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头》:意淫盛宴,一个伪小资中年妇人的最后虚荣 (文:火神纪) 午后,阳光从窗口投射在房间里,把地板裁剪成窗台上那些扉页的模样。
一个女人哼着不成调的嗓音铺满了整个房间。
格子床单,格子枕套,像餐厅里的桌布;皮拖鞋,沙发;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女人坐在床上满脸偷笑,幸福而安详。
像一个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无限憧憬而优雅。
资产阶级的女儿,生在一个敏感的时代,家道中落,最后剩下的也许就只有那种小资的情调了。
只是嫁给一个文化人,一个不甚出名的文化人,小资情调显得很有些奢侈,当小资情调只剩下意淫的时候,小资情调就只能叫伪小资情调了。
小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没有能力去维持小资的生活却还在追求一种小资生活的方式,就只剩下意淫了。
伪小资情调在于闲赋在家,打扮,健身,和邻家男人似有似无地一唱一和。
当然,如果是真小资的话,这一切无可厚非,然而丈夫在外面为了生计不停拼杀,却不得不为了帮妻子找一双鞋而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跑回家来,这样的小资就显得有点疲惫而虚伪了。
一个女人的意淫,一个资产阶级后代始终无法忘却过去奢华生活的追忆。
这一切在这个女人的朋友来访的时候,女人忙碌地装饰自己的小房子的时候那个憧憬和忧伤的表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翻出父母亲留下的华丽的喝咖啡的工具,陈旧的壁画,还有全部的化妆品也都放在梳妆台上最显眼的位置。
只是为了那个以前总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跑的女人来了之后不会感觉自己已经远远地被抛在她的身后。
虚荣。
虚荣支撑起这个女人所有的一切。
于是有了下面的这些。
健身运动,打乒乓球。
邻家的男人吹着塞克斯和她的乒乓球撞到墙发出的声音一唱一和。
房门虚掩,有种欲盖弥彰的挑逗。
满脸的不屑,也许是因为自己居然会沦落到跟这样的一个男人调情而感觉羞耻。
那一段我看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做爱。
有高低起伏,微微出汗,轻轻喘气的声音,一切却配合得阴阳调和,默契,充满了一种淫邪的味道。
男人每天在楼上偷眼望着虚掩着的门里的身影,声音为媒介,我想,彼强我弱,彼弱我强,相互挑逗扶承,这样的性爱纯洁而淫秽。
这一段是我看过的最富刺激性的有性暗示的片子,比所有的三级片更来得挑逗,似有似无,似是而非,我突然明白,出轨的时候,原来可以如此不着痕迹。
每天都会换一身衣服,漂漂亮亮地出门,从门前的楼梯走下来,显得如此优雅而轻松。
只是走路的那个模样,看起来有点神经质的嫌疑,轻轻飘飘,没有目的地,闲逛,故作轻松的优雅状。
其实她自己明白,自己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显得比别人优越了。
所有的人都富裕起来,她自己也已经青春不在了,她想骄傲地活着,只是她却显得如此可怜,因为她已经没有任何值得她骄傲的资本了。
做头。
在她看来,也许,这个理发室对她的优待将是她最后的骄傲了。
所以,她有十年不变的发型和十年不变的理发师。
以至于后来理发室迫于生计不得不优待别的女人的时候,她有一种从不曾有过的失落。
喝着廉价的速溶咖啡,看着自己意淫对像的理发师,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
淮海路天翻地覆地变化着,昔日的淮海路上一枝花却永远依旧。
美国归来的友人一语道破。
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只有你是永远不变的,永远那么精致美丽。
只是年华不再了。
可望不可及的女人,每天在自己的手指下面做同一个发型。
这段看起来也像是在做爱。
呼吸急促,身体不规则地扭曲。
出汗,甚至轻声呻吟。
没有道德的拘泥,毕竟只是做头而已。
最终终于还是冲破了一切的意淫,莲蓬的水把衣服变得晶莹剔透,气氛会变得燥动不安,疯狂做爱,在地板上有最清脆的温馨。
跳舞,十年前的上海舞池皇后,被一个年轻小伙子抱着,拖着,隔着一层薄薄的热腾腾的空气恣意抚摸。
从抗拒到享受,时光在霓虹灯闪烁的光怪陆离中倒流。
年轻,像一个梦,一个千年老妖精的梦。
这部片子在暖色调下任人意淫。
不解风情迟钝但努力的丈夫和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
丈夫的苍老和妻子永葆的青春。
丈夫永远不灭的在爬格子写稿件的台灯和楼上夫妇永远做不完的爱。
丈夫的两次抱怨淋漓尽致。
看片子的过程我不停地有种要咒骂的冲动,我在想,女主角的演绎是很成功的。
一个女人在经营她虚拟的自尊。
片子的最后是一个全新的上海,一身洁白的服装让这个女人看起来圣洁而变得真正优雅起来。
只是在我看来,这一切的美好和阳光下面,永远埋藏着不休止的淫秽和肮脏。
2005-12-5 乙酉年十一月初五
不讨论电影本身质量如何,港腔演上海人,美则美矣,有点做作和出戏。
但又真的很美。
往往本分过日子的女子,未必找得到踏实过日子的男人,而脚踏实地的男人却去找美貌虚荣的女子,的确是不合适,但都是各人当初的选择,以及命运。
戴眼镜的吴镇宇其实也很帅,只是找了不懂欣赏他的人。
但电影除了欲望,真正想表达什么,好像看不懂,不想虚伪,得承认最后洗头的场面是精彩好看的。
只是感叹,二十年前电影的自由度,这尺寸!
