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 杉姐 01监狱题材电影,总是格外精彩。
暗黑、烧脑、人性之恶统统在这里上演。
但监狱题材电影,并非都是“越狱故事”“监狱风云”“人间至暗时刻”。
2013年,韩国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横空出世。
一位智障爸爸和女儿在监狱中的温情催泪故事,直面法律判决中的不公和黑暗,超过1200万韩国人在影院疯狂飙泪,哭到不能自已。
《七号房的礼物》在豆瓣拿下8.9的高分,一举拿下年度票房冠军,成为韩国温情催泪喜剧片里程碑之作,感动全球的高分神作。
本月,土耳其改编版《七号房的礼物》将在影院与大家见面,这部电影是影院复工以来第一个温情催泪弹。
我们都知道,改编很难,改编经典,难上加难,一不小心就是改编事故。
但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却改编成了经典。
去年,这部电影在土耳其上映之后,票房成绩超越《复联4》等好莱坞大片,轻松拿下2019年度土耳其本土票房冠军、影史总票房第八的好成绩。
在豆瓣,这部电影的评分高达8.3,有超过83%的豆友给出4星以上评分。
很多网友认为:虽是改编,但比韩版更赞。
02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梅莫的爸爸和她的女儿奥娃。
六岁的奥娃有一位非常特别的爸爸,因为她的爸爸虽然是成年人了,但心智却只有六岁,年纪和她一样。
两个人会像朋友一起躺在草丛上看云朵、放羊、一起哭一起笑......无拘无束。
爸爸甚至比她更调皮,走着走着就忽然去追小鸟,给每一只羊取名字,睡前还要让奥娃给他讲海蒂的故事。
正因为如此,奥娃的爸爸也成了大家欺负的对象。
连小朋友们都叫他“疯子”。
好在奥娃和爸爸还有一位慈祥的太奶奶,她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安抚奥娃和爸爸的情绪。
还能强硬地为父女俩出头。
太奶奶告诉奥娃,如果大家再说爸爸疯了,她就会去割下他们的舌头。
虽然是一位智商仅仅为六岁,连小朋友都会欺负的爸爸,但梅莫可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他会时刻注意奥娃的一举一动。
听奥娃讲每一件心事。
每天接送奥娃上下学。
为了奥娃喜欢的海蒂书包,努力卖苹果挣钱。
女儿第一眼看到海蒂书包的样子,深深地刻在这位父亲的脑海中。
他当即决定买下,但书包的价格,高到他难以想象。
于是,这位爸爸的心中有了一个大目标,他每天都开心地挣钱,只为买下女儿喜欢的海蒂书包。
钱攒够的那一天,两个人高兴地冲到商店,却看着海蒂书包被一位军官买走。
女儿和爸爸都很伤心。
爸爸伤心的是,没能把海蒂书包送给女儿,担心她可能不会再笑了。
而女儿伤心的是,爸爸追着海蒂书包跑的时候,被人打了。
爸爸再次见到背着海蒂书包的军官女儿,兴奋地追着书包跑。
女孩看他疯疯傻傻,故意逗他,却一不小心失足跌入水中。
爸爸第一时间跑到水中抱起女孩,女孩却已经失去生命。
女孩的军官父亲来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梅莫,忽然被一群人围了起来。
愤怒的军官当场掏出手枪,差点一枪毙掉他。
虽然没有当场丧命,但梅莫的人生自此改变。
他被送往监狱,强迫按下手印。
被狱卒打,被狱友打。
连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狱长都要来恶狠狠地警告一下他:“你胆敢有一点不规矩,我就亲手宰了你。
”
这一切的敌意,都是因为他杀死了一个小女孩。
但,慢慢地,大家发现了梅莫的秘密。
他会像孩子一样和鸽子说话,然后放飞它们。
