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再生号

再生號,Written By

主演:刘青云,林熙蕾,阎清,谷祖琳,曾雅琪,黄文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9

《再生号》剧照

再生号 剧照 NO.1再生号 剧照 NO.2再生号 剧照 NO.3再生号 剧照 NO.4再生号 剧照 NO.5再生号 剧照 NO.6再生号 剧照 NO.13再生号 剧照 NO.14再生号 剧照 NO.15再生号 剧照 NO.16再生号 剧照 NO.17再生号 剧照 NO.18再生号 剧照 NO.19再生号 剧照 NO.20

《再生号》剧情介绍

再生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11月11日,汤有亮(刘青云 饰)一家游玩途中遭遇严重车祸,汤当场身亡,妻子程希文(林熙蕾 饰)和一双儿女侥幸逃生,只是女儿汤乐儿双眼从此失明。转眼十年过去,时间并未治愈汤氏一家心中的创伤,他们久久沉浸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悲痛之中。乐儿(阎青 饰)不愿母亲继续折磨自己,她尝试着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小说,而书中的情节和现实截然相反。在小说里,乐儿和母亲、弟弟死于车祸,父亲则活了下来,成为一个由菲佣照顾起居的盲人。父亲相信鬼魂的存在,时刻期盼与妻儿重逢。死去的乐儿在另一个世界当上了小孟婆,她利用手中的职权让母亲和弟弟重新回到父亲身边。汤和妻儿心照不宣地享受着失而复得的幸福生活…… 乐儿的小说让母亲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步上正轨,然而一场残酷的灾难不期而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MIX:明青故事第二季史上最糟糕的室友第二季花季少女爱上阿吉卡勒2森林战士海军罪案调查处第一季火线追凶之突然死亡与母亲的蜜月无野之城捕梦网松开拳头巨额交易妈妈向前冲始发站珍妮之谜:失去太多贝尔女巫萦绕杀漠这一家人什么鬼?!街头舞王神医大道公前传星条红与皇室蓝脱衣舞俱乐部第二季灵偶契约2政客第一季流水落花廓尔喀:勇气之下芬兰的汤姆中年危机皇宫宝贝黑白道

《再生号》长篇影评

 1 ) 再生號

韋家輝和社民連都有一個共通點。

他們都夠膽去問,如果有一些東西別人已經在做,尤其是那些無創意,墨守成規,明知是苟且偷安,跟人口水尾的東西...為什麼我要跟住去做呢?

難得的是,即使他們選擇的路,是不容易行的,什至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但方向正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1zB1brpczk

 2 ) 如果我死了,你看得到我吗?

如果我死了,你还看得到我吗?

还是渐渐地将我在你的世界淡忘?

如果我死了,我会不会喝下孟婆汤,将你在我的世界里淡忘?

一枚硬币的两面就是阴阳,彼此永远藏在彼此的身后,即使转身,仍在身后,或许听得到呼喊,或许仍感觉得到我的存在,但是,留给你的只能是伤感,因为一觉醒来,你才发现这原来只是个梦魇。

即使,不是梦魇,可我,已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任你疯狂、任你伤感,你再也触碰不到我。

而我,却可以注视着你。

看着你翻我们的照片,看着你听我们爱听的音乐,看着你细数我送给你的礼物……看着你在看着它们的时候默默流泪的样子,我伤透心,却无法给你安慰,抚摸到的终究是一场空。

于是,我透过梦境,让我们在那重逢,在那拥抱,在那欢笑,也在那离别。

可终究,你更加痛苦。

于是,我决定喝下孟婆汤,好让我忘了你,也让你忘了我,在你的世界里好好活着,欢声笑语……于是,樯橹间,灰飞烟灭……只剩我坟上的玫瑰枯萎……

 3 ) 文字,最低成本造梦机。

每一个曾经写过小说的人,都能理解汤乐儿站在天台,选择to be or not to be的反复无常。

不一定经历电影里这么戏剧化的历程才能含恨执笔,我们这些写故事的人往往是嫌活得不够戏剧化。

穿不了华服,享不了佳肴,经历不了生关死劫的爱情,参与不了风云变幻的时代。

刚刚被一碗泡面打发好的无聊午后,有什么比用几个方块字满足自己的荒谬梦想更安逸呢?

