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定不是第一个说《外出》是韩版《花样年华》的人; 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听说96年还有一部叫《crash》(《欲望号快车》)的片子(无论是这一部还是去年出来的那一部很火的同名片,我都没看过),据云故事也是缘于撞车的风流韵事。
也许许秦豪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两部片子,也许老许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之上炮制出的《外出》——这个很难考,今后是不是会有答案出来,我也懒得关心了。
但反正先有了《花样年华》和《crash》(也许提到后者比较牵强吧),再有《外出》,在我眼中,《外出》就是矮了一头(哪怕是冤枉的)。
——估计是自己浅薄,但反正我看过《巴比龙》之后就对《刺激1995》的一贯好感打了折扣。
不过说起来,许秦豪的前两部电影我都看过,而且都蛮喜欢,尤其是《八月照相馆》,当时很受感动(当然也许那是初看韩片之时不可避免的新鲜感起了一部分作用)。
这个导演我欣赏,他的电影在我看,起码不假不蠢——这在当下的电影已经好像很难实现了。
而且《外出》也是我最近看的韩片里面比较好的一部——不过,当然,我“这两年”也没看过几部韩片——我总觉得韩片盛名之下其实不副,烂片比较多。
喜欢看韩片或者喜欢裴勇俊喜欢孙艺珍喜欢许秦豪应该不至于失望,不过根据我的感觉,就其平实的画面和声音表现来讲,看碟也就够了,进影院看似乎不必。
《外出》还有一些地方让我不满意: 1.奸夫淫妇为什么会出轨?
总之我想,我有孙艺珍那样相貌身材俱佳的女子做老婆,我怎么会对一个明显姿色颇逊的女人感兴趣(纵然她是我的校友);而我要是女生,有裴勇俊那样高大英俊的老公,何苦要作出墙红杏?
我知道,其实大概原因多得很了(而且也不是电影本身要研究的),况且我们看欧美电影也是屡见不鲜可以作为解释的案例。
不过一是都很年轻,二是毕竟是儒学国家,这个外遇多少就显得牵强了。
换几个年纪大一点,形容次一些演员恐怕更好——这似乎就触及韩国电影的一个问题了:差不多所有的电影都有偶像剧倾向,这一点上讲就不如欧洲乃至我们的国产电影了。
2.车祸发生在汉城不远的小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大汉城地区一个郊区、卫星城),从裴勇俊和孙艺珍都不得不住旅馆以便照顾病人、以及后来医生提到转院到汉城、裴经常在两地短时间内来回等等很多线索都可以看出来。
而裴家和孙家似乎都在汉城(在概率上讲也很可能,据说韩国人差不多有一半都挤在汉城)。
所以我就有了个疑问: 为虾米不早点转院回汉城?
就算是有钱吧,也不至于非要住旅馆住上三四个月(没准更久)——或者说,有钱的话,又何苦要偏要图省钱在小医院治疗?
难道说病人的情况不允许转院?
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吧。
归根结底,还是实在不能转院,要不然汉城之大,两家不可能又那么巧地转到同一家医院去(要是真的这么安排了大家会BS编剧的),既然不能同在一家医院,这个戏就很难唱下去了。
所以许秦豪只能委屈两个伤员了(咳,甚至导致了“奸夫”的伤重不治)。
3.群众演员演得可真不好。
举两个例子: ①老裴知道媳妇给自己戴绿帽子,就和同事出来喝酒,然后自己痛哭流涕,赶跑了同事,画面交待了这个同事(字幕里面是叫“光一”这个颇日本的名字)关心地看着,而同事旁边的酒桌上的老头纹丝不动,居然一下都没有回头看看一个大男人为什么哭鼻子(我觉得正常人都会有这种好奇心吧)。
②裴和孙到乡下吊唁受害者,死者一家哭天抢地地收拾这俩,旁边小门面却有两位大妈先是嬉皮笑脸进行他们的交易,然后又完全不知所措地略微看了一下热闹。
——街坊家死人了,肇事者来了,何至于在一边专注地唠磕?
有热闹看了,却又一脸茫然装出看热闹的样子——此处演得太是拙劣,与国产电视剧的风采不分伯仲。
4.尾声阶段老裴为虾米又一次涕泗横流?