上海、关之琳、品味、老派、性感,无疑是理解《做头》的关键词:曾经的十里洋场正在日益繁华,曾经的美女偶像风韵依旧,一些过时的人顽强守着过去,一对失意男女小心酝酿着一触即发的情欲……它们之间千丝万缕、若有若无的联系,是《做头》这个故事最为迷人之处。
在这些联系的逻辑空白里,有着无数的情调和情怀,等着我们用回忆或者想象去填补。
然而当我们在电影院里度过最初十分钟的坐立不安之后,就不得不放下所有妄想。
就像一次奇妙复杂的化学实验之后,所有材料都面目全非一样,这些关键词被银幕上的影像齐心合力的变成了一样东西——做作。
所有自然的电影都是相似的,每个做作的电影都有它自己的做作——《做头》的“做作”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是如此彻底、全面、肆无忌惮、义无反顾和无孔不入,剧情、镜头、化妆、表演、台词,没有一处看不到它的影响。
当“做作”成为《做头》极度风格化的标志,反而让人由不快而平和,由平和而尊敬,由尊敬而欣喜。
其中关之琳居功至伟——她实在太美了!
时光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不仅没有减蚀半分她的美丽,反而把青春的明艳清澈变成中年的销魂蚀骨。
没错,她是不会表演。
《做头》中的她,作用大概相当于一个成衣模特,所谓表演只是为了换个姿势,使影像不至于单调乏味。
但就是她的美,足够抵消这一切。
你看爱妮几次受打击时(一次是看见自己的照片被露露代替了,一次是发现阿华骗她)关之琳的夸张表演,可谓扭捏造作极了,你几乎能感觉到她面前的摄影机。
但她的美如此摧枯拉朽,连她的做作都是天真的,叫人无论如何也讨厌不起来——当我把《做头》看成关之琳的个人秀、彻底为她的美丽神魂颠倒时,我突然理解了电影中那个丈夫(吴镇宇饰)的卑微心境:娶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回家,就应该做牛做马,伺候她和她的美丽!
