁能保证自己不成为Haru呢?
分类说这部电影是同性、音乐,但依我所见其实它关于孤独,而被拯救。
很喜欢Haru讲的关于流浪汉的故事,镜头一换,两人相望,灿烂的笑着的那个女孩是她的救赎。
reo,是她的词,是她的曲,她的一切灵感的来源。
“真好啊,那个女人比流浪汉更让我感动,我既有想成为这种人的憧憬,也有无法成为的悔恨。
”Haru 把自己置于大姐姐的地位,想考虑到所有,却只敢在生日那天发出邀请。
对她来说,那一天,作为最重要的日子被提起,不是因为生日,而是因为她们终于有了联系。
Reo 依恋她,眷恋她,她答应了她会成为理解她的一份子,她去吻她,拒绝后剪短了头发,关系变差,再剪短。
她愿意在一次又一次的殴打下承受,因为她没有办法放置她心中的感情。
Haru看似冷静,实际上这段感情里她先陷入,先投入,也先克制。
她找来了志摩,试图维系她和Reo之间的平衡,但是她没想到,志摩却喜欢上了她。
“提前说好,组合里不准谈恋爱。
”但是啊,在音乐之路相遇而结伴的人们,怎么可能不是因为爱走到了一起?
于是,在这场三角关系里,一切都变得混乱、分崩离析。
所以Haru才会期盼志摩和Reo能够一起组成乐队——志摩如果能在期待下爱上的是Reo ,那么她面对如今是不是也不会这么痛苦?
所以最后结局出人意料,没有刻意的崩溃散盘,居然达到了三人之间的平衡。
也许是多年之间的默契让解散成为新的契机,三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进展。
こんな風になってみたいだとか“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啊”あんな風に愛されてみたいとか“我也想像他那样被爱呀”
那两个小粉丝被采访时哼唱的一段,真好啊,你们理解了歌曲的感情,你们互相支撑着。
さよならくちびる8.6ハルレオ Haruleo 小松菜奈 門脇麦 / 2019“再见了,我的唇”,现在你就在我眼前我又该向谁去告别呢?
“再见了,我的唇”现在的我第一次感受到那些所受过的痛楚,全都是因为爱呀...“再见了,我的唇”,然后再面向你内心在喊着:“不想离开你”“再见了,我的唇”,那些快要说出来的话语赶紧点支烟把它堵住吧
说是我全片最喜欢的一段也不为过。
Haru在舞台上讲两个人还在街头唱歌的时候时常见到的那个流浪汉。
流浪汉有一天找了个把破烂的椅子,脖子上挂着一块写着“按摩,100块十分钟”的牌子。
Haru会想流浪汉能自力更生很不错,但她还是会想,那流浪汉脏兮兮的样子,那破破烂烂的椅子,有谁会去呢?
直到有一天回家,她看到一个女人坐在椅子上,正闭眼享受着那十分钟。
“真好啊,那个女人比流浪汉更让我感动,我既有想成为这种人的憧憬,也有无法成为的悔恨。
”(Haru)Leo全片说了好几次“傻有什么不好”,而且每次都是反驳Haru。
她像是肆意生长的野草,和Haru形成鲜明的对比。
喜欢女孩子这一点是塑造Haru整个性格的根据。
年少时喜欢的女孩子如今已为人妇,那份喜欢只好默默藏起来,泛滥成灾了也不过淹了自己心里一片田。
Haru太害怕一段感情落得局面,因此Leo说为了她什么都愿意的时候她也不想再接受。
在Haru心中,自己就是那个流浪汉,带着见不得人的情思,渴望有个人能垂怜一下。
然后Leo就来了,她不畏惧世俗的眼光,也不去管那个人是否千疮百孔。
就像女人舒舒服服享受着十分钟的服务。
Leo就像是告诉她,我本来就是追随你而来,就算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那也接受我吧。
但是Haru拒绝了,坐在凳子上的Leo冷冷的望着她。
她们当初有多要好如今就有多僵硬。
Leo自暴自弃的找了一个又一个男人,被打得遍体鳞伤也表现得像是不稀罕Haru的关心,但是她并不是的。
我相信她们两个人仍然互相喜欢,只是一个倔强,一个隐忍,这段感情总会出路,不过不会是我们期待的那样圆满。