刚知道自己戴绿帽的时候哭一哭尚可理解,事情过去那么久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都做过了,而且从一贯表现上看老裴属于沉稳冷静之士,这一次声泪俱下就有些假了。
要知道彼刻他是百感交集莫衷一是——老婆出轨、老婆康复、老婆哭奸夫、奸夫往生、情人丧偶、老婆和自己何去何从、情人和自己何去何从、愤怒和痛苦于老婆的出轨但自己也步其后尘、这三四个月既伤心又煎熬且甜蜜的日子……此刻用“怔怔发呆”的特写来表现似乎更贴切。
以上几条比较吹毛求疵,不过既然已经有很多深入浅出地分析之讨论之的影评了,我姑且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看完韩国电影《外出》,深感作为一个人的无可奈何。
遭遇背叛无疑是痛苦的,然而施以报复同样很痛苦。
因为那并不能消除你对对方的所有依恋与信任全部落空的失望。
所以,被背叛的人注定要不公平地承受更多。
如果这种失落感久久得不到排解,经过一定时间的积压,会使人感到自己正渐渐趋向失去理智的边缘,从而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事情。
再看另一方面。
电影中并未说明为何要背叛对方,是何原因。
我已经过了看事情只看表面,轻易下判断的年龄。
我更关注那些隐匿其后的、更深层次的,或许是难以捉摸的东西。
我觉得,正是那种精神方面的,带有一丝神秘感的存在会在不知不觉中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所以,在电影中,两个被背叛者后来做出了与背叛者相同的事情。
这部电影关注的,是人在遭遇双重甚至多重打击之后的表现,如果要将背叛的原因也一并细细说明的话,恐怕得先拍一部上集了,而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结果。
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必然是各自相爱的两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改变开始发生,这改变发生得极其缓慢,它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而成,最终的结局可以说是必然的。
我想说的是:无论身处哪方,背叛者或被背叛者,都同样无法得到救赎。
被背叛者自然痛苦万分,他要释放自己的痛苦,用各种办法,买醉、哭泣等等;然而最终,他会发现,即使报复了,他仍然是痛苦的。
再看背叛者,他就一定快乐吗?
是的,一开始的新鲜、刺激的确会给平淡的生活注入活力,但是之后呢?
要如何继续?
在所有的光环逐渐褪去,激情淡去之后,在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都是一样的模式之后,要如何继续?
是回到原点,还是继续猎奇?
只是到时,恐怕所谓的原点,也已消失难以寻觅。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大智、大善、大慈、大悲的人,寥寥可数。
因为大智,所以能够看清真相,知道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既然存在了,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既然发生了,也自有其原因。
没有对,也没有错,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反映面而已。
因为大善,所以懂得自控,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自我控制,很多时候是需要极其坚韧的意志力的;若是稍有松懈,也许就会前功尽弃。
因为大慈,所以才会时时面带微笑,使周遭的人,能迅速沉浸到那宁静的氛围之中。
因为大悲,从而有了能够容纳一切的宽广胸襟;正因为知道作为人的渺小,才会悲天悯人。
还有太多的东西要思考,然而,善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始终不变。
作为我个人来说,如何善待与珍惜身边的一切,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有确立了根本,才能继续走下去。
当然,这个根本,因人而异。
而继续走下去,自然也是从广义上讲。
所谓的“走”,涵盖了太多的东西,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个想法与念头。
对于《外出》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我更多的是抱以同情,而非批判的眼光。
我想。
人实在是脆弱的生物,我们真的应该对其多一分理解与宽容,少一些盲目与偏见。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直有种想笑的感觉,不是笑故事,而是笑导演,甚至觉得他是有意在恶搞,存心要形成一种倒霉的局面。
两对夫妇(姑且称为甲男甲女和乙男乙女)因为一场车祸而成为倒霉的人。
甲女和乙男是大学时一个俱乐部的,虽然结了婚,但是还是跑出来偷情,结果因为酒后驾驶,撞上了一辆卡车,双双住进了医院——倒霉吧!
甲男和乙女来到医院探望亲人,却无意中各自发现自己的爱人有了外遇,还对自己撒了谎,这两人同时戴上了绿帽子——倒霉吧!
甲男和乙女两人在互相照顾的亲人的时候,渐渐产生感情,最后上了床,于是又分别给他们配偶戴上绿帽子——病人倒霉吧,被车撞了还要戴绿帽子!
就在甲男和乙女渐入佳境的时候,医院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消息:甲女醒了,乙男挂了,甲男和乙女又要分开——倒霉吧!
而且乙女的老公还挂了!
甲男的老婆甲女听说乙男挂了以后,痛哭一场,甲男还得故作镇静——倒霉吧!
甲男和乙女最终要分开,而甲男要照顾老婆,乙女则要筹办丈夫的丧礼,两人见面还得按世俗的礼仪来——倒霉吧!
其实这都不是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那个货车司机,好好的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却被两个既不遵守世俗规则又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偷情者给撞死了,留下孤儿寡母的也不知道谁养活,你说倒不倒霉?
《外出》这部片子跟电影《花样年华》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两部电影有着极为相同的叙述模式,即男女主角的活动都是通过另外两个模糊的人物展开的,不同之处在于《花样年华》中男女主的沟通更偏向心灵层面,或者说精神层面,并且电影的画面更富于艺术性,无论是电影通过女主服装色彩的呈现,还是电影中的其他声色呈现,甚至是最后两个人耳语之地的建筑,这些都让这部电影极具艺术感。
当然电影中也有生活层面的呈现,女主常常提着保温桶去买夜宵以及两个人一起吃饭,这算是电影中比较生活的一面了,但是呈现远远不及电影的艺术性。
《外出》中则是非常具象化的日常生活,男女主一起喝酒、吃饭,做爱,这一切真实可感。
影片沉闷、压抑、画面灰暗,让人想起中年人的婚姻,那么无力那么乏味,却要努力维持。
现实中结婚的场景往往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让人目眩,这个场景不正像仁秀的工作吗?
