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淌着,把你都带走了。
剩下的日子,就我一个人了。
竟然也喜欢起这样的日子来,在一箪食,一瓢饮中加点变化,去盐,去糖,去冰,色寡淡却好入口,味单薄也无负担。
把沙发床单换成淡色软绒的,没有了你的拥抱,我依然可以梦的很美,很暖。
因为你的离去,所有无谓的添加都在减除,原来人生打底的味道可以那么淡却那么足,足够支撑我品味很多年。
你看,我很好,我有猫,面包和汤。
人啊,遇到某个人、经历某些事之后,会发现自己正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
所以,活着真是有趣的事情。
生活中产生的一次次变化,打搅了你的日常生活,也许让你的生活停滞下来吗。
不过没有关系,这也是一次次全新改变的契机。
哪怕是停下来,思考、享受生活,那也是很不错的。
贯彻自己的喜恶。
感受到身边的一切,一切人,一切事。
人生和生活,总有出路,总有解决办法。
一切全在心,只要心境变化了,一切事情都会变好的。
简单、平静、幸福、美好—小确幸,小幸福,平常的、温暖的日子。
无论客人多还是少,每天食材都只买那么多,下午定时关门。
而且每一周都有一天的休息日,雷打不动。
而且也不加其他的东西,只卖面包(三明治)和汤,没有咖啡也没有酒。
这是一种小满足—知足。
预期闷闷不乐地过一天,不如积极乐观地活一天。
人的一生,要是没有帮助到其他人,那么便没有了活着的意义。
这里的人,这里的事,母亲在的地方,母亲的朋友们,母亲过去的故事—用有趣和温暖包围了的地方。
变聪明、变温柔、变果断寻找自己的方向,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
—寻找真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过去,在这里相聚,就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包括女主,包括和尚,包括打工的女孩们,包括开商店的男人等,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很多小烦恼,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慢慢的就会好起来。
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地生活,边探索边活下去。
每个人都在旅途中。
是不是把自己束缚住了—总觉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觉得没有走去家乡去大城市工作是一种失败。
这都是自己和自己较真。
大胆去尝试吧。
去感受生活—包括相遇和分别。
从自己的心结中解脱,把自己解放出来。
这样才会获得自由。
这样以来,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按照自己所想所爱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
之前听到这个剧名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就觉得非常舒服,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怎么听都感觉是一些特别让人幸福的组合,很想了解一下这个剧到底讲了什么。
看完之后只觉得,很治愈,很安慰,活着真好。
剧开始是一些琐碎的片段,每个人出场样子都平淡无奇,完全不知道这部剧应该是围绕着谁在讲。
有一个女孩儿在向前辈征求工作上的建议,前辈给出了建议。
那个时候我还分不清楚谁是主角,一度以为那个年轻的女孩儿才是女主。
这是我看过的少有的,女主年纪在40岁左右甚至40岁往上走,没有爱情主线,平平静静,没有想要上升价值,慢慢与自己相处,与朋友相处的剧。
女主长得不算美丽,但很纯净。
端庄正直,做着一份编辑的工作,身上有很多真善美的东西,是一个很传统的女性。
女主妈妈突然逝世了,以前妈妈开的店不得不要关闭,自己的工作上也有了调整,从编辑要变成会计部的幕后人员。
与此同时又意外捡到了一只流浪喵,在种种因素的催促下,女主决定自己接手经营母亲的餐厅,只卖三种面包和每日例汤。
女主有三位邻居: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看起来很龟毛,但实际上很善良温暖的邻居婆婆,经营着这一家咖啡店,咖啡店里还有一个做帮手的,天真可爱的女招待,常常帮婆婆送外卖之类的;一个是经营小卖店的老爷爷,总是会莫名其妙的把天儿聊死;还有一个是开着花店的同龄男人,弹得一手好琴,人也温和低调。
为了经营餐厅,女主还招了一位帮手,这个帮手是一个高高大大的短发女孩儿,叫做志麻,看起来就非常的招人喜欢,朴素谦虚又温和。
女主和志麻之间好像闺蜜一样,常常会一起出去活动,有一些非常简单温情的对话,特别治愈人心。
