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一位依靠诈骗起家的“网骗”,在获知自己身患“绝症”之际,决定在最后的日子里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却卷入一起阴差阳错的事件,主题都是一个生活劣迹斑斑的角色在人生尽头之处对人生的感悟,同时电影还加入了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
片中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饱含了大量复杂的情绪,或讽刺,或自嘲,加之两位主角的身份设定和无疾而终的情感,令人的心境五味杂陈。
沈腾在片中相对内敛,最后一刻令人动容,而马丽在片中的善良女孩形象则稍显简单。
但由于刻意突出主角,而压缩了其余角色的地位。
别看角色众多,除了主角的笔墨之外,其余角色被压缩成一张白纸,毫无刻画可言,完全沦为功能性角色。
最早的一念天堂是一个小品,沈腾饰演的小偷在偷一家的时候遇到大火,为了救人最后把命都搭了进去。
他说这是他这辈子唯一做的一件好事。
电影里的沈默也一样,得了脑癌后想做点好事,捣毁一个骗子公司,为了这个目标继续做着一个骗子,最后也是一样的结果,可能是为了点题吧。
沈腾的表演很好,各个层次都拿捏到位,倒是马丽,没有什么发挥,角色其实也没有多讨喜,或是代入感,杜晓宇的蘑菇头总让人想起包贝尔,感觉演的也是一个差不多的角色吧,有点烦人。
怎么说呢,这应该不算是喜剧吧,而且全是靠沈腾一个人撑着的,故事是好故事,可是表现得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最后的最后,以为沈默会被马丽的电话拉回来,可是还是不得不完成他的宿命,也许是表现的主题本不轻松,所以有点差强人意吧。
再刷之后觉得,如果改成沈默因为骗了马丽觉得过意不去,从而改好,对抗整个诈骗集团,之后才发现自己得了脑癌,完成了最后的蜕变。
感觉要更戏剧和令人唏嘘一点呢。
看开心麻花的剧,本就抱着看喜剧的态度,这个剧也基本是他们一贯的风格,搞笑的背后,来点沉重。
沈腾演得很好,他得了绝症,打算来一场人生谢幕,谋划了很多局,扮演很多角色,每一小段,多少都是有笑点的。
马丽是他骗局中的意外,居然是个真正纯良的人。
最后沈腾依然从天台跃下,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其实,片子里讽刺的那些点,什么地沟油之类的,我觉得也就一笑。
但主角面对死亡选择的人生之路,倒值得思考。
面对死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回,然后洒然而去,也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生态度。
这样说吧,我第一次想认真的写影评。
中肯的评价就是注定有人会不喜欢这个风格。
不像夏洛特那样会火,因为题材问题不会有人有太多共鸣,笑点给人感觉有点生硬。
从不关注导演,因为我并不懂导演的拍摄手法。
而且跟我一起看的三个人,一个没懂,两个差点睡着。
先对比下最近很火的老炮儿(老炮儿我能给4.5或者更高)。
同样写实的电影一念天堂没有老炮儿真实。
幽默方面也不如老炮儿的那种偏黑色的幽默。
演员也没有冯小刚那种天然为这个电影准备的感觉。
逻辑性方面却要比老炮儿更加缜密。
两个电影的逻辑性方面都有点我好奇的,老炮儿是打酱油的女孩,一念天堂是所谓的相遇。
所以故事的连贯性就出现了一种不爽老炮儿给我感觉后半段一直在为了演而演。
一念天堂却是男女主线不明确。
所以我要推荐的也是老炮儿而不会是一念天堂(同期对比)不会很明确的给出表现分。
因为不确定也怕自己说错。
缺点说完该说优点了。
之所以跟老炮儿对比是因为这两个的电影给我的感觉一样。
有些幽默的写实电影,只是一念天堂有些更高层次的东西。
一念天堂是欢乐喜剧人里开心麻花团队表演过的一个节目。
同名电影难免让我有些想联想,当时的小品是一步天堂更准确点。
电影也给我感觉是一步天堂,因为男主知道自己要死掉了,还是想做完自己要做的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并不觉得以前他是个好人,也不觉得电影里他做的是好事。
这也就是我理解的一步天堂,而之前的他在踏步,捐钱也好,帮忙破案也好,给我感觉都是帮他自己。
迈出的一步是哪一步?