他是舞台灯光指导师,咋听这份职业的人感觉很酷炫,指导灯光,与舞台为伴。
在他跟女主介绍自己的工作时,他说了一句类似这样的话,舞台灯光指导师开场似乎很酷炫,但之后有无穷无尽的琐碎。
确实,我们在影片结尾看到了一场完整的舞台表演,从开始到结束,开始很酷炫,人潮涌动,灯光迷离,结束的时候,满地凌乱,只剩下颓败的舞台和几个收拾残局的工作人员。
仁秀对自己的职业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从这个人物的性格来看,他并不是耽于声色的男人,他很务实并低调。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和他其实是完全相反的一类人,她一定是那种追求刺激并没有认清生活真相的人,从她大学时参加音乐团的表演,到后来出轨并拍下性爱视频来看,这种人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爱寻求刺激的那一类人。
可想而知,这样两类人在一起,一同经历着婚姻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婚姻是正式的,是与责任相关的,但是仁秀的妻子并没有诸如此类的意识,这种试图在婚后追求生活的刺激的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女主的丈夫死亡,仁秀的妻子,我想她的内心多多少少也是会有悔恨的,车祸不是俗世里说的报应,我觉得更像是两个婚姻中的人在冲破围城的路途中所遭遇的,当然,这样的遭遇是致命的。
也许,试图寻求新鲜感,试图冲破围城的两个人本身也并不知道他们自己会遭遇什么,比如这场车祸。
然而女主和男主却刚刚好是同一类人,至此,我们又要提到婚姻的盲目性。
在恋爱结婚初期,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
男主的妻子因自己的职业身份和他结婚,然而他本身是一个非常沉静的人,很明显,他给不了妻子激情。
女主则是现在的家庭主妇,以前的乖乖女,丈夫是父亲安排的,大学毕业就结婚,一切顺理成章。
这样的女孩子注定也无法给婚姻给男人带来激情,从他丈夫的出轨来看,那名男子注定也不是能够安于平凡琐碎生活的人,而仁秀是。
当女主对仁秀说自己的职业是家庭主妇时,他说那很不容易,看到这里我很动容,他们是一类人,都深谙生活的真相不过是平凡琐碎的日常,这样的日常甚至有些寡淡,如此相同的人没有在一起。
现实中有一些择偶观,我们到底是要找一个跟自己相似的人还是不同的人呢?
答案是没有的,这里面又有一点命运的无常在里面,有些东西,我们似乎无法把控,全靠个人际遇,比如爱情,比如婚姻。
其实整部影片最终还是为了凸显男女主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毕竟他们俩才是镜头的持续占有者。
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到最后成为无比亲密的恋人,前面整部影片都比较沉闷,包括男女主的面部表情都让人觉得压抑,后面俩人一起经历过被死者家人暴打、一起喝酒吃饭,这才敞开心扉增进了关系,并不久就在一起了。
我想他们之间是有爱的,并不只是他们以为的复仇或者报复,因为他们实在太像了。
从男主理解家庭主妇的难处时,当男主笨拙地为女主削苹果,女主顺其自然地接过来时,当男主挽起女主散在耳边地头发时,当男主岳父来找他,他将女主藏到卫生间又回来拥抱她安慰她时,我想这些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与爱。
然而此种情景中的爱情让人感觉虚幻与不现实,毕竟他们都是对生活有着清醒认知的人。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然而却没有征兆地下起雪来,他们曾经讨论过各自喜欢的季节,女主说她喜欢春天也喜欢雪,男主说那只有在春天的时候下雪吧!
春天的时候会下雪吗?
这是一个概率极低的事件,大概是不可能的是。
影片最后还是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下起雪来。
两个人最后驾着一辆车像风雪中驶去,前面白茫茫一片。
我想影片的结局无非是要告诉人们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比如不会一直春暖花开,也许某些时刻就会有一场风雪来临,但是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凡事有好有坏,虽然男女主在此之前都面对了失败的婚姻,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心安的人。
生活就是如此,由点点滴滴的平凡琐碎组成,有些人始终不能认清真相,便渴望平凡生活的另一面——刺激,但与此同时,追求刺激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另一类人,在深谙生活的真谛之后,在明白生活的冗长与琐碎之后,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去爱去生活,很明显,后者明显更成熟更理性,也是我们普通人在面对生活时该有的样子。
当车子驶向白雪皑皑的前方时,我想两个人都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婚姻里只有向前冲的勇气又不够,又必须要有甘于平凡的心,如是,才是理想的状态。
当拿到这张电影DVD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一部讲述婚外恋的片子。
在看片子的之前,我在豆瓣上找到一些相关的电影资料,原來电影的导演也是曾执导过《春逝》和《八月照相馆》的许秦豪。
豆子们對这部电影颇多微词,认为它没有超越许秦豪的以往任何一部片子,相反,由于是冷饭新炒,而不被广大影迷接受。
