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自然应该属于胆小的人,身为警察在岗,却被坏人一个眼神搞定了,连查坏人驾照的勇气都没了,夹着尾巴逃了,对得起纳税人吗兄弟?
可家有幼女,他选择先当好父亲,再找机会当英雄。
遇到选择题的时候,当狗熊警察但满分爸爸这个选项未必就是最差选项。
了解自己的环境了,就遵从环境,他改变了,不当警察改当一个愉快的邮差,每天见到熟悉的人,给他们送期待已久的支票邮件,愉快极了。
他其实并未改变自己,而是改变了环境。
莱斯特也是胆小的人,从小被同学欺负,长大了被老婆欺负,亲弟弟也瞧不起他。
谨小慎微步履薄冰地卑微活着,压抑内心郁郁寡欢。
所以当时儿时的噩梦重复一次,就去他妈的豁出去了,被马尔沃嘴贱劝几句,就想入非非忘乎所以顺手就把老婆杀了。
跟盖斯一样,改变了。
但他不是改变环境,而是改变自己,把自己的“胆小”通过“杀人”再“栽赃嫁祸”直接膨胀了,摇身一变就从一个一事无成的loser变成一个把警察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幕后黑手了,知晓一切,又掌控了一切,这种掌控当然是自信的最佳来源,一个血瓶补满了这些年受尽的白眼跟鄙夷,直接迎娶白富美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拿了年度业务员奖,这个奖我都很羡慕呢!
盖斯跟保险员两个人都胆小,都改变了。
但区别很大,盖斯身负责任不敢挺身而出是怕女儿没人照顾,不敢冒这个险;保险员胆小是怕受伤,跟同学打架不敢还手,跟老婆吵架不敢回嘴,只是怕打不赢吵不赢,怕负输了之后的责任。
这本身都相差无几,动机不一样但结果一样。
可关键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变化,选择。
盖斯是善良,他的胆小就是善良,负责任的父亲,对女儿的爱胜过荣誉。
虽然善良的他在错误的环境下,这种善良因为软弱变得不正义,失职,但他遇见了莫莉,对的人,所以他改变环境,可以自己守卫住自己的善良。
莱斯特选择了邪恶,只要不穿帮,他的邪恶除了他自己,没人逼他负责任,嫁祸于人替死鬼找的好,遇到爱和稀泥的老局长助攻,他置身事外容易的宁人发指。
但这个选择没有尽头,选择黑暗就丧失光明。
以苟且得到的自信保质期短,需要新的苟且来续航。
他第二任老婆换了一个小鸟依人百依百顺的小女人,他这个选择就只是弥补自己,娶了老婆跟没娶一样,他依然只是一个人,孤独的一个人。
内心空虚寂寞,妄自称大看不见自己的局限,真以为自己换层皮就重新做人了。
所以在电梯里被杀手质问的时候,他短暂思考过后就胆敢认为现在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有勇有谋拿着年度业务员的奖牌当太阳神盾了。
杀手砰砰砰三枪干掉目标后,直接把这位虚有其表的胆小鬼下回原型了,从新的苟且开始找新的苟活,把老婆当宝宝使用派其替自己探草丛,还想用老方法来给自己做不在场证明。
盖斯跟他一样,也是重复。
又是遇到可怕的坏人,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这次跟上次不同的是,这次逃跑家人更危险。
所以他这次不是改变环境,而是改变自己,以身犯险最大化的保障家人安全。
最胆小的人却有胆子单挑最危险的人,并且稳胜。
比起保险员那功成名就财富美人,盖斯被家人簇拥着看看电视,真是平静自由得让人鼓舞不易,好人一生平安啊!
