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汉娜

Hanna,少女杀手的奇幻旅程(台),杀神少女:汉娜(港),少女杀手

主演:西尔莎·罗南,凯特·布兰切特,艾瑞克·巴纳,奥莉维亚·威廉姆斯,米歇尔·道克瑞,迪·布拉雷·贝克尔,汤姆·霍兰德尔,杰西卡·巴登,赛伦·梅尔维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德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11

《汉娜》剧照

汉娜 剧照 NO.1汉娜 剧照 NO.2汉娜 剧照 NO.3汉娜 剧照 NO.4汉娜 剧照 NO.5汉娜 剧照 NO.6汉娜 剧照 NO.13汉娜 剧照 NO.14汉娜 剧照 NO.15汉娜 剧照 NO.16汉娜 剧照 NO.17汉娜 剧照 NO.18汉娜 剧照 NO.19汉娜 剧照 NO.20

《汉娜》剧情介绍

汉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冰原森林,生活着一对平凡却有着非凡身手的父女。父亲艾利克·海勒(Eric Bana 饰)曾是受雇于CIA的特工,在上世纪90年代活跃于东欧和中亚等地,具有丰富的经验。然而最终却因为某种原因,令他带着女儿汉娜隐居在这人类罕至的寒冷所在。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练,汉娜(Saoirse Ronan 饰)终于成长为拥有广博知识和出色身手的战斗少女。 某天,自认已做好准备的汉娜按下了父亲那台信号发射器,不久美国方面便收到消息。艾利克当年的联系人玛丽莎(Cate Blanchett 饰)声称这个消失多年的特工掌握非常敏感的秘密,于是在她的主持下,一场居心叵测的围捕旋即展开。汉娜也已柔弱的身躯投入了血腥的战斗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潮流教主事故故事第一季大霞健与和嗅觉搜查官动物狂想曲第二季左右为难古宅魅影印度合伙人新木偶奇遇记不安分的狗救赎第一季极速之巅擒贼先擒王武动青春暴走财神6血腥圣诞节丑闻笔记鬼精灵5:跳街舞中间人生唯爱永存公牛铠甲勇士拿瓦适宜北风乡村酔恋拥有超常技能的异世界流浪美食家六样情继承者计划大叔之爱:爱情或死亡离奇剧院

《汉娜》长篇影评

 1 ) 《汉娜》缺少精彩打斗场面的打斗片

这是被微博种草的一部电影,没想到是2011年的一部电影,稍微看了一下豆瓣下面的评论,好像褒贬不一吐槽的比较多一些吧,其实看起来我觉得还好,确实有些东西有一些仪式性的象征,倒觉得没有太多的必要。

首先故事是讲改造DNA进化人的一个女孩,但是整体看来除了跑得久一点,杀人的功夫好一点之外,并没有其他DNA很大的进化。

本来还期待着有什么特异功能,但事实上好像没有。

这样的一个女孩汉娜,从森林走向文明社会。

通过和履行一家人的认识,认识到人性的善良。

其实我觉得这一部分讲的太长了,以至于到结尾处觉得草草的结束,也没有什么复仇大搏斗。

但凡和汉娜有关联的人,那些善良的人都惨遭不幸。

感觉就像是说这样一个女孩儿是个灾星一样。

而且在结尾处的打斗,我觉得算不得精彩,基本上就是汉娜跑。

反面大boss追。

互相给对方致命一击之后又开始了反向的追逐。

其实这类电影我觉得他就是仪式感很强,是因为他很多东西像是有深意,但我觉得没有必要。

很多电影不都是这样子吗?

留下一些类似的伏笔之类的东西,让影评人可以大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什么人性的扭曲,道德沦丧都可以去发挥。

但真的去看电影的人,又觉得这是一个很特异的设定,比如说在这部电影里面结尾处,汉娜和反派大boss互相追逐的是一个废弃的游乐园,是不是预示着在汉娜缺失的童年。

还有开头,汉娜射杀小鹿时说的,我差点就射中了你的心脏。

而结尾处引导汉娜招聘反派大boss的也是一只小鹿。

最后的一个对白是汉娜对着反派大boss说,我差点就射中了你的心脏,像对待小鹿一样再补上两枪。

什么意思呢?