就是他对马小丽的一步。
错怪了她,骗了她的钱,演了一辈子却看不出她没有演。
没有对马小丽迈出的一步却在天台迈出。
演了一辈子,尝试所有角色却没有演自己。
说他是小众电影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一个做事不论对错都想追求一个所谓意义的人。
我觉得这样的人不会只有我一个。
明明沈默可以帮助杜雨给他一些钱却没有,而是去做他觉得有意义的事。
可以毁掉那些骗子却选择劝退。
追求着自己心中的意义,是能引起我的共鸣。
不说太多关于自己的事,感觉能成功引起共鸣的都是好电影。
但是心中意义远没有如果可以改写过去那么诱人。
我给的评分是有个人情怀因素的分。
影片讲述一位依靠诈骗起家的“网骗”,在获知自己身患“绝症”之际,决定在最后的日子里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却卷入一起阴差阳错的事件,主题都是一个生活劣迹斑斑的角色在人生尽头之处对人生的感悟,同时电影还加入了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
片中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饱含了大量复杂的情绪,或讽刺,或自嘲,加之两位主角的身份设定和无疾而终的情感,令人的心境五味杂陈。
沈腾在片中相对内敛,最后一刻令人动容,而马丽在片中的善良女孩形象则稍显简单。
但由于刻意突出主角,而压缩了其余角色的地位。
别看角色众多,除了主角的笔墨之外,其余角色被压缩成一张白纸,毫无刻画可言,完全沦为功能性角色。
“童年的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沈默是一个演技高超的“惯匪”。
他善于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去诈骗、威胁和勒索,但他欺诈的对象很一致,他们都是不同行业的利欲熏心的骗子,比如假药贩子、电信诈骗分子、街头碰瓷的老头、饭馆卖毒肉的黑心老板。
沈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诈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行侠仗义”。
沈默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最初,他把诈骗来的钱用于自己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但当他在医院检查出胶质母细胞瘤,也就是脑癌,他通过读唇语知道护士在病房外谈论自己只剩6个月生命时,沈默开始把自己诈骗来的钱匿名捐献到慈善机构。
这时的沈默,他的行为可以说从“行侠仗义”变成了“劫富济贫”。
但是,沈默做这一切真的是为了某种正义感吗?
我最开始以为是,直到沈默对马小丽讲出自己的身世时,我才明白,沈默的“行侠仗义”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复仇,是为了补偿童年的痛苦和仇恨。
沈默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车祸的原因是由于有人为了贪图补车胎的钱,在路上撒下十字钉故意刺破行驶中的汽车车胎,来招揽更多生意。
沈默父母汽车的车胎被刺破,以至于来不及避让一辆逆行的拖拉机,在与拖拉机没有接触的情况下,汽车侧翻,车毁人亡。
在这个法律无法制裁坏人的交通事故中,沈默失去双亲,开始了寄人篱下,随亲戚四处辗转谋生的生活。
一切肇始于那个利欲熏心往路上扔十字钉的人,这样的事在当今社会太多,包括那些故意碰瓷的人渣,他们无意于致别人于死地,却经常能造成别人家破人亡的惨剧。
童年时期的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为沈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长大成年的沈默,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他钻研《表演圣经》,训练自己的演技和身体,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同时扮演无数个角色,从外形到气质、从性格到习惯,人格分裂式地全新地塑造着不同的人:外卖小哥、电话诈骗分子、假药贩子、饭店伙计、公司总裁……“社会是个舞台,人生是场大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我的角色远不止这一个,但所有的角色都是在帮助警方惩治罪恶,没人知道我是谁,因为最好的表演就是了无痕迹。
”每一次演技精湛的表演最后都能帮助警方抓获一票坏人,他再悄无声息地从容退场。
一次又一次,为什么他如此孜孜不倦,而且乐此不疲?
