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Long Long Time Ago

主演:陈丽贞,李国煌,萨米·优素夫,陈俊铭,王雷,黄晶晶,廖永谊,薛素丽,黎沸挥,程旭辉,苏海米

类型:电影地区: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马来语,英语年份:2016

《我们的故事》剧照

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0

《我们的故事》剧情介绍

我们的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 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世界奇妙物语2018年春季特别篇82年生的金智英因果效应暗夜情报员第一季代码211戴洛奇小镇第一季狂犬病空军大电影:只要活着春之祭奇探佩辛丝第一季小花的味噌汤时尚先锋香奈儿赴汤蹈火神烦警探第四季致命的邂逅拿破仑和我缘来父子情搞姬日常原来我很爱你黄桷树下的孩子们阿波罗之歌LoveTomorrow爱歌:约定的承诺北灵少年志之大主宰平凡的荣耀婚姻之痒武圣关公昆仑神宫爱你烦不了犬爱

《我们的故事》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

一部关于,亲情,封建社会,种族文化,社会发展的一部片子。

大姐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而大姐其实就是那个封建时代的产物,可悲。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更加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你再怎么努力为这个家,却也逃脱不了现实的枷锁,没有话语权,大家只想着剥削。

影片教会了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一个人可以很自我想做什么做什么,但是你在家庭中不一样,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需要承担责任,如何与家庭沟通,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你如何与社会沟通,而啊坤从小就是被宠坏的孩子,才导致了长大后这种无知,自私,懦弱的性格。

但是最后影片中啊坤终于能够明白大姐的用心,这个家庭中的男权思想也随着父亲的离去而渐渐消散,被带入棺墓之中。

电影很现实,但其实生活比电影更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爱,需要爱,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我从电影中学到的道理。

关于种族跟文化差异确实有,但一切都基于现实,电影里感觉是美化了,穷小子娶上知书达理的外籍女子,本身这种可能性就很低,但生活终归要有美好的结局,因为人们都喜欢看好结尾。

 2 ) 这部别人家的主旋律

文/伍脊六兽授权作者:一张眼,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发达程度自是不必多说。

同时,作为移民国家,它也像一个大熔炉,包含了多元的文化。

梁智强导演的《我们的故事》,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村落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伴随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我们展现了新加坡的变迁。

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各种冲突,而这些冲突,在一个叫招弟的女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

招弟因为只生了三个女儿,所以在丈夫去世之后就被大老婆赶了出去,而这时她还怀着身孕。

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回乡下的娘家,但在这个家里,就连自己的父母她也只能叫四叔四婶,就是因为家里人相信她会和四叔犯冲。

连她生的龙凤胎中的女儿也因为脸上的痣不吉利被要求送人。

荒谬吗?

或许吧,但就连她自己,也为自己一直生的都是女儿而懊恼。

这就是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没人觉得有哪里不对,

招弟在卖豆浆和豆花时也不那么容易,不仅有“地牛”(稽查员),还有以阿龙为首的706黑社会来收保护费。

但阿龙是个跟我们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地痞流氓,他说了:“既然我收了你们保护费,就会保护你们。

”说到做到,阿龙真的为了保护他们对稽查队员大打出手。

但也是因为这个,阿龙坐了牢。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一场戏大概是阿海和拉妮两家商讨结婚事宜的场景,一边是华人,一边是印度人,而中间的调和人是马来西亚人。

还有比让两个不同种族的人结婚更能体现种族团结的吗?

而这部影片中,最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就是招弟的另一个弟弟——阿坤。

他就是典型的自私小气,并且眼高手低的人。

因为从小被惯坏了,怕苦怕累,但却想不劳而获。

因为他想开霸王车,所以就让招弟拿出卖女儿的钱给他买车;因为刚出狱想喝酒,就连家里遭水灾他都没回来;他自己的孩子把他的盆栽打破了,却诬陷在招弟的孩子身上,还让招弟买电视机赔礼道歉。

而他在贪招弟赔偿款的时候终于被全家人指责,但却出了车祸。

这个设定很老套,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是的,他改过自新了,他终于明白了招弟对这个家的付出。

