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热爱摇滚的人来说,看这样一部片子,我想也就只有吐槽了吧。
这样的题材,我是期待的;这样的电影,我猜必然是只有差评的。
从片头看,各种人物名单,或许是个宣传亮点,但也是吐槽点;片尾名单提及的那些乐队和歌手,也不知道跟这片子啥关系?
算了,还是继续黑摇滚吧。
年轻时的武为和李爱在荒郊野外的铁路边相遇,鬼知道他们怎么会在这个地点,“搞文艺”的人猜不懂。
落魄清纯的摇滚歌手就这样靠着女朋友开始了幸福生活,又是演出又是买衣服买吉他又是租房子。
李爱这个角色除了丑点,但还算是个好姑娘,只是她不明白男人都不靠谱,更何况是个“搞摇滚”的。
姜茜从果儿开始,讲述了一个“摇滚乐队”摄影师是怎样练成的,半路还副业做了纹身师,更不是个好学生。
后来生了个“傻”姑娘⋯⋯艾玛太乱了,我想静静。
最想吐槽的就是角色卡司,为什么十年前后不让一个人演?
很多演员都能演个五十年的穿越。
对都日昭日格图这个人实在不了解,除了甩头发还挺帅。
倒是喜欢秦昊扮演瞎子爸爸那一幕,又特么穿越按摩了。
这个片子的剧情、背景、人物可能都有映射吧,最受不了的就是那个cos的全家福照片,糟蹋完摇滚再糟经典。
总之,故事太差,镜头不好,剪辑也糟糕,也就听听音乐了。
对新类型电影别太苛刻,我相信看了的朋友也都是喜欢摇滚乐,这类电影其实本来就少,因为受众人群小,要考虑观影率,所以很多导演不敢轻易去碰触这类题材,但本片能坚持拍完了,要予以鼓励,尽管情节上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要分两个时间线,还要把人物发展,悲欢离合,大喜大悲都交代清楚不容易,只要大家能看懂,我认为就成功了。
有朋友说演员颜值问题,我就想问,你以为看偶像剧呢??
看颜值你来看摇滚电影干嘛??
毕竟剧中是要以一个乐队的形式存在,在一些现场的情节中,要有娴熟的配合,临时东拼西凑出一个乐队太不实际,只能找一个已经成型的乐队来演,主演在青年和中年的外貌还是有一点点相似的。
很多朋友都说剧情中有很多真实的摇滚人物真实经历的缩影,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那一辈摇滚人是标杆,在大多摇滚乐迷心中是熟知的,是值得纪念的,本片借用一些情节,我相信也是向真实人物致敬,而且也不是完全照搬,也不是借用的同一个真实人物,是把几个乐队或人物的经历穿插在一起,也是衬托出了摇滚在最初的意识形态到最后走入社会后要经历的转折,聚散离合,要面对种种现实的残酷一面,生活压力一面,在成名后失去初心,奋斗目标出现分歧等,其实剧情还是很让人纠结的,纠结也是必要的,摇滚这条路本身就不可能顺利,能把摇滚路上各种坎坷拍出来,也是摇滚电影所必须要做到的。
剧情其实也是有些交代的不够透彻,比如当年解散之后,每个人都是以一个什么状态活到中年的,还有那个吉他手怎么就那么倒霉?
(影射谁就不用说了)后来在音乐节,闺女说要听他唱歌,我以为闺女又集结起了当年的几个队友,后来一想,不成,吉他手都不存在了!
其实也不能交代这么清楚,就是要让人有想象空间,现在好像电影都要这样拍。
有缺憾的剧情才更能让人去回味。
还有这片名,英雄??
什么意思?
谁是??
我给的4星,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勉强,但是要鼓励,全是一片骂声,以后谁还拍这类电影,电影应该是越拍越好,循序渐进吧,先写这么些吧,也不一定就正当,仅代表我自己想法吧
个人主观:这是以消费崔健,窦唯和王菲 高原 姜昕 张炬为主的电影,纹树的纹身 摄影师 为高原, 王菲就是那个拿拨片的女主角 香港影视天后 ,就连2014年的女主角因为他的音乐所以才喜欢上了摇滚可以看做是姜昕,乐队里的吉他手最后骑车死了,难道不是映射张炬?
这电影看到了很多别人的影子,剧情烂的掉渣,抱吉他去轨道上练歌,难道是因为窦唯黑梦专辑的封面?
这天真烂漫的偶遇也太超前,轨道噪音大,谁会去那练吉他,然后摆个造型开始扫弦,我虎躯一震开始怀疑这是偶像剧?
