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看过最fusion的片。
对中国文化背景和本土景象的描绘都很细致。
古今、中外,大fusion。
主角小女孩行为举止塑造得很美国,但场景环境描绘得很中国并且很准确(老师说“你今天考第一下次就可能考第30”真是逗死我了)。
小桥流水镇上谈磁悬浮,打乒乓球的弟弟练穿墙术,科技感的月球岩石表面飞过火红麒麟兽。
仙气飘飘的嫦娥出场就开Katy Perry式演唱会,转眼换成古装又化斩男色咬唇妆。
全程惊叹于各种元素的融合,而且佩服对亚洲文化场景描绘的准确。
甚至还看到了日本动漫和韩剧的一些影子。
全程惊叹看完。
如果是以一个我不了解的文化背景做改编,可能我并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复“被击中”又“被颠覆”的感受。
喜欢。
那天,本来我们一家三口是冲着姜子牙去的,但到了电影院,看到新上映的over the moon,毫不犹豫换成了这个。
女儿四岁半,全程目不转睛、全神贯注,零食和水都是多余的了。
看完后,我们一家三口都很满意喜悦,不虚此行的感觉。
我们很喜欢这部电影,我想,这是一部绝佳的心灵成长童话剧,又不失孩童漫无边际的想象力!
(飞上月球,月宫里的一切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孩童的世界,不是成年人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能想明白的。
孩子在逻辑、思维、经验都欠缺的时候,解读世界的感觉往往是错误的、扭曲的,而那种错误扭曲的解读,会让孩子生活在,自我营造的痛苦世界里。
电影里的主角小女孩就是这样的。
当她的爸爸,可以为她带来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时,她解读的却是爸爸对妈妈的背叛。
小女孩如何走出自我营造的内心伤痕?
努力学习自我封闭,幻想登上月球,付诸行动,自造飞船登上月球,开始了她的成长历险记。
小女孩目标坚定,勇敢探索,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朋友,在一次次新认知的冲击下,她逐渐体会了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
在她不顾一切地当放下自己,去帮助嫦娥的时候,同时帮助了自己。
她顿悟了生命的意义,理解了母亲的离去之于她的真正价值,此刻,她已经心变世界变。
内心重生的小女孩,带着对爸爸弟弟的爱,接悦纳了一切,从此她的心灵小孩长大了,于是她收获了无尽的爱和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心灵成长的路,探索穿越迷雾的过程,诚然充满了黑暗和苦痛,可是因为这些探索的过程,我们才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梦工厂在2020年推出的《飞奔去月球》是一部以中国传统和现代生活为背景的动画电影,但很遗憾它的发行并没有带来太大的火花。
我今天百无聊赖地打开了它,却很神奇地经历了从对故事的不满到深深感动的变化。
如果要说的话,也许是因为懂得失去的苦,所以对电影中的人物,生出了无限的同情的原因吧。
这部动画论剧情的演出、设定的新奇和故事的趣味性而言,最常见的评价就是“没有新意”。
这点我也是有同感的,甚至在主人公菲菲用网购及磁悬浮技术造出飞行器的时候我脑海中大写的“扯”。
另外嫦娥作为月球女神,为了满足能与后羿再见的愿望对别人颐指气使的桥段也令人觉得十分生硬。
明明感知得到“信物”的位置,为什么自己不去呢?
虽然小主人公必然要经历试炼而嫦娥必然要出题,但是桥段的演出还是令人很出戏。
但是,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沉入剧情中了呢?
似乎是从菲菲遇到果冻狗狗开始。
果冻狗狗和菲菲的小弟弟阿庆一样,是一个缺心眼的小开心果。
菲菲费劲千辛万苦找回信物的时候,果冻狗狗在她身边欢呼到破音。
就是一个真心实意把别人的快乐与自己的快乐完全联通的小太阳。
然后那一下子我就有点刹不住。
我想,谁不会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呢?
菲菲真幸运。
然后剧情推进,嫦娥得到了她想要的,魔法开启,广寒宫四周逐渐长出了花草变成了丛林,她见到了后羿,却得知后羿终究无法与她团圆。
嫦娥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广寒宫进入无限的永夜。
菲菲靠近她,也被她的悲伤感染,想起了自己失去的母亲,一起陷入了悲痛。
她们两个在一片黑暗中屈膝保住自己的样子,真的很令人心疼。
我才领悟到,这部动画,不仅仅是做给孩子,也是给曾经失去过心爱的人做的。
当深爱的人逝去,我们与外界的最重要的链接也失去,此时我们所想所感,不就是这样的一片黑暗吗?
