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爱你,西蒙

Love,亲爱的初恋(台),抱抱我的初恋(港),西蒙和他的出柜日记,爱你的西蒙,爱,赛蒙

主演:尼克·罗宾森,詹妮弗·加纳,乔什·杜哈明,小豪尔赫·兰登伯格,凯瑟琳·兰福德,亚历山德拉·希普,洛根·米勒,凯南·朗斯代尔,特丽莎·贝特曼,托尼·海尔,娜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爱你,西蒙》剧照

爱你,西蒙 剧照 NO.1爱你,西蒙 剧照 NO.2爱你,西蒙 剧照 NO.3爱你,西蒙 剧照 NO.4爱你,西蒙 剧照 NO.5爱你,西蒙 剧照 NO.6爱你,西蒙 剧照 NO.13爱你,西蒙 剧照 NO.14爱你,西蒙 剧照 NO.15爱你,西蒙 剧照 NO.16爱你,西蒙 剧照 NO.17爱你,西蒙 剧照 NO.18爱你,西蒙 剧照 NO.19爱你,西蒙 剧照 NO.20

《爱你,西蒙》剧情介绍

爱你,西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但是对一个17岁的高中生「赛门」来说这一切却是件超複杂的事:第一、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爱上跟他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不具名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了解决这两个大麻烦,赛门展开一段爆笑又吓人的解答过程,但他没料到的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圣诞城堡她来了第一季致奥利维亚谋杀论文爱我的间谍与你同在玉战士封家村之荒墓茱利亚X3D爱情保镖林肯大战僵尸最后的棚户人家Smoking网战面具请叫我乌雅氏色,戒老爸当家2死人的复仇阿加莎·瑞森探案集第三季虚拟世界凯歌与挽歌红袖添香跟我说爱我红海潜水俱乐部奇情记故事最后的法师刺青海娘安德鲁·舒尔茨:这就是人生

《爱你,西蒙》长篇影评

 1 ) 像一场革命,不像一场爱情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这是一个讲述普通高中生被迫出柜,但最后越过困难、皆大欢喜的故事。

或许圆满的结局会给有同样境遇的朋友们带来鼓舞与感动,但它就像一道撒满了味精的菜,美好,却是那么的刻意。

对于男主角与屏幕对面的Blue之间爱情的发生,无需多谈。

两人从未见面,却仅仅因为邮件的互动而爱上了对方,这种事情似乎并不常见,但结合人物处境而言,可谓合情合理。

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双方拥有同样难以启齿的境遇,惺惺相惜,互相鼓励,这的确能够成为二人相爱的理由,可影片真正最大的问题,是导演并不知道如何推进这段感情。

当男主刚被迫出柜时,面临了方方面面的考验,这段的刻画令我对角色充满了同情,满怀希望男主角最后能收获尊重与认同;当男主重新振作,为了去寻找心中的Blue,他在学校的平台上发布公开消息,Blue果然赴约,双方最后走到了一起,可喜可贺。

当欢快的片尾曲奏起,我的脸上却必然写满了愕然:这真的是爱情吗?

判断有关特殊的人群的问题,我们总会在裹挟怜悯、慈爱、关怀等带有倾向性的思维色彩,对待这部影片,如果我们抛开所有“善良的偏见”,会发现男主角的行为其实称得上是不可理喻。

在男主因为性取向而蒙受巨大折磨时,Blue因为私人的立场没有发声,男主对于Blue的沉默表示理解,可当男主角收拾好心情,从阴影中走出时,却选择用公开的方式“鼓励”Blue站出来与他一同面对,这难道不是另一种逼迫吗? 我们进一步探讨。

的确,男主角的公开邀请给予了自己“爱人”拒绝的权利,可我们仔细想一想,如果Blue选择了失约,那他究竟会面临怎样的心理负担?

所爱之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沦为一个巨大的笑话,一直以来鼓励与支持自己的那个他却因为自己的选择而不可避免的受到内外在的二次伤害。

当男主角在未来因此而受到各种歧视与嘲弄时,知晓对方真实身份的Blue究竟会承受多少惭愧与揪心?

换一个角度继续思考,男主角会不会是想以这种方式来继续鼓励Blue,让他对这个世界进一步袒露心声?

如果情节的设计是基于此论调,我认为非常不合理。

因为影片对于出柜,从头至尾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是:自主,自主选择出柜的场合、述说的对象、可以接受的时间。

可是男主角将这些本应该交给Blue自主决定的事项全部否定掉,强硬的丢下一份邀请函后扬长而去,这无异于将自己这段时间所受到的所有痛苦,以爱的名义让Blue彻彻底底亲身感受一次,这不是爱人应所为。

电影《完美陌生人》中,一位同性恋这么说道:“我不希望他受伤,我要保护他。

因为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就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

”这部影片中的男主角,不但没有保护另一半,反而毫无愧怍地让对方承担起一份无中生有的心理折磨,爱情的表达绝不应该扭曲到这种地步。

影片一直营造出一种现代童话的基调:主角周围的善良之人,脸谱化严重的反派角色,有模有样的生活难题,完满幸福的最终结局。

因此这部电影只能称之为宣传片,一部倡导少数群体应该被认可、被接受的宣传片,而不是爱情片,里面根本没有爱情的模样。

爱慕是私密的情感,爱情是一个人或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不是一件值得摆在众人目光下的展示品,更不是一件为特殊群体谋取认同的武器。

男主角的署名邀请,引起众人看热闹般的围观,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公开逼婚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这只体现了对对方情感的不尊重与对私域边界的漠视。

我们再深入点思考。

一个特殊人群是不是真的能够依靠如此公开的方式来获得久违的认可与尊重?