因为每一次惩治恶人,对他来说仿佛都从童年伤痛中的解脱,都是对当年那个压在汽车废墟中无助的小孩的救赎。
报复了那个扔十字钉的坏蛋,似乎童年就可以躲开那个噩梦,似乎沈默的人生就会全然不同。
“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
为什么人生只有一次?
有很多事来不及做,很多情感来不及感受,我想,也许表演能够弥补这些遗憾吧。
体验不同的人生,如果可以这样,三个月足够了。
”沈默的童年缺失太多,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温馨,缺少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情感——爱。
人生只有一次,沈默来不及体会这些他渴望已久的东西,就已经在孤独和仇恨中长大成人。
于是,他让自己在“表演”中去获得,体验不同的人生,尝试去获得那些他从未拥有过的可能性。
在那些他自导自演的“人生大戏”中,他惩治了恶人,似乎也“救赎”了自己。
“完成一个角色,就像走完一个人生,我演过那么多角色,看过那么多人生风景,没有留恋,也没有牵挂”但是,演技再精湛,他扮演的也是别人。
舞台的大幕一落,他仍是一无所有。
他唯一的“收获”就是,他成功报复了恶人。
可悲的是,复仇永远不能让一个人真正解脱,每一次复仇成功只能加深心中的恨意,却不能减少它。
沈默想要从童年的噩梦中脱身出来,但结果却是让他越陷越深。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这份不断加强的恨,让他在地狱中万劫不复。
电影名叫《一念天堂》,如果就让沈默这样在自己的地狱之路上挣扎下去,最终6个月结束,因脑癌而死,电影无疑是一部令人落泪的悲剧。
但是这部电影还有更高的追求,它一定会安排一束光照进来,照在正走向地狱之路的沈默身上。
马小丽就是那一束光。
沉溺在恨中,即使想尽各种办法挣扎,最终也难得解脱。
复仇带来的是快感,而不是救赎。
但是,爱,可以。
沈默对马小丽的看法几经变化。
最初凭借直觉,认为马小丽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好人,并暗中助力她的“网红事业”。
后来因为误会,误以为马小丽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诈骗钱财,沈默好不容易以为自己找到同类,却发现被她欺骗后的怒火熊熊燃烧,他毫不犹豫地利用电话诈骗的手段很快骗光马小丽银行账户里的所有积蓄,以报复她对自己的“欺骗”。
由爱到恨,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瞬间。
但是,通过后来的接触,沈默再三观察,终于还是发现马小丽被自己误会,她从来没有骗过钱,她善良真诚、朴实坚强,关心身边人,一直凭自己的本事艰难而努力地活着。
沈默内心大受感动,暗中归还了诈骗马小丽的钱。
到这里为止,沈默爱上马小丽的理由仍不充分。
直到马小丽有一次喝醉后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才真正击中了沈默那颗封闭已久、干涸却极度渴望爱的内心。
沈默假扮厨师,为马小丽和她的朋友炒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
他手忙脚乱端菜出来的时候,嘴边还粘着一小颗西红柿丁。
醉醺醺的马小丽,顺手帮他擦掉了嘴边的异物。
这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下唤起了沈默童年时那场车祸中的一个记忆,在仇恨凶手之外,他还记得母亲一个充满爱的动作:在被撞毁的汽车废墟中,幼小的沈默蜷缩在母亲怀里瑟瑟发抖,沈默脸上挂着血珠,母亲也已经奄奄一息,慈爱的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温柔地帮他抚去了脸颊上的血珠。
母亲手指的温柔触感一直留在沈默的记忆深处,而马小丽的那一个动作帮他打开了这个尘封的记忆片段。
充满仇恨的童年噩梦中,还留存了一点爱之光。
记忆中的母亲之爱和马小丽的关怀重合了。
在地狱之路上狂奔的沈默,第一次被一束光照亮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一念之恨,带沈默入地狱。
一念之爱,让他被天堂之光照亮。
但悲哀的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沈默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这份爱,他承担不起,也没有时间去感受。
他扮演了无数的人,已经掩盖掉了那个孤独、脆弱、渴望爱的自己。
当马小丽的爱来临的时候,他用哪一个自己去面对她呢?