马尔沃自然是猎人,他从人群中培养了很多恶犬,在他的煽动下有些人被压抑的内心怂恿,跟他一起草菅人命。
有的恶犬事后良心发现不敢面对自己所造的恶,自杀有之。
有的恶犬獠牙滴血想反咬猎人一口,因为猎犬不一样猎人饲养的时候,猎人只是束缚。
人的血肉之躯,得靠精神维系,你的选择,造就你的环境与生活。
如果盖斯不换工作,继续当警察,他的失职虽然从道义上为了家庭能有借口,但他这种失职让坏人得逞是把其他好人置于危险的境地,保护了家庭却让其他人可能失去家庭。
所以他离职了换了工作,警察得适合的人当,比如莫莉,这个女演员真棒。
假如莱斯特在电梯被马尔沃质问的时候,他默默退出电梯选择NO呢,会有这样的选择吗。
哈哈,环环相扣的人生,有些事,一旦踏足,就不可回头,悬崖勒马浪子回头那都得是靠遇见贵人的机会。
内容有大量剧透,请观看完第一集之后再阅。
我喜欢看这种关于中年屌丝危机的片子,他们曾经选择了屈从,隐忍,放逐自己,随后终于了解到自己的命运,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归之旅,当然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张单程票。
《绝命毒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同的是老白是因为癌症让他开始觉醒,这里Lester是因为遇见了一个特别的杀手。
而正好,两片的导演都是亚当·伯恩斯坦。
先来说说男主角,Lester工作于一家保险公司,跟妻子结婚18年,无子嗣,收入微薄,相对于自己发达走上人生大道的弟弟,活脱脱就是一个笑话,长期的卑微与周围人对他的打压,让他神经质并且开始失控。
当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从Sam羞辱Lester的话语就知道,他不是一个善于反抗别人对他不公的人,他会找阿Q一般的借口来掩盖自己的伤口。
他是个懦夫,正是由于他日积月累的软弱、不反抗与默许,导致了他的现状,他没有为自己寻找一个出口,在死胡同里面游来荡去,逆来顺受。
而当杀手说,我帮你杀了他吧。
他依旧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的阴暗。
他唯唯诺诺地默许杀死了Sam,其中必然有恨。
当积压的愤怒与不安终于找到一个对自己来说合理的出口的时候,那种不可抵挡的冲动就要择人而噬了。
正如杀手所说:我们是猩猩,我们具备兽欲,我们也许觉得这个社会拥有规则,实际上大自然里面这些是没有的,唯一有的就是弱肉强食,物尽天择。
杀手就是电视剧版,而且冷血且神经质的Chigurh(《老无所依》中的杀手)。
片头用用盗来的车装载自己的暗杀目标,让其在冰天雪地冻死,随后去医院教化Lester,去见Sam和他的儿子,去旅店住宿捉弄那个被旅店女老板训斥的男孩,打电话去让Sam的大儿子杀死小儿子(他在播种仇恨的种子,或者说他在玩人性的游戏);最后接到了Lester的电话,来到他家杀死了警察局长,开车超速用言辞逼退了来巡查的交巡警。
这个角色富有神秘感而且充满魅力。
就在这样一个小镇里面,几乎所有的男人都被女人逼得压力山大:Lester被老婆辱骂,说他是个中年屌丝(loser),一事无成,连做爱的时候都得闭着眼睛,想象成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在操她。
被枪杀的警察局长(Chief)被自己怀孕数月的老婆,一直在折腾婴儿房的底色。
即使是被杀的Sam,他出去嫖娼也可以理解成是他那欲求不满,风骚妖娆的老婆逼的。
所以,Lester在修理洗衣机失败之后,做了一次“真正”的男人,用锤子多次锤击自己妻子的头部,杀死了她。
他一边忏悔,一边发泄自己的愤恨,委屈,不安。
修理洗衣机失败只是一个诱因,在杀手杀死了Sam,在他的谆谆教诲之下,他就像一头困在囚笼之中的凶兽一样,得到了自我解放。
多年来的积怨得到了释放。
长期压抑扭曲的内心迸发出嗜血的渴望。
而警察局长如果不是因为那几桶破油漆,也许今晚就不会去Lester家里,也许就不会有自己的惨剧,可是世间哪有那么多也许。
而嚣张无度,喜欢欺负老实人的Sam,也终于死在了女人(妓女)的身上。
What If You‘re Right,And They’re Wrong?