同样在美国,在当年黑人社会地位开始提高时,政府决定采取“黑人学生获准进入白人学校”的方式来改变种族歧视的观念,可事实上,第一批走入新校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苦难痛苦或许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改变传统的观念,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应该用此等粗暴、冲动、缺乏思考的方式。

LGBT人群,没有人有义务成为那个被爱人迫使出柜的孩子、那个踏入白人校园的学生、那个即将忍受“特殊”所带来的痛苦的人。

公之于众,那是革命的手段,无法收获平等,更无法收获爱情。

谢谢阅读。

 2 ) 幸亏这是一部gay片

这是一部让我愿意忽略缺点而只想支持下的作品。

很多天前写完,那时暗暗期盼的, 是趁着所剩不多的热度,在更闭塞些的地方,说点开明的话。

写得再不好,也尚有可能照亮一两个人。

那该多好,可惜被拖到了今天。

(有一些不指名道姓的剧透)今年还没有哪部同志电影的受关注度与受欢迎度,能有《爱你,西蒙》高。

在国外上映后,一波接一波的好评不断流出。

对电影本身,少不了各式溢美之词。

对它之于同志电影甚至非主流电影的意义,又另有一番情感在。

可以这么说,假如这是一部关于异性恋的青春片,恐怕不会有那么多光芒。

很多电影人都对它爱不释手,纷纷在自己的老家包场,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看到。

譬如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克里斯汀·贝尔(《冰雪奇缘》)。

这当然也少不了马特·波莫(《妙贼警探》)、杰西·泰勒·弗格森(《摩登家庭》)等等。

而导演格里格·伯兰蒂与丈夫罗比·罗杰斯(饰演教练),演员詹妮弗·加纳(饰演西蒙母亲)也前去接力。

没办法,看《爱你,西蒙》,就像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轻松愉快地享用一份甜品。

偶尔有点黑巧克力的清苦,马上就被高浓度的甜给遮过去。

说白了,这是一部基调轻快的青春片。

17岁的西蒙,生在一个美满的中产阶级家庭里,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天天钻研厨艺的可爱妹妹。

在外头,有三个死党。

丽雅、尼克在幼儿园就认识了,艾比这转校生则是几月前结交的。

每天西蒙都会开车载他们上学,一起买冰咖啡,一起吃华夫饼。

距离毕业还有208天,这样的日子仿佛可以一直笑着闹着循环下去。

但既然是生活,就必然有风波。

就跟三个朋友一样,西蒙也面临着情感难题。

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喜欢的是同性。

伪装的面具不是戴不了,只是日子久了,总会幻想着摘下的畅快。

而这就意味着现状的改变。

对他而言,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做好失去的准备,想好弥补破损的办法。

反正毕业在即,拖一天就是一天。

可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往往让你措手不及。

西蒙才在小范围出柜,就突然在大范围“被出柜”。

电影用了摩天轮这个形象的比喻。

一时在高处,转眼就在最低处。

但就像其他明丽的青春片,《爱你,西蒙》很快就把这段插曲变作绝地反弹的工具。

而且,在短暂的苦涩过后,持续加大糖分,让所有人都为结局感到狂喜。

回想电影一开始,就有西蒙的独白,“我和你一样,有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

但纵观全片就会明白,这种“普通”,在另一个层面意味着“无风无浪”。

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在他这里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他有着最理想的出柜环境。

家里人哪怕惊诧,却都能包容与理解。

母亲说,“你还是你”。

父亲只是自责,怎么4年了,都没发现儿子有心理负担。

当有人在学校公然羞辱,副校长、老师与陌生同学都出面力挺。

几个死党更不用说,哪怕西蒙为了隐瞒秘密而犯下大错,依然不离不弃。

看这部电影会觉得舒服,会不经意地微笑,是因为它美好得近乎一个童话。

这童话不是强扭的瓜,它只是水到渠成地,让一切美好下去。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对于心理细微的变化,必须有精妙的洞察。

《爱你,西蒙》依托的原著《西蒙和他的出柜日志》,就有这样的功底。

作者贝琪·艾柏塔利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诊治对象主要是青少年。

而且,她还在一个支持对性别认同存在疑惑的孩子的团体里,当了7年领导。

跟这些孩子的接触,让她对这些隐秘情感、压抑心理都有了切身的理解。

于是在这部小说处女作里,她对西蒙的心理状态,描摹得极其贴切。

就像是面对一只雏鸟,总怕任何不当的声响都会吓到它。

而电影的主创团队完好地抓住了这份细腻与温柔,并通过幽默、反转等可爱的手段,发扬光大。

最终,无论从哪方面看,《爱你,西蒙》本质上都是一部好电影。

放到青春片、爱情片等类型片范畴,那都是堪称技艺娴熟、情感酣畅的范本。

但是,你还是可以迅速找到它的不足。

高甜的“童话”故事,意味着迎合大众的俗套,以及避无可避的失真。

只不过,有个现象很神奇。

《爱你,西蒙》越俗套,就越高明;越失真,就越感人。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部以同性恋为主角的电影。

不是说同性恋就有多么特殊化。

而是说,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对这些游离在主流之外的人群而言,就是奢侈品。

对此,西蒙的想法很有代表性。

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出柜,还因为觉得“不公平”,毕竟只有同性恋才需要这样做。

于是他幻想了一段只有异性恋才需要出柜的场景。

这个设身处地的段落,非常巧妙地四两拨千斤。

那既然是奢侈品,西蒙们的争取必然要困难些,而所得到的,就格外珍贵。

也可以说,电影能有这么慈悲、宽容的处理,也更需要勇气与胸襟。

与此同时,《爱你,西蒙》也跟《断背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等电影一样,“去同志化”了。

也就是说,不只是同志,才能在电影当中感受到共振。

须知电影当中的情感、挣扎与价值观,是能够套用到所有人身上的。

这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电影还以同志作为主角,那真是了不起的。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很多优秀的同志电影,尤其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都是文艺的,悲情的。

《断背山》不用说,两件衬衫就能看哭人。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是,终归有些人,用遗憾逼着你成长。

《每分钟120击》,从时代背景开始就是悲怆的。

中国也有,《霸王别姬》《春光乍泄》《蓝宇》……清一色的伤怀基调。

可这些电影是伟大的。

在平权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用悲鸣,去抚平同类人的孤寂,去呼唤主流社会的关注。