沈默发现自己迷失了。
“每场戏都有落下帷幕的时候,每个角色都有告别演出的一天。
”沈默是一个演员,他想的是如何谢幕。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在谢幕前的最后一场戏里,他爱上了女主角,他念台词的时候动了真情。
“幸好她说的是台词,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告别这个舞台。
”沈默在演戏,但是马小丽没有。
沈默演绎的是不同角色,但马小丽爱上的却是沈默。
这让沈默该如何退场呢?
罢了罢了,姑且当做马小丽也在演戏吧。
马小丽:“我第一次见你,就觉得我们俩之前在哪里见过,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我希望,这种缘分可以无止境的延续下去。
希望有一天,你能明白我的心”沈默:“姐,你说的是台词吧。
”马小丽:“……对,明天考试用的。
你觉得怎么样?
”沈默:“不错不错,一定能考个好成绩。
”沈默的人生快要落幕了,他没有选择地要告别舞台,他没有时间陪马小丽走下去了,他只能孤身赴黄泉。
马小丽的一念之爱,让他仿佛置身天堂,但也仅仅是“一念”的天堂而已。
他已经在地狱之路上走的太久太远了。
“笑,是人类情感高级的一种表达方式,最能体现我们的内心,对我而言,只是塑造角色的一种手段而已。
”演了那么多角色,哪个都不是自己。
沈默表演过无数种笑,但只有和马小丽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吧。
即使不能将缘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但至少体会过一念之爱,这也算是一种幸福。
电影结尾,沈默站在大厦楼顶,凄然地看着这个世界,低头亲吻母亲留下的尾戒,然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每场戏都有落下帷幕的时候,每个角色都有告别演出的一天。
”“等一下,我好像,忘了演我自己。
”恨可以赋予你无穷的力量,把你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帮你办成常人办不到的事情。
但你会在恨中迷失自我。
本意是想在恨和复仇中寻求解脱,却在恨中面目全非,永远拘禁在无尽的孤独和虚无中。
一念之差,却在地狱中万劫不复。
爱使人柔软,使人有所顾忌。
爱的力量是温和的,不如恨那般冷酷而有力,但它却能让你感到幸福,能帮助你从童年的阴影和伤痛中解脱,爱可以救赎人心中那个渴望安全和温暖的内在小孩。
一念之爱,让人沐浴在天堂之光中。
沈默的一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童年不幸,成年后又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补偿童年。
不仅没有得到治愈,反而迷失了自我。
最终,他用自杀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但是,沈默同时也是幸运的,至少,他曾经有过一念天堂,爱之光曾经将他普照。
滔天的恨意中,那一丝纯洁之爱将他救赎。
让他在弥留之际,终于意识到,“我忘了演我自己”,他用一生去恨,却在最后一刻明白了爱。
每一个人内心都或多或少带有童年的创伤,他们会从后天的经历和行为中去弥补童年的缺失。
有的人可以成功治愈童年,但有的人却迷失了方向。
童年时期留下的恨刻骨铭心,但恨无法解决恨,只有爱可以。
印度的圣雄甘地晚年一直致力于解决印度的宗教冲突,他甚至以绝食来号召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放下仇恨,和平相处。
在他绝食到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一个伊斯兰教徒问他,印度教的人杀了他的孩子,他该怎么办?