是前后呼应?

还是隐喻因果报应?

不想去思考太多,只是单纯的看电影虽算不得特别好,但也还算是能看得下去。

本来一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挺期待很哪,绝地大反杀徒手撕猛男,尤其是在露营帐篷的那一段,以为会让旅行一家人看到汉娜敏捷的身手,结果追住的人就这么错过了。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还可以,但是一些打斗的场面还是太少,也或者他想讲的是,对出入文明社会的汉娜,心灵的转变。

缺少了本应想要的精彩打斗镜头。

只能说它更像是一个文艺片,算不得一个打斗片,看到海报上很多什么杀神少女汉娜的标题,过于浮夸了。

 2 ) 梦幻

全片带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涉及东欧,北非等各地风土人情,从寒冷世界到炎热国土,惊鸿一瞥.音乐跌倒起伏,无特定分类的电子音乐,体现出chemical bro的多年电音积淀,符合全片基调,色彩梦幻,雪地,森林,麋鹿,戈壁,自然风景呈现完美亲切.非常彰显Joe Wright的另类文艺片色彩.浓厚的文化特色无时不刻不覆盖在全片细节处,从摩洛哥的热舞到柏林街头的涂鸦艺术,语言的变换.奇特的童话色彩渲染,配合着恰到好处的the sandman 及小丑般的口哨声,在冷酷无情的杀人世界里飘出些许得意悠然的讽刺意味,更加勾勒出'bad people'的可悲与可笑,'young girls'的矛盾复杂以及最终寻找自我鉴定价值的勇气.力荐chemical brothers为这部影片细心制作的sound track 尤为钟爱歌曲container park 和 escape 700/escape wavefold:)

 3 ) 后面解脱了!

汉娜 (2011)6.22011 / 美国 英国 德国 / 动作 悬疑 惊悚 冒险 / 乔·赖特 / 西尔莎·罗南 凯特·布兰切特

看这一部电影,我觉得他有一点科幻的成分,毕竟这个小女孩是通过某种特殊方式而产生出来的一个人吧,不管怎么样,他也是人,但是我觉得他真的是那种毫无感情的人,毕竟这就是冷酷的杀手,而且我觉得他最后把那个女人杀掉,他就是一种解脱,把他这么多年所训练,还有很多对未来世界根本没有去了解的一种开始,而且是上一段旅程的解脱。