而《爱你,西蒙》不需要去痛哭,去咆哮,去斗争,才能迎来一个平等的机会,一个幸福的可能。

它就像是实现平权后的幸运儿,在同样明媚的青春岁月里,讲述所有人大同小异的悲欢。

让人忽然发现,它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这是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第一部以青少年同志为主角的电影。

从某种程度上,也宣示着同志角色与同性感情进入到主流叙述中。

有了这些附加的积极意义,《爱你,西蒙》这份甜品,就成了一个象征。

甜,以及大众对甜的接纳度,就成了比甜品更重要的存在。

总而言之,它用最“俗套”的方式“另辟蹊径”。

而这,注定了它能以“黑马”的姿态,走到影迷心中甚至影史当中。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必惊讶甚至需要歌颂这类加了“同志”标签的电影。

因为,它们“普通”得就跟其他电影一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

修改版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3 ) I deserve love

差不多在去年圣诞节那会儿电影院开始放Love Simon的预告片,当时觉得主角小哥长得太符合我的点了,尤其那种明明暗暗难以捅破的状态真的是很像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所以心里暗搓搓mark下来一定要看。

后面工作实在太忙,错过了去看首映的机会。

今天终于有机会看完了,感慨万分。

首先是说实话我对结局的那种扭捏的转折真是不太喜欢,有一种猝不及防但是又很套路的感觉,电影院里一票花痴妹子嗷嗷直叫弄得我更是心里的粉红泡泡全无。

在我的心中那个burger place的小哥才深得我心,觉得更契合我心中对blue的脑补——深情的眼睛,温柔的措辞。

还有一个扣分点在于这里面的人对情爱真的都是傻逼吗……无论男女男男,别人说你俩合适快去睡吧就能真的有想试一下的欲望,hey,wake up,这里不是泰迪公园。

相比一个月前下映的Call Me By Your Name,这里面有的点真的有点让强扭。

但是怎么讲呢,排除这些,这个电影真的还挺打动我的。

时下美国上映的电影一个个都特效非凡,段子不断,但是我每次看着屏幕都有一种满脸的冷漠,视听享受有余而情感关怀不足。

电影里的妈妈给Simon一边哭一边讲的时候我真的全身都是鸡皮疙瘩,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基佬的种种,真的是难以释怀,眼睛湿润。

Simon给匿名的blue发的信息全部被利用他的脑残小哥抖在了树洞网站,以至于最后被迫出柜,可是他的家人给了他无比的温暖的包容,他的爸爸甚至为以前不知情时开下的基佬玩笑哭着为Simon道歉。

这种事情,别说在中国了,其实在美国也不是一件说说就是的事情。

还记得我德州来的同事跟我开玩笑说,在得克萨斯偏远一点的地方你给你爸说爸爸我是gay,可能你把会笑着陪你喝酒然后一枪爆了你的头。

玩笑归玩笑,你也要明白,什么东西越是被摇旗呐喊,越说明这东西是被主流视为“另一边”的存在。

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乖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不错,琴棋书画骑马射箭,出国留学硅谷工作,生活自足兴趣广泛,本来感觉一切都还好,可是偏偏年纪到了尴尬的“适婚期”。

每次回国父母都会要求去相亲,然后也总有亲戚朋友不断地问“你为什么不讨女朋友呀?

”我相信我并不是一个人,在美国接受了很多不一样的文化,但是无法直接割裂一些传统的认知:不想告诉别人我是gay,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不想让父母在朋友中觉得尴尬难过,不想没有孩子。

但是有时候摇摇软件(剧中爸爸说的gay facebook哈哈),心里又是一种说不来的滋味——I dont wannt just sex but Im not sure I'll take a guy to my family. 就这种夹杂在社会人和自我的隔层里,我好像是一套双界面的系统,也不是说隐藏有多累,但是多的还是会无奈和寂寞。

这就是这个电影打动我的地方,里面有丑恶,但是更多的是认可和扶持。

Simon为了防止被告密做了欺骗朋友的事情,但是哪怕是曾经喜欢他过的女生也选择原谅了他,他们俩躺在床上的镜头很像电影《星运里的错》的海报——像我这种孑然一身在美帝的边缘人,何尝不羡慕这种青春洋溢而互相包容的友谊呢。

也不是说没有朋友,也认识一些美国的gay朋友,但是怎么讲,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利益、小心思,gay这种群体的人又往往敏感而小家子气,所以真的要交心还是挺难的。

看着电影里面他们那种单纯到假的情谊,我真的觉得好美,然而又不知觉地感慨,我都已经不是学生很久了,青春这种昨天拼命想剥离的词语今天居然早已被抽丝剥茧,了无痕迹。

20岁的我有一个男朋友,一个很萌很贴心的小哥。

我们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度过了一段时间,也有一些回忆,但是却在一个不小心的情况下暴露了这段情感,当时很头痛,其实并不希望很多人知道——可是20岁的时候怎么懂得自我才是最珍贵的,总是想变成一群人里最酷的、最有趣的、最主流的、最成功的,为了不被父母发现、不被一起玩的团体说no,也就狠心说了bye bye。

其实现在想想,也不会觉得很可惜,可能这就是人生吧,就是要有起有落,走着走着回头看,开始总结。

20岁的我没有16岁Simon的勇气,其实到了现在我也没有,甚至习惯了跟一群男的在一起开那种无趣的黄段子玩笑,说出那种“这个人好娘好gay啊”之类的话。

也不是唾弃这种生活方式,毕竟在社工作运营、社会交际中,我渐渐发现角色扮演是一件能让自己少招惹麻烦和快速达到目的的手段。

我在电影结束后坐在车里,给关系最好的朋友发了一条信息,嘿,我想告诉你我是gay,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样,我希望我们还能是朋友。

对方很快就回复了,真的没有什么呀,我觉得你是就是吧,我和你做朋友和你喜欢谁没啥关系。

我收到信息的时候没有辉煌的背景音乐,没有心潮澎湃,没有感动落泪,甚至我们双方都是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我在接受我自己的这个样子,对方也选择接受我的这个样子,除了昨天我以为你喜欢女人意外,这个世界也没啥变化。

说出来以后,真的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爽,就是感觉,嘿,你看,这是我自以为我的全部了,我喜欢你,所以我告诉了你。

然后对方说,嘿,没问题,我接受你哦!

