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無不夢想成為大人物, 豐衣足食、受人漠拜, 受人景仰, 事與願違的例子多如恆河沙數。
小人物只好在睡夢中夢想自己成為大明星和大英雄, 心底積壓日久的巨人故事如江河日瀉, 傾盆而出; 夢境可以不依先後次序, 在睡夢的海洋中漫遊, 這是小人物陶醉, 沒有人干涉的大好時間。
夢死醒轉, 拍拍肩膀, 搖一搖頭, 佔人口大多數的群體又要出外謀生, 大人物的夢只能在午飯或小休時繼續編織了。
兩個北野武, 姓名相同, 一高一低, 一大一小, 高矮肥瘦一樣, 一個是大明星, 一個是小人物, 大北野武經常出入片場及電視台, 工作人員、跳舞小子必恭必敬, 出入有助手跟隨, 有名貴私家車接送, 儼然一副大阿哥派頭; 小北野武在便利店工作, 閒時在片場當毫不起眼, 面目模糊的小角色, 他十分崇拜大明星北野武, 希望能取得好像他的成就, 取得簽名後, 他立志要成為大明星的意志更加堅定了。
小人物是北野武的自嘲解畫, 他少年出道時受盡的苦楚藉著小人物受人欺侮的遭遇透露出來, 他只想簡簡單單的到麵店吃一碗只是800日元的麵, 怎知他問老闆能否給胡椒粉時, 老闆和拾人牙慧的伙計大聲呼喝叫他走, 還沒有吃完麵的小人物直望他們, 他們還好意思收取顧客麵錢; 女人只是買10日元的糖果, 偏要兩次掏出大面額10000日元給便利店員找贖兩次9,900零錢; 不斷問他還錢的的士司機, 無數試鏡的失敗, 男女朋友的奚落, 小人物的苦真的是受夠了, 於是屢敗屢戰, 終於試鏡成功, 得到了一個扮演地痞流氓的小角色, 踏出成為大明星的第一步。
《雙面北野武》玩味十足, 試鏡因為染著金髮, 外型不似黑道小流氓的小人物不獲機會, 是現實中北野武角色定形為領道頭子的挖苦, 現實夢境片段七零八落,不依章法呈現, 稍見凌亂, 觀眾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才可整理思緒。
古零精怪, 造 型好像任天堂遊戲機著名射擊遊戲 "超兄貴” 的黑人角色設計俯拾皆是, 製造荒誕喜劇效果。
電影是北野武執導12年的一次總結, 段落似曾相識, 如果是其影迷, 看到踢踏舞, 載上墨鏡, 身穿山本耀司設計黑色西裝, 雙手持槍, 以一敵百掃射的名場面必定會心微笑。
小北野武始終是小人物, 偶然得到的手槍是他的復仇利器, 殺盡欺凌他的人, 殺盡他們又如何? 身型猶如相樸手的一對大胖子繼續吃麵; 鄰居直行穿過伏屍走廊已死的朋友, 無視小人物的殺戮行動。
無論小人物做了什麼大小事, 都得不到別人注意, 他們不會關注同等身份的存在, 認同大人物的專貴身份是小人物晚上安眠的夢迴寄託。
嘲諷的簽名語句戮破了小北野武的美夢, 大小人物的現實與夢境分不清, 理還亂, 觀眾要如何拼貼電影海報金髮黑髮北野武的完整拼圖, 要看你有多了解北野武, 他是否百分百把心路歷程獻給觀眾了。
Patrick Chan寫於2006年9月16日
北野武对自己的一次解剖。
个人世界的一次表达。
梦中梦中梦。
自己杀了自己。
算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和追求突破与新生?
