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美丽心灵”的影响,对结局总是抱有幻觉的定义。
看了很多影评,却没有提到说结局的问题。
我仍然相信道格的朋友劝他回归现实是真实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绘忆罢了。
只是他仍然不愿意回到平庸的现实,想要做一场彻彻底底的英雄梦。
而最后他从昏迷中醒来,他的老婆说,“我们终于成功了”。
也许是在暗示他终于从幻觉中醒来,只是他没见到爱人手上的弹孔,这个弹孔是他通往幻觉的信号,那里有他对特工的记忆,有和他生死与共的爱人,于是他又一次沦陷了。
无论如何,他回不去了,老婆已经成为了敌人,要如何再次接受现实,重拾旧爱。
影片的结尾再一次出现了绘忆公司的广告牌,男主一时间有些恍惚,他的心里还有很多的不确定。
只是,他愿意选择这样的自己。
如题所示。
上一次发表这样的感叹是在《武侠》。
所以,谁会相信凯特·贝金赛尔在这里边从头到尾都甘当一个娇小柔美的妻呀,也谁都知道新上任的贾太太绝对是个即便眼神楚楚但身手必须矫健的警察。
但即便如此,本人仍表示此片十分值得一看——作为一个完全不知道剧情,看电影之前三分钟才得知原来此片还有一个经典版本的人,觉得这样一个科幻故事真是帅气极了!
少点内涵又怎么了,可人家各种帅呀——演员男女都帅动作帅剧情帅画面帅,特别流畅特别舒服特别没疙的看下来我简直就要感叹了——上礼拜谁专门为了囧瑟夫去看的《环形使者》啊?
本片显然超出它一箩筐啊!
所以......豆瓣评分目前只有6.8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丫!
施瓦辛格基本给美国典型动作片定了一个基调。
肌肉男、冷调女、公路追逐、直升飞机爆炸、定时炸弹、黑乎乎的街道里巷战、电梯一开门砰砰砰扫射、一男一女一直跑一直跑、“啊我是在做梦吗?
”、“放手你先走”“要走一起走”、boss一边说“哈哈哈”一边拍手从幕后走出、第一个被打死的是黑人、坏女一是boss的情人并且打不死、boss一脱衣服就是一级杀手、一打开电视就是你想看的新闻但是一群人拿着枪到处扫射也不上新闻……在80年代,你拍部动作片好意思没以上镜头吗?
要是没以上镜头,那不是60年代动作片吗?
同样的,都21世纪了,你拍动作片好意思全用以上镜头吗?
那不成了80年代动作片吗?
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不满就是陈腔滥调。
《盗梦空间》都出了,还好意思用“是梦是醒”的桥段吗?
蝙蝠侠和劳拉早打到亚洲了,还好意思用唐人街巷战充数吗?
(前面评论者都提到唐人街风格的问题,不觉得这也是动作片的一种陈腔滥调吗?
英雄住在唐人街里,打开窗子就能往下跳。
)这部电影就是80年代动作场景大串联。
但是唯独没有经典式动作片必须有的感情铺垫。
作为一个动作片主人公,你可以是各种性格,但是必须让动作片主流观众——15至35岁男性,认同你的道德观。
得让观影者认为,如果他们在场也会做同样的事,英雄的暴力行为才能合理化。
这部片子里没有那些虚套,什么正义邪恶啊,老子就是来打架的。
从头到尾,观众不会有任何感情压力,对主人公没有感情寄托,对坏人不会恨之入骨,对女主没有保护欲望,对男主没有英雄崇拜。
这可能会是本片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不过我觉得还好。
看A片也不用认识女优才带感啊,这片子明显是动作A片,拖着看重点就行了。
多加一星,为了未来城市的设计。
虽然整个氛围仍然是《银翼杀手》以后动作片的陈腔滥调,不过地球穿梭车、双面高速公路、电梯网还挺好看的。
关于下面对于“陈腔滥调”的意见,引用《飓风营救2》下面的一个评论(那部电影就属于不值得写评论的):有些东西是值得重复的,有些东西一重复就乏味了。
比如救少女、拯救一个村庄后默默离开、被打趴下后学艺归来……重复了几亿遍都没人抗议,因为这些情节都和英雄主义息息相关, 无论看几次都能激发肾上腺素。
但是一些东西如打电话的时候被绑架、“我们以前就相爱啊快爱我吧”,有说服力吗?
