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妈妈咪呀2

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妈妈咪呀!2,妈妈咪呀!回来了(台),妈妈咪呀!开心再嚟(港),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妈妈咪呀:重蹈覆辙

主演:莉莉·詹姆斯,阿曼达·塞弗里德,朱丽·沃特斯,克里斯汀·芭伦斯基,皮尔斯·布鲁斯南,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科林·费尔斯,多米尼克·库珀,杰瑞米·艾文,亚历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希腊语年份:2018

《妈妈咪呀2》剧照

妈妈咪呀2 剧照 NO.1妈妈咪呀2 剧照 NO.2妈妈咪呀2 剧照 NO.3妈妈咪呀2 剧照 NO.4妈妈咪呀2 剧照 NO.5妈妈咪呀2 剧照 NO.6妈妈咪呀2 剧照 NO.13妈妈咪呀2 剧照 NO.14妈妈咪呀2 剧照 NO.15妈妈咪呀2 剧照 NO.16妈妈咪呀2 剧照 NO.17妈妈咪呀2 剧照 NO.18妈妈咪呀2 剧照 NO.19妈妈咪呀2 剧照 NO.20

《妈妈咪呀2》剧情介绍

妈妈咪呀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妈妈咪呀2》由美国环球影业制作出品,是2008年歌舞喜剧电影《妈妈咪呀》的续篇,此次第一部的原班人马将悉数回归,而片中舞台剧的改编将会以瑞典著名乐队ABBA的歌曲为基础。 续篇将围绕Sophie(阿曼达·塞弗里德 饰演)以及她的妈妈Donna(梅丽尔·斯特里普 饰演)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展开---怀孕的Sophie一直自我质疑能否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直到她知道了Donna孤身一人将自己养育成人的经历,受到了极大鼓舞。年轻时的Donna将由莉莉·詹姆斯饰演,雪儿也将现身影片,饰演Sophie的外婆Ruby。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风雨龙虎山悍警惩奸除恶今天在这里我养了个少年星际旅行:进取号第四季读心人第三季书中自有男友力三小强加尔瓦克迪上有老下有小变态假面:变态危机僵尸100:在成为僵尸前要做的100件事浮世双娇传大电影极地大反攻阴风阵阵旅行者的需求艰难险阻谜证刀尖舞者霓虹恶魔超级少女第一季斗鱼银砂糖师与黑色妖精Part.2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二季复仇之渊影之诗FLAME米拉达音乐少女孟买黑夜

《妈妈咪呀2》长篇影评

 1 ) 谈谈歌舞片中的时间感

歌舞片盛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如今日渐式微,在庞大的电影市场中仅占据小小份额。

尽管近些年仍有一些不错的歌舞片面世,但该类型片似乎再难成为社会上的流行时尚。

不喜欢歌舞片的人大多是因为突然插入的歌舞会截断叙事的气脉,让人感觉“出戏”。

相比普通的故事片,对白与动作通常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

而歌舞片中,音乐与舞蹈占据大量篇幅,代替了日常的对白和动作,成为表达角色情感的主要途径。

在热爱紧凑情节的观众眼中,很多歌舞片的叙事未免有些“潦草”了。

而在歌舞片爱好者眼中,这种“潦草”恰恰成了歌舞片的一大魅力。

《妈妈咪呀2》中,Donna和三个男孩子相遇,均靠一首歌就定了情;Donna失恋后,也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便从痛苦中走出。

恋爱时的暧昧与纠结,失恋后的心碎与迷茫,不需要太多情节和细节来刻画,只需要一首歌,一支舞,日子便轻松恢复热闹。

希腊小岛,阳光普照,海天相接,满眼碧蓝,故事设定在这样天堂般的环境里,似乎只有唱唱跳跳的简单故事,才能不辜负这般美景良辰。

无论是热衷于在电影中打碎时间的爱森斯坦,还是主张自然而完整地呈现现实的巴赞,本质上其实都赞成电影是在现实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对现实的某种超越。

而歌舞片,更易让人产生一种“超时空感”,大量歌舞场景的运用使故事中的时间和空间有了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形态。

相比语言的多义性与暧昧性,歌舞是更为明确的表达情感的符号。

它常被应用于角色情绪转变激烈的时刻,让观众直接透视角色心理,不掩藏,不克制,不模棱两可。

短短几分钟的物理时间内,观众就能对角色的心理变化一目了然。

它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用肢体和音乐的变化表现意识的流动,极富生命力,强调的是生命当下的体验。

歌舞片的“超时空感”还体现在,歌舞场景常常可以跃出时空的边界,在当下叙事的现实中,再开辟出另外一个完全自由、可再造的现实。

比如《妈妈咪呀2》中,Sophie与Sky吵架后,虽然分居两地,却通过交叉剪辑完成了一首男女对唱,由此冲淡了空间的割裂性,强调年轻男女在分歧中仍紧密相连的心。

再如,Sophie的外婆一出现在岛上,就遇见了旧日情人。

在二人的深情对唱中,时空回到几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墨西哥,无需采用闪回手法,便得以再现一段凄美的乱世情缘。