文字,最低成本造梦机,只需要一台电脑,一台打字机,一张纸一支笔,甚至只是你不断编造不断记忆的脑,一个如你所愿的世界就由此展开。

在这扁平的,只有黑白两色点线面的世界里,无数光影斑斓的点被瞬间触发,链接到一切类似的视觉、嗅觉、听觉的美好记忆,凭空建造起只属于你自己的专制王国。

没有哪个小说家在自己的故事里不是君王,没有哪个小说家不曾全心代入成为主角的快感,在那一瞬间什么贫寒、卑微、孤独或彷徨都不再重要。

所以说小说家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但终究还是自以为幸运的。

否则不会有九把刀念着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写出杀手系列和猎命师传奇,不会有单亲妈妈 J.K. Rowling蹲守咖啡馆角落写出哈哈哈哈哈哈哈,不会有你和我放着油腻的碗筷和脏衣服不管,把泛着油光毛孔粗大的老脸凑近屏幕,继续编造与这个纷扰世界格格不入的童话与神话。

 4 ) 谁持判笔写人生

人生无常,我们的悲欢离合,究竟由谁来书写?

命途多舛,众生的生老病死,到底是谁在掌握?

影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的英文名Written by显然更为切题。

不得不说,影片的创意很棒。

韦家辉、欧健儿可以说是杜琪峰的御用编剧,老杜的片子拍得好,本子过硬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影片由一个女文青贯穿始终。

在10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双目失明的欧乐儿成了一名作家,为了怀念在那场车祸中死去的父亲,为了抚慰伤口依然在滴血的母亲、弟弟和自己,她开始写小说。

小说中她家的情况与现实相反,母亲、弟弟和自己死去,父亲活着,却失明了,由一个菲佣照顾。

虚构的世界里是有鬼的,他们母子三人回到父亲的身边,一家人通过特殊的方式重新团聚。

可是好景不长,灾难再次降临到欧乐儿头上,母亲和弟弟在一场事故中丧生,撇下了欧乐儿孤零零一个人。

她坚持把小说写下去,故事开始变得峰回路转,可是也开始变得有些混乱。

总之,通过种种,她终于意识到无论多么不舍,故去的亲人还是要离开,无论多么艰难,她必须要咬紧牙关活下去。

影片最后算是对命运由谁来书写的问题给出了答案:我们自己。

结尾主题的升华有点儿牵强,母亲和弟弟的丧生过于生硬,排除掉这些部分,整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还算丝丝入扣、自然流畅,高潮部分的混乱并没有对整体产生太大的影响。

并且,所谓的“混乱”,有可能完全是我,一个比较理性、强调逻辑的人的一种偏执而已。

如果不那么理性,那一段倒是最为煽情、最为感人的一段。

还有一点,刘青云的戏真好。

印象深刻的是吃鬼妻做的饭那场戏,他一个表情我的眼眶就湿了。

好演员就是有这种气场。

 5 ) [再生號]:“俄罗斯套娃”的雅皮幻想曲

烧脑族的影迷有福了。

不敢说,韦家辉的《再生号》牛逼的什么程度,至少它可以让你的大脑,间歇性缺氧。

不过,没有了杜琪峰的江湖气与诗意,《再生号》相比《神探》,更像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作品。

纽约的亚洲电影节(NYAFF),直接将这部电影评价为,“Using the form of the Hong Kong melodrama, the movie is shot like a yuppie fantasia full of improbably large apartments, photogenic cemeteries and antique.”85分钟不到的《再生号》,就叙事结构而言,仿佛俄罗斯套娃。

一个个故事,以“小说中的小说”的姿态,滋养着“PARP1”的磷酸化。

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汤乐儿的小说世界,一个是汤乐儿小说中父亲的小说世界。

层层叠叠,互相纠结。

于是,我们可以用荣格(Jung)所说的“同步经验”(synchronicity)来引证《再生号》的叙事结构。

费里尼曾经说过,“提到荣格对同步经验的定义(不仅是同时发生的事,也指更神秘、不可解的现象),我想他指的是外在事物与内在心灵状态的关联,这两方面在逻辑上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

就因为它们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有无比的重要性。

”显然,《再生号》以生与死、阴阳相隔,做为整个叙事结构的“硬币”两面。

复杂的是,这枚“硬币”,不偏不倚地没有倒下去。

小说套小说,思念套思念,仿佛俄罗斯娃娃的环环相扣。

每一个叙事层面的变化,都会对另一个叙事层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仗的是,影片44分钟的时候,小说里的程希(汤乐儿的小说)与现实中的Maria擦肩而过,整部电影的平衡结构由此被打破。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影片最后的汤乐儿的“三上天台,两度死亡,一人生还”。

这里,韦家辉集中火力地运用摇镜、跳轴、俯拍、赋格(心理学),加强汤乐儿对生与死之间的选择与内心的强烈斗争。

悖论的是,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的汤乐儿是手持盲杖上的天台,80分钟之后,本该掉落在旗杆旁边的盲杖竟然不见了。

难道,最后那个生还下来的汤乐儿也是“小说中的人物”?

