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造反,造了个寂寞;辽军出兵攻打大宋,攻打了个寂寞。
皇上派自己的老婆来当卧底,自己绿自己。
😂那个悬崖完全跳不死人,也没有缺胳膊断腿,只是失忆,史上最安全的悬崖。
皇帝整个政权危在旦夕,不怎么整治军队只想着去搞天芒。
这种皇帝居然没有亡国,也是奇迹。
破案全程前戏太长。
切换了十几个镜头才吃瓜群众才开始问为什么。
皇室秘辛,军政大事,居然当着百姓的面公审。
熬了一整夜,终于看完了少年包青天3,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尽管剧中不乏谬误,然而总的来说仍然瑕不掩瑜。
六个案子,玄妙莫测,扑朔迷离,而水落石出之时,留在心间的不只是跌宕起伏、布局精妙的情节,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叹息和遗憾。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就在拈花一笑之间。
那些以不同的方式深藏不露的作案者,他们都一样地挣扎过,一样的犹豫过,然而,当人在善恶之间徘徊的时候,他内心的天平其实已经偏向恶了。
尘世间那些尔虞我诈,那些纷纷扰扰,那些过错与忏悔,竟在置于死地时心境忽地明朗了。
夕阳,彩霞,绿潭,清水,所有的一切都明朗了。
死,不过就是一种过渡,真正的新生会随着躯壳的死亡而孕育于天地之间,而且更为自由。
那些看透的人,面带微笑,死态安详,电光火石之间,一念与一念之间,竟已是天高地远。
脸谱,那些挡在我们面孔前的脸谱。
渺渺红尘中,众生百态,又有谁不是带着脸谱做人呢?
而这其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始终清楚记得自己原先的面目呢?
脸谱戴得久了,就再也摘不下来,再也无法辨认到底那个是真正的自己。
不过,只要有爱,即使戴着脸谱也能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戴一居脸谱,做一种人,扮演一个角色,其实只要能从这个角色发省内心,摘不下来又何妨?
付出生命代价又何妨?
茫茫黄沙,羌笛胡旋,白衣少女,月亮般明媚,恍若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泓清水。
她在黄沙中翩翩起舞,夕阳下细小欢闹,纯真而无邪。
绝世的宝藏,还有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在她眼里远不及沙漠中一朵红花珍贵。
而这样超脱凡尘的女子,却注定要为那些与生俱来的职责所羁绊,不明白为什么,却不得不做,一切都是自然,包括死。
肖若水代表一种美好,一种纯粹的美好,一份被人欲污染的美好。
逍遥无端尘沙中,白衣红花相和融。
若是人间无遗恨,何事庄周梦秋水?
天芒现,杀未央。
当心爱之人由小蛮变成了柴郡主,他冷静的面孔底下是一颗破碎的心。
一切都是阴谋,一切都被幕后人掌控在手中,包括他的命运。
只是还好,有他和他在自己身边,他们的组合从来没有破裂,只言片语已经不能描述这样的友情,只是感慨原来即使没有了爱,三个男人也有可能彼此取暖。
一切都已经终结,留于人世,只会带来无尽的灾难,还是回到最原先的地方。
咸,无心之感,虽是无心,却还是感应了。
丝言,无言之恋,虽是无心,却还是恋上了。
起始亦是终,首尾互相连,生命本就是一个圆圈,没一点即是起点也是终点。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编剧可以说是一部剧的灵魂。
导演是用自己的方式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了血肉。
其实写一部剧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去翻拍名著/小说,因为故事精彩啊,创作也是需要灵感的好吗。
三部少年包青天可以是童年的记忆,今天来写是一了心愿。
总体: 第三部其实和前两部都不太一样。
毕竟时隔多年而做,剧本也是经过4年打磨出来的。
其次比前2部多了搞笑的元素和感情交待,还有人文关怀。
而且唯一一部有这么多cp(庞策,包策,展策...)的,我竟无言以对配乐:《只要有你》《无愧于心》经过重新编曲,在不同的情景运用都恰到好处。
在几处感情戏还用了 独奏和哼唱('Nice to meet you Brian'-
我想大家一定是没看过拍的差的武打戏是什么情况《大唐代宗》里面,真是不忍直视。
1. 展昭*雁荡飞鱼: 那如鱼的功夫的确展现了,整个过程很流畅,绝不是嘴上说出来的“厉害功夫”2. 展昭*庞统: 有好几处,两位武打明星的戏看的很过瘾。
3. 小风筝*庞统:在展昭和庞统不相上下时,小风筝即使 发出暗器分散庞统精力,使得展昭得以降伏叛徒。