剧情简单概括来讲就是暴力能解决一切,暴力也能解决自己。
看片儿过程中积攒的所有烦闷在结尾一场与开头相呼应的火爆枪战中得以释放,爽啊片中出现了很多以往北野武电影中的标志性事物,踢踏舞、看海、孩童嬉戏、突然的暴力和死亡。
剧场的灯光师--带着头灯的黑人。
北野武和黑帮在荒草地中对射,众人不断变化的站位和黑夜中枪火的闪光上升到空中形成一个个星座。
在这部电影里,北大爷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思考的东西也太多,以至于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故事作为载体来呈现,所以索性牺牲了电影的故事性,对于不熟悉或者不喜欢北野武风格的人来讲这部电影的观看体验是比较差的。
这是一部北野武式的梦境狂想,真实是梦境其实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黑衣女子象征家庭带来的安心以及羁绊,情妇既是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情妇水性杨花(也是对自己好色却管不住自己)的批判,经纪人和寺岛进象征着朋友以及工作伙伴等,他们或在你低谷时讽刺,在你高峰是攀附,却又内心懦弱(真正关心或者説对你好的其实是家庭),而那个打工的北野武象征着内心,他自私、胆小、无所长处却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北大爷对自己的看法也是够狠),而他获得尊重的方式就是用暴力(这里其实是指他的一切才华,暴力也代表了获得成功后的所带来的权力),而他用的暴力手段是枪则代表了他其实是在西方文化的帮助下才成功的(同样日本也是),所以他在影片开头才会趴在地上被美国大兵用枪指住了头也只能尬笑,以及时常出现的黑人也让他时刻不得安生,哪怕是在电影杀青(获得成功的荣誉时刻),他却看到了献上来的鲜花里存在的虫(时刻存在的危机),他説献什么花还不如給我钱也是表达了对于虚名实惠更重要。
这种依赖西方又想挣扎一下的想法多次出现,比如説第一次吃拉面被赶出来,第二次带了枪去终于可以坐下来吃了,这次选择了吃意面,(吃的时候不是西式吃法没有刀叉还是用的日式吃法用筷子)结果吃了却噎到了,很狼狈的想要水(帮助)却换来了嘲笑,而旁边的两个食客不管是給的拉面还是意面,都大口大口的吃,也没什么主见,给什么就吃什么,也毫不关心周围发生了什么(后来北野武回去枪杀厨子等人他们又开始吃日式拉面,而且仍然不抬头,哪怕周围发生了枪击),可能是代表无主见的观众以及日本民众吧,类似的象征还有踢踏舞、DJ这些元素,当然这些元素过后都是混乱的场面,北野武把对于自己、周围人、家庭、情妇、事业、日本社会等等各种方方面面的思考都展现在了电影里面,用了沙滩上激战集中体现了西方和日本之间的冲突和混乱(好像武士 相扑这些元素还有被日本警察的火力所打伤的?
),北大爷虽然牺牲了故事,但是用自己从事过的或者会的各种技能串联了起来,漫才表演(没有直接展现,只是在电视台换衣服的时候听到了外面演员在排练,北野武还呵斥了几句,可能是觉得他们在班门弄斧) 踢踏舞 演员 服务人员等等,买跑车被嘲笑的段落又CUE了一下他的那个买跑车的段子,北野武在电影里表现出的有成就的狂妄以及内心的不自信不仅在反思他自己,也暗讽了整个社会
一部荒诞的电影 一部支离破碎的电影 一部毫无章法的电影一部如梦呓般的电影 一部看不懂的电影 一部爱怎么看怎么看的电影 一部喝了酒看更好的电影 一部傻了吧叽的电影 一部情节乱套的电影 一部很意识流的电影 一部立体派的电影 一部令人迷茫的电影 一部故事简介没法写的电影一部大胆的电影 一部令人轻松舒畅的电影 一部很爽的电影一部一星不给也不过分的电影 一部不多给点星就担心别人认为你没水平不懂欣赏的电影 一部很北野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
剧情概述:该片讲述了导演北野武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和内心状态。
影片融合了现实与梦境,时间也在不断倒退和飞速旋转,呈现了一个充满孤独、荒诞和自我质疑的世界。
主题与象征1. “自我认同的困惑”:北野武在现实和梦境中不断切换,反映了他对自我认同的困惑和矛盾。
2. “暴力与枪支的迷恋”:影片中大量出现枪声和暴力场景,暗示了导演对这些元素的某种迷恋或崇拜。
3. “时间的流逝与记忆”:时间的倒退和飞速旋转,突出了主人公对过去的挣扎和对记忆的困惑。