除此之外女主还有一位自己非常敬佩的老师,优雅美丽大方又智慧,常常以书信的形式,跟女主沟通,也非常关照女主。
这些基本就是这部剧全部的人物了。
接下来就是剧情的部分了,其实没有什么好过多介绍的。
这部剧看的,是平静治愈的氛围,还有小镇安稳的人文气息。
简单记录一下这部剧中,让我觉得很喜欢的一些台词吧。
开始的时候有后辈问自己意见,女主是这么回应的。
与人合作的时候就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或许多少会吃点苦,但是比起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要有趣的多。
职场上有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妥协,初入职场的时候,我也有很多默默妥协的时刻。
现在想想看,能够坚持自己想法,的确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就算不能坚持,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会遗憾。
有一次下班女主带志麻一起去隔壁婆婆的店里面喝咖啡,闲谈的时候与志麻讲过这样一段话:志麻你呀,是那种,直率的,感觉很敏锐的人呢。
肯定一直以来都被各种人喜欢吧。
先被人好好的喜欢过,才能平常的去喜欢别人。
就像刚才你看着店里客人家的小宝宝,就像你自己也是个小宝宝似的。
跟志麻一起工作,我会很轻松,店里的气氛也跟着柔软了。
感觉真的很棒。
今后还要拜托你啦~这段话非常触及我,我也发现越是那种从小在爱的氛围里长大,被好好爱过的人,越明白怎么样去爱别人,而且不在意回应。
而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们,长大以后要么渴望亲密,要么害怕亲密,甚至可能会去索取或逃避。
很期待回应,同时也很担心自己被抛弃,无形间总会让自己和对方背上很大的负担。
还有一次,也是下班跟志麻一起吃饭。
志麻提到被交往过的人说过“你这人有问题吧”。
女主说:语言可真是复杂啊,但懂的人自然就懂了,反正志麻真的很有趣啊,有人没能发现,可真是遗憾啊!
他现在,肯定超级后悔。
想了想,女主又补充道:也不对,那时他没发现你的好,换言之现在也不会去后悔的吧。
那可真无聊。
像芝麻这样的人,从今往后是很宝贵的。
这种能平凡地,好好地生活的人,平凡的身在旅途。
我们活在这个偌大的宇宙里,多么想要实现不凡,一开始就揣着平凡信念好好生活的人真的好少,这样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让周围人安心的吧,想想的确是很宝贵的存在啊。
还有一次,是女主敬佩的老师来女主店里吃饭。
吃完离开以后,老师这样回信给女主:小晶,店里还有你的自己的风格呢,并不生硬,也没有过分柔软,也能感觉到,你在其中的小小烦恼。
当被了别人开始做些什么的时候,总会有些小烦恼。
我想这是正常的。
到你店里的客人看起来都非常开心,我想,他们应该都很喜欢这家店吧。
而那个女孩儿,有她在就更放心了。
我想,你妈妈的店,一定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请你经营出一家全新的店吧。
我期待着,见到一个全新的你。
最后女主说:我发现,自己变自由以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也许是每一个内向女生的必修课吧,我们都曾经害羞孤僻,在某一天学会了自处自适,才发现宇宙浩瀚,人间值得。
人不管活多少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在做什么。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却有我喜欢的台词:我觉得人不管活多少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在做什么。
人啊,遇到某个人、经历某些事之后,会发现自己正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
找准用词不容易啊,但是懂的人就一定能听得懂。
因为被别人喜欢着,所以也能很好地喜欢别人。
如果完美到能让人一见倾心,植物也好、佛龛也好,那些原本应该让人很轻松的东西,反而会让那些在这里居住进出的人感到疲倦。
与人合作的时候就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或许多少会吃点苦,但是比起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要有趣的多。
上大学的时候,爱看韩剧。
没有课的时候,一整天坐在电脑前面一动不动的看完一部韩剧。
