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最忙的时候,两个通宵看完了第一遍,记下了一个温馨的,亮色的却略带悲伤的杨家男儿的故事,走心的却是一位同样年少的辽国将军。
第二遍完全是被花痴的心思牵着,沉迷于耶律将军的浪漫,叹息着他求而不得的爱情,心心念念以至满眼都在寻觅着与他有关的点点滴滴,他喜欢的女子,他效忠的大辽,他对族人下士的爱护,他对杨家男儿的敬重。
纠结于他未完成的爱情,恍恍惚惚地结束了第三遍,就再也不愿意打开了。
直到最近瞎逛豆瓣,又看到了这个当时自己打了5星的电视剧,发现竟然有情节是不记得的,强迫症发作,于是有了这第四遍。
这次看到的不再是某个角色,是一个群像;亦不再是一个英雄家庭的传记,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无关乎宋辽之争,只愿再无战火之乱。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有万分之一和平希望,杨业定将全力促成之,"这是金沙滩上,杨业面对敌军所说。
不是没有疑惑,不是没有担心,亦不是仅仅为了愚忠于皇上。
只是为了没有战火的日子,不再动荡的社会,他愿意一个回马枪先去救皇帝而舍弃近在眼前的自己最小最疼的女儿;他愿意继续效忠弑兄夺位却能给百姓丰衣足食的日子的皇帝;即使被他保护的百姓刺伤误解也无怨言;即使终要回到他最不喜欢的战场,还要带上七个儿子,也还是去了,因为他希望”以战止战“,在锋利的八支杨家枪下,快速的结束战争。
这个杨家将的灵魂人物,从开始误解的八妹六郎,到醉红楼失去朋友一夜长大的七郎,到打龙袍中故意请辞的大郞,二郎,三郎,再到找回幼时丢失在战场上的四郎,他让一个个年少的杨家将在一个个故事里慢慢领悟什么是“小”家,什么是“大”家,战争的残酷,百姓的无辜。
至此少年的杨家男儿女儿们都已成长。
倒是五郎,实不知他是否曾经领会过他们父亲一次又一次唐僧式的解说,也许他还不明白,但是他是知道的,所以才会在最后用了最决绝的方式去逼自己领悟。
但是这种理想于一个忠孝礼仪为先的时代终究太过恢宏,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却更显珍贵。
虚拟的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抒胸臆,无论理想是否偏离现实,都可以有童话里的结局。
于是,最终,或许已不再少年的六郎实现了和平的理想,就连辽军的将军也受到了感化,那些只有小我的角色自然得到的是自己种下的恶果,潘家父女如此,天灵也必须,只能如此。
---都说步步惊心是数字军团,我想大声说一句,这里才是华丽丽的数字军团好吗?
一众男色啊,環環的果郡王此时都只能淹没在这些或耍帅,或硬朗,或卖萌,或深情的美男下面好吗!
还有一个天然萌的小八妹,当时真觉得不火没道理啊!
作为一部偶像剧,还是很有诚意的,故事讲的非常圆满,竟然还让我YY出来了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义真是不容易言归正传,没大红还是有原因的其实:版权问题没上星当然是硬伤,剧情也确实不够严谨,虽然在雷剧当道的现在已经不能苛求,但是也许能博得一时的热度,收视率,也不要把观众都当傻子,但凡能口碑收视双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观众的智商,比如潜伏,比如最近火的一塌糊涂的環環。
不得不承认,这里还是有一些为了写而写的剧情,比如六郎和郡主盗取陵墓宝藏那里,斧头是这里的重点,本来一切还算是合理,结果人家敌军以来,一句“炸了”傻了吧如果可以用炸的,那六郎和郡主之前还纠结斧头什么的干啥用不着斧头,也就牵扯不出来那么多事情了另外,准备看的同学一定要熬过第一集里面的一大笑点啊,千万不要把这个电视剧当成喜剧啊,是悲剧的来的,悲剧的“五郎,吃完再战”(只见一身戎装的将军把手伸进了一个像锦囊一样的随身包包里,我以为是什么锦囊妙计好吗!
就算不是也是什么护身符什么的好嘛!
结果是两个栗子!
)“娘炒的栗子就是好吃”笑cry了好吗最大的问题,也是唐人在这个阶段,大概就是步步惊心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电视剧的情节是用故事推故事,就是说故事的单元性非常强。
这里就大概可以分成,救八妹-醉红楼-寻宝藏-四郎回家-百水城-潘影设计-七郎成亲-金沙滩-后金沙滩这种模式,在仙剑奇侠传之前已经有了影子,比如比较早期的绝代双骄。
在仙剑里面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仙剑本身就是游戏改编,游戏是什么?
