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妈妈
Ma' Rosa,罗刹妈妈(港),私法拘留(台),我的玫瑰,罗萨母亲,抢救萝莎妈妈
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主演:贾克琳·乔斯,胡里奥·迪亚兹,拜伦·盖斯勒,乔马利·安杰利斯,尼尔·瑞恩·塞斯,梅赛德丝·卡布莱,安迪·艾根曼,马克·安东尼·费尔南德斯,费利克斯·罗科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年份:2016
简介:罗莎妈妈有4个孩子。她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处破旧的居民区经营者一家小杂货店。为了维持生计,罗莎和他的丈夫Nester开始倒卖麻醉针剂。一天,他们被警方逮捕。罗莎和她的孩子们愿意做任何事以从腐败的警察手中换取自由。详细 >
切开一角窥探菲律宾社会现实,除此之外并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无论是单薄的剧作,破碎的剪辑,都让人难以忍受。如果长镜头+关照社会现实就能打高分的话,那大家都去拍纪录片好了。
颠簸的画面,片刻的失焦,大量的长镜头,较有特点但总体偏传统。讲的是司法系统腐败,由一场纠查申发出多人物多条线,线索是外扩的,但故事是内聚力较强的。
看小国电影更多地是看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警力松懈却贪婪的警察、兼职卖粉却贫穷得一无所有的小卖店主、破败拥挤的街道、挨了骂摔了跤默默流泪的女儿、刚刚成年却做了雏妓的儿子……
内室和外室只隔了一堵墙,却能隔绝自由。审讯房和派出所只差了一段路,却差了公允。凝视邻桌的英俊男子,或是正在收摊的一家老小,生活却总是一脚踩进泥泞,一脚滑倒在路旁。褪去裤子、忍受责骂换一沓钞票,当部手机、买串肉丸换一场自由。天亮以后没人记得贩毒的罗莎妈妈,只有马尼拉记得前夜的羞辱。
7.0。曼多薩的手持更偏向脫去工業外衣的紀實本質。由此產生的暈眩感配合熱帶永遠潮濕的水氣和泥濘的街道,還原了《羅馬》和《寄生蟲》都難以比擬的真實可信程度。只是曼多薩在劇作上疏於安排節奏變化,使得觀看慾望極速遞減。
亚洲影展 天山
3.5 MoMA
几近真实生活质感的视听风格,声效与摄影、剪辑的处理皆极度细致且松弛有度。这个片真正的主角还是菲律宾的街头巷尾,也令我回忆起小时候住了八年的那个一下起雨来就逼仄脏乱的危房老街区,和为了生活挣扎的人们。曼多萨有力地展现了社会食物链条中属于贫乏者的无力。
7.5/10 菲律宾的一天一夜。
依旧是曼多萨擅长的题材,用手持摄影,晃动的长镜头,展现底层人民煎熬的生活状态。潮湿闷热的气候,脏乱混杂的街头,为了自由焦头烂额的一家人,绝望的气息扑面而来,结尾设置有力度~
B+:导演过于写实的风格,一方面带来强烈的观影冲击,但同时也使得观众丧失了继续深挖主题的可能,降低了剧本的厚度。菲律宾阿姨最后几分钟的表演可以用“爆裂”来形容,戛纳影后拿的实至名归。
菲律宾国际知名导演曼多萨的新作,仍旧是他擅长的穷人区的质感十足的描绘,只是情节、人物略显单薄。
应景的剧情,杜特尔特上台后残酷性更强了吧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菲律宾电影。一直很喜欢呈现“小”观念的电影,例如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等等,当然这个小是相对的。最深的感受就是,导演展现的这个菲律宾社会一景,一个潮湿肮脏的居民区除了脏乱差之外,她也同时拥有非常生活气息的一面,包容了各种百姓小故事,很迷人
戲份有限,空間有限,Jacklyn Jose靠著表演支撐了角色的豐滿度,幾個特寫鏡頭中的無奈與畏懼,最後一場哭戲的嚮往渴望與五味雜陳,戛納影后她值得擁有。電影本身質量一般,角色比故事精彩,無論是一家六口,還是無關緊要的配角,都回味悠長,只是假警察黑吃黑的故事其實還不如少些筆墨。菲律賓的小夥們,雖然穿得邋裡邋遢又蓬頭垢面不捯飭,但是長得都還不錯誒,小兒子賣身貌似賣了1萬比索,折合人民幣也才1千多,好像還挺划算的。
描绘菲律宾的电影总令人感到绝望
Kinatay和Taklub導演新作,同樣的raw及亂糟糟,透過另一個同樣低下階層和社會爭扎的小市民一天一夜的故事,點及菲律賓種種社會上所發生於窮人身上的事情,由頭至尾也涉及錢錢錢錢,而且相互牽引影響,跌落死循環之中,女角同樣演技出色,整套片給人的感覺簡單而頗寫實,但效果沒前兩套突出,尚可一看
为了展现脏乱的街景使用手持拍摄倒也可以理解,但这还经常失焦的镜头就真的很难受了,全片还一直充斥着聒噪的叫喊声使得观感十分煎熬。故事很简单,但也没感觉和罗莎妈妈有什么关系,还不如叫贩毒被抓来的实在。
在不正规网站看的,清晰度真差。没想到菲律宾毒品这么猖獗,黑警察跟我们小镇的有的一拼。
曼多萨始终能在批判主题作品中准确把握影像质感,展现混乱中画面信息的捕捉能力。直到抓捕贩毒上线,都至少维持着9分的劲儿,谁料从节奏至批判力度,忽然间一泻千里。可惜,意图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