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你,如果你看到,有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俩情投意合,两小无猜,手拉手走在小路上,说着要一起逃离到家长找不到的地方去。
你扪心自问一下,你会不会觉得,他们之间,爱情的种子在萌芽?
很多家长都在幼儿园的时候含沙射影地给孩子灌输一些婚恋的思想。
问男孩子,你长大了想娶什么样子的老婆?
问女孩子,你长大了想娶什么样子的老公?
你可以给小孩子看,王子亲吻公主的动画片。
那,为什么不可以,同时也向他们解释,虽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王子会爱上公主。
但是呢,万一王子偏偏不喜欢公主,碰巧爱上辅佐他的骑士,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我一直认为,尊重别人,接纳别人的概念,应该是从小培养的。
我最近看了一部争议比较大的迪士尼动画,Luca,中文名叫夏日友情天。
我超出预期地喜欢这部电影。
但是我看豆瓣讨论组,一片乌烟瘴气。
“这到底是不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引起很多人热议。
甚至有人说,请不要再说这是一部同性恋电影了,不要用腐眼来玷污纯洁的小孩子。
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明显是在歧视同性恋,或者是要强行抹去同性恋存在的可能性。
首先呢,不可否认,以迪士尼的定位,这确实是一部儿童电影。
既然是儿童电影,又不可能直接体现暧昧的成人向的镜头,那正片定位说是友情无可厚非。
但是,我想问你,如果主人公换成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定义为友谊,你们会怎么看呢?
其实,我认为,luca对Alberto可以是爱情,也可以只是友情,这些都得等他们长大之后再说。
这个影片,可可以给小孩子灌输正确的爱情观。
影片最后有一句台词,特别感人,是luca的爸妈说给luca的,有的人会接受你,有的人总是不会接受,但是,我们相信你,能找到正确的人。
所以,这不仅是对小孩子,还是对大人,都很有教育意义,就是,你可以喜欢男孩子,也可以喜欢女孩子。
但是,你一定要找到能正确欣赏你,接纳你的人。
还有就是,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很大的戾气,就是浓浓的异性恋霸权。
就是,在电影里,你在看,只要是异性主角,你就会忍不住的觉得,他们之间要发生些跟性有关系的东西。
哪怕是小孩子,异性之间关系好,大人都会开玩笑地说,给他们定娃娃亲得了。
那为什么,同性之间的感情不能被同样对待呢?
如果两个孩子关系好,不管他们发展友情还是爱情,不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为什么要硬生生地抹掉,同性恋的存在呢?
为什么,两个同性之间关系很紧密,就只能是朋友呢?
有多少的同性情侣,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质疑面前,只能不甘心地说,他们只是朋友?
为什么这个社会,要去同性恋,设置成为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这难道还不是歧视吗?
我想借此,说一下,我从小到大感受到的,对性少数的很多显性或者隐形的不友好。
就比如说,一般人,看到异性之间关系好,就本能想到性交。
对同性恋,一直持有一种漠视,或者是排斥的态度。
其实,讲真的,这种强烈的“生殖文化”让我特别不适。
我就想问问,那些人真的是在用屁股谈恋爱吗?
为什么从小学,初中,甚至幼儿园,只要是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经常走在一起,就会有很多人起哄说,让他们在一起之类的。
如果,是两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真的关系很要好,就没有人建议他们交往试试呢?
难道,爱情就被强迫发生在异性之间吗?
