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美国剧情片《新基督山伯爵》,根据大仲马同名小说改编,全球累计票房7539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7.2,时光网评分7.3。
在看本片之前,没以为片名中的“新”字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只觉得是一个新版本的名著改编电影,但看过后才发现,本片确实不能叫做《基督山伯爵》,确实应该叫做《新基督山伯爵》,有对原著故事的很多改编和改变。
本片的味道和1961法国版明显不同,法国版忠于原著,是对原著小说的电影化呈现,而本片更像是一部商业电影,由于导演是动作片导演而加入了多段动作戏,所以使得这一剧情片框架的电影甚至可以称为动作片。
1961法国版和2002美国版虽然基本故事框架没变,但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美国版中出卖男主的好友角色,在法国版中没有,法国版中是一个和男主并无交集的爱慕女主的警察。
美国版如何改编,显然是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将原著故事格局设法缩编在2小时的片长中。
法国版几乎没有动作戏,动作戏点到为止,是标准的剧情片模式,而本片则可以称作是动作戏挺多的剧情片,或动作戏不算很多的动作片。
男主为了和仇家儿子相遇相识,法国版中男主救仇家儿子是骑马,而美国版则是男主雇人劫持仇家儿子、然后自己假装营救。
陷害男主的书信,在法国版中影片开始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书信,而美国版则开门见山,一开篇就是拿破仑将书信交给了男主。
法国版的越狱戏份不多,狱中剧情不多,男主的痛苦描绘不多,而美国版则加大了监狱戏份,增加了监狱长对男主的折磨,加大了越狱挖地道戏份。
男主的跟班,法国版是男主越狱后救其命的渔夫,而美国版的该角色变化为被男主所救的海盗。
美国版中的海盗角色是法国版中完全没有的。
法国版中男主漂洋过海被渔夫所救,而美国版男主漂上陆地后看到的一群海盗。
法国版男主入狱17年,而美国版减少到了13年。
法国版忠于原著,但拍得较平,中规中矩。
而美国版胆子很大,大刀阔斧做了改编,不受约束,剧情随心所欲,因此节奏紧凑感要强于平缓的法国版。
法国版的故事格局大于美国版,法国版展现了拿破仑王朝时期的社会动荡,涉及到了对司法体系的批判,而美国版虽然也以此为背景,但为了紧凑集中叙事而缩小了原著故事格局。
我在法国版影评中就提到了法国版的角色化妆不理想,男主前后容貌差别小,只是多了胡子,亲友无法辨认的可信度低,此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美国版中。
值得吐槽的是,本片中没出现基督山,然后男主就自称为基督山伯爵了,这很奇怪。
而在1961法国版中,男主找寻宝藏的那座山叫做基督山,而美国版中男主是在水底找到宝藏的。
结局的设计非常狗血,令人失望,亲生非亲生、生父养父反转、一家人面对面一脸懵逼这样的肥皂剧俗套剧情让影片大煞风景,我认为改编得面目全非的角色命运结局是本片的最大败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儿子的饰演者是如今当红的“超人”饰演者亨利·卡维尔,我在看本片之前并不知道亨利·卡维尔出演角色,在影片中越看越想超人,后来查了演职人员表才发现果然是亨利·卡维尔,出演本片时他才19岁,既不算高也很魁梧,而如今亨利·卡维尔已经是人高马大的彪形大汉了。