逝去,是永远无法追回的失去。
走过 2021 年,我相继失去了姥姥和姥爷。
我已经比以前更懂这种感觉了。
这种失去的痛很像一根长在心中的刺,平时不会碰到的时候也许不会疼,但是一旦碰到,就很难从里面出来。
这时候我很难再去批评这部电影什么。
菲菲没有做错什么而妈妈离开了她;而嫦娥却的确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令自己永困广寒宫。
我们听神话故事很少去深究其背后的含义,但我此时突然意识到嫦娥的故事是关于错误与惩罚的故事。
当广寒宫四周开始长出森林的时候我才感受到这里多么地孤寂清冷。
嫦娥身在其中千千万万年,论悔恨,那会是怎样一种此恨无穷。
所以把嫦娥与“逝去与疗愈”的主题进行关联,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虽然嫦娥看到菲菲陷入自闭转而开始帮助她而终于令两个人最终走出阴霾(也多亏了她们各自身边都有无条件爱着他们的人),这一段的转折还是会有点生硬,但我还是能从中感受到创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救助的前提,是互相理解。
因为前面跳过了菲菲妈妈去世的片段,看完电影后我又倒回去重新看了一遍。
果然很难过,就好像 cheap thrill 一样,类似的亲人离世的桥段总能轻易地击穿我的防线。
我变脆弱了吗?
似乎也不是。
这种悲伤也是属于我的人生经历的情感,我想这就是增加生命厚度的东西。
这一幕之前,镜头里是月光,白墙黑瓦,仙鹤,流水,莲灯,杨柳。
一下子我就好想回国。
PS:最近位卑未敢忘忧国太过了,看到菲菲生活在很有传统气息的古镇上但却可以衣食无忧(爸爸连她造火箭的成本费都没眨眼报销了),还有古镇里和和美美载歌载舞的人们(感觉幸福指数直逼《宠物的秘密生活》中的纽约客们),我真的很希望中国人民可以过上这种全面小康但并没有被城市化完全吞噬的生活呀。
这有可能吗?
PPS:说实话皮克斯的本地化真的做的很好了,我想动画片中的古镇、油菜田、月饼、大闸蟹一定把西方观众看得一愣一愣的吧?
Welcome to China!
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梦幻,执着与放下,孤单与团圆……在这部电影里,你不会看到原汁原味的嫦娥奔月,你会看到中国风别具一格。
因为这是一部满是“拼接”的影片,就像影片主打歌都是中英文交替来唱,感受下:许你生生世世无绝期的爱Always and forever In this heart of mine Longer than the heavens And the stars that shine 相思情难耐愿与你同在I am yours I am yours Forever 如果你能适应这种“画风突变”,这部影片便充满魅力。
神话故事之外,爱情和亲情是能够跨越东西的语言,菲菲失去至亲妈妈,嫦娥失去挚爱后裔,她们都想挽回无法改变的过去,奈何即便柔肠寸断也无法挽回逝去的时光,好在有过的真情可以永恒,化作回忆给我们力量继续向前。
很多网友吐槽这不是他们心中的嫦娥,然而中国风影片想要同时满足东西方观众的口味绝非易事,至少 over the moon 能携带拼接的中国元素为异国观众展示东方倩影,让他们了解中秋节与感恩节一样意义深远,江南水乡与威尼斯一样让人沉醉,就功德无量了。
在不远的将来,华语电影市场就会超过北美的体量。
依靠庞大的市场和人才,希望更多中国影片搭载美好的中国文化在全球乘风破浪。
P.s. 想看飞奔去月球的加微:stayreal1618 下载地址分享你 ~
为孩子内心的这份美好所感动!
孩子的刻画我觉得挺符合孩子的年龄,阅历,包括兔子都很好重点要提一下,这里的配音是真的不错,有吸引到我,不过没记住配音演员的名字!
不过有些不太明白,这里是中西结合的路子吗?
中国流传下来的童话,西方的魔幻?