就是通关啊就是打死一波小怪兽,再打另一个种类的,一关又一关。
到了电视剧就是一个单元跟一个单元,但是之间衔接太僵硬,以至于里面的很多感情线发展的有的转换的过快。
仙剑是可以的,因为本身游戏深入人心,大家可以相对忽略这点,但是不代表其他的电视剧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用。
但是唐人似乎过于依赖让他翻身的这部仙剑,从演员,到风格色彩,再到这种故事模式,所以天外飞仙,到后来的怪侠一枝梅都是这样的。
不过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最为一部偶像剧,我是坚信,就算是放在现在,也是上乘的,火是妥妥的。
---都说了看了4遍,有2遍半是花痴的,是看一个人的耶律斜这名字就是高端的嘛你看现在那小白文里面什么高富帅男主角都是复姓好嘛单字斜,绝对是点题来的。
敌军的将领,那必须是对立的,但是他绝不是坏的。
五岁猎狼,八岁打虎,十三岁的巴图鲁,辽军百万雄师的将领。
杨家诸郞是英雄出少年,他们的对手自然也不遑多让战场上厚实的辽军盔甲威风凛凛,潜入宋境一身白衣宋装,自是翩翩贵公子;那一道刻着失败痕迹的刀疤,更是为俊俏的脸上加了几分英武之气最爱的是那一身夜行衣,“谁也不能碰我心爱的女人”,深不可测的霸气揉着淙淙深情,实不是只会买白糖糕哄人的杨五郎可比。
该说的都说了,能做的都做了,也许是错入了这个本不是主角的故事,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上京夜下,也许还是那一壶烈酒,这是他的代价,孤独,却不再是同一种滋味
我一直认为这种剧都是垃圾剧,但这一次我的确错了。
我一直自诩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以看电视剧我也要挑艺术性高的电视剧来看。
之所以看《少年杨家将》不过是为了看何润东。
这部电视剧的艺术性高低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看着挺感动的,特别是他们一大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时候,搞的我都想要我也有几个兄弟姐妹该多好呀,这就是独生子女的悲哀呀!
一、二、三业已成家立室,所以就不应划入男孩儿行列,所以连导演都淡化他们,而四、五、六、七尚未婚配,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应该还算男孩儿。
由于四长期absent,所以五也算是男孩儿中最年长的一个,再加上参加工作多年,相对比较成熟,很有哥哥的样子。
对六我没什么特别感觉。
我最喜欢的是七,觉着七特别可爱,所以明知道七会万箭穿心死,看到他死的时候还是特别伤心。
我觉得这个剧比较成功的一点是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感觉他们不是遥远时空中的古代人,而是生活在你周围的同学、朋友、兄弟。
这部电视剧感动我最多的是亲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都很打动人心,相对的,爱情感觉很淡,四、五、六的爱情没什么新意,倒是七郎和杜金娥一天的夫妻情让人觉得很有味道,幸福很短暂,却足以让生者一生回味。
以前我不懂,现在我渐渐开始体会这种幸福了,觉得很美。
像《杨家将》这种剧看的完全是过程,因为结局早就在那里了。
怎样讲这个故事,过程是怎样就看编剧的功底了。
话虽如此,我看完结局之后不禁有些唏嘘,花样的生命瞬间陨落,还是为了忠于那个一心要去送他们死的皇帝。
我觉得这种忠诚很荒诞,那个狗皇帝根本不配他们为他去送死,但他们还是去了,而且去得义无反顾。
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为了自己的政治游戏使得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而他们对此竟表现得极其漠然,认为自己应该享有这种操纵他人生死、玩弄他人于鼓掌之间的权力,这是对生命的极大不尊重。
所以我就觉得杨家将傻、愚忠。
幸好今天个人崇拜的神话已经被打破了,我们不再因为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而尽忠,我们忠于的是人民,是苍生。
但令人不安的是,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不再忠于苍生了,我们会忠于自己,到了那个时候,世界会比忠于皇帝的时候更好吗?
我一直都喜歡楊家將的故事,喜歡小說楊家府演義、血戰金沙灘、十二寡婦征西、四郎探母、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在看這部少年楊家將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越看越期待,未來有一個用心的劇組能拍出一部楊家將全傳的電視劇,從少年楊業拍至少年楊文廣,我想,那一定會是一部轟轟烈烈盪氣迴腸史詩般的電視劇,作為一個楊家將故事迷我真的很期待因為之前看了唐人的射雕,很喜歡胡歌袁弘劉詩詩,也很喜歡彭于晏,所以來看了這個,這時候胡歌還沒有車禍,顏還超嫩的,像李逍遙寧采臣一樣嫩,那時他也還不像現在總有一股超出自己年齡的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成熟。
詩詩那時還非常青澀,應該剛進唐人吧,靜靜的,談不上什麽演技,就只是靜靜的輕輕的演繹自己的角色,末了的時候在我心裡留下一抹不深不淺的漣漪。
彭于晏不用說了,超可愛!!
超萌!!
保持了他一貫的萌態,動態比靜態還萌,各種小動作各種悄悄話萌死人了!
他和七娘就是一對活寶!
