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钦民编剧、导演的《不想和你有遗憾》,还是一部讲述遗憾的故事,无论这片名中确实的主语是谁,“我”和“你”、“我们”都是有遗憾的,诗和远方都有了,爱情与面包的矛盾却时刻存在,更难的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冲突更加剧烈。
本片根据姚鄂梅长篇小说《像天一样高》改编,原型故事定然带有小说作者的一些经历,而作为后辈的我,也认识一些1980年代的诗人。
1980年代,是诗歌的年代,诗歌是梦想充盈的体现,诗歌是镜与灯在现实中的展示。
“如果我能够,我将不朽”,这是很多诗人的自我期许。
在相当意义上说,诗歌是可以当饭吃的,也是吸引异性的重要方法。
对于很多人来说,诗歌是自我实现的阶梯。
当然,有人能实现,更多人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索微饰演的写小说的查小西,与丞磊饰演的诗人康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是经典爱情的设定。
前者是后者的灵感缪斯,这是双方都彼此清楚的前史。
为了诗歌,康赛从南方跑到草原,营造了“陶乐”居所,过上了类似瓦尔登湖的精神生活。
多年之后,小西找上门来。
跨过大半个中国,从南方来到阿尔山。
一个类似瓦尔登湖的地方,有沼泽、有草原、有树林,有马牛羊,有小小的木房子,更有随时躺平或站起的诗人。
田园牧歌,是文学青年理想或幻想的圣地。
小小的乌托邦,却是非常脆弱的桃花源。
如果只有两个人的相爱,那可能是枯燥却重复的浪漫爱,但是却多了罗昭东饰演的阿原和栾蕾英饰演的晏子,他们分别爱上了小西和康赛,于是形成了两组复杂的三角爱。
那是1980年代文学青年的通病,大家彼此以爱的名义爱着别人和自己。
问题在于,诗人的爱更纯粹吗?
更本质吗?
更漂浮吗?
能值得点赞吗?
谁也不知道,我见到很多诗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有些也许不是,也许别人以为不是,有些人看起来吊儿郎当,有些人貌似无比真挚,但是我却不敢说孰真孰假,哪段真哪段假,始终真还是始终假,也许他或她自己也难以说清吧。
然而,再美好的景色,再纯粹或者造作的诗歌,心底再美好或者一般的小说,都要面对心底难以平静的躁动。
这骚动,来源于文学的高度不确定性,心里所想的、笔下能够表达出的,往往有巨大的落差。
文学的梦就好像流行感冒,总是彼此传染。
诗歌更是过分,经常呈现出躁郁症面目。
“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其实便是诗人作为天使与魔鬼的二重性的发言,诗人爱的永远是自己,那是剧烈变动却自以为自己始终在追求真我的过程,他们感动于自我的宣泄,尤其是自以为天才更是燃烧着生命的燃料,自我是、遇见的你也是,谁让诗是任性的呢?
康赛的心,五心不定,六贼骚动,“像天一样高”、比天还要高,有几个诗人不觉得自己是齐天大圣呢?
又有几个诗人是齐天大圣呢?
即便是齐天大圣,还不一样被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呢?