甘地回答他:“恨无法解决恨,只有爱可以。
你去收养一个被遗弃的印度教徒的孩子吧,然后尽你所能地去爱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沈默被恨折磨一生,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被爱治愈。
用爱去补偿童年之恨,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一念入地狱,一念去天堂。
如何选择,全在自己。
沈默是来不及了,但我们都来得及。
一念天堂 电影感触很多 这部片子演的不只是戏更是人生 也教给我们在社会的种种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演不同的角色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有着不同的感触 电影就像是给我出了个谜题我猜不出答案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去体验才能懂得人生的真谛唯一让人感觉遗憾的是电影的结局但这恰恰也是人生 因为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完美没有任何遗憾的所以演了那么多却忘了演你自己有时候不需要想太多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一念天堂的下一句是一念地狱,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人生很多美好的可能,可能你之前犯过错,可能你会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但更多的是警示,不是所有的犯错都会有机会翻然悔悟,重新弥补~一念天堂,一念向善,人间便是天堂,包括很多人正在做的恶事,只在一念之间~我觉得沈腾是个挺有思想和个性的人,喜剧并不仅仅是逗得人前仰后合才叫喜剧,好的电影也并不是大家都叫好才是好电影。
刚一出来恶评如潮,后来又被人称作经典的也不乏先例。
个人角度不同而已~
这部电影想通过黑色幽默来表现人生的虚伪和真实,可惜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想要展现的太多,没有空间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脆弱。
二是主角上帝化,几乎几个重要的巧合都是主角沈默安排的,反而没有给造物之手安排的空间,不构成黑色幽默的基本背景。
有了好演员、好制作,甚至好故事,如果不会讲述,也难以成就一部好片,不推荐观看。
看完一念天堂,我真的想给9分,满分十分。
【沈默的开场:我猜开头那一幕是沈默已经知道得病后,他站在天台上,穿得很帅气,摸着尾戒沉思。
那个时候他没有在扮演,那就是他自己。
也许早就盘算好了自己跳楼的结局,一切,他都在按自己设定的程序再演。
】【开头“我一定是在哪里见过她”:没错,在开场沈默用马小丽忘记带走的那只笔写汇款单的时候擦肩而过。
也许在一开始想不到那个没露脸的人是马小丽,但是在听到沈默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一下就想起来(说实话我是因为之前看过了mv)那么沈默到底是汇款给谁呢】【首尾呼应:马小丽低头填汇款单时,收款写的好像是平安博爱县,可以看出在直播间用蹩脚的理由说朋友得脑癌而“骗钱”的马小丽是个很傻很天真的好姑娘,其实沈默汇款的地址和马小丽是同一个地方,开头沈默用电脑转账就是给的爱心基金会,马小丽在直播间说的也是。
这大概是一种缘分,就像俩人看得是同一本书《喜剧圣经》,同样在“骗”钱,但是也都在捐助,沈默每次“干”完一笔都把钱捐给爱心基金,马小丽也一样。
】 【沈默对马小丽的骗:他去马小丽房间的时候趁她不注意拿走了抽纸上的汇款单,看到了她自己捐助的三千块钱的明细。
为了证明这个女孩是不是个骗子,才有了沈默假装天使基金会的客服让马小丽核实信息,骗走了马小丽的钱,他在饭馆看到这个女孩儿因为丢钱而庆祝的傻举动,确定了他的判断,这的的确确是个单纯的好女孩。
马小丽为什么就相信了他、核实了信息?
不仅因为她的单纯,也是着急,想确定自己的那比钱有没有汇到,因为那是要捐给贫困县的。
沈默可能无意间发现了这个事,后面才有了很多奇怪的搭讪,然而马小丽以为他只是演戏而已,这是的遗憾之一,男女主角都不知道对方喜欢自己。
】【老警察的追寻:说实话第一次看我没有看出来老警察这条线,直到结局的时候他对两个网红说:这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我一直想找到他。
才恍然大悟,杜宇骂沈默“你以前是个罪犯,你现在是在犯罪!
”大概是沈默之前犯了事和这个老警察认识。
沈默不是一个坏人,他一直在帮警方破案,从开头顺了下属手表送给龙哥,又顺走了龙哥的手机放到餐盘里间接地给老警察,接着顺走了开房人的行李箱,一气呵成端掉了犯罪集团。
每次沈默演完离开的时候,都有老警察张望的镜头:医院里沈默坐在轮椅上和老警察擦肩而过;沈默蹲在小饭馆洗菜,老警察进店问杜宇有面吗,说明他一直跟踪着,但是又不好上前确认,最后确定了沈默住在这个小区,然后和两个网红说了那番话。
】【利令智昏的杀手:出场时他在画画,画中伸出来的人手足以看出他的凶残变态,但是这是一个嫉妒心太重的杀手,因为北野一郎占据了“日本第一杀手”的头衔,他气不过。
脚边的报纸上写:山口组长神秘失踪 嫌疑人为北野一郎,就是他愤怒的原因。
所以后面沈默冒充北野的时候,他下了重手,然而杀手说“我最讨厌冒名顶替了”是因为他以为眼前的是北野而不是认出了沈默,因为报纸上说不知道北野的长相。
这里是全片的高潮,非常精彩,所有的骗局都形成一个环。
(但是我一个同学说看不懂这里我也是沈默扯过床单就装成第一杀手北野一郎去救人,他那个讲粤语的老板说你一个送外卖的装什么杀手,马小丽知道他在演戏,就立马接话说他是第一杀手北野一郎,只是乔装送盒饭的躲避警方通缉。
然后贾总就说“她就是刑警我作证!