 4 ) 让电影获得自由

Hanna,希伯来语,意为:生命女神。

我习惯性的查阅这个名字的来源,好听的名字总是有生命力。

美国版的海报设计得很美。

斜放的持枪半身照、裁切不完整的头部、脸部斑驳的血渍、坚定有力的眼神、大景深迷离的背景以及那个夺人眼目的靶心。。

种种。

一切都透露出不稳定、暴力以及复仇。

与主角优雅的名字格格不入。

而实际上,除了影片以复仇为明线穿插以外,其余的我都猜错了。

这是一部十足的文艺片。

翻看导演joe wright的履历,也难怪会他会拍出这种难以归类的影片。

影片的节奏一般,中段的逃离桥段明显有些拖沓且不必要,除了要告诉观众女主角并非是一种冷血机器以外,其它的并无传达。

而展示人性的一面完全可以在女主角的表演中体现,没有必要专门设置桥段说明。

原本以为四口之家会成为影片高潮的亮点,但又不出意外的成为政府阴谋者的牺牲品。

除此之外,影片的剪辑和场景设置均属上乘。

大量的奔跑长镜头传达出本片的另一条暗线:这是一场追捕、被追捕和反被追捕的狩猎游戏。

就像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呼应一般。

在这场游戏中,规则很简单。

给予敌人足够有力但不致命的一击,然后等其燃烧殆尽。

是一种最残忍的杀戮。

可怕的是,这种方式并非是出于心中的仇恨,而是出于对杀戮技巧的习惯和依赖。

当我看到,女主角从铁轨上站起来时那的坚毅且必胜的眼神时,心中为之一颤。

另外,导演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安置一头鹿来提示观众。

这种剧情手法,近乎是对观众的一种诬蔑。

本片的文艺情怀主要体现在摄影和场景设置上,大量的应用高光背景、慢镜头特写、滤镜应用,让我等小清新轻度患者直呼过瘾。

要知道,大家都是抱着动作片的心态来观赏的。

其惊艳程度微微低于看到松岛老师从电视机里面爬出来。

从导演对于动作场面的处理也能看出,他并非是要拍一部动作片。

动作只是作为剧情铺设的一条必要且能卖座的元素。

打斗,皆是点到为止。

除去技术分析,来看本片所传达的或者想要传达的内涵。

影片的后半段在内涵上已经突破前面所铺设的复仇主线,以击毙父亲的那一清脆的枪声为转折。

汉娜的争斗不再是复仇,转而为其迷失的身份争斗。

说道这里,我可以举出大把的范本电影。

因此,在剧本的创新上并无新意。

而我更愿意朝着另一个方向来理解这种转变,也就是父亲的强加教育造成的汉娜的身份迷失。

请原谅我的牵强。

虽然身份的迷失是一个哲学的终极命题。

但我相信,任何在高压式的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对这个问题总都是那么得显性而敏感。

以这样的思考方向延伸下去,此片便有了意义。

汉娜得知真相后,依旧将其那颗极速爆破的子弹穿透其“母亲”的心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确实是她的母亲),这是一种自我否认式的暴厌,还是对于欺骗式教育的复仇?

抑或是一种重生的宣誓?

因此,此片也有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任人揣度。

从某个意义上说,看片的思考角度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观影感受。

关键是,观者能否用自己的思考解放这部电影,让电影获得自由,也让自己获得自由。

 5 ) 分析一个影片里很不错的长镜头

此镜头在影片1小时05分左右出现00’00″ 一下车乘客无一例外全部都向左走出镜,目的是尽力遮掩大巴门玻璃反射造成的穿帮00’15″ 主角离开月台,刚好有一个女乘客从他身后穿过,此时近处另一辆大巴从左方入镜,大巴驶过先经过月台一根立柱再行至主角身后,此刻的角度可以完美遮掩会产生穿帮的大巴玻璃门上的镜面反射,之后大巴行至右侧,女乘客跟男友相遇拥抱,再次完美遮住要命的反射。

大巴从右侧出镜后镜头摇向左侧,又一辆大巴驶来,男主角转头张望,提步快速穿过道路,大巴的位置和行驶角度可以保证前挡风玻璃不会反射出任何摄影机拍摄的画面。

00’28″男主角走到近候车室位置,近处立柱有个盯梢的,这时镜头除了向左水平移动外还要向近处对焦方便看清盯梢的人,然而此处稍微有些仓促,略微慢了半拍,近处稍微有点失焦,镜头移动也稍微有点快,但也不排除导演安排,因为快速焦距转换在现代设备的技术上难度不是太大。

之后男主角穿越有一大片玻璃门的候车室,这个镜头非常要命,镜头在远处跟,然而当镜头摇向左侧时势必会看见大片玻璃门上的反射,然而奇迹出现了,一个背包的女士刚好出门完成了这次完美的镜头左摇。

然后男主角进入了候车室,但候车室要命的两个隔间之间有玻璃,导演很聪明,在左边场景的布景里做了手脚,因为之后镜头也再也没多向左有一丁点儿的移动,可以推断在左边不可视的区域,上方有些许用于体现自然玻璃之感的补光,其他的光全部挡死,或者有黑布遮住整个中下区域的所有布景,造成的结果就是玻璃反射几乎消失了,但在主角、玻璃和摄影机接近的这一刻为了保险起见导演又安排了两个乘客走过,但此时其实玻璃里的反射几乎已经不明显了,之后主角大步要迈出候车室大门,大门当然是玻璃,但此时面朝摄影机的方向几乎是逆光,所以完全没什么可担心的,绝对不会有什么反射可以看得见。