其实,如果中国传统元素的精耕细作也应该会很出彩吧期待更多国产优秀作品
嫦娥打乒乓球虽然感觉在学汤浅的乒乓,但确实不错,歌也好听,整体比Let it Go感觉还有趣.真实的小女孩的一天大概是这样: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中秋节。
环卫工人早早得就打扫干净了老城区整条巷子,洒水车也刚刚从牌坊前边走过;空气里一股泥土的味道。
菲菲家的月饼真不错,前些日子邻里真的定了不少,今天爸爸特意让菲菲骑车去街上给街坊送订单,菲菲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憋着嘴答应了,爸爸也看出来了她不太乐意,但还是鼓励地笑了笑,临走前还在门口嘱咐她:“今天送完月饼赶紧回来,别在外面乱跑,晚上你七大姑八大姨还要来呢....”。
菲菲看到爸爸又叼着烟吞云吐雾,嫌弃的哼哼着让他别抽了。
然后就熟练的栓紧了小破车后面的几十盒月饼,爸爸就这么看着菲菲一溜小跑地蹬上了自行车,然后叮铃叮铃地扎进了巷子... ...这自行车很大,菲菲都几乎够不着,他忽高忽低地骑着车小心翼翼地穿过石牌桥,好多人早早得就在这聚集着跳广场舞,凤凰传奇的歌,她也会哼几句;边上的阿姨都认识他,远远的跟她打招呼:“菲菲阿,这么早去送月饼阿” ,“看看人家菲菲多懂事,比我们加小X不知道强到那里去了”“对呀,对呀,多好的闺女”,菲菲对这些搭讪也并不奇怪,方圆十里数他家的月饼最有明了,每年都会看到这些阿姨伯伯带着孙子儿子去他们家排队买月饼;她也只是里礼貌地笑笑不说话。
路过这片油菜地,油菜花香隔着文字都嗅得到;菲菲骑着车,陶醉在其中;她用力蹬两下就歇歇,等到自行车快停下了,她才又蹬两下;“油菜花真多呀,太漂亮了”她心想;一边想一边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蹬,她感觉自己飞了起来,像一个穿梭在油菜地里勤劳的蜜蜂,她家月饼的香味也是这么天然.... ...刚出了老城区,前面就是一片大工地了,在造高铁;昨天王工头定了十好几盒,说要给他们老板送去讨他开心;在一片泥泞的工地前,菲菲晃晃悠悠停了下来;工地这么大,她也不知道怎么去找那个人,她在工地一角大喊:“请问谁是王工头..?
”她连喊了几声,一声比一声大,终于传来了回音;“唉——,俺在这里,你叫月饼都搬过来吧,我给你钱”,那是个看起来很忠厚的中年人,同样叼着厌烟卷远远地在向她招手;菲菲见状就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着自行车,吱吱扭扭第推着就往他附近走了... ........... .......没有生活气息说的大概就是这种:他的所有元素都是按着中国的来的,人物形象,街道,桌椅板凳,连地上的砖也恨不得刻上中国俩字,空气都带上中国分子,但这些东西拼凑到一起,你就硬是感觉和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片子也是老幸福的资本主义了,类似片子里的他们永远都住大house,做自己想做的事专注自己的目标,没有什么实质生活的压力,都是马斯洛高层次的追求,他们设定的家庭矛盾也从来都不是基于真实的现实,工作,金钱或者真正生活的压力,虚假的幸福资本主义外壳。
毫无意义的空洞设定。
前期大范围铺垫,后半段起来了,前面反正是看的有点平淡,里面有特别多的歌曲,完全可以当个歌舞欣赏,而且里面的歌舞涉及了好多个风格,挺惊喜的(唱歌已经是一种传统了.)后期起来了,我是看到后期开始心疼起来了. 你知道那种自己已经失去了,还要去安慰别人,太悲伤了。
so sad 情感抓得很好。
(嫦娥和后羿的故事,别问我为什么哭)怎么说呢,涉及到了中国的元素,尽力融入了中国元素,能看出来已经很努力了. 剧情上,我没怎么挑,我是看下来了,(我可以接受.)原版翻译字幕较官方,有些地方较生硬,可能会看不懂(我有的地方有点)中配挺接地气的,非常可以的。
原版和中配都很优秀,但我主观更推荐中配一些(我是看完了原版,看了一些中配的人.)
《飞奔去月球》今天循环了一天,娃超超超级喜欢看……老外很善于用中国元素讲一个关于爱和成长的简单故事……当嫦娥和后裔分开的时候,只有2岁多的娃说,“那个妈妈伤心了……”我问他,“妈妈为什么伤心啊?
”娃说,“因为她再也见不到爸爸了……”因为我们是用网飞看的,所以都是英语配音,但是孩子即使听不懂英文也完全可以理解影片的意思……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的动漫总能全世界流行,而国漫却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外国人必然理解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可是告诉孩子爱是什么和如何去爱,却是全世界通用的……有时候简单的故事反而能打动人心……比起抗争式的自我成长,我更愿意给孩子看这样的动画片,毕竟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温柔的人,我想在他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大家都知道,非油炸的油条是没有灵魂的。
哪怕你再号称环保,我选择去吃路边摊的味道。
剧情差也就算了,很神奇的是,作为合资片,画面居然还不合格。。。
本电影迪斯尼风格明显,然而模仿的不伦不类,尬出天际,明明是中国故事,人物却充斥着挤眉弄眼的好莱坞风格,抱歉,这比花木兰更让人感觉水土不服。
我很奇怪这玩意儿豆瓣分居然有6+?