相比第一部简单轻快的故事,这部续作在叙事上多了一些花样,让Donna与Sophie两条线索平行推进,交叉剪辑,母女的心路历程互为镜像。

物理时间被有意模糊掉了,同一座海岛,同一间农舍,固定空间内,时间不断流动,过去与现在叠加重合,常常让人有恍惚之感。

如果说第一部讲的是母女之间的分歧与和解,那这一部讲的就是和解之后,母女之间超越时间与空间,绵延不断的羁绊,甚至充满了宿命感。

续作的故事开始时,Donna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但这样平行时空的叙事处理,淡化了母亲去世的伤感,仿佛她只是踏上了一场远途旅行,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回归Sophie所处的现实中。

影片的篇幅被均匀地一分为二,母女二人的故事线平行进行,被修缮的楼梯、母亲变老的闺蜜等成为一种媒介,提示在风景经年不变、仿佛时间凝固的海岛上,还有几代人的人生在不疾不徐地流淌。

故事几乎没有什么高潮,角色的情感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起伏变化,但结尾的处理非常触动人心。

片尾,两条平行线在岛上的小教堂交汇,仿佛是在经历了一段长长的旅程后,母女二人终于在终点重逢。

此时新生儿准备接受洗礼,Sophie完成了从少女到母亲的角色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也是她彻底理解母亲一生的过程。

Meryl Streep扮演的老年Donna站在教堂门口,眼中充满慈爱,一边唱着歌一边向后退,直到歌曲终了,她退出教堂,关上了门。

这象征着母亲终有一天会退出儿女的生命,但能够以一种绵延的、恒久的、超越的形式,存在于儿女的生活中。

影片放映至此,杜比厅里,已经能听到许多女性观众的抽噎——这样的故事,尤其对女孩子来说,太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与外婆。

《妈妈咪呀2》启用了原班人马,这当然是出于商业考量,是为了照顾粉丝的情怀。

但除此之外,原班人马的启用,尤其是这些演员容貌的变化,更强化了这部续作关于“时间”的主题。

续作与前作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十年之后,精灵般的Amanda不再饱满,额上多了几条抬头纹;Pierce Brosnan仍有男性魅力,却多少显得力不从心;饰演Sky的Dominic Cooper变得成熟了,却也阴郁了,与十年前那个水中嬉戏的少年判若两人;Cher虽是新加盟的大牌,但脸部过度整容,僵硬得无法准确做出表情,难免让人唏嘘。

只有Colin Firth依旧风度迷人,没有变老的迹象,在海港工作了几十年、喜欢对游客外表品头论足的工作人员赞叹他“岁月没有在你脸上留下一点痕迹”,成为全片最大的笑点。

续作中的小细节时时与前作的情节呼应,女儿的一生也与母亲的一生不断呼应着。

除此之外,一些配角年轻时与年老时的呼应也令人会心一笑。

自1987年《落水姻缘》后,“水中真情表白”成为浪漫轻喜剧不舍放弃的桥段。

《妈妈咪呀2》中也植入了类似元素。

几十年前,Bill和Donna和见证了一个年轻人跳入水中向女友大声告白;几十年后,Bill重遇这个配角,并立刻记起了往事,而这一次,依然有人(Harry)掉进了水中。

那一瞬间,有一种感觉,时间在这个岛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带走。

那个跳水的男人对妻子的爱从没变过,Donna与闺蜜的友情从没变过,那间被改成酒店的农舍,经历了数次暴风雨仍屹立在岛上。

世事纷扰,这个小岛,却被时间温柔地放过了。

 2 ) 大家来找茬

以下有严重剧透,请酌情选择是否下拉。

(一)三个爹第一部里面Donna的日记是这样写的:7月17,Sam划船把我带到岛上,我们dot dot dot之后,我发现他订婚了,于是我们就此别过。

8月4日,Bill租了个摩托艇,我把他带岛上了,然后我们dot dot dot。

8月11日,Harry上了岛,我带他游了一圈岛,dot dot dot。

第二部里,三个爸爸出现的顺序和地点,和前文出入较大。

Donna最先在巴黎遇上Harry,接着在去希腊小岛的路上遇到Bill(和他自己的一整艘船),最后才在岛上认识Sam。

至于dot dot dot的顺序,则变成了Harry → Sam → Bill。

(二)Rosie和Tanya第一部里Rosie和Tanya在参加Sophie婚礼前从未见过Bill、Sam、Harry真人,仅仅是从Donna口中听到过他们以前的事迹。

