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罗尔娜的沉默

Le silence de Lorna,沉默的萝娜,洛纳的沉默,Lorna's Silence

主演:安塔·多布罗西,杰瑞米·雷乃,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摩根·马林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语言:法语,阿尔巴尼亚语年份:2008

《罗尔娜的沉默》剧照

《罗尔娜的沉默》剧情介绍

罗尔娜的沉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尔娜(艾塔·多布雷西Arta Donbroshi 饰)通过一桩移民婚姻取得比利时合法居住权,她和她那个跑遍欧洲打工赚钱的阿尔巴尼亚男友索科尔(Alban Ukaj 饰)最大的梦想就是存钱合开一家酒吧。 瘾君子克劳迪(杰里米·雷乃 Jérémie Renier 饰)通过 与罗尔娜结婚帮她拿到比利时合法居民身份,同时他也从中间人费比奥(布里奇奥·罗吉恩 Fabrizio Rongione 饰)那里拿到一笔钱。中间人费比奥一边策划用过量毒品害死克劳迪的阴谋,一边和罗尔娜准备合作通过同样的方法使一个俄罗斯人成为比利时公民。在罗尔娜和克劳迪一起生活期间,居然生出几份温馨的感觉,汉尔娜决定尽快和克劳迪离婚从而让他免于一死。 克劳迪因吸食毒品过量而死,罗尔娜按照原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可是她却感觉自己怀孕了,而且她告诉费比奥孩子的父亲是克劳迪。 在2008年第61...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法少女奈叶御赐蛮妃新小屁孩日记铁证悬案第五季回到三国然后,她找到了我午夜惊魂武林有侠气人狗情未了替身演员超乎想象后庭花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岸边露伴一动不动真人剧新作鲅鱼恋上猫机动奥特曼第一季预定婚期坤蒂拉娜3夺命生死咒我的一家人第四季书剑恩仇录非典型少年第三季异世降临吸血鬼极斗5双杀黑狐:忍者时代恶种红番血路第一季骨头镇奇谭强暴直男事件簿

《罗尔娜的沉默》长篇影评

 1 ) 《罗尔娜的沉默》分析

达内兄弟的作品向来以客观现实著称,人物多为社会下层阶级群体,他们的作品中常通过纪录片式画面表现真实性,直击人性的弱点。

在《罗尔娜的沉默》中他们也通过相同的表现方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为了取得比利时国籍而采取的手段与获得的结果。

1.下层阶级的内心挣扎在达内兄弟的影片中始终探讨着金钱对人的影响,表现人性中的脆弱之处,通过日常的点滴小事表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对真实感的捕捉提炼人性的主题。

《美丽罗塞塔》中的女主角为了获得稳定工作不停抗争,最后却仍旧因为付不起煤气费用而自杀失败,这是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环境带给人物的影响。

在《罗尔娜的沉默》中,女主角罗尔娜决定通过虚假婚姻来获得比利时国籍,中途却对瘾君子的形婚丈夫产生愧疚感,害死瘾君子后幻想自己有了他的孩子,这是人在善与恶的之间的纠结。

达内兄弟作品中的人物最终都不能如所愿,现实总把他们推入谷底。

作为阿尔巴尼亚人的女主角在原国家的生活必定是艰难的,因此才想方设法获得西欧国家比利时的国籍身份。

艰难的生活环境逼迫她逃离故乡,但是她在逃离的过程中需要忍受善恶的抉择。

女主角本来是有梦想的,她希望攒一笔钱和心爱的男友开酒吧,她在门市房里和男友打电话时喜悦的语气与表情都表现出她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但是现实总是剥夺她获得幸福的权利。