因为裴勇俊和孙艺珍的名声太大,电影本身的内容被忽略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各种不相干的新闻,这部电影很快就从中国的电影市场淡出了。
我总是避开风头,来看自己当时很想看的电影。
因为那样我就不会被一片负面的、片面的新闻和影评所影响,从而对影片产生理解的偏差。
在去年十一月份上映的《外出》,我直到今年八月份才买DVD看。
所以,在七月流火的时节里,我坐在竹席上摇着扇子,慢慢地把影片看完。
看到影片里两位主人公穿着厚重的大衣在雪里跑步,我却在啜吸着冰镇菊花茶,呵呵,有着别样的感受。
《外出》讲述了一个不太现实的爱情故事,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偶像剧,将耀眼的明星仅仅作为陪衬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电影的影象仿佛被水洗过一样,干净、透明、云淡风轻,特别的平静与详合。
虽然是影片是由车祸开始的,但画面却被处理得没有丝毫血腥与悲切。
在质朴和许多小细的故事结构中,主题被穿插了进来。
在刹那间接受亲人出了车祸这个现实的两个人,又不得不接受另一个隐蔽的事实——他们各自的伴侣发生了婚外恋。
而后,在远离汉城的小城医院里,他们一边照看着昏迷不醒的伤者,一边应付着各种各样的现实事件,然而各自又都无法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第三方,很多時候,他們是無法正視對方的存在的。
恬淡而内敛的叙事风格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
在这部影片中,最大限度地摒除了煸情的台词和解释性的画面,小心翼翼,穿针引线,将微妙的情感掩映于故事情节间,织就了一副淡泊优雅、宁静至远的爱情画卷。
男女主人公在优愁苦闷和犹豫不决中逐渐接受了对方,日久生情,这条路走得艰辛,每一步都在影片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足迹。
两个人从最初的形同陌路,到随后一起去安慰车祸受害者的家人,却被无情地驱离,女子无助地失声痛哭,男人心存怜惜却无能为力。
他们成为彼此眼中无处不在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交付真心,相拥散步,共进晚餐,直至裸裎相见,将彼此纳入自己的怀里......导演将被各自伴侣背叛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潜藏的激情,对真爱的渴求,如此感人至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我。
与此同时,当内心深处的渴望吸引着两人,彼此依靠时,许导演却将现实引入这宿命的爱情中,并将问题留给每一个看的人:如果这样的爱情发生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将会何去何从?
真挚、纯真、中规中矩,裴勇俊收放自如的表现可圈可点;孙艺珍,一贯的优雅动人,将普通的家庭主妇塑造的亲切可闲。
同时,电影里緘默的台詞,平靜的小鎮,長鏡頭的畫面,讓我看到一個沒有華麗的飾物,沒有視覺沖擊的许式风格。
就这样,一個浪漫得有些不真實的故事,卻以它的平靜和朴素,被我接受了。
影片的结尾,在一段被四月的雪覆盖着的长长的道路,缓缓地延伸向视野的远方。
外出的人们终要踏上回家的归途,没有人能够剥夺别人活下去的权利。
当我们遇到剧变时,往往愤恨莫名,整个人崩溃下来。
被自己曾经深深信任的人背叛,我们都会感到绝望和怒不可遏;但当爱渐渐萌生,我们会学懂了解和原谅对方。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走完我们的路,坚强地活下去。
后来,当四月的春雪飄起的時候,我聽到這樣的問答: “我们去哪里呢?
”“你想去哪里?
”
《德惠翁主》是孙艺珍出演许秦豪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两人早在2005年孙艺珍还是新人时期就合作过《外出》,那部电影是许秦豪导演兼编剧的第三部文艺爱情片,第一部是1998年的《八月照相馆》,沈银河和韩石圭主演,韩石圭后来在《白夜行》中饰演了警察韩东秀;第二部是2001年的《春逝》,李英爱和刘智泰主演,第三部就是《外出》。
《外出》最早的名字是《四月的雪》,和《八月照相馆》一名《八月圣诞节》一样,有个更为文艺的名字,在日版和海外版的发行海报上,这两部电影仍沿用的旧片名,《April Snow》、《Christmas in August》,加上《春逝》的《One Fine Spring Day》,组成许秦豪作品的文艺季节风。
八月的圣诞节是四季的错乱,是夏天的男人和冬季的女人,是偶然的相逢;春逝是生命的凋零,短暂的停留,这两部电影讲的都是生活中的过客。
四月的雪则是季节的尴尬、不舍的留恋,以及意外的惊喜。
这个故事的基本框架有着明显的《花样年华》的痕迹,区别不过王家卫电影中出轨的那一对男女不管不顾私奔了不知踪影,《外出》里出轨的这一对一死一伤。
《花样年华》是2000年的电影,《外出》的上映是时间是2005年9月,故事发生在冬天,有大量的雪景,那就是2004年年末到2005年春初拍的。
《花样年华》当时的影响力遍及整个亚洲,韩国电影本来就学自香港电影,许秦豪导演受到王家卫导演的影响也不奇怪。
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有千万种讲法,许秦豪导演捕捉了一些吉光片羽,利用影像,化作诗篇。
中国观众对韩国电影的初期影像,便是由许秦豪导演带来的《八月照相馆》和《春逝》,文艺到极致的电影,淡得像竹叶间流过的风声,成年男女之间的纯爱,由沈银河和李英爱这样风格清淡的女演员演出,爱情变得忧伤,以至若有若无,淡到让人怀疑,是真的发生过吗?