第二部为了强化Rosie和Bill的感情线特地安排了年轻的Rosie对Bill一见钟情(然后马上失恋)的剧情。

紧接着还有个年轻Tanya对Sam一见钟情(然后也马上失恋)的剧情。

其实我觉得这里的笑点制造得太刻意了些。

(三)Donna的妈妈第一部里Donna说过她妈发现她怀孕后不允许她回家,可以说是被扫地出门的。

Donna自称母亲是一个古板守旧的天主教徒。

第二部里Donna的妈是个大名鼎鼎的拉斯维加斯歌星,而Donna自从毕业后再也没有跟母亲有任何联系,自然也不可能告诉妈妈怀孕生女的事情。

(四)配角的命运第一部里有过几个亮眼配角:Sophie 的两个好友,调戏Tanya的年轻小帅哥,和Harry看对眼的希腊男孩。

第二部里这些人都神奇地消失了。

至少对于Sophie那两个好友来说,酒店开张+怀孕这么大的事,怎么也该到场祝贺吧。

(五)Sam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爸爸第一部里Sam说自己有两个儿子,按剧情发展推断,两个儿子年龄肯定都比Sophie小,都不满20岁。

第二部里Sam安安稳稳扎根在岛上当了几年的stepfather,貌似再也没理两个儿子。

Sam几年来呕心沥血设计出的新酒店马上要开业了,但是他第一没想过邀请儿子们来开业Party,第二没想过在Party被毁时请儿子们来充人数救场。

两个儿子就这么被遗忘了……(六)人物造型第一部里,Donna震惊之中恍了个神,Bill、Harry和Sam年轻时的模样在眼前一闪而过:朋克项圈Head Banger Harry + 叛逆眼睛纹身Bill + 嬉皮长发八字胡Sam……而且后来的镜头里Donna和三个男人也有掏出各自珍藏的老照片,怀念当初打扮得豪放不羁的自己。

第二部里年轻爸爸们的造型,说实话,没有多少朋克或嬉皮的影子,就只是三个从平行世界里走出来的男人而已。

说到这里我觉得Harry的选角出了大问题,让演young Sam的Jeremy Irvine去演young Harry不是更令人信服吗!

而且Jeremy以前也演过年轻版Colin。

Bill的选角倒是很用心了,Josh Dylan的眉眼在某些角度确实有点当年北欧男神Stellan的感觉,这戏下来Josh Dylan要圈一大波粉了。

young Colin Firth

Jeremy Irvine

young Stellan Skarsgard

Josh Dylan

 3 ) 【补】长篇大论神智不清预警

明明是今年最该看的电影却拖到现在。

本来打算回国之前看,作为young and free的这一年的结束。

发现学校电影院正好在我离开那天开始上映的时候,完全被击中了,觉得好像是个sign,回国之后也没去看了,因为过去的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接近妈妈咪呀的时间了,勾起的太多回忆觉得很难。

现在也是在决定了要回去英国才打开看。

好了深沉一下下面进入粉丝状态。

想想这部"both a prequel and a sequel"真的蛮神奇的。

觉得幸好回国那段时间没看吧,可能会难过到崩溃。

从开始When I Kissed the Teacher就想流泪了,Mamma Mia响起的时候超激动,尤其所有人乘船而来合唱Dancing Queen的时候我简直感觉要起飞了。

Cher奶奶豪华亮相,觉得她和Christine Baranski真是两个神仙。

最后在教堂门口,背景响起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眼泪就止不住了,然后梅姨登场我真的哭瞎,以至于到结尾Super Trouper大合唱的时候整个人一边大哭一边大笑,我也不知道怎么能做到的,大家都跟自己的年轻版一起跳舞的时候,Harry显然出现了人格分裂,觉得他遭遇了中年危机。

Lily和Amanda真的还有点像,Tanya和她的年轻版也像!

长相和声音都像!

Harry真是永远的开心果!

叛逆小年轻和中年闷骚大叔的时候都是!

在酒店遇见那段狗屁不通的英语法语混杂太好笑了(这时候双语技能就派上get笑点的用场了),还有牵手告白时的尬式腐国情话,滚完床单还要跟人家说谢谢,我笑晕。

脸叔毫无意外又贡献出了一众表情包,越老越帅的梗也被调侃。

Andy García在Book Club里演帅气机长大叔,这里演帅气船长大叔(sort of),他真的很适合。

最后Josh Dylan也太好看了吧!!!!!