你是他,你真的愿意和女一组队吗?
你没有期待大翻转吗?
感情薄弱到很像一个阴谋啊有没有?
动作片不讲剧情也有个极限,007的剧情一向很弱,仍然让观众认同主角的立场,央视武侠都能做到这一点,这要求不难啊。
还有,为什么你喜欢的电影我不喜欢,我就必须喜欢文艺片呢?
为什么不干脆说我叛国呢?
或者打成反革命吧。
“凡是不同意我的人都是背叛祖国并且追捧文艺片。
”——你的签名就这样写吧。
先声明,看到是加长版,不确定国内公映版和删节版有什么差异。
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觉其实就是没啥感觉,作为动作片中规中矩,作为科幻片平平淡淡。
自从特效技术飞跃以来,我看了太多炫目的特效,科幻片拍的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对一般的科幻和技术已经麻木了,所谓无论这部片子如何翻拍,都太可能带给我们阿诺那版 Recall 的感受。
所以只能说影片生不逢时了。
另外,这部片子和老版最大的不同,应该在于主人公其实一直在梦里,没有出来。
影片 00:27:06 的时候,Recall 公司的 mm 在主人公右臂上纹了一个图案,然后打了一针。
这是个关键。
影片 01:41:23 的时候,主人公在操作直升机,露出了右臂,但是没有那个图案。
影片 01:45:12 的时候,主人公取下枪,右臂上也没有那个图案。
最后 02:01:43 的时候,那个明显的撕开纱布的特写,下面也没有那图案。
说明其实主人公一直在梦里,这个梦就是 Recall 公司承诺的特工之旅。
这点也许是和老版最大的不同了。
X战后世界只有英伦三岛和澳洲适合居住的设定亮爆了,不知道美国人对曾经是英国殖民的的怨念还是什么……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主角参与殖民地独立运动,并摧毁英联邦总理彻底统治殖民地的阴谋23333。
还有里面对于机器人的设定真心赞爆了…优美的外形,流畅的动作,还有善解人意的AI十分令人着迷{但是最后那个黑色机器人{还是军用型统帅级别{大概}}居然一拳打不死男主2333}最后最赞的就是男主在片头进入的那个Rekall公司所引发的一段剧情。
所有之后发生的事情都和开始的那个黄毛店员说的一样,“秘密银行账户,密码信息,为反动组织工作,也可能为总统工作,为何不是为两者同时工作。
”要么他是最终幕后boss安排了这一切,要么这一切都只能算是Rekall公司为男主提供的回忆服务。
可以证明这一切是男主回忆的证据还有四个,1)为什么警察要进入Rekall公司杀掉所有的店员,2)之前在男主胳膊上印刷的反动纹身在出Rekall公司之后不见了。
3)男主的名字在开头给出的恐怖分子那有给出。
4)很明显secreet agent-flie:94422686已经打进了男主的身体。
2002年1月份,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之前,我逃课,一头钻进了小录像厅,那天放映的电影叫做《宇宙威龙》(港译版片名),在2002年这也算不上是新鲜的片子了,因为电影宣传黑板上,主演部分赫然写着:施瓦辛格、莎朗斯通。