还是当事人自己的错觉,把感性当成了爱情?
一段感情流逝后,留下的只有恍惚与惘然。
在两段惆怅的感情之后,许秦豪导演有了第三次爱情。
这次的爱情来得更加莫名,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最不可能发生爱情的情况下爱情萌发,并且使之合理化,这是所有作者耗费无限精力去做的事情。
韩国电影大部分都是作者电影,剧本由导演自己写,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沈银河、李英爱、孙艺珍遇上他,都是幸运儿。
三个人里,沈银河彻底息影,李英爱近年回归,孙艺珍出于对表演的热爱,孜孜不倦地用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从05年的《外出》,走到了16年的《德惠翁主》,在许秦豪导演的电影里,再一次为自己加冕。
孙艺珍在《外出》里饰演的女主角叫韩书英,大学毕业后因父亲希望她早点成家,便在22岁最美好的年华里相亲结婚,婚后在家做家务,一做就是五年。
这期间丈夫尹京浩持续出轨,对象是大学时的摄影社团朋友姜秀珍。
姜秀珍在装修公司工作,尹京浩开连锁快餐厅开到第十三家,合作的一直是姜秀珍所在的那间装修公司,这样就有无数的机会见面。
出事时尹京浩在筹备三陟市的分店,离首尔有四个小时的车程,尹京浩告诉韩书英要出差四、五天,车上同乘的是姜秀珍。
他们的车在路上与一辆农用卡车相撞,卡车司机当场死亡,尹京浩和姜秀珍被送进三陟市的医院,陷入昏迷之中。
韩书英和姜秀珍的丈夫仁秀分别接到通知,来到医院。
开始两人还以为彼此的伴侣是偶然同车或者是共事的关系,后来警察局把两人的私人物品交还给各自的监护人,书英和仁秀才从他们的手机短信和摄影机里发现两人出轨的秘密。
电影开始时书英的服装像足中年妇女,这件棉衣和围巾,活像是60岁人穿的 尹京浩和姜秀珍躺在医院里成了植物人,书英和仁秀在照顾他们的同时还要经受心灵的震荡和信念的摧毁。
伴侣出轨对另一方来说最大的打击,一个是来自亲密关系的背叛,另一个对自身的怀疑。
书英最开始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她最想要的,是尹京浩醒来,那么她可以问他,为什么。
她在知道了同车女子是丈夫的出轨对象后在她身边站了一会儿,仔细观察她。
仁秀这个时候对她是戒备的,问她做什么。
书英说我想知道是不是因为她是职业女性,更有魅力。
书英的不自信,源于她家庭妇女的身份,她的世界由此崩塌,她认为错在自己。
怀疑自己是情感治愈的第一阶段。
但仁秀说不是,不是因为你是家庭主妇。
这是仁秀的善良,仁秀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人。
还在手术室抢救的时候,书英躲到楼梯间哭泣,这个时候仁秀在天台上抽烟,看到书英哀伤的背影,他退回到天台上,让书英一个人可以在无人的环境下渲发情绪。
这是两个同样含蓄沉默善良有共情能力的人。
在医院里两人时时都要碰面 从最初的震荡到无奈地接受事实,两人有着共同的伤痛。
到受害人家里去祭奠亡灵,去慰问受害人家属,一路同行,让仁秀和书英从陌生变成熟人,天天在医院走廊和病房、在医院对面的汽车旅馆碰面,一次又一次不得不礼貌的寒暄,以及对对方伴侣的好奇,让仁秀和书英一点点走近。
身份认同是情感治愈的第二阶段。
然后是互换手机查看自己伴侣的短信,一起吃饭喝酒吐苦水,该生的闷气都生过之后,那两人还一动不动躺在病床上,书英借着酒意说我们交往吧,气死他们。
这里有报复的怨气,也有寻求安慰的意思,真正关于性的诉求反倒是其次的。
麻烦的是怎样开始,这件事对这两个内敛的人都是尴尬事。
第一次坐在一起喝酒,吐苦水,打听对方伴侣的情况 在秀珍的父亲突然来访,把他们准备好的情况下被打断,书英躲进卫生间的时候,她是准备放弃的。
本来她和仁秀是被背叛的一方,如果走出了那一步,那么有负罪感的就是这两个道德感高度要求很高的人,他们的心理压力会大过报复带来的快感。
但仁秀当时的表现,他的善良和体贴使书英做出了决定。
这个时候两人是准备好了要报复的 门外是突然来访的岳父,眼前受伤的书英仿佛是另一个的自己。
仁秀迟疑了一下,先把书英藏进卫生间,还有她的包和脱在门口的鞋子。
关上卫生间的门,打开房门,请岳父进来,又装作随意地问,吃过饭了吗?