故事本就该这样吧,不会有两人各安天涯还各自安好,也不会是双双在大悲大喜中百转千回。
就像是一阵敲锣打鼓众生谢幕之后,HaroLeo还是要继续唱下去。
当初是被预告片里小松菜奈的强吻吸引来的,毕竟两个美女太养眼。
但这部电影其实并不简单只描写那个闭环的三角恋,音乐主题一直贯通其中。
一场一场的解散会开下来,我到后面都能哼出来主打歌了。
我觉得Haru是应该喜欢Reo的吧。
从一开始搭话,到两个人一起玩音乐,再到乐队解散。
Haru说Reo的眼睛一看就会唱歌,并且词曲也是搭配着Reo的嗓音去写的。
她是个有才华的人,但这些触动人心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她也经历了痛苦。
青梅竹马的初恋结婚生子,她伤心落泪。
Reo亲吻她,她拒绝,因为她不希望Reo勉强自己。
所以这里我就有一个疑问了,Reo说自己可以为Haru做任何事,甚至一直追随着她。
这应该不仅仅是局限于友情的情感,因为她还是很看重两人第一次说话的纪念日,不惜跟男人打架。
可她后面又跟不同男生在一起,并且喜欢上了志摩。
我可以理解为,Haru拒绝的举动伤到她的心,所以她才故意这样叛逆的吗?
但影片中Reo单纯的性格,这样似乎又解释不通。
志摩作为后加入的男性,一直喜欢着Haru。
他很坦诚,直说自己以前很渣,但在这段关系中,他努力维系着三人之间的联系。
明确的拒绝Reo,同时知道Haru喜欢女孩子后,也仍守护在身边。
爱上一个不可能的人,志摩似乎是这段三角恋里最惨的人。
三个人因为音乐聚在一起,想用音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发,扬言拿到格莱美,到最后失去方向,决定解散。
爱缪的歌,两位女主唱起来真的很好听,如果有电影原声带的话,我想,我要加入我的歌单了。
算是文艺片吧,无论日本还是欧美,似乎乐队出现,吉他手出现,烟就必定随身。
两位女主在片中的烟可没少抽,一根接一根,男生反倒很少。
还有那两个接受采访的女学生,我想,她们应该是对应着Haru 和reo吧。
之所以打四星是因为,有些地方还是没太看懂,比如Haru碰见的那个也叫Reo的小孩子,应该预示着Reo的身世吧。
听到爸爸的时候,小女孩用铲子赶走Haru,那么,真正的Reo是不是也厌恶着父亲呢?
还有流浪汉的故事,按摩的陪酒女郎在Haru眼中变成了Reo。
希望后面的影评能有所解答吧。
最后,小松菜奈和门胁麦好配,我也想让小松吻我💋
看到《再见,嘴唇》这部电影,纯属机缘巧合。
一个极其无聊的漫长夜晚,不知如何打发时间,在世界上存在的无数风格迥异的影片之中选中了它。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批评,是它“不三不四”,你很难给它找一个归类,有点四不像的感觉。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支乐队ハルレオ,但它不是一部偶像纪录片,这个乐队在整部电影里来来回回只唱三首歌,本来快要出名了,乐队成员间却撕得不可开交,对前来采访的杂志恶言相向,天天念叨着开完这几场live就解散。
这部电影主角是两女一男,好像是要讲一个三角恋的苦情故事,但看到后面你发现每个人都似乎同时爱和恨着另外两个人,他们只是无休止地纠缠和混乱,没有谁要和谁谈恋爱。
乐队的两个女孩有一个是同性恋,于是你预设了一个性取向导致的文艺或苦情的故事,但她们的故事却套不上任何一个模板。
最后的最后,你以为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这几个天天抽烟的男孩女孩解散后即将各奔天涯,继续到工厂打工,就像做了一场梦时,电影的基调却又来了个大反转,在最后一幕来了一场青春励志。
所以这部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
要带给观众什么?