此处还有个有意思的特写。
服装/造型:真的除了公孙公子的服装撑得起台面(当然赵阳气质也功不可没)外,其他人的服装(包括主角包拯)都没有办法与之媲美。
包拯的衣服我基本上就忽略了,以前陆毅和周杰版的服装大概样子都有印象,但是这一版的确只能说无功无过。
女主角的服装更是不用说了,"风月楼部分"虽说是“艳俗风”但是发型(除了木兰的绒球球) 真是太奇怪了。
小蛮大部分时间的辫子头,造型师不觉得麻烦吗= =。
而且小蛮的衣服一直都是篇灰土杂色多。
小风筝的造型也还行,因为剧组整体造型就这样,不奢求她能惊艳全场,通过演技还是达到了效果。
最喜欢土城时白色的套装。
我一直觉得展昭的造型不错啊,为什么B站上的人老是吐槽T T。
首先他额头大需要些刘海,但是又不能完全贴在额前吧(村头洗剪吹- -),有些“空气刘海”的感觉还是不错。
最后点下庞统的造型,真心不错啊,当然演员颜值和演技必须是前提公孙策:可以说这部剧,编剧是偏爱公孙策的,甚至夹带私货。
虽然包拯是名义上的主角,免不了必要的主角光环,但是看下来就知道,编剧绝对厚爱公孙策。
1. 两段感人肺腑的感情戏都给了公孙策。
而是不得不说每段感情戏,编剧在台词方面都下了功夫的,真诚动人。
特别是在和小风筝的对手戏中,细节包括眼神、表情、语气都很到位。
2. 公孙策的翩翩公子的形象毁了吗?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标准,但是从编剧和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没有。
首先,说公孙策毁公子形象,不外乎在剧中时不时插入的搞笑部分。
嗯,比如公孙策和包拯抢包子= =,小黄的美男计,对大包发脾气的策策,气得扔扇子的策策.... 这些都属于Bias,如果抛开这些歪画风的情节以外,正戏部分公孙策一点不含糊。
特别是开场那几个画面,一开始因为换了公孙策看不太习惯,但是多刷几次后,一定是被策策的眼神给迷倒了。
3. 个人而言,阳策长相比较大众,相比于泉策的俊朗风清,消瘦清高是略逊一筹。
但是整部剧下来,阳策翩翩佳君子形象一点不输给泉策。
这似乎又在给大众一个启示,相貌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
你的谈吐,举手投足,眼神,表情,幽默,品质都是远超出外貌给人的印象。
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会一点一滴渗入别人的心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 这部公孙策没被毁反而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4. 公孙策的推理输给包拯吗?
不。
有句话叫做“如果你也掌握和我一样的信息,你也会这样的判断”,大包是有小蛮这个神助攻啊,几乎所有的关键答案都是包拯得到了公孙策没有得到的信息才破的案:1. 大将军家族足踝. 2. 被劫持/手帕梗 3. 活到九十九 4. 若水的四色彩砂。
但是在包拯和公孙策同时查案的时候,经常对视,然后同时行动。
在这一点上编剧的角度来看其实两人是旗鼓相当。
但是在观众看来确实包拯的主角光环。
5. 涉及释、儒、道。
可见编剧的“情怀”或者说一个价值观体系。
释:迦叶寺/拈花一笑; 儒:仁心/金匮; 道:陈传老人/日月宫/咸卦。
6. 此版的公孙策应是青年版, 入仕为官多了一份心怀天下的责任。
这也是编剧刻画公孙策和包拯不同的地方。
第一单元和最后一单元,他在面对抉择时,会有一种大局观,有谋略。
与包拯的只追求真理是不同的。
解释疑点:策筝上演的那段”分手戏“(个人猜测)公孙策在庭审之前就开始谋划了,也有可能是小风筝主动请缨去辽国找耶律文才。
她冰雪聪明当然知道公孙策想的什么,但是作为男生把自己心爱的人送到别人手里,实在是说不出口。
所以在公孙策亲自要小风筝出马时,她就主动要求去了。
本来是好的....但是庞统的诬陷是始料未及的,所以发生了分歧。
其实公孙策也是一脸蒙蔽的,他不清楚小风筝是真生气了,还是假戏忽悠。
当然小风筝肯定是要作弄他一把”我可是真的生气咯“, 落得公孙策心理没了底”也许她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有时间再修改2016/3/30-2016/5/2
作为《少年包青天》三部曲的忠实观众,我觉得第三部的实际质量比6.7分这个评分要高,应该在7分—7.5分之间。
它的节奏,情节,气氛,情感,人设,能把我留在电视前,老老实实一集不落地把整部戏看完,说明它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前七集双喜镇包拯装疯卖傻的形象确实让人不能忍,“大包要吃大包”“大包最喜欢姐姐们了”,这副德行搞得我特想冲进电视捶他一顿:“你他妈给我好好说话!!!