其实不能怪关之琳只演出了人物的刁钻、势利和不负责任,而完全不明白爱妮内心的荒凉。
“蘑菇头”象征的“过时”,是爱妮的宿命,也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也许用英文old fashion更能传达出老克腊(colour)的生不逢时感,和宛若指间流沙般挽留旧日时光的徒劳感。
在川端康场那里,这种徒劳感是美的唯一来源。
而关之琳的美和那种徒劳感,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她的美太犀利了。
导演只知道关是美的,却不知道在她的美里,是没有一点没落颓靡的。
这就难怪她不懂那些外表普通的老克腊,如何在上海的市井民生里,如何在精打细算的日子里,却可以一粒首饰、一张唱片、一双鞋、一次舞会的形式把以前的好时光保存下来。
他们的旧因为离历史近一点,因而能沾一点厚重的光。
更因为他们的旧,是有曾经的繁华,所以看今天的时尚,才能有过来人的优越,又有冷眼旁观的讥诮。
《做头》这部片子我看过好几遍,这是一部挺不错而且满用心的影片,影片里很多地方拍得很细致,暗藏伏笔,很多看似不经意的地方都是有意味的,如爱妮说女儿是用来疼的,这是我家的规矩,同时暗示了爱妮是在疼爱中长大的。
爱妮穿着金平送的睡衣烦燥地躺在床上时,天花板上传来一阵唏唏嗦嗦的声音,暗示爱妮的老公冷落了爱妮,等等。
看点之一的爱妮和阿华的激情戏,把爱妮和阿华的十年来的感情爆发式地展示了出来,很有力度。
片子最后几分钟那峰回路转,画龙点睛的一笔,令人回味,爱妮不再做蘑菇头了,简洁明快地点明了爱妮精神思想的转变。
片子的音乐很优美,音乐和一些画面呼应着爱妮,很有绚染力。
如果只看后面的部分,片子确实有拿大奖的素质。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还是由关之琳演了女一号,关之琳很有内涵,她的气质和容貌在影片中一出现,迟暮美女,依然魅力动人,以及十几年前淮海路上曾经有过一枝花,这些就不证自明了,很自燃。
关之琳在片子里面演得非常出色,对人物的饰演很传神,如爱妮和阿华的激情戏后,爱妮声音柔和,语速缓慢,语气恳切地请求阿华先走,不要回头,阿华走后,爱妮才很伤心地哭起来,这样就把爱妮对阿华的深情以及爱妮要与过去坚决割裂的决心,传神地展示出来了。
关之琳的表情十分丰富,而且细腻,基本上每个场景关之琳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以及音调语速等都能和当时的情景丝丝入扣。
如爱妮和阿华在码头交谈的时候,当阿华说到:什么时候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时,爱妮的表情就随着阿华的每一句话而变化,自然而然的,就好像从心底深处散发出来的一样。
爱妮在影片中第一次与阿华幽会后,看得出来第二天就心情愉快,满脸阳光地去理发店,当与露露发生冲突后,一直到最后的激情戏完后,爱妮的脸上都有一层淡淡的哀愁,等到爱妮做了老板后,爱妮的眼睛就变得特别明亮,而那层哀愁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整个片子爱妮身上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好象是幽幽的,柔柔的,自然而然的感觉,这大概就是爱妮的品位吧。
整个片子关之琳演得都很流畅,这应该来自于她那娴熟的演技和对人物的深刻把握,爱妮有些气质可能就是关之琳本身的气质。
霍建华的演出非常好,大致上是无懈可击的。
吴镇宇演得也很好,爱妮要离家出走的时候,吴镇宇的表演很好地把她老公那复杂的内心活动诠释出来了。
影片中的金平出场的场面和关之琳配合得十分融恰,自然。
萨克斯手对爱妮的烘托和配合也很到位。
当然片子还是让人感觉到有拖沓,生硬和不协调的时候。
阿福和露露等人的演出感觉有点做作而且拖泥带水的,让人有种不真实感。
例如,露露哭的时候,就象小孩子一样放开就哭,她那年龄在那种情况下,就是要哭,也应该是抽抽噎噎的,有抑制的,放开来哭有点不自然。
另外,宣布理发店要关门这件事,阿福应该早就知道了,不知道为什么非要等到露露说:“我要的是感觉!
”以后才感觉要宣布,即便非要在这个时候宣布,阿福也应该加一句:“我本来想下班的时候宣布的。
”铺垫一下,就这么宣布,有点别扭。
还有,理发店里的诸如不能卖淫嫖娼等规章制度,以及其它关于理发店内部的事跟影片主题关系不大,提一下就可以了,搞了一大堆,显得拖沓。
或者把这些时间用在充实吴镇宇演的老公身上,干脆提升其为主角之一,这样故事应该会更完整更深刻更精彩,人物也会更鲜明饱满。
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顺畅,如爱妮的老公拿出两千块一双的鞋给爱妮穿上,然后说:“漂亮,漂亮!
你在金平的party上派头不要太足了。
”“漂亮”指的是什么,有点模糊,如果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给这双穿在爱妮脚上的鞋一个特写镜头,这样感觉顺畅些。
或者就把这句话改为:“啧啧,两千多块的XXX牌的鞋子!