我应当带着怎样的期待去了解这个故事?
其实,贯穿全片的这三首歌就是答案。
《再见,嘴唇》
《再见,嘴唇》歌词节选在这部电影中,《再见,嘴唇》这首歌担当感情基调的总旋律,它唱的不仅是Haru和Reo这两个女孩的故事,而是Haru、Reo、志摩这两女一男关系运转的逻辑。
心中的感情,无法传达,无人回应,让这根刺留在心里,并时时品味着这种痛感,就很好。
电影中有过三次“再见嘴唇”,最打动我的是Reo对Haru的吻(这里的长发小松菜奈真的太美了)。
我们看惯了性少数的那一方默默痛苦无限等待的故事,这里却让异性恋的一方,那个一心想要爱,想做傻瓜的Reo吻了上去,说着“我想要勉强”。
但是Haru把她推开,因为心里这根刺留着就好。
另一次是Reo对志摩的吻。
从他们第一次见面,Haru就略带醋意地说,禁止队内恋爱。
也许那是Haru的神经过敏,也许感情早已埋下伏线。
但因为志摩爱的却是Haru,Reo也不可能得到他的回应。
Reo是三个人里面最天真,最纯粹的那个,她一遍遍说着“当傻瓜有什么不好”,完全自愿地请他人爱或是伤害自己。
而Haru和志摩这两个遍体鳞伤的人,则一遍遍像大人教小孩那样,试图让Reo学会“再见,嘴唇”的逻辑,让她也只把爱埋在心里,带着伤痛一天天生活下去。
还有一次,是志摩对Haru的吻。
Haru一直有一个苦涩的想法,Reo迟早会跟志摩在一起,他们两人是互相喜欢并且也没有世俗偏见的障碍。
但最后志摩向她表白了,她却觉得那是同情和安慰。
这个首尾相接,看似荒诞的三角恋情,我非常喜欢。
里面的每个人都遵循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规则,他们作为三个灵魂在彼此纠缠,而非一个同性恋者和两个异性恋者,对于他们三人来说,这样的标签并不重要。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对性取向的处理。
我认为性取向跟任何标签一样,最终都是应当被撕毁的,世界上每一个人,只是不同的个体,各种各样的标签只不过是为了偷懒,人,是不能像垃圾一样分类的。
我喜欢Reo因为太喜欢、太感激Haru,太想为她做点什么,说着“我想要勉强自己”并吻上去。
我喜欢志摩痛苦地说“因为你这样我会心疼”而吻上Haru。
我喜欢Haru说“你这样只会显得我很可怜”而推开志摩,而不是义正言辞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不能亲吻男性。
我喜欢他们三人超出了边界,超出了既定的轨道,变成了复杂、混乱的“人”。
我也喜欢他们在爱情里,享受着爱情带来的快乐与疼痛的分分秒秒,不为自己追求任何结果,却希望另外的人幸福。
《人人都有缘由》这是这部电影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歌。
当剧中发生感情纠缠时,乐队唱着《再见,嘴唇》,当三人遇到低谷时,则会唱起这首歌。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念头是:怎么会有这么差劲的乐队啊?
他们是这样地貌合神离,上台后安安静静唱着歌的他们,前一秒在后台还在争吵得你死我活。
难道不是对台下粉丝的欺骗吗?
