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一生都是悲剧 死后也不得宁静 只有和警长在一起的一小段时间是快乐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真是没有错一生的悲剧 走后还要被儿子挖坟 做成干尸可诺曼变成这个样子又是妈妈的杰作唉 诺曼最后的回忆真是泪目……可能就像妈妈说的 我们是一个共同体谁也不能分开彼此 分开就代表残缺诺玛对警长是福也是祸 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命能保住 没控制住命没了 但两个人也是真心相爱 到死也在为诺玛拼命我自以为最后的结局是诺曼杀死警长后夺回身体的控制权 想起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最终面对现实 在妈妈的尸体旁边开枪自杀 事实表明还是我想的太好了诺曼终究还是诺曼 没有面对现实 (可能也面对不了妈妈已经死了的这个现实 因为这会要了诺曼的命) 依然沉浸在和妈妈温馨的时光里(这让我哭成落汤鸡了)如果妈妈没来得及拦下儿子自杀 就不会发生这些悲剧了可是世界没有如果迪伦最后的枪响诺曼最后的解放
多少年后,我的灵魂搜寻到你的灵魂,那才是永生的安顿。
期末考试期间的六天时间,追完了五部《贝茨旅馆》。
美剧的情节不及英剧紧凑,杂沓的线索往往从头至尾串联起整部剧集,幸有演员出色的人物塑造,将观者全然代入到那个俄勒冈州四季多雨的小镇,似乎我们从比诺曼更接近窥视的角度,得知了那些从苔沼中滋生的秘密。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传说就此遁形,这段往事再不会从唯独幸存的迪伦与艾玛口中流露,即使难免故人忌辰时腹腔内的苦水翻腾。
艾玛永远离开白松湾之前,返入深林望了一眼浮翠的远山与依山而建的小镇,它仍旧与迪伦初次接任大麻田看守一职时脚下的那片尘世无二。
五年间贝茨旅馆的轶闻对于白松湾和这里的居民而言不过是时钟上的刻度倏然变换、年历翻了几番,村镇依然如逆旅发挥着与贝茨旅馆同样的功能,无动于衷地接纳更多的异乡人,水域山崖矿井甚至地窖一同与它分享隐秘的黑暗。
88号公路旁有一座汽车旅馆,内向谦和的青年诺曼·贝茨是它的主人,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但诺曼与母亲诺玛的关系却让人难以捉摸,不过既然只是借宿于此,便无需堪虞太多。
旅馆的房间内摆放着大量的动物标本,诺曼在这个爱好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房客们不知,他也将自己早逝的母亲制成人形标本,存放在了咫尺之间那幢永远不会对外敞开房门的小楼中。
希区柯克通过《惊魂记》传达出以上的讯息,而它们仅作为《贝茨旅馆》的片断,缀连在一场谋杀欢宴的序章。
高中生诺曼·贝茨因由父亲的意外身亡与母亲搬离旧居,来到俄勒冈州经营旅店维生,母亲诺玛对诺曼的过度保护使他成为一个羞怯而内敛的少年。
起初他试图融入全新的环境,控制欲强烈的母亲却对儿子患得患失,加之母子二人种种遇人不淑的遭遇,诺曼彻底封闭了自我,在内心设下厚重屏障使之与外界的一切事物疏离。
关于诺曼的事没有谜题,诺玛知悉症结的谜底,因为她也经历过同样的童年阴影,暴戾的父亲与鲁莽的兄弟,逃不过的家族宿命如同《百年孤独》中延续世代却无色无味的血腥。