00’46″主角出门,抬头望天看见有飞机飞过,这个时候摄影机做了个90度的圆弧移动,但实际上是一个移动圆弧半径不断变大的圆弧移动,略微仰角,此时摄影师变了焦,没错,是个变焦加移动的镜头(Trans-Trav)为的是保证大步后撤避免之后的右摇镜头正对候车室玻璃大门产生穿帮的反射,然后摄影机右摇时一个Zoom拉到中景,当然这个安全第一的导演还是安排了一个乘客走向候车室稍微遮挡一下玻璃门,但从角度上说这时已经完全不可能在玻璃门看到穿帮的反射了。

00’56″ 主角向右行走,摄影机同时向左平移,这个时候又要出现一个在近景石柱后的盯梢者,但这次的对焦简直是无懈可击,时间掌握的十分精确,结合之前的情况可以断定摄影机一定没有任何编程完全由摄影师手动控制。

01’02″ 主角经过的画面远端有一些年轻人聚集,此时有一个快速的Zoom拉近,当然此时也要对焦,这些年轻人起到了在万一失焦情况下挽救画面的作用。

01’05″ 主角一个回头,摄影师迅速再次环绕主角做了个环绕90度的绕动,然后摄影机后撤,再左转(后撤),总之紧跟主角,这一段同步跟的相当不错,单帧画面主角都相当清晰。

01’21″ 换面右端一辆车鸣笛驶过,主角扭头一望,把观众注意力带走一点,因为摄影师要上电梯了,可能会稍微有一点画面不稳定,但值得膜拜的是这个镜头很稳定,如果不是镜头突然仰起很难发现主角和摄影师已经一起上了电梯。

此后可以发现画面右端的桔红色瓷砖呈现完全的哑光状态,两种可能:一,运气好碰上个年代久远的地铁站瓷砖不怎么亮;二,摄制组事先喷了大量发胶。

当然我倾向于后者,而且是整个地铁站内部所有的瓷砖,因为之后的右摇又会有一大片瓷砖,完全完全的高哑光状态,几乎连顶部布光的反射都看不见,如果是的话,那么工程量浩大,起码要用50瓶发胶,因为扶梯下来的这个通道内部要向从布光上做手脚几乎不可能,顶部几个大灯一览无余,纵向空间狭小,内部虽然有不少石柱但是相对还是开阔,所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总摄影师设计的整个场面。

02’07″ 在环绕了几圈完全把观众绕晕了之后打斗就开始了,打斗还是中近景画面加上全景环绕的,内部一览无余,估计这摄影师屁股后头跟着至少有导演场记加助理总共3人吧,而且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强力尾随,这个时候录音估计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现在回想一下之前的场景和镜头,这个没有收音师的三人合体团队多么强大,外加一个强大的后期录音的团队,不然这一段是死活都不可能有声音的。

之后这段打斗的节奏控制我就不说了,已经足够强大了,这个时候动作设计的节奏在强大的场面调度面前已经份量不够了。

最后飞刀插人的镜头完美结束,完成了瓮中捉鳖的主角朝着进来的同个方向又跑出去了。

 6 ) 文艺青年耍大刀

死板的英国人经常给美国的流行文化带来惊喜,比如美国电视上两个著名的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和《美国达人》中的两个著名的英国毒舌评委,Simon cowel和Pierce Morgan,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将最恶毒的挖苦送给面前眼巴巴的参赛选手。

美国人一边骂骂咧咧地说凭什么让个英国人来糟蹋我们的哥们姐们,一边还是受虐狂般地对这些英国毒舌的口水甘之若饴,这不,Simon走了,美国偶像也基本穷途了。

《汉娜》本来应该是一个被讲述了很多遍的比较俗套的《尼基塔》式的少女杀手养成电影,但由于英国文艺片导演乔·怀特个人风格的融入而让影片呈现出一些不落俗套的气质。

这是乔·怀特首次执导动作片,从类型上说与他原来所擅长的文艺片反差很大,他主要还是突出了动作和对抗性,强化了影片的追杀和反追杀的疾走节奏,这里化学兄弟电子摇滚风格的配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乔·怀特是个很会用镜头来讲故事和确立人物关系的导演,这一点在他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得十分充分,他对长镜头内部的调度有一种强迫症似的迷恋,摄影机的炫技式走位也让影片具有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行云流水感。