那时候,施瓦辛格已经是无数年轻的攻击欲望无处宣泄的青春期的少年们的偶像了。
那时候,莎朗斯通还很年轻,她尚有一副能够勾引万千目光的修长身材和惑人眼色,到了2007年我在影院里看本能2的时候,想起当年,都忍不住叹一声:明眸皓齿今何在。
然而在那部1996年出品的《宇宙威龙》中,莎朗斯通与施瓦辛格的打斗场景,更像是一次宇宙宏观场面里的床戏,处处撩人处处风情。
那时候看那部电影,最感慨的就是,不论莎朗斯通如何狠踢施瓦辛格的下三路,施瓦辛格都有办法爬起来再接再厉,让人感慨不已。
2002年的时候,我有几部很喜欢的科幻小说。
那一年,刘慈欣写了一篇《中国太阳》,在文中,一个没有文化的水娃和一批民工首次成为了太空人,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内涵,我也不想多加思考,但科幻小说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再一次的走回了现实,而不是像此前那样天马行空完全脱离社会实际。
那一年,何宏伟写了一篇完全可以创作成长篇的《六道众生》,那种俯视的视角和宏大的设定,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啧啧称奇,可惜的是只是短篇,那是我看到的为数不多的与哲学紧密相联又相互排斥却充满美感的作品。
那一年,王晋康写出了《生存实验》,用一群孩子的鲜血和生命,写了一种极端达尔文主义,蕴藏其中的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也突破了一贯的王氏风格……2002年中国的科幻小说,无论其内容是什么,内涵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谈论外星人、地球毁灭之类的内容了,所以当年我看到《宇宙威龙》的时候,我把这个当作了一部商业片来看的,镜头里施瓦辛格裸着上身的时候,着实让人赞叹了一下。
想想看,那个年代的动作片,肌肉男、冷艳美女、公路狂奔、飞机坠毁、街头巷战、误伤平民简直是必备品啊。
所以看的很是过瘾,至于电影的情节,反而被我模糊掉了。
模糊掉的后果就是,今天,当我再去看《全面回忆》(新《宇宙威龙》)的时候,我觉得我看的是部全新的电影。
然而也正是因为我将此作为一部新电影,因而我才看的还比较满意。
当然了,新时代女性的审美也变了,虽然不敢说施瓦辛格脱光了,我会不会心动一下,不过至少肌肉男已经不是姐妹们的菜了,因此柯林法瑞尔的小身板还算得上是迷人的吧。
虽然这孩纸不知怎么,就变成了票房毒药,但其实孩纸的眼神儿还是挺不错的。
相比导演的媳妇儿贝金赛尔,本来应该是女一号的杰西卡有点儿太无力了,而贝金赛尔的烟熏妆,眼神儿时狠时疯的样子,真是很有女神范儿。
不过也不排除,导演向着自家媳妇儿,所以给自家媳妇儿拍的美美的,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女一号了。
中间有个地方很让我寒了下下,就是三奶妓女,这主儿还真的又出现了!!
话说当年出现的时候,让人雷了一下,如今变成了一个娇小迷人的类型,也还是掩盖不住雷人的感觉……真不晓得,为啥这个还留下了呢?
是为了勾起人的记忆吗?