导演风格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北野武导演的一次实验性尝试,与他以往的作品风格大不相同。
影片呈现了更加放肆和思维慎密的创作风格,体现了导演独特的艺术视角。
观影体验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常常难以区分梦境和现实,这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整部作品营造了一种诡异、孤独和荒诞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双面北野武》是一部复杂、实验性的作品,深入探讨了导演自我认同、暴力迷恋等内心状态,体现了北野武独特的创作风格
忍着无聊,看完了双面北野武.其实要我说有些是男版两生花.同人不同命.当然比较通俗的一种理解是 大明星的那个是现在的北野武,光环笼罩. 跑龙套的那个是成名前的北野武. 而偶然的相遇,大明星北野武做梦一样回忆自己的潦倒人生,同样是跑龙套的北野武现在的人生.直到跑龙套的杀了人,抢了银行,成了明星,杀了大明星北野武. 也就是说, 两个北野武又合二为一了. 说了一圈,感觉自己在绕口令.片子里面很多舞台剧的场景让我想到了天边一朵云. 二合为一的北野武似乎又象记忆碎片. .....这样的片子看的人好辛苦啊!脑细胞和耐心都快死光了.但是,还是值得看看。
使用了非常奇特的手法,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一个渴望成为演员的人的心态以及不断的梦境,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真那些是假,这次并不试图去看懂,但一样喜欢这样的风格,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如此的在现实与虚幻间,纯真与肮脏间徘徊,最后总是惨烈,但在现实里,还是梦境里,就各有不同了我还是想说,这是在写他自己的一种意境,一种生活的方式,所以可能乱了些,却是真。。
两年前发在QQ空间上的东西,转过来玩吧.是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全片除了露点的女主角可稍稍让人提神之外,其余的情节和表演仿佛都在不停告诉观众,你累了,睡吧,你累了,睡吧。
看过《花火》《座头市》等片子的精悍简练后,再来看他的这一部“对自己之前导演风格的总结”的电影,如果你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或者说哲学格调不那么高的人)的话,你十之八九是会看到骂娘的。
支离破碎的情节,晦涩的表演,整个电影节奏单调而冗长,并且能明显的看出北野武先生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精心营造的”意识流风格之中,而完全不理会观众的感受。
于是威尼斯电影节上,意大利影迷骂娘了,回到日本,习惯了Cult电影的日本观众也骂娘了,北野武小玩一把风格,却败得一塌糊涂。
初看这部电影时我与大众看法一致,我甚至在论坛上猛烈抨击此片,因为我看完以后不但迷茫,而且愤怒。
“妈的这还算是电影么!
”时过境迁,现在换我诸事不顺,长期郁闷,内心空虚无助并且彻头彻尾的不知所错时,我突然又想起这部电影,我突然又想起那些被我大力诟病的情节设置和拍摄手法,例如小职员北野武拣到一袋武器之后,轻易的抢劫了一家保险公司,在逃离的车上,他们疯狂的庆祝,以至于把几乎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抛洒到天上,这时镜头放慢,他们就一直洒,一直洒,一直洒,一直洒......当时真的觉得无聊透顶了,干嘛还要重点烘托这种完全没有意义的情节,现在想起来突然觉得,太他妈爽了,太他妈爽了,在老子最贫困的时候莫不是这种想法,就近抢一家银行,把抢来的钱疯狂的洒,疯狂的洒,谁还敢说老子穷,谁还敢说老子穷!
而之后还有一个片断,北野武单枪匹马和近百名前来逮捕他的武装警察在沙滩上火并。
当时有一个他手持重型机枪疯狂扫射,然后警察不断倒下的镜头,整整维持了近十分钟,十分钟!
这固然十分无聊,可是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比天生杀人狂或者德州电锯还带劲么?