情爱化白骨,血肉为天枯。
鬼迷心窍的副船长费南德,因为对于年轻船长爱德蒙的嫉妒,而设计他终身关进了位于孤岛上防守最严密的监狱,原本爱德蒙的挚爱未婚妻美塞也投入了费南德的怀抱。
十三年的牢狱生活,爱德蒙在监狱里结识了一位狱友,在狱友的指点下爱德华制定了周密的逃跑计划,并且,爱德华获得了一张藏有巨大宝藏的地图。
终于,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爱德华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成功从监狱出逃。
找到了宝藏后,爱德蒙利用金钱为自己买了一个伯爵的头衔,称为基督山伯爵。
改名换姓之后,爱德蒙开始踏上他的复仇之路。
美塞原来一直没有忘记他,只是被欺骗他已死的消息,是以怀着身孕嫁给了费南德。
他在一系列精心安排设计之下救了费南德的儿子,却没想这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拨动心弦、一遍又一遍的是道德与人性的叩问,渗透其间的是一个作为写意之人不与世俗共谋的心念雅逸,也是一个作为情感主义者试图夺去道德制高点的图强,哪怕她依旧芙蓉出水难遮面,他的心底里不可能没有恨,直到他得知费南德的儿子其实是自己的亲生孩儿。
最终邪不胜正,在爱德蒙和费南德打斗的时分,爱德蒙用上了和狱友相互砥砺的剑术,最终击垮了费南德。
这是一个有些凄异和光怪陆离的故事。
着眼点便在于人的理智、情感与真性情。
无论从属于世间的他者如何褫夺逸魄,也无法改变内心中的唯一念想,和美塞相携纤手共蹑华宴的性情愿望。
两相回望顾盼凝眸唯见枫飘煞。
这是一个在负能量爆发的时刻让人感受到正能量的故事,曲终落幕一家三口得到光环的庇佑,荡气回肠的是永恒的爱恋思慕,也是月影怡人之中的虚空灵化。
扰乱日月星辰也要以身之察察得到霹雳纵横的凌霄之恋。
生命中的苛苦可以更好的完善个体的心智,让人在光怪陆离之间铤而走险而又不失善良本心,肤浅如你我没有经历沉浮喜悲却也是无法鲜衣怒马荡气回肠,船长的淋漓爱恨纵横壁立,一心为的是今生今世守候的缘,在复仇的同时也是将自己的倥偬和虚无的一面释放。
大团圆结局显示他不仅仅是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恋,而是将谙熟于心的复仇大计付诸实现,你如花我如叶如泣如诉,爱的永恒和至上伦理法则始终盘桓在他的内心之间,解除了所有的冰封收获了放逐后的真欢喜。
加冕典礼上的热气球彻底的揭示出人类的欲望与慕强,与其由着意态繁冗消沉,不若以素净玄妙之心得以真实的创造崭新的幸福,有了爱就不怕陌生。
人生的奔波劳碌倘若没有内心的惕厉抑或柔和做维度,便会使得所有的努力徒劳无功。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豆瓣评分7.2,竟然有2.7万人看在搜索下载时,就看到网友说,这是“最不忠实于原著的”一部,网友诚不欺我。
1.查了一下,是英国拍的,但导演是美国人凯文·雷诺兹,不认识。
换其他导演我也不认识,豆瓣查了一下他拍的电影,基本都在7分左右,这部《新基督山伯爵》7.3分,符合他一惯的水准。
2.导演大量加带私货,胡编乱改,有本事自己创作一部不好么?
非得糟蹋大仲马?
