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一名的国企混混在礼堂被手术刀精妙割喉,不可一世的官二代在河畔被利斧残忍钝击,看似与世无争的花店小哥,也在最匪夷所思的地方丢了性命。
横亘十年,发生在重庆的三桩凶杀案,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互为因果。
如果硬要做一个不太剧透的简介,《追·踪》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
有悬疑、有凶杀,亦有浓烈的爱恨情仇,《追·踪》可以有一百种方式来拍摄,但导演李霄峰选择了最高起低落的那种:从商业悬疑的构架出发,又用充满文学性的符号化视听语言拆解时空和真相,片中裹藏了对少年纯炙的眷顾,对是非曲直的执念。
沉重的凶杀罪案被导演强烈的自省意识挥刀乱舞,人和事在刀光剑影中碎成吉光片羽,落定成被遗忘的灰烬。
真相在三分之二处就已明了,而对人性的追踪才刚刚开始,讲述者和观看者能默契地感对方的一声叹息。
这是最好的方式吗?
很难讲,但这是最诚恳的李霄峰的方式,也许也是《追·踪》这个故事最适合呈现的样子。
在李霄峰的处女作《少女哪吒》里,女儿对老爸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追·踪》的故事一脉相承,不过是换了一个更强烈的叙事环境,又诚实地讲了一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在一个「成年人只讲利弊,只有小孩才分对错」会被当做金句抄到大街小巷的年代,导演的这点坚定显得更加珍贵。
《追·踪》的故事以两对情侣作为核心人物设定,但两个女性角色只负责「美和善」,她们同以被追求的目标出现,亦都和重要利害冲突擦肩而过。
不知道是否是导演刻意地安排亦或善意,女性角色在物是人非的时代变迁中,呈现了永不凋零的美好,与之对应,所有登场的男性角色,则都承载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彼此竞争、相互猜疑,独自成长、困斗并衰老,唯有文学让反倒让两个陌生男子之间建立了奇异的亲密。
在登场的男性角色中,两位被害者要么是社会体系的权贵阶层、要么是家庭关系的话事人,他们同以「施暴者」的姿态高高在上,但影片又刻意呈现了他们浪漫的一面:黄觉饰演的杜国金吟诗作画游泳,无不充满着雄性荷尔蒙的魅力;而徐峰的继父虽然出场不多,但炒菜吃饭自得其乐,神采飞扬了父权的张狂。
作为标靶,他们的恶无论是否「名副其实」,至少都是毫不自知,展示了霸权者的娇蛮,亦反射出反抗者的孱弱,可能这也比较接近一切谋杀的本质。
罗晋饰演的王栋和辛鹏饰演的徐峰,是故事里互为镜像的主角,胆怯给了两人惺惺相惜携手同行的理由。
他们的命运承担了导演的价值选择,《追·踪》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体察人的自省意识:欲望催人向上亦拽人下坠,我们若对自己诚恳,就能关照出曾被欲望扭曲的恶意,倘若愿意视而不见,欲望本身就是最好的辩护理由。
如果说比起《少女哪咤》有什么飞跃的话,在《追·踪》里,导演李霄峰保有少年心性却不沉迷其中,既愿以赤子之心去体恤少年愤懑,亦能以成年人的理性去思辨罪与罚。
而命案之外处理得最飘忽的角色,是聂远饰演的警察,他不是什么高明的警官,并不担当一般刑侦片里破案解惑的功能,他更像是导演假观众视角完成的一次审视。
正因如此,警察貌似和整个剧情毫无关联的日常生活闲笔,与主线形成了对照,游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诘问的似乎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时代的真相:当美好都已逝去,正义已然迟到,又有哪些不应缺席。
这五个人物伙同失忆的王栋岳父、方励客串的入狱的杜明义,从少年写到颓老,建造了李霄峰世界观里完整的男性图谱,呈现了一个男性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命案不过是将他们穿起来的绳索。
在一个貌似非常类型化的故事里,《追·踪》实则做了非常个人化的处理,文本之外,影片的美术、摄影以至音乐都藏满了符号化的设计:俯视镜头带来的绝望感,红蓝对比色凸显人物性格,坦白说来汁水满溢得都有些淤了,剪辑上片段化交错的呈现,与其说是酝酿悬疑气氛,不如说更像诚恳还原人记忆的偏差:时而浓烈,时而绵密,时而轻率。