在我最郁闷最无助的时候,难道我就不曾想过提一柄机关枪上街去射杀大众么,这镜头简直是爽到我心底里去了!
还有老实巴交的北野武被邻居反复欺辱,终于掏出一把枪,面无表情的射杀了那个人渣,然后把他的人渣女朋友据为己有。
当北野武趴在那个女人身上汗流浃背的时候,大家都满足了。
是的,对待生活,便是要一不做二不休。
要么便逆来顺受,要么便奋起反戈,置之死地而后生。
类似的爽情节爽镜头还有很多,便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好片,嗯,一定是。
如果说除了墨镜王,还有一位导演也很喜欢戴墨镜的话,那应该就是北野武。
戴墨镜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隐藏起自己的神色,别人也就无法猜测他的心思。
在《花火》的结尾处,西佳敬和患绝症的妻子并肩站在海滩,他们望着蔚蓝大海一言不发,背景乐渐渐开始急促,似是什么哽咽在喉,此时此刻,谁能猜测北野武墨镜背后的神色?
韩松落说北野武是双面的,既暴烈,又温柔。
北野武也索性拍了一部《双面北野武》,自证了自己的双面性。
我却更愿意从另外的两面去理解北野武,在我看来,他的两面是“纯粹”和“多虑”。
如果一个人的行动是受他的内心支配,那么他会单纯直接,心里所想会成为一根指头,清晰地给他指出目标,他只需一心一意朝着所指之处前进;而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物影响,甚至取决于他人时,那么他会变得焦虑,踌躇,如履薄冰,不停地环顾四周。
北野武的作品无法归类,他最拿手的是黑帮片,而他也拍过温情片,爱情片,时代剧,喜剧片,从强悍暴烈的大佬,一直到所向披靡的盲侠座头市,我意外地看到北野武焦虑的一面。
从建立到颠覆,北野武变换着角色和形象,一直在纯粹和多虑之间游走。
一、少年不识愁滋味“你觉得我们完蛋了吗?
”“傻瓜!
我们还没开始呢!
”这是《坏孩子的天空》的末尾,小马和新志的对话。
穿着火红色衬衣和学生制服的两个坏孩子长大了,少年时坚持的梦想,已经悉数丢弃,营营役役,奔波劳碌,都不是自己曾经想要的。
他们重新回到校园,新一批的坏孩子代替了他们,一切都好像变了,一切都好像没有变。
以前的他们,拉帮结派,打架滋事。
稀里糊涂地想做相声艺人,做拳击手,加入黑帮。
他们似乎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又似乎总是看不清自己是谁。
这些故事情节其实都有北野武切身所历所想贯穿其间。
北野武执笔的《浅草小子》可看作是他的个人“前传”,那是他最纯粹最直接的时候。
那时他还只是个“浅草小子”,在东京浅草区的法兰西座做电梯员,渴望有一天可以拜师当一名搞笑艺人。
他这个梦想来得一点都不费劲,在无所事事的爵士乐酒吧里,坐着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家伙,忽然有一个念头闪过,击中了年轻的北野武:“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他完全搞不清楚这个主意是怎么冒出来的,但是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他就无法劝阻自己了,非要一心一意去完成不可。
这个念头呼唤他,指引他。
北野武执导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与他当初第一次阴错阳差地登台演小品的情况相似。
《凶暴的男人》有种初生牛犊的气魄,虽然略显生涩,不过作品已经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传统的黑帮片总会有个大团圆结局,观众把悬念的包装盒一层一层拆开后,会看到里面有一个最终答案:“坏人都被干掉了,英雄抱得美人归。
”然而在《凶暴的男人》中,暴力和悲剧贯穿始终,北野武不相信大团圆结局,凶暴的男人杀死了妹妹,最终自我结束。
从处女作开始,到《花火》,北野武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小奏鸣曲》,《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北野武的电影中有种宿命意味,“向死而生”;他镜头下的人物,脸上都有点大彻大悟的表情。
这种特点在《花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片中那个沉默寡言、神情淡漠的警官,偏执地眷恋着暴力和死亡。