最后记录两句有趣的台词:"Now we drink in joyless surrender to our economic fate.""You two look obscenely happy."Donna Sheridan,Juli Baker,Ariel,Moana,她们都是我向往而不能成为的自己。

本小粉丝也可以做到大部分全程跟唱了,Mamma Mia和ABBA永远带给我无法替代的快乐。

 4 ) Thank you for the music

This is the peak of musical cinema I fear. I can write a whole essay about why Mamma Mia is the best queer cinema, it dismantled a lot of traditional family structures and portrayed so many beautiful relationships & friendships. It really takes a heart to write so well and tread so lightly about young love, old love, friends, family, womanhood and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at the same time. It made me cry and smile again and again thanks ABBA thanks Cher and Meryl Streep lol. Not a 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joy and love - if you hold on to these you’re probably doing fine my dear. ☺️

 5 ) Mama Mia 笑中带泪 Here We Go Again

期待已久的Mama Mia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治愈了我。

其中承载了多少高中时候的回忆。

记得那时候,同桌是一个很喜欢ABBA歌曲的女生,有一个叫做A-teens的年轻组合翻唱了很多ABBA的歌,跟着同桌,也是听了很多ABBA的歌。

Mama Mia把我儿时的回忆瞬间翻起,那个女生已经在我们的家乡结婚生子,做了一名安稳的主妇,那时的她,她的英文比我好,也有很多的梦想。

而我在一个different land,与内向害羞的那时不同,一个人孤独自由地生活。

Mama Mia不仅是在歌曲和笑点上激起我共鸣,虽然说Harlots公爵出现的时候真是笑死。

泰坦尼克号还有其他很多处的梗都用的很好。

(照顾女主妈妈的老年年大叫一声ha的时候,公爵法英混杂开场的时候-是平时的我无疑了 -w-)。

怀念那时,美国人还懂得去听ABBA这样的有内容有生活的歌,而不是只在夜店havananana,只要能high就是一切。

最有共鸣的那一刻是女主妈妈一个人怀孕准备临产,并且说自己从未觉得如此strong的时候。

镜头一边切换女主,一边切换妈妈,歌曲响起,我跟着忍不住大哭起来。

一个人来看电影的自己,也时常觉得在陌生的土地,如此地孤单,尤其是在这个,觉得自己喜欢了一个人,多么期待对方回应却等不来的时刻。

好像女主妈妈一样,我也在短期邂逅了三个男生,却总是不对。

也是在某一刻,发现某个男生好像有自己的暧昧对象。

和女主妈妈不同的是,我是脆弱的,不知道如何做自己的,时常迷失着自己。

有人跟我说,只要自己闪亮,幸福就会来,不然即使得到的也会溜走。

事实是,即使闪亮的女生也总是会被伤害,会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

闪亮的目标,也许不是被人所爱,而是拥有爱人的,保护人的能力。

我好想好想像女主妈妈一样那么坚强,即使一个人在一片陌生的wonderland,也可以独自生下女主,朋友不在身边时,能够独自享受生活,朋友在身边时,也能够一起放声大笑。

好神奇的观影经验,从来没有这样专心(我一直很容易在看电影时胡思乱想而出戏),又笑又哭。

影院的人也都不知不觉跟着歌声舞蹈,尤其是大家在游船上载歌载舞一起开向女主的hotel时。

伤心时我们哭着歌唱,快乐时我们笑着唱歌。

爱的时候记得爱的感觉,放下的时候就向前。

Adante,adante,here we go again。

 6 ) 青春期时是不是应该少看这类电影

看第一部妈妈咪呀时还是不谙世事的少年。

当时还是买了DVD坐在家里和妈妈一起看的,甚至看了这部电影直接成为了ABBA和A-teens的伪歌迷。

前段时间心血来潮又和朋友一起重温了妈妈咪呀,小时候觉得合理的剧情现在却觉得有点扯了起来。

Donna和三个帅哥二十年前的露水情缘便足以让三个有钱成功的大帅哥千里迢迢在同一时间赶去希腊小岛,而布鲁斯南和Donna重逢的时候更是说自己爱了对方二十年,甚至原地结婚。

最近又点开了妈妈咪呀2,地中海的碧海蓝天直接勾起了我青春期的无数回忆。

初中高中时我对国外的认识和对爱情的幻想几乎全部来自电影和小说。

妈妈咪呀里的海水是那么清澈透明,位于山顶的旅馆是多么诗情画意,青春就应该是恣意妄为的,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跳进海里,年少时短暂的相遇可以遇到一生挚爱。

然而我第一次看到圣托里尼的蓝色屋顶时简直有点遇到诈骗集团的感觉。

地中海的海水甚至比电影里更加湛蓝,但是太阳暴晒让人感觉头皮都在燃烧,海滩烫到完全无法赤脚行走。

岛上是大片有些光秃秃的山和密密麻麻的游客,蓝色屋顶的教堂甚至只有一个角度是好看的,其他角度都会拍到后面并不和谐的景色。

青春电影和爱情喜剧里总是会出现的金发帅哥就更稀少了,电影明星一般的大帅哥现实中几乎完全不可能遇得到,更不用说一眼万年一生挚爱了。

然而妈妈咪呀2依然带给了我无限感动,Donna带着她的女子乐队在牛津毕业典礼上尽情歌唱,然后大声说着,我要去看一看世界。

她在小旅馆遇到了对她一见钟情的Harry,她和Bill驾驶着船救了希腊渔民,她在暴风雨时碰到了为了逃避家庭安排而来到岛上的Sam。

年轻人的爱情就像一团火,是饭桌上的语无伦次,是去抢婚时不会游泳依然毅然决然跳进海里大叫着你的名字,是狂风暴雨天气里飞驰的摩托车,是看到你订婚了立刻扭头就走,是听说你再也不会回来了的痛彻心扉。