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听着操场上打球的韩国人此起彼伏的“obba,fighting”,常常恍惚的以为自己穿越了,置身在韩剧的场景里。
现在韩剧却是越看越少了,偶尔看那么一两部,大多是花痴的少女心。
在荒凉的现实中,增加些粉红的心跳。
日剧倒是越看越多。
今天下午看《面包、汤、猫咪和好天气》,竟然看得泪流满面。
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
只有四集的剧情,从头到尾淡淡的,我却哭了。
不是悲伤,是打动我心。
日剧里似乎连悲伤都是淡淡的。
家人逝去,遗失故友,迷失自我。
一切的生老病死,聚散离合,在日剧里面,都淡淡的,似乎那只是人生每一天里的必经之事。
歇斯底里的是韩剧,欲生欲死的是韩剧,为了爱情茶不思饭不想哭的死去活来的还是韩剧。
日剧从不这样。
它总用娓娓道来的故事告诉我们,花开花落,一切皆有时,人生亦如此。
会遇见人,也许有一天会分开;会爱上一个地方,也许有一天会离开;会走一段路,也许有一天会遗忘。
在日本人的哲理里,遇见便遇见,分离便分离;能爱时便好好爱,忘记了,那也就这样。
一如樱花开落,绚烂时就漫天花雨轰轰烈烈,落入尘土便就一切归于寂静。
他们不追求圆满,不追求完美,不追求永恒。
这些,是曾经的我所希望的,也是如今的我渐渐明白,人生无法达到的。
有的时候,甚至会成为对自己的束缚。
或许正是因此,我总被这些淡淡的日剧打动最深处的心。
“比起一个完美的庭院,我们要打造一个舒服的庭院。
花也好,佛像也好,如果都完美了,反而会约束到这里来的人们。
”“我曾经一直试图离开这个城市,因为自己从未走出过家乡而懊恼。
我察觉到,是我一直将自己束缚住了。
过去,我太过较真了,今后我要做一名不良学生。
我发现,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日本人在“寻找自我”这条道路上,从来都走得坚定而深远。
这是中国人和韩国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我们追求圆满,追求对称,追求完美——这本没有什么不好,文化存在必有其深厚的渊源——但问题在于,如今这所有的追求都越来越流于表面,甚至连流于表面都做不好了。
古人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今我们的社会里却连“金玉其外”也做不到了。
我们似乎很忙碌,脚步匆匆,蒙蔽心灵,忙得团团转,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为了什么,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我们看自己和别人的银行账户上有多少钱,我们看谁买了名牌包谁穿了名牌衣,我们也看谁出国度假了谁找了个有钱老公……我们每天都在看别人,却看不见花开,看不见自己,更看不见心灵。
日本的生活节奏比我们快很多。
日本人也不是每一个都如电视剧里的一般生活的这么有哲理有韵味。
可是,他们仍旧有这样的作品,让你可以思考你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愿意。
打开我们的电视,里面有什么?
要么斗贱人,要么斗婆婆,要么斗鬼子。
最火的是脑残式的娱乐和炒作式的相亲,可以让每一个疲惫的空壳子哈哈一笑,然后洗洗睡。
我们从不寻找自己。
什么是自我,什么是我要的生活,这些词语,行为和想法,如今被称作“矫情”。
说好听点,这是文艺青年闲来无事时吟咏哀叹的风月;说难听些,不就是吃饱了没事干胡思乱想么。
我们的一切,都指向实用主义,一个人一件事有没有意义,都以它有没有用来做衡量标准,这是文化的倒退,还是人动物本能的激进?
当中国人和韩国人在四角恋爱里面死去活来纠缠不清的时候,日本人觉得,如果找不到对的人,自己一样可以过有品质有自我的生活。
当中国人和韩国人分分合合兜兜转转,虽然过程极尽凄惨,最后总能命中注定找到真爱的时候,日本人却说,这世上有很多人很多事,是失去了便失去了,错过了就错过了,没有那么多破镜重圆失而复得的。
日本人不舍得用浓墨重彩来渲染电视剧中的人生。
这与他们坚定的军国主义一点都不像。
日本人是矛盾的,一边固执,一边洒脱;一边荒凉,一边美好。
或许,在悲观的底色上,涂抹一些不太过于刺眼的希望,对于人生来说,是最清醒、最温和、最善良的。
因为悲观,所以少了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就少了些爬高跌重;有那么一些希望,又让悲观还不至于变成绝望。
以37度的温度去爱去生活,或许会少了些沸腾的刺激,但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对精神,这无疑是让一切不至于转瞬即逝的良方。
这部电视剧里,有一个和尚。
他会坚守着父亲传承下来的寺院和理想,也会坐在屋檐下和朋友喝着咖啡吃着点心聊人生,还会在休假的时候採一捧庭院里开得正好的花,骑着机车跑去送给朋友。