诗歌是神圣的,这个说法特别容易达成共识。
但是具体的诗人如何在现实中生存,如何与他人达成亲密生活,却是令人忐忑不安的。
阿赫玛托娃、徐志摩、海子、顾城、余秀华,等等,中外这些诗人,构成了普通读者的典型诗人的刻板形象,“诗人”早就不是唐宋时期的造型,本片中的康赛,就是一个普通的癫狂诗人,那受到世俗社会的制约,又随时生活在世俗之中,他要爱、占有着爱、嫉妒着爱、挥霍着爱,最终被不知道是不是爱的结晶打败,回到绝对的世俗生活之中去,然而依然保持着写诗的习惯。
写诗,早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在公园里朗诵,贴在树干上,抛洒在空中,诗歌具有充分的表演性。
晏子是打字员,她并非诗歌和文学现场的创造者,却是坚持着爱或占有最有力量的那个人,是陶乐生活最有能量的他者。
小西和康赛、阿原,多少都有些表演生活和诗意的意思,尤其是两个男人随时都能抛弃、逃跑,而晏子则是生活本身,她就是生活,她也试图放弃,最终难以直面未婚生育的难题,以这个最为传统却现实的绳索,将康赛牵走。
小西更像是伍尔夫,想要一个承诺,想在一间房子里写作,她要的不多,能够给出的却不少。
也许大概可能,小西就是原著作者姚鄂梅的理想人生的投射吧。
在电影里,小西与阿原浅尝制止,更多是插曲的属性,是在泥泞道路上的歪斜,而在原著里他们岔出去的路程更远。
现实、小说和电影,是三种不同的文体,现实也是文体表达,尤其是对诗人和小说家而言。
创作至少有三个层次,脑海里的最为理想,写出来的就有些变形,而读者看到的更是再一次创作。
《不想和你有遗憾》提供不了生活的答案,更多是启发式,观众可以不接受康赛、小西、阿原、晏子,可以对其中一人或多人喜欢或厌烦,那都无所谓,坦白讲大多数诗人的生活姿态是造作的,那也无妨。
诗歌本来也不是讨好他人的,具有高度的不真实性,肉身和灵魂有冲突、有对撞,这就是诗歌的惬意和从容。
诗歌总是能制造虚幻,一旦真实了多数诗歌那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正如前面所述,诗歌如同流感,不断有人会被感染,每个人的症状不同。
1980年代的诗歌大流行,不可能是常态。
时至今日,诗歌早已从社会舞台的中央退场,那些肆意张扬的大男孩诗人多数也不再出名,而诗和诗人永远在。
天高路远,文学之路便是如此。
“不想和你有遗憾”,这是注定会失去的理想,但是并非没有意义,而是意义非常重要,写下便是永恒,在生与死之间,诗歌是最美的精灵。
“在人间观雨”、“东流向大海”、“我将成为岁月的椅子”,这是三本诗集的名字,不出名,但是却可以构成向永远的八十年代的别一种致敬。
电影的故事其实也是根据原著小说来的,小说里的角色设定也许就是这样,人生中可能也有不少类似的人和事情发生,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了,尊重原著 尊重电影 可以不选择 但没必要谩骂,每一部电影都是主创团队的诚意之作和辛苦付出,尤其是疫情这几年来,能走上大银幕和观众见面就很不容易了,有空的可以多去看看
这部片 女主男主不能背锅 这只能说剧情🤨导演选择的问题 第二 景色非常漂亮 非常非常的漂亮 女主身上有种80年的味道 深深种草了内蒙 打算明年夏天去看看 这个地方很适合美术生😊 女主第一次大屏幕出演 值得追评一下 挺好 男主我只能说这部片里比较 额emmm 希望下一部有更适合小西演的角色作品
妥妥的三角恋 乱搞剧情,请问和不想和你有遗憾有什么关联?
是因为没有得到的第三者更好吗?
这样才是没有得到的遗憾吗?
百分百不推荐,谁看谁是冤大头。
糟糕透顶👎👎👎👎👎👎👎👎 👎👎👎👎👎👎👎👎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四十多一张票还不如看蟑螂打架 差差差差差差差差差
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众口皆碑,有的电影甚至是一边倒的差评,但也有电影是毁誉参半。
《不想和你有遗憾》就属于近期院线电影中争议较大的作品,剧情难懂、故事暖心,竟然是不同观众给予的相反评价。
我认为眼见为实,所以决定走进影院看看再做定论。
全片看完之后,我认为这部影片并非晦涩难懂的那一类作品。
电影的故事凝练有力,画面视觉美不胜收。
影片为我们再现了八十年代诗歌黄金时期的爱情本源,满溢着奔放、炽热,也遍布着惆怅、纠结。
也许在今人看来,或许对片中女主角小西这段乌托邦式的追爱过程不太理解,但那确实是一代人在寻找人间理想国的过程中,所遇见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影片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部分观众表示看不懂故事想表达什么?