黑帮司机是恶的代表,他一直在说服女主角共同谋杀瘾君子,瘾君子的死亡是事情成功的关键点。

但是参与恶事的女主角心中仍旧怀有善良,她与瘾君子的关系如同母亲与孩子般充满呵护与关爱,也正是这种特殊的相处模式激发了女主角的愧疚感。

于是她想通过做爱来补偿假丈夫,补偿过后才得以在街道上欢声笑语地骑车奔跑。

片中令人瞩目的部分是瘾君子死后女主角觉得自己怀孕的情节。

导演通过台词设计让观众先以为女主角真的怀孕,后来又推翻这个真相,继而引出了女主角为了保护孩子疯狂逃离的场面。

孩子向来是希望的象征,女主角在心中认为是自己的错误导致瘾君子的死亡,她心中是希望瘾君子活下去但事与愿违,于是女主角产生了假孕反应渴望借自己的身体让瘾君子的生命延续下去。

影片结局女主角侧卧在木板上抚摸小腹与不存在的胎儿对话,看似疯癫的行为表现了人生荒诞。

瘾君子的人物也十分有趣,病弱的外表和经常需要药物治疗的外在表现体现了他的弱势,他对女主角的态度表现了他对女主角的依赖需求关系。

女主角拒绝帮他买止痛药的时候他跪下抱着女主角的大腿乞求,毒瘾发作时他把头躲在罗娜胸口,罗娜帮他喂水时他像孩子一样抓住罗娜手腕,他们虽然不是真正的夫妻关系但也缺少了成年男女之间的正常感情,更像是孩子与母亲的依赖关系。

瘾君子对罗娜的依赖需求激发了罗娜作为女性而产生的母爱,于是最后才有了假孕反应和怀孕幻想。

瘾君子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他的弱点与性格促使着罗娜心理与动作的变化。

2.纪录片式艺术手法(1)运动镜头与自然光以客观视角讲述故事是达内兄弟的风格,在本片中35毫米肩扛拍摄的摄影方法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叙事需要,较多的中景长镜头不仅保证了视觉上的流畅性增加了真实感,也通过镜头中人物的调度变化表现了人物关系。

例如罗尔娜和俄罗斯人在酒吧跳舞这场戏以罗尔娜为视觉中心,先是罗尔娜和俄罗斯人的双人中景,然后俄罗斯人的手势让翻译从右侧入画,此时画面变为三人中景。

这个景别里罗尔娜独自在画面左侧,两个男人一同在画面右侧,表现他们的对立关系。

随着黑帮的入画,两个男人变成前景,罗尔娜被挤在画面中间并被遮挡,表现出指向性的针对关系。

再如罗尔娜收拾行李这场戏中,镜头始终跟随罗尔娜,在她的行动轨迹当中配角始终是被忽略的状态,配角出现次数较少或者只出现画外音。

但是在这个长镜头时长一半的时候视觉重心短暂地变为了黑帮司机,这样可以减少视觉疲劳。

当黑帮司机走到罗尔娜身边,视觉重心又回归到罗尔娜身上。

在其他段落当中摄影机也是始终跟随着罗尔娜,随着她的行动而运动。

而中景镜头让观众与角色之间保持着适当距离,在以人物为中心的同时较多地表现周围环境情况。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同样以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著称,虽然和达内兄弟一样都偏爱手持摄影但是他们的影像风格仍有较大区别。

河濑直美专注于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她的影片中较多地出现自然景观,而达内兄弟专注于表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影片中较多出现城市景观。

河濑直美导演的影像中以逆光为主,逆光形成的人物剪影营造了神秘感和唯美感,正可以体现人类在自然中的感官体验。

而达内兄弟的影像中虽然以城市景观为主但是较多地依靠自然光线满足曝光,顺光为主的照明设计还原了生活的真实感。

(2)色彩的隐喻 片中出现的颜色完善了人物形象又表现了人物心理状态。

红色是主人公罗尔娜的代表色,罗尔娜经常穿红色衣服,红色在本片中代表了罗尔娜的生命热情与心中欲望也代表着不安感。

罗尔娜拥有开酒吧的梦想,每当她获得一笔资金的时候她总会和男友开心地庆祝,她对未来生活十分憧憬,但是在现实里她总迎来一个接一个的麻烦引起她的不安,这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希望来引导罗尔娜向前走,每当事情出现转机之时画面中总会有黄色公交车出现。