以前可以连着几个晚上不睡觉在网吧打游戏,疯狂看动漫,一整扎地喝啤酒撸串夜不归宿,哭笑拥抱做爱在社交媒体发矫揉造作的hashtag,现在会在应付完party后在厕所的镜子里发现眼睛长长的皱纹,以及每一次回国父母光速的老去——我可能还是没有勇气告诉全世界我是gay,但是莫名其妙地,我不想荒废了我的美好年华,我想让我最爱的人知道who I am, becasue I love them and I deserve love。

在美国这么些年,我亦如其他许多中国人一样,变得更加爱祖国,而且开始理解很多我以前嗤之以鼻的所谓“传统观念”。

就好比有一天我和同事在Napa喝酒聊天,美国人说,你们这群中国的独身子女,等父母老了以后你就看怎么照顾吧,我们一家三个子女的都吵得不可开交照顾不过来,你要是没有个家庭,老了以后上面怎么照顾,你自己又怎么照顾?

我看着一家三口从旁边走过去,心里想着一些东西,不知道要讲什么。

超级年轻的时候迫不及待,想疯狂地爱,疯狂地恨,疯狂地把身体和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疯狂交织留下痕迹,工作以后却发现自己是多么普通且脆弱的一个存在了,要考虑很多,要顾全很多,要学会成熟和抵抗和沉默。

所以愈是这样,就愈看见电影里那个少年的坚强与美好,他有爱的父母,爱他的妹妹,无比支持他的朋友和给予帮助的校方人员。

我也不知道年轻的Simon以后步入社会是否还有同样的美好,但是依然满怀祝福。

手机还在震动,朋友说希望我能开开心心的,我好像满足了一个若干年前的梦——告诉我最爱的人我是一个喜欢男人的男人。

我不会扭屁股走路,我讨厌娘娘腔,我不想去gay bar,我热爱很多直男热爱的东西,可我还是我。

某一年的冬天我和男朋友坐在火车上从纽约一路北上,窗外白雪皑皑,我们买了好吃的热狗和咖啡,那时候我有很多小秘密,有很多爱去分享。

明天又要开始上班了,做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早起赶6点的飞机去欧洲出差,被客户骂得狗血喷头,面对傻逼一样的白人领导,无休无止的加班和高压过后的垃圾晚餐、肥胖肚腩,长大不是完全美好和可预测的事情,但也未必那么糟糕——这些年来,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认识自己,学会对真实爱自己的人敞开心扉。

一晚上的电影,仿佛那种老镜头里春风三月,樱花飞舞,暖酥酥的,真的是心都化开了。

Simon, hope all is well - cuz you deserve love.And I deserve love too.

 4 ) 《爱你,西蒙》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看点?

晚上看了一部很早以前 好友推荐的 2018年的电影。

爱你,西蒙 (2018)8.32018 / 美国 / 喜剧 爱情 同性 / 格里格·伯兰蒂 / 尼克·罗宾森 詹妮弗·加纳一部好电影,真的能让人高兴很久。

看看这部电影的标签,同性,高中,爱情爱情。

很不错的评分,加上非常鲜亮的海报,足以看出这个时代对于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在越来越宽容。

这部电影,总让我想起蓝是最温暖的颜色 (又名 阿黛尔的生活)。

两部电影都很明显得让我看到,所谓得爱只是人与人间的感情,和性别没有任何关系。

同性中,也有出轨,也有感情中的那些一地鸡毛,已有我要苹果,你给我梨的情况,也有我想要你更多的时间,你却觉得我在胡闹。

我爱你,而你恰好和我同性。

虽然这个理论,不太能套用在今天的这部男同电影中。

这一部里的爱情是一部多么纯粹,(毕竟在高中),主要要突出的应该更多的是出轨这件事(看来在美国有点普遍,也是个问题)。

这个电影在我心中可以留下的标记是哪些呢?

1-父母总会责怪自己做的不够好。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是我快30 的时候,和我妈有一次吵架,她说的话。

那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相关问题,豁然开朗的感觉。

虽然破灭了他们在我心中那种无敌的,什么都办得到的形象,但是并没有打碎什么。

只是更看出父母的了不起。

都说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恩。

上帝还没给我这个机会,只能依靠观察符合条件的朋友的生活,来感受为人父母的不易,来折射着体会父母恩。

越长大,越有体会。

男主角Simon,出轨以后,第一次放松一点和他父母谈这个问题。

他妈妈说,她一直觉得他有个秘密,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她现在想想,她是不是做错了,应该早点和她儿子谈,这样她就不会看他现在难过,他也许就不用被这个秘密折磨这么多年喘不过气。

Simon 说,不不,妈妈,不是你的错。

的确,不是她的错,是他还没有准备好。

而作为母亲,第一反应就是自责得觉得,是不是我错了,我是不是能做的更好。

后来,Simon 在后院遇到他父亲,他父亲是个运动员,按理说根深蒂固的思想应该会更加严重,虽然看这个电影的基调,我并没有往父子关系冲突的情节上想,但是刚看到他爸欲言又止的表情的时候,我还是内心悬了一下。

编剧没让我太难过,他爸只是自责,这四年他们朝夕相处,他都没看出来,还后悔自己有时候开的那些现在想想不合时宜的玩笑。

I am sorry. he said. 2- love, Simon or Love SimonLove, Simon是他写信给blue的时候后期的落款,电影的标题也有个逗号。