诺玛的哥哥逼使她生下长子迪伦,诺玛一嫁再嫁,诺曼生父除施予她无尽的家庭暴力什么也没能带来。
诺曼自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目睹了经年母亲无谓的挣扎后终于难耐愤恨,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母亲始终掩盖诺曼患有精神疾病的真相,将所有罪行的发生归因于自己。
犯罪之于诺曼,成为一种无意识性违背内心的行为,于是在他看来湖面下逐月递增的尸体的确是诺玛出于保护自己目的的所作所为,那些被杀害的人死前都会对自己构成生命威胁。
对实情一无所知的诺曼只有被动接受。
感知到母亲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他似乎认为只要与诺玛联立起来,便能同整个世界抗衡。
基于此,俄狄浦斯情结是有失偏颇的诠释,诺曼与母亲即使亲密到同床共枕,也不曾僭越那道母子关系所限定的伦理道德的鸿沟,他此前的弑父行为出自积怨已久,并没有形成一种倾向。
诺玛与诺曼是依凭同一根系共生的树,一同生长,一同消亡,对高处阳光的渴望造就了根系向黑暗深处的探寻,直至最后晦暗反噬光明。
事情本不至于落得如此境地,纵然关乎童年的梦魇频仍,使诺曼如被按入深水般窒息,母亲依然能够赋予诺曼与外界往来的资格,让他向伙伴袒露心扉,变得乐观起来。
然而诺玛太害怕了,她无法把心爱的次子交付给那个因过于明亮而难以雪藏罪恶的世界,相反,与哥哥所生的长子迪伦却因无人挂牵生活得自在坦荡。
何况白松湾并不是一个宜居之地,大麻种植作为支柱产业使得非法贸易可以自由进行,警察与毒贩心照不宣,最初与诺曼关系密切的老师与同学,无一不与大麻产业产生牵连。
诺玛母子在这样的险境中求生并非易事,杀人成为诺曼保全自己与母亲的谋生手段。
多重人格障碍症(DID)的作用使诺曼与诺玛两个人格并存于诺曼的思想,主人格诺曼备受第二人格诺玛的牵制困扰,却又常常因此动容。
现实中的诺曼以为那个诞生于幻想的诺玛就是他的母亲,他无法忍受鲜活的生命接连在自己的面前变成一具具枯尸,最终寄希望于煤气释放的一氧化碳,为诺玛与自己求得永远的解脱。
诺玛不幸罹难,诺曼却逃过此劫。
至此,诺玛以人格的形式构成了诺曼作为个体存在的一部分。
最后一季《贝茨旅馆》的宣传海报上,已成为标本的诺玛僵直地坐在轮椅上,她身着一袭精致的蓝色睡袍,人虽就木,呼之欲出的灵魂却有如再世一般鲜活。
诺曼依偎在她的膝边,没有人会将母亲从他的身侧夺走了。
值得相信,诺曼秉性向善,至少母亲去世后的某段时光,他将诺玛的人格封锁在古宅内,接待旅客时保持着诺曼的诚恳。
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复归常人,诺曼窥视的欲望日益强烈,母亲为他营造的性压抑氛围曾催生无限悒郁,如今依然消磨着他病态的内心。
他不断地为自己树敌,从白松湾的上任警长罗梅洛,到挚友艾玛,哥哥迪伦。
原本无人相信他的罪过,他却要变本加厉地证明给这些曾深爱他的人。
我以为那样自取灭亡的人都是飞蛾,生而为将身体觐献给刺目的光源,可诺曼好像是一簇藏于暗处的火焰,他在奋力燃烧的时候,贝茨旅馆便会形成巨大磁场,吸引着为不同目的而聚集到阴谋之地的人们。
大概只有亲情足以唤回良知沉睡不醒的诺曼,然而,生父,诺玛,继父,舅舅都魂断在诺曼的眼底,他还有什么亲人呢?