袁弘的耶律斜是個悲情英雄,老袁的表演已經初具癡情楊康的雛形,因為這電視劇是楊家將,因為他的角色姓耶律,他和關紅,從開始就註定沒有結果(PS我個人認為沈磊的配音也給耶律斜這個人物錦上添花了,那麼多配音演員里我最喜歡沈磊的聲音,他配了少楊的耶律斜射雕的楊康仙三的徐長卿,這聲音這樣溫柔而富有磁性,讓我一聽就陷進去,難以自拔………前二十集的時候我很討厭楊業,討厭他的愚忠和迂腐,討厭他總是不分青紅皂白責駡六郎,討厭他一點也不理解自己的兒子;討厭他永遠盲目地對太宗死心塌地,不管太宗怎麼對他;討厭他差點把可愛的七郎綁子上殿… 可是看到後來,慢慢地我仿佛理解了他所謂的忠義,也許作為一個軍人,無論身處什麽處境,只要穿上了軍服,只要還是一名軍人,就要保家衛國,為國家為社稷付出一切也決不退縮,無論君主怎麼對你,只要你還是軍人就要不顧一切守護他,這就是楊家男人的使命… 也許這也是我一直喜歡楊家將故事的原因,就算是愚忠也好,我想,人還是需要信仰的,人還是需要主流的價值觀的,不管世界變成怎麼樣,我們要堅守自己心中所認為正確的。
有時候,即使遭到背棄也好,有些責任是義無反顧要守護的。
它可以背棄我,但有些東西如果我放棄了,枉為人我扯太遠了還是說回劇情吧………四郎和羅氏女的故事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淡淡的,卻很深刻;但這故事的結局我不喜歡,雖然我知道四郎後來失憶了,但當我看到他摟著遼人公主出現在銀幕裡的時候,我心裡還是一萬個替天波府裡的羅氏女心酸。
在楊家將的故事里,四郎後來恢復記憶回家探母了,但楊四郎始終沒有回歸天波府,他始終忘記了自己身為楊家將該有的責任和忠義,這真的是一句父母緣薄就可以評述的麼?
大二三娘都和丈夫曾經有過那麼長的幸福時光,五娘雖然失去了五郎但五郎好歹沒有另娶他人…我一直認為楊門女將里除了杜金娥,最慘就是羅氏女演關紅的演員實在是不漂亮。
其實我也跟很多人意見一樣,覺得她真的喜歡的人是耶律斜。
因為耶律斜的角色設定實在是浪漫而深情,而楊五郎的角色設定固執而迂腐,我認為楊家七個兒子性格方面跟楊業最一脈相承的必是楊五郎無疑… 無奈這個電視劇是講楊家將的,所以關紅一出場就註定了她會是楊五娘,和耶律斜發生過再多事也沒用,最終都是一場夢。
關於這段故事我最後只有一絲感歎,四郎被遼人所降,五郎出家了,七子里功夫最好的兩個最後都與家人無緣,所有兒子里只有六郎一人還在天波府。
我還是會忍不住想,倘若四郎當時在戰場上沒有和六郎分開,倘若五郎沒有出家,好歹天波府不會落得七子去一子還的慘況,七個兒子里好歹還剩了三個,金沙灘一役儘管慘烈但還不至於令人絕望,然而,一切都沒有如果…如果金娥和七郎那晚發生了夫妻之實多好,我記得新婚之夜七郎還對金娥說來日方長,殊不知次日一早就是二人的永別,楊令公還沒有機會見到兒媳婦,七郎出征時都沒有七娘來送別,彭七郎就那麼生生的永遠離我們而去了,命運何以對這對小夫妻如此狠心。
杜金娥明明跟七郎連夫妻之實都沒有根本不能算是七郎正式的妻子,但居然在七郎去世之後還願意自己投奔天波府守寡一輩子,我不得不承認楊家確實滿門忠烈,連楊家男兒挑中的媳婦都個個忠烈忠肝義膽,實在偉大啊…(當然MS並不是每一版楊家將故事都是這樣,有的版本就是楊七郎和杜金娥是有個兒子的,名叫楊宗英…)六郎和柴郡主是唯一能夠終成眷屬的,能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終成眷屬著。
這當然是命運的眷顧,六郎沒和兩個哥哥一起成親,卻在未來獲得了最長的一段夫妻生活;趙梓存演的八妹太可愛了,八妹的配音也可愛,八妹七郎耶律斜根本就是少楊並列的三大萌銀啊!
太萌了!
潘影實在太恐怖了,她比她爹還恐怖,她爹有所求也就是還有弱點,而潘影,她既瘋狂又變態… 李解演的太宗按道理也很招人討厭,但因為我心裡還有小克克的影子…我恨不起來他…儘管他被潘仁美在耳旁煽幾句風就徹底忘了楊業臨行前他們那番MS肺腑之言的對談,但我想,皇帝可能都是這樣的吧。。。
哎‘當我們談起明天 總覺得希望無限 總說再過二十年 還是條好漢 還記得二十年前 那一群懵懂的少年 擦亮了雙眼 挺起了雙肩 要將夢想實現’邊看的時候就覺得這首片尾曲實在很好聽,歌詞什麽的實在很符合電視劇的意境,伴著這首歌看完每一集時心裡都帶著點悲悲涼涼的感覺而結束。
那群少年曾經竭盡全力拼搏過,他們的人生沒有悔恨,在最好的年華燃盡了自己最美的青春。
楊家的血脈還在繼續流淌著,直到現在還在某些人身上流淌著,他們還未完成的夢想,永遠,永遠都會有人後繼去完成。
嗯
最近重温这部剧,从金沙滩出战到归来哭到断气,满门忠烈太心疼。
也心疼六郎,一向放纵不羁爱自由的他却自愿一个人承担起整个杨家保卫大宋的重担,成长为有勇有谋的大将军,可是内心苦涩与压力,活着比死亡更艰难。
胡歌真的演出了那个最明亮的少年将军的感觉,惊艳了时光。
和仙剑的时间差不多,感觉却完全不同,也是20出头的年纪,却真的很优秀了!!!