恐怕,这个并不是Bug。

影片中,几次明白无误地交代了程希手指上的戒指有错位现象。

当她出现在汤乐儿的小说之中的时候,戒指戴在了食指上;当她出现在爸爸汤有亮的小说中,戒指又戴在了无名指。

这点,不仅暗示了女儿的恋父情节,或许也暗示了“梦中梦”的梦幻特质。

一如,库布里克电影《大开眼戒》中,随机变幻位置的台球以及老虎玩偶。

既然,上文提到了书生气。

《再生号》的解码结构再怎么复杂,说教味显然是太浓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家人开始在“六道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暨电影中的小说世界)中流浪生死,皆为“我执”在作祟。

这点,韦家辉借片中“孟婆”之口,说出了他的电影观念,“死不是惩罚,有死亡才有再生。

每个家庭都有死亡、有分离,也有再生和团聚。

不要执着了,放下吧,汤乐儿。

”说穿了,《再生号》还是讲一个“思念”的东西。

相较而言,邱礼涛的《头七》也是绕来绕去讲一个故事,讲一种思念。

不同的是《头七》里的思念是一种遗忘,而《再生号》里的思念则是一种执意,殊途同归的是,两者都选择了释怀。

具体说来,除了东方的佛教观,关于《再生号》的小说世界,我们更可以挪揄亚里士多德的话,“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有自己的个人世界(以小说还原自己的想像世界),每一个死去的人则只有一个共同的世界(以‘再生号’泅渡生死的彼岸)。

”来牵物引类。

《圣经·传道书》第三章,第二节的“生有时,死有时”,明明白白地晾在了观众的面前。

而这位烧脑导演的解释则是,“失去亲人是人类情感共同的恐惧。

如果没有死亡,生活本身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意义。

 6 ) 韦家辉机械的精巧

韦家辉的《再生号》感觉好复杂,有多层世界,真有一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之感。

但影片内在的逻辑联系是有问题的,而且不能构成一个情感顺畅的整体,从剧本的角度来讲,原因出在哪,且听慢慢分析。

为了跟之前《我左眼见到鬼》这样纯粹的鬼片相区别,韦家辉很聪明的先设置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爸爸死去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盲女儿写出来的小说世界,在那里爸爸一个人幸存了下来,但他盲了。

粗看上去,这就如同两个平行世界,但不是那种角色俱在,身份变动的类型,只是让“车祸,目盲”这些元素成为两个世界共通的部分。

如果两个世界互不干扰,自然相安无事,但盲女儿偏偏还是要在书中设计鬼这一元素,并且是假借书中幸存的老爸之手。

于是再添一个父亲书写的世界,那边鬼的故事又一次上演。

这样子一来,三个世界,真是好复杂。

本来只是一个用写小说来疗伤的故事,但故事中的老爸也在写故事,而且这个老爸也不觉得自己是被女儿操纵着写了故事。

开始时相安无事,进展顺利,现实生活中这个残缺家庭成员心中的伤痛在慢慢恢复。

但接下来又发生一起惨剧,老妈跟弟弟也出了意外,这是个转折,同时也是整个故事产生问题的开始。

两个世界中微妙的对应,无疑是戏剧性最强烈,最容易出彩的部分。

现实中妈妈弟弟死了,小说世界里一定也要有人死掉,但因为小说中家庭成员只剩下了爸爸,总不能让爸爸死掉,于是就轮上了那个凭空产生的菲佣出事。

在爸爸写的那个小说世界里,菲佣被吓跑了,但在爸爸幸存的世界里,她还在帮着摆花。

在这个情节点上,我不免有疑问,菲佣死了,为什么爸爸要那么悲痛欲绝?