我就想说一说,我经历过让我反复回想,反复觉得不合理的事情。
首先,我在这里想说一下,我是跨性别。
我在21岁之前是女生。
我刚刚上高中,有一个我仅仅知道他名字的男生,然后呢,我每次路过他的时候,就会听到莫名其妙的起哄声。
之后我才尴尬地知道,他跟别人说他喜欢我。
我就是觉得,蛮尴尬的,因为,他人高马大的,是那种我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我一定不感兴趣的类型。
所以,我就只能,谢谢他对我的好意和认可。
高一过圣诞节的时候,他送我了一个礼物,里面还有个贺卡。
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周围的同学解释。
这是我印象里面,第一次有人想要以这种方式去认识我。
很可惜,我接受不了,但是我又不想过分打击他,我就写个纸条,说,交个朋友就行了,不用礼物。
然后就把这些东西还给他了。
而且,那个时候他都知道我喜欢女生了。
我一直觉得我对人还不错,而且,我也真的希望,如果是我遇到了我很喜欢的人,我的朋友可以真心地鼓励我。
不一定要起哄吧,就是鼓励让我去追求我喜欢的人喜欢的事情,就好了。
被拒绝了,也没有那么可惜。
道理好像很简单。
但是,让我特别特别失望的是,这好像真的是一个属于异性恋的特权。
就是在我曾经作为一个女生,去追求并且和女生相爱的过程里面,其实很多时候都很糟糕。
所以,我曾经无比剧烈地羡慕那些顺性别异性恋的男生。
因为他们天生有一种做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的感觉。
我特别特别想要那种感觉。
这个点对我来说真的特别特别重要。
因为我从小不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
所以,我特别希望,被别人鼓励,被别人看好。
哪怕只是一句很简单的,“你可以的”,对我来说都非常珍贵。
网上很多人会说,为什么男生,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因为,很多人,从小就是被教育的。
其实,我就是很想很想成为那种“普信”的人。
就是时刻努力着,并且也时刻相信着,自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特别特别那种被接纳被相信被鼓励的感觉。
我一直一直渴望,有一天,我作为一个非常规异性恋的人,也能感受到同样的感觉。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身份认同。
luca非常害怕自己的真实身份被发现。
第一次,他背叛了Alberto。
但是,第二次,当Alberto选择冒死来救Luca的时候,luca也勇敢地站出来了。
其实这一点,我真的感触非常深。
不一样,不可怕。
关键是,因为“不一样”被嘲笑被指责甚至被歧视被排斥被赶出家门,这些负面的影响是很伤人。
我认为,这个影片,是有隐喻倾向的。
你“不一样”的地方,不一定是同性恋。
因为一个人可以被嘲笑的地方,多了去了,也有可能是你是转校生,你是外地人,你爸爸是聋哑人。
“伪装自己”可能是融入社会的最好办法,但是,你会时刻提心吊胆,时刻恐惧,作为真实的自己,被接纳,才会真的感到幸福,获得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被偏见剥夺走的权力。
比如说,一开始,luca不能上学,后来就去上学了。
它真的表现出了那种想要“隐藏真实的自己”但是很难隐藏住的真实,的恐惧感。
让作为,跨性别,的我本人,十分地感同身受。
让我一直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十分想要去融入社会,但是又十分地害怕被排斥地强烈痛苦。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的走到一个,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可以减淡的环境里去。
但是,希望一年可以比一年好。
绝对没有过度解读,我当场看完电影就是这么觉得的!而且觉得很明显,主要是想到了两个点:最后外婆说“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不能接受,但luca总是能找到好的人(接受他的人)”勇敢地被雨淋,露出海怪的形象就相当于“出柜”发现“海怪”的形象被暴露后,很多人也并没有觉得特别在意这件事,但是也有一些人会很激烈地说“他们甚至都不算人”,也就像现在社会也有很多人接受lgbt者,也有一些厌恶和不接受lgbt者的人,所以转折之所以在常规剧情中来看,显得特别突兀,可是如果影射到lgbt群体来看,就不会觉得特别突兀。
因为可能群众本身就是接受海怪的。
可能有些观众觉得,有些人看出lgbt隐喻是因为觉得两男主有逾越友情的成分,觉得他们“腐眼看人基”,但我觉得这部片的lgbt隐喻的部分是在它“海怪”的设计上,而不是两男主的感情上。
有人还说这部片可能隐喻的“包容不同种族”,但是我的朋友认为这部片隐喻lgbt更合理,因为lgbt者可以伪装成“正常人”,就像海怪在陆地上融入众人,遇到一些特定的东西(水)才会显现出来,而不同种族的人没办法伪装。
孩子就是这般长大,从母亲、家庭的怀抱,经由梦想和同伴去往大千世界今年夏天的新片,有可爱的海怪,有gelato,有火车穿过隧洞的海边小镇,有好吃到爆炸的意面,有海有星空,背景在意大利,所以还有足球梗……总之,是适合夏天的很可爱、有笑点有泪点的片。
也在讲着,一个小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与家庭、与同伴、与梦想、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预警:轻微剧透(想看的应该都看过了吧)Luca就是那只小男孩,哦不,小海怪的名字。
图片均来自豆瓣页面-《Luca》01.孩子的好奇心母亲对孩子总是最关注和担心的,所以哪里都不能去、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母亲当然有理由这样担心啊,对母亲来说,孩子刚生下来的脆弱模样,仿佛还是昨天,其他人怎么能理解。
但孩子的好奇心不会因此而泯灭,随着孩子长大,即使不让他走向外在世界,世界也会走向他。
就像Luca从海底偶然捡到的人类物品,就像外婆只言片语间透露出曾经去过岸上。
即便父母把孩子保护得再好,外面的世界或早或晚都会走向他们,无可抵挡。
而Luca,作为一只海怪,怎么总想着去岸上?