潘仁美不是主犯,但也是从犯,当时监军要求杨业出去打,杨业说我们守必胜,监军就说杨业怕死,杨业气不过就出战,潘仁美全程听着默不作声。
杨业出战时,找到潘仁美说,你记得带人在这里伏击接应我们,否则我们就真的回不来啦,潘仁美连连点头答应。
结果杨家吹号撤退,两人以为杨家打赢了,跑的比谁都快,想回去争功,谁也没管杨家。
就这样杨业被抓时,大骂潘仁美卖了杨家军,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这不管给谁背锅的事。
而至于杨家将,虽然不是七子都是将军,但确实有儿子和他爹一样,军中猛虎,其余的都是文官。
而杨家将是确实存在的,杨业也确实被称为杨无敌,因为他在北汉抗辽三十年,没有一场败绩,但抗辽名家有两家,一家姓佘一家姓杨。
至于辽军,萧太后和耶律都是特别敬重杨业的,萧太后一直想把杨业招过来,于是千叮万嘱不许放冷箭,结果耶律斜轸为了胜率,还是放了,连杨业被抓时,耶律直接气的开骂,不是嘲讽的骂,是那种悲愤的骂:“杨业啊,你和我大辽打了三十年,今天你居然兵败被抓,你有什么脸在这里?
”后来杨业不吃不喝,撞碑而死,这一段是辽史的记载,换句话说就是敌人那边的记载。
足见杨家将的威名。
从来没想到第二篇影评居然是为这个而写,主要是刚刚看完心绪难平。
其实本来只是每天吃饭时无聊,想看帅哥的,意外的是真心好看,属于最近看的国产古装电视剧中的佼佼者了。。。
之前对故事背景其实不大了解,又因为杨家儿子媳妇实在是多怕闹不清所以专门查了百度,才对整个故事有了了解,对必然会来的悲情有了心理准备。
百度百科上说 ““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杨家将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
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
戏曲《金沙滩》演的就是这件英勇悲壮的事迹。
但鹿跨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金沙滩》这出戏。
”当时看到的时候觉得未免有些夸张,不过现在不知为何就突然想到了这个,觉得自己也再也不想再看一遍了,承受不住的悲壮。
从老七对她说说 等我回来 开始就有点hold不住了,然后到送别的时候因为已经知道的结局再看到大家的笑颜瞬间就被戳中泪点。
看前面的时候无论多么艰难都知道最后肯定没事的,而看这里就是看着所有人开始走向自己的结局。
不甘老四,惋惜老五,心疼老七还只是个孩子。
金沙滩那几集从开始哭到最后,觉得这戏真心赞。
若是说收获,无非两点,珍惜 和 坚持。
也许前一秒还在欢乐着温暖着,下一刻就只能拥抱逝去的冰冷,生命无常,感情才越发显得珍贵。
而对后者,有时会觉得他们迂腐,为背叛了自己的人付出了生命。
可再想想,他们所为又怎么会是单为一个人,他们只是为了坚持保护自己心中的树,这样就够了。
片子真心不错,尊重历史,又把想要传达的情感与信念都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可惜只能看到43集的阉割版所以有些细节不够完整,不过无伤整体。
应该没勇气再看一遍了。
P.S. 帅哥们真心是亮点啊。。。
><
虽然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曾经多次被搬上荧屏,但是对于不少90后来说,2006年的《少年杨家将》大概都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部关于杨家将故事的电视剧了。
十多年过去,如今再回忆起这部剧,我仍依稀记得天波府中少年们飞扬的笑脸,以及战场上立起的飘扬的旗帜。
这部电视剧的定位是,改变以往杨家将故事的悲壮色彩,意图以轻松幽默的手法,展现杨家七子的少年风采。
同时,七子中的四五六七郎又各有一条爱情线。
爱情线的加入,大大增加了这部以浓重历史作为背景的电视剧的可看性。
正所谓“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部剧的虐点也正在于此,意气风发的好儿女们,终究被踏碎在政治和战争的铁蹄之下,令人扼腕叹息。
有趣的是,历史上可考的杨家将只有杨业、杨延昭以及杨延昭之子。
而且历史上的杨延昭,也并不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原名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
中国通史《澶渊之盟》中讲述了“冰冻遂城”的典故:杨延昭驻守遂城时,十月里天寒地冻,辽大军压境,于是杨延昭命令士兵以水浇城墙结成冰冻,整座城仿佛铜墙铁壁,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
这位杨家将,一直驻守北方20年,最后马革裹尸,也是极具悲壮色彩的一个大将了。
或许是我国人民向来对这种忠君报国的故事有着格外的偏爱,民间流传的杨家将虽然仍旧摆脱不了悲剧色彩,但是流传的故事不仅将孤零零的一个人扩展成既有家国大义又有脉脉温情的一家人,变得有血有肉,而且经历也更加传奇,也因此能够在千百年后依然打动今天的我们。
虽然和许多前作一样,《少年杨家将》这部剧在人物设置上也跟我们了解到的历史不相符合,但从剧名上就可以看得出,即便同是以杨家将抵抗大辽为背景,但是整部剧的基调还是建立在“少年”之上。
于是,相较以往的多部杨家将题材的影视剧,这部剧将着眼点放在了“成长”这个有笑有泪、有关青春的主题上。
而这个主题精准地抓住了这部剧所针对的受众的心——当年痴迷胡歌的谁不是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呢?