黄色代表着希望与喜悦,黄色公交车向前行驶代表着事情的进展。

罗尔娜的工作环境常以纯白色背景出现,白色环境与白色服装给人洁净的感觉,表现出罗尔娜的纯真之处。

3.结语 达内兄弟的电影作品都包含着相同的叙事方式,相似的形式手法反复呈现着导演在社会关系、人性和道德等层面的价值观念和追求。

手持摄影和偏于黯淡的色彩传递出朴拙的真实感和震撼度。

剧情耐心铺陈,表现出扣人心弦的质感。

 2 ) 郁闷的电影

平和的叙事,轻声的音乐,可是道出的故事却那么伤人。

一个单身的姑娘来到比利时定居,与一个瘾君子假结婚,她的初衷也许是不纯的,但是蛇头与男友却要逼迫她谋害丈夫,于心不忍,但男人最后还是被害死了,罗尔娜的内心极其愧疚,但是为了更美好的新生活,她只有妥协,拿到比利时身份证后与一位俄罗斯人假结婚,生活正一步一步进入正轨,但是又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是那个瘾君子的,也许处于内疚,她想保住孩子,可是天不从人愿,蛇头与男友都逼迫她打掉孩子,甚至遣返她回家乡,迫于无奈,她只能逃亡。

生活竟是如此赤裸裸的残酷,没有任何温情,没有任何余地。

 3 ) 罗尔娜的罪与罚

“The man who has a conscience suffers whilst acknowledging his sin. That is his punishment.”一个有良知的人,哪怕他对所犯之罪供认不讳,心灵也永远无法安宁。

这就是他的罪与罚。

——《罪与罚》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她真的能承受这种代价吗,她真的能自欺到忘记发生过的事情,或选择对其视而不见吗?

很多时候,人会想当然地低估罪与罚的拷问,但犯下的罪会压垮一个良心未泯的人,自我惩罚进而成为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

至少对罗尔娜而言是这样。

一、沉默的罗尔娜罗尔娜,一个通过假结婚取得比利时公民身份的阿尔巴尼亚女人。

她在比利时做着一份洗衣工的辛苦工作,争分夺秒地奔忙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中。

她是瘾君子克洛迪名义上的妻子;是从事非法交易、甚至犯下杀人恶行的出租车司机法比奥的挣钱工具;是索科尔的女友。

她背负着如此多重的身份,缄默、顺从地生活着。

挣钱、攒钱、取得身份、办理贷款,生活中最大的希望是和男友在比利时开一家小餐馆。

她几乎屏蔽了所有情绪感受(劳累、孤独、疑虑、愧疚),像个机器人一样朝着设定好的目标,不假思索地前进。

为了实现想要的生活,她可以忍受日复一日的辛劳,单调乏味的重复,挑战法律的非法交易,以及和男友长期分离的孤独,但她还能承受更多吗?