开篇就打,我都看懵了,《基督山伯爵》中没有这段剧情呀。
送唐代斯进伊夫堡时,唐代斯将两名押送人员推入河中,逃跑;然后,在费尔南多家里,又是一通打……不看原著,还以为这是武侠片呢。
▲唐格拉尔成了中老年大叔(站着的那位)3.人物改得相当离谱:唐格拉斯本来是会计、二副,本版成了大副,唐代斯成了二副,唐代斯的行为成了越权;唐格拉斯出场就是50多的年纪,后边怎么演呀?费尔南多是一个什么蒙台格伯爵的儿子,还和唐代斯还是铁哥们,完全不着调;没有原著中的卡德鲁斯;前半部的维尔福,身份上忠实了原著,但又给维尔福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戏,比如维母的出场,很哇塞的那种,但维尔福原著中的戏,大大的减掉了。
4.这片还有点粗俗,维尔福妈妈出场就不说了,在法老号船回港后,竟然是费尔南多先把梅塞德丝约出去,在海边聊天。
费尔南多直接要求梅塞德丝跟他“打扑克”,好猥琐,差点没雷死我。
我怀疑是汉译字幕的问题,回看了英文字幕,真的就是“打扑克”。
▲法老号回马赛港后,梅塞德丝不是先见唐代斯,竟然是被费尔南多约到海滩边聊骚5.唐代斯进伊夫堡监狱,每年都要被监狱长鞭抽一次,哪来的戏?跟剧情安排有毛关系?这么个死变态插进剧中,也是搞得莫名其妙。
6.其他版本中,法利亚神甫一段,把情节交待清楚就略过去了,但本部大段剧情描述狱中情景,两人不是在蹲监,倒像鲁滨逊在享受生活。
法利亚神甫从地下钻出来那一段,看得我头皮都发麻,正常的思路就是:拣砖头直接给闷了,然后,全剧终……
▲当法利亚神甫这个姿态出场时,我就想一砖闷死他7.回到巴黎的阔佬基督山伯爵,召集了家庭宴会,然后坐着火锅锅底从天而降,还有4条大汉,骚首弄姿顺绳爬下来。
基督山伯爵从气球上下来的那一刻,我实在忍不住了:妈的,神经病呀!8.法利亚神甫告诫唐代斯,不要杀人,不要犯法。
通过法律的手段,将做恶的人绳之以法,基督山本身的复仇全在法治的框架内,但本剧中基督山伯爵竟然动手杀人,不仅勒死了唐格拉尔,还击剑中刺死了费尔南多……美国导演都这么疯么?
▲美国导演的城乡接合部审美9.梅塞德丝轻浮得要命。
原著中,梅塞德丝真正是一个厚重且正面的形象,这剧中被演成了一个绿茶婊,最后又被基督山伯爵原谅,爬上了基督山伯爵的床……这是老美老英在黑法国吗?
10.如果把大仲马这部书分成两部分,那么伊夫堡逃狱就是分界点。
这部电影前半部还能说是改编自《基督山伯爵》,就是改的辐度有点离谱;后半段,直接是没谱了,导演直接放飞,把原著扔了,自己信马由缰……大仲马他老人家能瞑目不?
看了电影《基督山伯爵》。
从前我认为,电影远远比不过原著的表述,可是看完之后觉得好的电影可以让原著更加震撼,更加富于表现力尤其喜欢在伊夫堡的时光。
与老牧师没有间隙的相处。
那段日子,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束缚。
像是被时空遗忘的世界。
友人说,那样的日子,似乎也只有学习是唯一的营生。
是呀,还有什么比学习更容易忘我。
自由,一个常人再不过稀松平常的权利,大多人甚至忘记了它的存在。
可是,对于他们却是如此的望尘莫及。
年复一年的挖洞不过是要重获自由。
在这部影片里,朋友被重新定义:曾经最亲密的却是害你孤苦一生的,曾经要夺你性命的却常常助你一臂之力。
朋友多么脆弱,在那段时光,竟然不敢相信任何人。
阴郁的眼神,落腮的胡须,满腹的仇恨,为的是复仇,一切散尽无边海景,至亲至爱依然在身边。
用爱去对待每一个爱你亦或恨你的人,永远不要加害于人。
ps:值得观看的电影,摄影的角度,画面的运用极其到位。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多久?