”😡😡😡这也是很多人看了前几集就弃剧给低分的原因,这段戏也充分说明了邓超真的不能演喜剧,生硬,尴尬,让人实在是笑不出来。
反倒是吴越演的耶律俊才和赵阳演的公孙策更有喜剧效果。
后来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的口碑惨败在这部戏里就已经初露端倪。
但是相信我,熬过前七集就好了,毕竟三部是同一个导演拍的,案件的风格套路一脉相承,气氛紧张,刺激,查案过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凶手往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外加主角群的谐趣搞笑,插科打诨,事件真相往往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杀人凶手都有其可爱之处,杀人多半是为了复仇或者守护一些东西,结局往往令人唏嘘不已!
木兰,无止,若水,这三个凶手我想打包带走!
(•ૢ⚈͒⌄⚈͒•ૢ)这部剧整体是好看的,故事情节很流畅,结构清晰完整,前期伏笔后面也都有揭示和呼应。
当然也不乏一些硬生生凑时长的拖沓情节,比如大包和小蛮的打情骂俏,直接跳过完全不影响观看,当然,这其中包含的送助攻部分可以挑出来看。
第三部最大的惊喜是公孙策!!!
任泉的公孙策深入人心,我对新人原本是有偏见的,觉得他没有任泉颜值高,肯定演不好。
没想到赵阳把这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玉树临风,博学多才,喜欢卖弄,自负傲娇,有情有义的公孙策演活了!
与跟女一的感情戏相比,我宁愿看包拯和公孙策打情骂俏!
😝😝😝第三部的编剧绝对有卖腐嫌疑,从第一个案子让公孙策爱上男人就能看出来!
另外一个惊喜是庞统。
何中华大叔早在第一部的时候就出演了沈良(耶律良才),那是第一部我最心疼最喜欢的凶手。
尤其是小艾死后他在树林里劈竹子趴在地上痛哭的那段戏,特别有感染力!
虽然第一个案子他就死了,但是后面看剧时我还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导演一定是听到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所以在第三部让他用另一个身份“复活”了,让他演了智勇双全,战功赫赫的飞星将军庞统,戏份还不少呢,算是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吧。
只是在耶律俊才跟庞统面对面演对手戏的时候,我特别想拎着吴越的耳朵大喊:“你瞎了吗?
那是你哥啊!
你的大哥耶律良才啊!!!
”😂😂😂杨蓉演的小风筝也不错,有气质,有颜值,有头脑,有个性。
跟公孙策的感情戏看得人心里很纠结,很难过。
整体来说她配得上我们可爱的阳策。
小风筝是我记忆中对杨蓉印象最深的角色之一,另一个是少年天子里面的佟腊月。
释小龙,作为贯穿三部剧的主角——展昭,是整部戏的武力值担当,他的成长在这部戏里有目共睹,从一个尿床的小奶娃,成长为一个翩翩小少年御猫,再成长为一个真正侠肝义胆的少侠。
包大哥换了三个人,他却一直是守护包大哥身边的展昭,永远是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案件发生时,我们可能怀疑任何一个人是凶手,但永远不会怀疑到展昭头上。
因为他是最光明磊落最忠肝义胆的展昭展少侠!