有趣的是,恰是这种略显「笨拙」的努力,让《追·踪》在越来越确定的案件真相之外,有更多不确定和莫可名状的表意:飞速消逝的诗意时代,土崩瓦解的集体主义,以及财富急剧累积,社会快速发展之外是阶层的固化。
在万众欢呼经济昌明的时代,李霄峰保持了一个创作者该有的警惕:个体故事层面,《追·踪》是清晰的成年式的自我审判,在社会批判层面,又保留了强烈的无来由而难言尽的怒,宛如重击在棉花上的拳头。
这层循环向上的坚定和茫然,有如影片中王栋独自舞蹈时轻盈的一跃,从凉棚跃上屋顶,愿在更高处觅得广阔和自由。
《追·踪》是一部诚恳的充满性情和趣味的电影,有着当下大银幕上稀缺的诗意和文学性,映照了创作者的自觉和自省。
想起来多说一句,如果影片探讨的是自省,片中最需要解释的强行为倒是「缺乏」必要的解释和铺垫,可能在导演的心中,「自省」是一种本能,「诚实」就是诚实者最牢固的镣铐,只要给人选择的机会,道德会且只会惩戒有道德感的人。
我们常说「身不由己、情非得已」,亦常感叹「人怎么就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人」。
其实人从来都是有选择的,如果愿意诚实一点儿,你变成了你不喜欢的人,可能你本来,就不值得被自己喜欢。
很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顿河(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8873396不文一名的国企混混在礼堂被手术刀精妙割喉,不可一世的官二代在河畔被利斧残忍钝击,看似与世无争的花店小哥,也在最匪夷所思的地方丢了性命。
横亘十年,发生在重庆的三桩凶杀案,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互为因果。
如果硬要做一个不太剧透的简介,《追·踪》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
有悬疑、有凶杀,亦有浓烈的爱恨情仇,《追·踪》可以有一百种方式来拍摄,但导演李霄峰选择了最高起低落的那种:从商业悬疑的构架出发,又用充满文学性的符号化视听语言拆解时空和真相,片中裹藏了对少年纯炙的眷顾,对是非曲直的执念。
沉重的凶杀罪案被导演强烈的自省意识挥刀乱舞,人和事在刀光剑影中碎成吉光片羽,落定成被遗忘的灰烬。
真相在三分之二处就已明了,而对人性的追踪才刚刚开始,讲述者和观看者能默契地感对方的一声叹息。
这是最好的方式吗?
很难讲,但这是最诚恳的李霄峰的方式,也许也是《追·踪》这个故事最适合呈现的样子。
在李霄峰的处女作《少女哪吒》里,女儿对老爸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追·踪》的故事一脉相承,不过是换了一个更强烈的叙事环境,又诚实地讲了一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在一个「成年人只讲利弊,只有小孩才分对错」会被当做金句抄到大街小巷的年代,导演的这点坚定显得更加珍贵。
影片拍摄角度新颖,一开始看片名的时候倒是觉得不甚惊喜,冲着剧情介绍还是去看了。
电影整体有种沉郁细腻的风格,故事背景有明显的年代感。
个人喜欢电影整个的画面解构风格,来自一个喜欢研究画面色彩的社畜。
隔屏feel到的熊熊男性荷尔蒙,还有人性的挣扎,总的来说,看完这部电影还是觉得非常之过瘾的。
如果一个人有了心魔,它总是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状态,别无他法去改变,不如试着和它好好相处,结果反而平凡一些。
故事一开始留在徐峰继父马旭东身上的线很清晰,被杀和嫌疑人都很容易联想到徐峰母子身上,现场干净利索的手法徐峰第一时间也没有想到,因为人确实不算是他“杀”的,如果在脑海中杀一个人一万次也算是“杀”,徐峰自己一直也真的混淆了他对继父的恨与弑到底对不对。
在此之中,20岁的徐峰得不到家庭的爱与温暖,自己碌碌无为且像树叶一样飘忽摇摆,在地摊偶然所得的《复活》,也许是王栋为了给萱慧买一件礼物而变卖的,只有你爱一个东西,才会在它上面反复表达你自己的痕迹。
他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寄出了一封封泄愤的信,既像玩乐,也像复仇。
徐峰很想要一个像家的家,和像家人的家人,徐峰求之不得。
这是影片的开头徐峰发给我的感受并不好,也一直在猜最后他会有情绪上的反转,想和自己和解但已经太晚的人。
到了影片结尾的最后一系列王栋的表现,一个自私自利既恐怖又悲哀的人物刻画淋漓尽致。
最后关头,王栋仍旧关心萱慧是不是爱他,他实际想问:萱慧,我在让你爱我这件事上,我赢了吗?