比如纵容恶的发生,间接地杀死一个无辜的,甚至是善良的人。

二、消失的克洛迪克洛迪无业、贫穷,深陷毒品的泥沼。

他像是从社会网络中分离出来的多余的人,他几乎没有任何的人际关系可言。

也是在他死后,我们才知道他的母亲和兄弟,而他们对克洛迪有的也只是陌生和冷漠。

在法比奥的生意盘算中,杀掉克洛迪是最稳妥最经济的选项,因为不会有人在意一个“一无是处”的底层人。

但他没想到的是,克洛迪却有所有人都没有的东西。

“钱”是这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元素。

影片开场的第一场戏便是罗尔娜在银行预约办理贷款业务,随后“钱”出现在罗尔娜和所有人的往来中。

它成了影片中人与人往来的必需品,也是见面的理由。

能挣多少钱,能分多少钱,能存多少钱,每个人都在仔细地计算着。

只有在克洛迪这里,“钱”丧失了它诱人的魔力,这或许是让罗尔娜为之震撼的一点。

当金钱冰冷的力量褪去,在与克洛迪的关系中,罗尔娜感受到了不曾设想过的温情。

达内兄弟处理“克洛迪之死”的方式非常值得讨论。

影片在克洛迪之死前,导演们向我们展现了近乎无情的罗尔娜,观众很难移情于她。

我们会评判罗尔娜,但不会选择去理解她,也很难和她感同身受,我们与角色之间始终隔着一层。

但达内通过对“克洛迪之死”的创造性处理,得以将我们置于罗尔娜的位置。

影片省略了克洛迪的死亡过程,直接展现了罗尔娜收拾衣物去看克洛迪的遗体。

而在这场戏之前,可谓是本片最温暖美好的一场戏,罗尔娜和骑着自行车的克洛迪在街道上像孩子般嬉笑追逐。

这场戏的轻松愉快,毒品戒断几乎成功的克洛迪,罗尔娜难得的欢笑,让观众有机会窥见罗尔娜柔软、纯真的一面,为观众共情人物提供了可能的通道。

就在一切似乎都在变好之时,克洛迪突然死亡,不管是对于罗尔娜还是观众而言,这都是太过出其不意的沉重一击。

因为我们深知罗尔娜和克洛迪间温暖的情感关系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冷漠世界里是多么难能可贵。

借此,我们和罗尔娜共享同一种悲痛与心碎,也为罗尔娜的转变埋下种子。

因为一个人拥有过温情和爱的人,就有了抵抗黑暗的超能力。

三、想象中的孩子罗尔娜租下一处店铺,和男友索科尔兴高采烈地通话,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登上店铺内的一处楼梯时,罗尔娜突发肚痛,瘫坐在楼梯上,随后在医院初步诊断为怀孕。

一个人以为可以将过往的罪抛之脑后,却倒在了攀登未来的阶梯上,不得不说,达内的视听语言有心了。

在和俄罗斯人的假结婚中,罗尔娜试图保住肚中的孩子。

这一行为激怒了只想确保交易万无一失的法比奥,后者执意让罗尔娜打掉孩子。

在医院得知罗尔娜并没有怀孕后,担心被告发的法比奥又坚持要送罗尔娜回阿尔巴尼亚。

索科尔此时展露出的自私、冷漠和无情更是让罗尔娜心灰意冷,她已不再相信任何人,却对自己已经怀孕一事笃定无疑。

在被强制送回阿尔巴尼亚的路程中,罗尔娜感知到自己即将被谋杀的命运。

第一次,她不再顺从,勇敢反抗,用石块击昏司机后一路逃到森林深处一所废弃的木屋里。

她捡拾树枝,生火取暖,锁紧门窗,和自己想象中的孩子喃喃自语。

她慢慢睡去,等待她的是未知的明天。

所有人都对自己犯下的罪视若无睹,只有罗尔娜选择背负起了她的罪与罚。

所有的愧疚和良知一如那个想象中的孩子,克洛迪的孩子,将在她的身体里久久无法散去。

 4 ) 群男中的仙女

当一个女人对某事的想法糟与之相关的众男的反对,那么,对这件事来说,只有这个女人是符合道德的,正确的,不抹杀人性的~要好好表扬罗尔娜同志,强烈谴责周遭众男,除了脆弱、孤独、浪漫、温柔的瘾君子克劳迪~~~上瘾的君子~君子成瘾症~做君子成瘾~~~~~~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应该让女人觉得可以怜爱~有了她后,他会无坚不摧~~~呵呵,让女人觉得自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仙女~~~~罗迪克君就是这样的有魅力的君子成瘾症患者~表情真难抉择~~~~所以罗尔娜因为可以选择的表情太少,同样难以抉择,但选到最后,竟然都是笑了后的哭、哭了后的笑,与初衷相反,或者说与选择答案相反~虽然说是移民题材,但只能算个背景,我把它当做教化大众的罗尔娜纪录片才是真的好呢~所谓罗尔娜的沉默,应该是不被同意,就直接做了自己想做的吧,然后也不去解释什么~