他们也终于要搬到了政府的组屋去住,再也不用担心水灾,再也不用担心要补屋顶。

可这时,招弟因为癌症去世了,但在这之前,她为所有人安排好了一切。

这个女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惨,生活给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重击。

或许在她的一生中,感到被救赎的那一刻,就是四叔终于愿意让招弟喊他一声爸爸了吧。

看起来这么普通的一件事,却能让她感到终于被认可的感动。

与其说这部影片是剧情片,我更觉得像是纪录片。

它记录了这个女人的一生,记录了流失的方言,更记录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

但其中也有弊病,比如关于阿龙和招弟关系的这条线并不是很清楚,再比如人物略显类型化。

可能是导演想要叙述的东西太多,反而一些东西顾及不到。

但如果你对新加坡感到好奇,那就不该错过《我们的故事》。

-THE END-PS.想看这部影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伍脊六兽。

 3 ) 主旋律新加坡家庭伦理

第一次看新加坡电影,观感极好。

影片一开头将我们带入新加坡的农村,一位名叫“招娣”的妇女带着三个女儿回到娘家,快临盆的招娣走投无路,而她的大弟阿坤和爸爸竟讽刺挖苦,在招娣发誓生产后努力赚钱养家后,父子俩才同意她们留下来。

医院里招娣拼尽全力产下一女,她绝望地呻吟着,求子不得受尽白眼。

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就在她心灰意冷时,医生告诉她腹中还有一子,招娣如愿般得生下了儿子,接下来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双胞胎女儿被视为不详,被迫送给他人,招娣开始艰难地经营自己的小生意…… 华人以福建移民为主,大多数人迷信,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深入骨髓,原本以为大姐在受家人嘲讽之后能将心比心地对待自己的大女儿素婷,可就在这时招娣将自己的所有怨恨发泄在素婷身上。

其一,小儿子被扇耳光,招娣心疼认为素婷没有好好保护弟弟,弟弟挨了阿坤一耳光,素婷不仅挨了舅舅的一耳光,还挨了妈妈的两耳光。

其二,招娣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有苦说不出,无奈撕心地对素婷说“谁让你是当大姐的呢”,素婷理解妈妈的不容易,也正是这句话让招娣一辈子护着阿坤。

看到这儿时,犹如当头一棒,招娣有着华人群体(女性)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但她作为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在此时也成为了施加者,被环境影响的人性被刻画地淋漓尽致。

心疼这对母女,被重男轻女思想残害的女孩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真的好难,求和向团圆是中华民族的特点,不可否认的是重男轻女是糟粕,一味地忍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所以后来阿坤才会有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大姐,推卸自己的责任,贪婪地享用别人的努力成果。

他最后收到了惩罚,一家人和好如初,招娣含笑辞世。

另外在影片中强调了“种族和睦”,华人和马来人,再到后来的华人和印度人,只有美美与共,各美其美才能让新加坡这个新生国家越来越好。

随着新加坡的建国发展,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时代的变迁,招娣一家只是新加坡华人家庭的一个缩影,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真实平凡又感人。

那段故事也会成为华人共同的回忆……

 4 ) 《我们的故事》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

好看!

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走心,值得鼓励。

历史的背景多数人各不相同,但是历史留下的记忆碎片,总是能戳中每个人的内心。

《我们的故事》突出人性朴实的一面,即使我们都早已孰知影片的结果,答案,但是都还是愿意看,愿意在这个里面敞开心扉的大哭一场。

 5 ) 那个时代的女人的悲哀

仿佛看到了父辈的生活,当然我的父辈应该比剧里面更难。

而我想的更多的奶奶👵,剧中的阿嬷就是奶奶,永远在细声细语,永远的给爷爷端茶递水,永远的逆来顺受,永远的忙忙碌碌。

生活总是一地鸡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然后继续向前。

“逆来顺受”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刻在骨子里的,根深蒂固了,就像剧中的旁白说的“好像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从小到老的要求就是让、忍。

奶奶的这辈子就是这样,忙碌辛苦一辈子,没有享福没有收获“家人”,女主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都是一家人”,所以每次争吵矛盾之后,她都会忍让,然后主动寻求化解矛盾。

其实家家都是这样,总有着无数的矛盾,而正因为是家人,所以最后都可以不计前嫌。

“活着”这个电影会让我联想到活着,当然活着更残酷更残忍,那个时代更不近人情。

 6 ) What a interesting choice to choose English as the main language

in this movie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languages appeared in this movie, they are: Mandarin, Cantonese, English, Hindi, Bahasa Melayu. but during these languages nobody use English as their first language, but Singapore want to better mixed in this global environment, so it choose English as its governmental language.this really helped different nations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more convenient, and it also form “the Singapore English”

 7 ) Hi,Singapore!