因为陆地就在那里。
就像有人问登山者,你为何登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
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就在那里,一旦进入意识可及,就会有想要了解的愿望。
也许是同样的动力,驱使着亿万年前动物从海洋爬上陆地、千百万年前猿类从树上下来、非洲人穿越白令路桥、近百年来人类探索太空……孩子长大,世界慢慢在他眼前展开,自然而然,他就会有和世界互动的愿望——如果他感受到当前的环境是安全的,就会有探索的动力和勇气。
02.父亲婴儿从很小就感知到母亲随时可及,父亲离家、回家,孩子渐渐从父亲身上感知到家庭之外广阔的天地;母亲象征着照顾、操持、安全的环境,父亲意味着外在世界、规则。
影片中的父亲几乎是没有力量、隐身的,还有些懦弱,跟妻子有不同意见也不敢说,见妻子神色不好,立刻闭嘴躲回自己的兴趣里。
是不是有几分亲切,像极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父亲?
一开始养育孩子是妻子的责任,后来想要和孩子有些交流时,既不知道怎么做,又不被妻子支持,最后算了算了,还是让你妈管你。
这个家庭里,外婆实际上承担了一部分父亲的功能,她不惧怕母亲,她用幽默的方式把世界介绍给孩子,她还在Luca被母亲责备的时候,像同伙一样替他遮掩。
这正是父亲可以为孩子做到的事,帮助孩子从与母亲过度紧密的关系中分开一些,同时也提供一种示范,即:不同的人是存在着不同观点的、有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尽管这个父亲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是父亲非常支持母亲,对孩子有同样程度的关心,这就是“够好的父亲”。
发现Luca不见,两口子没有互相责备懊恼,而是一起走上岸去,到“危险”的人类小镇去寻找孩子。
03. 同伴孩子从和同龄人的互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的规则,这是再好的家庭养育都无法替代的。
随着孩子长大,母亲唯一重要的地位会慢慢降低,孩子的兴趣会转向同龄人。
小孩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从依赖母亲,到不愿意跟母亲呆在一起,要跟小伙伴玩耍,还特别喜欢跟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一块儿玩,跟在大孩子后面跑。
父母是最初的陪伴和港湾,但同龄人、以及同龄人象征的大千世界,才是孩子的未来。
童年的小伙伴提供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样子,他们共享着那些很“飞”的、理想化的梦想和幻想,一起做傻fufu的事,那就是他们美好的体验。
在孩子们创造力爆棚的脑子里,一辆摩托车可以带他们去往世界的任何角落;重力让他们飞;天上星星是满天的凤尾鱼,被一条更大的鱼照看,而月亮摸起来就是大鱼的触感……多美啊
他们依照自己有限的经验去建构还不知道的世界,这些想象就是梦想、热情的起点和驱动力。
成年人,很多时候茫然于不知道有什么梦想,不知道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有什么意义,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迷茫、焦虑,无意义感…… 我们没有梦想,不敢有好奇心与想象力,而这些在孩童时代有过的,对吗?
只是我们早早地放弃了它们,还没有来得及游出水面,就被现实摁到了深海里,于是没能发展出做梦的能力。
温尼科特提到“过渡性空间”,既不属于现实世界,也不是纯粹的内在幻想,是存在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第三区域,孩子经由游戏(play)这种兼具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形式,发展出创造力。
英语的play既是玩耍、玩乐,也是戏剧,都在说着一个介乎现实与幻想的空间,在这里创造力、生命的活力和无限可能性才得以生长。
充分地玩耍,才能充分的创造。
让本该在游戏年龄的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人们真的知道孩子们在失去什么吗?
同伴也像另一个自己,映照出我们自身表达和未表达出来的部分。
因为看到你可以上岸,我也可以试着上岸;看到你从木板上飞起,我也可以试着让重力带我飞。
我们可以一起用破铜烂铁造一辆摩托,哪怕下一秒就散架;散了再来过也乐此不疲。
同伴就是,当你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不被人喜欢时,你不孤单,我陪你,你陪我,你怂恿我,我也怂恿你。
同伴就是,也会有争执,会有感到背叛,会有犯错彼此伤害的时候,但也愿意为了修复友情拼尽全力,那怕是面对可怕的鱼叉鱼网也在所不惜。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这样带着“孪生”意味的关系,看到你可以,所以相信我也可以。
前面说,孩子从和同龄人的互动中学习与他人相处的规则,这是再好的家庭养育都无法替代的。
反过来,早年没有受到过良好养育的孩子,在同伴关系中,会获得第二次发展的机会。
Alberto曾被父亲抛下,他害怕又无力于失去亲密的伙伴,他相信“没有我,你们会过得更好”——这是过去的养育带给他的“诅咒”。
但Luca让他知道,这不是真的,这只是“缩头乌龟在说话”,和Luca的共同冒险、关系的破裂与修复中,他得到了去爱、被爱的能力。
所以,这其实是两个男孩的成长。
04. 安静,缩头乌龟!