说说电影里印象深刻的几个部分(有剧透):1、关于记忆。
记忆这个事儿,总是被拿来做文章。
在1996年的时候,甚至是我看旧版的那个2002年的时候,记忆也算是个很新奇的东西,被拿来做文章,即便特别的粗糙,也会让人觉得新颖。
而当《盗梦空间》放映了之后,几乎所有的关于记忆的电影,都不太出声了,似乎《盗梦空间》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因而记忆这个事儿,变成了一个工具,而不再是主要内容,像《源代码》虽然也是拿记忆说事儿,但是只是一种设定了,而不是情节了。
《全面回忆》依然是在说记忆。
其实有点过时了。
但是,看完了之后,我觉得编剧很讨喜的地方在于,与其说这是在说记忆,还不如是在说“过去”。
中间有一句我很喜欢的台词(只记得大概):记忆只是你的过去,那是束缚你的东西,无论记忆是否在,你的心都活在当下,它永远指向你自己,你只要听从就可以了。
我喜欢这句台词,如果去解释的话,我更愿意把这句话解释成为:无论你的过去是怎样的,都已经过去。
如果你深陷过去、或者深陷于追寻过去,那么也许你会失去现在。
因为过去已经过去,并无太大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未来,真正有价值的是现在。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和我们的过去和解,那也意味着与我们的内心和解。
我们的心底深藏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被过去造就也深藏于我们的过去,他掌握着我们的情绪、反应、喜好和走向未来的秘密,他有时候会配合我们,有时候会激烈地反抗。
如果我们执着于和他对抗,那么也就是在和自己对抗。
我们的过去是既定存在的事实,无论他是好是坏,他都已然存在,接纳,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不仅仅是接纳好的部分,还有坏的部分,这恰恰是自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爱自己,不只是爱我们的优点,还有缺点。
我们都不够完美。
也都不会经历完美的过去。
这些过去也许是伤痛的、悔悟的、充满了悲伤和苦难的,但是过去就是过去。
不让这些苦难无限制循环和重复的唯一办法就是,正视与面对这些苦难,让伤口结痂,即便留下伤疤,即便阴雨天还会酸疼难忍,但不会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障碍。
因此,接纳,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事情。
由此我想到,对着男一号说这句台词的那个反抗军首领,他的英文名字叫做:Messiah(弥赛亚),这是一个西方宗教之中的角色,就好像耶和华指定了耶稣成为他的弥赛亚一样,弥赛亚是指被神选中的人,是拯救者。
在电影中,弥赛亚并没能够拯救反抗军也没能拯救殖民地的人民,拯救了殖民地人民的是男一号,然而当他对男一号说这番话的时候,的确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巨大的、神职一般的能量。
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政教统一的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必然文化背景。
宗教之所以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何尝不是因为,宗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功能:接纳。
因为能够宽恕、接纳、原谅、赎罪……提供了这样的一些接纳的方式,因此才被人们所痴迷。
而对于无宗教信仰的人们来说,接纳自己就变得极其重要了起来。
爱自己,爱优点,也爱缺点。
2、The fall电影中对于失重部分的诠释其实还是挺新颖的,而且很有意思,加上电影特效的确不错,因此在看的时候,觉得很过瘾,视觉效果足够了。
我也很喜欢这部分,总觉得算得上是这部电影之所以被称为是“科幻”的主要元素了。
不过之所以叫做“科幻”而不是“幻想”,就是因为这得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在这一点上,电影实在有硬伤:地球直径大约13000公里,The fall穿一趟的时间是17分钟,也就是1020秒,The fall的速度是每秒一万多米。
每秒一万多米的概念就是音速的三倍还要多……这个,就有点儿太幻想了,实在不符合基本规律。
即便这个速度能够接受,那么在这个速度之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柯林法瑞尔和杰西卡,就那么在The fall外面爬来爬去,这个是不是有点儿过了?
要是在这种速度之下,都不会出现问题,除非这俩人身上带着可以让他们保持相对速度的东西,不然的话,怎么想这孩纸也不会被一把小刀捅一身伤啊!
而且他们还在这种速度下,打来打去,崩溃啊……抛去这一点,The fall的设定我还是很喜欢的,样子我也挺喜欢的,在小时候,我的幻想中,也无数次的想象过,地球如果贯通了,那么我跳一跳就能到地球另一面了该多好,还特地查询过我脚底下的对面,到底是哪儿……孩童时期的梦想啊,在电影中实现了,瞬间有了一种代入感,很是爽3、奸夫淫妇贝金赛尔之所以在电影之中非常出彩,大概就是因为她对柯林法瑞尔又爱又恨的那个表情。
虽然电影没有太多的情感投注,不过我相信,这女人必然是爱着柯林法瑞尔的。
(这部分分析完全是个人倾向,与电影及原著无关……)首先,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男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装配工,而是一个声名卓著的顶级特工,虽然看起来被废掉了,但依然是曾经的权威。
现在想像一下,有一天,一个你心目中的权威、你想要挑战和攻击的对手突然遭遇了创伤,被废掉了,然后你要与这个人生活在一起,你的心态是怎样呢?