整部电影没有太浮夸跌宕起伏的情节,打动人的是温情和真实,默默地将真性情渗透在每个小情节中,再加上演员满分的演技和恰如其分的配乐,泪点就上来了。

整部电影风格纪实接地气,有心酸有欣慰有笑有泪,演员语速和情节都不拖泥带水,第一部和第二部我都毫无快进地看下来了。

我很少看新加坡电影,这部家庭电影更像历史片,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诠释了新加坡数十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史,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是成功的,也是优秀的。

 8 ) 爱拼才会赢

刚刚看完两部。

我是闽南人,影片里面的闽南语正是我们泉州的方言口音。

从小到大也会旁听家里长辈提起关于某些亲戚下南洋的故事,很亲切。

影片里面从当地华人的家庭环境观念习俗也是一摸一样。

很感人温情。

我的妈妈也是家里的大姐,她的小时候在家里就因为是大姐也必须承担所有家务以及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因为当地闽南文化的包办婚姻,她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而嫁给了我不争气的爸爸。

当我出生的时候,就因为是女孩,爷爷奶奶就没来看过我们。

接着妹妹的出生,可想而知妈妈在爸爸大家族里面的生活情况,充满了歧视欺凌再加上爸爸的不争气。

妈妈为了我和妹妹的成长承受了太多太多。

直到我们找到了各自的幸福,她却又独自在老家生活。

我恨我自己的不孝,不能常常陪伴她左右…爸爸的离去已经让我体悟到人生的遗憾,我不能再失去我的妈妈。

所以,很努力很努力的在厦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时常把她接下来一起生活。

感恩!

生活不易,亲情永在!

 9 ) 我看过的最朴实的电影

原创 给丘吉尔做饭 2022-11-12于2016年上映的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分上下两部,共227分钟。

豆瓣评分都有8.4分。

将近4小时的时间,从一个小女孩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新加坡建国的历史,是我看过的最朴实的电影。