当你想做个属于自己的普通人,正常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办不到的时候,你会不会也恨这个世界,让其他人也了解你的痛苦。
反观中国,情况并不比美国这种情况好上太多,我们就像坐在一个慢慢接近临界点的高压锅之上,想想66-76的惨剧。
我们并不遥远,何况我们还是一个屌丝之国。
PS:我没看过电影版,对科恩兄弟也不甚了解,若有遗漏和错误还请补充和改正。
美剧《冰血暴》科恩兄弟(奥斯卡最佳影片老无所依的导演)监制、亚当·伯恩斯坦(神剧绝命毒师的导演)导演、马丁·弗瑞曼和比利·鲍伯·松顿主演(前者是封神英剧神探夏洛克华生扮演者、霍比特人主演。
后者是真爱至上主演,奖项等身),豆瓣均分9.0,IMDB历史评分第九。
获艾美奖十多项大奖,被誉为超超越《绝命毒师》,碾压《真探》的旷世神剧。
okk,buff叠满了。
但,这是一部大狗屎剧,比抗日神剧,辣眼睛狗血剧,长臭婚姻伦理剧,还更让人恶心的大狗屎剧。
有一个经典问题,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你选哪一个?
冰血暴,没有给人选择的机会,全程,在给观众塞屎味巧克力,和塞巧克力味的屎之间横跳,这场面,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我几次想大喊,别塞了,吃不下了。
但架不住这部剧,卡司太豪华,网上一众信徒捧的太高了,有那么几秒,我会怀疑,也许它真是巧克力呢?
人物虚浮为了营造世事无常,狠人当道的氛围,或者其他神神叨叨的感觉,将所有人物的行为动机一律魔幻处理,坏人全部开了天眼,好人全部要脑干缺失,好人变坏人之后,智商立刻飙升到180,比我的心率升的都快。
有很多知乎大明白,说本来世界就是癫狂的,导演就是像展现这荒诞的现实,哦,fxxk,这句话套在逐梦演艺圈也挺适用的,怎没看到你为它振臂一呼?
低级把戏每一集开头,都煞有介事来一句,本剧根据真实事件拍摄,为了尊重死者,除了人名用化名,其余全是真实发生的。
老天啊,幸亏是在自由美利坚拍的,要不然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要被枪毙的欺诈罪。
杀手可以堂而皇之的,在无数监控摄像头全程360记录下,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拖走,是从一栋坐满了白领,相当现代化的办公楼里面,从十几楼一路拖到停车场,然后塞进后备箱带走哦。
在警方捉到他,并且有监控拍到他人脸,并且至少有一千名目击者能够指认他的情况下,警察局几个上层领导,被杀手一番,hold on hold on,我是牧师,不是杀手的言论说服,哈哈哈哈,然后放了,大摇大摆的走出警局,继续作案,继续在无数人的围观下杀人。
简单来说,在美利坚杀人了,只需要对警察说,hold on hold on,我是牧师,我是牧师,您就可以想杀多少人就杀多少人。
这种事,且不论美国警察系统是不是真这么无能,就是放在世界任何一国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台词肤浅且做作这部剧,之所以,被硬核高冷吊炸天,不装逼会原地去世的某类观众,捧上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部剧充满了典故、宗教、和所谓的隐喻性台词,哈哈哈,我说实话,这部剧的台词,连王家卫谜语人台词的层度都没有达到,每一处能拿得出来说的,都是东拼西凑,编剧自己看了都觉得迷惑的台词。
为什么要谈这部剧?