与其说需要经历漫长深邃的黑夜,不如说其实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
他,拥有似锦的前程和挚爱的伴侣,然而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却在一瞬间被他最信任的朋友摧毁,他要么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要么以最快的速度堕落沉沦。
他选择了前者。
我想,世界上恐怕不会再有第二个人的生命如爱德蒙·唐太斯那么戏剧性,也许原本就是生活在高于生活的小说里,才会有如此跌宕起伏的历程。
他失去的,是前途,是挚爱,是亲人,是友情。
折磨着他的,不仅仅是监狱那非人的待遇,恶劣的环境,还有内心极度的绝望和深渊。
他说,他不相信上帝了,然而他依然在墙壁上刻着:“God will give me justice”可见,他内心最深处还是有一颗火种,让他在这暗无天日的监狱看到一丝光明。
与牧师的相遇,成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这位牧师,也许就是上帝派去的天使,来到他的身边,带他脱离困境。
于是他内心的小小火种被点燃了,升腾成了光明普照的火炬,然而同时也是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
看他在监狱里的画面,会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让自己相信终有一天会逃出这深不可测的监牢。
电影中唐太斯与梅赛苔丝最终在一起了,是整部故事里最不看好的一段。
一直不相信一段感情能够破镜重圆,即使有最好的胶水,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碎片的痕迹。
与梅的爱情,是唐作为一个男孩子时候最美好的过往,那时候的他,单纯地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他会立刻娶到梅。
然而时过境迁的他们,真的能够平静面对彼此吗,真的能够继续相爱吗?
毕竟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太多的变化,足以改变两个人,包括彼此的感情。
还有梅和菲尔南的儿子,虽然是唐的骨肉,但毕竟与菲尔南生活了16年,他亲眼看到唐杀死自己的父亲,竟然无动于衷,令人费解,这足以构成他人生中最残忍的一幅画面了。
《新基督山伯爵》删掉了海蒂这个角色,更多的恐怕只是为了讨好观众吧。
影片结尾,唐与梅还有他们的儿子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们站在悬崖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真的有奇迹的,但更多的人还未等到奇迹降临,便已经放弃。
“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很容易忘记,但用灵魂看到的东西却永远记得”这是海蒂说的一段话。
“那是因为上帝拥有时间和永恒,而人却没有着两样东西” “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就包含在四个字里‘等待’和‘希望’”生命不过是死神候见室的一刻停留 有学问的人和能认识的人是不同的。
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
主说:"你将拔掉龙的牙齿,将狮子踩在你的脚下...'我爱爱我的人 我恨恨我的人 一切动物中 唯人最利己 一切上帝的创造物中 唯人最自私人生何所求,财富和自由美茜蒂斯在企求伯爵不要杀她的儿子时说的话,特别是那句哭着说的让伯爵彻底放弃决斗的话。
“可是我降看到我爱的那个人要杀死我的儿子。
”“圣书上写道:‘父辈的过错会落到第三代和第四代孩子的身上。
’既然上帝对先知说了这些话,为什么我要比上帝更仁慈呢?
” “因为上帝掌握着时间和永恒,这两样东西是人掌握不了的。
” 这是梅尔塞苔丝求爱德蒙不要杀死阿尔贝时两人的一段对话。
只有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抱着甲板九死一生的人,才会懂得晴朗天空的可贵。
喜欢他的一段话: "因为当你的父亲向你今天这样要自杀的时候,阻止了他的,就是我.送钱带给你妹妹的,送埃及王号给劳莫雷尔的,就是我.因为我就是那个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把你抱在膝头上玩的爱德蒙唐太斯." 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一种情况与另一种情况的比较,如此而已。
只有两样东西能够让人倒胃口,一是痛苦,二是爱情。