但男女主角真他吗的太难看了,1994年 姑娘不一定非要扎麻花辫子,不过狗尾巴草和麻花辫确实是90年代大陆青春电影典型的标志,之后偶遇到的两个主女角像站街女,为突出乐队的勤苦所以选择抗麻包吃不起饭抢方便面,傻帽的台词换成傻逼更好点吧?
连毒品都没,电影怕被和谐吗?
难道中国摇滚就是打炮 打架 吹牛逼 戏果?
真不知道你拍中国摇滚是为什么?
是为了精神,还是想证明中国摇滚没有精神,那么你已经告诉全国观众了,这简直是部黑中国摇滚的电影,麻烦导演先去看看中国摇滚记录片再拍摄,不伦不类的电影,真是黑了个梦嘞。
第一次评论,语句不太顺。
但看过片子的你应该懂得。
文/梦见乌鸦看本片的片名——《摇滚英雄》,以为是一台演唱会的名字(确实真的有一场叫做“摇滚英雄”的演唱会),就像当年香港红磡的“中国摇滚新势力”那样。
但《摇滚英雄》是一部电影,而且很难界定其类型,说其是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吧,却又不如《迷墙》那般纯粹,只是讲述一段摇滚青年的人生历程,有点类似《天鹅绒金矿》或《几近成名》。
但问题又来了,难道本片属于如今烂大街的青春片吗?
其实也不然,你更可以将之看作是情感电影,或者是音乐文艺片,当然,特殊一点,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传记片。
小众人的青春,却是大多数人的故事。
本片的导演谭华是那种剑走偏锋的导演,之前与水木年华合作过《我是外星人》,他有另一个身份是音乐人,有一个名字叫做“左小岸”,喜欢音乐的朋友应该了解。
因此导演和音乐人的双重身份让他拍了这部《摇滚英雄》。
或许导演本人不愿意发声,但电影这个故事对大众来说太熟悉《摇滚英雄》以音乐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秦昊饰演的“摇滚天才”与影坛天后之间20多年的爱恨情仇,其故事原型明明就是当年窦唯与王菲的故事。
秦昊饰演的颓废青年大叔明明就是前不久亮相地铁的窦唯,而且电影中有窦唯、王菲,有高原,甚至连窦靖童都有,主要角色都在能够凑一桌麻将了。
当然《摇滚英雄》并不是在影射,因为他们的故事早已大白于天下,群众各有立场,根本用不着影射,其实本片是在讲述一段大众的故事而已,且原故事实在太常见,但谈摇滚也绕不开窦唯,谈摇滚圈子的人和事也绕不开窦唯和王菲。
本片为双线叙事,以秦昊饰演的武为人到中年偶遇刘雅瑟的故事为主线,另一条以回忆体的形式的展示武为当年摇滚青年的不羁岁月。
两条线索平行叙事,随着故事发展并设计了相互衔接的桥段,电影在疯狂与颓废之间游走,最终还是落回到情感上面。
简单而言,电影观感虽不算一气呵成,但每一段情节都有各自的亮点。
电影前半部分平心而论在故事走向方面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一条现代线一条回忆线不知二者有什么联系,主题是什么。
秦昊线中只是各自颓废和癫狂,少年武为线索中则充斥的喧闹音乐中的肆意张狂。
电影前半部分虽然察觉不到故事走向,但每段故事中都有各自的看点,少年时代看精彩音乐秀场,中年时代看秦昊神一般演技。
而随着故事走向的潜移默化,两条线索真的交汇在了一起,这里就不剧透了,电影30分钟其实是从深渊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这样的转折有点意外,回忆故事线最后衔接了中年主线的开场,主线故事的结尾转折其实照应了回忆线索,但这两条线是平行叙事,因此电影在结构上玩了一个花样,这样做的缺点是前面稍微模糊,主题含糊不清,但优点在于结尾那一刻的释然。
时光飞逝,二三十年的光阴,仿佛一挥而过,到了现代,却必须要每个人都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因为曲终梦醒,摇滚的时代也早已翻篇。
本片虽说讲述的是一段青春故事,但《摇滚英雄》并不是青春片,而是一部聚集与情感的电影,从爱情到亲情,回味的是那重金属味道的不羁年华,晃动的镜头、声嘶力竭的呐喊是不安暴躁的青春,秦昊不愧是一代戏痴,那个摇滚愤怒的中年的形象演的太好。
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电影在情感刻画上有板有眼,尤其是对角色的刻画,电影对年轻版的武为用了大量笔墨进行描写,而秦昊段落则着重发挥其演技能量去诠释一个对光阴和过去充满复杂情绪的中年人,“武为”这个名字有着双重含义,要么“无为”要么“无畏”。
电影后半段随着情感的波折,武为终究“无为”。
但随着刘雅瑟饰演的春晓出现,人如其名,将“无为”变成了“无畏”。
特别要提一下刘雅瑟,别看她因《十三棵泡桐》获过表演奖项,但以前对她不感冒,近期也只轧一些无关痛痒的角色。
《摇滚英雄》中的春晓是她近期出演戏份最重的一个角色,也是演的最好的一次。
因为春晓是个典型的功能性角色,她隐藏的身份在电影临近结尾时揭晓,让观众把握清楚电影的走向,同时也让这个原名颓废的故事充满了希望。