能入能出,或许便就无所谓放下与执着;一切随心,人生便能得到最大的自适与自在。
前提是,我们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要什么。
眼泪中,我想,我也做了二十五年的好学生,如今也试着做回不良学生吧。
不对任何人负责,不为别人活着。
兴之所至便做,意兴阑珊便停。
安在当下,随心所欲,不问结果。
可是我真是很喜欢日系风格啊 看着明亮的灯光和柔和色调的女主角身上的衣服就一直盯着看面包什么的也好想尝尝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志麻每次点餐的时候都轻声细语的重复那段今日食谱的一些注意事项 看起来应该是个很大大咧咧的女孩子 却出奇的细心温柔的感觉反差萌感觉这是一种完美的生活状态但是太完美了 每个人都没在抱怨 细节的琐碎和繁重的工作任务都被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一些随处可见的美好景物搅得支离破碎了真实的生活其实很猥琐 虽然也如此细碎 我看到路边的猫也会想去逗弄 然后继续扛着一把青菜一截莲藕回家这个电视剧像那厨房里面的食用油干净澄亮 倒出来才像真实的生活 滋滋冒烟 活色生香 用过还需要弄干净污渍有时候实在是太忙了太累了 做完饭没有立即洗碗 洗完澡没有立即洗衣服 偶尔不想打扫屋子 像女主角家一尘不染 一人食吃得干净健康又节制我一个人时反倒会吃很多 也许我觉得太孤独 太空虚去急着填饱自己反思自己的灵魂有时候沉重油腻的不行转过身继续填补欲望的沟壑但看着日和的时候 也还是可以自我治愈的
在某个心烦意乱的下午,我点开了这部名字听上去奇奇怪怪的剧。
一口气看了三集,在观剧途中毫无想要快进的感觉,而是巴不得这部剧长一点,再长一点,这样我就能在这样美好的安谧中再多停留一会儿,晚点回去自己的世界,去思索只会让人抓狂的问题。
我对朋友说上大学也好,做记者也好,总觉得自己是个不擅长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因此只希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面有小小的院落,每天只是捏捏饭团,研究怎样做出好吃的食物,写字,看书,时不时出门旅行,不打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打扰。
然后朋友说。
那你要嫁个有钱人才行啊。
我在屏幕这边因为她的一句玩笑话而感到深深的自我鄙夷。
被你看出来我的不现实了啊。
我们都希望生活长成自己喜欢的那个样子。
而如果在抵达它的路途中,我们背离了自己,我们逃避了真实的世界,我们没有经过那些迂回曲折,以及欢笑泪水满满镌刻的过程,那我们即便实现了它,是不是也不会觉得多么幸福?
小林聪美在里面说了一句话。
【我发现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这近似于《爱在黎明破晓前》里那个神神叨叨的算命师对Celine说的Only when you find peace within yourself ,can you find true connection with others之前的她,也许出于惯性做着并不喜欢的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在母亲去世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不良学生,试着冒险闯进另一种看似跌宕的生活里去。
而对活在现实生活里面的我们来说,何尝不想要一个这样的可能,只是我们懒,我们迫于现实,我们缺乏合适的时机,总之一切你可以想到的理由。
因此一直把那些想要的拖在后面,一边过着让人炸毛的生活一边对自己许诺,然后就是期望自己活得够长,无常统统闪避,然后我们终于有一天来实现它。
说到底,自由从未拒绝过我们,原因或许仅仅是,我们害怕着自由。
我很喜欢看小林聪美和加奈穿着森森的衣服在小店里静静准备食物的样子。
她们的脸上有那种真正的平静,又好像有一种勇敢和释然的味道。
阿花以前写过一篇叫《双生花》的文章。
她说她的体内住了两个自己。
一个,是某纸媒的记者,在每年两会期间都要奔赴人民大会堂细心地听政府工作报告,去分辨那些措辞上细微的变化。
另一个,只是窝在家里,用家乡的辣酱就着吃饭,然后无止境地阅读和写字。
脚踏实地去实现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途中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有让我们伤心的,有让我们开心到甚至想就此停下不再前进的。
而我们终究会在绿灯亮起的时候踩下那一脚油门绝尘而去。
所以不再心烦意乱,即便身在现实,也要保留那个最完整最真实的自己。
太好看了呜呜呜呜,一定要看啊!
太治愈了!