因为它对观众的影响不是像烂片伤眼那么简单,而是植入精神的烂,它的伪装容易让人觉得华丽,时而接地气的黑色幽默,又让人觉得真实,这比任何想直接说教的影视都恐怖,潜移默化的,观众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不知道会相信什么,也许是,变成杀手会更自由,更聪明,更酷。
或者是世界荒诞,没必要认真。
或者是蠢人死有余辜。。。
等等等,反正就是求求了,别给观众喂答辩之后,还硬让一帮信徒按着我们说,这是巧克力了。
《冰血暴》在某种程度上,和《绝命毒师》有点相像,都是开局平稳,不动声色,然而编剧却不知不觉编制出一种巨大的无所不包的网状,终至让你目瞪口呆的境地。
与《绝》剧相比,《冰》的编剧显然有着更为勃勃的野心,片中无处不在的隐喻、对比、哲思、寓言、暗示,让这部片子颇有点头脑风暴的意味。
好莱坞最著名的头脑风暴式编剧是艾伦索金,不同于索金的大信息量字字玑珠式的台词风格,本片的编剧另出机杼,以黑格尔式的思辨风格,用经济的笔墨,抑扬顿挫的节奏,深沉的怜悯,刻画出另一番不一样的精彩出来。
这部剧集中,人物的对白几乎没有任何废话的存在,人物口中所讲的每个小故事,不是在暗示,就是为下文做铺垫。
蜘蛛的故事是在暗示莱斯特的下场,罪恶的种子被播下,假以时日,终究会爆发出来恶果。
第八集中加入一个似乎漫不经心的非洲男孩的故事,却是暗示最终的结局:最后正是女警莫利的丈夫格斯,偶然间发现了马尔沃的巢穴,而得来全不费工夫,击毙了这个手上沾满无数鲜血的大魔头。
第七集莱斯特弟弟的小孩把暗中被夹藏手枪的书包,带到学校来。
一个看起来经常欺负他的小孩,把他推搡进教室,口中谈论着《黑客帝国》的尼奥。
这段对话其实暗藏无限玄机,是编剧对《黑客帝国》的致敬,即表明这部剧集和《黑客帝国》一样,充斥着哲学上的探求思辨,也是借此点题。
第一集中,马尔沃和莱斯特对话,马尔沃问“要不要我帮你杀死盖斯”,最后马尔沃抛给他一个关键的抉择:“yes or no ?”。
而在《黑客帝国1》里面,救世主尼奥也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抉择。
先知墨菲斯给当时还是普通公司职员的安德森一个选择题,选择红色药丸,将会从母体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了解到世界的真相。
选择蓝色药丸,则继续安稳地生活在母体的幻境里。
尼奥选择了红色药丸,正如莱斯特选择了YES。
尼奥在墨菲斯的引导下,看到了母体和锡安。
正如莱斯特在马尔沃的诱导下,启封了心中的恶魔。
在这里,不妨把马尔沃看作是类似于先知墨菲斯式的角色。
先知墨菲斯,毋庸置疑,了解世界的真相,而马尔沃在他自己的三观里,他觉得他比绝大多数人都更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
这种自信反映在他的种种言行中,这位冷酷性感的大叔和古龙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杀人如麻,冰冷高奇,却又时不时吐出睿智深沉的格言警句。
比如抛给女警官莫利的“shadows of green”的谜语。
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感叹,流氓有文化,实在太可(you)怕(mei)了(li)。
莱斯特在马尔沃的引导下,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他开始硬挺起来,从一个被肆意揉捏的窝囊角色,转变成一个杀人越货撒谎不眨眼的腹黑人物。
当然很赞的是,花生在本剧中的表演,完全令人信服地诠释了这种转变。
马尔沃本人非常享受这种先知式的传道角色,从他珍藏的一大箱子录音带就可以看出这点。
他像是一个来到凡间的撒旦,时时刻刻在人间散播着邪恶的气息,诱惑着人类走向堕落,并以此为人生最大兴趣。
比如他在旅馆时怂恿被骂的年轻人往汽车油箱里撒尿报复。
在最后他寻找到莱斯特旧宅时,还不忘给那些小孩们以不经的恐谈。
当他以不容置疑的冷酷语气命令路警离开时,你会清晰地感受到马尔沃身上弥漫着的强大邪恶气息。
这个角色像极了《魔鬼代言人》里阿尔帕西诺所饰演的角色。
他不是像魔鬼,他其实就是魔鬼,他已经远远超越了凡人所能到达的邪恶。
剧中的配乐就非常精准地衬托出了这一点。
在很多段落,马尔沃大肆屠戮时,音乐却是基督教的格利高里圣咏。
就好象金庸用“天龙八部”这个佛家用语来化解书里的戾气一样,导演也用神圣的乐曲来衬托剧中的戾气和杀戮。
杀戮与静寂,邪恶与神圣,这种对比手法在本剧中的大量运用,以及大量抽离镜头、俯瞰镜头的使用,都强烈地传递出了含蓄致远意悠绵长的文艺感觉出来。
本剧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分集片名大多取自禅宗和西方哲理故事,又与故事紧密相扣。
甚至连片中人物,一个个也仿佛哲学家化身。
《黑客帝国》里的台词,“the sound of inevitability”,从一个小学生嘴里说出,“庄生晓梦迷蝴蝶”式的迷思也在两个FBI的白痴探员口中出现。