而他出柜以后,虽然历经一些波折,但是他的朋友们,家人,依旧 love Simon.有时候想想,有点替(电视剧)想见你里面的 陈韵如 可惜,她到底要怎么做,才可以让她世界的大部分人喜欢她。

超越自己,需要时间和引领。

(这就是题外话了)3- 小巧合Simon 的发小Leah,喜欢 他好几年了,估计。

男主却以为她喜欢 Nick。

而Simon 的扮演者,本名就叫 Nick -Nick Robinson。

哈哈,虽然是根据书改编的,没有篡改名字,但是这个巧合也着实有趣。

4- ending朋友推荐的时候就让我准备好纸巾,我以为没有happy ending。

看到最后,大喜,露出姨母笑。

不仅happy ending, 而且揭秘了还是, 人帅,心好还聪明的Bram。

虽然个人不喜欢最在摩天轮上Kiss的那一幕,觉得更温馨的画面会更加符合我的想象。

可惜这个Kiss也很符合美国文化。

毕竟也不是个文艺片。

5- 大哭个人哭得最厉害得片段,除了他和她妈妈聊天那一段。

就是Simon回邮件给Blue,但是因为这个事情被曝光得原因,Blue单方面切断了联系。

I am sorry. good bye当看 Simon 收到退回得邮件,他开始奔溃,落泪,镜头锁在 permanently 的字样上,那种永远失去你的悲伤,来得排山倒海。

deleted Permanently6-其他女主 Katherine Langford 是电视剧 13 Reason Why 的女主,大爱她的颜。

虽然不太推荐那部剧。

主要是剧本的锅。

Nick Robinson 拍这部电影前后,他亲哥哥出轨。

也算是有趣的巧合。

听说: “ You can email Simon and Blue and get a response. Try it: [email protected] and [email protected]. ”

 5 ) 在21世纪出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It doesn't seem fair that only gay people have to come out.”看完电影有人的感受是“我的父母和朋友决对不可能这么开明”,或者是另一个极端“都什么年代了,出个柜还扭扭捏捏”。

的确,出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看了别人无数的故事,轮到自己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男主无疑是比较幸运的那几个。

除了那两个欺负他的男同学,全世界都站在他这边。

爸爸那一段特别戳我,知道儿子是Gay后他最大的感触竟然是“为什么四年多了我都没发现,我真是个失败的父亲”。

现实往往不太可能这么美好,但这部电影提醒着我21世纪已经是个崭新的时代。

改变虽然缓慢,但从来没有停止。

这部电影的分级是PG-13,影厅里坐的一半多是放春假的高中生。

看到他们从大笑到流泪再i到欢呼鼓掌,我觉得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应该达到了吧。

我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里长大,LGBTQ是一个不在我认知里的话题。

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我的高中有个人出了柜,我会怎么看TA呢?

TA会被霸凌吗?

TA会被父母抓去电疗吗?

我不知道。

但要是高中时候的我看了这部电影,应该会过去给这个勇敢的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结局有点狗血套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甜就行了!

好想谈恋爱啊(//▽//)

 6 ) “为什么异性恋是默认属性?”

《爱你,西蒙》讲述了高中生西蒙与同样被性取向这个秘密困扰的匿名同学Blue在网上互发邮件来倾诉心事、鼓励对方,西蒙渐渐爱上了这个灵魂依靠Blue。

一天他们的邮件截图意外被曝光,西蒙的秘密公布于众,这件事加速了西蒙出柜的进程,此外家人、朋友的包容与真诚让西蒙如释重负,开始勇敢地做自己。

在故事的最后,Blue也在西蒙的勇敢鼓舞下当众接受了西蒙的爱意。

电影的色调似乎正如电影海报那般以红色为主,大多场景都能找到红色的影子,西蒙的外套、车,Abby的大多数衣服(当然,或许这正是Abby的特征之一,尽管她有悲伤的故事,但是她给周围人的表现一直是较为热情、阳光的)、学校排练室的椅子、电影结尾的背景等等。

红色总是能烘托出西蒙激动澎湃的内心,尤其是作为一个正在犹豫是否出柜的少年。

其实,与其说是红色,不如说是彩色,大多数场景的色调偏暖,却也有明丽的冷色调场景,但色彩大多是五彩缤纷的,特别是在校园里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律动的青春,一切都是那样的有活力。

这点不同于均为蓝色调的《阿黛尔的生活》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影片的拍摄手法以西蒙的内心场景设置悬念,便于展现人物情感变化,增强真实感。

比如,由于西蒙与Blue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现实身份,西蒙通过谈话内容猜想对方是谁,第一次,西蒙通过万圣节橙子味限量奥利奥,将Bram猜想成Blue,之后电影在读Blue的邮件内容时都将画面变成Bram在打字的场景,但随即在party上因为西蒙撞见Bram与女同学激情的场面,于是否定了这个猜想。

第二次、第三次猜想,电影均是这种手法。

这种巧妙的设计无疑将西蒙的内心世界直接却又不直白地呈现了出来,同时让观众身临其境,观众的心可以很好地被电影情节牵引。

Mratin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不过他的出场并不令人喜欢,他利用西蒙怕出柜的心理,将西蒙和Blue的邮件截图作为把柄要挟西蒙帮助他接近Abby。

在向Abby当众表白失败后,他为了转移热度将截图公开发表在社交网站上,让西蒙被动出柜,不过在结尾也正是Martin让西蒙多坐了几圈摩天轮,才让西蒙等到了Blue,开始了这段美好的恋爱,给西蒙和Blue的出柜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西蒙受Martin要挟而欺骗喜欢Abby的好友Nick并设计撮合Martin与Abby、Leah与Nick来看,这显然是一个无比错误且自私的决定,也正因此,随着西蒙被曝是gay而一切败露后,西蒙同时遭遇了好友们的冷落。