 5 ) 比爱情更重的,是人性

爱情是人的本能,人性使人之所以为人。

片子的摄影干净、简洁、极具生活化。

演员的表演很精彩。

尤其是饰演罗尔娜的Arta Dobroshi和饰演克劳迪的Jérémie Renier之间的互动,微妙的感情把握得很准确。

以上是说得清的,说不清的,就是——喜欢——。

放任一个堕落的,无可救药的瘾君子吸食过量毒品死去是一回事,把一个求生欲望强烈,并把自己当作救命稻草的人杀掉,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罗尔娜的改变和爱或是日久生情无关,而是善良和责任。

片中有几个对比很有意思:1. 第一次克劳迪要求罗尔娜把他锁在家里,她根本没理他。

即使是他把门钥匙扔到了街上的卡车里,罗尔娜还是没管,跑去上班了。

第二次是罗尔娜为了救克劳迪,把门钥匙也从窗户里扔掉。

2. 克劳迪毒瘾难耐,躺在罗尔娜的床上以求慰籍,罗尔娜回来之后,嫌弃地把床单扯下来。

晚上克劳迪大声求救,罗尔娜最初把水盆放在了克劳迪面前的地上,有点类似喂动物。

她的身体尽量地躲远。

罗尔娜为了安慰痛苦无助的克劳迪,脱掉衣服,抱住克劳迪。

感受到拥住的是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她哭了。

3. 罗尔娜帮克劳迪买东西,他递给她5块钱,她找给他3.9,两个人都面无表情两个人一起被配钥匙的从家里放出来。

在修理铺,老板要他们付70欧元的费用,克劳迪笑着说:一人一半?

罗尔娜说:我来付,是我的错。

克劳迪说:也有我的错。

罗尔娜:那还是一人一半吧。

两个人都微笑着。

4. 罗尔娜请克劳迪合作,承认家庭暴力,以便尽快离婚。

克劳迪不愿意。

罗尔娜问:即使是我可以给你5000欧元?

克劳迪说:我可以去找工作。

索克尔在知道整件事情的经过之后,只是埋怨罗尔娜,白白陪给银行7000欧元。

罗尔娜甘愿为了克劳迪的孩子放弃和深爱的男人已经快要成功了的计划,因为她和索克尔之间是爱情,和克劳迪之间,是生命的延续。

 6 ) 罗尔娜的真婚姻

利用一种法律去触犯另一种法律,用金钱玷污着人性,用欺骗挑衅种族的尊严。

影片中,钱就像是杀死瘾君子丈夫的罪恶原形,明了心上人因为钱对自己的态度,丈夫死后,罗尔娜在生命和钱之间完全萌发出罪恶感,试图从肚子里假孩子的身上获得赎罪。

而此时此刻,仿佛罗尔娜的这段假婚姻中产生了爱情,这是真的婚姻,留下真的寡妇。

在叙事结构上面,很多情节都被省略,大跨度领先跳跃,这种段落留白使得故事情节宽度得到延伸,使得故事也被浓缩,可以获得更长的电影“时间”。

中间的留白,再加上写实的风格,大家会脑补出不同的真实现实,是一种让观众自己满足自己的方式。

也可能是类似于绘画中的突出主题的做法。

在电影中出现类似《孩子》中的桥段,在街上欢快的追赶,两人关系融洽,两人脸上都仿佛写着幸福两个字。

我完全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心心相印。

影片大部分的看是随意却是精心设计的镜头。

也是他们所有电影的特点。

总是离人物很近,观众贴近人物,我时时刻刻注视着罗尔娜,我已经对她产生了深度的怡情,完全爱上眼前这个女人。

 7 ) 看得到的假与真

■文艺补白  最新文艺片推荐  《罗尔娜的沉默》  ●导演:达内兄弟  ●主演:安塔·多布罗西道德,可怕的道德负罪,它也正是达内兄弟作品一直源源不断传递给观众的产物。