他们是这样的生活在阴暗角落中的一群人,一个退役牛郎,两个工厂打工的女孩,即使组成地下乐队,有了自己的专辑,有了一群粉丝,也不会改变他们的命运和生活方式。
他们活在痛苦的拉扯之中,每次开口前都要不耐烦地点起一支烟,不断地伤害别人也被别人伤害。
他们明明说想要红,可是杂志采访时又因为对方不懂自己拂袖而去,明明知道乐队解散只能继续去工厂打工,还是义无反顾要解散。
但是随着这首歌一遍遍地唱下去,我渐渐明白了。
这群看似乖戾、孤僻、颓废的人,也都有他们的缘由,他们是因为一些缘由而唱起这首歌,他们不寻求他人的理解,只是静静地以自己的方式痛苦和快乐。
比起他们,似乎更加健康和阳光的我们,当然,也有同样充足的理由活下去。
我喜欢这种悲观的乐观主义。
《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这首歌是三首歌中唯一一首“正能量”的歌曲。
仿佛是怕观众看不出这部电影悲观中的乐观主义内核,结尾时突然来了一个反转,再次配上这首歌。
是的,我们可以脱离现有的轨道,虽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脱轨”好像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我们希望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工作,即使996、007也不敢停下来,而电影中这三个人,即使乐队一解散就要饿肚子,也不愿意勉强貌合神离地撑下去。
我们希望有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但这部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追求不可能,同性恋爱上异性恋,异性恋爱上同性恋,即使深爱的对方向自己表白,如果无法使对方幸福,也会拒绝。
我们希望功成名就,但Harureo这个乐队,不开心就解散,不喜欢记者的问题就拒绝采访,即使下一顿饭还不知道在哪里,也可以继续任性,大不了就回到工厂打工。
我知道上面这些都太理想化了,可是,看多了充斥着奋斗、成功学的所谓正能量,我们也需要给心脏浇浇水,在生活的缝隙中喘口气。
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大概就是,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已经这么差,完全脱离了成功人生的轨道,你还是可以拥有百分之百纯粹的喜怒哀乐,那些感受才是到人世间走一遭真正宝贵的东西。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summer_tones,在那里偶尔会写点想说的话,如果能被有共鸣的人看到就更好了。
立教新浪潮大师盐田明彦今年推出了自己的新作<再见,嘴唇>,在一系列的制约下,盐田明彦依然完成了一部不错的青春映画。
我们有幸在今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采访到这位电影大师。
闲聊时他表示以后有机会的话,想把小松菜奈带到中国和大家一起看电影,做映后交流!
以下是采访的详细内容!
活弁:关于决定拍摄《再见,嘴唇》的经纬,这是从《害虫》之后首次与根岸洋之制片人合作吧。
盐田:如果只算影院上映的电影的话是的。
电视上作过《特工特区》,还有在网上播的《昼夜》。
感觉最近和根岸合作还蛮多的。
这次其实有些偶然,我会定期和根岸见面,一起做一些小作品。
根岸遇到企划·制作人濑户麻里子,她说想制作一部让小松菜奈和门胁麦共同出演的电影,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然后他们叫上我一起参与,这是拍这部电影的开始吧。
活弁:您是如何想到设计组合解散的情节的呢?
盐田:刚刚您提到了《害虫》这部作品,《害虫》的音乐是由一个叫做NUMBER GIRL的乐队负责的。
而NUMBERGIRL在《害虫》完成后准备上映时解散了。
NUMBERGIRL是我非常喜欢的乐队,希望今后的电影也能找他们,心想这样以后就能随便去他们演唱会、看他们的现场演出了。
结果突然就宣布解散了。
他们是在宣布解散后,搞了一个全国10场的巡演。
我想我脑海中还留存着那个时候的记忆吧,在去想如何构成整个故事的时候,冒出来的想法就是让女性民谣组合宣布解散之后搞巡演。
我觉得去描绘这样十分疼痛的时间很有意思。
在此基础上放入一个男性经纪人,构成三角关系。
我想这样可以做出一部看起来应该有,却从未有过的电影。
(今年NUMBER GIRL复出了吧。
)是啊!
真是不可思议的缘分,电影完成后,第一次试映的时候他们突然发布了复出的消息。
打算复出的阶段,貌似正好就是我们在拍摄电影的这个期间。
完全没有互相通过气却同步起来了,让我感到很惊讶。
活弁:本作是一部公路片,但又跟一般公路片不太一样,是那种淡淡地走过的感觉。
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呢?