爸爸是盲女儿笔下的人物,女儿在现实中失去亲人后的悲痛情绪转嫁到笔下的爸爸身上,这没问题,但不应该以现在片中这样,只是因为死了一个菲佣。

韦家辉好象忘了女儿才是主笔,女儿悲痛欲绝时再写小说,会去写父亲痛失一名菲佣吗?

编剧迷失在全知视角的元素对应中,却忘了片中两位盲作家的主次关系。

从这一刻起,故事其实已经乱了套,编剧没准也有同感与担心,接下来女儿说,在小说里要发生什么就可以发生什么,没有命运没有偶然。

其实这可以被认为是编剧当时的真实心境,也等于宣布编剧接下来能任意改变生死与剧情。

于是有了盲女儿去见盲父亲的情节,这样两个世界里的人接触,只是因为女儿说自己要挑战死神。

当两个世界的界限被任意的打破,不同性质的角色想见面就能见面时,故事内在的张力其实已经消耗殆尽了,编剧只是陶醉于两个盲人见面时的戏剧性场面,以及那种如同《人鬼情未了》般阴阳两隔的特效画面。

还是让我们暂且从银河编剧的误导中纠正过来,把思绪理清楚吧,主体情节很简单,一个盲女儿在面临两次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她是去求死还是求生?

而她笔下的盲爸爸世界接下来应该发生什么?

其实妈妈和儿子不应该那么早以“鬼”的身份出现在爸爸身边,特别是儿子竟然是以狗的形象出现,只是为了反复呈现镜头角度一变,人狗之间切换的效果。

现实中妈妈与儿子出了事,盲女儿悲伤,而她实际上已经处在假想中的盲爸爸相同的位置上,就是亲人全部死了,只余下她一人,这时从她的角度来讲,她要继续小说,会怎么安排书中的爸爸呢?

是让他再失去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菲佣?

还是虽然内心痛苦,但庆幸妈妈与弟弟终于去那边跟同样意外致死的爸爸团聚了,虽然那是上天的安排,而不是她笔下的功力?

如果按正常的情感逻辑来讲,自然是安排后者,而绝不可能是影片中为了造成两个世界对应,而设计的前者。

妈妈与弟弟设计与爸爸的偶遇,然后以其他的身份介入爸爸的生活。

爸爸甚至开始慢慢爱上了妈妈扮演的角色,虽然内心对死去的妈妈还有强烈的感情。

盲女儿在书中编织着爸爸迟到的幸福生活。

她越写越动情,把妈妈与弟弟之前的一些生活细节写进了小说里,情节上有了漏洞,书中的盲爸爸开始发现问题,他开始对身边新出现的这两个成员产生了怀疑,并最终了解到这是妈妈与弟弟的“鬼魂”,而他自己也是女儿书中的角色,这种独立意识的产生,才是顺理成章的,而不是让爸爸很生硬的闯进女儿的现实世界中,从而进行根本不可能有结果的终极对话。

女儿也发现了之前章节里的漏洞,她想补救重写,但心神已乱,她越是想编织另一个世界里家庭幸福的景象,越是顾影自怜,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

她慢慢设想自己也应该去另外一个世界,与家人团聚。

这种求死的意识,可能是托梦给了小说世界里的爸爸。

已经知道自己是谁,并且了解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爸爸,已经不再是女儿笔下那个机械的角色,而是有了自己的声音,现实世界里女儿的盲文小说自动在续章节,凭空出现盲文的字点,而这就是小说世界里爸爸传达出来的信息。

爸爸劝女儿,如果自杀的话,她根本不可能与家人团聚,因为其他家人都是意外致死。

故事进行到这里,盲女儿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生死难题呢?

影片中她用来选择生死的办法,就是在天台边转圈,让老天代她选择是生是死,其实这跟银河电影常用到的抛硬币是一样的道理,最夸张的就是《暗战2》里林雪没完没了的扔硬币,银河的片子似乎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有些元素必须存在,最多只是改头换面一下。

我还是顺着刚才的思路继续下去,盲女儿想死,但又不能被认为是自杀,绞尽脑汁,方法似乎只有一个,同样是从银河电影里找出来的元素,就是郑保瑞的《意外》,当然在我看来,《意外》借鉴了《死神来了》中的设计概念,把不出场的死神置换成银河演员团队。