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告诫我们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给我们许多的禁令,很多时候源于关心。
比如说:很危险你别去,你做不到,你会死,你不行,你太不听话了......但久而久之,内化成为我们给自己的禁令,变成:我不行的,我做不到,我不能,我不被喜欢,你们没有我会过得更好……就像它们是真的一样,如同诅咒长在身上。
然而就像Albert说:有只缩头乌龟在不停的对你说“你别…”,但你要做的是对这个声音说:“安静,缩头乌龟!
”要从这诅咒里解脱,首先得知道,这只是一个想法/一个评价,这不是事实,你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与能力。
05. 母亲最后说回“看着我的眼睛,你知道我爱你。
”一句仿佛有魔力的台词,在电影里,出现了好多次。
这话先是妈妈对Luca说。
第一次妈妈对他说的时候,充满了关切,孩子也能够理解和回应妈妈的爱,是的,他知道。
第二次说,是Luca执意要去岸上,妈妈坚决不许,她对Luca说这句话,充满了焦虑不安,想制止他去做危险的事,甚至为了保护他,要把他送往更深的深海。
这一次Luca非常愤怒,那一刻从妈妈的眼里他没有看到爱,只看到了控制。
他愤而反抗,离家出走。
这一幕在生活里是否也很熟悉呢?
子女对父母,由早期的依赖依恋,变得剑拔弩张起来,孩子长大,逐渐独立,越来越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于是,同样一句话,从以爱之名的关切,变成了以爱之名的控制,孩子为了争取对自己的掌控,反而更反叛、做出更危险的事。
这时候非常考验父母,如果父母把它理解为:“看吧,他就是叛逆,而且越来越叛逆”,就会更想控制,一定要打压管教之;但如果把它理解为孩子寻求独立的力量去欣赏呢?
也许可以退后一步,去做他的安全网,而不是警戒线。
Luca很幸运,他有这样一个空档,当他冒险时,父母没能及时找到他、制止他,而父母找到他时,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孩子蓬勃的生命力在绽放,已经可以相信他了。
当然也因为在这过程中,他的冒险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没有碰上真正的危险。
就像外婆说的:一定会有人喜欢他,也会有人不喜欢他,但是小Luca有一种能力,总是能够遇到喜欢他的人。
不,并不只是幸运。
他碰到了友善的人,也碰到了危险的人,但因为当他自己是那样的一个人时,他有能力选择远离危险的人,保护自己,跟友善的人站在一起。
作为父母,对孩子、对自己过去多年的养育,能有这样的相信吗?
相信你的孩子有分辨是非、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能力?
最后一次,是经历了这一切的Luca反过来对妈妈说:“看着我的眼睛,你知道我爱你”。
孩子离开并不是背叛,孩子离开也不是爱的离开,只有孩子的离开和成长被父母理解、被欣赏、被祝福,爱才会流动起来,孩子才能回望母亲的眼睛,说:“妈妈,看着我的眼睛,虽然我将离开你去往我自己的世界,但你知道我一直爱你。
”
美好的片子,在夏天的末尾,推荐给你们。
我也不认为它是我心目中皮克斯最好的作品,但适合曾经是小孩、仍然是小孩的每个人。
一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就看了,当时感觉特别的好。
很多小细节都特别的打动人。
比如luca刚刚走上陆地,阿贝托对他的帮助。
两个人简单有趣的互动,和现实里的小朋友那般,单纯又快乐。
后来两人发生争吵,情绪激动,阿贝托已经落到了海水里,显出了海怪的原形。
旁边的茱莉亚都被吓到了,luca一时也是急又怕,但是本能的反应是先要保护自己,于是对着阿贝托喊海怪。
在那一刻,阿贝托整个人都愣住这个瞬间对他的伤害太大,所以一声不吭,不顾身后投来的长矛,决绝的的走向大海深处。
luca眼神惶恐,知道自己彻底伤害了好朋友。
后面参加自行车比赛,天降大雨,阿贝托举着大伞为他而来,不曾想又被人捉弄在雨水下现出了海怪身行。
可是有了上次的经历,luca明显知道了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的对阿贝托带来痛苦,此刻的他变得既成熟又勇敢。
直接骑车冲向了好朋友,将他从渔网中救起来。
这两处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很为他们之间的友谊感动。
二过了一段时间,偶然的机会下和朋友聊起了这部电影。
结果他们说到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
他们说这部电影其实在讲的是lgbt的故事,luca和阿贝托是一对恋人,头头是道。
虽然一时不愿意承认但也找不到反驳的点,只能老实听着。
后面去查相关的内容,果然如他们说得那般。
照着电影里面的相关情节,顺着lgbt的那个路子去想,发现也的确能够一一对应得上。
而且这是欧美国家的产物,这些年已经被弄怕了,草木皆兵,嗅到了里面很可能有阴谋的味道。
于是只能被按着头接受这一套理论,心里暗暗的对电影的喜欢被这样的解读稀释了很多。
三前几天,机缘巧合下又看了一遍。
当luca坐着阿贝托的破车冲下山坡,阿贝托被luca喊海怪时满眼含泪,luca不顾一切的冲向阿贝托将他从渔网中救起。
这些片段还是让人不由得共情,孩童的友谊是多么的纯真且美好啊。
不知道为什么猛然觉得,如果按照基佬的那一套去理解,是对这个电影最大的亵渎。
明明就是友谊,非要扯什么爱情,这才是最大的狼子野心!