诺曼杀死罗梅洛警官后,诺玛的人格说,现在你什么都知道了,我要离开了,没有什么需要我去保护的了。
他昏迷在诺玛的墓碑前,思绪飘回初到白松湾的日子,暖黄的日光温存迷人,投射在如走马灯的场景中,那是搬来的第一天,诺曼还是沉静温和的少年,诺玛为拥有一家自己的旅馆而激动地四处走动,然后将诺曼与自己安排到了相邻的房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若有了开始,便总会有结束。
醒来的诺曼载着诺玛的标本回到家中,打电话邀请自己唯一的亲人,迪伦,一起共进晚餐。
他说,没有你我们的家就完整,我们应该在一起,迪伦。
诺曼死在了迪伦的枪下。
不甘被监禁在警局受尽拷问,诺曼佯装拿水果刀刺向迪伦却任性地扑上他的枪口,倒在迪伦怀里的一瞬,诺曼再度看见了自己的母亲。
真好,经受了这么多人世的煎熬,我们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Norma and Norman,you deserve to be together until the world ends.补:弗莱迪·海默是个非常认真的演员,仅从他努力将自己的英国口音锻炼成流利美式发音就能看出。
剑桥大学毕业的他为人低调,平时带着一副眼镜俨然普通的学生模样,丝毫没有童星自小培养的优越感。
他的演技非常,非常地棒,他本人的性格与诺曼一定有相当的差别,但他却能够自如地在镇定自若与喜怒无常之间切换,以致观众为剧情的走向百感交集。
真的很敬佩他。
褐色头发,很有礼貌的诺曼终于还是选择了死亡,选择了与妈妈在一起,他在封闭的环境里长大,他的成长轨迹里,没有朋友、没有恋人,唯一来自爸爸的温暖是晚上起来喝水战战兢兢的拥抱,爸爸告诉他“你知道我是爱你的吧,诺曼”,他在心理治疗期间,哥哥迪伦在即将离开小镇前看了他一次,诺曼问哥哥还记得多少关于小时候继父与妈妈的事情,迪伦只说吵架和自己以不呆在家为己任。
可是诺曼不能,诺曼性格懦弱,但也很想保护自己的妈妈免受伤害,诺曼在这样封闭的环境里,日复一日,终于在催生出了另外一个人格,就是诺曼的妈妈,“妈妈”是为了保护诺曼而出现并在诺曼几次受到刺激后逐步成长起来的,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节点:1、诺曼父母争吵,诺曼失去意识杀了父亲2、在与谢尔比警官发生冲突时,因为母亲当着诺曼的面被辱骂而失去意识并伴有暴力行为3、诺曼因为听到母亲诺玛被哥哥凯勒强奸,切换人格,来到诺玛哥哥凯勒所在的旅馆,与其发生暴力冲突,并开始自说自话4、因为帮助哥哥迪伦共同请母亲与不请自来凯勒谈话,导致母亲诺玛离家出走,受到非常大的刺激,病情急速恶化。
从此经常分不清现实与幻觉,并能与副人格对话。
诺曼也曾经有过幸福快乐的时候,作为一个少年般的痛快过,有朋友的关心,有恋人的陪伴,但是母亲诺玛显然没有办法正视诺曼的成长,并且诺玛本身也是一个悲情的人,我想如果罗梅洛早点出现,他们早点相爱,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吧,结果总是你来的太晚,而她又走得太早,你到的时候,她已经咽下最后一口气,在睡梦中长眠。
诺曼,可怜的孩子,谢谢你这么爱你的妈妈,她有你很幸福,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安心的去吧,去做一个快乐的 彼得·潘。
看完整部剧,想说一说的点简直太多了,混在一起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所以就一点一点逐一聊聊吧首先是诺曼究竟是不是无辜的?
还有诺曼在自己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挣扎与所有事情的真相恐怕不会有人知道了,世人对诺曼的评价都停留在了变态杀人狂这个形象上了。
说实话,结局诺曼会死这一点我已经能猜到了,但是这个死法我多少有点不能接受,在我的想象中诺曼至少要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在精神分裂的情况下做出了恶行,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至少要让别人知道,但是诺曼就这样死了,真正的诺曼,那个单纯腼腆的诺曼除了迪伦不会有人记得。
我认为,诺曼是无辜的,就像那个女律师说的,希望诺曼死是一回事,但真正的发生的事又是一回事。
而造就了诺曼悲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诺玛。
诺玛在S4终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最终还是毁在了她性格的缺陷上。
如果说诺曼的精神疾病是因为童年不幸,那诺玛童年的悲惨程度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诺玛的性格上也有很大的问题,长久以来对诺曼过度的保护与控制也是因为她自身的缺乏安全感。
而且在前面剧情里那个日本心理医生早就看出了她的问题,但她选择了逃避。
她在把诺曼送进疗养院后竟然假戏真做的爱上了警长,就像之前对待邪恶扎克一样都是在最后变成了戏假情真,但这也都是出于她自身的缺乏安全感,让她变得外强中干,虽然表现出女强人的姿态但是实际上心里却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保护,好的,就算爱是无罪的,那你难道不应该等诺曼的病情稳定之后再考虑这种事情吗?