我个人解读,导演想通过诗人康赛的视角,描绘出八十年代的人们如何爱诗、写诗。
诗,可以抚慰人们的灵魂,作为一部影坛稀缺的“诗电影”,只有读懂了影片中的诗,才能更深入的走进人物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诗的意境,在于不可言说的精神感悟,而片中几位主人公间让人愁肠百结的情感关系也正是如此。
能够通过影像,将那些曾经“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意进行呈现,正是影片《不想和你有遗憾》的过人之处。
片名叫《不想和你有遗憾》,但影片通篇都是满满的遗憾。
或许,对于上一代人而言,特别是对于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而言,为诗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这是康赛不远千里奔赴阿尔山脚下寻找灵感的原因,也是小西前来寻找他,虽然痛苦,但也可以接纳他的一切的原因。
从影像上看,《不想和你有遗憾》很美,全片基本都在风景旖旎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
影片也会让人想起之前大火的一部剧集《我的阿勒泰》,那同样是一部散文诗式的作品。
因此,如果把本片称为“我的阿尔山”其实也同样贴切。
当迷人的风景,诗意的语言,与现实生活在碰撞之后,那些迸发出的火花,才让这执念和遗憾,变得如此锥心。
影片故事让人意难平的地方在于,女主人公小西却并没有被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诗人康赛接纳,而作为康赛好友的阿原,也只是将对小西的爱慕藏于心底。
爱情,成了三个人之间尤其微妙的一种羁绊。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也得以窥见每个人的内心,特别是康赛。
小西是康赛创作的灵感缪斯,却也因为曾经让小西受伤的经历,始终不敢直面这奔赴而来的爱情。
或许,若即若离的情感,才是他认为的舒适状态,这一点,从他的诗中得以窥见:他写:“我们活在彼此镜子里,只需一个话语,你们不要走到我这边来,我也绝不过去……”他写:“湖边有两棵树,它们总保持着一段不近不远的距离,它们的树冠,总在风吹来的时候,不经意的交织在一起……”康赛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诗人顾城,无论是演员丞磊的外形,还是他作为诗人,所拥有的敏感又神经的气质,以及他所写的那些朦胧诗的意境。
只是,阿尔山不是新西兰的激流岛,山下的小屋陶乐也不是顾城隐居的住所,但康赛,却是如顾城一般,深陷于自我的世界难以自拔。
其实,无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是我们的当下,大家对情感的追求,总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而康赛所写的一首首诗,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当读诗、写诗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幸好还有《不想和你有遗憾》这样一部作品,让我们直面内心的困境。
那不仅仅是康赛、小西、阿原他们的时代与世界里的难解之题,也会一直在时光流转的延续中,成为我们的心结所在。
理想中的阿尔山依旧经历着四季轮回,梦想中的瓦尔登湖始终遥不可及。
而康赛的另一句诗:“你就像一棵长在北方的树,我却在嘈杂的南方沉溺”终于让人释然,遗憾也是一种美好,相逢后的走散,更添无限惦念。
这也正是影片的原著小说《像天一样高》中,作者姚鄂梅想要表达的主旨:如果不幸失散,我们要彼此怀念,直到终老。
人间不如意十之八九,爱情世界同样如此,但只希望在观影之后,我们能够更多接纳自己的内心,在情感之路上,多一些释然,少一些遗憾。
静心,净心。
看完电影后,首先肯定主创们的付出,是一部不错的洗涤精神世界的爱情片。
彼此相爱,但又想彼此成全。
对于现代化的素食爱情,快节奏的爱情套餐,这部片子,真的写出了纯爱战神的真谛。
片子中晏子真实的生活化爱情观,是大部分人求而不得的爱人,透彻的付出和守望,令人想连连珍惜。
片子中选择了阿尔山,尤其是森林公园这仙境一般的美丽景色,更是让人想马上去内蒙古阿尔山!