一方面,你会欣喜于他废掉了,这样你成为了新的权威,另一方面,你会渴望他重现辉煌,因为那样你才可以通过挑战他战胜他而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权威。
这在精神分析里,就和没有杀死父亲就不会成为男人,是一个道理。
因此,看起来,贝金赛尔玩命儿的追杀法瑞尔是因为憎恨,但当她想违抗命令杀死他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她在向攻击者认同,这种认同,则来自于爱。
所以在影片的后半部,她对着应该很快就要再次被重塑记忆的法瑞尔说:如果我也可以忘记你,该多好。
这句话本身就意味着:忘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爱恨本来就在一线之间,她恨是因为她爱,她认同是因为她攻击。
所以电影之中可以看到,在最开始的时候,她对法瑞尔的攻击,还是比较理智的,可当法瑞尔和杰西卡汇合了之后,她的恨就是难以掩饰的了。
因为对她而言,那是真正的“奸夫淫妇”,她追杀的是背叛、攻击的权威、爱的是丈夫。
多么复杂的心情,所以最终在总理已经全面失败的情况下,她本可以远离的情况下,却依然要死在法瑞尔的手中,何尝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以上三个地方,是我对新版本的《全面回忆》最深刻的三个印象,至于最近美国电影中越来越多的东方面孔,和充满了唐人街风格的新版巷战,我就不再做更多评论了,反正已经习惯了,西方人的文化入侵就是这样实现的。
而广大的中国人民,却还无知无觉……只能庆幸,还好古老的中华文化生命力实在过分的强,包容力实在过分的牛,以至于其生命力的周期,其他文明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啊至于电影本身,我想,时间划过,我再次遗忘掉所有的情节,然而我还能记得:心在当下,就好。
按最后的画面,手臂上没有印记来看,貌似是肯定的告诉我们,他仍然处于REKALL中。
影片中也确实有一些支持这种结论的佐证。
首先是棒子的猜测未免太过准确,双面间谍,各种密码,何况导演用的着增加这段台词么,可能是一个暗示。
然后液体很明显的输进去了,棒子也说等你回来讲故事,说明程序完全有可能已经启动了,至于后来说还没起效完全可以是梦境中。
之前就先检查了他的记忆,如果检查不出来,不可能在出事之后又突然肯定的说你是个间谍。
至少应该是非常奇怪,被政府洗脑的人应该不多吧。
手部的穿孔,被灌输的记忆不太可能详细到去解释一个伤疤怎么来的,而且这个解释肯定是有可行性的,如果整个工厂里没第二个人被电击成这样,他那么教别人,肯定也会被人提出质疑。
剧情里一直只有老婆在追杀他,而没有别的特工,可能也隐含着他想获得梦境是一定程度受困于漂亮老婆给他的心理压力。
就像老婆起床时说的。
然后,如果这些都是梦境,那么最初连续做到的梦是怎么回事?