盲女儿找到某个团队,模拟意外,想骗过死神与孟婆,使自己不被当成自杀者处理,这样就能与家人团聚了。

爸妈还有弟弟这时了解到女儿的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意外”设置中,比如像《意外》中的玻璃下坠,太阳光反射造成的车祸等,进行破坏,让女儿一直死不成,而在最后破坏一次电车触电的过程中,逝去的家人与女儿第一次正面对话,希望女儿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不因一时的情感软弱而放弃。

上面这样处理,至少在我看来,是尊重了盲女儿第一小说主笔的地位,整个故事是有一条严谨的情感逻辑线的,就如同《蝴蝶效应》,虽然情节在不停的归零重来,但因为主体设置很清晰,所以不会让人感到生涩。

而《再生号》是为了繁杂而繁杂,爸爸笔下的那个世界有点多余,而且把大量的特效用在营造真正的“鬼”世界,生死簿之类的玩意,更是浪费了之前的细心铺陈,而让故事峰回路转后,又回到了一般鬼片的套路上,真是非常得不偿失。

在内地看过很多西片的影迷眼中,韦家辉确实是香港影坛少有的不拘于传统思维,会玩西式技巧的人物,从而对他推崇备至,但冷静分析下《神探》《再生号》,前提构思都不够明确,没有一个可以不断扩展的创意内核,而为了展现复杂,刻意的将不同元素反复碰撞,再加上幽默感欠奉的老问题,导致整体呈现的状态,也只能用“机械的精巧”来形容。

特别是对于鬼这个元素的情有独衷,看来是香港导演的通病,徐克拍《深海寻人》,有很好的水下摄影科技突破,有心理惊悚的故事概念,本可以完全不用鬼来搅局,但徐老怪在这点上同样不能免俗,从而导致臆想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转换显得无比生硬,无论是内地版还是港版。

 7 ) 再生号

概念做得很炫很有想法,但在处理上还是不够细腻,烧脑不是因为剧情套层复杂的结构,而是导演把几条笑处理得混乱了些,干扰了观众正常的故事线梳理。

故事虽然转了很多弯,但思路清晰。

如果你让我活,我决定以后好好做人;如果你要我死,就让我再见到家人。

活着的人要好好的活,逝去的人更要安心的走。

亲情可以穿越时空和阴阳,这是一部让人感觉伤感和温馨的电影,深深的触及观众的灵魂,通过主人公的小说,让人身处在错杂虚幻的故事支线中,展现了伟大亲情的可贵,最后又归回主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8 ) 唯心的执念————《再生号》

“在小说的世界里,我可以决定谁生谁死,我爸爸死了之后,我用小说给妈妈疗伤,妈妈和Oscar死了之后,我写小说给自己疗伤。

”“死亡不是惩罚,有死亡才会有再生。

”如果死亡之后是往生,人生七苦岂不无休无止,若死便是终结,那今生今世的挚爱抑或者仇恨也就归于荒诞。

若世界上有鬼,而又人鬼殊途,相面难相见,便是生生折磨。

若世界上无鬼,未亡者的执念又该去哪里寻觅希望和解脱。

影片最初,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Melody的爸爸因为车祸丧生,Melody盲了。

另外一个是Melody制造出来的与现实完全相反的世界。

在小说的世界里,死去的是Melody和妈妈,Oscar。

爸爸未死但是盲了。

现实与小说中相同的是,他们都相信且希望这个世界有鬼,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团聚。

在小说的世界里,爸爸同样依赖小说来舔食丧失亲人的伤口。

于是小说里的爸爸又创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三个世界的故事互相影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多深的感情才是死亡也无法割裂的?天上人间,碧落黄泉,阴阳相隔的两人是否就此丧失了共谱心曲,同诉衷肠的机会?三个世界,同一份执念。

这份执念,可以无视人鬼殊途,可以放弃生命,又怎会因为孟婆的一句:“死后是往生”而放下!最后的结局里,小说里的Melody死去,作为未亡人放下执念的一个暗示。

现实中的Melody抛开了自杀的想法,决定好好活下去。

但是影片最令人费解之处在于,是谁创造了作为小孟婆存在的小Melody,是Melody自身,Melody已经放下执念,小孟婆应该也不复存在?最后小说里跳楼的Melody是谁创造出来的,他应该来自于Melody后来给自己疗伤的小说创作,但是那个小说里的Melody在几分钟前不是替妈妈和Oscar死了么?故事的结尾有点难圆其说,但整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9 ) 脑子里一团糟