你在金平的party上派头不要太足了。
”这样不能欣赏鞋子的人也感觉顺畅些。
这部片子要拍好确实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的,对片子里面的人物要理解透彻完整,这样的题材和演职员阵容没有把这部片子拍成精品,实在是可惜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部片子八十分以上应该要有的。
看完电影,又看了一下影评,对片子及片子里的主要人物居然是恶评如潮。
评价一部影片首先应该看它讲的故事是否成立,其内在逻辑是否有矛盾。
首先要看明白影片。
这部片子并不是要大家学爱妮,它只是讲述了有这么一个故事发生。
有人说爱妮结局这么好,不太可能。
其实这样的结局完全可能发生,片子里面已经有了伏笔,爱妮收拾房间招待金平的时候,金平说:我投资理发店都是为你,那理发师我又不认识,投什么资。
爱妮的理发店当然可以看作是金平帮助弄的,爱妮和阿华分手后,爱妮不再做蘑菇头了,表明现在的爱妮已经变了,不是过去那个沉缅于做头的爱妮了。
爱妮内心有其坚强的一面,否则,她不可能离开她的老公,阿华是没有钱的。
阿华也不是她唯一的目标和支柱,爱妮离家时说过要找工作做的,否则,当她发现阿华欺骗她的时候,她一定是如五雷轰顶般地倒在大马路上,而不只是眼前发一下黑,身体晃了一下,就走开。
片子讲的爱妮的故事应该是成立的,至于对片子里的人物的评价则随着观众的立场,婚姻观,价植观的不同而不同,难以强求一致,就像十斤重的东西,大人说轻,小孩子说重,这无所谓对错的。
对于片子里的人物,我想谈几点我的看法。
1。
爱妮的老公对爱妮好并不是爱妮要死心塌地的追随她老公的充分条件,付出不等于拥有。
2。
爱妮只是离家出走,不是和她老公离婚,和她女儿断绝母女关系,这一切她老公都是同意的,而且对于爱妮离家出走后,诸如可能与阿华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等也是有思想准备的。
事实上,她老公是个很有头脑,思想有深度的男人。
他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他和爱妮都没有改变,爱妮即使留下来,他和爱妮的关系也只会是越来越僵,越来越绝望。
还不如让爱妮出去闯,若爱妮在外面撞得头破血流的,反而会想念这个家的。
事实上,他老公送礼物送钱给爱妮,就是最好的挽留方法,当时爱妮都感动得流泪了,他若有本事使得爱妮扑到他的怀里哭起来,那么爱妮可能就走不动了,当然这可能性很小,不过不管怎么说,爱妮那放飞的心里已经多了一丝对家的牵挂。
3。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最后的结局,爱妮与阿华的关系从那场激情戏后以及爱妮不做蘑菇头了,就算了结了,阿华最后也成功了,阿华就算交代了。
但爱妮与她老公和女儿还没有交代,爱妮的老公不是完全不解风情,当他拿出两千块一双的鞋给爱妮穿时,还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她老公不是天生的木讷,生活所迫而已。
爱妮离家出走时是流着眼泪走的,老公和女儿也是恋恋不舍地送她走的。
而现在的爱妮与离家出走前相比,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完全不同了。
观众完全可以想象影片最后爱妮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在马路上,很可能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老公正准备着一桌丰盛的晚餐等着她,女儿正趴在窗口远远地望着她。
这难道不是其中一种很自然很直接的结局吗?
读书时候看这电影会觉得什么破玩意,而结婚几年后会发现片中许多都这么真实。。。
不同于大多影片中的单纯爱情,婚姻之后男女的情感,或远或近、可爱、可怜、甚至可悲的复杂混合。
正如女主所说:我嫁得不好但我不甘心。
正如她老公所说:我取了个大美女,但我活的很累。
多数人看这片会觉得关之琳傻逼,但真的很多人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不甘心、不满足,最后连已经拥有的也丢弃了。
社会周边的影响折射出我们婚姻的脆弱,我们到底怎么生活下去?
还是已经像女主那样看到了人生绝望的尽头。
看《做头》时,我打开电脑一边和人聊天,一边看DVD,很不投入。
也许是这个原因吧,整个影片给我的感觉不连贯。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关太美人穿着贫民的连衣裙,在洒着阳光的街上走猫步,还配了很异国风情音乐。
这组镜头出现过几次,很有点象过时时装秀。
上海和香港,是中国和帝国主义生下的两个怪胎。
上海离开洋家长早,崇洋崇的充满想象,不够具体。
这点和香港有着本质的区别,香港一直跟着洋家长,所以西味十足,中国味反只剩下皮肤和几句白话了。
所以,让香港的关太美人来演绎这样的一个上海美人,的确很有点难度。
也许导演想的是想从关身上带些没落贵族的傲慢去,但当关太美人操着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费劲地说“我身上的品质你们是学都学不到的”时,一点深度和贵族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气质都没有,不禁狂呼,演的太烂了!