朴实可能首先在于选择了命苦的寡妇招弟作为女主角。

二十多岁的招弟生了三个女儿,丈夫死后,被大老婆连人带女儿一起赶出了家门,她不识字,没有工作,还大着肚子,只能回娘家。

娘家并不欢迎她。

首先因为她八字与父亲相冲,从小她只能管父亲叫“四叔”。

家里还有一个娇生惯养游手好闲的弟弟,自然对增加的这几张嘴极不欢迎。

但招弟已经快要临盆,一边保证自己将来会对这个家有贡献,一边就把孩子生了下来,还是龙凤胎。

家里人又说新生女孩脸上的痣会与大家相冲,要招弟把女儿送走。

如此,招弟才得以在娘家住下来。

娘家是有娘的家啊,但是娘也只是招弟的“四婶”,跟着“四叔”来的。

招弟是他们的长女,是家里的“大姐”,但是,重男轻女,大姐要照顾弟弟妹妹这些观念似乎天经地义,没有人会觉得奇怪,所以招弟也只能忍受,更加辛苦地工作。

这些观念贯穿始终,从来没有要批判要反对的意思,包括“一家人不要太计较”、“朋友要互相帮助”等古老的信念支撑了全部的情节,这大约是我觉得电影“朴实”的第二个原因。

招弟的“工作”,是每天起早贪黑地种地、养猪,磨豆子做豆花到市场去卖。

当时的市场,有印度的督查,和本地的黑帮,轮番骚扰摊主们,令大家苦不堪言。

新加坡主要有三个种族:招弟一家这种讲福建话的华人,招弟家的邻居,讲马来语吃手抓饭的萨米一家,还有任督查的印度人,他家女儿后来嫁给了招弟的小弟弟。

至少从电影里看到的是,华人和马来人的地位比较低,住的都是会漏雨会被洪水冲走的寮棚。

一个很有喜感的场景是,印度姑娘要嫁给华人穷小子,还未婚先孕,让原本凶神恶煞的督查爸爸相当暴怒,去当说客的除了敢于出头的招弟,还有同为摊主的萨米。

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连比带划,居然把婚事说成了。

这也是“民族融合”象征性场景。

在实现这场“民族融合”之前,还发生过当地黑帮为保护被他们收了“保护费”的摊主而痛打督查的冲突,只能说阿龙“这个黑帮不太黑”,他佩服能为了保护兄弟不惜自己挨打的招弟,改邪归正后还一直关照她们一家,这种人情温暖,也表现得非常朴实。

第三重的朴实,应该就是演员的表演和影调。

中规中矩,略带一些喜剧的夸张。

你想看到的表情都有,都到位,一览无遗,也无需更多的深意。

正如全片都打了一种类似电视剧的大白光,完全放弃了对“电影质感”的追求。

能够达到这种朴实,除了切入视角低、价值观平民化、表演和影调风格求拙,我觉得还有两个辅助力量。

一是故事情节平实,起承转合都在意料之中,没有狗血的夸张和反转,所有的狗血,都由招弟那个招人恨的弟弟一个人担当了——他真是满嘴喷粪,坏事做绝,当然最后也改邪归正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接管观众情绪的大反派,其他情节就可以只管平实走来就好。

二是略带喜剧的表现手法对冲了全片的悲剧气氛。

老父亲病重,开着“霸王车”的弟弟跑得不见人影,还是招弟请了假,推着板车送“四叔”去医院。

路上,老父亲良心发现,让招弟叫他做“阿爸”。

招弟说,不是叫了会相冲吗?

父亲说,还有什么冲不冲的?

原来以为儿子会孝顺,到头来发现还是女儿孝顺。

招弟高高兴兴地叫“阿爸”,阿爸却没声音了。

招弟大哭,说:讲了不能叫阿爸嘛~阿爸悠悠醒转,说我只是累了啊~这是我觉得非常高级的段落。

最后,阿爸还是走了。

家园没有了。

一家人搬进了带电梯的祖屋。

农田消失了。

代之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方言没有了。

官方语言是英语。

曾经,他们以为没有明天,最后,发现遗失的是昨天。

幸好,他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闪亮的日子音乐:音乐热搜 - 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现场歌曲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罗大佑的歌如此贴切,让人以为是专门为此写的。

但这是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献礼片,2016年上映,《闪亮的日子》发表于1989年。

对了,影片中用了好几首华人熟悉的歌来表现年代,也是该片朴实的看点之一。

 10 ) 有家才有归属感

昨天中午,点开优酷,无意间发现了这部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简介中“海外华人的故事”几个字搭配类似下南洋题材电视剧的海报封面,一看就是外婆最爱的剧情,我就猜到一定好看!

电影中的插曲十分复古怀旧,搭配60年代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的画面,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坐在外婆脚踏车后座的小不点,回到了外婆牵着我的小手走在农场路上,听到农场场部的大喇叭传来的歌声,就像一杯馥郁芳香的浓咖啡,喝了久久回味。

果不其然,令人熟悉的闽南语系和马来语带来的异域风情,搭配恰到好处的高潮和戏剧性情节,看到结尾意犹未尽,我和外婆都爱看,很有共鸣!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场的生活片段,虽然算不上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却充满了暖暖的温情,亲情、邻里之情和大时代,跨越地区和种族,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真实质朴,温馨感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献给新加坡,也是献给东南亚华人,献给潮汕人、福建人的电影。

新加坡华人通常由福建,广东(潮汕),客家,海南人组成,这部分华人长期沿袭中国传统风土习俗,以唐人自居。

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品质。

如果你的祖上有人去“过番”,看这部电影,想必更会感慨颇多!