诺曼的治疗已经渐入佳境却因为诺玛的愚蠢和做事不考虑后果而功亏一篑,就算不说诺曼本身性格的成因就是诺玛对他过分溺爱这点,单说诺曼从疗养院出来后堕入了深渊这件事,可以说原因全在诺玛身上,她将诺曼的感情全部集中在她自己的身上,却在诺曼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背叛”了他,她在那时没有实际的为诺曼的感情考虑过,甚至在被发现后只是想着掩盖和强迫诺曼接受,可想而知这对诺曼是多么大的打击!
试想如果诺玛能把对警长的感情先搁置,让诺曼与心理医生更深刻的交流,在药物和心理辅导的治疗下,诺曼或许会从此走出泥潭回归正道,届时你再和警长谈恋爱去或许还会受到诺曼的祝福,但是我们说诺玛本身的心理也有问题,她的内心也是极度脆弱和缺乏安全感,或许如果诺玛自己先把心理的问题看好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了整部剧情看似是以诺曼为核心但实际所有问题的病原体却是诺玛,艾利克斯,诺曼的父亲,艾玛的母亲,谢尔比,奇克,凯勒等等,这些人看似不是死于诺玛之手,但他们的死的根本源头却是诺玛,这些人把重心都寄托在诺玛这里,但诺玛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所以所有事就像癌症一样扩散到不可收拾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到最后,我认为死也是诺玛和诺曼最好的终点,就像无间道里的陈永仁和刘建明一样,坏人虽然没死,但却在自己精神世界的无间地狱中受尽折磨。
这正是诺曼不想遭受的,他也不应该受此折磨,因为他是单纯的是善良的,在迪伦怀里冲向自己的母亲,这或许对于诺曼来说也是最好的人生终点吧而诺玛,她与诺曼的不同就是她实际上是有罪的,她杀了第一季的那个无赖,而且是在没有人怂恿她出于自己的意念将其杀害的,所以她最后能毫无痛苦的死在了诺曼给她编织的对于未来美好的憧憬中也是种幸福吧最后一集,在诺曼拿起刀前他的表情发生了变化,然后诺曼对迪伦说“i just want to be with her”迪伦说“dont ask me to do this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诺曼最后对迪伦刀剑相向时并不是失去理智的状态,而是他刻意求死,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曾经犯下的所有罪恶,就像禁闭岛里迪卡普里奥说的一样“你是想像个疯子一样苟活,还是像个正常人一样死去”诺曼选择了后者,而比起其他人,他更想死在自己最后也是唯一的亲人迪伦手里,而迪伦也明白诺曼的用意所以才说不要让我这样做,但他最后还是在一句thank you中完成了弟弟临死前的愿望,让他可以永远和诺玛在一起了片尾的墓碑上,诺玛的名字下有诺曼对她的寄语,而诺曼的名字下除了1995-2017剩下全是空白,就像诺曼说的,他始终是孤独的,没有人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的痛苦,艾玛不能,迪伦不能,诺玛也不能,所以没有人能对他做出真实的评价,这也是最可悲的地方,至死,也没有人真正了解发生在诺曼.贝茨身上事情得真相,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诺曼.贝茨这个人!