盐田:公路片的风景……如果是在美国那种有宏大的自然风光的地方,应该能拍出很有趣的公路片。
但如果很仔细的去拍风景,感觉就变成宣传旅游的电影、旅行的电影了。
刚才讲的故事舞台设定也提到,这是一个决定解散的组合。
解散前开车去搞的巡演,没有人对风景有兴趣。
有了车内的这种大局已定的气氛,再加上时间单纯流逝的感觉,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因为是考虑到这些去拍的,所以不会详细地体现走这条路会看到什么风景之类的。
活弁:结尾的部分也并不很像结局,没故意去催泪,但是很美。
让人有种似乎又重新回到同一个组合的感觉。
盐田:确实有吧。
我觉得看起来有点冷冷的、但却很舒服的结尾很好。
(有种每个人都回到最单纯的自己然后重新出发的感觉呢)巡演的故事充满了整个电影的片长。
虽然这里没有解决任何本质上的问题。
但三个人各自的想法、对其他两人的态度都在一点点改变,最后让人感觉他们之间在未来还会发生些什么。
活弁:从剧本的结构上也看得处,三个人的距离感很微妙,演员们在表演时很下功夫吧。
盐田:三位演员我觉得都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可能在表演上最辛苦的是门胁吧。
她的角色在有很复杂的内在,而且这种内在对外表现得很少,这个角色只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来体现她的内在,我认为这是个很难演的角色。
但她在表演中找到了非常好的平衡。
与之对应的,剧中词曲创作也是哈鲁,我在她演唱的时候,更充分地去表现了她丰富的情感。
她歌唱得很好,从这方面来说,平衡的也很好。
活弁:小松菜奈这次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一面盐田:小松菜奈很棒哦。
(发型也是那个时候变的吧)对。
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正好是在她出演完《来了》之后。
我对她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长发,来的时候突然看到非常短的短发,有被震撼到。
跟自己印象中不一样,就想该怎么办。
那时候真的想了很多,但最后觉得也许这样更好。
那时候她的发型跟门胁的波波头很接近,我就想设计成气场比较接近的两个人来拍。
那之后很快因为练习吉他的事情我们又见面了,她头发更短了。
现在电影里出现的最短的那个状态就是。
我当时有点急,心想短到这个份儿上要怎么办。
于是想到,用头发的长短变化来体现时间的流逝。
本来是长发的雷欧,因为喜欢哈鲁而理了相同的发型。
那之后关系变差,就剪了更短,做出有自己风格的发型。
我想这样对应着情感的变化,可以让头发长短也跟着改变。
所以也跟小松讲,要按照这个感觉去塑造雷欧。
这样反而可以说,因为小松剪短了头发,把角色塑造推向了更好的方向。
(她简短头发这也是一种缘分吧)我也不清楚是不是她的演技。
我搞不清她的想法,她应该只是想剪到最适合自己的长度吧。
也许波波头剪完之后,觉得有些不上不下,虽然我觉得很适合她。
活弁:片中两个主人公总是吵架然后和好,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大会以那样的方式和好。
而且一般的影片可能不会这样去拍,您是特别意识到她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才去这样拍得吗?
盐田:是特别意识到的。
日本人在世界上也算是特别喜欢道歉的,日常生活中有点事就说“对不起”。
吵架然后和好,最近的日本电影特别喜欢把和好的瞬间搞得非常感人。
比起吵架的情节,更在意去拍和好的部分,这种戏码我不太喜欢。
如果去看以前的美国电影,道歉的时候总是很轻描单写甚至无言地,有人会认为这样也很帅吧。
我很希望能找回电影的这种帅气的地方,这种令人舒服的地方。
所以非常有意识地去把和好的瞬间拍出轻描淡写的感觉。
活弁:片中的音乐和歌曲非常好,在制作这部分的时候有跟音乐人交流过吗?