不分场合地冲出来大喊大叫。
随时随地,他都能放飞自我,嗨到不行。
这样的欢脱和格格不入开始让狱友明白,梅莫并不是正常人。
但,眼见为实没有用,军官利用自己的势力让梅莫“精神正常”。
让他一级谋杀罪名成立。
让他不用去审问,就能获罪。
甚至还要为他开一个特例,用上许久没有用过的绞刑。
影片的最后,有目击证人愿意为梅莫作证,证明女孩是自己失足。
法制高墙之内,生命居然如此卑微,阴暗到令人无法想象。
但《七号房的礼物》并没有将故事的意义停留在浅层的司法不公、权力谋私等现实层面。
它追求更多的是法制、规则之外人性的温暖与光辉。
梅莫虽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乐呵呵的,但提起奥娃,他会哭。
身处七号房监狱,他日日思念女儿,用有限的单词给女儿写信,对着小小的窗户一次次向外喊着奥娃的名字,希望她能听到。
当梅莫明白自己终于要和女儿分离的时候,那个不管是被打、被骂、甚至被刀子捅了都不怕的他,跪倒在地,压垮他的痛是与女儿永不相见。
而爸爸被抓走之后,奥娃难过到连学校都去不了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老师好不容易写了申请,带着奥娃来到监狱,却被告知“不许探视”,小小的女孩一次次出现在监狱门口,追寻父亲的身影、声音、痕迹。
当两个人终于对上“暗号”的那一刻,我的眼泪狂飙不止。
在所有人看来,这个疯疯癫癫、低智、行动无常的父亲丝毫没有正常人的情感可言,但他会为女儿的每一次呼唤紧张、难过、痛哭。
而那个一无是处的父亲,对奥娃来讲,是生命的全部,无比珍贵。
03最令人痛心的是,奥娃从小丧母,父亲入狱被判处死刑,而那个答应她等她长大再去天堂的太奶奶,也忽然离世,小小的她,该何去何从?
《七号房的礼物》除了原著故事情节本身的催泪之外,演员的表演、细节的铺垫也十分到位。
男主阿拉斯·布鲁特·伊涅姆利饰演的智障父亲,表演生动而真实。
他既要表现出智障患者与普通人不一样的神态,又要表现出与所有普通父亲见到女儿时相似的特定行动反应。
当女儿来到监狱,他会像小孩子一样抱着她任性地说,梅莫不要与奥娃分开。
知道海蒂书包价格的时候,他为自己买不起而落寞,但抬头望向天空的惊讶感却很符合智障患者的神态。
女儿的饰演者妮莎·索菲亚·阿克松古尔天真可爱,感情戏、催泪戏非常饱满,充满了感染力,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不住为她落泪。
细节方面,导演也非常用心,很多地方设置了隐喻镜头和铺垫。
例如,梅莫入狱之前,站在枪口所指的方向,以及倒在军人脚下。
这都暗示了他日后会身处军政危机之中,毫无还击之力。
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无论从制作,还是口碑来讲,都是成功的改编作品。
拍出了原作的精髓,而且更加的揭露现实,更加的催泪。
奥娃与爸爸在监狱相聚,爸爸把女儿高高地举过头顶。
看完影片,我泪流不止,尤其是当爸爸被士兵打时,奥娃心疼地冲过来,护住爸爸的那一幕。
梅莫的那一份善意,永远令人动容、感动,人人都说爸爸是傻子,但他对女儿的感情却真挚、深刻。
这其中除了认真还原原作之外,还加入了很多创新之处。
比如韩版作品中,现实意义强烈,而土耳其版本作品中,无论是从取景地的选择,还是人物的刻画、结尾的改编都更像一个童话世界。
焦糖苹果、远处的高山、小院中的美景、太奶奶的皱纹,都让这里美不胜收。
网友感叹,这电影美得甚至想让人在土耳其蹲监狱。
美少女战士书包换成了海蒂书包、背诵《古兰经》的囚犯、监狱中班琴的演奏、水果啤酒party、以及80年代军权膨胀的大背景、开头强调的2002年废除死刑,都非常具有土耳其特色,整部电影完全不存在落地问题,简直是土生土长的土耳其故事。
03《七号房的礼物》,礼物究竟是什么?
