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以戏谑奇谲的风格回溯了世界影史,像是看完了一场艺术PPT报告
好大一坨
欣赏不来
“如果一个人在梦中穿越极乐之地,保留一朵花作为他经过的证据,醒来时发现这朵花在他手里,那么,又会怎样?一一 我就是那个人。”
一方面,我永远为卡拉克斯的影像与情绪动容,另一方面,我似乎从来就没赞成过他的表达。Anyway依然感谢卡拉克斯,我今年终于看到了一部真正的电影。
le corps du cinéma:將作為視像之綜合的電影史再度剖析為其內在語用學的方式,內置和外延——對老者而言幾近過載的語速和屬於默片的線條交鋒,以及靜態出現的青澀的口吃之間斷。某種意義上和JLG同途同歸
适合在美术馆247不间断循环播放,我一直不懂戈达尔,也一直不懂他,不过电影有他们更有意思了是真的(里面有一帧镜头这么吓人豆瓣还没删条目?
喜欢戈达尔电影里自由随性的那部分,不喜欢只致敬哲思的那部分,变得闷闷(不过赞同后面那段现代影像繁多让人们不能眨眼变得盲目;和安妮特的坏血奔跑
什么?卡拉克斯也搞了个《风流一代》?自剪精选集?不不不,咱不能这么看电影。这部源自“自画像”性质的卡拉克斯自剪短片,把他从处女作到《安妮特》所有的元素都连接了起来,与其说是在拼凑元素,不如说是证明了卡拉克斯所关注与表达的一致性,默片中动作的意义、黑白电影、希区柯克带来的临危感、摄影机跟拍的运动感、怪诞的童年、两重父亲的影像,卡拉克斯说自己不是怀旧的人,比起怀旧,他更愿意愤怒,但他其实就是很怀旧,他依然钟情摄影机的“重”,带来影像意义的重。全片最令人感动的是片尾彩蛋,安妮特跟随当年《坏血》的步点再现了名场面,由德尼拉旺变为一个“女儿”的木偶,由“重”变成“轻”,改变了哪些,不变的又是哪些?40分钟的短片,是戈达尔的灵魂再现,是父亲对女儿的爱,是《神圣车行》的注释,是一个失眠64岁老左派的碎碎念。
卡拉克斯真诚又肆意的影像,与戈达尔的蒙太奇拼贴及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疯狂对话。短短40分钟却密度极大、暧昧多义,远胜过不少笨拙的剧情长片(比如某金棕榈奖电影)。永不停息的梦境,与20世纪各色精神父母的叠影,当下人物及社会运动的回响,重回火车进站的盛大惊奇与迈布里奇奔马的源初图景。“这是我”“这不是我”,诘问受诅咒的双眼,电影展露了无数的狗屎、灾厄,却也宽恕了人类的一切。永无止境地奔跑,扭曲的木偶身体,似悬浮又若飞翔的姿势,最后一段镜头至为动人。(8.5/10)
戈达尔之所以是戈达尔,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不得不以最后呈现出的样貌而呈现的。
6.0
私人的,意识流,片段的。只get到关于眨眼的那段叙述
如坐针毡,文艺青年了不起
chercher我们不应该苛求于在一个/一组图像中去获取阐释,除非你是蒙太奇者,否则就是梅里埃。我们更愿意去目睹图像能够到哪,动作会延展到哪、目光会望到哪。如同汽车行驶在夜晚的高速路上,高速中划破寂静与黑夜。不是来自于手的论文,而是来自于深睡时的写作与复述。- où en êtes-vous?- c'est pas moi!牛头不对马嘴,但却是证明我在睡觉的唯一证据。路边的灯光,离我很远,但它却照亮了我。拼凑起破碎的世界吗?在纸张的夹缝里写作
【5】卡拉克斯真是铁血戈达尔粉,终其一生的学习如今抵达影像之书的门前,但卡似乎可以更坦诚地面对自己,袒露方法、自我调侃,与世界所交融。彩蛋看得太感动了,一次来自电影史的回响。 w/c
是那种还停留在上一秒就被拖拽到下一秒的时间穿梭感,可每一幕又是如此具象可感。与戈达尔不同的是卡拉克斯始终在仰视这个世界,像初生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
这就是电影作为艺术的存在。
[3-]我很爱卡拉克斯,但是这部毫无波澜。
毫无真诚可言的自我感动之作,宛如饭桌上对政治高谈阔论的大爷一样,看似心怀大爱实则卖弄口舌,实在令人无法忍受!四十分钟像四个小时一样漫长,借用台词来评价:白人 男性 直男,放过我吧,这该死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