忽然想起猫扑那句名言:比我漂亮的女人没我聪明,比我聪明的女人没我漂亮,窃笑中。
严格地讲,与其说关太美人漂亮,不如说那是过去。
在这个影片里的确看起来有点“那个”。
再加一个演技颇无深度的台湾小弟弟,看过整个有点后悔。
要不干脆演成一个三级片也许还有点值得看,可惜又发乎于情,止乎于导演,很有点不爽。
值得一提的是吴镇宇,把大美人的老公刻画的比较传神。
吴是香港少有的认真演戏的人,不过在这个戏里面,主角水准差,配角再认真,也只能是给糟蹋了。
看的时候,随手在电脑里记了几个戏里面的关键词:阳光洒在女人身上的感觉真好爿理发店不安分的女人才懂得打扮伺候美女比伺候普通人更辛苦看这些文字,觉得也许没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更好看。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对它有一点点的期待。
那时透过朦胧的宣传,还以为这是一部文艺片。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部类似偶像片加蹩脚情欲片的东西。
说它是偶像片,是因为它具有那种偶像片傻乎乎的气质,不管剧情多么单薄,人物总是白白净净的。
说它是蹩脚情欲片是因为里面不断出现的欲言又止的情欲片段,关之琳生硬的呻吟更像是矫揉造作的干呕。
女主人公再做了嫁给一个平庸的丈夫的决定后,又下定决心离开了他去投奔那所谓的真情。
当然最后她什么也没得到。
如果这里就结尾我可能还对这片子有点好感,但是它竟然还多了一个狗尾巴。
两个人深陷情欲漩涡的人最后竟然能够释怀……而且都事业有成。
这是在歌颂啥吗?
可以说,《做头》是一部看了之后觉得堵得慌的烂片。
end
安妮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高贵的美人,受别人仰望羡慕,然而时光荏苒,当她不再年轻,陷入家庭的琐碎,又很不甘心平凡邋遢地过一生,像一朵荷花长在淤泥里,高贵典雅。
她也喜欢攀比,也喜欢别人优渥的生活,也还是做着年轻貌美的旧梦,但这都不是她的错,于是她在和理发师的温存中幡然醒悟,人要往前看,绝不能回头望
行动才能改变一切,她做到了!
不需要顾及别人的眼光,勇敢地做自己就多对了,第一步就必须勇敢地迈出脚下的泥潭,再去奋斗自己的人生。
改变就是赢的关键所在!
学校ftp上拉下的片子。
说实话并不是冲着什么激情戏,因为国内公开放映,所以激情戏也不会好看到哪里!
上海一直是个西风东渐的标志性城市,其自发形成的海派文化别具风味,许多人痴迷于此,形成独有的上海情结,特别是对昔日上海滩风情的依恋。
而导演似乎很渴望用一种举重若轻的笔调来体现一下女人的“精致”,献祭这篇小资产阶级趣味的原著。
没有看过原著,主观臆测一下,作者对所谓贵族生活的了解仅仅来自旧时话本里的浮光掠影,外加一堆丰富的联想,笔下苦心经营的华丽往往是在暴露自己的寒酸。
其实说到底,这些也是皮面上的东西,而影片最致命的缺陷来自一种“幼稚”。
可以说,最得上海精髓的女人就是张爱玲了,而电影剧本刻意的描摹张爱玲的影子。
学那种文字鬼魅,学会表面上低眉敛目骨子里暗香浮动的情致,却始终学不到张爱玲疏离的冷艳以及对人生似笑非笑的凌虐,所以味道就软得多了,也小气做作得多了!