我可以为了你杀情敌,为了你杀杀死情敌的人,我赢了吗?
我是100分吗?
如果王栋手里有一把尺,他始终丈量的是自己这个人,而非任何他口中爱着的人。
擅长利用徐峰的稚嫩思考和冲动头脑,擅长在萱慧院长父亲面前渲染自己的人设,擅长给萱慧制造他爱她的假象,擅长给徐峰制造杜国金该死的多金潇洒形象,从而让徐峰更好的移情联想到憎恨的马旭东。
这些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能够在他的生活里不再被罚站一夜无法回家,可以得100分。
杜国金如今来看是一个比较渣的男友,但抵不过萱慧爱他至深抵消那些怨恨。
马旭东如今看来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文艺气息的家暴厨子。
任何人都不是初一十五的月亮,不是这缺就是那圆,但都一样亮。
不难联想像王栋这样的人,再他的生活里曾经多么的小心翼翼,徐峰这样的孩子如何如履薄冰,但都像徐峰最后说的,他们罪不至死,是我们自己的心魔戏太多了。
我本人是罗晋的演技粉,觉得王栋在他的塑造下,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对比不够强烈。
本弱—翻烈—崩盘的弱。
辛鹏的徐峰用力过猛。
最佳还是给马旭东这个演员了,自己吃自己做的菜时候表现,不仅看不见身边那两个人,活在自己无端欢快的世界里,是平凡人最真实的状态。
非常nice的一部电影,特别推荐随着年纪的增长,最怕别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其实是天真。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该具备的是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日益远大的前景,你应该相信线性的进步的价值,并且承认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人总是身不由己,你应该已经接受,世界从来都是不公正的,为了生存下去犯一点错不过是权宜之计,应酬、攀附、自我吹嘘,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缺点,你应该早就习惯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自己取悦和保护自己,不再需要人群。
天真,唯独只有天真,不再是你的权力。
很难用标签去定义这部电影,刑侦剧、犯罪片、文艺片都不是,又都不纯粹。
故事其实超简单,就是两个文艺青年交换杀人,十几年后随着成长和人生机遇不同,心理产生产生了矛盾,最后内讧的故事。
整体是文艺片的气质,节奏很慢,一个动作一个凝视能保持一分钟那种。
光影很讲究,年代感很强,气氛营造也很用心,感觉导演是想认真拍一部直击人心的电影,奈何能力有限,力不从心。
剪辑跳跃,冲突感缺失,细节不够,你能看出他的用心,但就是感觉别扭的那种。
称不上烂片,冲罗晋的演技给个三星,打个CALL。
我很讶异,这导演是多大能耐,把聂远、黄觉和罗晋都拉来演一部网剧,里面的一众美女也是又养眼又不拉胯。
尤其是罗晋,一直以为就是个没啥演技的流量明星,从来不看他的剧,谁知道还是很有演技的,在单纯和阴鸷之间横跳,在深情与偏执之间游走,最后剧场那几分钟,表情克制而丰富,高光时刻啊!
可惜其它两位实在没啥发挥空间,还不如那个小鲜肉塑造得饱满。
“杀人,是不对的!
”你以为看到了别人的罪恶,其实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你没资格决定他人的生死。
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谎言,掩盖的是自私和狭隘、对权利和金钱的追逐,以及贪念。
剧情不错,是近期看过的不错的国产悬疑电影了。
本片原名叫《追·踪》,后改名为《灰烬重生》,个人认为后者确实更好一些,前一个名字更像是聂远所饰演的陈维坤视角所发生的故事,但是该角色在整个剧情作用上发挥有限,改名后,名字更贴合故事——一场已经燃烧过后化为灰烬的罪恶,如何在时间的变迁和人性的苏醒后重新面对灵魂的审视。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好剧,非常好看,罗晋演的非常好,给个绝对的好评,好评,好评,力荐,力荐,力荐。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好剧,非常好看,罗晋演的非常好,给个绝对的好评,好评,好评,力荐,力荐,力荐,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好剧,非常好看,罗晋演的非常好,给个绝对的好评,好评,好评,力荐,力荐,力荐,
喜欢罗晋演的片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推荐!
喜欢罗晋演的片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推荐!
喜欢罗晋演的片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推荐!