脑子里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学堂,认识梁山伯并爱上他,最后在回家的时候暗示梁山伯,让他上门提亲。
这里面有两个很大的问题是:1:梁山伯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祝英台的呢?
是在他知道祝英台女儿身之前还是之后?
2:梁山伯喜欢祝英台这件事,和对方的性别有关系吗?
其实不管是之前还是之后,梁山伯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那份心意,这不会因祝英台的性别而发生任何的改变,也真是如此,梁对祝才称算得上是真爱,后面的化蝶才会凸显的那么的强烈和真挚。
可是如果这个故事放在今天的大环境去解读呢?
lgbt绝对是能够闹翻天的!
这段时间jinxing的事情闹出很大的风波。
以前个人是非常欣赏她的,觉得她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牢牢的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但是彩虹旗这个事情闹出来,真的让人很无语。
哪怕即使到现在,个人仍然愿意相信她是被人设了局,稀里糊涂的栽进去了,到了当下仍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可是从她后来几次发微博的事情来看,她是觉得自己根本没有错,错的不过是社会上的乌合之众别有用心罢了。
这才是最要命的!
其实在那场演出刚结束的时候,举彩虹旗的短视频已经出来了,但是各种声音其实都是正面的。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件事一下子被炒火了,舆论却转向了,变成了抵制。
加之以前jinxing参加各种lgbt组织的相关活动被扒了出来,那么这件事就很值得玩味了。
最怕的其实并不是阴谋,而是身处阴谋中却拼命否认,还觉得清者自清。
打死不低头,似乎她永远都不会错一样。
而这一点,恰恰是lgbt最招人烦的,他们永远是人间正义,世上唯一的人性之光,其他任何反对的声音都是妖魔鬼怪,抗逆天命。
四现在在我看来,luca和阿贝托的故事特别的简单,就是两个少年的纯真友谊。
像极了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好朋友一样。
不用过度理解,也没有必要去过度理解。
当然,我也不反对别人按照他们的脑回路去看待这个世界。
只是希望,他们在口口声声叫喊着让他们存在的时候,也要让不同于他们的人也一样存在。
luca带给我的东西,不像soul将人生的意义娓娓到来让人泪流满面得去感受当下,不像coco让人感受到西方家庭如何看待亲人的离去与用独特的方式寄予哀思,luca非常特别非常好,甚至我有点说不出它哪里好。
luca像夏天的窗帘上掉下来的一只小虫子,带你轻轻地在它眼中的世界穿行,和最好的朋友在夏天意大利的小镇吃冰淇淋,爬过屋顶用天文望眼镜看银河系,在好朋友家的树上数天上的凤尾鱼,为了一切想做想知道的事情去努力去玩。
Luca故事逻辑非常简单甚至有点单薄,但它讲出来的方式却是非常细腻,好像戳到了我的心里。
每一帧都有一些非常细碎又非常珍重难以言说的东西,所以Luca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和你讲大道理,只带你领略它的眼里认为好的东西。
比如勇敢的去想去的地方,带着好奇心去做想做的事,也许会有困难,但也许也有遇到好人帮你。
有些人不会接纳平凡而独特的你,但是有些人会,而你一定会找到这样的好人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你也许会犯错,事情也许会变得不可控制,但可能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严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会成长,爱你的人会包容你,你会得到你想要的,即使暂时没有得到,你的内心也是充满了幸福和安全感。
影片还是延续了皮克斯动画一贯的风格: 天马行空的想象、五彩斑斓的色彩和对美好的追求。
亲情和友情的阐述,会让你放下偏见,拥抱温暖,带上勇气去找寻自我。
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残酷。
这个世界会有很多的不一样,也依然不断在重复。
我们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我们也经历着挫折、失去。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特别,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考验。
五彩斑斓的梦幻色彩,纯真的友情,伟大的亲情,质朴的海滨生活风情。
给了小孩子们一个暑假的清凉做了大人那么久,把心里的坚硬柔软下,再做一会小孩吧!