也許有過喪父的經歷,這部電影有深深觸動到我。
故事感動,音樂好聽,動畫精緻,只是略嫌3D嫦娥畫得不夠2D的漂亮;開演唱會的嫦娥有讓我出戲,月球上的世界感覺很西洋風,不過慶幸有還原嫦娥原來的樣子帶我回來。
因為是出自Disney Legend Glen Keane之手,所以這部片一定是音樂劇,而且帶著濃濃的迪士尼味道...近年來新迪士尼漸漸流失原有的味道,所以我覺得很感動竟然能在這部作品裡找得到黃金時代(2nd Golden Age)的迪士尼味!
有人說這部片抄迪士尼...我倒覺得自從華特.迪士尼去世後,「迪士尼」就只不過是個品牌,靠動畫師來給它設立好形象,所謂「迪士尼味」也是動畫師們的ideas, 所以動畫師去到哪兒,「迪士尼味」就會跟到哪兒... 若要說representation, 個人覺得這算是很新鮮的作品,沒有很土的「龍鳳」,「陰陽」代表Chinese,還介紹了中秋這個節日給很多老外,有很多老外朋友現在很好奇想多認識嫦娥的故事,還說明年要試吃月餅!
這才是representation的重點吧?
跟全世界分享我們的傳統文化。。
本片還把「烏鎮」這個地方的氣質呈現了出來...誠意十足,比2020花木蘭好太多倍!
天哪 兔兔也太可爱了!好喜欢这样的动画片啊 唯一缺点就是人不太好看 之前看预告片就比较期待 虽然好多人觉得预告片里的嫦娥太颠覆了 但正片看完也可以接受这样的嫦娥 去年雪怪的动画片也超级好看 希望动画大厂们多出点以我国神话故事为背景的片子
洋溢着浓浓的春晚气息
第一次在影院看到网飞的logo,落地化做的挺好,合格的子供向……
偶然看到一个楼面上还留着网飞去年的大招贴“Bir Ay Masalı”,我好奇这是个啥月故事呢回家一看还是中秋题材……
用西式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方式讲了一个中式背景的故事,有些混搭的感觉。不过效果呈现一般,蛮闹腾的。
文化挪用+种族偏见的好莱坞快餐,它还企图在中国大陆上映,就像美国的中式快餐打算杀回中国并试图大卖……
这就对了!
重组家庭孩子教育示范片,中国元素可以跟《雪人奇缘》并列,但是真的太难看了,唯一有印象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觉得寂寞啊!难道你寂寞了?”自己想找就找呗找什么家里冷清的借口啊呸
大杂烩,中不中洋不洋,歌曲强行插入还不动听,描绘的月球景色像个儿童游乐园,缺乏想象力,差评!
凑合,东方梦工厂也是越来愈熟练了,用美国动画那一套来讲东方故事,至少比追光动画的那些半成品成熟得多。
很好看啊!真的!!!非常可爱!
中国的故事只能中国人来讲,好莱坞是在用中国元素讲一个美式故事,但不失为将古典神话现代化阐述的一个思路。
登月之后的内容cant relate
已经是0202年,为何。
因为赵约翰来看的。暴脾气、又蹦迪的嫦娥的设定,我觉得还挺生动的。只是剧情有点低幼。一个生在互联网和电子屏时代的00后会对儿时的神话有如此强烈的信念感?这无法让我信服。
不到四星水准,唱歌桥段神似冰雪奇缘,东方故事,西式解构,嫦娥怎么看都像是舞团天后,同时又有点像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而不是仙女,当然故事总算是圆下来了。
对于网飞的这部动画片本来是满怀期待的,结果就印证了那句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叹息~2020年了朋友们,米国的审美概念里,亚洲的女人脸都和大闸蟹一样宽扁,嘴唇厚加脏辫的打扮,真让我以为这是非洲混血的动画了,人设极丑,还套用了西方的“表现主义”表情包,这种僵化的思维什么时候可以到头?是的,演职员表里可以看到很多亚裔的名字,但内核不过还是黑人说唱加低龄化霓虹色,玉兔你就真的弄个绿的,I服了U~ 满屏都是戾气和邪恶的表情,看不下去,连唱歌时挤眉弄眼的表情都特难看,真是别再套中国文化的壳了~一心做朋克电玩小姐姐不好吗?
东方梦工厂拿着Netflix的大数据,搞了一部山寨迪士尼动画,学起了公主的套路,就没有一首难听的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再来一首。这个嫦娥的故事,低幼到尴尬癌都要犯了,让人怀疑后妈给小女孩的月饼里下了毒,让她产生了这场可怕的幻觉。不过他们还是挺会讲故事的,不管逻辑上多么不堪,对么套路,最后在情感上还是打动人的,小女孩的心理可以解释一切,这就是会用叙事技巧的魅力所在。
比今年的那个孙猴子好太多了
可以看作《家有儿女》小雪与刘星故事的一种变奏,不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还是制造火箭的科学元素,都运用得比较接地气,虽然故事依旧在预料之中,但其表达「放下悲伤自我和解」的主题还是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