《少年包青天三之天芒传奇》整体是值得一看的,剧情很有看点,结局令人唏嘘感叹,演员演技也都在线,剧里出现了很多熟面孔,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黄金配角,比如马云飞,小凳子,刘全,花束子,哲哲,小子君……知道的人自然知道我说的都是谁,他们为我们贡献了一部良心之作。
小狸特别可爱,贾一平好帅,就这样。
Ps:这部戏给小蛮和展昭设计的造型太丑了,尤其是展昭的杀马特刘海,还有小蛮的满头小脏辫,严重拉低了演员颜值!
衣服也不好看,感觉是一堆破布七拼八凑做出来的!
造型师拖出去打五十大板!
这貌似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些长评,确实没想到是这部作品。
首先,我必须得承认,我是带着有色眼镜看这部剧的。
主要原因有二:一:还没开始看,就差点被阵容劝退了,并非有演员我不喜欢,而且除了展昭貌似所有演员都换了,就连展昭都长大了许多。
我是把第三部当成续作来看,所以还没开始看,就缺少了许多熟悉的感觉。
记得看到第二部的时候,我内心想“还我周杰”,没想到看到第三部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还我任泉”。
二:也许是拍摄时间和前两部隔得较久,可能拍摄技术等等有了改变,从第一集开始就感觉跟前两部不是一个画风。
第一集感觉最明显的是多了很多现代气息,甚至略带一些港片的气息。
所以,当成续作,看起来很不连贯也很不习惯。
另外说几个让我看得比较难受的地方吧:1:悬崖不要面子哒?
前前后后多少人跳崖,不仅一个没死,还能锁定产生特殊效果,比如失忆。
感觉缺乏对悬崖最基本的尊重。
2:每隔一阵儿,就有人要考一考“大宋第一聪明人”。
而题目不外乎小学奥数题目或者脑经急转弯。
其实类似的剧情前几部也有,但是第三部频率高了许多(没有统计,直观感受,也许不对)。
其实小学奥数还可以接受,脑经急转弯就...有点接不上嘴了。
3:莫名的串戏。
前几个案子特别明显,说案子,说着说着就说岔了,然后会有这样的台词“说案子呢,你说我干嘛”,一定程度上,可能有一些喜剧效果,但是我着实笑不出来。
4:人物角色,从两个方面来说:4.1:第一个案件让我有一个很不能接受的地方在于,公孙策为了避免战争,希望找一个非凶手的人定罪,一定程度上,对应了第一季中第一个案子里的八贤王。
可问题是,公孙策这种想法的转变并没有很好地和前两部的角色连贯起来,而后来又选择坚持寻找真相,转变依然过于快了。
4.2:第一部给我很深的印象是,很多角色,甚至反派,都有非常明显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的性格和动机很契合。
所以一定程度上说,我还挺欣赏第一步的最大反派 - 庞太师。
然而第三部,有些性格就感受不到了,也就显得动机略显牵强了。
5:感情戏,其实每一部都有感情戏,但是这一部的感情戏明显多了许多,还出现了几何恋。
也许作为一个情感剧是不错的,但是我心中的少年包青天是悬疑推理,所以,感觉有点抢戏了。
其实,说来说去,对第三部的评价基本都是基于和一二部的对比。
不过为了能写下这篇长评,我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不然,应该第五集就劝退了。
也许,如果能够撇开第一二部的影响,可能第三部是不错的,但是我很无法把第三部和第一二部独立开来。
最后补充一句,称呼而言,个人更喜欢黑炭,而非大包。
《学警》系列,同人女从一yy到了三。
《少包》这样的两个男人的腐剧,居然一直都没人yy,可惜了任公孙策那艳丽的眼影。
第三部不知道编剧是不是又换人了,女主角们在观众眼里彻底成了隐形,善于发现奸情的同人女们终于把眼光放在了这个赵公孙策上,从此绵绵不绝各种cp的同人mv。
好吧,我承认我看过不少,推荐浅浅葱的九集连环剧《桃花劫》,剧情紧张画面优美台词动人片头片尾非常的棒,可以算是古装同人mv里的no 1.至于赵阳,公孙策的时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君子温润如玉的,至于本人,肌肉野兽一枚。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但结局却有无数种选择……时隔约有七八年,偶然间翻到此片便心血来潮花了几个晚上将这部剧看完,伴随着包拯寻找天芒的舞台帷幕渐渐的落下,整个历程给我带来的滋味却越发上涌。