是梅莫,是奥娃,是狱友对亲人、朋友、社会的回馈。
梅莫来到这里之后,监狱之前压抑、暴躁的氛围被他改变了。
他给女儿写信,信的内容是:愿你安好 奥娃我好想你爸爸很好这个地方很好他说爸爸交了很多朋友,但画面是他在挨打。
他说阿斯柯罗佐是他在这里最好的朋友,但他连看都不愿意看梅莫,认为他是个傻子。
他很开心,开心的是一直在给室友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
梅莫像个欢乐的孩子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那些十恶不赦的狱友,从看一个傻子到看一个精灵,自己的心灵也被他洗涤着。
狱友为此想尽办法把奥娃带进监狱,让父女俩团聚。
甚至,最后为此献上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奥娃的到来,表面看来是七号房送给梅莫的礼物,但她最后却成为了整个七号房的礼物。
狱友敞开心扉和奥娃讲述自己得了什么“病”。
当一个犯人讲到自己偷钱的经历时,奥娃问他是不是需要很多钱,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太奶奶给自己的零花钱。
这位犯人第一次说了最温暖的谎话。
整个监狱中变化最大的要数十恶不赦的阿斯柯罗佐,老婆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他跑到商店打爆了别人的头。
在监狱的日子,他从来不愿意向亲人敞开心扉,甚至连孩子都不愿意见。
但梅莫和奥娃相处的点滴,让他明白,爱是如此珍贵。
第一次,这个硬汉当着老婆的面哭了,他决定出狱后要为了家人好好工作......
连那个暴躁的狱卒,最后也被父女俩感动,为他们创造了最好的结局。
监狱之底的黑暗与不堪,因为梅莫和奥娃的到来,照进了阳光,给每个身处炼狱的人带来希望。
七号房的墙上有两行字:“血腥要用清水冲洗,而不是复仇。
”非常讽刺的是,强势插入的监狱教育无法做到的,一位智障父亲和他六岁的女儿做到了。
这让我们反思,真正的善良也许不需要白纸黑字,不需要规则束缚,不需要拿枪指着谁,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爱。
但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会爱人,会接受爱呢?
明明已经是成年人了,多少人却没有爱与被爱的能力,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但,痛过、伤过、毁过之后,我们仍然要坦然面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爱啊,这将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大家好,我是杉姐。
影评人、编剧、导演小姐姐一枚,公号《杉姐影院》创始人。
作品散见《幕味儿《豆瓣电影》《第十放映室》《电影烂番茄》《武志红》《遇见张小娴》《外滩The bund》《灼见》《大象点映》《独立鱼》《伊姐看电影》《世界华人周刊》等公号。
本文首发《伊姐看电影》喜欢我的内容,给点个赞+在看呗
因为有韩国原版《七号房间礼物》的珠玉在前,我其实在看之前对这版本的期望不高。
现在看完却发现很惊喜。
而这版本其实比原版所表达的意义更深刻更多层。
一、土耳其.1983年。
你能想到的就是军政府、专制、动荡、穆斯林。
开头孩子们游行军官检阅的片段,这对于国内60年代出生的人应该也不陌生。
在这样的一个人治凌驾于法制的社会背景下,故事的发生更加符合历史背景。
二、人物刻画的多样性。
仗义每多屠狗辈,“7号房间”里有着因为各种原因进来的人:偏执狂绑架犯、骗子、黑帮老大、忧郁寡言的老人、为了过冬而季节性犯罪的二愣子。
包括一开始极度冷漠残酷的上尉,以及只想安安稳稳处死男主的典狱长。
每个人性格各异,又充满了矛盾。
从起初的知道梅莫是“杀害小女孩”的凶手群起而攻之的正义感,到后来对于一个智力障碍者被定义为精神正常的怀疑,到最后确认他无辜,而集体冒着加刑危险来帮助父女团聚的无私合作。
都很立体的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最好的一个镜头就是小女孩问大家都有这么病。
每个人的回答都是这样的有趣,但又无奈。
小女孩就象征着一个希望,每个人对于美好事物的保护是发自内心的,无论多么罪大恶极或者心如死灰的人,见到这样一个美丽天真的小女孩,都会触动自己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这里非常感人。
三、故事在很多台词和镜头以及音乐上塑造了穆斯林宗教的仪式感。
天园、天国、天使、地狱、真主。
而最后挺身而出为梅莫赴死的老人,在之前的几段回忆片段里所表现出来的痛苦,我推测是因为穆斯林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名节、贞洁等原因,这个老人在之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埋在了那棵树下。
从此,老人再也原谅不了自己,也心如死灰。
直至小女孩的到来道破了这棵树,老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女儿,终于想通了自己的错,和自己的悔。
最终决定,以这样的方式,成全梅莫父女,也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四、个人情感是否能够凌驾于法律?