成年人的感情则多了一份克制和理性,Sky想要留在纽约工作,Harry和Bill为了谈生意和领奖而去不了Sophie的酒店开幕。

电影亦给了他们一份超乎年纪的冲动,Sky放弃了纽约的工作,Harry和Bill则是毫不犹豫说走就走。

当Bill和当年救下的渔民重逢时,那个人学着当年的样子大喊“阿波尼亚”时我再一次忍不住泪奔了。

那天边看妈妈咪呀我还边和朋友调侃,当年我就是看了太多这种电影所以对这个世界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至于过了很久很久才发现这个世界不全是我想的那样。

现实没有电影小说里那种要溢出来的情感,却往往比虚构的更加狗血。

通过文艺作品讴歌年轻人对现实的反抗、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勇敢追求现在似乎已经有些老套了。

电影主角们从不愿意妥协,甚至撞到头破血流,最终却也总能取得成功。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低头了,少数不低头的也只有极少数能坚持到有曙光的那一天。

然而正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疯狂,没有那么多不顾一切,没有那么多生死相随,电影电视剧小说里的死去活来奋不顾身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无与伦比,甚至值得我再流下一公吨眼泪。

 7 ) 【C+影评】妈妈咪呀2:夏日微风,年华似水

从某种程度上,《妈妈咪呀2》和《侏罗纪世界2》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最受欢迎的前作角色拿来当做噱头和招牌,一旦到了正片里,就神龙见尾不见首。

当然,《侏罗纪世界2》的杰夫·高布伦要更恶劣一些,马尔科姆博士的出场对整个故事没有一丁点的影响;但《妈妈咪呀2》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那就是前作中的关键角色不仅在预告里镜头寥寥,到了正片里,更是直接完全消失——还没有上映的《奎迪2》也有着相同的表现,在预告片中,史泰龙甚至没有出现在最后关键一战的现场。

如果《妈妈咪呀2》敢于丢掉梅丽·尔斯特里普,《奎迪2》又为什么不敢丢掉史泰龙呢?

从道理上,一个系列想要走出新路,就要敢于打破常规;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力的创作者们可以不顾观众感受,去一味胡搅蛮缠。

但幸运的是,《妈妈咪呀2》并没有碰上《星球大战8》那样,自断经脉的破坏性改造。

2008年的《妈妈咪呀》处处体现出了地中海风情和青春活力——既归功于当年22岁的阿曼达·塞弗里德,也归功于当年59岁,却依然能够上下翻腾又唱又跳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虽然故事本身平平无奇,但百老汇编排的底子,配合ABBA乐队的时代金曲,让这部轻快的音乐剧充满乐趣。

尽管布鲁斯南的水牛嗓备受诟病,这部电影也顺利拿下了前《阿凡达》时期,英国地区的历史最高票房。

而十年后的《妈妈咪呀2》也继承了简单而感性的风格,尽管没有太多的情节能够将电影整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整体,但依旧缤纷的色彩运用,和依旧生气盎然的ABBA金曲,让这部必要性和存在感薄弱的音乐剧续作(这本身就已经非常罕见),尽可能地捕捉到了第一部的熟悉感,并用一些新的(但远非完美的)内容填补了梅姨的缺席——一个不可不提的槽点,大概就是年轻角色造型,和前部唐娜的回忆完全不一样:既不嬉皮,也不哥特。

在这个风向复杂多变的PC时代,这样简单而又单纯的快乐相当难得。

如果说《妈妈咪呀》的主题是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热情,那么《妈妈咪呀2》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主题:同样是追忆似水年华,但不再是为了认识自己,而是为了走出阴霾,更好的走向明天。

To remember, and to let go.