渴求一份工作的女孩,像孩子一样的父亲,心地善良的瘾君子,想找回单车的男孩,遭遇下岗的女工。

这些人有的可怜,有的可恨,有的倔强,有的软弱,有的抑郁……达内借这些底层小人物,去表现存在于社会的道德困境:讲述真相的困难,不愿承认的自私,装好人上瘾的伪善,隐瞒与欺诈的丑恶,还有主人公内心的罪恶感。

这些故事,谈不上大新闻,甚至有够不上社会新闻的嫌疑。

但是,两个老头总能编出新花样,去测量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不断表现边缘底层,却维护甚至是袒护着底层人的尊严。

上世纪末开始,英,法,德,意等国电影,不约而同地关注起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阿拉伯人、东欧人、土耳其人、亚裔……几乎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片子(注:移民问题终于在这两年演变成全球问题)。

《罗尔娜的沉默》是继《承诺》之后,达内兄弟又一次选择外来移民题材。

电影讲述罗尔娜和吸毒男克罗迪假结婚,拿到了一张比利时绿卡。

但幕后团伙还想再捞一笔,让罗尔娜跟一个急着入籍的俄罗斯人再次假结婚,但前提是,干掉累赘般存在的吸毒男。

一个观众会对罗尔娜的所作所为,感到难以评判。

罗尔娜和克罗迪一起生活。

但作为一对假夫妻,他们不存在真正的男女情感。

罗尔娜有意帮克罗迪戒毒。

偏偏这个克罗迪,除了吸毒恶习,做人方面有善有爱。

幕后大哥步步紧催。

罗尔娜只想编造一些理由好离婚,不希望克罗迪死于非命。

克罗迪毒瘾发作,罗尔娜去探望他,顺带提出了离婚要求,要克罗迪打她,好留下伤痕作证。

结果,好心的克罗迪坦言,自己从不打女人。

无奈之下,罗尔娜只好一头去撞墙。

有一天,克罗迪找到工作中的罗尔娜。

原来,他刚从医院出来要回家。

罗尔娜给了他钱和钥匙,克罗迪说,只要十块钱买烟就行(他一直放心地把装在信封里的钱交罗尔娜保管),后面又说,要买菜,做饭,和她庆祝下——又再拿了一点。

克罗迪买了辆单车。

道别后,罗尔娜转身跟在后面跑了起来。

那一瞬间,他们像极了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但在这一幕后,《罗尔娜的沉默》采用了大胆的叙事省略——突然交代起克罗迪的后事。

再然后,罗尔娜似乎怀上了遗腹子,有些人要骂娘:达内兄弟编起了肥皂剧?

是否怀孕了呢?

电影在有些段落让人信以为真,但很快又加以否定,由观众自己去思考,该接受哪一面,是假结婚真感情,还是郁结于内心的罪恶感幻化了人形,是自我的惩罚。

影片的后半部分,完全用来表现她的反省和思索,解释她丧失掉人与人信任后的痛苦。

达内兄弟把力量全扣在罗尔娜身上,给了她道德和人性的重压。

影片绝大部分采用自然光,依然利用导演擅长的跟拍手法,持续地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

这在室内和结尾的几场戏,表现得精准到位。

罗尔娜与克罗迪的拥抱,她一人躺着喃喃自语,恍惚之间,令人清晰地看到了罗尔娜身上的人性光辉。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4/11/content_756501.htm】  达内兄弟对固有的一套方式进行了调整,不过对人性的挖掘和底层生活带来的触动还在延续。

———JustinChang(《综艺》)