喜欢罗晋演的片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推荐!
喜欢罗晋演的片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推荐!
喜欢罗晋演的片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推荐!
喜欢罗晋演的片子,内容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推荐!
昨天被我哥逼着看了这部电影,这个类型的绝对不是我喜欢的。
而且逼着我写个影评。
看这部电影是由于我哥给我发了个视频,视频的标题是爱而不得,但是我觉得这里没有爱,男主对女主的感情称不上爱情。
只是他自卑的舔狗生活,他设计杀了黄觉的角色也是为了他自己的自尊。
而且电影的细节,我觉得女主并没有打掉孩子,从影片显示10年后开始,女主女儿的年龄,包括女主在和男主跳舞,男主的思维里面是黄觉再和女主跳舞,他只是充当了黄觉而已。
如果男主没杀死黄觉我想女主应该可以和黄觉结婚的。
从老院长夸黄觉的话里面能体现,一个父亲不会夸一个把自己女儿肚子搞大,而且抛弃她的男人的。
再来就是女主唱歌时,女主的爸爸邀请男主坐旁边,应该是那时候黄觉的角色以死,男主当了接盘侠。
而后对应女主看女儿唱歌,男主赶来,始终没有看台上的女儿,只是问了句你爱没爱过我,而女主却没正眼看过男主,回了句杀人不对。
全片的摄影和色调非常任性,非常奢靡,也非常美。但人物角色关系捋得有些乱,时不时闪回、插叙交织的剪辑运用是炫技亮点,但在对整个故事的流畅性完成度上却是减分项——故事本来可以讲得更好些的。
为两个我喜欢的男演员而来。片子三星,偏心给了四星。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想玩花活儿,首先得本子硬。人设没问题,故事到双主角杀完人都没问题。但故事从这里才真正开始,可惜后面全崩了。
?黄觉的腔调总是一个样,怎么好像要色诱罗晋似的。
設定有些意思,但拍得太浮誇了。燈光和調色可以更好。BIFF1019CGV센텀시티
能有两星完全是因为在码头垫着底 剧情漏洞百出 人物动机行为想当然 滥用所谓的风格化镜头 全程强行给演员尴尬大特写 夸张但缺乏实际意味的光色 聂远以为自己拿了主角的剧本 然而发现后面没自己什么事了 罗晋连演吊丝穷学生都是一脸“我为何帅的如此深沉” 导演还是真诚的 但真的不适合拍电影
把文艺片的表面学会就行了,把简单故事整得故弄玄虚就行了。
杜国金对生活很真诚
7.9=8.0-0.1我们都以为在此之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过命运早就将我们重叠在一起
什么鬼?拍的太作了吧…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还不错
铅黄电影,还算有作者性
想看3小时版本,但也不知道警察一线丰富会否更好(毕竟婚礼上警察的表现也太大白话)从《少女哪吒》到《追踪》,稳健地走出一套自己的风格。完全可以脱离现实进入到封闭的疑案中,但联结追与踪的案件真相与现场,也成就了时代的节点。资本主义与阶级的现实问题被抽象成存在问题;船远渡后的乡愁与怀旧
电影不错…映后交流导演略失望
最初粉上罗晋是因为他在《美人心计》中的眼神和哭戏,没想到时隔多年在本片中重现。王栋和妻子在剧场观看女儿演出的戏堪称高潮,罗晋把“王栋”多年压抑、痛苦的情绪在短短几分钟内自然的宣泄出来,演技精湛;辛鹏把“徐峰”前后的性格变化诠释的恰到好处,演技有进步;黄觉演起痞子混混和以往文艺的形象判若两人,“杜国金”真是个邪魅,性感,迷人的角色。但全片剪辑略显混乱,时空的交错有时缺乏必要的交待;萱慧竟然会如此直白的说出那句小朋友都知道的话:杀人是不对的。请问编剧,陈维坤又不寻找线索,又不参与破案抓捕,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
被太多与自己原始表达相悖的东西干扰的七零八落。导演擅用臆象去营造一种捉摸不透的人物关系,想让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情绪能与所谓形式感完美结合,《少女哪吒》适合这种方法,但本片就完全不行。似乎中国的作者导演或是独立导演出身拥有足够资金拍第二部片时,都喜欢让震耳欲聋的声效和配乐喧宾夺主
听完映后扣1分,故事逻辑过弱,形式大于内容。
罗晋很惊艳,黄觉一如既往地稳。
被徐峰这个角色实力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