当然在《汉娜》这中高对抗的商业片节奏下乔·怀特这套镜头表意系统有点无用武之地,他过剩的创作力只能用艾瑞克在柏林徒手诛杀三名杀手这样的三分钟运动长镜头来宣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赎罪》中敦刻尔克海滩上那个让人叹为观止的长镜头。

北极和摩洛哥是还能承载乔·怀特诗意表达的段落,因为这里有女主角心智的成长和肉体的试炼,汉娜和索菲两个少女从相知相惜到难舍难分的过程也具有洞彻心扉的纯真力量,特别是当这样的美好处于时刻被剿杀的危机笼罩之下时,更具有一种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幻灭感。

但乔·怀特没有将个人遭遇与阴谋论下的时代宿命感有效地点化和映衬,从而让影片在收官阶段缺乏了基于命运被无奈拨弄之下应有的的冲击力。

《汉娜》中的特工艾瑞克受雇的年份是1991年,也就是标志着冷战结束的华沙公约组织解散的那一年,但柏林、东欧、CIA这些元素放在一起,还是一个标准的冷战题材配置。

对汉娜的生化改造这样的情节设定,也与美国电视剧《危机边缘》中所提及的针对冷战所进行一系列邪恶的人体改造计划异曲同工。

所以《汉娜》依旧是一个关于冷战的伤痕文学电影,汉娜被妖魔化的身体和向往着亲情和友谊的幼小心灵成为那个以暴易暴的年代的政治祭品,而这种悲剧在现今反恐背景下依旧有着现实对应。

【环球银幕】

 7 ) 看电影看出罪恶感也是没谁了吧!

看电影看出罪恶感也是没谁了吧!

看到汉娜含苞待放的年纪,吹弹可破的肌肤,娇美的面容,突然有一种感觉,作为一个男人如果有一天碰到一个像汉娜这样美的女孩子,怎么能下的了手去侵犯她,她太美了,美到碰了她就会有负罪感!

正题影片大致讲的是反派格罗博士想要制造人造人打败孙悟空从而统治地球,但可能是制造出的人造人16号类型的居多,导致格罗博士两年后停止了人造人计划。

虽然影片未提及已制造的人造人的下落,但从汉娜的妈妈盒饭君和汉娜的爸爸龟仙人带着汉娜逃跑来看,应该是所有人造人都被销毁了。

逃跑途中汉娜的妈妈领了盒饭(被格罗博士所杀)。

后来龟仙人经过一些列的训练将汉娜培养成一个杀手,并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大雪天为汉娜妈妈复仇。

很快假博士死了,汉娜以为天下太平,人们已经可以安居乐业了,就去柏林找龟仙人汇合。

龟仙人得知消息也很开心,但随后就知道汉娜杀的是假博士,真的格罗博士正在追杀他。

于是经过千辛万苦,龟仙人终于在武道大会打败陶白白,天津饭,贝吉塔等一众高手,成功与汉娜汇合。

但是,龟仙人却告诉汉娜自己并不是她的亲爸爸,并安慰汉娜说孙悟饭也并不是孙悟空亲爷爷,可是他们仍能和平相处啊。

但汉娜一时无法接受便与龟仙人分道扬镳,龟仙人看汉娜不按剧本来,一生气就不拍了,然后找导演领了盒饭。

另一方面格罗博士本以为汉娜是人造人16号,可没想到检验结果一出来居然是人造人17号,于是下令将汉娜抓回来。

但是战斗力仅为五的渣渣人类,怎么能和人造人比肩。

于是乎,又有好几个人领了盒饭。

格罗博士只好亲自出马,她本以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汉娜就会跟她走,谁想到汉娜并未领情,愤并告诉她卡卡罗特也并没有听拉蒂兹的话。

于是愤怒的格罗博士决定solo,然而格罗博士并没有吸取拉蒂兹没能说服孙悟空就死了的经验教训,惨死,剧终!