只有四集,一天就可以刷完,比如某个郁闷的躺在床上起不来的周末。
越难受越适合看!
我是在这样一个周日看的,看的时候多次泪流满面,看完以后感觉好多了,可以重新好好生活了。
故事讲的是一位编辑在母亲过世以后独自生活并改造母亲留下的小吃店的故事。
小店里每天只卖两种三明治和一种汤,只有一名员工。
对面有几位也开小店的街坊邻居。
还有一只偶然闯入生活的小猫。
虽然故事完全是可预见的那样,但真真太治愈了😭整个画面非常的日式,很小的房间,木质的家具,很小的盘子很少的菜,安静的配乐。
最后甚至出现了寺庙的场景,太绝了,整个时间都静止了。
甚至有很多空镜头,甚至还有什么事都没发生就看着女主在那沉思的镜头。
看完以后让我停止了通过吃东西(且重油重盐)缓解心情的行为,因为里面的食物看起来都很清淡,但演员看起来真的很享受这种清淡的食物和夜晚的独处时光,小菜都是一根一根吃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也一直在吃一些清淡食物,感觉很不错,确实比火锅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平静。
里面的母女关系也是我觉得很妙的,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怨恨,只有一种母亲走后淡淡的忧伤。
家门口一直摆着母亲的照片,但是是彩色的亲切的,一点都不瘆人,反而有一种温馨感。
母亲的旧友过来上香送花的画面也不错,完全没有吓人的感觉。
日剧的画风真的很神奇,太特别了。
论治愈,日剧真一把好手,无法替代。
不知道人生会把我带向何处,所有治愈系的本质大概都只是四个字:认真生活。
母亲的突然离世会让人的三观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我,往年还在想母亲老了老年痴呆怎么办,谁能想到今年母亲查出胰腺癌短短三个月就会永远离开,让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一下子想通了很多事。
同样,原本有很好工作的亚纪子(小林聪美)因为母亲的突然离世,无形间也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很好的工作也突然变得不顺起来,准备彻底关闭母亲开的小店时很多来吃饭的人发现小店关闭而姗姗离去,让她更是失落不少,具体该怎么做她的心里完全没有底,便找到自己一直负责的作家朋友谈心,作家朋友让她随心就好,于是亚纪子就很随心的辞去了工作,继承了母亲的小餐厅并重新装修卖起了三明治,也只有三明治,只是会每天配一款例汤。
原本母亲活的时候我是一个特别没种的人,对一切唯唯诺诺,也不爱去酒吧夜店或者和人应酬,母亲走后我生活态度发生很大变化,除了日日去这些我原来不去的地方,也开始了夜不归宿,一直想做生意的我更是开始了这方面的规划。
尽管还是没种,但是也做了不少在我看来永远不会做的事情。
亚纪子的小店虽然卖的东西很单一,但是顾客不少,电视剧也不像《深夜食堂》一样有不同的小故事组成,而是完全没有故事,嘴上不饶人但是内心善良的咖啡店老板、感觉是T和P 的店员、温柔的杂货店老板和风趣的花店老板让故事变得丰满,毫不单调,不用担心看不下去。
生活不也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单调,哪怕再有钱的人也不能玩出更多花样,只能靠有趣的人让生活变的波澜一点。
在我的单位中和朋友圈中,我可能属于那个有趣的人吧,虽然怂,但是敢于口无遮拦,什么无下线的话都能说出口,终究可以给周围的人带去一点十分低俗的笑料。
女主这样一个人生活倒是我一直向往的事,村上《刺杀骑士团长》一书中的免色君对自己就有很清楚的认知: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不适合和谁一起生活,但是的确只能一个人生活,好也罢坏也罢。
平时一个人的我,无论吃什么做什么玩什么看什么,都没有什么压力,除非很熟悉的朋友,一般交往关系出去对我而言真的很难,干什么都是煎熬。
人生总有各种各样的活法,一个人孤独终老也不是不可以,都是自己的选择。
最后一集人们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变化,开店的依旧开店,脾气古怪的咖啡店老板依旧脾气古怪,只有一个待出生的婴儿,也许预示着未来的希望。
或者是我想多,导演完全没有想给你希望的意思,就是这样平淡的生活,熬着吧。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不同于一般的日剧。
只有四集,每集50分钟,但却在工作和生活的空余陆陆续续地看了好久。