”于是那个日本杀手就真的以为他是北野,下狠手打沈默,认为他抢走了“日本第一杀手”的称号。
一个被嫉妒心冲昏了头脑的杀手,再被沈默打趴下之后终于崩溃了,连马小丽和药商的打都无力抵抗,有时候因为很小的一个点,一切也就毁了。
】【讽刺:高级领导只顾着和美女自拍还有收贿,“开启全新的销赃模式”;贾(假)总和杂种,送爱马仕给药商装钱“和你气质真配”,假药公司叫信得过公司,“虽然我们的药是假的但是做得一定比真的还真!
”“没事儿吃吧,吃不死人”,“我们的药使用多种违禁用品两个网红假唱、扮可爱有无数粉丝鲜花,马小丽孤单的表演只有接杀马特的臭鸡蛋,杜宇衣服上的“上流”的上是下被反了过来……】 【暖心正能量:沈默把朱老板的钱还了回去,夫妇俩最后说“以后咱不干那些坏事了”;诈骗公司老板记得给沈默庆生,“员工的幸福有了着落才是公司最大的好处”;穷逗逼杜宇喜欢看日漫幻想着一见钟情,最后与美女真爱在沙漠“体验刺激”;马小丽相信世界有奇迹,也许是因为卡里的钱回来了(…)】【关于男女主的缘分:开头马小丽落下的笔被沈默用了,然后就一直带在了身上;俩人都看同一本书《喜剧圣经》,都爱演戏;都捐钱给同一个地方;买个菜也能相遇,住在同一个小区;都是小人物有大梦想,但是都很惨,沈默死了爸妈,马小丽对父母也只字未提;沈默的演技了无痕迹但是马小丽从一开始就看穿了;最重要的:俩人都不会表达感情。
】【最戳心的镜头:沈默和马小丽都有的一个画面,切了近景,就是人前笑脸转身落寞。
灯红酒绿时有沈默狂欢后的失意,每一个假装出来的笑容背后都藏着他巨大的孤独空虚。
马小丽上扬的嘴角挂着她无处诉说的难过委屈,只有在人后默默吞噬眼泪。
“笑,是人类一种高级表达情感的方式。
”沈默在人前演笑,杀马特对着视频癫笑他假装配合,直到听见了马小丽的歌声,沈默微笑了。
是不经意,也很自然。
那是他真正的笑容吧。
】【模糊的感情线:在饭馆,沈默从厨房走出来,马小丽自然地帮他抹去嘴角的番茄汁,让他想起了车祸那天母亲为他擦去嘴角的血,这让沈默对她的好感直线上升。
他当服务员忙前忙后,在两桌间圆谎,马小丽从镜子里看到沈默的表情,早已了然。
沈默骗了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
他给自己设定的计划里,没有料到会有马小丽。
“幸好她说只是台词,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告别这个舞台。
”我被这句话折磨了很久…沈默的不理解也许是在逃避,其实他明白马小丽的爱意,从他闪躲的眼神里可以看出。
但是如果他多想一步,也许就不会有跳楼的结局。
正因为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该演的都演完了,朋友的真爱也找到了,自己“生无可恋”,可以走了,而且他不希望自己的脑癌发展的后期让自己活得那么痛苦,如果这时候他理解了马小丽的表白,他留了下来,那才是对马小丽最大的残忍,这样的好姑娘一定会有更好的好人来爱护。
】看到一个评论,我觉得说得特别好:@楚楚_kelly :在破旧的饭店里,她早看穿一切却不去拆穿;她躲进厨房泪流满面,那是只有他看得见的脆弱;他装成日本杀手救她于水火,她脱口而出便配合默契。
没说出口的爱,其实从来都在。
【沈默不是忘了演自己,而是每一个他,都爱着马晓丽。
】【我好像忘了演我自己:其实有的,在天台亲吻尾戒,那时候他是以儿子的身份怀念母亲。