太漂亮了色调 这次我看到那对老太太海怪了出现了不知道多少次!!!!
还是小女孩太可爱了真的太可爱了还热爱学习天文学 说是不是txl隐喻不知道但alberto也太jealous了有点搞笑 我也想吃青酱意大利面了(是pesto吗)意大利语和西语好像 casa almor grazi:)silenzio bruno!
无论是身体的残疾,还是心理生来的胆怯,或者因部分镜头与Call Me by Your Name太相似,而将这部电影被热议为最LGBT的皮克斯作品,Luca一直在提醒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并勇敢骄傲的做自己。
这个过程很艰难,比如是否敢于展示自己,是否愿意向一个有刻板印象的社群解释,并让他们理解接纳自己等等。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最初的那个——是否接受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豆瓣上不少网友说这是个sad story,但我觉得里面三个性格独立的主人公最终在收获了一个美好夏季的友谊后,并没有因任何一位的不舍而改变既定在心理那个最渴望、最真实的方向,彼此成全对方朝着最忠于内心的方向,这或许更是一种成熟的友谊。
毕竟年纪大了,更明白“一辈子的朋友”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那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陪你走过一段时间后,各奔东西,之后他们和你一样,在下一个阶段又会有新的朋友。
所以朋友本不该是拴住不放的,而应该是留在回忆里的,那不意味着不再联系的失去,反而可以是温存着的美好。
当然,一部电影看完,若不同的人能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无疑是一部好作,就这一点来说,似乎皮克斯从来没让人失望。
PS:电影最后打在屏幕上的字幕很打动我: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Alberto Surace. Patricia Ann Buchholz Willrett (1974-2020).And all the friends who pulled us out of the water and helped us find our way.所以无论过去还是将来Be proud & 共勉。
iWay @ HK2021.07.02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端木胥】好像电影中有关儿时的记忆,基本都是从夏天开始的。
《狗脸的岁月》中英格玛在暑假被送到亲戚家寄养,《菊次郎的夏天》中正男在夏天跟着菊次郎去寻找母亲,《月升王国》中山姆和苏西这对小情侣也在夏日展开了逃跑计划。
皮克斯这次也将故事放在了夏天,放在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意大利一个名叫维埃拉的海滨小镇上。
路卡是只小海怪,父母不允许他靠近水面,因为那些对陆地好奇的鱼会被惧怕水怪的人类抓走。
在一次赶鱼的途中,路卡结识了另一只小海怪艾伯托,他带着路卡来到了陆地上,路卡发现他们甩干身体就能变成人的模样,一碰到水又会变回海怪。
绿树、大地、飞鸟、天空、白云、阳光,这些在海中就像是镜子中的事物真真切切得出现在路卡面前,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惊讶着眼前的一切,但是父母的教诲让他即刻清醒,于是告别了艾伯托后便返回了海底。
但那奇妙的经历让路卡难以忘却,于是像《寻梦环游记》中米格尔瞒着厌恶吉他的全家人偷偷弹吉他唱歌一样,路卡也再次跟着艾伯托偷偷上岸,开始学习走路、奔跑,学习在海底学不到的一切。
在艾伯托的住处,路卡看见了一张意大利伟士牌摩托车的海报,艾伯托告诉他,有了它就能环游世界,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两个小伙伴在陆地上玩的时间越来越长,终于路卡的父母发现了路卡偷偷去过地面,便决定让路卡去深海里跟着亲戚待一个季度,远离海面。
领略过陆上风光的路卡自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于是在艾伯托的建议下一起来到了人类小镇,在这里他们结识了人类小孩茱莉亚,并同她一起报名参加小镇一年一度的铁人三项赛,冠军获得的奖励足够买一辆全新的伟士牌。
可是迎接他们的不仅有训练的辛苦,还有小镇恶霸的挑衅、路卡父母的阻挠以及小镇居民对于海怪的恐惧和围剿。
《夏日友晴天》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第24部作品,贯彻了皮克斯熟悉的基调,冒险与友情。
很多皮克斯的电影都是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 将一个宏大的主题潜移默化得转变为影片的宗旨,《心灵奇旅》通过爵士钢琴家乔意外的灵魂之旅告诉忙碌的人们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寻梦环游记》通过小男孩米格尔在墨西哥亡灵节上的奇幻旅程揭示了关于生与死的真正意义;《玩具总动员》通过巴斯光年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玩具告诉观众世界之大,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也许不是件坏事。
而《夏日友晴天》并没有多么宏大的主题,它从小海怪路卡的视角出发,单纯得讲述了这个夏天他遇上艾伯托以及一起在海滨小镇冒险的故事,用产品的话来讲,就是所见即所得。
但好像有一部分人并不这么想,我不知道是这几年LGBT的话题太火了还是咋的,但凡看到两个同性交情深一些就是隐喻LGBT群体?