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而且特意选择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看这部电影,而且许多细节反复看了几遍,结果还是被绕晕了。

第45分钟,林熙蕾与玛利亚擦身而过的时候,觉得脑子开始不好使了。

第56分钟,穿着黑衣服的小孟婆从床底下爬了出来,觉得脑子完全不好使了。

第65分钟,阎清与刘青云穿身而过,我终于明白不必再费脑子了,还是让上帝和韦家辉去伤脑筋吧。

不过,潜意识里觉得,这个故事其实是能自圆其说的。

这么复杂的情节,80分钟实在少了点。

韦家辉应该多用点时间,把漏洞补一补,把缠夹不清的地方解释得清楚一点。

看完之后,觉得浑身无力,开始感念平凡人生的美好,起码不用伤脑筋。

阎清长得真像张柏芝,看着她呆板的脸我忽然想,亲爱的谢太什么时候复出呀?

特技太差。

忽然想到,《再生号》算不算是银河映像的作品?

片首不见银河的厂牌,是一个名叫创意式的公司。

真不知韦家辉经过了一番出走与回归,现在还算不算是银河的成员。

不过,我还是愿意把它当成是银河作品,毕竟实在太喜欢其中的形式感和创造力了。

说实话,真希望这部电影是韦家辉与杜琪峰合导的。

韦家辉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有余,整体的掌控力却稍嫌不足。

如果杜琪峰过来帮一下手,效果必然会更佳。

不过那样的话,杜琪峰的名字肯定就跑到韦家辉前头去了。

韦家辉毕竟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

我一直认为,剧本比什么都重要,尽管《再生号》比较晦涩,拍得也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但我还是觉得,今年的香港最佳剧本有主了。

我评论一部电影的价值,经常以对我写作有无启发为标准,《再生号》简直启发得我一塌糊涂。

韦氏电影,往往如是。

记录的几句关键的旁白:人跟鬼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命运之手将硬币一抛,公、字不停交替。

当翻到一面的时候,另一面永远在它的后面。

人鬼殊途,阴阳永隔。

这种伤痛,无休无止。

这个时刻很不寻常,就像硬币终于掉在了地上,却奇迹地站立着。

阴阳同时存在,但又摇摇欲坠。

我们不敢张扬,只是偷偷地,尽力保护这个脆弱的平衡。

摇摇欲坠的硬币,轻轻一碰便会跌倒。

当小说里面的我,同现实中的玛利亚擦身而过,就是梦醒的时候。

 10 ) 仅仅是一个猜谜游戏

不喜欢银河映像作品的观众很多都会将“形式感”作为理据之一,刻意复杂的剧情或过于形式化的剧本导致电影毫无情感感染力。

其实无论是90年代末的《暗花》《非常突然》还是近年的《神探》,虽然说“形式”和“内容”几乎并驾齐驱,让他们之中多部被奉为经典,不过反对派认为的“形式感太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而这次的《再生号》可以说是代表作了。

剧本展现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值得肯定的。

失去了父亲的女儿为了安慰母亲写了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故事中父亲是唯一没有死去的。

女儿借故事中父亲的手续写了一段人鬼情未了全家重逢的故事。

然而现实世界中的残酷并没有结束,母亲和弟弟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剩下女儿一人活在世界上。

于是女儿笔下创造的世界开始互相交替重叠,绝望的女儿在她自己的故事中认识到了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她要为了死去的家人好好活下去。

观看电影时大脑一直在飞快转动,特别是在母亲和弟弟去世后几个虚幻世界开始重叠,让人觉得疲乏就像被编剧硬牵着鼻子走向故事的真相和结局,一不小心还会因跟不上脚步而迷路,而电影提到的感人的亲情却完全被复杂的故事淹没了。