电影中的另一个父亲(将军)。
任何人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女儿从鲜活的生命突然变成了冰冷的尸体,这种打击是难以用理智去分析的。
但是后来,从开始要为女儿报仇的私心,到后来要让梅莫接受审判而死,而登上报纸,而杀鸡儆猴,而把这件事做成政治筹码。
到最后,亲手杀手唯一的证人。
他已经不再是为女儿报仇的一个父亲,他的心里只有一句话:我的女儿不能白死!
这件事一定不能翻案!
执法者权力者被个人情感所左右,是社会的灾难。
五、最后就是对于社会法制精神的呼吁。
数月前,含冤入狱27年的张玉环终于等来了昭雪。
90年代中国的严打运动中,很多事比影片中所表现的更匪夷所思,更荒谬绝伦。
刑讯逼供、数案并判、等等的新闻现在也慢慢的被揭露。
社会确实进步了很多,法制也不断在完善。
对于执法者、法律工作者是否能做到真正的“疑罪从无”!
我们还应拭目以待。
TongG
算是一部不错的翻拍,没有直接依葫芦画瓢。
很多地方的情节改动得更贴合实际,让土耳其版没有了韩国版略做作的表演痕迹。
奶奶和逃兵两个角色的加入也很有意义,综合来看,我甚至觉得这个版本是可以和原版媲美的。
一个是更贴合现实的描述感,但结尾的替死情节又让整部电影的节奏脱落和断层。
相比之下原版可能在这里还是更胜一筹。
梅莫就是七号房的礼物权势向来说一不二,不容质疑,不容更改,生活底层的梅莫带着二傻子的气质成为了权势发泄悲伤愤怒的出口,前言不搭后语的他无法为自己辩驳,真是被陷害栽赃的天选之人。
梅莫“顺利”被关进监狱,起初,狱友们对一个“丧尽天良谋杀小女孩的杀人犯”痛下杀手,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梅莫在伤势好转后并没有怀恨在心,他天真直率,喜怒哀乐尽在表面,他爱这个世界,就象从不曾遭受过恶,他表达善意,就象从未遭遇不公,慢慢的,狱友们开始相信他的无辜。
梅莫与女儿的亲密无间更让狱友甚至典狱长怀疑梅莫的罪名,女儿奥娃带来了当时目击者的证言:那个女孩是自己掉下去淹死的,梅莫救起了她。
面对这样明目张胆的不公,狱友们再也坐不住了,一场救援行动开始被策划、被展开,正直的典狱长也参与其中,希望在慢慢的增长,狱友们的良知也在救助他人的行动里慢慢浮现。
死去、逃避,都无法获得救赎活着、站起来,才能去获得救赎。
一声枪响,目击证人倒在血泊中,权势又一次把希望砸得粉碎,它同时也击碎了一干人对权势的畏惧顾忌,哪怕展开一场荒谬的救赎,这是救赎一对无辜的父女,也是对自己身陷其中身不由己的救赎。
夜幕里,一个深陷悔恨自责里的父亲愿意代替梅莫走上绞刑架,决定以后,他第一次梦到了女儿,讲述了烂熟于心的话,用代替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救赎。
爱与善意就是生命的礼物。
先来谈谈我是怎么样子的一个状态看完这部电影的,总时长两个小时,我几乎哭了2小时。
从他的爸爸进监狱开始,一直在哭。
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比较深刻。
1.我们的家庭很幸福里面小女孩的爸爸是智力障碍者,只有8岁的智力。
妈妈已经变成了天使,他们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
因为他爸爸智力低下的原因,他们一家经常遭受别人的嘲笑,白眼。