这让我想起很长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稍稍谈起少包就一定会谈起隐逸村事件,但除此之外的种种却少有提及(大概是年龄太小而忘的一干二净吧)。
但此番再阅,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杂味搅得心中那一湾纯粹的感情更为泛滥不可收。
很同意少包不是一部纯粹的推理剧的言论,有人说包青天怎么能是个傻大包,包青天怎么能为情所困,包青天怎么能自暴自弃,这样的包青天怎么会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确实,本作编剧在包拯的形象上做出了大胆,不,是及其大胆的突破,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风险也是可想而知的。
而在选角上,因为是系列作品,演员阵容的重新塑造,剧情也选在了另一条世界线上,不受老观众的待见也是理所当然的(就像《辐射》系列一样)。
就像曾经我也因为公孙策不是任泉而觉得看着很不舒服,但是,当解除公孙策和任泉之间的纽带后再观赵阳,觉得阳策也是别有一般风味。
再说案件,说句实话,外面有很多吵着抄袭日本推理,确实,我不否认抄袭,如果说第一部的抄袭抄出了少包自己的风格,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外(在此没有对抄袭的行为有褒奖之意),那这第三部的抄袭就完完全全显得鸡肋。
本人看过的推理小说和动漫也不少,说老实话,那种大气磅礴或阅后让人觉得背后发凉的案件即使是日本也少之又少,当观众的年龄已不能用童话来充当骗局的时候,脱离了神话传说的背景,犯罪现场的各种小手段,小把戏的运用显得虚张声势,欲盖弥彰。
这部戏里无论是性别误导,视觉误导,还是心理误导等手段即使大家可能当时猜不出,但当包拯说出来之后也不觉得有多么出乎意料,完完全全没有六死七尸般的那种惊愕感。
所以很明显,在我看来,单一的案件或犯罪手法绝不是它的看点,说是败笔,也不为过。
所以当有人提及这部作品的时候,我觉它唯一可说的便是感情线(寻找天芒主线在我看来也是为了感情线服务的,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而绝对不是推理线。
小蛮和大包,小风筝和公孙策,小狸和大猫,这一对对苦命鸳鸯的悲欢离合,以及木兰(可惜是个男的,原谅我突然想到了《命运石之门》里的漆原琉华),无止,少将军,若水,刘夫人和金大夫等一干凶手的前尘往事都让我感到内心的一丝悸动,所谓时代的悲剧,命运的产物大抵不过如此。
编剧有意想要在包拯以及公孙策的情上大做文章,而这样的结果是将揭发真凶的动力转化为了揭露真相的矛盾心理,这种离真相越近反而越为害怕的感觉真的很让人心痛的。
没有责备和怨恨,取而代之的是释然与感激,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但结局却有无数种选择。
包拯聪明,但也糊涂,他对真相的执着要远超公孙策(说实话,一直对此部编剧对公孙策的推理能力弱化而耿耿于怀),由此而导致的伤害也愈加深刻。
而当包拯被寄予了天下第一聪明人和天下第一糊涂人这样矛盾的称谓时,傻大包的出现或许就是作者对包拯这个形象的一种怜悯,在我看来这是自然的,因为只有他才适合这份赤子之心。
这部剧从播出时间来说不算我的童年,更谈不上阴影,那时候已经在初中了,还记得当时在电视上看到过其中几个片段,我喜欢看单元破案剧,于是这部剧被我通过片段武断地推断为“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案件的破案剧”而放弃了,之后再看少包系列,都是以一二为主。
后来看到一篇同人文,里面的人物我不由自主脑补了三,这篇文在看过之后就抛诸脑后,再也没有被想起,因为那时少包三还是被我归于“只有一个案件的破案剧,一点也不好看”的行列,没想到我会在几年后被狠狠打脸。