总之是一部不错的爱情电影,喜欢的会真心喜欢,不喜欢也请口下留情,有很多人会很喜欢的,希望电影被更多人看到。
《不想和你有遗憾》这部影片宛如一阵带着淡淡忧伤的清风,轻轻拂过观众的心间,让观众走进了一段充满遗憾与美好的爱情故事里。
从剧情上来说,它以康赛和小西这对青梅竹马的情感发展为主线,展现出了爱情里复杂又纯粹的模样。
两人自年少时便结下的情谊,如同种子在岁月里慢慢发芽、生长,本应朝着美好的方向绽放出绚丽花朵。
可现实却总爱捉弄人,康赛因童年那场意外带来的心理阴影,使得他在面对小西炽热的爱意时,变得畏缩不前,有着诸多纠结与挣扎,这种人物内心的刻画很细腻,让我们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角色的那种无奈与渴望。
而小西的追随、坚守,又为这段感情增添了一份执着的美好。
他们在阿尔山寻找精神乐园的过程中,爱情与现实不断碰撞,让我们不禁为他们的感情走向揪心,也感慨爱情在现实面前有时候就是这般身不由己。
而晏子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故事的曲折性,像是平静湖面投入的石子,荡起层层涟漪,让康赛与小西的感情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境地。
从视觉呈现来讲,影片的取景堪称一绝。
阿尔山的美景在镜头下尽显魅力,辽阔的天地、静谧的山林、澄澈的天空,仿佛都成了这段爱情故事的最美背景板,为其渲染上了浪漫且诗意的氛围。
导演很擅长运用光影,在一些关键的情感表达时刻,光线的明暗、色调的变化都巧妙地烘托出了角色的心境。
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丞磊把康赛这个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将其性格中的孤傲、面对爱情时的矛盾与怯懦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理解他每一次犹豫背后的复杂心境,也从他的眼神里读出对小西的深情。
索微饰演的小西,把少女的勇敢、执着以及面对爱情挫折时的难过演绎得自然且动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心,让人不自觉地代入到角色之中,与她一同经历这段感情的起起落落。
两人之间的对手戏很有火花,让观众能迅速代入到他们的感情世界里。
同时,片中诗歌元素的加入别具匠心。
诗歌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了角色们的理想、情感与生活,用一种诗意且富有韵味的方式表达着那些难以直白倾诉的爱意和遗憾,使得整个故事更具艺术感染力,也让观众能从另一种层面去体会爱情在不同情境下的模样。
总体而言,《不想和你有遗憾》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爱情电影,让我们在观影结束后,对爱情、对遗憾有了更深的思考,就像影片名字所传达的那样,即便有着遗憾,可那也曾是无比珍贵的一段过往。
电影名字叫《不想和你有遗憾》,但是电影里处处是遗憾,康赛作为文学界是一个诗人,但是作为这个世界他是一个病人。
我觉得导演选角真的很厉害,丞磊把一个有才并有病的人演得绘声绘色,有时候他一个纠结的眼神我都很想打他。。。
没有阿原和查小西他大概什么也不是吧,但是他们帮他找到了陶乐,陶乐真的好美,我看到那条河的第一感觉就是自由,没有人工堤坝的束缚,河水流的都是自己想要的方向,旁边的花草树木围绕着它盛开,配上蓝天白云绝美。
剧情呈现了完美的契合。
同时电影充满了青春的热烈与无奈,我看完电影中的阿尔山,我也想去内蒙古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确实没太能看懂。
整体感觉它仅是在叙述年轻人的往昔经历,其间满是对生活不负责任的行径,以及对诗和远方不切实际的向往,角色自私自利的特征极为显著。
影片里三角恋、虐恋等情节屡屡上演,令人不禁疑惑,他们都无需工作吗?