会联想到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幸福,或者很满足自己的家庭;有时候真的要去感受别人的困难时,才会发现自己真的太幸福了,爸爸妈妈身体健康,自己能养活自己,家庭和睦。
这些看着好像不起眼,但却比里面的小女孩幸福很多倍。
2.穷人永远斗不过权势被诬陷入狱,他们家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爸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如何解释,即使解释也没有人会相信。
所有的判刑,执刑都是厅长(死去小女孩的爸爸)说了算,没有人愿意跟权势作斗争。
3.人性总是善良的7号房监狱里面的人,虽然因为不同的原因被捕入狱。
但是他们任然保持着善良的一面。
为了让小女孩见监狱里面的爸爸一面,策划了一次方案。
甚至是后面的偷梁换柱执行死刑都无一不展示着他们的善良。
泪点:梅莫看到绞刑架,知道自己即将死去,和女人永久分离,失望慌乱,最先想到的居然对女儿之后无人照顾的忧虑。
抗争:对抗权贵的一手遮天、杀人泄愤,典狱长和中尉,7号房的犯人都在帮助梅莫,正义之光不可磨灭,这才是人性真正的颜色。
救赎:老头因为错信别人,亲手葬送女儿。
一生都在寻求救赎,当他决定替死,梦见了自己的女儿,是精神枷锁的打开,也是一种解脱。
更现实得讲,因为牢外没有爱,所以他不再心怀出狱的期待。
所以希望来自爱,亲情爱情友情热爱。
那么牵挂是一种信仰?
支撑着人有奔头?
礼物:一语双关。
梅莫女儿是一束纯真善意的人性之光,照亮各位犯事的“病人”,是给7号房所有犯人的礼物。
而那位父亲也用自己的生命,送给梅莫一个团聚和公道。
关于正义和强权的选择:影片中除了军官,所有了解梅莫的都选择了正义,二者冲突但影片给了一个不对立的结局。
这是不是更贴近现实,人性更愿意相信正义,解救善良。
看土耳其版本的七号房的礼物 温情温暖 人心善良的一面是主要想表达的 但整部片子看完我还是有些压抑和悲伤 法律之外 到底还苟活着什么 权力 地位 资本 压制 它最应该的样子是整个国家的规范底线和秩序的纲领 我们不断修正不断改进不断适应新生活 就是为了能更好地遵守 可能是那个年代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和规正 才会有枉死枉生的各种人 希望能给当今产生警醒和告诫吧 黑暗的地方 总有一束光 是人心最低处的品性 总有一天 那光不再只有一束 愿我们能诚实夸赞 这里阳光灿烂 每一处黑暗 都能被照亮。
七号房的礼物 (2019)7.72019 / 土耳其 / 剧情 / 梅米特·艾达·厄兹泰金 / 阿拉斯·布鲁特·伊涅姆利 妮莎·索菲亚·阿克松古尔
如果是国产片,我丝毫不怀疑结局一定是好的。
已经做好悲剧收场的准备了,最后一个死刑犯是女孩的爸爸。
明知无辜,亲手送上绞刑架,对所有人和整个世界都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我深知这个世界早已千疮百孔,也并非不能接受再多一个悲剧,只是心怀惋惜等待结局。
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烙在我脑中的四年级学的课文不停翻涌。
若一个人因为对悲剧感到麻木,而丧失珍惜爱的动力,那世界的悲剧又多了一个。
看过太多悲剧,仍然希望明知是悲剧的结尾变成喜剧。
结局好?
不好?
只是稍感欣慰,并不觉得摆脱了氛围,老头就该死吗?