我正准备去吃饭。
岳父说没有,仁书说一起吧。
和岳父离开。
关上房门走出几步说,我忘了锁门,你先去。
岳父离开,仁秀回到房间,打开卫生间的门,把书英搂在怀里安慰。
如果问书英是怎么爱上的仁秀,那一定这个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仁秀和岳父一起离开了,那书英也就关闭了心灵。
但仁秀是真正能体会她内心感受的人,他和她一样是受害人,书英需要的,仁秀同样需要。
意外的打断,书英本来已经打算放弃,但仁秀去而折回,让书英觉得温暖 书英其实是没有真正恋爱过的。
相亲结婚的目的性太强,跳过了恋爱的环节,她缺失得太多。
在和仁秀约会相爱之后,她才开始观察自己的身体。
前面有过一个相同的场景,洗浴之后书英对镜吹干头发,那次是简单的吹干了事,这次细细观察。
书英和尹京浩的婚姻生活,可能没让她感受到过自己的存在。
下了决定要去做,换了一间酒店。
孙艺珍的小腿线条太好看了 正是因为有了彼此的治愈,仁秀和书英才能原谅伴侣的出轨,他们不再怨恨,而是理解有时候事情就是那样发生了,有时候就是会不顾一切去做点什么。
只有放下了,才能往前走。
他们开始约会,在约会时接到医院的通知,尹京浩心力衰竭失去生命体征,稍早一点,姜秀珍恢复意识。
仁秀和书英的恋爱关系不得不终止。
丈夫终告不治,书英看着他的遗体,爱和恨都随之消失
孙艺珍说:从丈夫身上感受到了背叛,与此同时却又像丈夫一样有了外遇。
要同时演绎出背叛感和负罪感这一点很难。
尹京浩的葬礼上,仁秀面对书英说不出话来,书英面对仁秀也唯有沉默以对。
葬礼过后,书英回到三陟收拾留在旅馆里的东西,看到仁秀在她离开后的空房间里逗留,心里是安慰和痛苦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人,只有时机不对。
仁秀带秀珍回到首尔一起生活,照顾她陪伴她,直到她完全恢复健康,等着她说出离婚的话。
尹京浩的葬礼上,两人相对无言。
这里孙艺珍穿韩服丧衣,就像只有13岁 四月,春天的花都开了,忽然就下起雪来。
仁秀记得书英说过她喜欢春天,仁秀说他喜欢冬天,书英说四月下雪的话,也很美。
仁秀开车去三陟,去那个爱情再次发生的城市,去和书英约会过的公园。
厚厚的积雪上,有一行孤独的脚印。
迎红杜鹃和连翘花盛开的台阶上,走下来身穿春装的书英。
雪地里欧报春开得正好。
四月的雪。
一边红的是迎红杜鹃,朝鲜人说的“金达莱”,一边黄的是连翘“你好。
”“你还好吗?
”“我们要去哪里?
”“你想去哪里?
”
雪地里欧报春开得正好 许秦豪导演的剧本写得很扎实,把一场不可能发生的爱情故事发生的过程细致地表现出来,两个当事人的挣扎和迟疑、心动和行动,铺垫得十分到位,他们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有相当的说服力。
这部电影的台词精减到最少,所有的心理活动靠演员的表情和眼神来传达。
裴勇俊的表演还只算得上是中规中矩,孙艺珍的表演是极其出色,眼底的凄婉哀怨,嘴上的欲说还休,带领观众跟着她一起心痛。
所谓天降紫微星,也不过如此了。
难得她这个时候,才23岁,要说这个时候的孙艺珍还有什么地方不像韩书英,那就是脸上还有少女感,一点不像27岁的已婚妇女。
书英回三陟整理留在旅馆里的行李,在咖啡馆里,看见仁秀在她离开后的空房间里逗留。
原来他也是在乎她的,但书英决定不再继续 《外出》是孙艺珍拿到的第一个国际奖项,获得了第 51 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竞争对手是《如果.爱》里的周迅,周迅则凭《如果.爱》里的孙纳获得了2006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孙艺珍当时并没有去现场领奖,是由颁奖人郑雨盛代领的,郑雨盛说正好孙艺珍演过我前妻,我就帮她领了。
《外出》在韩国本土的成绩并不佳,青龙奖获最佳女主角提名,票房81万(观影人次),损益点是216万(观影人次),要是只看韩国票房,那是赔个底掉。
但海外发行却出奇的好,在台湾有750万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是那一年韩影在台湾的票房冠军,中国大陆的票房是600万人民币。
2005年9月,《外出》在日本上映,45天票房合计27亿日元(240万观影人次),这个成绩,在一开始有可能是借了裴勇俊的东风,他的《冬季恋歌》在日本刮起一股韩流,但孙艺珍藉此片收获大量日本粉丝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月后,10月24日《我脑中的橡皮擦》上映,终映时打破了《外出》的纪录,《橡皮擦》的总票房是30亿日元(300万观影人次,约合1.8亿人民币),这也说明《外出》的成绩并不单靠裴勇俊,孙艺珍本人的号召力也巨大。
《外出》去日本作宣传,粉丝机场接机,看到孙艺珍激动得当场流泪,6万人的演出场所被挤满。