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编剧的野心,试图从哲学意义上去探讨这个世界,去网罗人生的本质意义。
包括最终的结局,也并不是为了践行“恶贯满盈,终有一报”的理念。
没有恶,也无所谓善。
片子里的那个小故事,一个男人因为不忍世人如此受苦,捐肾,捐掉全部财产,最后自杀以求解脱。
这种仁善和马尔沃的邪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这两者却是相克相生,缺一不可。
当你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看待邪恶时,也会明白,邪恶只是存在的一种方式,而无所谓对与错。
只是在进化论的意义上,向善更有利于一个生物群体的繁衍下去。
人类的道德观便是由此而起。
所以整部片子看将下来,你很难对那样一个优雅的恶魔产生太大反感,但也不会对他最终的死亡感到任何痛惜。
这些都说明了,真正优秀的作品从来不会随意臧否人物是非,而是对善与恶一视同仁,以同情的目光去注视这个世界,而不是“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
还有片子中的一些对比也非常有意思,比如警局里的男性角色,几乎都是无能柔弱之辈,而锲而不舍追查到底最终令正义得以伸张的却是那个胖胖的女警官。
这种颠覆男权主义的构造和安排,还有上文所述的大量的隐喻、暗示,其实跟《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非常之相似。
片子中无处不在的“上帝”,暴发户老板于雪地发掘到的财富,那场诡异的鱼雨,还有最后让格斯偶遇马尔沃老巢的巧合。
这些并非是编剧的无能,要借助怪力乱神来制造偶然和奇观,推动情节进展。
而是编剧想借此表达冥冥未知的神秘和不可测知。
正是因为生命旅程和历史进程的神秘莫测,所以才有宗教的诞生。
编剧的这种手法其实已经有了让其成为伟大作品的潜质。
综上所述,这部剧集的神级指数堪称年度最高,我愿意将这部剧集奉之为个人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刚开始看上位的警长,真tmd蠢逼啊。
后来,行吧,除了杀手方,都tmd挺蠢的。
哈麻皮,剧里为数不多机灵的 女警还被tmd煞笔队友给崩了,小警员还算有自知。
第六集更是逆天,什么鬼,下鱼怎么弄得,科幻剧??
全员无脑就叫神剧了???
mmp。
恶心。
然后呢,超市这条线就这么没了,那ntm拍这条线有什么意思?
就是为了让杀手打个副本表现一下?
该死的蠢逼老头局长,身理不适了。
last,外孙女也是个哈皮,枪管对着自己老头儿放腿上,别说能不能轰掉人家眼睛蛋子了,真怕你先给你老头轰了。
还有煞笔导演组吃了大粪了一直强调06年的真人真事,扯nm犊子呢,虚构尼玛呢,草。
就冲这点就得给差评。
哈麻批,一群人是啥都没看过,是吗?
几个刻意的安放上去的小寓言故事就给整上哲学了,这尼玛说了个屁,装尼玛深刻呢。
荒谬不是傻逼,黑色幽默也不是傻逼,没脑子是正儿八经傻逼。
配乐也是一般,就会用那一个弦乐轰隆,一点儿记忆点儿都没有。
氛围烘托的作用没起到,倒是起到了降智预告的效果。
就一个出彩的运镜,隔着玻璃灭黑帮那个。
另外海报设计的不错。
确实是包着巧克力外衣的屎。
tmd,看这玩意儿体验真的是,看到最后,纯纯吃了一坨屎,我是傻逼。
关于fargo剧中马尔沃有着大量无关自身利益的杀戮,引起瞎编的质疑。
这与本剧的结构设置和人物的象征意义有关。
1马尔沃是恶龙猛兽,强大冷血阴鸷,喜欢戏弄控制其他弱小动物,激发他们内心的兽性,以此为乐。
他有一大箱子的录音磁带,都是他捕获的宠物(与汽车旅馆店主的对话)。
2莱斯特就是这类弱小动物,易被捕获为宠物。
但是他有着不输给马尔沃的恶的能量,阴险狡猾冷血,类似狐狸之类的。
3fargo双煞及fargo集团,猛虎狮群。
4其他一些较弱的肉食动物,赫斯运输,超市老板,企图敲诈的健身教练等等。
5FBI探员,猎人。
在恶龙面前完全无效。
6人类,弱小,但有爱情亲情友情之类的,被恐惧困扰。
7恶龙出没,猛兽撕咬,人类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后恶龙被自己调教的狐狸反咬一口,人类凭借着勇气和善于在绿色背景中发现阴影的眼睛干掉了恶龙。
8马尔沃回到巢穴疗伤,听到脚步声的刹那,盯着门外的狼,一定是想到断腿的猛兽要被其他野兽吃掉了,当然他不会有恐惧之类的情感,死的样子都让人感到害怕。
我姓朴,英文名叫琳达。
我出生在韩国,三岁的时候跟着父母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小镇定居。
父母开了家汽车旅馆,我从小就在家里的旅馆做帮手。
打扫卫生,清理厕所,洗衣服被罩床单,我看惯了美国男人女人的遗弃物,甚至床垫上的大便。
我长大了,却越来越受不了这种生活。
我幻想有一天,遇到一个男人,就像灰姑娘遇到王子。
我在保险公司找了份工作。
由于从小跟随父母长大,我并没有寻常美国女性那么独立。
我想找一个男人依靠,可是找谁?