这部剧是唐人早年和华谊兄弟合作投资的,演员方面,唐人推出自家小生胡歌出演杨家七子中的核心人物六郎杨延昭。
彼时才24岁的胡歌,因成功出演《仙剑奇侠传》里玩世不恭的“李逍遥”一角,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男星。
凭借身上那种自内而外的阳光少年感,在剧里扮演具有典型成长意义的杨六郎也分外耀眼。
起初,杨六郎从未涉足过战争和朝堂,生活在父亲和兄长们的庇护之下,过着无忧无虑甚至还有些叛逆的贵族生活。
之后,金沙滩一役,七子去六子归,亲眼目睹兄弟惨死的杨六郎,决定扛起杨家忠君爱国的大旗,守护一方疆土。
杨家七子个个气宇轩昂,个性十足,如六郎七郎,少不更事、顽皮捣蛋,一朝披挂上阵、卫国杀敌,在经历变故中不断成长,收敛心性、承担重任,直至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十几岁时的我们,看到七郎死时那一幕,手里攥着那条红丝带;看到六郎归来时,家人迎接到的只是白布下一具具尸体,谁不是一边哭红了双眼,一边夸着好儿郎?
无论是清一色年轻养眼的青年演员,如胡歌、彭于晏、刘诗诗等, 还是故事的剧情安排,如前期杨府中戏份多温馨诙谐,天波府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能轻易牵动我们的心。
而早已知道了结局的我们,知道前期的他们笑得有多么灿烂,后期就会有多么虐心,因而格外珍惜那种不能持久的美好。
聪颖洒脱个性张扬的六郎、善良单纯天资平平的七郎 、还有杨府团宠八妹,杨府里的剧情大多围绕他们三个展开,他们是天波府指向命定悲剧结局的路上最亮眼的风景线,也是观众情感的落脚点。
有人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少年杨家将》这部剧,或许它表达的悲剧性,不在于把一个几经演绎的悲壮故事用不同的人再表演一遍,而在于让观众足够领会到杨家少年郎的风采、感叹这种年少和热血的可贵后,再用死亡一举摧毁它,令人体会到一种凤凰涅槃的悲壮感。
金沙滩一役,杨业在李陵碑前以死明志,七郎遭敌军万箭穿心,而六郎满脸是血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呼喊哥哥们的画面,都只残忍地向观众传达了一件事:回不去了。
谁也都回不去了,都说七子去六子归,可是带着父亲兄弟尸体回去的第六子,还能继续做那个向往自由想当游侠的杨六郎吗?
也许你已经不记得这部剧的具体剧情了,但或许你还会哼唱它的主题曲《诀别诗》,胡彦斌在音乐方面无可指摘,他创作的《诀别诗》以中国风为元素,与电视剧主题和意境相辅相成。
杨家七子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均像歌词里所唱的那样“诀别诗,两三行,谁来为我黄泉路上唱。
”夫妻诀别、父子诀别、兄弟诀别,每一处诀别都令人肝肠寸断。
甚至他们中有些人来不及说一声再见,杨家出殡时,白绫翻飞,还未过门的七郎媳妇金娥只能远远树林后,默默为七郎送行。
在那样的环境下,好儿郎一身是胆,儿女情长只能往一边放。
歌词与意境完美相融,配以古典音乐风格,加上胡彦斌细腻的声色和唱法,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都是杨门女眷送夫出征的不舍与担忧,以及杨家将持枪杀敌、衣带翻飞的英勇和无畏。
如果说《诀别诗》唱出的是儿女情怀,那么《二十年》这首歌则无疑是慨叹男儿热血。
如果结合这首歌去看杨延昭最终的结局,几乎忍不住要泪流满面——历史记载,杨延昭镇守北方正是20年。
剧中杨延昭是从金沙滩一役后,一夜间完成了成长这一疼痛的历程,独自挑起了杨家尽忠报国的重担。
虽然电视剧戛然而止于杨家将前期故事,但看完大结局,听到《二十年》又响起,总会忍不住想起,杨延昭走向作为将军最后的归宿时,他会不会像歌词里所说的“有兄弟有烈酒就能取暖”那样,想起曾经喝烈酒谈理想不惧冬日寒的时光?