实在难以捉摸其主题究竟意在传达何种深意,仿佛只是一场情感纠葛与迷茫青春的杂乱交织,让人在观影后只剩困惑与对影片主旨的探寻。
不想和你有遗憾 (2024)暂无评分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 蒋钦民 / 丞磊 索微
你就这点力气(本事),还想野外生存?
你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出现,也挽留不了一个人的离开,你能做的只有珍惜不期而遇的惊喜,也要接受突如其来的离别不想和你有遗憾,这部电影把“诗和远方”具象化了。
曾经我也幻想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也买了不同版本的《瓦尔登湖》,但最终还是宿命般的放在装满末拆封新书的书柜上,就当是给自己的乌托邦留点念想。
期盼着,自由自在看着《瓦尔登湖》的日子能早点到来。
如果当初再勇敢一点,我们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这个问题取决于个人的观点和经历。
从某种角度来看,如果康赛和小西能够在年轻时更加勇敢地追求彼此的爱情,他们可能会避免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获得更稳定和幸福的关系。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候勇敢地面对挑战和挑战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收获。
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生活道路,我们不能总是期待别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来改变我们的未来。
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尽自己所能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啥呀,无病呻吟的,幸亏阿尔山景美,要不然看得尬死
就是这个风景滤镜挺好的
三个人一起过好日子比啥部强?
“你就这点力气(本事),还想野外生存?”全场最佳
白白浪费90分钟。
03:20—丞磊拉着女孩瞪着眼往前跑,我笑出了声;06:39—丞磊开始说台词,我就赶紧关了。不能让丞磊的「演技」在我心中毁得荡然无存,以后无聊就没男人可以想了。都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不会写电影台词以后就不要祸害小鲜肉了。
你们的遗憾就是有人上岸了,有人没上岸阿
丞磊的大银幕处女作,我愿称之为男版我的阿勒泰。这次的角色和第一次看他虚颜里的很不一样,没有了刚毅果断,取而代之的是逃避怯懦。纯纯文艺片风格,二男一女到二女一男的三角恋,剪不断理还乱,青春伤痛文学感觉~影片的风景摄影很美!
这片为什么起一个这么文艺的名字
选景很美,像是适合年轻梦想家放空自我的理想画布。偏执的诗人有神经的做派,梦醒的诗人回归人世烟火。是很好的结局
风景美,演员好看,但这是一部虚假、矫情的电影。没有才华的伪文青的意淫。
像三十年前的电影人和人都挺奇怪诗不咋
哈哈哈
风景美如画。19年的龙标,又是一部存了5年的电影,原来那时候的丞磊长这样啊,很生。这电影有着一种境界,用不连贯的剧情搭建起一场四角恋,观众从任意时间点进去看电影,都能看明白。80年代的青年都不用工作,以几首诗歌养活三口人,关键人家还不想发表,架空起时代的幻想青春片。人物没有动机、没有目标,只是镜头前表演的机器。诗歌自《路边野餐》之后成为所有文艺烂片的原罪,毕赣把这些红利早吃完了。
太讓人尷尬了啊。這是我為數不多看了一半惡心到離開電影院的片子。導演別幹這一行了。求求了。太惡心的片子了全片只有風景能看
非常诗意的电影,美景很秀丽,在如诗如画的景色里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真正的自有。现代诗美如画,有很多哲学思考。慢下来思考思考,说不定人生更有意义
风景很好,文绉绉的飘在天空,可能自己不够文艺吧
这不是瓦尔登湖,这是尼斯湖水怪呀!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是八十年代的故事,但代入感依然很强,爱与理想之间的那种挣扎、执着和放手之间的纠结,我们依然在面对,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电影,ps:索微是真好看呀
风景很美 诗句也很美 属于上世纪文青的疼痛文学 get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