盐田:一开始关于找谁去创作音乐,我跟音乐制片人、几位制作人一起商量过。
我们希望找的,与其说是现在走在流行最前线的,不如说是希望找长期被大家所喜爱的那种音乐人。
于是去考虑哪个音乐人可以做出让更广泛大众喜欢的旋律,最后定下了秦先生。
秦基博并不是第一次创作电影主题歌,但不论是从声音的倾向性还是那让人震颤的优秀的歌词,秦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所以就向他发出了邀请。
他很快就给了回复,说要来做。
我感觉到他应该是很喜欢这个题材,这也给了我安心的感觉。
他是很好的一个人。
我提出要求的地方,主要就是希望要有《再见,嘴唇》这首主题歌。
从标题就能看出这是一首马上就要分别的歌曲,但又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分别,而是要与至今为止的自己做一个诀别。
我告诉他,希望把这首歌创作成一首能让人有前进动力,表达自己获得重生的作品。
我这样跟他要求过,也只是说了这些。
活弁:片中出现了很多吸烟的镜头呢。
盐田:吸烟的场景真的很多呢。
在我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音乐人,大家几乎都是重度烟民。
我在准备剧本、准备拍摄的时候也要去录音棚嘛,在那里大家都是大口大口吸烟。
他们那种抽法甚至让我怀疑,现在的世界居然还有这样抽烟的人吗。
负责演唱的主唱,我听说为了保护嗓子,不要吸烟比较好。
结果现场看到都家常便饭般地在抽。
大家都在吸烟。
香烟在拍摄电影当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小道具。
通过描绘吸烟,可以让各种场面更加丰富、让人际关系变得更有趣。
那种烟雾缭绕的气氛……(以前有很多这类的)是吧。
如今这种逐渐没法拍了,我就想既然如此趁现在赶紧拍下来。
就把这当作最后一次,想着多拍一些抽烟的情节也好吧,于是就拍了。
今后像这样有很多吸烟场面的电影估计也拍不了了吧。
(确实。
各种限制越来越多)活弁:听说公路片现在拍起来也越来越困难。
盐田:是的。
这也是日本电影拍摄中一个难点。
在马路上拍摄移动中的车辆现在变得更难了。
只拍车当然没问题,但是要拍摄演员的表演,现在各种限制越来越严。
演员开车时,去拍摄开车的样子,因为拍摄开车时的表演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如今基本上不会去拍了。
这一点外国基本也是这样,这时就用到牵引车,用来拖汽车的汽车。
在牵引车上放很多摄像机和照明装置去拍,一般地都会这么拍。
但这两年突然警察连这种也开始说是违反道路交通法,真的是没办法拍了。
(并不是有了新的法律?
)不是有新法律,而是对法律的解释发生了变化。
只是如何适用法律的方法发生了变化,突然间警察们就开始说不可以……但是一些地区还是可以稍微拍一拍的。
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基本都没办法的,所以去小的城市拍。
盐田:盐田导演为各种媒体拍摄了不少作品,您如何看待当下的日本电影界呢?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呢。
如今的日本电影界要怎么评价呢?
尤其是我,原本是用很低预算,制作在艺术院线放的、会报名电影界的这类影片的一个导演。
有一天突然答应去拍主流影片,这部片子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就火了。
相当有人气,赚了三十多亿。
之后变成两边都做,我个人可以说很好地兼顾了两方面,也做了一些作家特征强烈的影片。
觉得在艺术院线上映的影片也可以试着加入一些娱乐性。
究其原因,在电影史上,作家主义其实是商业电影的一个分野。
本来那些仅去拍面向一般观众的、被认为是“低水平”的导演,比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提出其实他们才是最厉害的正是最初的作家主义。