不过是,歌声回荡在耳边,徒留观众感叹罢了。
(微博/微信:天生这么红)
关于《少年杨家将》的一点感想谨以此文赠给七位少年将军记得我第一次看杨家将是无意转到电影台的时候电视就在播的《忠烈杨家将》。
从此,对杨家将印象深刻。
然而与《忠烈杨家将》不同,《少年杨家将》除了金沙滩一役的惨烈之外,多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场景。
有笑有泪,使得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北宋时期,积贫积弱,皇帝庸弱,奸臣肆橫。
朝廷处于衰落的边缘,边境动荡,各方少数民族都企图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虽然社会上商业及市民文化极度繁荣,但是社会不稳,人心惶惶。
此时,朝廷懦弱,皇帝怯战,武将虽尚在,但多被奸臣所控,沦为固权夺位的工具。
武将不战,辽人屡屡来犯,朝廷屡屡议和,治标不治本。
在这个浑浊的局势里,杨家确是一股清流——忠君爱国,宁战不和,宁死不屈。
与潘仁美不同,杨业是个真正的武将。
他做了一个武将该做的事,护国护民,尽管朝廷主和为多,他还是执着地带兵出征,苦守边疆。
在我眼里,杨业是个不二的真英雄,而且他的妻子佘赛花也是出生于将门的烈女子。
虎父无犬子,杨家的七个儿子,个个少年意气,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战无不胜,辽人闻风丧胆。
杨家将,成为辽人的克星,一支往年不败的勇者之师。
我以为,真的以为,这一支不败的军队真的可以一直保卫大宋很久很久,久到辽人不敢再来到中原造次,久到狼烟可消,天下太平。
倘若没有金沙滩一役,或许是,真的可以实现的吧。
我心疼那些少年,那些汴京城里少年将军。
尤其是延昭,汴京城最明亮的少年。
历史上六郎真正的样子我无从得知,但我非常喜欢胡歌演的六郎,他演出了我心中六郎的样子。
最初的最初,六郎也只是个孩子,乖巧懂事,顽皮淘气,锋芒初露。
最初的最初,六郎还不是杨家军的一员,战场和军营总有父亲和大哥们撑着,他每天会和七郎到市集里逛逛玩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偶尔做做技术宅搞些小发明,等哥哥们有空就缠着哥哥们练功切磋。
我还记得他舞枪的样子,记得他拉弓射箭的英姿,记得他驯服烈马的骁勇。
我还记得,他曾经也不曾知道战场的残酷,只是单纯地有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心心念念想像哥哥们一样跟着父亲一起出征破敌。
我还记得,百水城一战,他刚刚参军,他失散多年的四哥也刚刚回来,那时,杨家军陷入僵局,他奇兵奇谋,与四哥里应外合,一战成名成为少年将军。
我还记得,那时候他刚刚和柴郡主相遇相知,约定着等他取胜金沙滩回来定会娶她过门。
可是,谁知道呢。
谁又会知道呢,金沙滩一役,竟会如此悲凉的结局。
前一晚全家人还坐在一起喝着爱心汤,吐着桂圆核,那时的他们都不觉,金沙滩一役,七子去,一子还。
潘仁美令杨家先行,暗地里勾结辽人暗算杨家军。
五郎快马加鞭赶到皇上那里秉明真相,奈何皇上猜忌,心里早就对功高盖主的杨家军有所忌惮,并没有增派援兵。
被辽人前后包抄的杨家军孤立无援,只能拼着苦苦支撑。
“我们被辽军重重包围,大哥为突破封锁,被辽人凌辱而死。
二哥和三哥去追击萧太后,回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两具遗体。
还有七弟,他为请援兵,陷入重围,万箭穿心,力尽而亡。
四哥为了抢回二哥三哥的遗体身中剧毒,我把他扶上马背,冲出重围,可是结果,在悬崖边上只找到了他的埙。
” 这就是杨家将的最后结局。
七子去,六子回。
我在最后哭去了近半包纸巾,在我看到八妹小手拉住七郎染血的战甲拼命摇的时候,眼泪像缺堤般滚落。
那是八妹最喜欢的七哥阿,那是一直会陪八妹一起玩的七哥阿,那是最会吵吵嚷嚷的七郎阿,为什么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这里了呢?
去的时候,大家明明还是好好的,一个个都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
从小失散的四郎才刚回府,几位哥哥新婚燕尔,小七连媳妇还没取呢。
回来的时候,怎么偌大的天波府一下子就如此清冷了呢?