btw.当我看到最后诺曼回想起她们初来白松湾的时候,脑海里想到的第一句就是稻香里的这句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用在这里很合适不是吗,哈哈
终于完结了整部剧,看到诺曼死的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气——他彻底解脱了。
双重人格并不总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如果我们把诺曼的第二人格看成邪恶人格的话,毫无疑问这一人格是诺玛一点点的滋养成型的。
从第一季诺曼看到诺玛被强奸后杀了基恩,诺玛拒绝报警而要求诺曼跟她一起处理掉尸体,这就给了诺曼第二人格完美的犯罪动机——I'm here to protect you, I do everything for us. 诺曼从不曾有正确的价值观,疯狂、极端的诺玛传输给他的生存规律就是:只有我们能保护我们,我们要不顾一切保护自己。
我们只有彼此。
看到后来很多人受不了诺曼的自私、阴暗和狭隘。
不能成全母亲和警长的幸福,只想毁灭一切。
诺曼的一生就像一场灾难,诺玛是难逃一死的,她一定会死在她最爱的人手里。
最终季里海默的演技相当精湛,完美演绎了诺曼悲剧的一生。
这个可怜的小男孩在诺玛死后,从来没有得到过片刻的幸福。
他是爱诺玛的,诺玛是唯一一个爱着他,给他安全感的人。
他也是恨诺玛的,恨诺玛对他的禁锢和占有,正如迪伦所说:she will ruin you. 诺玛死后,诺曼从来不曾真正接近过自己喜欢的女生,每次接近心仪的对象,都会被幻想中的诺玛毁了——他在潜意识里永远是妈妈的little boy,不敢追寻自己真正所需,渴望靠近却又逃避现实。
永远在两个人格中自我拉扯、毁灭。
而当他摇身一变成为诺玛时,却又是那个摇曳生姿、风情万种的她。
作为诺玛的诺曼,可以纵情声色;作为诺曼的诺曼,只能偷窥、自慰。
一个被压迫天性的男孩,和一个风流放荡的母亲,被性欲支配时失去了自我,诺曼式悲剧。
我有过几次问自己:诺曼会被救赎吗?
他能够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吗?
他能够得到爱吗?
最终季的第六集,诺曼开始变得清醒,意识到第二人格的存在。
他与幻想中的诺玛对峙,却也揭开了第二人格的悲剧的由来。
故事到这里,结局昭然若揭。
看似第二人格引导了诺曼杀死了出轨男,更是一种对悲哀的命运的控诉。
双重人格在这部剧里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事,都会展示多重面貌,但之所以我们是所谓的“正常人群”,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给予我们力量,life is so beautiful ,多给予世界一点微小的善意,或许你会给那些敏感脆弱的心灵,绽放一场盛大的烟花。
看到评分高,又是海默主演,决心追剧,没想到变态母子之间拉锯战没完没了,其实第一季之后就希望快点结束,变态杀手杀人也太容易了,不真实,那个母亲其实自作自受,其实是她亲手杀了自己,诺曼一而再再而三地得手不合逻辑,看得恨啊,周边都是弱智和傻子以及弱不禁风者任他轻易杀戮,看得太累了!
我好像弃剧,跳过看最后一集吧!
诺玛一直很期望正常的幸福的生活。
有几幕非常感人的就是她做饭,容忍了哥哥进入她的房子并且一家人一起吃饭,假装一切不幸都没有发生过。
她一直被伤害,但是又鼓起勇气重新开始,维持住生活。
因为她有宝宝需要照顾。
如果她不在这个变态的小镇,在另外一个相对普通的社区可能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编剧很棒,对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真实和合理。
诺玛撒谎,是她非常清楚人的另外一面:势利,自私。
她的内在的确非常善良是个弱小的小鸟,她的控制欲和虚张声势是她生存的保障。
毕竟在遇到警长之前,她从来没遇到过好人,男人都是对她只有性欲,没有尊重和爱。
她只有孩子诺曼一个可以爱,爱孩子,孩子也爱她。
警长能看到诺玛的善良内在并且爱上她真好。
诺曼的心理创伤,目睹妈妈被强暴不止一次,使他非常想保护母亲,而且诺曼回忆起童年对性会有不正确的认识。
他有罪恶感。
但是性欲又是人回避不了的需求。
诺曼的乖是因为妈妈的确爱他。
当家庭中父亲的缺失,并且这个父亲还是加害者的话,孩子只能是母亲的依靠,相互的依靠。