谁说摇滚的青春就是疯狂的作死,这是小众的青春,然而确实大多数人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肆无忌惮的疯狂之后,同样会撞开青春的迷墙。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
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
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
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
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
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
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
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
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
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1.我巨喜欢李梦。
2.摇滚不是傻逼,不是甩头发,不是为了果儿,不是抽烟喝酒吸毒操你麻痹。
3.电影里出现的人名:崔健、唐朝,beyond、枪花,Nirvana、鲍勃·迪伦,大门,郑均,超载,黑豹,梦乐团,谢天笑 魔岩三杰。
歌曲:左小岸的梦、明天、另一个明天。
小芳。
back to the sea。
旅行团的bye bye。
瘦人乐队的瘦人。
崔健的花房姑娘。
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阳光照进回忆里。
摩西子诗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脑浊的永远的乌托邦。
唱“爱情鸟”的林依轮 。
以及迷笛、草莓、张北草原音乐节。
4.作为窦唯的粉丝,我很不开心。
但作为左小岸的粉丝,我特别开心。
5.片尾一闪而过了痛仰的哪吒。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什么亮点,虽然做到了现实与过往相互交叉,但整体叙事还是很平淡,而且感觉负能量值爆棚,不能给观众积极的观影体验。
年轻时的武为和乐队内的其他成员一样,披着一头长发,看着觉得略有些非主流,但还是非常有文艺气息的。
武为年轻时在玩摇滚之余,常做的事就是撩妹泡妹子,他勾搭过好几个女生,把男主人设直接设立为了负面形象。
长大后一位女孩去找武为,其实就是武为的亲生女儿,两人彼此之间间的相处也看着挺尴尬的。
一群丑逼通过不停喝酒、打架、做爱、撕逼、作死、唱歌来拼凑的所谓音乐电影。
浮夸表演已经让我忽略了他们是一群丑逼!
更要命的是还竟然敢糟蹋摇滚了!
现在很多玩乐队的为了避免大众异样的眼光尽量保持低调,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形象让一个外行导演直接给瓦解。
与其说导演是猪一样的队友倒不如说导演是直接黑咱摇滚圈。
导演也是颇具经济头脑,很多音乐节现场的片段直接由迷笛来提供,包括片尾字幕的小片,这可省了不少钱。
听说这电影还是以窦唯和王菲当年的故事为原型拍的,去你妈的!
什么也不想说了!
差评!
这种傻逼电影我根本不想写长评,然而最近手很痒。
语言粗俗,大家将就看。
一、你是想讲故事呢,还是想写传记呢?
最讨厌这种含沙射影唧唧歪歪的东西,又想借鉴经典又想制造话题、又想吸引眼球还想自己意淫。
要么尊重现实,要么你就自己编故事,爱咋发挥咋发挥。
拍全家福的时候衣服都穿得一模一样,拍照姿势都不变,这是闹哪样啊?
女主成名了,回到男主身边,俩人在车上聊天,背景音乐蓦地放出菲姐的《执迷不悔》,我一口老血......真尼玛应景啊,导演会玩。
“我在四合院买油条的样子被拍到了”,也算给面子,毕竟原版故事更惨一些。
说到这我想起来《天鹅绒金矿》,基本上也是一部导演意淫别人生活的傻逼电影,可是人家起码拍得有声有色,当成一故事看看也挺好的。
而这什么摇滚英雄,我就呵呵了。
里面的人全部智商不高情商低下,天天就知道跟傻逼一样叫来喊去,不在fuck就在fight,不在fight就在fuck,每个人说话的语气都跟精分了似的。
这个世界哪来这么多神经病啊!
为什么所有摇滚乐手都是傻逼啊?
我真想问问导演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二、这电影剧情也是硬伤,脑洞不开到一定程度根本弄不明白它怎么想的。
比如说男主带春晓退学之后,春晓说“我爸死了”,男主愣了愣说,丫头,你等等。
我简直以为他跑去买求婚戒指了,起码也得是什么瞬间融化心灵的伟大举动。
结果镜头一切,男主提着两瓶北冰洋,在慢镜头下笑容满溢地朝我,哦不朝她奔来。
嗯...然后在两人幸福的对视下,我只能长叹一声,年轻人的世界我不懂。
以及,他女儿为什么要这么费尽心思地勾引他?