作为一部典型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故事是由音乐驱动的,在歌舞和故事场景间的转换更加自然,但《妈妈咪呀2》有着更强叙事属性,而歌舞内容成为了叙事的点缀(就像去年的《马戏之王》一样)。

对于喜欢传统音乐剧的观众来说,十年前的《妈妈咪呀》显然要更讨人喜欢和一气呵成,能够享受更加纯粹的歌舞show;但对于更加广泛的观众群体来说,歌舞点缀的形式倒也不会令人难以接受。

这种基调的转变,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百老汇的积累——上集已经将原材料一网打尽,使得《妈妈咪呀2》的故事和歌舞编排都是原创,这就使得破坏了电影的浸入感,前两场歌舞唱段是这个问题的重灾区——另一方面,电影基调的转变,让电影难以全心投入单纯的快乐,整部电影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悲伤之中,无法完全复制前部电影的活力和热情——而这恰恰是通过歌曲驱动和表现的,在《妈妈咪呀2》中,大量的叙事会干扰音乐对“一见钟情”的爆裂式表现力。

梅姨的缺席也使得故事的可看性下降,缺乏定心丸一样的强力中心,故事上也缺乏足够看点。

就此而言,雪儿在片尾的出场显得非常意义不明,将电影推向了更加浅显的大联欢。

但得益于欧·帕克(《涉外大饭店》)和理查德·柯蒂斯(《真爱至上》《海盗电台》)的接手,《妈妈咪呀2》对音乐和情感的联系有着格外的关注,尽管在歌舞表演上并没有那么令人满足——既缺乏前部中梅姨在谷仓中上蹿下跳表演同名曲的热情,也罕见她对着皮尔斯·布鲁斯南独唱《The Winner Takes It All》的情感深度——但电影在气氛和角色状态上对前作实现了很好地继承。

欧·帕克和他的剪辑师,彼得·兰伯特将过去的唐娜和现在的苏菲穿插展示,意图唤起母女之间不可见的那种情感纽带,既原始又充满力量,也同时充盈着喜悦与失落。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咪呀2》是老牌男星安迪·加西亚在今年夏天的第2部电影了(同时是今年年内第3部公映电影)。

仅比皮尔斯·布鲁斯南小3岁的安迪·加西亚,开启了全新的帅气爷爷路线后,似乎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先在《读书会》里热恋戴安·基顿,后再《妈妈咪呀2》与雪儿一吻,妙趣横生。

同时,这也将《妈妈咪呀2》的年龄差搞得更乱了:65岁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在前部中和67岁的斯特兰·斯卡斯加德,57岁的科林·费斯一番折腾后,和69岁的梅姨是一对,而现在72岁的雪儿来演梅姨的妈,和62岁的安迪·加西亚看对了眼,来看望32岁的孙女,阿曼达·西耶弗里德,和她40岁的老公,多米尼克·库珀……考虑到70岁的叶德娴是56岁的刘德华的干妈,66岁的吴孟达经常扮演56岁的周星驰的长辈,这种“明星大乱斗”,也算是趣事一件了。

尽管并不是那么必要,《妈妈咪呀2》是对第一部电影的有益补充,在内容上更成熟。

但如果你是音乐剧的忠实粉丝的话,不如把时间留下来,重温一遍第一集。

需要理解的是,《妈妈咪呀》系列中开放的情感关系,对于部分内地观众来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种文化差异——尤其是现在,诸多打着“三观”旗号,行封建退步之举的田园PC之风盛行——只有保持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才能真正地透过现象看到这个故事的本质:那就是对爱与自由,不变的向往与追求。

 8 ) 轻松爆米花小品,服装设计太辣眼,确定missoni不告你剽窃么

综合评分7分。

不过本文仅对服装设计随口吐槽。

其他部分欢迎交流。

作为一部巨星云集的大片,上映前就被粉丝们炒高一点都不吃惊。

这可能是这个夏日欧美院线里最轻松惬意的大片了。

轻松惬意的剧情,美丽的希腊岛屿,赏心悦目的俊男美女,欢乐的歌舞,以及脍炙人口的歌舞,没有什么理由不让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

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编剧摄影都是超级良心的。

只不过这个服装设计实在辣眼睛。

Michele Clapton一定对abba风格和所谓signature mamma mia有深深的误解,才会完全不考虑主演的身材,做出这么辣眼睛的杀马特服装设计出来,腰线简直要回到art deco了……另外,多处的missoni景点设计元素,确定不会被missoni告剽窃么。。。。

Sophie在最后party的服装简直可以叫做“震惊!

Missoni经典款披风原来有这么多变化,Mamma Mia告诉你!

一定要看!