我太能共情诺曼和诺玛了,他们的确是一体的。
每个人应该都有对亲情的需要,想被爱和爱。
甚至我觉得小镇里都不是正常人,诺曼诺玛还是相对比较正常的。
他们的亲情之爱都能为对方委屈和压抑自己,而迪伦不是,他被排斥,所以他对母亲和弟弟的爱不是那么深,能使他脱身离开。
把情感需求转移到艾玛身上。
有时候,面对不幸就只能离开,适当的自私是生物,或者是“本我”的本能。
剧中第四季,诺曼笑着对妈妈说离开,去岛上,唱歌哄这个可怜脆弱的小鸟睡着,平静的打开煤气,打算和妈妈一起“离开”真的太催人泪下。
配乐和快乐的新年即将到来,处理的太“坏”。
明明幸福的生活咫尺之遥,就差那放开心扉的那一步了。
他们有了警长,家庭中有了男性角色保护者,有300万可以从新生活。
就算警察要坐牢也只是几年。
很哈姆雷特式的,命运啊将我愚弄。
诺玛抗争过了,她一直非常勇敢。
诺曼也努力了,他配合看心理医生。
诺玛需要明白孩子和丈夫是可以共存的,如果能好好解释的话。
她和诺曼但凡少爱对方一些,自私一些,比如无视妈妈的说教去恋爱,无视儿子的病情和丈夫生活,都能相对生活的好一些。
如果在妈妈结婚的时候,诺曼也找到爱人,有人走进他,爱他,他也爱她,或许能避免悲剧。
或许爱还有一种面貌是离开。
像迪伦一样离开,像艾玛要求凯勒离开。
我会爱你,但是我需要你离开。
毕竟人面对太巨大的伤痛会崩溃,那就回避好了。
不要强求。
孤独和保持独处只是一体。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诺曼第一次发现自己杀人想要自杀,被妈妈规劝了下来。
第二次自杀,觉得自己会永远失去妈妈,这次自杀杀死了妈妈,第二次自杀又被救了回来。
第三次终于能“离开”和妈妈一起。
死亡使他们终于获得平静。
我觉得他会觉得幸福。
诺曼和诺玛都抗争过了,他们非常勇敢和善良。
很不错的一部精神病美剧。
演员演技很好,好到让我很厌恶剧里的他们,特别是母子俩,真的不能够理解他们,母亲的过于溺爱致使Norman的病情越发厉害,不断地纵容,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Norman才会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母亲做的,然而只是他脑中的母亲驱使他去杀人去藏尸,直到最后母亲被自己杀死,还一度很无辜地认为是警长害了母亲,我很厌恶他这种明明是自己做的还一脸无辜地怀疑那些真正无辜的人,怀疑最包容自己的母亲。
我认为编剧有些无厘头,在这科技发达的时代剧里没有出现一个监控,如果有监控,事情就变得异常简单了。
虽然Norman看着有点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且我认为可恨之处远远大于可怜之处,如果当初一直待在疗养院也不会变成这样,同样也是因为他母亲急于和孩子待在一起,Norman的另一种人格,也就是变成Norma或者想象出Norma时,也是母亲生前一次次地溺爱、唆使Norman不报警而慢慢塑造出的变态人格。
说实话我至始至终都没有同情过Norma和Norman,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他们作出来的,甚至希望他们早点被裁决……
完全对男主恨不起来,他也是受害者,被压迫走上极端,要是疯子老母不那么自私,把好好一儿子栓得死死的,有病早点看医生,自己也不会死,儿子被绑架的感情变成第二人格,名副其实的“有些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
后头警长逃狱,不造他究竟在干啥,反正关键时候冲出来,并且撸走了神经病男主,结果自己被杀了,他是真的有病啊,只觉得这个警察眼里也只有自己的利益,整个一季都在躲躲藏藏,后头莫名其妙冲出来,可能为了后头一家团聚做的设定吧……好气,而且神经病男主入狱,没人想给他找个医生看看,多想男主被爱德华医生治愈。
童年留下的黑洞,可能要用一辈子去修护,对男主来说,畸形的母亲死了,他也无法开始新生活,已经没得任何意义。
再见可怜的精分男主。
刚发现,第五季已经粗来啦……先发前四季的观后感吧。