这不是赤裸裸的恋父情节吗?
幸好男主意志坚强,兔子不吃窝边草,最终躲过命中一劫。
想想万一不小心勾引成功了...我都替他心碎...三、我要单独吐槽年轻时男主的选角。
男主的原版人物,好歹是万千摇滚狗心目中的真男神,年轻时候帅到能靠脸吃饭的那种,更别说他的气质,沉默而灵性,又阳光又幽暗,天才两个字随处流露。
对不起也许上文我个人感情色彩太重,可是电影里也挫得太不忍直视了,身材样貌气质表情说话语气,哪样能有??
姑娘们还一个二个往他身上贴?
你们都瞎嘛都瞎嘛都瞎嘛?
气死我了。
四、这是部烂片的主要原因还是,它什么都没讲,什么都没表现出来。
在电影里我们没有看到乐手们对音乐的认真和热爱,只看到他们喝酒打架偷东西泡妞劈腿,为了钱各种惨。
观众都不是青春期啦,看到这种反叛的东西就肾上腺素分泌。
你天天折腾些有的没的,上台就知道甩头发,最后那首歌有多难听知道吗?
从头到尾梦乐队的人都没什么出息,靠女人养活还乐呵得不行。
都上滚石了,居然还没唱片公司签他们?!!
发个专辑相互撕逼到你死我活。
怪不得大家都对玩摇滚的人有种约定俗成的流氓印象,要是涉世未深的我看到这种电影,绝壁认定摇滚这种东西只有傻逼才玩。
爱情就更扯淡了,唯一觉得让我觉得有爱的一对儿发展到最后竟然成了父女。
人生啊。
最后一句,所有贴上“摇滚”标签,而不讲音乐的电影,都是骗钱。
都说主唱难看,如今看来,导演可能按照下图🎸找的主唱
八卦不想谈,里边有个情节是,梦乐队来百花录音棚录音,说崔健唐朝、黑豹窦唯、何勇张楚、郑钧超载都曾在此录音。
后来唱片公司只签主唱,乐队解散,独自签约时主唱签落款是94年。
超载专辑96年发行的,但超载单曲《祖先的阴影》和《低下头是人间》分别收录在《摇滚北京1》某盗版大摇滚拼盘中,都是93年发行的。
所以说超载来百花录过音还算合理但是,经纪人阮大伟的大哥大铃声,竟然是《铁达尼》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这就离谱了,这电影在中国是98年上映的,OST之后才发,你演的可是94年的事?
《摇滚英雄》是提前剧透《夏洛特烦恼》?
既没有摇滚起来,也没见到英雄。
烂的叫人无语。不知所云。越看越恶心。数年不看电视,无聊一个人在电视上看的,2015.08.10。总字幕里谢天笑的名字看的。那头发,光可鉴人。
姜春晓是姜茜和武为的女儿,完。(秦昊太帅啦😊)
还行吧
主角没有魔岩三杰的才华,却患上了一样“病”。青年时期长的太丑,没气质。这些都让故事立不住脚,尴尬点太多。李梦和秦昊是亮点, 也是买票的原因。
冲着情怀给五分吧,现在专心做摇滚的越来越少了,摇滚不死梦不灭
秦昊,是个演员,起码业务过硬!
我不想看手法不想看拍摄技巧,我只知道这个故事就是摇滚一路走来的感觉,好喜欢
用金星老师的话说就是:完美!虽然影评各个方面都不是完美的,但在我心里,完美的是那段岁月,那个青春,那种心境。完美!
男主角比我还丑
其实这是摩登天空和太和麦田的音乐节宣传片吧?不知道是不是在影射王菲窦唯,情怀有,故事性弱了那么一些。
秦昊都演了才对啊,弄个小鸡子样的小孩太没感觉了。
我们常常会怀念那些吃不起饭的日子,和对象一起看着昂贵的餐厅流口水的日子。但那也是我们最好的日子,除了梦想和爱情什么都没有。感谢电影让我想起了那段日子。
看完也不清楚该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有生以来看过最烂片!没有之一!
片中的这个乐队确有?
虽然不了解摇滚也觉得电影表现的也挺肤浅的,可能它想说的跟摇滚没关系,只是一群人。
刚开始镜头真的摇晃到我难受,摇滚歌曲和快进撑起了整部片,傻子都知道讲的是王菲和窦唯,然而并没有很好看。
啥啊~~摇头晃脑治颈椎???话说。。不能找点好看的么。玩摇滚的哪有这样的。。以及能不能把油腻的大长发扎起来。。
Jesus, 我怎么能没标记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