但凡看到意大利小镇、两个男孩、火车站送别就是《Call Me by Your Name》?
这样的话我都不敢直视幼儿园小学小朋友了,凡是天天玩在一块的同性伙伴以后可能都不能为三胎做贡献,就不能允许孩子之间有纯粹的友情存在吗。
韩国高分儿童电影《我们的世界》中刚转学来的韩智雅与因家境贫穷而遭受校园暴力的李善成为好朋友,后来韩智雅在结识另一个女孩宝拉后,与李善之间的友情出现了不可言状的裂痕。
怎么就没人出来喊这是在隐喻LGBT群体,就因为2016年那会LGBT在国内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真是魔怔了。
影片中艾伯托因为路卡与茱莉亚的日渐亲近而心生嫉妒,这不就是朋友之间很容易出现的敏感心理吗。
试想一个跟你玩得最要好的朋友,突然因为另一个朋友的闯入而让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关系疏远了,你能不敏感吗。
并且这个闯入的朋友无关性别,正好整部影片里出现的是茱莉亚,如果是人类男孩,估计更能让那些认为隐喻LGBT群体的观众狂欢。
要说真正有象征的,那就是海怪群体,他们象征着那些不被人们认同,只能在暗处生活的少数群体。
他们被人们以一种超乎寻常,如同看待怪物般的目光凝视着,彷佛他们犯了多么罪恶滔天的错,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但其实他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他们也有玩耍的权利,有上学的权利,有在阳光下尽情生活的权利。
这时候你说他们也象征着LGBT群体,那我完全赞同,因为虽然这个群体在全球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其实在很多国家还是上不了台面,无法被大多数人认同。
但LGBT群体只是少数群体的一个子集,并不是合集。
回到电影上。
影片充满了童真童趣。
路卡就跟小时候的我们一样,喜欢幻想,看见伟士牌的海报就幻想着骑着伟士牌飞跃山川湖海;听见艾伯托说星星月亮都是鳀鱼时,就幻想着和艾伯托一起骑着车飞到天上,穿过化身鳀鱼的星星,触摸成为月亮的大鳀鱼;而当茱莉亚向路卡普及行星银河和其他人类用品的知识后,路卡又开始幻想着开着飞机徜徉在各大行星之间,漫无目的但又无拘无束。
小孩子的想象力容易发散,对事物没有充分的认知也让他们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思维逻辑,而随着学识、阅历的增长,大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相对于事物认知上的成熟也造成了发散思维的一定缺失,很多事情变得说一不二,而不是像小孩那样,因为不具备“具体”的概念而有着发散的想象。
这是种成长也是种遗憾。
影片最让人诟病的应该就是结尾强行的大团圆结局。
在铁人三项赛的最后阶段,天空下起了雨,艾伯托为了让路卡完成比赛送来雨伞却被雨淋到而暴露海怪真身,路卡为了救艾伯托载着他在雨中逃跑也暴露身份,在被小镇恶霸捕杀的途中却意外成功冲线,成为了冠军,随后镇民们拿着鱼叉将他们围了起来,誓要捕杀海怪。
但是茱莉亚的父亲站出来发言,说认识他们两个,并表示他们赢得了冠军,于是上一秒还鱼叉相向的镇民们,下一秒就一起庆祝他们俩获得了冠军,同时一直混在人类之中的其他海怪也都收起了挡雨的工具现出了真身,其乐融融地与人们一起加入了庆祝的队列。
这么轻易就接受了一直以来害怕的海怪群体?