小说的最后爱德蒙离开法国之前给美塞黛丝的一封信,大致的内容: 在我父亲的院子里的地上埋着一罐钱,那是一个水手为了娶一个心爱的姑娘而积瓒了很久的钱.我一直都没有用上,现在我想应该把这些钱给本应属于的人......上帝最终没有惩罚犹大,因为他是上帝,他有责任,但是你是人,你没有这个责任。
比较喜欢书里那个记者波香说的一句话“生命,就是在死亡的前厅所做的短暂的停歇”上帝给了人永恒的力量,却给了人无限的欲望。
—我为什么要比上帝更仁慈呢 —因为上帝拥有时间和永恒 而人却没有
和很多人一样,看完了书之后才来看电影的。
不看还好,看了之后我只能这么说。
大仲马地下有知的话,他这么一部传世之作竟然被拍的如此浅俗定会欲哭无泪的。
同时,我也想对以前老是抱怨国产名著剧是如何如何不尊重原著的话表示后悔,比起人家,我们简直可以说已经尊重原著的不得了了。
既然这样批评,那么我肯定要说一些理由。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以电影时间短肯定要压缩原著这么百万字的东西以及改编名著很难等等原因来说明这部电影不够好。
但是,在我看来。
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你要把懦弱的渔夫弗尔南多说成一个狡猾勇猛的贵族。
那么好的。
你要把精明的腾哥拉尔描述成一个暴躁的匪徒,那么没问题。
你要把聪明睿智的维尔福打造成一个表情僵硬又怯弱的小人。
那么也随你便。
另外,你把法利亚神甫弄成一个任唐泰斯玩弄的人,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因为这一切都是配角。
包括编剧自己发明了一个离奇的复仇计划,阿尔贝竟然是唐泰斯的儿子!在逃出牢房是顺便夸张又神奇地解决掉监狱的boss,唐泰斯老爹是尊严地吊死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我都可以认为是为了配合主角而改的。
但是,你改也不能改过头啊。
你不能连原著的主旨都不要了,你不能连主角都弄得像一个个傻x。
先说美塞苔丝。
从原著来说,她是一个除唐泰斯之外最重要的角色。
也正是她让基督山伯爵发出了耀眼的人性的光芒,无论是之前对他的爱或是最后让基督山的复仇计划终止。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部电影里的这个角色。
我只能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她就是个婊子。
除了最后现出那个草绳戒指时会让那么些没看过原著的人有些感动外。
我就不能想象一个维系唐泰斯的生命的人就是这个样子。
我可以理解她为什么要和唐泰斯在结婚前上床,为什么要一个月而不是好几年之后嫁给弗尔南多,这都是为了后面那个儿子的身份做铺垫。
可是。。。。。。
美塞苔丝怎么会是一个主动跑到基督山马车里要跟别人走的人?
美塞苔丝怎么会是一个死不要脸跑到人家家里去主动要求复合的人?
美塞苔丝怎么会是一个对丈夫那么冷漠的人?
可以说看到美塞苔丝和基督山亲吻的时候我已经觉得五雷轰顶了,然后又看到两人赤裸的躺在床上时,我直接崩溃。
这么让人觉得刺眼的好莱坞桥段怎么可以用到这么伟大的一部著作里。
我不想多说原著里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好,但是这部电影实在是糟蹋的太厉害了。
这货怎么可以叫基督山伯爵???
如果说女主角只是糟蹋了她应有的那份尊严之外。
那么男主角则是被彻彻底底的毁掉了。
先说越狱前的。
原著中唐泰斯应该是一个善良孝顺的人。
但是这么一个人竟然在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看老父亲而是跑到海滩和女朋友做爱去了!!!
要知道唐泰斯的父亲在他的心目中不说比美塞苔丝重要但是肯定一般重要的人。
这是他如此的爱父亲,所以才有整后半段的复仇的。
但是,我在电影中没有看到丝毫的他父亲哪怕对他有一点重要的戏份。
然后是在狱中。
神甫可以说在电影中实在憋屈,他既要无奈地教男主读书写字,挺着一把老骨头教男主剑术,还要经常忍受男主无端的咆哮,最夸张的是竟然是这么一个老人家来挖隧道而年轻人在后面看着然后神甫不幸被塌方砸死了。
可以说在原著中,法利亚神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正是他教会男主角成长,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控制自己,要坚信上帝。
这也是为什么男主最后能够成为一个那么出色的人,他坚信他只是上帝派去惩罚那些做过坏事的人,而不是整天嚷嚷着复仇啊复仇。
可是在电影中不说男主到底从神甫那里学会了多少东西,从最后神甫交给他藏宝图时告诫他要做善事时男主咆哮了一句“不,我要拿这些复仇”。
我当时就情不自禁地喊出一个字“x”。
尼玛,我不懂神甫究竟教会了男主什么啊???