金沙滩的惨烈,是时代的悲剧。
昏君 奸臣 野心 谗言 功高盖主 猜忌 如此关键词拼凑起来,杨家的结局并不难以估算。
杨家满门忠烈,只可惜了那些一心热血手握长枪的往日少年。
男人的成长,都是血与泪的史诗。
金沙滩一役归来,六郎早已不是昔日那个空有热血的少年。
战场的残酷,背叛与出卖,亲人的离去,他不得不成长。
五哥因为自责自己没有及时赶到帮助杨家军,心理已经濒临崩溃。
六郎是杨家振兴的唯一希望,只有他,能够重振杨家军,继续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使命。
所以他不忍履行承诺,他不忍心娶郡主过门,他自知自己的命已经不是属于自己的,他随时都可能会像哥哥们一样战死沙场。
所以他说:“现在分开,还不迟。
”表现得成熟稳重,仿佛像当年他的父亲和哥哥们那样。
43集看完,又笑又哭,为大宋昏庸的皇帝感到羞耻,为杨家的悲壮感到痛心。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有万分之一和平希望,杨业定将全力促成之。
”这是杨业在金沙滩说的一句话,他不喜欢战场,但即使终要回到他最不喜欢的战场,还要带上七个儿子,他也还是去了,因为他希望“以战止战”,在锋利的八支杨家枪下,快速地结束战争,这是杨业的理想。
但是这种理想于宋朝这样时代终究太过恢宏,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却更显珍贵。
犹记当年汴京城出鞘剑 杀气荡千军万马独身闯但愿今日,往日少年,赤血长殷。
『关山横槊 谁可补天 碧血长枪 昨日少年 孤影归途 不见烽烟 一笔千秋 后人心间 风起 云散 』 ——《风起时》2017.4.14
明知道会很惨,但还是忍不住看一遍。
特别是父子8人跪拜完后,背景音乐《诀别诗》一起,蜡烛灭的时候,眼泪就 忍不住了,真希望不要灭啊,直到城门全家人送别,佘太君一句都要早点回来,眼泪就已落下。
想起七子去六子还,只是六郎回来,一家孤儿寡妇,父和子都死了,何其壮烈,然而这样还继续效力这个昏君,一家妇女拿起金枪,杨门女将继续为大宋卖命,还不知道这个昏君仍然听信奸人谗言,时代的悲哀啊!
真希望现在有哪位导演在把原版人马聚集起来,重拍一遍,秒杀现在这些娘炮和装逼、抠图的演员,只可惜以前好看的电视剧都出来太早了,放到现在,都会成为经典。
源远流长根又深,清白传家素有名。
山西发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
文武公卿光是议,黔蜀威名震玉金。
识得杨家诗八句,才是杨家后留人。
这是一首赞颂杨家的七律,身为太原人的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敬仰。
历史上的杨家将英勇善战,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为大宋带去安宁。
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杨家将的英勇事迹在世世代代的传颂里留下一段段佳话,或小说,或戏剧,或评书,都在讲述当年烽火狼烟下那一场腥风血雨和一个个忠烈之灵。
位于北宋东京,金水河旁天波门内的便是杨家的府邸。
那里,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翻阅资料,仿佛庄严的天波府矗立眼前。
正殿是杨令公庙的主体,殿前出檐的两根明柱上的对联是“节使若逢苏武牧,将军定作霍骠骑”,大门的楹联和横匾是冯玉祥将军所题,上下联为“何须纸笔舒中愤,自有公平在世人”,横匾为“真正无敌”。
正殿内的两根明柱,还有一副楹联和横匾。
上下联为“潘氏至今无葬地,杨家自古有忠祠”,横匾为“天下无敌”。
一句句无不赞颂杨家忠烈!
天波府里的一家人,上至杨业赛花,下到杨洪排风,都不会因为身份尊卑而颐指气使,那些快乐的日子里,他们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总是做得仿佛天下楷模,其乐融融。
杨业的衷心,赛花的坚强,儿子们的智慧骁勇,儿媳们的深明大义。
一切就如天波府内的那块牌匾上所书四字——德仁治家。
杨家之所以受百姓拥戴,流芳千古,和其家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当杨家找回失散多年的四郎,当七郎脱去罪名终于回家,当罗姑娘和关红嫁入杨家,当六郎和郡主互诉情谊,当一家人围坐桌前,一切都太美好,有家若此,夫复何求?
再次出征,父子一行八人全部上阵,看着马背上将要离京的丈夫和儿子们,赛花突然追着跑了两步,她说,人人都要回来,记住大家都要回来啊!
突然地,就为之动容。
因为熟知历史的我们早已知道,这一去,相见无期,生离既是死别!
金沙滩一站葬送了多少忠魂亡灵。
“圣上可以不信任我杨业,但我们杨家不能愧对社稷!
”没有多少壮志豪言,只是一句对得起,只求天下太平,而无愧于心。
明知那是一次暗藏阴谋的议和,一场无可避免的恶战,但身为人臣的杨家父子在凶多吉少的战役面前,依然义无反顾,杨业甚至命令杨五郎留下保护皇上,寸步不离。
或许他们都知道,这一去,就是生离死别。
转过身的瞬间,纵是身经百战的杨业,也流下悲痛的眼泪。
战死沙场,是杨家男人的宿命,杨业这样告诉儿子们。
可是谁不希望解甲归田,回到天波府一家人团聚呢?
命运带着他们一个个离去,死状甚为惨烈。
心痛的不是死亡,而是敌众我寡皇上却听信谗言拒派援兵!
杨业只有撞向李陵碑,以死明志!
杨家满门忠烈却毁于小人陷害,悲矣!
再回天波府,已是阴阳两隔,杨家女眷着白衣迎接丈夫们归来,抚着尸体痛哭的样子太令人悲伤,痛到每一次心跳,仿佛都快要窒息。
杨夫人看着眼前的一切,她没有哭,只是很平静地说,“杨洪,欢迎老爷和几位少将军回府!