今天终于看完,感叹不愧是一部好剧,心里暖暖的。
辞去出版社工作接手母亲小店的老板娘,散发男生气质干净却有些古怪的助手,刀子嘴豆腐心的隔壁奶奶,总是出双入对的花店大叔和小卖铺掌柜,寻找自我的打工小妹,温和有礼的和尚君,优雅的老师,还有胖墩墩的猫……无一不闪耀着温暖的光。
其实,整个剧下来,也不过是200分钟,甚至算不上是剧,只是个电影。
情节上也慢慢悠悠,从头到尾大概也只交代了一个模糊的“女儿继承母亲的店”这样的故事。
剧中的那些人,他们来自于哪儿,将要到哪里去,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欲说还休,编剧似乎故意将其模糊化,只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有一股混沌却紧密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或许正是如此,很多人来了,很多人在身边,很多人走了,不必去追寻个理由。
这部剧,只是某个地点在某段时间的一个切面,不诉由头,不讲今后,只说当下。
省去交代过多的余赘信息,这样反而更让人注意到了人和人之间淳朴的感情往来。
也更令观众产生代入感与共鸣。
在这部剧的最后,亚纪子旁白道:“老师,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母亲去世后我辞去工作,开起了我从未想过的店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期间,有过新的相遇也有过不舍的分别我曾多次想离开这个城市觉得从未走出过家乡的自己好没出息,对自己很不满曾一度消沉我也想过要离开母亲之后,如同母亲突然将我推开一般留下了我一个人在妈妈生活过的地方重新开始的这段时间里我察觉到,是我一直将自己束缚住了老师,我之前太过较真了我今后要做一名不良学生我发现,自己变自由之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我想妈妈肯定了解这点今后我会按照自己所想所爱的方式继续这家店老师请一定要再次光临迟来的不良学生开的小店您一定会发现它有所改变”太多的人被束缚,是因为自己,我也算一个。
所以当我看到这些话,当即被深深地触动了。
人们面临的状况不同,但都相似地在一些时候需要去突破。
我深知如今的我,虽然年轻,却并不那么朝气蓬勃。
我身上束缚的枷锁,无不源于自己对自己的步步紧逼。
生活已经如此不易,何必又自讨苦吃。
首先,要放过自己,然后思考什么样的生活之道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
这是我要做的事。
所谓治愈系
如同温开水一样虽然没有任何味道但喝下去还算舒服。。被结尾的舞吓到。。ps 这样的简单小食在我国应该是没有市场的。。
好像是大一的时候看的一部日剧 可能我太过吵闹 而这部剧太过安静
赛百味的日本版
没有那么喜欢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我没那么爱吃三明治
里面的菜好贵,看着面包和汤都很寡淡,一点都不好吃,人和人之间也在尬聊。杠精就是我
面包总会有的,命运注定的馈赠总会来的。
无聊
像极了一部很长的vlog,全程2倍速看完。一个人开店要做面包也很难的好吗,要生意好就更难了,会不会误导看剧的小朋友以为生活这么容易?这是只能在日剧存在的小美好,被生活侵蚀太多,我已经不信了。五年前看过书,一样的激不起任何波澜,怎么会评分这么高
这是餐饮连锁的广告片吧,88一个夹菜饼,别PUA我了
片子的色调和食物都很喜欢~
不要给我推荐这种类型的片子阿...
2013.8.31 - 9.26@ Gower Building, Southampton
自由~~
看了两集吧,太生活了,追不下去。
这样温暖的电视剧看得人好舒服好安静。大约也是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来的味道。
除去魔性的结局,还是一如既往地日式小清新,简单地看完之后很舒服。我喜欢日剧的一点是没有撕裂和煽情,即使是丧母,都没有用力地表达。
温馨的面包店,温暖的人情,治愈的猫猫。简单而令人愉悦的生活。
又淡得有点不知所云了。
很日剧的片子啦~ 没有冲突的剧情,没有捣乱的坏人,只有庭院里的樱花吹雪,食堂里的来往人生,日子过得琐碎而温暖。最后大结局跳舞的时候,弹幕说星野源是你吗是你编舞的吗,笑死我了hhhh。下了班后一起去酒吧吧,忙完一天的啤酒最美味啦;在面包、汤、猫、好天气的人生起舞吧,哪怕是僵尸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