但可以看出,出柜是一件极其困扰并让西蒙恐惧的事。

正如西蒙深思的那个问题: Why is straight the default?Maybe it's because it doesn't seem fair that only gay people have to come out.为什么异性恋才是默认属性?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正因此,才让西蒙无比痛苦,“只有同性恋才需要出柜,这似乎很不公平”,西蒙怕gay这一身份一旦坦露,似乎在别人眼里,自己便不再是自己,他怕一切不再“照旧”,但是这个“照旧”仅仅只是一个小心翼翼的、不真实的自己。

幸运的是,“你就是你”这句妈妈与西蒙的敞开心扉之语和父亲未能早点察觉而让西蒙独自承受的自责感以及朋友们的包容谅解为西蒙勇敢做自己铺垫了一层坚定而厚实的勇气。

最终,西蒙公开发帖 亲自公布了自己的取向以及对Blue的爱意,Blue也大胆地接受了这份爱意。

《爱你,西蒙》这个翻译可以说是电影 Love, Simon 原名的直译,相比于“西蒙和他的出柜日记”“亲爱的初恋”等翻译虽没有那么直白,却如英文原名那般更加深刻。

影片中,双方匿名互发邮件时,西蒙的署名是Love, Jacques,而在最后的公开帖中,西蒙公开信的署名变成了Love, Simon。

这是大胆、自信承认自己身份的开始,也是正式表白,总而言之,西蒙最后真正学会了如何战胜这份世俗社会给予的恐惧,当然,这份恐惧也源于他的内心。

这不仅是西蒙,更是gay群体中大多人的真实经历。

如果说《爱你,西蒙》体现的是gay群体如何公开身份,而Call Me By Your Name 所强调的并不是世俗的眼光与束缚,而是接纳自己,也并没有简单地用异性恋、同性恋来划分情感。

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从相识到相恋。

这仅仅不过是两个男孩儿产生情愫的夏日往事。

尽管以分别而告终,Elio在结尾那个悲伤的长镜头至今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抹去,正如Elio的父亲所说:“不要因为痛苦便扼杀掉一切,与痛苦随之而来的,是切实经历过的快乐。

”父亲也表达过“我曾有过和你类似的感触,却从没体会过像你们这样的情感,总有些事让我犹豫或是阻碍着我”,或许我们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让我们“分清了”什么是异性恋,什么是同性恋,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基于此,我们逃避了太多,甚至精疲力尽,感情枯竭。

“为什么异性恋是默认属性?

”或许,情感本没有任何默认值,默认值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假想出来的“规则”,当然,制造并履行这些规则的人也包括很多压抑自己天性的人。

《爱你,西蒙》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高中阶段,这必然是一个至关重要,也是青少年认识自己的阶段,我想这样一部电影也必然会给大多青少年带来一些有意义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爱你,西蒙 (2018)8.32018 / 美国 / 喜剧 爱情 同性 / 格里格·伯兰蒂 / 尼克·罗宾森 詹妮弗·加纳

 7 ) Gay版猜老公游戏,我们依旧玩得乐此不疲

Simon无敌可爱!

Simon无敌可爱!!

Simon无敌可爱!!!

对比书,电影其实改编了非常多,很多主要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包括Bram,Leah还有妹妹)都有很大的改动,但故事的核心没有变。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没有出柜的可爱小基佬Simon,有一天在学校的秘密论坛上发现居然有自己的同类,自然而然与之成为网友,然后展开了一段网恋。

网恋之后当然想发展到现实,奈何对方太胆怯,小Simon只能从蛛丝马迹来推理对方的真实身份,自己玩起了找老公的游戏。

老公候选人 No.1: Bram

影片中,Bram是足球队成员,拥有着运动型男孩典型的阳光和帅气。

Simon的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Bram,甚至已经脑补了自己和他的一万字小黄文。

然而,满怀期待地去Bram家参加party的时候,居然撞破了他和一个女生的约炮现场。

一腔真心错付直男,顿时心塞。

老公候选人 No.2: Lyle

Lyle在Waffle House兼职服务生。

Simon被迫撮合Martin和Abby时,帅气的小哥哥从天而降化解了心塞。

关键这小哥哥在几百人的生物课上,还能记得Simon的存在,这不是有意思是什么?

并且,从其发短信的时间点等等蛛丝马迹中,Simon怀疑他就是Blue,这个兴奋啊。

可惜,正当Simon准备勇敢相认时,才发现Lyle也是想通过自己追Abby。

我天!

你看上的人看上了你的闺蜜,真惨。

可是讲真,Joey Pollari这一脸受样(已出柜,在American Crime里也演过小Gay),要说喜欢Nick都比喜欢Abby靠谱吧。

老公候选人 No.3: Cal

Cal是Simon所在的剧团成员。

个人觉得Cal倒挺可爱的。

记得书里大部分时间,Simon都以为他是Blue,并且Cal是个双性恋,对Simon其实很有好感。

在Simon的性向人尽皆知后,还想和Simon约会呢。

所以说,Simon无敌可爱!

可惜电影里没给他多少镜头,这个角色变得挺可有可无,不痛不痒地放点迷雾弹,傻子都知道他不是Blue。

老公候选人 No.4: M…Martin…?

Martin曾在摩天轮前,揭露自己就是Blue……对不起,他就是来搞笑的……真正的老公其实又回到了最初的猜测——Bram。

看到最后,好像无论谁是Blue,Simon都可以接受(只要不是Martin……),这也是我对电影不满意的一点——爱情喜剧没有让我感受到爱。

另一个不满意的地方是,电影里的Bram实在太渣了吧?

一边在网上聊骚一边在现实中泡妹子。

知道自己是Gay了还去泡女孩?