”哼唧……mamma mia第一部也没有这么辣眼睛啊,还宝宝的休闲风来。。。

另外,开头恶搞毕业典礼的那段,牛津subfusc被改成那样有点莫名其妙,要么架空,建造自己的宇宙,霍格沃兹,死亡诗社,乌龙女校,虚幻的现实的都可以。

要么,既然借用了new college的噱头,好好穿下subfusc并不会显的设计师无能……牛津历史上从来不乏完全符合subfusc规定,但浪到新高度,让教授们哭笑不得哑口无言的穿搭,那才是学霸本色哦

 9 ) 妈妈咪呀2

妈妈咪呀2,经典歌舞片的狗尾续貂之作。

片子里的问题很多,新演员唱得不上心,感觉像走过场领片酬,老演员唱功退步,唱腔平淡如水。

另外选曲方面,相比第一部差了很远,歌和剧情搭不上。

剧情采用了两条时间线平行叙述的方式,这个方式本来就把剧情弄的很复杂,更糟糕的世是转场的点设计的也不用心,更加重了这种复杂感,基本都是胡乱专场,有用心设计过的点太少。

总之是一个狗尾续貂之作,到现在还没看到过好的歌舞电影续集,或者好的音乐剧续集。

不过能听到好多年前的Ma Ma Mia,Dancing Queen等歌曲再次唱起,看到老一批演员十年后大荧幕上再相见,也算是我的情怀了。

只是我个人的情怀,歌舞片本来在大陆就不受欢迎,这么个续集电影,估计感兴趣的更少了。

 10 ) 有一种生命的激情叫“妈妈咪呀”

人生短暂而世界辽阔,我们都应该诗意地活着。

2008年,《妈妈咪呀》曾让我整个夏天神魂颠倒,没想到时隔10年之后,《妈妈咪呀2》再次给我带来了惊喜。

不光剧中有欢乐的故友重逢场面,和《妈妈咪呀》多年后的重逢更是意料之外的感动。

80年代的洗脑神曲在片中一首接一首循环播放,而我却丝毫不想逃跑,只想让自己慢慢融入其中。

既然厌倦一成不变的乏味人生,那就周游世界吧,然后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希腊小岛定居,和大自然为邻,和可爱的人相伴,载歌载舞率性而为,大胆追求美梦,每天都是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没错,这就是《妈妈咪呀2》简单动人的故事,也是我理想中的生活。

所以当ABBA怀旧的梦幻嗓音响起,置身漆黑电影院里的我,不争气地数次眼角湿润。

其实,《妈妈咪呀》系列并没有多牛B多经典,好莱坞合家欢式的俗套故事,也有很多音乐片常犯的错误,可是我就是说不出的着迷。

也许因为那里面有我记忆深处珍藏的经典旋律,也许因为那里面的人物都可爱到“一根筋”,也许因为希腊小岛的风景实在太迷人,也许因为我骨子里就是一个恋旧的人……又或许仅仅因为《妈妈咪呀》恰恰刚好描绘了我内心深处的梦想。

没错,《妈妈咪呀》的生活就是我所一直向往的。

这样的人生,我从小到大都梦想过。

而看到真正美丽的东西,你是不会舍不得落泪的。

我想像电影里的Donna那样勇敢选择自己的人生,我想给不够完美的自己一次机会,想打破一切虚伪的教条和所有坑人的把戏,我想告别思前想后不够坦诚不够勇敢的自己,我想去唱去跳去创造并且尽情去爱,我想去做一切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去让一切遥不可及的梦想的变成现实……而不是被生活的枷锁死死束缚住,在生存的漩涡里挣扎的像条丧气狗,每天都活的不像真实的自己。

也许正如柏杨先生提到的“酱缸文化”,我们整个民族普遍活得太实际太压抑太没有自我,而且总是死气沉沉地一味服从,特别缺少一种改造生命的激情。

我们总是习惯在“厚黑学”式的算计里冥思苦想,也不会抛开顾虑去随心所欲地追求云上的彩虹。

我们总是宁愿在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里耗尽生命,也不愿去体验一种截然不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

而这就是《妈妈咪呀》这个故事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地方。

无论是音乐剧还是电影版,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抛去《妈妈咪呀》系列载歌载舞的外衣,实际上不存在那些大起大落的剧情,就算勉强有些起伏的段落,也只是在阐释一种生活理想,即大多数现代人不敢也难以企及的人生目标。

那就是忠于内心,爱你所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怀过一生。

一个人能够追随内心的召唤,在不可为而为处坚持自我,大概才算是真正活过。

否则就算坐拥金山银山甚至当上美国总统,也有沦为行尸走肉的可能。

想当初,诗人顾城举家搬到了新西兰风景如画的小岛上,即使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但谁也无法抹去那些生命激情存在过的痕迹。

人生短暂,世界辽阔,诗意本应成为生命的归宿。

看《妈妈咪呀2》时,我又再次回想起看《妈妈咪呀1》时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让我又重回到了生命的最初,自然想起童年的某些片段。

那时的我,还没有被世俗困住也没被生活欺骗,在赤子无邪本真的眼里,人应该梦想并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而我给自己定义的幸福,大概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自由自在。

你可以自由自在歌唱,自由自在旅行,自由自在表达,自由自在相爱,自由自在舞蹈,自由自在呼吸清新的空气,自由自在坐在大海边数星星,自由自在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回看这些想法不免天真,简直像是童话里才有的事。

如今再次想起过去种种,更像是梦幻一场。

所幸这世上还有电影和音乐帮我们记取过去,唤醒那些遥不可及的梦。

当《妈妈咪呀2》里再度响起《I have a dream》那熟悉的旋律,我终于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妈妈咪呀2》短评

不知道为啥排片这么少,分明是最典型的夏日喜剧,载歌载舞,激情满满。给最后的《I‘ve been wating for you》加分~

9分钟前
  • 下雪了没有
  • 推荐

每个人都必须成对。6

12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太怀旧了……分主要都是给歌的。。没想到lily James这么能唱!!以及大家都很能唱……三位叔也是唱将!