孙艺珍保持的韩影在日本的票房奇迹,一直要到2019年的《寄生虫》才被打破(30亿6000万日元,约1.9亿人民币)。
日本人喜欢《外出》里的孙艺珍,和他们喜欢女演员“又纯又欲”的性感特点有关。
《外出》和《橡皮擦》时期的孙艺珍,脸是纯情脸,身是性感身,尤其是在《外出》里,为了贴近已婚妇女这个形象,增重了三公斤,在需要裸露的场景里,整个人美得发光。
日本人又特别喜欢“不伦”这个题材,就像村上春树的小说没有一部主人公不出轨,看日本电影电视,很少有不出轨的故事,黑木瞳的《失乐园》、前些年大红的《昼颜》都是讲出轨,那么很自然的,《外出》这个故事把“出轨”这件又真实又常见又使人厌烦的事情讲得那么美那么自然又那么合理,就十分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大受欢迎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外出》也有片段被《爱降》致敬。
比如尹世丽在平壤第一酒店拍护照照片,提出要和李正赫一起拍一张。
其实中队长同志有手机,什么时候不可以拍合影呢,但要在合适的场景把这句话不露痕迹地放进去,就需要时机了。
这个时候,就挑选得非常好,很自然地过渡到要求合影。
《外出》中这个场景是两人在海边约会,书英非常开心,问要不要一起合影
仁秀马上凑过去拍
截图的清晰度比剧照差远了,瞧仁秀笑得,快成一朵花了
《爱降》第6集,因为离开后两人不会再有机会见面,世丽提议在酒店照相馆合影留念
中队长同志这个死傲娇,思考了三秒,说没有必要留念,或记得彼此,转头就请求照相师傅多给他一张世丽同志的标准照 另一场戏,仁秀和书英约会,去看了场电影,在这里牵了手,有了初吻
电影院约会,仁秀先握住书英的手
也是电影院约会,正赫把手伸出,世丽放上去,十指相扣
这里书英还是有些迟疑,是仁秀去吻她
场景虽然一样,心情不一样哈,心情不一样……
我买的那张碟把床戏给删了看的我那个不甘心哦钱花冤枉了....眼镜GG演的just so so孙MM就less than just soso,可能是外表过于美丽始终找不到已结婚的妇人感觉被影评给忽悠了很多人写两个人因为道德规范最终分手但我怎么看都是两个人最后在一起了既然有真感情了,道德规范还算什么
故事似曾相识,一对男女外出偷情时遇到了车祸,身受重伤,双方的配偶来处理后事时发现了真相。
为了报复,为了感动,还是仅仅为了互相温暖?
他们相爱了。
看似离奇,央视的《今日说法》每天都在报道更离奇的故事,其实老套,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早已在1999年拍就。
《外出》的到来让人觉得略显尴尬。
导演许秦豪的作品非常少,之前只有《八月照相馆》、《春逝》两部电影,但就凭着这样两部平淡的文艺片给许秦豪在中国影迷中间留下了相当好的口碑。
韩国的许秦豪,日本的岩井俊二,香港的陈可辛王家卫,是影迷入门课,也成为后来一个烂大街的称呼—小资—的标签。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影迷早已经过了盗版DVD的洗礼,网络如此发达,什么样的电影我们没见识过,谁家里没两张小津安二郎英格玛伯格曼?
所以不论是李安还是王家卫就算是安东尼奥尼,面对谁的新片仿佛我们都有资格比出中指,然后宣判电影的死刑。
既然这样了,许秦豪又算是什么呢?
或许更多人是冲着裴勇俊、孙艺珍来的。
尤其是裴勇俊,单凭长相其品牌效应不亚于三星、现代、LG,还有一群日本妈妈桑粉丝团,让我们领略了日本女人的疯狂不亚于日本男人的变态。
其实韩国明星都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平和谦逊的感觉,少有中国美国日本明星身上的暴戾之气。
有人解释成儒家文化的影响,我说不好。
《外出》在韩国定成了18级,在香港也是二级B,于是就有人开始意淫两位男女主角了,其实整个电影相当克制,连接吻的镜头就只有区区两个,女主角孙艺珍暴露最多的仅仅是穿着文胸走过镜头,瘦瘦的,如邻家小妹。
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失望,这种失望五味杂陈,上面漂浮着浮躁。
其实《外出》绝对是一部适合你挽着爱人坐进影院,等着灯光暗下,灯光再亮起时拭去眼角浅浅的泪花,再挽着他或者她走进风雪的电影。
不求心灵的震撼,不求炫目的幸福,只求想起来时那一声轻轻地叹息。
这,对于《外出》就已经足够了。
从《八月照相馆》里的韩石圭沈银河到《春逝》里的李英爱再到《外出》里面的裴勇俊孙艺珍,出镜许秦豪电影的都是韩国此时彼时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但在这些电影里我们看不到韩石圭的千面演技,李英爱的内敛大气,裴勇俊瓷器一般的完美肌肤,看到的仅仅是普通人的过往与遭遇和其间折射出的东方式的欲说还休的美丽与哀愁。
许秦豪喜欢让他的演员哭,不是默默地流泪、暗暗地啜泣,而是号啕大哭、涕泗横流。
在失去至亲之人的时候,孔子说:非夫人之为恸而为谁?