我的交际圈子不广,这里是一个人人认识人人的小镇,一个亚裔女性想嫁好并不容易。
我在发呆。
看着一个男人的背影发呆。
他是我同事,已婚。
他过的并不幸福,他老婆曾是校花,现在是个絮叨的大妈,很让人讨厌。
不但让人讨厌,还根本没有我漂亮。
他的背影很好看,做事谨小慎微,有个漂亮的房子。
有时候我会胡思乱想,为什么没人来把他老婆杀掉,这样我就能住进那个漂亮房子。
当然我只是想想,我并不想谁死。
我很孤独,办公室很无聊。
那天上午,听到他老婆真的被人杀死,我很吃惊。
然后又高兴,然后又害怕。
忐忑不安中,消息传来,原来是他弟弟杀的他老婆。
他老婆那么丑,他弟弟却跟他老婆通奸。
他真可怜。
我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好让我亲近他,我邀请他到我家吃饭。
可是我还没完成邀请,就有个凶女人带着两个半大小子过来,在办公室跟他吵起来。
凶女人说他是骗子,骗人上床却不办事,凶女人的孩子也上来动手,却被他打退了。
他真勇敢,跟以前不一样了呢。
我慢慢接近他。
我们在一起了。
我们结婚了。
我住进了漂亮房子。
我丈夫成了经理。
我丈夫拿了保险销售冠军。
我们去拉斯维加斯领奖。
我身上的礼服很合身,丈夫在台上感谢了我,我实在太幸福了。
我正在酒店房间睡觉,老公慌慌张张进来让我穿衣服跟他走。
我想问为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该多问。
回去的路上,老公编了理由。
我假装相信。
老公的神色很紧张,我知道出事了。
男人总有他们不可言表的苦衷,我知道什么时候闭嘴。
老公说要出国旅行。
看来事情有些严重,但没关系,我愿意和他一起经历。
刚到家,警察就来了,老公被盘问的语无伦次。
我帮老公打了掩护。
我知道他以后一定会对我更好。
我们要去墨西哥,去之前要先去办公室拿护照。
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告诉老公我以往所受的苦难。
我想让他知道,我现在和他一起很幸福,只要我们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办公室外,老公没下车,他说他背疼,想让我去拿护照。
我知道他在怕,他在撒谎,但我没拆穿,我连警察都骗了,这点谎算什么。
他说怕冷,给我递过来外套。
我穿上,走进办公室。
一声枪响,我倒地了。
我还没想清楚是不是给老公当了替死鬼,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昨天看完了《Fargo》的第一季——第二遍看。
《Fargo》(《冰血暴》)是系列犯罪剧,其编剧Noah Hawley受到科恩兄同名电影的启发,写出了剧本。
科恩兄弟惊异于其故事的精彩,同意他用同样的名字,命名这部剧集。
至今《Fargo》已经拍摄到第四季。
每一季都是有所相连,但独立的犯罪故事。
我特别享受在天寒地冻的夜晚看《Fargo》。
其原因大概和看恐怖片差不多。
我们通过虚构,给与自己所恐惧之物一个具体的形象。
观其大开杀戒,然后再战胜它。
在在一个安全环境下,体验一种威胁,战栗之后回来,人会有一种放松感。
我认为《Fargo》系列,给人的启发是双重的——一部分来自邪恶,一部分来自平凡。
所有的《Fargo》故事,都会包含以下几个因素:一个平静的小镇,寒冷的天气,一种超越想象的邪恶,一宗大规模的流血凶案,一两个阴差阳错被卷入漩涡的小人物,一个平凡而无畏的警察。
这些构成了《Fargo》独特的形式感。
以第一季为例。
作者先着力刻画了一个平凡,但充满人情味的小镇。