而这些特质,明显是北野武的自我投射,这个因车祸导致脸部瘫痪、毒舌抨击时政、瞧不起其他导演作品、同时会画下一幅幅温柔奇妙的画的北野武。
作为导演,北野武是独断的,自信的,纯粹的。
直到《花火》,北野武已经逐渐找到和确立自我,接下来不是回顾,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更要寻得一个更明晰的自我。
他的下一部作品,却是温情感人的《菊次郎的夏天》。
这部作品没有暴力,没有绝望,没有死亡,给人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印象。
片中,菊次郎是一个小孩一样的大人,正男是一个大人一样的小孩。
北野武制造出的这种错位,仿佛在提醒我们,若干年前,我就是你;若干年后,你就是我。
《菊次郎的夏天》是温情版的“双面北野武”,导演北野武的影子既投射到正男身上,也投射到菊次郎的身上。
二、画眉深浅入时无有一个典故,讲唐代的考生朱庆余在参加科考之后,想打探一下考试的结果,就写了一首诗给主管官员张籍,诗里用刚到夫家的新媳妇来自比,他写道:“油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里所问“入时无”,实是问是否合于执政者意愿。
而我想,将“执政者”换成“观众”也同样适用于今天。
导演,或者说创作者,都难免会有意无意地迎合观众趣味、为配合潮流时尚而创作。
2005年,年近六旬的北野武在《导演万岁》中老老实实地呈现了这种窘境。
电影中的“北野武导演”,不想再重复自己的黑帮片路线了,于是他想到去模仿小津安二郎,很快就失败了,原因是“现在没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看电影里的人喝茶聊天”,后来他尝试时下流行的爱情片,“司机和公主的爱情故事”,结果又被枪毙了,原因是“俗套”。
片中的北野武导演,总是神情严肃地抱着一个人偶,尝试,失败,又尝试,接着失败。
他的身影渐渐地与《阿基里斯与龟》里的画家重叠,也渐渐地跟那位精心化妆的新妇重叠,他们费尽心血,捧着作品,自己没有一点主意,只懂得战战兢兢地讨好观众:“画眉深浅入时无?
” 北野武感到焦虑。
每当他的新作问世,评论家们便会兴师动众,咬文嚼字地发表盖棺定论式的总结,仿佛他已经到达了个人创作的顶峰。
然而北野武总希望出人意表,他的下一部往往不同于上一部,推倒以前,颠覆自己,希望让人耳目一新。
我不知道北野武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个狂狷的少年,他在新宿的酒吧里当侍应生,心里突然有个声音说:“去浅草决一胜负。
浅草就是一切。
浅草在呼唤我。
”我不知道他是否想起那种不计后果,不考虑别人怎么看的少年意气,只因为内心的声音,而做出第一次主动决定。
多年后成为导演的北野武,有了“日本殿堂级电影大师”头衔的北野武,却和当初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交换了位置,他不再莫名其妙地被念头击中了,他必须费尽心思去找寻,去挖掘。
如果把年轻时的那次灵光一闪比作百万大奖的话,之后的北野武就像一个焦虑的彩民,一次次买来彩票,希望再次刮开那个写着“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的幸运大奖。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看完我的感觉就是尴尬。
因为北野武把自己搞得太狼狈了,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女明星某一天把自己的整容全过程曝光出来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观众只乐意看你漂漂亮亮的一面,并不想直击那个辛酸过程。
北野武这三部电影让人感到难为情:电影大师拍片不是得心应手、如有神助的吗,电影大师们的造型不都是很酷的吗,电影大师们怎么能有普通人一样的困惑和烦恼呢。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几度想要拍案而起,大声和北野武争论:大师就应该一个路数走到底,就好像小津或者沟口!
不能因为近期兴起了爱情片你就去拍爱情片!
你怎么能绞尽脑汁地取悦观众!
好电影不等于出奇制胜!
你应该首先听从心里的想法而不是考虑观众接不接受!