整部影片还可以,唯一吸引我的就是女主汉娜——西尔莎·罗南,真的是太美了,那种吹弹可破的美,美到无法形容。

整部影片我认为的一个缺陷就是汉娜唯一的朋友索菲一家的去向不明。

虽然从前面旅店老板被灭口可以推断她们肯定也被灭口了。

但是作为汉娜唯一的一个朋友,也是让汉娜感受到友情的人,我觉得汉娜应该回去救她们,而不是直接走掉。

 8 ) 《汉娜》

影片希望营造的意境包括超一流的摄影、配乐、剪辑都是我喜欢的,只是对于剧本取舍所造成的不连贯性,使得本身就不算特别脱俗的故事主线变得乏善可陈。

乔·怀特的改变还算是成功的,只是游离在一种该是彻底颠覆极端表现还是该让观众容易接受的矛盾之中。

影片有出类拔萃的条件,可惜了。

 9 ) 时隔8年,这部“萝莉大逃杀”被拍成了美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最近亚马逊又推出一部名为[汉娜]的新剧。

特工老爸和萝莉女儿,为了逃避情报机关的追杀,他们在北极圈无人区过着避世生活…如今女孩长大了,也终于要回归复杂的世界。

这部新剧刚开播一集就收到了一片好评!

有谍战、有动作、还是萝莉养成系,想不火都难…可实际上,这部[汉娜]并不是新鲜故事。

因为在8年前,同样的故事就已经被拍成了电影 ——汉 娜Hanna

亚马逊的美剧[汉娜]正是翻拍自这部2011年的电影。

(今天讲的是电影版哦)时间回到8年前。

彼时西尔莎·罗南还不是“伯德小姐”里的叛逆女青年,十来岁的她出演萝莉杀手 —— 汉娜。

影片中金发、肤白、目光炯炯的她可谓全程高光:小清新的剧情里她静如处子…

动作戏的场面里她动若脱兔…

尽管年少的西尔莎在身手和演技上都略显稚嫩,但她的个人气质完全hold住汉娜这个角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反派特工玛丽莎由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一老一少相爱相杀的猫叔追逐也是影片亮点之一。

然而同样是[汉娜]的故事…美剧版各种好评,而当年的电影版却一边倒差评!

影片导演乔·赖特执导过[救赎]、[至暗时刻]、[傲慢与偏见]等经典作品,几乎都是8分以上的影史佳作…而这部[汉娜]在豆瓣只有6.1分。

难道是电影拍得不好?

或许只是因为,它的风格在8年前显得另类…

壹/冰雪隔离的小公主

虽然北极圈的无人区能够躲避追杀,但天寒地冻的环境也使得汉娜生活艰苦且枯燥。

小小的汉娜必须学会打猎劈柴等谋生技能,而从她乱糟糟的发型和破烂不堪的衣服,就能看的出…她是在低质量的生存,而非生活!

但好在有特工艾瑞克这个全能父亲。

所以汉娜即便从没离开过冰天雪地的极圈,也依旧跟父亲学会了多国语言、生活常识、世界百态…只不过,她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上!

片中有这样几个细节:当父亲为她授课时提及“音乐”一词,汉娜好奇音乐是什么,聆听音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尽管掌握了求生的武力和技巧。

可归根结底,汉娜只是个充满好奇的小女孩,就连看到飞机掠过都会赞叹这“神迹”般的场面。

这样的“养成模式”让汉娜变成了一棵世外独苗!

离开冰天雪地的隔离,是必经之路…贰/花花世界的大冒险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 是父亲对她的警告!

而当汉娜冲出了冰天雪地,来到了热带沙漠时,她就像踏上了火星的人类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惊叹…甚至缓缓张开双手感受热带的风沙。

危险的世界,在初来乍到的她看来竟是这么美丽!

故事也由此变成了一场新世界的大冒险。

汉娜第一次和坏人交手…

汉娜第一次认识新朋友…

汉娜第一次和男生交往,甚至还差点失去初吻!

汉娜在外面的世界尝试了很多生第一次…而外面的世界好像并没有父亲说的那么危险,汉娜的旅行也更像是一场冒险的童话故事…叁/一场反叛的成人礼

不过话说回来…越是危险的东西,往往就越是美丽!

看似美好的花花世界实则危机四伏 ——就像故事里的反派。

他们有着靓丽、可爱、俏皮的外表,女特工玛丽莎打扮精致略有洁癖,而她雇佣的则是一群蠢萌黑社会…

不过别小看他们…漂亮可爱的坏人,做的是最心狠手辣的坏事!