刚好今早和好友LF聊到关于家和家人的话题:她是一个非常恋家的女孩,其实我也一样。

她说:“很多时候,感觉撑下去的理由真的是家人。

看来看去,世界偌大,家人给自己的爱,即使不是所有,却很真挚,人生在世,好像追求的就是一份真挚的情感,友情,爱情,亲情,有人发自内心的爱你,真的是一件胜过所有美好的事情。

我回答她:“没人能比家人更重要 ,没人能比家人更爱你。

在家不知离家人的苦,离家方知想家人的愁。

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家人,毕竟有家人的地方才有家。

不过,人生的最高理想是把朋友变成家人,把家人变成朋友,哈哈哈。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一家人的感情历经悲欢离合愈加深厚,文明新思想代替迷信旧思想,组屋代替村落,生活越来越好,华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也都成了一家人的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该有温暖有人的地方就该有互助有人的地方不能只有利益要说电影吸引我的地方,除了能在视觉上唤起我在农场外婆家成长的光阴故事,还有就是听觉上,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的大女儿的第一口吻介绍整部影片的,给你一种听当事人当面给你回忆往事的触动感,又有一种你在翻阅主人公写的一本自传,一本旧日记的感觉:

1958年出生的我,1965年和妈妈及两个妹妹被大妈赶出家,原因是因为大妈不能生养,后来爸爸娶了二房,也就是我的妈妈,结果我的妈妈接连生了三个女儿。

在那个年代,生女儿和没生没多大区别。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们去了四叔家,四叔是妈妈的亲生父亲,因为算命的说妈妈的命不好,和家人相克,于是不让妈妈喊她爸爸。

就这样,妈妈喊自己的父母叫做四叔四婶。

在严重重男轻女的年代,女主作为家里的长女,其名字也是取的极有代表性,招弟。

这使我想起,我外婆的好朋友叫做惜弟,其实是一样的寓意。

我们来到四叔家里,四叔和大舅都不愿意我们留下来,他们说家里也没有位置,也没有条件供我们这么多人吃住,后来四婶说让小舅把房间腾出来给我们住,小舅和表哥表弟一起住。

其实大舅和四叔可能还是不想的吧。

等四婶这样安排完,妈妈的羊水就破了,后来大舅他们赶紧把妈妈送去了医院。

医生说是一个女儿,妈妈崩溃了:“老天爷啊,为什么这么对我,难道我就生不出来一个儿子吗?

”说完这话,医生说肚子里面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呢。

妈妈又鼓足了力气生出来了一个小弟弟,生了一对双胞胎,小舅激动的想进房间看看,但是四婶说男孩子进月子房会长不大的。

小舅不屑的说这原来就是我的房间,但也没有进入妈妈的月子房。

头上一颗痣的是我的弟弟,两颗痣的是我的妹妹。

这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家了。

四叔又请了人来看相,看相的说妹妹的命克人,放在早期的唐山那会儿是要被掐死的,但是弟弟的命好,是大富大贵的命。

四叔说还好有个命好的,但是妹妹他们决定想个办法送她离开。

看相的刚走一会,表弟(或者是表哥)就摔破了头,流了血。

四叔就借此来到我妈的面前说,都是因为我们来了,才带来了麻烦。

威胁妈妈说要么把妹妹送走,要么妈妈就带着我们全部离开。

妈妈为了我们可以留下来,无奈的听了四叔的话,把妹妹送人了,没有人能体会我们当时的那种感受。

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如此局限,小女孩就被从小教育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女儿是草,儿子却是宝。

想起我自己的身世,如果当初妈妈不是为了不让我被送人,被逼无奈主动提出离婚,如果不是外婆辛苦把我抚养长大,我现在的生活定是千差万别的,你们可能也不会认识到现在这个小雅了吧...

为了能在家里做出一点贡献,妈妈开始帮别人洗衣服赚钱补贴家用。

后来,一个妈妈原先嫁过去那家认识的一个好朋友遇见了妈妈,她还给妈妈介绍了一份活,自己弄豆脑花和豆汁水去街上卖...后面的剧情小雅就不剧透了,想知道的推荐去看下这部电影。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小人物映射出时代变化的电影手法,有很多细节刻画显得非常有血有肉,就好像在看新加坡版本的《请回答1988》,重点是不看字幕我都能听懂的闽南语系方言,亲切感更是倍增,还有那些大都相同的节日风俗习惯和老人家的讲究,真的回忆感满满,我们的情绪随着人物的命运悲喜交加,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落沉浮。

我相信能拍出个人风格的导演都是有情怀的,而最能打动人的情怀就是本土情怀。

当听着咖喱味的英文,乡音浓郁的华语,我和外婆都被迷住了,方言是我们自出生第一个掌握的真正的母语,有了它的家,才有了真正的归属感,不是吗?