 8 ) '省略法'的独特魅力

克劳迪的死,导演采用了省略法来拍摄。

从克劳迪骑车告别,直接跳到罗尔娜给克劳迪收拾遗物,罗尔娜的感情变化表达得非常节制,但却有很强烈的冲击力。

“省略"带来一种类似于“惊喜”的效果,瞬间让观众的预期落空,进而达到刺激观众的效果。

罗尔娜将克劳迪的钱还给克劳迪的妈妈,克劳迪亲人对克劳迪的态度极为生疏,甚至是厌恶。

这个细节更增添了对克劳迪的同情,和对罗尔娜的理解。

罗尔娜对克劳迪感情的变化,与罪恶感有关,但也与爱分不开。

这种爱倒不单单是男女的爱情,更多的是一个女人天性中的母爱。

克劳迪像一个粘着罗尔娜的孩子,并且孤苦无依。

这是一部在表现手法上极为节制的影片,其中很多类似”省略法“的运用,带来一种格外的魅力。

冷峻中自有一种激烈的冲突,久久难以释怀。

 9 ) 我的泪没有白流

题外话:为看这部电影,我流了很多泪。

因为第一二场放映的时候,我都没赶上。

最后一场放映时,我还把时间记错了。

刚写这个评论的时候,我还流了几滴泪。

关于电影的,有时间再写吧

 10 ) 在沉默中永恒

比较喜欢这次的结尾,有种‘永恒’的味道,达内兄弟也开始搞理想主义了。

最后让罗娜一个人呆在屋子里,明天怎么样,何去何从,留个空间给大家遐想。

关于骗婚移民的事情,我还真是听说的。

当年我就是去比利时瓦隆区(就是达内兄弟的老家,这片子的拍摄地)打工,同大厨华哥混熟了,瞎聊到这些。

具体怎么操作,黑市价位多少,私下还签个合同,找个保人,华人还是温州圈,阿人还是阿人圈,里面都有行市的。

我记得那年的价格是四万欧元,够买两辆polo了。

移民的女人来比利时之后,至少有一年要在一起,等有了居留证,然后准备离婚,一般两年就可以独立了。

当然也不只是温州圈,我认识一家人找的媳妇就是东北的,女人超漂亮,穿着打扮也挺洋气,大着肚子看孩子,让我仿佛糊涂了时代。

比利时法语区其实挺穷的,也就比法国北部稍强点(就是《欢迎来到北方》那嘎达)。

物价低,工作岗位也少,比不了相对富裕的弗拉芒语区,要不怎么前些日子闹分裂呢。

电影里的气氛是清冷惨淡的,这也是达内兄弟一贯的风格。

温暖只存在与相爱的人之间,罗娜与真正爱的男友在一起时,才会感到一点欢快和希望,他们不过想开一个自己的小店,有个稳定的生活。

很多外来移民都没啥大抱负,仅仅是想安分守己的过一生。

华人同样如此,我记得打工那会儿,同事们最大的娱乐不过是去荷兰赌场,试试手气。

雷尼尔演得那小伙儿,还像《孩子》里一样,脆弱、敏感、有同情心,却没有丝毫能力。

以前认识不少法国、比利时这样的年轻人,处在失业的边缘,做普通朋友还行,挺义气的(例如在片中并不贪钱凶暴,只不过是吸毒穷疯了),但要做人生的伴侣,未免窝囊了点。

影片里的镜头感依然很出色,手持跟拍都把握的很精准,这得要技术积累的。

那么多长焦,在大屏幕里看得不晕,好像自己真的就跟在角色的后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可能是达内的片子看多了吧,现在挺适应的,台词虽然少,但一点都不闷,而且觉得《罗娜》的镜头运动并不省略,构图也挺完整的,比以前的作品更照顾台下观感。

演罗娜的这个新人,并不是阿裔,很有点来自东方的异域美感,应该是中东欧那一带的,现在也入了欧盟,要移民其实很容易的。

这个人物演得好,和《四月三周两天》里的女孩一样,靠眼神来表达感情,一种毅然决然的感情,都被达内兄弟给捕捉下来了。

一点感慨Luc,2009年1月于法国兰斯

《罗尔娜的沉默》短评

交易

7分钟前
  • 且行且歌
  • 推荐

还是达内兄弟一贯的边缘题材,毒品、偷渡客。罗尔娜并没有沉默,相反做为犯罪团伙的一份子相当激进,甚至为了养育并不存在的孩子叛出组织。这个悲情人物正是劳苦大众的指代,真正保持沉默而又不该沉默的,才是本片批判的对象。