15分钟前
  • 阿子
  • 推荐

这种电影就该开设舞池座鸭!在这个音响比人多的世界里,就想随着鸡皮疙瘩们一起唱唱跳跳鸭!对第一部有感情,感觉续集在歌舞、造型、叙事、景致各方面都精良不少鸭。老男人是憨的,老女人是色的,可爱到爆鸭。雪儿和莉莉·詹姆斯颜艺真没说的,教父帅得很碾压,但库珀依旧是尤物中的尤物,完全抵挡不了鸭。在世界一隅,还有这般欢乐自在的人,想想就觉得要飘起来鸭。看完几个小时头脑还在嗷嗷叫鸭。可惜排片真是惨鸭。四星半鸭。

1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我:没想象中好看。E:比想象中好看。

18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事实上比第一部好看。

22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除了ABBA的歌一无是处

26分钟前
  • RayonVert
  • 较差

Doona在一段旅行中遇到生命中的三个男人,有三位这样的爸爸何等幸福!真喜欢Lily James这样的高个子傻大个姑娘。Jeremy Irvine在戏里居然显得这么帅,调教马匹的戏完全想起他当年主演的《战马》。三位帅大叔年轻时真叫一个比一个帅!年轻的金发Bill甫一出场迎面扑来的北欧气质当场把我迷倒(虽然演员竟然是英国人),Amander Seyfried的抬头纹凸显变老痕迹。没看过第一部,Jeremy Irvine对应的老年演员居然是Pierce Brosnan而不是Colin Firth。

2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3.新千年歌舞片的一个大流行趋势就是,歌舞片类型不再需要演员舞蹈基础与导演调度能力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对白以及MV唱段。

32分钟前
  • 杨小槑
  • 较差

好开心,幸福到流泪

37分钟前
  • 粽粽晚安
  • 力荐

still a nightmare for non-musical lovers, and as much as i hate to say, lily james is no meryl streep.

41分钟前
  • Epicentro
  • 较差

46分钟前
  • SickDouban
  • 较差

岛上三十年来只有三位帅男登陆过 全都上了一个女的 引用原话——what kind of island is this?

51分钟前
  • RITA
  • 还行

竟然套了个《教父2》的壳,不过最终也只是个糖水片。

53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完全没有新意,大失所望!不知道豆瓣的7.1分是怎么刷出来的?可能太多的人没有看过第一部了,这部就是把那些经典的歌曲重新回炉一遍。而且因为情节的过于简单,感觉Donna很滥情,一会和这个睡了,第二天扭脸就睡了另一个,简直了……一颗星给那些经典的音乐,一颗星给女主。反正好莱坞每年夏天都会出一部歌舞片,期待明年的歌舞片。

57分钟前
  • georgejiwu
  • 较差

这种电影就是这样,如果你喜欢第一部的剧情和歌曲,那么第二部一定会让你有热泪盈眶的瞬间(对我来说是I Have a Dream响起的时候),然而如果第一部无法打动你,也很难突然对第二部产生感情。三个小男生对于各自“老年”版的诠释还真是挺像的,特别是青年版脸叔。没想到雪儿这么受欢迎,不过跟三位“女婿”站一块儿,实在是不像两代人,为了看上去年轻,付出的代价就是脸僵……梅姨的扮相和身份非常相符,确实也是色彩暗淡的女鬼,能出来客串一首可能已经很不错了吧。两个女主也太棒啦,又美又有气质又会唱,特别是Amanda,比十年前还要让人心驰神往。

58分钟前
  • 甄子
  • 推荐

2.5 嗬!还真是不一般的难看

1小时前
  • Kikiko
  • 较差

故事仓促、潦草,舞蹈设计生硬、僵化,表演又全线浮夸,只有最后一场教堂的戏是够水准的。加上音乐,勉强能看。

1小时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错过彩蛋了真可惜!!!个人感觉比第一部好看~挺喜欢莉莉,总觉得她是那种很经看的女演员,歌也唱的好,不过最大的亮点可能是气场十足的雪儿奶奶了。

1小时前
  • 萌发奇想
  • 还行

比第1部会讲故事,两条平行剧情线不断镜像,完整还原了老妈当年的情史和心路。原声好听到耳朵怀孕,ABBA的歌实在太经典了呀~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