曾经我们以为没有明天我们的故事在时代与命运面前微不足道但,卑微就是活过的证据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月雅岛(yueyadaooo)(一个三亚追梦少女的精神岛屿,岛上有她的人生奇幻历险记)

《我们的故事》短评

不如屎

7分钟前
  • 世之介
  • 很差

挺真实,但是有点没头没尾,分数过高了吧

12分钟前
  • Mmmmelody
  • 较差

还不错,略显单薄。

15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国籍一换,应该马上被喷成电影版娘道吧

20分钟前
  • 小醉
  • 较差

主旋律剧,新加坡版农村苦情女主。

24分钟前
  • 煮茶叶蛋🥚
  • 很差

回顾新加坡独立后的底层华人的生活历程,拍摄手法和技术有点像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情怀之中,可以看到太多负面的东西,其实没必要传承。华人的生活,总是以hard模式开启,也很让人揪心。其实,最难释怀的还是女主与阿龙一直压抑而纯真的感情。

25分钟前
  • ypiggy
  • 较差

几十年的故事,两小时是讲不完的。

28分钟前
  • 哈尔的薄荷糖
  • 推荐

很好看的电影,笑着看完

32分钟前
  • 尘飞扬
  • 推荐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好看的

36分钟前
  • liky
  • 较差

福建人在新加坡的故事。全程都处于一种生气的氛围中。孙子磕破头 煞有介事说是招弟回来了的原因,弟弟被打明明就是招弟挡了,却还是怪招弟不详,苦口婆心以为是对的一样让她把女儿送走。另一个弟弟借钱买车让她把卖女儿的红包拿出来要她为这个家做点贡献……天啊 为什么都觉得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脸皮那么厚!!唯一温暖的就在于706送来了女儿的课本以及全程都让人感到温暖的奥斯曼先生。哎 希望我们国家不要这样。

37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这哪里是我们的故事,这明明是我们的宣传片。民族问题是新加坡永远的痛,绝对不能提,拍的比天朝的宣传片还和谐,可惜不管怎么遮掩,这就是上帝给人类最大的惩戒,巴别塔。

38分钟前
  • 人间指南杂编部
  • 较差

结合新加坡历史,第一部比第二部好看

39分钟前
  • 一光年
  • 推荐

推荐。

42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力荐

新加坡主旋律,啥啥都是政府好,故事仿佛几段教育大会兼政府歌颂会拼凑而成。

45分钟前
  • SpyLiu
  • 很差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好看!ps: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走心,值得鼓励。

49分钟前
  • 不要不开心哦
  • 还行

一部新加坡的家国史诗,小人物,小家庭,大折射。唯一让我心痛的是,过番的福建人不仅带去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也带去民族糟粕。迷信神灵,重男轻女等旧习是我们事到如今也没有完全甩掉的陈旧包袱。

52分钟前
  • 是心
  • 推荐

5是因为有新加坡有印度裔,所以整个片子也一股子印度味吗。。。莫名其妙的慢动作,转场运镜和尬煽的BGM,真的让人有点无所适从。再论剧情,也真没多出色,同样是主旋律片子,韩国的国际市场无论从剧情完整度,跨越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这部片子。剧里只是脸谱化的描写了那个女权式微的时代里,一个默默承担一切的大姐和大男子主义而迂腐的二弟,剩下还有个奥斯曼,其他的片子里的人物真都没一点特点,也不立体。不知道为啥会有这么高的分。。

56分钟前
  • Chansel
  • 较差

特别好看!

57分钟前
  • 树里啦
  • 推荐

新加坡历史片。这么传统迷信的观念,真是看着不惯,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华人社会特有的

1小时前
  • Myffel
  • 力荐

拍摄很写实,情感很细腻,只是画面粗糙了些。

1小时前
  • 韩先生的电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