可能唯一的解释是,男主以前就去过REKALL,而REKALL是一个很恶劣的公司,他们灌输的记忆在一定时间后会遗忘,或者故意使其遗忘而留下片段,让顾客反复的上门。
所以高丽人能准确的知道他要的东西。
前台问“第一次”的时候,也有点试探的口气。
于是之前的梦境也是一次虚假记忆。
黑人有说过有人被割了脑前叶,脑前叶负责记忆,说明REKALL有可能破坏记忆。
而东方人推荐REKALL时,也有点兜售毒品的感觉。
还有一个矛盾的地方。
打入反抗军内部到底是不是男主的计划。
如果不是男主的计划,为什么他要告诉自己有黑盒子和密码这个虚假的情报。
如果是他的计划,哈蒙为什么要救他不让他拿回记忆。
如果是可黑根的安排,那哈蒙也必然是他们的一员,也不可能放他。
美国电影院枪击事件外加一次未遂的枪击预谋、以及另外两起不相干的枪击之后,今天华盛顿Chinatown的Regal Movie Theater里面,都已经有荷枪实弹的警察把守,而带包的顾客要开包检查,当然不会像机场那么严苛。
我前面那哥们儿背了个60升的登山包,鼓鼓囊囊,我本以为会等他把东西都拿出来,但其实也就是把包拉开,粗略的看了一看。
《Total Recal / 全面回忆》在豆瓣上的分数比我预料的低很多,让我忍不住想要在四颗星的基础上再多加一颗,为尚未观看此片的朋友们增加一点点信心。
而看此片的关键,应该就是像我一样,事先完全不知道此片是对20多年前那部经典电影的改编,事后其实也不太记得起当年的详细剧情而免于去对比,反而可以当作一部全新的影片来欣赏。
我承认这不是一部特别有内涵商业电影,“中心思想”上没什么创新或深刻性可言,剧情的起承转接有点点突兀、不流畅,尤其是不可避免的要被拿来与它之前上映的同“档次”电影《复仇者联盟》和《蝙蝠侠前传3》以及原著做对比——然后没法比。
但它的的确确是合格的,合格的完整故事,合格的动作片,合格的有帅哥美女的养眼片。
完整的故事。
看完了,你肯定会知道电影讲了个什么吧,没有让你特别不理解的地方吧,无论你觉得新颖还是狗血。
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是很难的,国内外看过那么多电影,相信你懂我在说什么。
如果还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让剧情再曲折一点或许可以“完美”些,但停留在这个程度上,还是那句话,合格。
动作戏总是分为机械战和肉搏战。
机械追车是未来的高科技磁悬浮轿车,比不上一般的好莱坞追车场面,但是肉搏战还是要极力推荐一番。
作为《黑夜传说》的脑残粉我是因为Kathryn Beckinsale才一定要看这部电影,而Kate的表演绝对不让人失望,每一场动作戏都干净利落淋漓尽致,从温柔贤妻瞬间变身为冷血战警的那场打斗,影院内众人简直异口同声的一阵惊呼。
后面的屋顶追逐加上电梯内对抗,动作设计都是不错的。
文戏比较深刻的必定是男主带着女正从大楼里出来被特警包围,黑哥们儿进来劝降的场景。
你的记忆决定着你是谁,失去记忆、模糊了记忆,瞬间你就谁也不是了。
你最爱的老婆、你最好的哥们儿,VS.一个只在你梦里才出现的连名字都几乎叫不上的陌生女子,你怎么去分辨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
最后,吐槽一句:满眼的中国元素和频繁出现的亚洲黄种人面孔,可以说是明明白白的Chinese,想不通这部戏跟中国有个毛线的关系,不知道是不是我这个中国人对中国元素太敏感。
=================================如果非要挖掘一下导演编剧想要表现的中心思想,除了宏大的人类正义,我大概还记得以下这个:记忆只是代表你的过去,虽然过去是造就现在的基础,但是没有过去也就没有束缚,你可以做现在的自己,做你最想做的自己。
我始终觉得主人公奎德是自己选择活在改变的记忆里。
先将一些要点和分析他在记忆里的理由,最后在穿起来说。
引子:1、奎德和黑人朋友交谈的时候,黑人就已经说了,你不要把自己的脑子玩来玩去。
2、去绘忆的时候,公司的人告诉他,心里有这种真实秘密的人如果和植入记忆冲突、重叠,容易造成事故。
奎德一直在做梦,梦里事情是他的真实秘密。
3、奎德遇到反抗军首领时,首领告诉他,过去是谁并不重要,它只能误导你以为自己是谁,你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我觉得这一句很关键。
(补充)4 、奎德为什么要逃避她的妻子。
按照解梦的原理,一个人在梦中奔跑,确实是有逃避某种东西的心理暗示,而罗芮说了,是不是我束缚你太紧了,你要逃开?