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Blue是谁,但他依然选择在Simon最脆弱的时候完全消失。

渣男不管是泡男人还是泡女人,都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自私,各位兄弟姐妹要睁大眼睛看看啊!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有三点启发。

一是每个人都应该出柜,无论是弯是直。

为什么异性恋就是标准,同性恋就该呆在柜子里。

二是“I'm supposed to decide when and where and who knows and how I want to say it"。

这句话,想献给所有的长舌怪们。

这里的“It”,我想不仅仅指的是出柜,所有与我隐私相关的事情,都不应该由任何人透露。

三是关于家庭。

对于父母来说,任何关于我的小事,在他们看来都是大事。

这可能也印证了所谓“爱是甜蜜的负担”吧。

虽然Simon可爱到我想抱着他打滚,但打三星是因为我觉得这剧情就值三星,我不想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关于同性的电影,就打出一个鼓励性评分。

《Love, Simon》标志着同性题材的电影终于登上了商业电影的舞台,进入了主流市场,所以我更想公平地从一部普通电影的角度来看待它。

我希望有一天,不再有所谓的同性电影,少数派电影,外语电影(伟大的英语国家认为非英语就是外语呵呵呵),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得到一视同仁的评价,不因为ZZZQ被过誉,也不因为题材小众而被忽略。

电影本是造梦艺术,可就算是在梦中实现平权,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8 ) 不爱,西蒙。

实在没法喜欢西蒙这个角色。

首先,他为了一个素昧蒙面的网恋对象blue,准确说是为了自己不失去这个网恋对象,因此一再出卖自己的朋友,这一点就够让人反感了。

还有西蒙对blue的“爱”,似乎套在任何一个他以为是blue的男性身上都可以,可这些男性就算全都不是blue,如果其中有人想和西蒙交往,他似乎都会同意。

别忘了还有电影开头出现在家门外的小帅哥,西蒙也心动过……这种套在谁身上都ok的感情,不管在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里,都很难让我为之动容。

我甚至怀疑西蒙和blue根本没有相爱。

西蒙想通过blue这个角色的存在证实自己的存在。

他爱的只是自己。

而blue,发现邮件被曝光就拉黑的行为也实在让人失望。

其实电影里除了少数脑残同学恶意挑衅,从西蒙开明的父母和老师同学那里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压力,他们反而给予了各种意义上的理解和支持。

灵魂黑夜部分最大的困境也不是来自被出柜后被孤立排挤,而是因为自己欺骗朋友被揭穿,以及被网恋对象甩了这件事。

后来也因为一封公开信就化解了。

电影给了大量时间在《猜猜谁是blue》上,我到最后也没明白安排这种剧情的意义何在。

这样做并没有让我觉得主角更有魅力更让人喜欢,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反作用。

至于结局,最后当黑人小哥坐上摩天轮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失望:啊,为什么是他?

我还以为是xxx……这种看到最后发现站错cp的观影体验也并不怎么好。

想起麦基说过,角色在面对压力下做出的选择往往揭露了人物的本性。

通过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到西蒙这个角色有太多值得出柜群体学习的地方。

而且,一部电影的角色让人觉得不喜,剧情让人觉得无趣,如果因为打上lgbt的标签就可以拿高分,未免有些对不起这个标签。

 9 ) 《爱你,西蒙》:后出柜时代,抑或白人中产特权?

为什么我的朋友会约我看这种片子?

我需要新朋友(蒸友!

蒸友!

)。

OK,just kidding,《爱你,西蒙》算是质量不错的青春校园浪漫剧,故事顺畅,由“谁是blue”的小悬念从头拉到尾,人美景靓,靠初恋悸动小清新撩人。

故事从高中生simon的“正常生活”开始。

simon标准高富帅,有世界上最体谅人最可爱的朋友(男主各种背叛都被火速原谅,光环亮瞎眼),世界上最宽容最有爱的父母亲人(妈妈理解开导,爸爸因为没有及时察觉儿子的“挣扎”而自责内疚),世界上最给力且永远及时出现的老师(校董和老师该出现时就出现,业界良心);他青春期最大的烦恼是在一个几乎没有恐同压力的学校出柜……酸甜可口的青春故事,又腻又温馨,狗粮满天飞。

可这只是一个塞糖的故事就好了!

仔细想想,其中很多事其实挺恐怖的。

你有没有发现,如今白人中产阶级的孩子,出柜轻松容易,甚至还是一种潮流trend?

而少数族裔的孩子,出柜却异常痛苦,甚至可能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大胆断言,他们正步入“后出柜时代”。

“出柜”这件小事,或许还会让人觉得略尴尬,但真没什么大不了,大部分人的反应会像abby一样,耸耸肩,“cool,man!

good for you!

”。

他们通常有父母亲人,以及更重要的、主流社会的支持,他们的预期是全权控制自己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向什么人出柜。

他们面对的最大障碍,是自己对自己性向的确定;一旦自己确定,外界的阻碍常常微不足道。

但对于少数族裔的孩子,情况远没有那么乐观。

“出柜”是一种他们不可能想象的特权。

他们的处境往往内外交困,受到父母亲人和主流社会的多层压迫;他们的预期仅仅是幸存,很多人不得不“深柜至死”,以此最大程度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

对比一下电影中simon和ethan(那个16岁就勇敢出柜、每天被言语霸凌的同学),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变量何止天差地别?

simon这边最糟糕的麻烦,只是个耿直boy的敲诈。

但Ethan那边呢?

每周日ethan和父母去祖父母那里吃饭时,她的妈妈会编造他和“女朋友”的故事;ethan一直被男同学言语霸凌,没有任何人维护他;甚至到simon被出柜之后,他对同样是gay的ethan说,“Guess I didn't think we had very much in common. ” 没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什么意思?

男主在网上和blue相识,迅速建立紧密关系,不就因为都是同性恋吗?

在网上和blue聊得那么热烈,在现实生活中却觉得自己和ethan没有共同点?

这些差别仅仅是个体差异吗?

《爱你,西蒙》因为是校园浪漫喜剧,只轻轻碰了一下这些问题。

可以再对比之前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那个处在贫困底层的黑人男性同性恋。

对于生活在贫民窟中的男主chiron,在高中宣布“出柜”是个可能的选项吗?

他从瘦弱文静的little变到浑身肌肉紧实、雄性荷尔蒙爆棚(表面上看)的毒贩,拼尽全力将自己真实的柔软内心和同性恋形象深深隐藏,原因是什么呢?