即使老头该死也不该以这种方式死。
老头曾经做过罪大恶极的事,但现在是好人,他要为自己赎罪,用自己的身份,堂堂正正赎罪。
司令从刚开始就只是单纯的坏,想让一个自己讨厌的人陪葬而已,所以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有丝毫的怜悯。
7 号房的囚犯从刚开始做错事的时候就只是误入迷途,所以得知默罕默德杀了小女孩正义凛然去揍杀人犯,他们仍残存悲悯之心。
好坏的标准甚至无法用监狱区分。
有的人喜欢大和谐的结局,有的人喜欢现实残忍的结局,豆瓣一搜发现这个电影还有一个韩版,不知道韩版是否是韩国电影一贯的痛感ending,但是平心而论,这一版的结局升华了人性,闪烁着善的光芒,不同于为了过审强行和谐,是我可以接受甚至愿意看到的样子。
傻爸爸的表演效果刚开始我是不太喜欢的,觉得不自然,这其中可能有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也可能来自于对这个特殊群体的不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时间里,单纯善良并不能使一个人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为富不仁却生活富足反而并不少见,所谓“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值公平挨饿。
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讽刺却又真实。
电影《七号房的礼物》通过麦莫斯与欧娃之间的父女情深以及他在监狱中的经历,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善良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爱和善良,就能感化周围的人,激发他们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
同时,电影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权力的滥用,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命运。
观影感受这部电影泪点密集,情节紧凑而感人。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被麦莫斯与欧娃之间的深厚情感所打动,也会被监狱中狱友们逐渐转变的态度所感染。
没感觉
(2020.10.11)我竟然是7年前原版还是新片的时候看的韩国版,记不大清但打的三星,土耳其版本似乎在一些细节上有优化(当然改编其实就应该修掉bug),但最后的结局真的……没必要的大团圆,以及全片一直没有戳到泪点。本土化做得蛮好的,宗教、军队等方面,让人思考要是国内能拍一版能说到什么程度,当然没可能。
#谷阿莫
剧情漏洞太多。
我也就哭了五六七八次吧!小女孩实在太可爱了!
翻拍得很凑合, 虽然结局做了修改,但整体跟韩版没得比,不懂为啥这么多尬吹的,给韩版改五星星去了,,,
整剧都建立在胡编乱造的温情之中,典狱长和狱警,乃至犯人都这么善良,那世界就没有坏人了。本不能及格,侧面反映了军政府的无法无天和管理混乱,加一颗吧。
太好哭了,还没进入剧情光是人物设定就够我哭了。在电影院默默流泪
3.5★,翻拍本土化问题处理地非常好,政治的困境与宗教的救赎点缀了好人蒙冤的苦情故事。影片煽情意图过于外露,点到为止或许比用力稍猛更有余味?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人道与强权的对抗。开头与结尾泄了气,不妙。
这爸爸演的不想傻子 看着太机灵了 还有这个故事改的站不住脚啊 要是随便就把证人杀了 司令找点由头不就完事了 这监狱也是太随意了 随便就换个人 你直接让他逃狱不就得了 还非得轮到最后
看完就一个感受——我要去土耳其坐牢!
土耳其翻拍版
好看!
你们能不能别给高分,抄袭有意思吗,最近流行抄袭吗,误杀也是抄袭,一味的抄袭还会有创新吗,你们这是在纵容垃圾停滞不前
剧情过渡的太生硬
监狱生活那么好啊
“太奶奶变成天使了”,于我而言,全片泪点,这种片子真的不能多看了,我没那么多眼泪可流了。结局仍然很黑暗,但温暖的人还是有着属于他们的温暖
监狱里的氛围感和韩版相比,韩版更童话一些,土耳其版更现实一些,结尾的改编是我没想到的。哪怕在最恶贯满盈的地方,能够唤醒善良的,依旧是爱,也只能是爱。
傻子演得太假。结尾太过不现实,被那么多人知道的调包计很容易露馅。小女孩演得蛮好,两颗星给小女孩
这个电影的观影群体是小升初 不认真复习的高中生和闲的没事的大学生和家庭主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