片中玛丽莎和她的手下作风凶残且不留活口…

他们的血腥残酷和花花世界形成极大的反差,就连出场自带的蠢萌BGM都让人不寒而栗…

Thedevilisinthedetails TheChemicalBrothers-Hanna(OriginalMotionPictureSoundtrack) 这段名为“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的经典配乐名字和曲风的反差也是相当的讽刺了影片的高潮时刻,汉娜和玛丽莎在游乐园1V1对决。

玛丽莎用谎言哄骗汉娜。

但画面中她背后却是张着血盆大口的大灰狼雕塑…

镜头将童话的魔幻和现实的残酷合二为一…就像是寓言故事,成人打造出的童话世界明显带着欺骗性,打破这些谎言才是汉娜成长的必经之路!

肆/汉娜的真实身份

汉娜曾是政府秘密培育的一批婴儿。

他们被抽离了恐惧同情、增强了身体力量,可随着这项计划被废除,这批婴儿面临被杀死的结局…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养父艾瑞克将她救了出来。

但她的真实身份又是谁呢?

影片核心的主角除了汉娜,就是女特工玛丽莎了…有趣的是汉娜把玛丽莎视为仇敌,可玛丽莎却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要杀汉娜,甚至还带着一丝温柔。

因此有不少影迷都猜测:玛丽莎就是汉娜的生母!

除了发色和眼眸相同之外…很多细节也说明玛丽莎对汉娜复杂的情感,出于个人情感她不愿杀死汉娜,碍于职业又不容汉娜活着。

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冰原野地里成长的汉娜外表看似脏乱不堪。

内心反而单纯如白雪公主…

都市公寓里生活的玛丽莎即便再精致华丽。

却好似黑皇后般心狠手辣…

最后的结局也和[白雪公主]类似,都暗含女性成长过程中对母权的反叛情绪。

同时也侧面证明了…陪伴汉娜成长的那本[格林童话]终究也只是骗局!

所以啊,这部[汉娜]并不是单纯的动作片。

用合理的逻辑、严谨的剧情去审视它…得出的肯定是差评。

但是如果把它看做一场带着讽刺性、象征性的黑色幽默,那么这部[汉娜]简直是荒诞到出彩的典范…有着类似风格的[杀死伊芙]、[去tm的世界]、[韦恩]等当下热门美剧英剧都大放异彩,备受追捧…所以说电影版[汉娜]似乎有那么点生不逢时!

如今美剧版[汉娜]只播出了一集。

乳酸君我也好奇,美剧版会如何讲述汉娜的故事叻?

(发送汉娜有电影,也有美剧哦)

 10 ) 电影随便几句点评,前后种种

因为Saoirse,我期待这个片子很久,随着先看到影评一片差,我已经把认真细心看电影的心情变成纯欣赏场景和Saoirse的状态了赞:选景好,雪地(芬兰?

)森林,沙漠荒野边,古迹摩洛哥,西班牙民族野营,德国柏林童话境地,这是无疑令人神往的。

Saoirse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和eric大叔,marisa算是演技派了,不过在这电影里头老是显得特别别扭,是烂剧情毁了演员啊!

我怀疑是不是取景费太多 导致剧情表达的深度不够?

下面有批评的地方:根据剧情介绍(谁写的)跟电影是两码事。

1 杀的目的?

老爹的严格训练似乎要把她变成杀手而且是复仇的,按了红按钮后出去其实没有交代清楚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杀人也要讲攻略啊,没有交代为什么要杀marisa,是要灭组织还是只是杀这个女人?

不明不白,而且,杀人也不问为什么,好歹也问老爹为什么要这样做。

剧情不够好。

2 科技盲?