9分钟前
  • 麻麻睇
  • 推荐

在故事结构上,确实创新了一种奇特的人物境遇,为了维护假身份而假戏真做,同时又期盼着自以为真实的未来。但是观感没有前几部好,和《孩子》是同样的弊病,视听缺少表现抽象立意的手段。假身份本就需要强烈的个人外冲突才能在观众意识中确认其危机所在,可惜表现的太少。结尾荒无人烟的森林和之前条框的城市也没有形成强烈的视听反差,在声音处理上,缺少了层次感,也许是叙事元素本身缺少环境音。从情节上,也导致了结尾背离社会走向荒野的意向不够明确。

13分钟前
  • 张子彧
  • 还行

长镜头一直跟着主角 主角始终出在急促的动作之中 充满焦虑和不安的氛围 人物精简 故事清晰突出 没有空镜和单独的全景 很写实的摄影风格 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 张力存在于故事和人物性格之间 不配乐不煽情 但深刻动人

18分钟前
  • lockinpocket
  • 推荐

看得人也沉默 无快感

23分钟前
  • Lusion的小剧场
  • 较差

情节关键点的跳进,往往能够取得向内的极大震撼;推到高潮时解决问题VS一开始便在麻烦中挣扎,基本成为了区别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最显著叙述策略标识。

26分钟前
  • 推荐

看着很平,事件和心理的双重刻画,社会洪流中女性的身不由己和弱势感。细节隐藏有趣,比如女主始终穿着的红裤子如同不曾磨灭的希望,怀孕与否的想象空间,以及最后一段心理话外音。

27分钟前
  • 倒带
  • 还行

介于法国片和东欧片之间的感觉,比较晦涩。题材很现实,但情节安排有些乏味平淡,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不推荐。

32分钟前
  • 且听风吟
  • 较差

罗尔娜的沉默》就是这样开始的,但它允许罗尔娜甚至不在场。一个她不知道的阴谋开始展开。

33分钟前
  • Karry
  • 较差

安静又不沉闷的好片子

38分钟前
  • looci
  • 推荐

沉默之下的暗涌。删减版真的很影响理解剧情

39分钟前
  • Beauty Mark
  • 推荐

比利时的移民漏洞,中途两人c过,以谋杀离婚,片尾对腹内孩子的喃喃自语,正直有吸引力勤劳健康的女人,洗

44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

我来是因为当你意识到你想要与一个人共度余生,我会想让你的余生越快开始越好

46分钟前
  • 豆友gEPeb6NtEw
  • 较差

就算拍移民拍了一辈子也躲不掉剧本的枯燥

50分钟前
  • 超威懒猫
  • 还行

又是同一类型的伦理片。 没啥好说。

52分钟前
  • 人参公鸡
  • 还行

追自行车转身道别的转场和景别都很大胆

56分钟前
  • T-fluoxetione
  • 还行

6/10。黑手党伪造身份和谋杀亲夫、出租车和信封交易以及红色裙子,象征身份关系的道具、黑色电影元素丰富了俗套的救赎主题,当罗尔娜试图帮助吸毒的假丈夫站起来、她宽衣解带的姿势并无欲望气息,这场景类似结尾逃进森林木屋准备诞生孩子的新生寓意,她对假丈夫之死的愧疚转化为带着孩子逃离罪恶泥潭。 @2017-04-23 03:54:03

1小时前
  • 火娃
  • 还行

最后的时刻在小木屋里完成精神上的救赎。

1小时前
  • ✨天语✨
  • 较差

假孕的母亲一直对着她的孩子说话,这是和周围唯一不会利用她的人的纽带。林中空空的小屋,她空空的肚皮,也燃起一堆柴火成为她无望世界里的希望。道德和情感纠缠的达内

1小时前
  • sss
  • 还行

被忽略弱化的死亡情节直接与「沉默」相对,腹中子的虚实催发情感存疑,又或者是,遵循情感如此艰难,被压制的善良最终成为宿命。

1小时前
  • 郝小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