然后是越狱之后。
这尼玛更夸张了。
男主带着小弟从基督山找到财宝之后。
小弟劝男主直接把那几个仇人杀了了事。
没想到男主竟然对自己小弟说了一堆道理。
这还是基督山伯爵嘛?
基督山伯爵怎么会跟一个小弟聊心事?
接下去,男主让小弟在巴黎买了房子,招待客人。
然后我实在不明白男主为什么要坐着一个热气球出场???
这尼玛到底是为什么啊?
当然,这样就这样了。
男主神奇的瞬间到意大利救出仇人的儿子,然后瞬间又回到巴黎给那个儿子开生日party。
当然,这些也都无关紧要。
但是,基督山伯爵又犯贱了,他的小弟又帮他安排和美塞苔丝见面而他竟然欣然接受了?
这货肿么会是基督山伯爵??
怎么会一点尊严,一点操守都没有?
那女人再怎么说也是别人的妻子啊!!!
然后他又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两个敌人。
剩最后一个时,也就是弗尔南多时,经过一系列混乱的情景之后,这是弗尔南多占优势,手里拿着枪对着男主和那对母子。
然后男主终于开口说了要宽容啊。
我以为他原来真的变仁慈了,没想到后来弗尔南多来挑衅的时候男主还是死不要脸地冲出去应战了。
经过一场搏杀之后(事实上,我觉得那段搏杀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把弗尔南多干掉(那个儿子还算对父亲有感情,他跪下了)。
我只能理解成基督山伯爵只是变成一个奸诈的人,在不利时向敌人说宽容。
到自己有利时却毫不犹豫地杀死别人。
所以,综上所述。
这货怎么能是原著的那个人。
这部电影怎会敢叫基督山伯爵这个名!!!!
我们都知道,小说要拍成电影,因为各种原因肯定要做一些改编。
但是,如果把整部书的主旨都变了的话,那还能叫改编吗?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除了有那么些人名和看似相似的故事主线外,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敢叫这个名。
说实话,我曾一直觉得外国的电影就是比中国的好。
但是,看了这么一部糟蹋名著的电影之后。
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外国人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俗话说,对比才看得出差距。
而这部电影唯一作用就是让原著更显光芒。
这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书。
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普世价值观的角度。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读完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的。
这也应该是伟大作品的共性。
我希望大家都能去看一看,虽然它有点厚。
而至于电影,当做零食消遣消遣就好了。
这货绝对不是《基督山伯爵》。
大家看过原著的觉得电影好吗?
感觉情节有些仓促,有失精彩。
虽然是好电影,演员也很好,但是还是没有特别优秀。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多久?
与其说需要经历漫长深邃的黑夜,不如说其实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
他,拥有似锦的前程和挚爱的伴侣,然而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却在一瞬间被他最信任的朋友摧毁,他要么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要么以最快的速度堕落沉沦。
他选择了前者。
我想,世界上恐怕不会再有第二个人的生命如爱德蒙·唐太斯那么戏剧性,也许原本就是生活在高于生活的小说里,才会有如此跌宕起伏的历程。
他失去的,是前途,是挚爱,是亲人,是友情。
折磨着他的,不仅仅是监狱那非人的待遇,恶劣的环境,还有内心极度的绝望和深渊。
他说,他不相信上帝了,然而他依然在墙壁上刻着:“God will give me justice”可见,他内心最深处还是有一颗火种,让他在这暗无天日的监狱看到一丝光明。
给推荐,一星是给了美丽的女主角,另两星给了大仲马精彩的故事,最后一星才给了电影。
从朋友那拷的,也不知道这个字幕怎么回事,错的多,我听不懂的他也不翻译。
本来外国人的名字就有长又多,里面的人物在多一些,更是记不得谁是谁了。
我记得多年前,我看译林那一套《基督山伯爵》,激动不已。
后来在央视八套曾经播过电视剧。
所以,看完了我还感慨,怎样把一部可以拍成电视剧的小说在浓缩成三个小时的电影,这本身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看到的爱德华的复仇就变得很单薄。
感觉就是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几个仇人,然后和自己喜爱的女人以及劫后余生的来的儿子,忠心的仆人远走高飞了。
电影给了我们这些当年在小说中怅然若失的人们一丝安慰——爱德华在历尽劫难后,毕竟还是和爱人长相厮守了。
小说中,伯爵夫人(原谅我记不住她的名字)认出了爱德华,也曾经求他放过自己的丈夫。
我们都能想象,狂热的复仇后,伤害被伤害,最后还是寂寞的。
可以说,从手刃仇人结束的那一刻开始,爱德华就不知所措了。
他这一生的追求也结束了。
固然明白,小说中的结局更为现实,但是我喜欢这个被改编了的结局,总还是给那些善良受苦的人以希望吧。
上帝会给你审判。
爱德华对着大海说,牧师,你是对的。
能把如此经典的名著改成这样...Orz..