前段时间决定怀旧,又把少包系列翻出来看,从最开始的只看案件本身关注到了角色,一二部看完之后我想到了三,再去搜图,就变成了“公孙策怎么这么好看,赵阳气质怎么这么好我怎么以前都没发现”的感叹,这时候我才发现三也是单元案件,逝去的记忆在脑海里清晰起来,我想起来包拯那声不忍而又严厉的“马回峰”和末尾“老鼠吃了天芒发疯”,还有被我忘掉的那篇同人文。
第三部的名字叫天芒传奇,整部剧也是围绕着天芒展开,可以说是一个大案子中含着六个小案子,天芒自始至终都是线索,牵涉其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包拯公孙策展昭,还是皇帝庞统,他们有的被迫放弃梦寐以求的江山,转而抵御外敌;有的位及至尊,算尽一切,却什么都没得到;有的心灰意冷,远离朝堂,把鸿鹄之志压抑在一座小小的书院里;有的行侠仗义,漂泊江湖,仍旧不忘故人;有的不得不以生命作为代价,金蝉脱壳,求得安宁······这也是我不喜欢最后两个单元的原因,因为从那时开始,所有人的结局随着天芒的发现和真相的揭开都无可避免走向了悲剧,毕竟这些都不是他们想要的结局。
最后说一说人物,我最喜欢的公孙策。
和前两部相比,公孙策更加温润(这个特点在第二部包策展重逢后已经很明显了)我必须再感叹一句,赵阳的气质真的太好了,就像我之前在微博所说的“仙气”,公孙策在第三部的设定是才智过人温润如玉的公子,又带着点傲娇。
在感情中,他太犹豫,若不是耶律文才的出现,他不知道要在猴年马月才能向小风筝表白。
比起包拯,公孙策确实更适合官场,即使为官,也不失风骨,开始他被封为礼部侍郎,作为和谈使,面对辽军咄咄逼人而不卑不亢,只身独闯辽军大营争取时间,又要护着变傻的包拯不被耶律俊才杀死。
他懂得权衡,权衡利弊,并不是说他忘了初心,在被包拯质问真凶时心亦有不安,展昭开解才得以平静,他关心家国天下,大宋江山,也跟着包拯破凶案,帮助包拯解决问题,包拯想不到的他能想到,三大神器案件中他连夜下山带来军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包拯颓废时,总要有一个人控制局面,这个人必然是公孙策,他与包拯是知己,是兄弟,更多的时候只要彼此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为了包拯不昔以生命相陪,三个铿锵有力的“除此之外”让包拯找回自己,在太庙前揭开了天芒的真相,原来一切都是皇帝为了对付庞统设下的局,他们几个都是皇帝的棋子,于是在结局,他冒着通敌叛国的风险引来辽国陈军边界,又让展昭请来四方将领和庞太师,逼得皇帝不得不下旨,庞统不得不出战,避免了一场动荡,在这之后,包拯假死,他回到庐州做了教书先生,如果说猜到真相让他难以置信,那么在他说出“这个计划从皇上在任命臣为礼部侍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时就心凉了,一个把臣子当做棋子,逼得臣子跳崖的皇帝怎么能让人安心地为他效力,少年时立志报国的豪言壮语在真相揭开那一刻就已经化作云烟。
赵阳的演技真是好,小细节把握得很到位,表白赵阳,塑造了一个令我心动的公孙策。
还有三人组,一直都那么有爱,包拯的聪明正气,公孙策的温润如玉,展昭的侠义之心,就像弹幕说剧中三大神器是他们的拟物版:心明如玉,温润八方——公孙策;手握神剑,灭邪除奸——展昭;目如明镜,辨忠识奸——包拯还要感叹一句B站多人才,弹幕除了逗趣吐槽还有解说科普,我在看剧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欢乐。
综上,一星给剧情(部分地方确实拖沓),一星给其他演员,一星给包策展三人组,一星给赵阳的公孙策
杨蓉最出彩的莫过于《云中歌》里的霍成君和《少年包青天之天芒传奇》里的小风筝。
霍成君很惊艳,小风筝完爆女主。
很多人觉得《陆贞》里的萧皇后也很惊艳。。。
知道最后一个角色的绝对是老粉!
由罗嘉良王学兵主演的《天涯追辑令》,还有林家栋,杨蓉在剧里演的是罗嘉良的师妹,喜欢罗嘉良,一直追随守护他后与林家栋有情感纠缠,不知道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剧情都记不得了!
只是当时看这剧的时候特别喜欢她,后来直到小风筝才真正圈粉!
冲着杨蓉才看完这剧!!!
太惊艳啦!!