在森林生活用原始工具是理所当然,不过既然老爹要训练她要复仇,没怎么灌输现代科技产品的知识,与世隔绝,电器恐慌的汉娜居然会用电脑,而且还搜索到军方资料,靠 这个网吧也太高科技了吧。

3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没护照,没身份,背书说背景的汉娜居然没有引起那家人的多次怀疑,就真的好像背包客分享一些事情就了结了。

冷漠的情感,据说那个DNA会改变她的感情,或许可以理解到为生嘛3个男人追杀汉娜时她还只是逃跑,完全没有为那家人担心过,温情童话大叔叫她上楼后汉娜又逃跑,按情理应该知道大叔会遭杀害,居然没有马上救他,少女逃跑我理解,一个会杀人的少女居然就让这个大叔死不明白了。

老爸那戏也是十分奇怪,1 vs几个大汉 居然见到marisa就没气了,还就这样死了。

之前我看见汉娜一直跑以为会跑回去决斗,还真的是跑得老远,之前跟老爹翻脸也够彻底,剧情也没机会给他们表演温情戏,自然给人感觉这个电影没什么情感,太浅白了。

可是演员的面部表现既欲言又止 似乎有下文要说,该死的老爹就这样死了,marisa也死了,全世界跟汉娜有关系的都死了。

故事给我们说 呃 就这样结束了吗?

好歹也交代清楚,匆匆忙忙一个结果就了结了事情经过,很不爽。

还有其他小孩,难道有续集会是《末世黑天使》?

汉娜最后何去何从如何生活没有表明。。。

只是前呼后应,要补上一枪命中心脏....这就是HANNA。

意味杀手回归?

意味什么?

《汉娜》短评

凯特布兰切特最近是怎么了

3分钟前
  • MZ
  • 还行

能给0颗星就好了

6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应该把名字改成《sb快跑》

8分钟前
  • magic_77
  • 很差

第一次无条件地赞同本区所有打二星(包括以下)的评论和讨论,统统有凭有据、言之有理。论洒狗血还及不上Dark Angel里的“爸爸”;要说惊悚,宁愿凯特布兰切特最后来一句“我是你妈妈”;要么干脆BT一记宙斯和雅典娜。小清新编剧+导演就是会把好好的有骨头有肉的内容熬成一锅自恋的汤汤水水。

12分钟前
  • jagpumpkin
  • 较差

主演的小姑娘很漂亮 天然的金发金色的眉毛 估计体毛应该全部金色 战斗力也相当于全身金毛的超级赛亚人

17分钟前
  • 迪奥
  • 推荐

一部不像是动作片的动作片 太静

18分钟前
  • kino
  • 推荐

文艺罗南改走女杀手路线,要向朱莉靠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分钟前
  • 还行

国内的评分居然这么低。。。eric bana怎么这十年来一点都没老反而越来越帅了

24分钟前
  • 伊蒂克
  • 推荐

基本逮劲儿

28分钟前
  • 李建仁。
  • 还行

对自己讲别认真看,认真就输了,可爱骨头已经见识到金发女的魄力了,这次又有新体验,最想说的是BANA真是越来越迷人了,哦对了音乐很好听!

29分钟前
  • ★冰凌宫★
  • 还行

再也没有虎胆龙威式的武打片了,再也没有happy ending了

30分钟前
  • DirtyCAT
  • 推荐

多好的题材啊,可惜剧本写得跟大便一样。可惜了女主那么好的演技,凯特女王也救不了这个戏

32分钟前
  • 海中月
  • 还行

配乐真有野心

33分钟前
  • 浅草红团
  • 力荐

罗南这妞越长越美了 凯特布兰切倒是从天才雷普利起就讨厌的bitch脸 剧情没头没尾各种要素抛出来又不交代清楚又喜欢用奇怪的bgm 不过只要有罗南卖萌就一本满足=w=

35分钟前
  • 咸鱼王腐loli
  • 推荐

这复仇片儿,故事讲的有点烂。

39分钟前
  • 紫松
  • 较差

超长MV

43分钟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还行

绝了。

45分钟前
  • 剁主
  • 力荐

镜头和剪辑很赞,剧情可以忽略

49分钟前
  • 狐卿۩
  • 推荐

故事不明不白

52分钟前
  • 大浦洞二号
  • 较差

文艺青年拍动作片真是伤不起啊⋯⋯要文艺就老老实实文艺,要商业就认认真真商业,什么都半调子真受不了⋯⋯白瞎了这些大牌好演员⋯⋯

53分钟前
  • 张小北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