沈默一直在说谎话,可是她对马小丽说的全是真的:自己得了脑癌活不了几个月,他悲惨的身世,不幸福的童年,自己演戏的累,他一股脑说给马小丽听尽管她并没有相信。
】我当然不是水军,只是觉得评分有点低而已。
央视真是眼瞎了,不让六小龄童上春晚,什么。
哦,走错片场了。。。
1000个人有1001种联想,有些人说看不懂,因为中国人的喜剧似乎已经局限在能笑就好,或者是整部片子说一个大主题,最后在煽情一把,而这个电影反映了很多很多这会上的问题,讽刺效果做的好,结局,我个人认为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别忘了作回真实的自己。
打字不累,别喷了。
个人观点。
没有多少喜剧成分,有的话也是不太自然的。主要是佩服编剧能把沈腾饰演的演变无数角色的骗子的初衷归结为为了正义和公平。了解任何角色的心理,也演绎了无数的角色,最后才知道不清楚自己是什么角色。就像《功夫熊猫3》中极力追求的寻找自我。——就因为有马小丽那样愚蠢的好人,才让坏人得寸进尺。
沈腾真的是太喜欢演戏了,所有他在这部片子里演了很多很多的角色,目的是为了警方打击犯罪,影片从各个方面就是为了迎合沈腾爱演戏拍摄的。
最近看了一个up持续一年半的关于沈马的视频,回过头来补这一部。虽然杂乱但是颇有一些另类喜剧之王的感觉。诈骗与表演的融合,旁白式的“表面哲学”等依旧幽默动人。把现实和沈马宇宙所有电影甚至小品穿梭来看,这部最瞬间且美好。
影片的信息量不算小,结构的话比较新颖,表现出来的内容很丰富,黑色幽默也做的不错。
一般影片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无论之前的剧情如何复杂 情节如何跌宕起伏 喜剧片更是如此 而本片打破了这种常规 呈现一个悲伤结尾 一个发人深省的结局 就好像一壶酒喝到最后才喝出真正的滋味 一首歌听到结尾才听出歌手的心声 一对恋人到分手时才说出我爱你一样 为观众奉献了一部不走寻常路的黑色幽默
片片打卡
确实是奔着沈腾和马丽看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故事想借讽刺来育人,高度有但没有深度。
这部电影有个贴近天堂的名字,实际内容却把观众都推入了地狱,它名副其实地应该被列入年度最无聊国产电影的行列,剧本和导演都充斥着拼凑的劣质气息,如此无趣的电影竟敢贴着喜剧的标签,实在是胆大包天。《一念天堂》很好地证明了电影是一种属于导演的艺术,而它的导演不应该来拍电影。
凑合吧,导演大概想走疯狂的石头那种风格,但是没成功。
简直不能称之为电影,现在小品也能搬上大荧幕了吗?小品式的情节,小品式的浮夸演技,小品是在晚会上让人乐呵的,不是放到电影院里骗钱的!
期待值越大,失望越大
还蛮深刻的,就是剪辑和故事衔接再用心再清晰一点儿就好了。
12/31.首映,2.0。什么玩意?玩呢?看在和妹子一起看首映的份上加一星
这么好的电影打分这么低
很炫酷,有杜琪峰的味道。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低。
打一星的是不是脑子有坑
就是喜欢这种风格,很有意思的电影,只能说导演火候不够,那女的没死,主角自带无敌光环!!
节奏不错,细节写实,喜欢开心麻花
非常超现实。
沈腾蛮帅的..电影太烂,什么鬼台词,为了更好的场面调度..烂得我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