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译名《四月的雪》,虽然不合时宜,但也美丽非常。
片中有許多場景相當深刻,不是透過言語,而是透過動作與畫面轉達男女主角的心境。
儘管是錯綜複雜多重感受,可是刻劃得很傳神。
不把奔放的情緒拿來亂用,不會讓人覺得太油或太噁心。
即使有激情戲,卻很自然。
把〝偷情」拍得樸素唯美,讓已婚男人遇到已婚女人像是初戀般,重啟一場純真又生澀的愛情故事。
結局只用聲音呈現,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男主角說喜歡冬天,女主角說喜歡春天,女主角雖然也喜歡〝雪〞,可是春天不會下雪,但為了調合兩方的〝歧見〞,男主角笑笑說了「春天應該下雪」,女主角笑笑回答「有可能嗎?
」結局是下起四月雪,春天都下雪了,之後就不用說明那個意義了吧...)
故事开始还是蛮有意思的。
打工狗的老公,听到妻子出车祸了,巴巴的往医院赶。
赶到现场,发现还有一女的在手术室外面等。
车祸现场,自家的妻子和别人家的老公在一起,这种酸爽,好玩吧。
那一对逍遥快活后昏迷不醒,剩下的烂摊子得有人收拾啊。
清点俩人的物品,有一个没拆的套套,哎呀,还好,事情还没干成,彼此的婚姻还有救。
但是,一个套套实在说明不了问题,人家用掉的套套可以绕地球几圈了呢。
而女主拿到的相机,更加的刺激。
这个相机不是她老公的,奇妙的是,男主也不知道这个相机是他老婆的。
这个相机啊,真是藏了太多的秘密。
男主回家也郁闷啊,翻看老婆的手机,哎,还设了密码。
四位的数字密码,男主秉着10*10*10*10的手速,加上一点社工学,终于成功破解了密码。
可是,所谓的真相,何必巴巴的去找呢,找到了,无非是自寻烦恼而已。
说实话,男主当场流了鼻血,差点以为男主撑不到结局了。
因为这件事儿,男主和女主就这样经常见面,不发生点什么,实在对不起观众,而且,甚至还有点期待,彼此能发生点什么,因为,那一对狗男女,干的事儿不是一般的缺德。
他们,先交换了一下彼此另一半的手机,这些撩拨的短消息啊,让人看得面红耳赤,毕竟,男主和女主都是纯情系来着。
然后,男主也顺便参观了一下那台充满了秘密的相机。
回到病床,男主说了此生最恨的话。
但也只是发发牢骚,该有的照顾,男主一点也没落下。
故事里头,那个经常出现的男人,是男主的老爸还是男主的岳父,也没看太明白,但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应该知道。
但,这个“父亲”,始终没有任何的表态,如果是男主的老爸,那无可厚非,如果是男主的岳父,这就有意思了。
接下来,男主和女主还得到车祸中丧生的事主家道歉。
两个无辜的受害者,还得替“始作俑者”承担事主家的愤怒,这到底是招谁惹谁了。
郁闷的彼此,此时已经压抑到了极限。
女主终于说“我们之间是不是应该有点什么”。
用来报复一下他们做的那些。
说实话,从来没有一段“婚外恋”会让人这么激动的呼吁“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可是,他们并没有。
当女主羞羞的送了男主一盆绿植,这满满的都是纯爱。
好像也没有那一段“婚外恋”会让人如此捉急的期待,男主和女主赶紧直奔主题。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男女主终于在一起了,这一对,是如此般配,在一起,实在是太对了。
可是,医院传来消息,男主的老婆醒了。
可惜,医院传来消息,女主的老公挂了。
男主回到了老婆身边,女主选择了远走他乡。
这结局,真让人糟心。
所幸的是,故事最后,男主终于开起了他的车,宁愿相信,他是去寻找他的幸福,而不是被困在那段糟糕的人生里。
沈银河<孙艺珍<李英爱,许导演镜头中的女人安静的好美,这片子的神设定都让我笑出声了,正所谓是:搞破鞋一时爽,狗男女火葬场!别被我误导,这是一部略带悲伤、无奈的安静的爱情电影
孙艺珍一个表情演完全片,不过好歹还可以卖一下颜和肉。许秦豪太想憋出点东西来了,但是可惜结果不尽人意,一方面是故事的节奏完全搞错,另一方面是,太装了,装到显得很浮,情绪起不来,人物也深不了。
没有孙艺珍,这片你信么?
只为结局..
帅哥与美女的结合,总是吸引人眼球,还好有那么一刻打动了我
谁说春天的暴雪压弯了绽放的鲜花,谁说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说不定是上天注定的呢
跳着看的....剧情满弱的
孙艺珍咋能这么漂亮呢?
两大牌之出位演绎!!
花钱买罪受.
看的唯一部韩国电影???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安静这样的陈默,好像日系爱情电影风格,只是没有那样唯美
仁书说:不如他们死了的好。
我十分想回忆出当年究竟是为了什么去影院看这部戏……
老师直接给我们看了两段床戏,还在关键地方按了暂停键……结果笑场了。。
男的负责刷脸各种酷,女的负责哭各种求同情。太有意思啦。。
一声叹息
为什么不报复
典型的韩剧类型,一眼就能看到结局。剧情进展平缓,略显单薄。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