《浅草小子》中,北野武回忆了年轻时在艺人深见千三郎门下学习漫才(相声)的往事。
他第一次登台是演一个人妖,他便照着镜子化了一个夸张可笑的妆,结果遭到师傅的大声斥责:“小武你给我听着,要想逗别人笑,不是靠模样、动作之类的外形来逗乐。
艺人得靠技艺来逗笑,靠的是技艺!
”同理,好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并不是因为花俏的外表,而是因为饱满的内在和坚硬的内核。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
“反省三部曲”,我豁然开朗了,多好啊,我不必再担心了,北野武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困惑和狼狈,为此他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省。
《导演万岁》的最后,医生帮那个酷似北野武的人偶进行了全身检查,最后医生的诊断是:“脑子坏掉了。
”典型的北野武式自嘲。
所幸,与画家真知寿不同的是,北野武在焦虑的同时,也保持了冷静的自觉性。
他反省,作品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由观众或评论界决定,而是应由自我决定。
他反省,他以一个新妇的谦卑,低语轻问,“画眉深浅入时无?
”——“时”指的是内心,自己所创作,是否合乎内心?
三、后记老师在课上问过我一个问题,对北野武有什么了解。
毫无心理准备之下我脱口而出: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面瘫大叔。
此刻,我坐着,没有人面对面地问我对这位导演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冷静地考虑。
而此刻我想到最多的,还是他那张奇特的脸。
僵硬,看不出表情。
我所理解的“纯粹”和“多虑”,既是北野武的两面,其实也是一个人必然面临的成长与改变。
最后,我想起北野武在那个还不成熟的、青涩而恣意的年纪,写过的一首诗:与你相见在仲见世的那间只有煮菜的鲸肉店我们谈论梦想 汽酒泡沫里消失的约定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我们本是没有其他人可依靠的两个人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我们本是没有别的路可走的两个人
从故事结构上来说,没有理清整个故事的结构。
从整个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上也没有理解到,虽然看了相关的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42700/,但是确实没有 get 到它所要表达的东西,包括看到影评说是北野武对自我的一个阶段的总结——可能是还没有看到他的其他早起的作品,例如《花火》。
不过还是很喜欢北野武在画面上的表达,把不平静的东西潜藏在平静的东西下面。
这是他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强烈表现出来的——也是喜欢上北野武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菊次郎的夏天》中也是同样的画面感。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很不喜欢北野武的叙事。
北野武,真无聊……
takeshi大人啊
我喜欢里面那个演不到戏的老男人。
不喜欢杂乱无章的现实、想象融合电影,剧情也提不起劲,快进搞定。谁tm评价说里面有美裸体的啊!!美你妹啊!而且艹,那镜头有1s钟?
就这群魔乱舞、不知所云还那么多人说好??这明显是黄毛老头自娱自乐的
北野武不是疯了就是疯了。
千面北野武,成名前的往事
太NB了
天马行空中略带温存
拿起枪你是北野武,子弹耗尽气数已尽不过是个糟老头,是手中的武器成就了你
想要bgm
太飞了
so cool,这想象力。
好看。在北野武的电影里面一定不能给他拿到枪(锤地)…… 另一个亮点在于整个故事的结构呈{{{{}}}}型
天马行空、极度荒诞的梦境意淫作品
四层梦境外加现实意识流~北野武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么?自我反省嚒?太谦虚了。。。分裂出来作为粉丝YY了一把导演武的生活之后发现那是相当的讨厌啊于是又把导演武给毁了~ 梦境以纹身为划分。。
這個思想複雜形象多變的大叔,拍了一部自我總結與剖析的意識電影,當然前提是要多少對他的名片熟悉,才能在這部中辨認他自我回顧與反思的蛛絲馬跡。基於以往瞭解,雙重人生其實就不難理解了。儘管獨立看此片依舊對它的精彩度有所保留,但起碼北野武的風格、想像力以及創作力都還有自由變化的空間。
枪枪枪枪枪
没懂
一层一层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