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
Nabarvené ptáče,色鸟(港),异端鸟(台),The Painted Bird
导演: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主演:彼得科特拉尔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哈威·凯特尔,巴里·佩珀,朱利安·山德斯,乌多·基尔,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提姆·卡尔克霍夫,Jitka Cvancarová,Antonín Mas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语言:捷克语,德语,俄语,斯拉夫共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东欧“二战”期间的悲惨景象。小男孩的父母把他送到乡下避难,但与他失去了联系。男孩开始在各个村庄之间流浪。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详细 >
d1541/Joska, 回家吧。
在电影院和不在电影院都不一定能看得下去。类似于《太阳帝国》的儿童视角看战争,若干我记不过来的以人名为标题的章节串联起小男孩从暴行的目击者、受益者、受害者乃至施暴者之间的身份转换,但光明的结局与过程中人性种种负面和复杂实际上是冲突的,并且数个片段有为了凸显之而故弄玄虚之嫌,《太国》这种商业片都不敢给如此正面的结尾,那么前面漫长的近三个小时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笑话:一直记错这片名字,大半年了我都以为它叫 被奸污的鸟
一个犹太小男孩在战争期间遭受各种虐待与残暴的经历,黑白质感,舒缓的节奏,刺激的情节,小男孩的表演很棒,让人想起《小兵张嘎》、《鸡毛信》中的嘎子和海娃。
现在涂个黑白颜色 还能加分
缺少才华的一拼盘尤令人震惊的是 影片竟远不如剧照
三星半//观感复杂 意象直白 表意残酷 将想说的话放进影像 沉稳而冷静//特别明显的是把一些容易引起不适的段落做成某种旁观视角 既是作为观众对画面的审视 也是代入男孩对身处环境的观察//而且他不仅是观察者 也是亲历者 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来自他人可能是最浅白的恶意
看到后半理解到漂亮、残酷的影像也会由于堆砌和刻意失去力量,“被涂污的鸟”本身是个非常好的意象,无名小男孩的视角也是好的视角,可惜没有向内探入内心,情绪就阻塞在影像里
乔斯卡的经历本身就具备了戏剧性,要在文本之外吸引观众,让视听语言发挥功能,才是立本德根基。所以极少的对话,更多类别的镜头的使用,都是很好的说明。
2.5 留白太多,后半段完全不想看了,像是和主角一样,苦难太多,我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欲望,电影透露出的丧感和治郁是两码事,情绪接不上来,虽然冷静的表达了残酷,但是
暴力和残忍被作为了影片的核心价值观和主题,对于我来说难以忍受的电影,毫无逻辑又从不停止的暴戾会失去真实,失去思辨,变成单纯的宣泄或是某种腔调
个人很喜欢的又臭又长“裹脚布”风格,能把这么多突破伦理的奇闻堆砌成鬼打墙合集也是一种本事。
还是很失望,为什么要把所有历史苦难强加于缺乏表达的孩子身上 靠这种持续叠加不幸反而会丧失太多情绪和内容 视听还不错
生理不适
关于战争
看完后搭配《狂怒》效果更佳。硬要把主角搞成犹太人,这意图就比《自己去看》低了两个档次。
愚昧和无知造就暴力。每个人都免不了被污蔑被丑化被孤立,免不了成为一只被涂污的鸟的宿命。
欧洲三毛流浪记。摄影很厉害,构图景别都赞,不是为了黑白而黑白,看的津津有味,我。
应该是去年最佳摄影
埋掉宠物,放走纸船,嘴唇紧闭。。。放大的局部,走得很远。四处流浪的犹太小孩,一路所见所闻,最后发现他几乎没说过话。一个失语者,只是在最后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伴随一首轻柔的歌曲。太压抑了,看得我很焦灼,这个地方现在还在打仗。
和灯塔给我的观感很像…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