其实这个问题从电影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了。

片头首先展现的就是车祸,然后就是哭泣的母亲和想写小说的女儿,这个开头极其精短且几乎没有更多的情感铺垫,然后女儿笔下父亲的世界就已经开始呈现在观众面前了。

然而父亲的这段故事更迅速,父亲想看到全家人的鬼魂,于是开始写鬼故事。

观众几乎还没有时间来适应父亲的世界,就应经被拖入了父亲笔下人鬼共存的世界。

这样便造成了后来全家人一起在虚幻中生活,后来又全部灰飞烟灭这些本该感人打动人的戏份像白开水一样无味。

这些都说明了韦家辉迫切希望呈现的是这个“连环套”的创意,而不是静下心来讲一个好故事。

后半部分想象力算是亮点。

在孟婆接待鬼魂的那个空间中,你踩着的地面是虚无的,周围全是你世上最舍不得的人在你脑中回忆的定格画面,而你死前的最后一幕还会时不时出现。

例如片中会有突然从头上飞过的翻倒着的汽车,或是突然落下的阳台。

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可惜编剧始终在动脑筋如何将几个空间的重叠讲得符合逻辑能够自圆其说,却忘了怎样把全家人在阴界相逢的场景说得更感人,形式最终掩盖了内容。

后半部分看得云里雾里,又完全没有因哭来哭去的角色和煽情的音乐有半点感动的观众应该不占少数。

不过作为银河韦家辉的作品,电影中的亮点也不少。

比如其中一幕由列车窜起三个世界的场景个人很喜欢,还有在母亲和弟弟死后,女儿借父亲来宣泄对命运的不满那场戏处理得也很好。

另外,片中少有的几次特效也非常棒,个人很喜欢全家搬去墓地的那场戏,所有家具都飞了起来,在空中还不时发生碰撞,看起来很梦幻美妙,而之后举家驻扎在墓地中那个场景也设计的不错,整个空间没有墙壁意味着没有隔阂,也就是人鬼之间没有阻挡了。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套故事,空间套空间的剧本,看似有趣,电影前半段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是电影始终不是一个猜谜游戏,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够转动大脑,并在情感和内涵上能有所收获的电影。

《暗花》的剧本也复杂,但是始终透露出的面对宿命的无奈才是制胜法宝。

《神探》故事也有新意,但是观众更愿意回味的,是人性如深渊的叵测和不可预知。

而《再生号》剩下的,只是一个关于重叠时空的猜谜游戏罢了。

《再生号》短评

其實劇本幾好, 想探索既野有一定深度,但部份演員好似死魚咁"背"臺詞,拉低曬深度之餘,顯得對白好做作...呢個系最大的敗筆...今次韋SIR算失策...

6分钟前
  • SophiaChan520
  • 还行

太故弄玄虚,刘青云也挽救不了。

8分钟前
  • 夏洛嗑花生
  • 较差

= =

13分钟前
  • 迷 信。
  • 还行

好看啊 为什么那么少分 看则乱 实际不乱

14分钟前
  • Tina Zheng
  • 还行

打乱时空的确很惊人,但是有点莫名其妙

16分钟前
  • 柴林
  • 还行

不靠谱

20分钟前
  • 北方天使
  • 很差

想法还不错,但显然编剧和导演无法驾驭这种复杂的剧情,让整部片子乱成了一锅粥。孟婆这种角色出场显然就让整部片子降低了一个档次。

23分钟前
  • hua
  • 还行

就算剧本无敌又怎样。

28分钟前
  • 南夜婆婆
  • 很差

剧本好 成败看导演

33分钟前
  • 李察得
  • 还行

说教片

34分钟前
  • 坐在海底支着下巴的鱼
  • 还行

韦生为你来开颅

3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看的我头疼

40分钟前
  • 木头
  • 较差

想法不错,但叙事和剪辑很成问题,除非韦家辉本意就是拍一部所有人都看不懂的玩意儿。

42分钟前
  • 神秘金针菇
  • 推荐

竟然是韦家辉的……

45分钟前
  • Aki
  • 较差

如果这部电影是在我看《无限恐怖》这部小说之前看,我会给五星来赞叹编剧的想象,小说中的人物认识到了自己只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是《无限恐怖》里,那种小说人物与作者之间居然有了互动,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强悍,小说、电影或者真是另一个平行的空间。

47分钟前
  • 星空
  • 推荐

头蛮晕的,小说套小说的剧情,无非是又讨论了一次那个命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9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没有想象中惊艳

50分钟前
  • octopus
  • 还行

看完后有点乱,理清思路后,还行吧。但是总有点说不出的怪怪的感觉……

53分钟前
  • 扁头男
  • 推荐

和我爸都快睡着了~

55分钟前
  • 逗闷子
  • 较差

很有趣的叙事和剪辑,甚至有种看盗梦的感觉,很有趣很牛逼的编剧啊~

57分钟前
  • 肉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