而后来发展成拍艺术电影的导演才厉害。
如今分化成两边,一边是注重作家性的导演,另一边是拍摄娱乐片的导演。
我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把两边混在一起,我希望能融合它们。
但最后好像又觉得其实没有做到。
前3分1还以为是个平庸的片子,包括歌曲。
当故事情节和歌词,以及音乐匹配起来之后,所有都动人起来了。
很多很多的插叙。
3分2之后,情感的波浪层层叠叠。
唯有真情打动人。
有一角仅在照片中现身一秒。
片中还有几段,完全默音的几秒钟。
第1次遇到的时候,还以为影片出了问题。
看懂情节以后,觉得也不是瞎用这个技巧,还不错,蛮特别的。
剧终的时候,反转与不反转都可以接受了。
也许继续走上坡路,也许开始下坡,都是人生的旅程啊。
这最后一场巡演的7场live,也是三人相识后的最后一趟旅程,面临告别时,才会被迫思考过去,现在,和将来。
电影一开始就是巡演的启程,在片中穿插着放出三人相识的场景,镜头一转就回到即将分开的当前进行时,这是片子本身在做叙述,也是三人在行程中不断想起的过往细节吧。
盐田导演在TIFF的采访里说,有过多抽烟镜头的片子会逐渐没法拍,公路拍摄也越来越难,就趁这个机会好好拍了。
他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音乐人几乎都是重度烟民,甚至包括了应该要保护好嗓子的主唱。
也许做音乐这条路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寂寞,孤立无援的状态,创作是很自我的事,从烟雾缭绕处获得慰藉。
三人在餐馆里一起吃最后一顿饭时,志摩问Haru在解散后有什么打算,忍不住想哭的Haru手抖着点烟来让自己冷静,是印象最深的镜头之一,觉得门胁麦完全就是Haru本人。
故事的开始是Haru问Reo要不要一起玩音乐,接着把Reo捡回家,手把手从最基础开始教她弹吉他,做饭给她吃。
可喜欢和在一起是两件事,喜欢可以远远的,与对方无关,而在一起就不希望对方有任何一丝勉强,否则对Haru来说就不可以。
所以即使Reo表白说愿意为了Haru做任何事,Haru也不会接受本是异性恋的Reo,这不是怀疑Reo对她的爱,是不愿妥协的微妙心绪。
Haru当然更不可能接受身为男性的志摩,如果选择便利安稳的路,而不是遵从内心,就不会选择做音乐,也不会有志摩喜欢的Haru。
Reo自尊心很强且倔强,是对生活没什么想法和方向的样子,一路漂泊,缺少爱和照顾,Haru做的饭能让她掉眼泪。
在被采访时受到忽略就直接跑掉。
被Haru拒绝后跟各种男人瞎混,但排第一位当然是HaruReo,跟人打一架也得赶回来完成live,还会记得两个人认识的纪念日,单纯,脆弱又敏感。
志摩在巡演的最后一场在场边认真弹了起来,之前他只是摇摇手铃或是随便拨弄下弦。
路线是玩乐队,搞砸,去当牛郎,又回来做助理曲线接近音乐,对HaruReo解散后的未来规划也是去吉他店帮忙。
以及对Haru的喜欢溢出到去拼命打架。
成田凌那么帅的牛郎还得在片里被菜奈说“长得不怎么样”,哈哈,一直坐在live现场边也没有被人注意,是看这片最出戏的地方了,但是宁愿出戏也坚决不要换人演。
第一场live开始前送的纪念日手链,在最后一场开始前被戴在手上的特写;去nasa工作了还准备生二胎的青梅竹马初恋;两个超喜欢HaruReo的女学生的三场戏;中间揍过志摩的三个男人在函馆外幽幽感慨了句“他们也要解散了”... 很多很多细节拼成了这个末次巡演的故事。
以前还蛮排斥看任何打了“青春” 标签的片的,因为按部就班灰头土脸的自己并没有青春,他人的青春,过去不会再来的时光又有什么好旁观的,然后渐渐就放下了这种敏感无聊的防备。
只是形式不同,那些纠葛挣扎的心思还是能在各类片中找到共鸣,无关年龄和经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hhhhhhhhhhhhh哈哈哈哈哈哈hhhhhhhhhhhhh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hhhhhhhhhhhh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解散演出为由告别,在路上找回自己。