怎么说,或者客气点吧。
一个老客勒式的贵族女人,一个美丽的闷骚的女人,一个具有挑逗意味的女人,一个生活平静内心不平静的女人,一个对生活失意的女人。
一个男理发师,想一想,一个男人具有一双修长而温软的手,一颗多情柔软的心,一份难以寄托的情欲,很难不去使人想点什么。
抛开上海的一切,故事就是讲的这两个人,还有欲望。
但是这么简单的故事,两个演员却实在让人失望。
关之琳是一个传统花瓶式的女演员,她因为美丽而存在,更适合一些不需要承担过重戏份的角色。
在这部影片中她足够努力,我们也看得到,但是这样一个在影片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上,她还是不堪重负的。
她是幼稚不堪的。
她原本就不是贵族,所以演不出贵气。
霍建华在影片中的表演也很稚嫩,除了像个阳光男孩子,那种本该具有的纤细的近似女性的气质,而又矛盾的不羁放纵,完全没有看见。
觉得他们两位主角的表演更像是在做戏,痕迹明显,离生活化的表演相去甚远。
爱妮作为一个被整个时代遗落的,有些悲剧色彩的人物,我还是不能在她身上看到应有的历史沉淀,或者一个成熟女性在这个年龄段的风度,她依旧对这个世界保持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幻觉,像小女生一般虚荣的争风吃醋,像儿童一样的不愿面对现实。
这就让人有些尴尬了,主创人员口口声声要再现上海女人的精致,却展示了女性,特别是一些无聊女性的琐屑,这绝不是老派贵族们轻描淡写的尊贵,只能算是种一厢情愿的靠拢,而且很凄凉的靠歪了。
再说说片子所谓的激情吧,在我看来,低级趣味的东西多了一些。
最后在废弃的理发店的那场激情戏应该是一种:洗头不再是洗头。
头发,每一根头发,这时都变成欲望的触角!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关之琳如何勾引理发师去跟她做,摸乳房,舔胸部,不停的揉来揉去,扯掉自己的内裤,两脚伸直,喘息呻吟……等等,这是什么片子?
这是毛片还是三级片,这段激情戏是干什么的?
还有片子里还用乳房夹钱给小费,这到底是什么片子?
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去吸引观众?
编剧导演是想表现上海的小资情调么?
假如小资情调就是这样龌龊的东西,我无话可说。
最后说说爱妮的丈夫,吴镇宇的角色可以说就是为了挥别这么一程岁月而设置的牺牲品。
导演宣扬的是不要为爱妮的背叛感到不齿,不要对那一场婚姻的死亡而惋惜。
因为对一个女人来说,尤其是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女,一个男人最要命的缺点是贫穷,是不解风情,不能买不起salvatore ferragamo的鞋子,更不能分不清一只鞋是属于左脚还是右脚。
这点倒是得了上海女人的精髓!
到上海被灌输最多的一个概念,一定要嫁得好!
嫁人是第二次投胎!
影片的最后还算是一个积极的结尾。
女人还是应该自我奋斗的!
把生活的希望寄托给别人,就等于自杀!
半夜随意点开App上推荐列表上的片子。
“做头”这个词本身就蛮过时的叫法,不奇怪是2005年的电影,扫了一眼豆瓣5.3的评分,心里打底就当口水片看看,毕竟那可是关大小姐啊。
片头在窗子上晒手绢的镜头,纤长洁白的小臂、手指就已经美得移不开眼了。
后面还有一系列颈部、小腿、玉足的特写。
(造型部分是张叔平出马,美丽了得)吴镇宇和关之琳故事发生在两千年初的上海淮海路闹市区,稍微有点违和,他们一开口就想听她们说粤语,关的普通话还是有些拗口。
101分钟的电影,前95分钟我心里已经打了1星低分,剧情台词老套且滑稽——养尊处优的白富美下嫁无能下岗软男,不甘寂寞与理发店Tony激情四射。
而且滑稽的点在于露露这个角色,如果是为了衬托霍建华在片中的魅力,大可不必这样制造一个神经质的花痴。
要说霍建华Tony阿华这个角色,也是够装的,前期各种表现对爱妮的偏爱与界限,以及对追求者的“避嫌”态度,还以为会是个有个性有理想的Tony。
结果,结果!