他周围没有朋友、亲人、或者社会力量支持他。

同为同性恋出柜,白人中产阶级之子simon和处在底层阶级的黑人chiron,就像生活在两个平行宇宙中,差异大到让人惊骇的地步。

这些差异仅仅是个体差异吗?

不要把电影当真,sure,但电影中的世界多少是现实的映射。

simon和chiron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着各自阶层(白人中产和黑人底层)的普遍状况呢?

如果阶层之间差异如此之大,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应该如何解决呢?

最后,观众们对两部电影的观感,同样值得反思。

作为观众,你其实很可能也是问题的一部分。

无论你是什么取向,你闭上眼睛想到的理想gay couple,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带金牙的黑人毒贩歪着头,和金发大眼睛的simon歪着头,你更容易理解谁,更容易喜欢谁的故事?

不要觉得这些仅仅是颜值问题,我们因种族和经济状况所产生的偏见和歧视,比看上去、说出来的更深、更多、更隐匿!

而这,正是长期结构性不公正在我们心灵上留下的印迹。

所以,《爱你,西蒙》这部电影的成功,并不代表LGBT平权运动的成功。

一部分人的生活改善了,他们被世界更温柔地对待,这本身当然没有错,这肯定是进步;但也需要记住,问题远没有结束,平权不能止于此。

还有更多人,仍陷在泥潭中不得解脱,和Simon的嘉年华摩天轮相隔万里。

而他们,和simon一样,值得拥有甜腻的故事,美好的爱情,值得拥有你所在的主流社会365度的理解和支持!

 10 ) 噩梦现场也不过如此了

一个1小时50分钟的电影,1小时15分钟才开始有主要冲突,20分钟展现高潮,10分钟就解决了所有人的问题重归于好,最后5分钟简直堪比从路边拉一个人来HE。

我不知道是否是大家对题材的包容度过高,但相同题材的电影里也有太多优秀的作品,这一部对于一个对它充满期待的观众来说实在是一个夏夜的噩梦。

《爱你,西蒙》短评

感同身受地看哭了,作为同志无论你有多么supportive的朋友和家人,接受自己的这个过程,很多很多段还是只能你自己走。

9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可爱极了。非常开心LGBT的题材去边缘化可以成为大势所趋,撇开同性元素作为校园片来说也很优秀了。Elio是诗意,Simon是青春。

14分钟前
  • 紅豆三年级
  • 推荐

啊?美国人又在写什么童话故事?受不了,,好虚浮。。男主真的情商爆低啊,blue还不如最后是那个四分卫呢。。

15分钟前
  • 也止木
  • 较差

普通小妞电影

19分钟前
  • Sgt.Donuts
  • 较差

玛丽苏的一部同性爱情片,男主出柜后得到了身边家人朋友所有人的理解,并且最后面基也很圆满,很温暖的片子但评价过高了吧。

23分钟前
  • 瓶盖
  • 还行

川普时代需要这样的同志片。It's never easy. Need to fight along the way. Need to be brave.

28分钟前
  • 流风揽湖
  • 推荐

排练《歌厅》的舞台剧,列侬和洋子的装扮,电台司令的海报以及叫比伯的狗。

32分钟前
  • 张大水
  • 推荐

what the heck is this

35分钟前
  • Catete
  • 较差

到位。到位。到位。

37分钟前
  • TimberNord
  • 力荐

出柜的主题这样拍其实已经过时了吧 敢把内核改成关爱HIV拍就给多一颗星 男主灵性还是少了些 比如和华夫男在店里的眼神对视那一段 很明显被比下去了 感觉全程还不够入戏啊

41分钟前
  • Cary
  • 较差

西蒙被出柜之后,一直没有哭,和爸妈没沟通没哭,朋友误会离他而去没有哭,别人当众羞辱嘲笑他也没有哭……甚至还把妹妹弄哭了他都没哭。但在布鲁表示不再和他通信要消失并拒绝接受他邮件后,他终于哭了。说到底,爱让我们脆弱,爱让我们坚强。

46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Don't we all feel like stuck on a Ferris Wheel? On top of the world one minute, rock bottom the next. I think I'm also the kind of person who is destined to care so much about one person that it nearly kills me.

47分钟前
  • 日落可以慢半拍
  • 力荐

还可以吧,就是结局有些烂!

50分钟前
  • 北城南笙
  • 还行

观感愉快,希望这个世界有更多这样的无脑烂俗合家欢,不过一想到这只是个闪烁着彩虹光芒一戳就破的虚幻泡泡,笑容逐渐消失。如果我在15岁前能看到这样的电影有多好,小孩子总是需要童话故事,陷入两个小时内尽力构筑的美好,忘记现实的苦涩找到做梦的方向迷茫挣扎时得到支持和力量,会轻松点吧

54分钟前
  • バイ菌17号
  • 还行

这故事也太弱了

57分钟前
  • Idokil
  • 较差

Boring

59分钟前
  • 阿巴厮
  • 较差

父母那段太梦幻了吧 = = 很多呈现心理状态的台词 or 自白 or 贴文非常精准……戳心

1小时前
  • toska
  • 推荐

普通…直人出柜那段很好笑哈哈哈。某染发男孩子真的长得超级gay的吧。jon snow gay icon. ost我的爱

1小时前
  • 下辈子再努力吧
  • 还行

还好,没有惊喜的感觉,但是男主确实不错。中间的幻想歌舞倒是挺好的哈哈哈。。。说实话最后Blue出现我倒是有点disappointed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还行

《关于出柜这件小事》,好莱坞终于能够在商业合家欢电影中正视同性元素,并能够把同性题材和校园青春片结合起来,在商业片领域的完成度还相当高,影片已经非常成功。这部电影要迥然于大多数文艺题材的酷儿电影,它没有丝毫的说教与意识流的探讨的野心,用最舒适的角度来阐述性别平等的理念,有趣很重要

1小时前
  • 搬砖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