春,蕾欧,志摩,一场三角恋,配上音乐显得无比文艺。
成员之间禁止恋爱,车内禁止吸烟。
但春都做了,蕾欧说先做的人就赢了。
《每个人都有故事》、《再见,嘴唇》这两首歌从头唱到尾,春从小就喜欢女生,初恋却和外国男友结婚生孩子了,这样情感细腻善于发现的她,找到了蕾欧,教她唱歌,一起玩音乐。
但最初大家都只喜欢春,而忽略蕾欧的存在。
很多人,包括两个貌似相爱的高中女生因为歌词而找到共鸣。
从长发到短发,蕾欧也许想逼自己成为春一样的人。
但,三个人,三种恋爱观。
志摩是可以跟不爱的人上床的,蕾欧总是跟打自己的男人在一起,春则是希望自己爱的人过的好。
“你这样同情我,会让我觉得自己更惨。
”同样一句话,蕾欧对春说过,春对志摩说过。
蕾欧拉志摩开房,强吻,被拒绝;志摩劝春对自己好一点,不要总是想着蕾欧,强吻,被推开;蕾欧在便利店门口亲春,被春推开,春不想蕾欧逼自己喜欢她。
2018年7月14日至7月26日,告别演出结束,就要分道扬镳的时候,突然就后悔了。
默默坐回车里,自然的说去吃饭吧。
就当没发生过。
只是,脸上多了笑意。
成田凌说到沙漠里的风、把手一抬闭上眼,骨骼线条流畅得汇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操喔他们到底在干嘛
借着哭了一场,谢谢!!歌好听~誰にだって訳がある听哭了😭😭
预告片浓缩了精华.
人设薄弱,音乐普通,唯一能看的只有脸。01:26:37 小松菜奈x门胁麦 kiss
#SIFF22#人美歌更美,但剧情是个啥?人和歌都太抢戏了。
明明看得时候也时而睡着,但就觉得这种佛系电影已自成某种小众经典格局了???甚至还想收一张蓝光???
SIFF上海影城。比预想的好听且好看,三人乐队的闭环式多角恋爱,男女与女女,并以组合解散巡演之旅为主线。戏剧性不强,俩女主更是不喜张嘴,好在三首歌词传达的理想与情感,非常饱满。( 小松菜奈演这种厌世角色,真的让人失去抵抗力啊!
翻来覆去几首歌蛮腻的 打杂人物们有点多余 门胁麦我可以!(不喜欢最后结局突然转过来但有一个掩不住笑容的镜头有点好)
10分钟能结束的短片拉到这么长,旬报赏看得出老杆子们越来越差了
我太喜欢这部了,蓝色与绿色,泪水和愚蠢,单箭头但诚挚的爱,拜托这个组合是真的就好了!门胁麦持续迷人,成田凌的颜我是吃的!所有歌都那么动人,函馆夜景过份美丽。【22届siff第二部,于梅陇镇广场ua】
志摩摊上了两个脾气古怪倔到上天的女孩,跟她们一起组团巡回,原本有了起色的组合因为三人关系的不明朗濒临解散,其实一起踏上旅程一起唱出心事,释放自己的任性,是多么不易,小春与蕾欧互相的看不惯,正是互相需要的明证,能散能合,说了再见又如何。
收获两首歌曲。
即使這趟樂團巡迴Road Trip的終點是解散,還是能夠在旅途中觀察到兩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小松菜奈三種髮型,一次滿足!
基本上就听听歌。玩豆瓣后才懂得欣赏日本独立音乐,简单的弹唱纯粹干净,有天然去雕饰的灵气。
所以说为什么会要这种态度相处,没人给个描写的理由吗
生活的缝隙里哼起歌,孤单地收集着零落的希望
3.5 意外地不算糟,确实符合当下的心境。虽然四处都是贫乏的生活,但说到底,选择哪种贫乏,也依然需要做出选择。@20200812 // 在今日份的网易云推荐里听到,谁能拒绝小松菜奈呢!@20200922
东亚女同适合服用的一款苦瓜汤。门胁麦太会演了,把那种压抑的苦闷呈现得淋漓尽致……直到看到强吻镜头前我都以为是Haru单箭头,结果两个人明明是互相喜欢的。两个人的音色都好好听适配度好高。“这根尖刺别拔掉留着就可以,因为这样才会一直牢记。”这封情书真的又别扭又深情。
歌也没有那么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