”佘赛花,天波府里那个撑起半边天的女人,她会用一碗红豆莲子汤来告诉四郎一些道理,会用鸟巢来比喻,让六郎知道先有大宋,才有小家,她有妻子的包容,母亲的慈爱,和身为杨家女人的智慧与勇气。
她失去丈夫和五个儿子,都是至亲至爱啊,没有人会比她更悲痛。
轻轻擦拭儿子们的身体,和他们说最后的一席话,句句轻柔温暖。
直到亲人们下葬她才彻底垮了下去,瞬间多出的白发,憔悴的脸庞,失神的双眼……她也只是一个女人啊,到底要多坚强才能忍那么久才能撑起整个杨家!
终于在六郎身上,她又看到杨业的身影。
谁还记得他只是杨家的小儿子,和七弟八妹在市集玩闹,喜欢各种发明创造,一直梦想逍遥隐居,作快乐游侠。
可是经历生死、家庭剧变之后,他担起了杨家所有的责任。
好像那句歌词,“什么大爱,什么时代,我弄不明白。
失去了你的悲哀,长埋我胸怀,陪着我勇敢踏进了未来。
一下子成熟,忘了怎样软弱,昨天的不满,现在换成开阔。
”耶律斜是坏人么?
他是大宋的敌人,可是在辽国子民眼里,他是骁勇的大将军,他背负着很多人的期望和依赖,他也有他想要实现,不可动摇的大局。
若不然,他和杨家兄弟会是相知相惜的挚友吧,没有人恋战,可又不得不战,他们身后都是黎民百姓,都渴求和平,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有各自的大局。
所以,走上战场的时刻,他们注定成为对手。
这是他们大局的相撞,他们立场的对立,谁也帮不了谁,谁也让不得谁,他们只能义无返顾的走下去。
仗可以输,但人心良知不可以输。
这是杨家将的信条。
忠肝义胆,大智大勇,是杨家几代人的写照。
那段铁骑轻尘的历史,已随时间远去,昔日的战场覆盖顽强的野草,甚至开出美丽的花朵,还是那片热土,还是那年月光,还是那些最可爱的人,永远,停留在我们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就像曾经杨家父子灵堂之上的八个大字“千秋英烈,万古流芳”。
忽然想起片尾曲《二十年》的旋律,杨家的少年,那些曾经在天波府里的欢笑,曾经的梦想——记得那年冬天 我们彼此陪伴梦想是唯一的火焰 我们一起点燃我们长发披肩 冷冷的旷野荒芜人烟有兄弟 还有烈酒 就能取暖当我们谈起明天 总是觉得希望无限总说再过二十年 还是条好汉还记得二十年前 那一群懵懂的少年擦亮了双眼 挺起了双肩 盼望梦想实现还记得二十年前 那一句执着的誓言忘记了永远 却忘不了当年 曾经共苦同甘我们好久不见 不曾把酒言欢二十年前那个冬天 怎能想到今天长发已经剪断 冷冷的旷野一如从前多少当年的英雄 早已不见别说已到了明天 因为明天还在前面就算已分开多年 彼此仍挂牵就在这二十年前 这世界悄悄的改变模糊了双眼 苍老的容颜 梦想从未蜕变就在这二十年前 我们渐渐的勇敢纵然不见面 也不觉得遥远 彼此默契依然就在这二十年前 这世界悄悄的改变习惯了平凡 看淡了恩怨 梦想还在心田就在这二十年前 激情渐渐的衰减一辈子太短 有多少二十年 都已历久明天回忆是条倾泄 守住太多纪念当年的歌回荡耳边谁 感慨万千
一直不忍心看这剧——杨家将,似乎一眼就能知道最后的结局,是如何悲惨的。
当然,最后还是看了,这部剧集中了胡歌、彭于晏、袁弘等人,这样的偶像实力派阵容,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诚然,这部剧的画质还是很让人无语,或许是导演刻意为之的氛围,带来了更多历史正剧的沉重感。
记忆最深的,是金沙滩一战,杨业撞死李陵碑的场景。
沉痛,回顾历史,多少庸臣昏主白享富贵?
多少忠臣义士舍身成仁?
这个世界上,所谓的恶人有恶报,或许并不真实。
我们面对现实,总是习惯性地选择逃避,而非正视。
正视意味着面对刀锋,什么样勇气的人才能面对刀锋呢?
这样的人,都已经如杨业一般,留在历史的丰碑上了。
他一头撞上李陵碑,成全了一生的忠义。
编剧对这个人物的刻画,并不逊色于杨家的一众儿郎。
这位父亲,他是杨家精神的支柱,然而他的性格同样具有常人可爱的一面。
无敌,何谓无敌?
一个人有了恐惧,再破除恐惧,那才是无敌。
一个人懂得放弃小我,成全大我,那才是仁义。
所以,在这部剧里,我真正欣赏的,依旧是杨业其人。
有人会说这个人,作为父亲太过迂腐不懂与孩子交流;作为臣子太过愚忠,不懂得时移世易的道理。
然而,深处乱世,他最终所守护的国土,有爱戴他的百姓,他守护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非王朝的碑石。
一个人面对生死,无论什么样的担忧,都不过对死亡的忧虑。
真正的无谓,是明明有挚爱不愿反手的东西,依旧选择了面对刀锋,直面死亡!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