我看剧有个毛病,喜欢快进,一口气看了四季,再想从头细看,已经没了那份刺激,却以上帝视角注意到了之前没有发现的细枝末节,赞叹美帝编剧的细腻第一集开头,第一遍看时,直觉这个母亲肯定就是杀手,而且非常冷酷,杀了老公平还可以去洗澡,还没有悲伤之类的情绪,当她带着儿子去贝茨旅馆的路上,我真心为儿子担心,跟着这么个冷酷的杀人犯妈妈,会不会被虐杀之类的……当我看完四季,回头再看时 镜头里Norman从断片后清醒,发现父亲的尸体,惊惶地敲门,Norman打开门时的疲惫和忧虑——儿子杀了老公,还断片不知道是自己做的这都和后面揭开的真相相呼应的。
下面说一说结局,悲剧,黑色悲剧。
父亲的暴力,家庭经济不宽裕(哥哥与母亲的对话,意思是说从小就处于一种缺钱的状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两条足以导致性格的内向、脆弱,而母亲对他过度的关爱和保护,他放学就得回家帮母亲,几年内搬家四五次等十几年的生命中,与之相依为命的只有母亲,Norma像一只巨网覆盖了他的整个生命。
他其实是想逃离的,他渴望新的生活,每当迈出这步就会被现实无情地打回那张网。
比如在与剧中女神人设破了处后,他如获新生的笑容,(可惜帅不过一秒,这边替Norman骂编剧变态,施虐狂),母亲被抓的消息如一盆冰水,浇熄了他刚蹿起来的小火苗。
他真的是个乖乖牌的好孩子,所以他愧疚,看到那时候真的觉得好心疼,他只是想要正常的生活另外有个镜头,他躺在床上发信息给女神人设,没过两秒,手机响起,满怀期待地抓起手机看,却是母亲保释金已缴纳的信息,又被打回现实,唉,这边为Norman默哀,母亲真的是无孔不入呃呃呃,扯的有点多了,总的来说,Norman的脆弱和扭曲我觉得大部分是Norma造成的,她的过度恋子造成了Norman扭曲的恋母,,哥哥真心是剧里唯一的正能量,他想保护弟弟,如果第一季他成功带Norman离开母亲,就不会有下面Norman的悲剧,真心心疼他,一点点陷进自我的黑洞里,无法自救,也无法抓住他人的援手。
以Norman在小舟里那段简爱的台词做结尾吧:You r everything,everything to me. And I dont ever want to live in a world without you.You r my family.My whole family,my whole life,my whole self.You always have been. Its like theres a cord between our hearts.
前几季极致的阴郁,暗喻的精神黑暗到第五季反而觉得弱化了.也许是故意为之吧.死亡的结局有些过度敞亮了这变态人格的终结,我倒是希望能窒郁到最后的.不过整部演技和氛围都让人离不开眼~好过许多故弄玄虚的片子~
剧情揪心死了,只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给坚持看完的自己点个赞 看到男主的结局后居然有些泪目
悬疑, ,,,
這類涉及精神病的片子都是看完心碎不能釋懷啊 #男主死的我都不想活了
诺曼越来越疯了,全是负面能量,各种巧合支撑诺曼躲过一次又一次灾祸,感觉快要看不下去了。
不记得剧情了 但是 我记得我被吸引住了。
最后有点烂尾了
这剧情,这结局,TM的真是玩我啊!
终于……
不明白这个家庭狗血犯罪片为什么要塞进惊魂记的设定里,五季下来主线剧情能凑出一季吗?相当平庸的改编。演员们的表演真的都很细腻,看了五季对主角们的情感还挺深厚的。靠着“下一季评分挺高,一定会精彩起来”撑到了最终季,谁承想第一季即巅峰啊!这个评分how dare啊!再见,贝茨旅馆,下次不会入住了,我也要住国王旅馆!
不得不说,海默和法米加是现在比较让我感到恐惧的演员。。。
恭喜哥哥一家活到最后并且HE结局!
为剧终刷个五星,对原作的修改还挺好的,并且给了更多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关爱。真的是好舍不得Vera和Freddie呢。好希望越来越好看的Freddie能在更多电影和剧里出现呀!以及客串的日日身材真是棒呆!
惊悚。悬疑。。
结果却是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诺曼在母亲的「阴影/梦幻」中去世,而贝茨家族得以延续,也算是另一种对经典的再创作。
光影朦胧的画面预示着幻想,冷冽的蓝色代表着现实。却都是悲剧。
最后的最后,善良版的诺曼得到了解脱,和他亲爱的诺玛永远永远在一起…
總算看完了,其實也不算好看,節奏慢情節易猜,五季濃縮成兩至三季還差不多,唯一可喜是演員水準穩定。
"Open your eyes." "Okay, m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