这就为最后,她妻子唤不醒他留下了伏笔。
5、奎德生活十分窘迫,工作努力而得不到回报,向往更好的生活。
理由:1、奎德说过自己特别希望能弹钢琴,但是不会,在植入记忆里,他发现自己会弹钢琴了,而且笑出了声音。
说明他是在记忆里。
2、奎德和黑人朋友冲突时,黑人说了,我是他们送进来了,要带你走出记忆,只要奎德杀了梅琳达就可以走出来。
这时候奎德混乱,或者说是犹豫了。
当梅琳达开枪射向奎德时,奎德并没有死,黑人也说了,你看在记忆里她杀不死你,只要你杀了她就可以了。
这是给了奎德选择的机会,你是要走出记忆,还是继续在记忆里。
奎德选择了杀死黑人,跟着记忆走。
3、奎德被联盟首领抓住后,要被重新输入前期备份的记忆。
奎德再次选择了反抗,坚持自己选择的记忆。
4、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结局的时候,奎德妻子罗芮在奎德昏迷是完全可以杀了他,可是非要等他醒来,难道就为了说句话吗?
这个真世界的逻辑不符合。
5、结尾,再次重复了奎德和黑人的对话,你不要玩自己的脑子。
以及出现了绘忆公司的标识,充分说明奎德选择了活在当下,活在记忆里。
补充:正如这篇文章里提到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34127/奎德太想要摆脱的他现在的生活了。
总串:奎德是一个普通人,他出身低微,生活窘迫,其实他心里觉得对不住她的妻子(他在记忆里的时候,妻子说了,你以为我这样的人怎么能看上你呢?
其实他妻子挺爱他的,大家也看见了,妻子说晚上回来要好好的伺候他),但是他经常做一个奇怪的梦,他深深的觉得这个梦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有什么依据,他很好奇。
这一期间,正是联盟和反抗军重冲突的时候,他获取了很多相关的信息。
同时,他也在这时候看到了绘制记忆的广告,他更加期待能走进记忆,并且和好朋友黑人探讨了这个问题。
可是,黑人坚定的告诉他,别和自己的脑子玩。
这新基础的信息,成为了他梦境的基础构成要素。
也正是这种现实和想法的冲突造成了他对现实逃离的期望!!
奎德来的绘忆公司,公司老板告诉他,你选择了最间谍,很好,做一个双面间谍更好玩,你可以参与联盟和反对派的战斗,这很合奎德的心意。
但是老板也告诉他,你必须把你心底的秘密都说出来,不然会造成事故,最后走不出来!
可是奎德没有彻底交待。
HY公司的人很有意思,他们的系统很好,留下很多能帮助客户走出记忆的方式,有他的潜意识(那个第一个和他视频通话,他被联盟抓住,最后又来帮他的那个人)、备份记忆、他的妻子、朋友的唤醒等。
程序开始了,奎德开始了自己的游戏。
他发现他很牛B,他能打,能开枪,见到了梦中的美女,自己还会弹钢琴了,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他高兴的笑出声音了都。
他觉得这一切很好,他想要。
在他做梦的期间,HY公司的人发现了奎德原始梦境秘密和现在植入记忆的冲突,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事故。
通过各种手段联系到了他的黑人朋友,想以一种缓和的方式把奎德唤醒。
可是奎德选择了拒绝回到现实。
在遇到反抗军首领后,首领告诉他,你之前的记忆只能误导你的现在的认识,你必须活在当下。
这其实应该是奎德在记忆里对自己的选择一种肯定,让他自己坚定的选择活在当下。
他必须掌握记忆的主动权。
HY公司的人发现这种缓和的办法不能唤醒奎德, 于是采取了强硬的措施,要强制输入奎德的记忆备份,就是被联盟抓住,要输入记忆的那一段。