可信度不高,割裂感很强。
影片节奏就像一段清新的纯音乐在快结尾时夹杂着一声噪音,破坏了前面营造的美好意境,也让整段音乐顿时没了生气。
不过虽然本片不能算是皮克斯的精品之作,但不失为一部可看的电影。
伴着意大利的阳光和海风,温馨的故事和画风,足以给炎炎夏日带来一缕清风。
特别是那只抢镜的猫。
电影 | 阅读 | 人生 | 经典微信号 : duanmuxu_movie公众号回复电影名称即可获得资源
一直没看的一部电影,昨天看了个开头,今天跟Doris去游泳完回家就把它看完了。
在游泳池的水里很快乐,看这部跟水有关的电影也很快乐。
游泳完还去买了一套比基尼👙,真的很有夏天的感觉,跟这部电影配起来好巧~想到了《牛仔裤的夏天》那个意大利小镇,也想到了《寻梦环游记》里鼓励Coco追梦的奶奶。
“Silenzio. Bruno”是一句很有力量的话,张敬轩今年说的话让我很受鼓舞,也是类似的,take risk我就多一些机会,没成功就没成功了,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呀。
结局那里爸爸妈妈好担心Luca但是一边抱着他一边说“I am so proud of you and I am so mad at you”看得我眼泪直流,想起来小时候有一次离家出走,到晚上我都没回家,最后忘了是哪个阿姨还是老师找到我了。
回家以后在外人的劝和下勉强爸爸答应了不会打我,但是等到所有人走了以后,他踹开了我锁着的房门,拿起了凳子,准备砸向我,妈妈挡在我前面,跟我爸说要是敢动我就离婚。
最后没有被打,但是妈妈一直在哭,我也在哭,爸爸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道歉,甚至没有关心过我离家出走的时候有没有吃饭。
我以为这件小学时候的事对我来说就像记忆里不起眼的一片叶子,只是偶尔被风吹起的时候会晃一下眼睛而已,但今天看这电影的时候还是难受到了。
30岁的人了,还在努力治愈我那支离破碎的童年。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回国,我真的回答不上来,我觉得在霍巴特更有家的感觉,因为在我哭的时候总会有人在身边陪伴我。
但是每次在国内那个家,我都只能偷偷在房间抱着我的玩偶哭。
房间的门锁到现在还是坏的,爸爸踹的那脚直接把木头纤维搞坏了好多,我每次开门都能想起来那件事。
最可笑的是他也会时常说我没心没肺不想他们不想回国,我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他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他打过我的事他都忘了吗?
我一边走血一边流到地板上他都忘了吗?
衣架打在我身上打弯了他都忘了吗?
有理智的人都不能理解人为什么会想回到不幸的世界里吧。
我不想回去,因为那里不是我的家。
想念去五渔村的2018年。这部电影唯一的不好是它的套路重复了太多次,且它也只有这么一个套路。
如果你也有这样真诚的、全然接受你的、支持你的、深爱着你的朋友,那是一生的福气!
鱼娃子去外地读书 我真担心他被欺负呀
不觉得有LGBT隐喻,但电影本身尚可。虽然故事设定有些过于简单,为了剧情推进缺乏丧失了合理性,但是海边的风光,珍贵的友情,学习的热情,都是非常动人的。
预告诈骗
皮克斯画出了意大利小镇的夏日风情,然而脱水即变身这个设定太雷了,再说认同的过程哪有这么简单?(深柜迪士尼请回崆峒山,莫乱蹭LGBT...
美好的回忆都发生在夏天啊~
确实拉
救命 感觉看到了自己
阿贝托撑着伞去帮卢卡的那一段很感动😭结尾比较俗套 但整体还是好看 蕴意也很明显 希望大家能找到接受自己不同的好朋友
低幼了点。。。
真是熟悉套路的走心演绎,有数个可以仔细回味的瞬间
剧情就是幼稚!就是套路!我有看哭了!年纪越大泪点越低!路卡指着艾伯托说海怪的那段好残忍!!!艾伯托真的是非常好的朋友了!最后结局太美好了,所以也很假,但是还是好可爱好温馨好让人爆哭啊!ps路卡的叔叔真的是可以独自拍恐怖片!深海恐惧症都要吓出来!
+
总会莫名让人想起六年前搭配《头脑特工队》播出的短片《岩浆》,全然温暖和明艳的画风从开篇就始终在呈现;积极的讯息和主题,这个盛夏好像终于开始了。事前种种关于卢卡瓜和桃片的比喻和发散更像是种大型KY(哪怕还有Jack Dylan Grazer这样串起两边“宇宙”的巧妙联动),有这点加成也难以掩饰叙事上的繁杂;什么时候,有部真正的“Sit Here and Do Nothing”类的动画片吧。
因为是皮克斯的电影,所以还是蛮失望的,你要跟我说是子供向我都相信。剧情,角色,想象力,对歧视偏见的讨论,都浮于表面,只剩下骑着小摩托看世界的一点浪漫。
有很多可以发展的很棒的点,但都没有发挥,全程工具式推进。要不是知道动画片一般都是一个半小时,还以为因什么原因生剪成了这样。
2021.08.24@太古里百丽宫//最后看了资料发现小镇是有原型的,叫五渔村。好喜欢电影里意大利小镇的夏天哦,放松洗眼😌蓝天白云的夏日,在海边小镇骑着小摩托车,吃冰淇淋看星星,太幸福了。皮克斯的场景画面人物造型依然无可挑剔,剧情很简单,一个关于友情和自我接纳的成长故事。好的友谊真的会让彼此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我爱皮克斯哈哈哈哈感情分加一星 #啥时候定档啊啊啊啊要去大银幕再看一次
完全没能被打动啊…
皮克斯啊皮克斯,你还打算好好整活吗?你刚创立时坚持的那些理念你自己还记得吗?这个时代,是不是终究还是资本为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