可以想像,这种监狱是极痛苦的,这种复仇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确的,,,。
HAPPYENDING最有爱了~
看了这么多的基督山伯爵改编影视作品,这部虽然魔改了太多情节,但是实在改得精彩!画面精致华丽,音乐恢弘唯美,而且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演员无论是配角还是主角都长得很精致,而且演技出众!除了大家都喜欢的李四叔和年轻的亨利卡,我好喜欢演盖皮尔斯和演唯尔福的那位演员,他们经常出现在英国的古装剧里,长得好古典,演技也好。我是2003年在佳片有约看的这部电影,当时真得很被震撼,直到现在时不时也会翻出来重温。尤其喜欢和神父一起学知识的部分,以及后面庄园招待客人的部分,简直帅惨了!
没看过原著,我觉得拍的还不错,仇恨和女人向来能给男人无穷的动力
复仇拍得不给力,缺少原著里那股悠游的感觉,太重。男主在蒸气浴室里应该菊爆维尔福才解恨。
本着喜欢原著才看的,看完说实话是失望大于期望,觉得故事已经有点面目全非了,结构性严谨性也比原著差了十万八千里,2个小时的时间终归不够把故事叙述完整而又完美,所以还是让埃德蒙住在每个人的心里就好了。不过电影的结局给了我一个小惊喜,阿尔贝竟然是唐代斯的儿子,结局让我既意外又惊喜!
revenge is mine.
原来,越狱都是需要挖地道的
任何和越狱哪怕有一丝关系的影片我都爱。更何况,是越狱片中的始祖呢?
鸿篇巨著改编成2小时电影确实很捉襟见肘,后面的复仇太仓促了,不够精彩,应该是重头戏的,下次去看看98版的400分钟的,那个应该更有长篇小说的味道。不过因为没看过原著,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感觉还是很好看的。
选修课老师放的 “等待与希望”
累了...仅仅就是消遣而已...还是读书吧...读书可以明智的..
基督山伯爵只适合改编成电视剧,不适合电影。
Guy Pearce能不能长的不要老是这么恶心
戏剧化不好看
并无复仇的快感...
前面近50%的铺垫还可以,但之后复仇的桥段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于是导演通过大量修改原著情节来快速讲完这个故事,但是改得实在实在太离谱了,最后一家人团聚真的好好笑噢,让我想起了格林童话。虽然要把基督山伯爵完整搬上银幕确实有难度,但也至少尊重一下原著吧。
由于看过原著,对于编剧很理解,这么精彩的故事在短短2个小时很难呈现,但电影拍得确实不怎么样。
现在我对名著改编电影的要求已经低到,不管你改成什么鸟样,只要故事讲得够圆,该有的铺垫有,别弄得跟大事年表似的,就算合格。所以这部算合格。当泰斯必须要留胡子比没胡子好看的男人来演,Caviezel选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