可是奎德的潜意识——他的卧底朋友帮了他,因为在记忆里他自己仍是主动的,他选择抵抗记忆的植入。
在拯救殖民地的战斗中,奎德重伤应该是死了。
就是奎德在HY公司这时候已经发生了最大的事故,他的本体也快死了。
HY公司最后只能用奎德的妻子再来赌一把,试图唤醒他。
奎德依稀中醒来,他发现唤醒的他的不是梅琳达而是她的妻子,他再次阻止了这次了唤醒。
直到他在这次事故中死去,他选择活在当下,活在自己的记忆里,而放弃了真实世界的身体。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可以讨论,可拍勿骂,文明交流。
大家又没有想过,从来好莱坞电影主场地都会选择美国,比如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
但是本片为什么联邦国家选的是英国为主场的。
因为如果选的是美国,地球穿通列车直接就是中国了,对政治刺激太大了。
但导演还是不能割舍美国殖民中国的想法,所以才在澳大利亚看到那么多中国元素:脏差乱,人口密度大,房屋密度大,污染严重,更重要的是,中国是美国的廉价劳动力工厂,工作强度大,薪水低。
完全是中国的真实写照。
除了打的很high,kate姐很帅以外整个把观众当傻逼啊……
城市设定还不错,底层颇有[银翼杀手]的感觉,但故事讲的没意思。三乳妓女居然还是出镜了,只是这次换成亚洲人而且尺度很小没露点戏份也少。下了个枪版质量还不错,第一次看在银幕中间位置录的枪版,而且还为影片增加了它不具备的B级片效果,我都不想去看清晰版了
难看。极无聊。
合格的商业片,还算火爆的场面。情节有些拖沓。
近期看的电影里最合格的商业片,未来感虽无新意但味道很足,悬浮车,立体升降,the fall挺好,但因为有那场打开舱门的打斗戏让人有些怀疑其合理性。但本片很好的处理了打斗中给予信息量的问题
五星全给场设!!!
情节单调画面补的电影越来越受欢迎了。
失忆特工缺乏新意,加入的真假扰乱不足,可惜。
乱打一通
如果苛刻点,这部电影也就3星的料了,但是,超喜欢凯特贝金赛尔,所以默默的再加了一星。嘎嘎。
硬着头皮,也没看完。受不了啊受不了。
想法挺好 但是扯不住我的思绪 看着看着就跑神了orz
高完成度的上等爆米花,颇具迷幻色彩的菲利普·K·迪克式场景设计真是惊喜:殖民地是《银翼杀手》,不列颠联邦则是《少数派报告》;原版重意,新版重形,如果原版是狂放不羁的野兽派,那新版反倒成了精细雅致的古典派;虽谈不上标新立异,却也足够愉悦。
没有表达出任何情感积淀,片子交代的也很仓促。俩女主角,一个是女超人般的杀人机器,另外一个,就出场开了个车,然后作用比花瓶不相上下。。。
2个女主角NICE
技术电影~故事一般,但是可以看出在发招~
看着看着好像生出一种熟悉感,是盗梦空间和史密斯夫妇的合体嘛~不过看的很爽,值回票价!!
相比老版没了保罗范霍文那股cult味,也没有大的创新,但绝对是合格的好莱坞流水线产品。城市设计很赞,殖民地设计受银翼杀手影响,看到the fall轨道是椭圆形和失重开枪的处理我都感动了,好莱坞居然尊重科学了?加长版结尾揭示一切都是梦
听说有原版,而且正经挺不错,then what's the point of remake?Colin Farrell这个长了一张囧字脸的人走狗屎运了吧,和两个大美女一起搭戏哎!凯特姐姐真是太美了虽然她的片子大多不咋样。大神诺兰都拍过Inception了Wiseman你还好意思搞are you in a dream or awake这套嘛,一点都对不起你的姓啊!
又黑我大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