多年之后才把第三部补完,可以说没想到那么震撼。
关于类型。
对于从小就看金田一,到后面的侦探学院Q,还有老不死的柯南的我,其实关注的已经不是案件编得多精妙,反正只要是有抄的都是不如原创。
其实少包就不只是悬疑剧,少包1出来就是悬疑,武打,偶像(尔康当时也很偶像),言情,搞笑,惊悚,。。。
所以少包就是少包,不应纠着案件手法的优劣而评论,还有很多元素可看,我们毕竟只是来看热闹的,猜的人比不上编的人,因为我们是感受,而作者是创造。
关于主线。
比起第一部的狸猫换太子的主线,第二部不说了,第三部其实更有看头:千年的神物,无间道,左右政变,审案审到皇帝,抢女人抢到皇帝头上。。。
以天芒为主线,多少争斗,多少生命,终究是非成败转头空。
关于结构。
少包2后沉寂几年后才出品的第三部,故事结构完整丰满,环环相扣,形散神聚,可以说编剧开了大脑洞,也是蛮拼的。
1.以男主变傻开场展开故事交代背景,挖了几个大坑。
(关键是开篇就把策策给腐了,不能直视啊。
)2.接着神器的出现,延伸寻宝的线索,点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仅是每一个凶手的映照,到后来知道无间道真相的包拯,还是包围太庙、知道辽军来犯、面对太师到来的庞统,还有苍白无力的赵祯,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念之间。
3.刘夫人的面谱即是女主的面谱,其实早有呼应。
两人都是被安排出去的卧底,却都爱上了要监视的人,面谱摘不下来了。
不同的是刘夫人选择不摘,最后死在旧爱的眼泪和刀下;女主摘下了,面谱下的脸却已变成面谱一样。
还有的是,每个凶手被揭穿之前不都是带着面谱么。
4.金大夫其实对男主女主带来了正能量,只要有爱,还有什么隔阂呢。
师徒关系、巨大年龄差的爱情即使是现在年代看来也是不能被广泛接受,何况那时的宋朝,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这种伦理爱情的冲击估计只有同时代的神雕侠侣才可比。
一个老头都能有勇气(虽然结局好惨),何况男主女主,管他什么皇帝老子。
5.到了土城时,故事就成了标准的寻宝死同伴的剧情,直接把发散的收回来,甚至来个群英会,大宋的(开场就死。。
),东瀛的(萝莉虐哭),大辽(重要情敌),棒子的(虽然是个逗逼),西夏的(丰富一下来源,呼应第一个故事),还有设定比较吊的守护者(寻宝故事里的守护者通常杀人),就是这样把剧情推向主线高潮。
6.最后,大案命案要案在身,审案审到巅峰,不审皇帝王爷不过瘾。
当太祖黄袍出来时,故事主因就出来了:庞统也要来个黄袍加身。
天芒最后也出来了,空,历史就是这么沧桑。
关于叙述。
叙述被批评最多就是拖沓,前面说了,这是多元素类型的剧,不能只是发展剧情啊,有空也要让展少侠打打架,3个男主3对CP也要谈情,甚至男主们也要腐一下(如包策、庞策、包展,包庞,策策木兰,等等。。。
),也要留点时间言情一下,搞笑一下。
穿插故事里头,其实做得够好了。
关于造型。
比起第2部还是差点。
而且偏爱辫子,风月楼的那群造型不忍直视,两个女主也毁了。
展少侠的离子烫充满杀马特的感觉,庞统真心帅。
关于男主。
我不是邓超黑,也不是粉。
觉得比起尔康差,表情张力不足,台词整天“不知道”这是闹哪样。
反而刚开始傻了的时候演技更好。
关于女主。
脸有点宽,其实还算好看,演技也不错,被给位挑剔的看官批的一败涂地。
如果看惯了现在的锥子脸大美瞳,才会发现当年的女主美得自然,其实挺可爱,只是设定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策策。
太腐了,都不好意思说下去。
一把软声俨然小受。。。
不过确实搞笑,对于这部剧演技已经到位了。
如果是任泉的反而难以搞笑起来。
关于插曲。
神曲作为插曲,十分好用。
boss战士可以播,感情戏告白了可以播,凶手自杀后躺在包拯面前讲遗言时也可以播。。。。。
只是邓超翻唱弱爆了。
只能说这部剧让人有太多感触了,最后两集已经哭晕。
除了僵尸2、天龙八部外,这确实是让我不舍得结局的电视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