也只是个临门被富婆诱惑包养的软饭男,还对爱妮隐瞒欺骗,最后还不忘还愿“生日礼物”(仅仅是洗一次头)打响最后一炮。
不过这个情节估计是导演要的重头戏,不论是镜头、打光,两个人物复杂的心理且渴望的肉体表现得都还是到位的。
(这一处角度仿佛在提醒观众这是个爱情文艺片)弹幕里有说这部影片关之琳出演时是43岁,霍建华26岁,差不多对应了角色年龄。
关之琳的沙宣短发太适配的,所以怪不得剧情里国营理发店会把她的照片作为发型模特。
(说个题外话,才知道以前的理发店也有国营的,片中也阐述了因为国营理发店没有随市场变化而创新,导致营收亏损,最终倒闭。
摊手,似乎铁饭碗就是这样的定律)
(当时Tony给泡的袋装速溶咖啡也能喝的如此优雅)再说回为什么看完结局我爽了,五年前阿华因为另一个美女富婆说能给他开美发店,他马上屁颠屁颠追随了。
结局镜头是个有多位理发小哥颇具规模的美发沙龙大店,店长出现是已经换了发型的爱妮。
之前数十年她都不曾更换她的沙宣头,一来她觉得能做美发店的模特发型,是非常适合她自己且有一些荣誉性的,二来便是十年间都是阿华帮她打理这款发型,有情结。
留长了飘逸黑长直,证明开启了新生活。
有提到说她的挚友姐妹帮她开了美发店,其实当时就是为了阿华开的,只是还没来得及告诉他,他就跑了。
好在这一行为也让爱妮看清了他,阿华这种人根本不值得。
所以最后看了看阿华的美发店,笑笑了之了。
不过我觉得爱妮以后的生活也不会差,因为在2005年(或许应该更早)的上海(没有手机的时候),在淮海路(剧中有台词透露她是淮海一枝花),有两套老破小,二十年后可就是天价啊。
一间是她跟老公女儿一家三口的,一间是她移民美国哥哥留下的。
别看那时候老公下岗了,说不定二十年后拆迁安置,另一套出租或售卖都能过上滋润了🚬其实爱妮跟着吴镇宇扮演的软男老公也没有过特别苦的日子,结婚后一直不用外出工作,老公的钱都上交百依百顺。
还特别设置了一些情节体现吴镇宇对她的付出。
比如上班期间,爱妮说一双鞋子找不到了,他就立刻是跑着回到家钻床底下帮找出鞋子并亲手给爱妮穿上,这双鞋子是他好几个月的工资。
后期爱妮想离开这个家,就给吴镇宇倒了一次热水,还受宠若惊般让她放下水壶。
但是这些种种行为是感动不了美女的,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想起了《纸醉金迷》里民国女主也是个大美女下嫁穷酸公务员的故事,太像了太像了,结局都是一样不圆满,因为这种结合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片中黄浦江的场景,这是我太熟悉的了,右侧的邮政大楼,红十字架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咖啡厅了,以前有段时间就住在飞利浦亚明照明这个大楼的左侧的第二栋)再说片中关于上海触动我的一些小细节吧:理发店原始的喷头居然是用半个网球包裹的。
当时允许室内抽烟。
老房子的公共浴缸。
书报亭的公共电话与绿箭口香糖架子。
黄浦江边的轮渡。
片中最后一幕升格运镜下的梧桐树。
满满的情欲述说着导演半生的性幻想。
其实把那种讨打的女人演到家了的。
虽然这部电影确实带着思考在反应年代变迁带来的社会现象,不过这片子实在让人没什么感觉,可能此类题材多了吧
给三星是冲关之琳的。片子的调调实在伪文艺的可以,慢的一塌糊涂。
一个干净的上海,一对自私要货的爱情。一个最后像鸭头一样,曾经的精致女人。一个软饭王。一个好的剧本,被一个做作的女演员毁了。另外,其实女主应该是个人见人爱的女人,连邻居大叔都愿意看着她吹音乐。。。
我当年就一个印象,振宇哥啥角色都驾驭的了。。。
要是王家卫来拍这部电影,就有味道了……
一个闷骚的故事。
好电影就是让人看完一遍还想看。关之琳风韵犹存绝对是尤物一枚啊!!全片可概括为“一个上海迟暮女人寂寞生活之最后的挣扎”好年华太短,一醉方休。
这种片子我都看过?够了!
假装的文艺
洗头的感觉确实不错
美人
6.7分
结尾那场洗头的情欲戏极其精彩
做你妈的头。
看了传说中关之琳阿姨最“暴露”的戏 小清晰中隐藏着小小的悸动 质量确实算不了上乘 没想到男一号是霍建华 电眼啊有没有
关之琳真的没钱了吗,出来演这个。
上海女人啊 唉
挺好的一部片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