一个懦弱的小男人Lester,努力而笨拙的卖着保险,被妻子数落“不够成功,应该再努力一点”;刚刚当上警察的Molly,每天充满干劲。
她做过警察的父亲,却充满温情的劝她当一个平凡女孩;老派的警长,也是一个温柔的丈夫,每天耐心的安慰因为怀了孕变得有些神经质的妻子;老好人警察Bill,把警局当办公室混。
他本心的认为小镇上的人不会是凶犯,而镇上最大事情,也不过是对抗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胆小的警察Gus,其实梦想是当邮递员过平淡日子。
他与杀手Malvo第一次偶然相遇的时候,出于本能的退却。
即使是那些“坏人”,也只是有着弱点的普通人。
爱欺负人的Hess,自诩为国王的暴发户Stavros,怀揣着开土耳其浴室梦想而勒索的健身教练… 仔细想想, 他们的“坏”,只是身为平庸者的另一种体现。
而他们在真正的“捕猎者”面前,只是不一样的猎物。
这与Malvo所具有的,那种本质上的,纯粹的邪恶是不同的。
Malvo这个形象,大概是影史上塑造最成功的杀手之一。
他杀戮的原因,不全为了金钱,也非仇恨,甚至不是对暴力的迷恋。
他的乐趣,在于玩弄人类——那些被捕者,可怜又脆弱的心智。
他挑唆洗车男孩在雇主油箱里撒尿,然后打电话告诉他雇主,像看真人秀一般,透过窗户看自己亲手导演的戏。
在杀Hess之前,他特意上门来打量他一下,好像在欣赏他那种虚张声势的可爱。
他对于健身教练,一直抱有的“我们应该四六分成”的天真想法,一直带着忍俊不禁的笑。
甚至在把他利用到死前,还要揶揄一下。
而对于超市大王Stavros,他一手导演、演出了“上帝惩戒”大戏,让他自己乖乖交出钱来。
他有更直接的方法,但他觉得这样似乎更有趣。
他对于“被猎食者”的蔑视,在Stavros的保镖傻兮兮威胁的时候,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这个老迈的保镖,靠着高中时代的荣誉活着,实际上害怕自己的工作被抢走。
对此Malvo不生气,也不理睬,而是直接在他面前拉了屎,仿佛对方不存在一般。
所以对于Lester这样弱小的,在“被捕猎者”行列里,也处于食物链底端的人,他连“捕猎”的兴趣都没有,就好像狼不会追逐老鼠一样。
Malvo帮他杀掉Hess,其实并不是替他打抱不平。
而这样做,是像往常一样,拨弄人类心中被压抑的恶念,看看后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对他来说,就像是狼调教兔子撕咬一样好玩。
所以在Lester冲动杀掉妻子之后,Malvo在电话里揶揄到“Lester,are you being a bad boy?”他肯定不值一次这么干了,那些收集的录音带就是证明。
但他的偶然行为,无意中给Lester展示了“无规则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Lester这个怯懦可怜的人,竟然意外的格外有天分。
他那副长久以来“受欺负”的形象,反而成了他最成功的伪装。
Lester一头撞向那副贴在地下室的卡通海报,用自己的血迹,抹去了那个过去的自己。
海报上那句“万一你是对的,他们是错的呢?
”的标语,似乎是Lester用来自欺欺人的话。
在这个时刻,观众其实是发自内心认同Lester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对世界有些愤愤不平的——为什么我一直做好人,但很少有好报;而那些无视规则,随心所欲的坏人却能赚更多钱,更成功?
“Dog eat dog”的世界,其实是被相当一部分人认同的。
所以人们看到可怜的Lester,多多少少都会想到自己。
我们支持Lester“变坏”,希望他逃过一劫。
我们甚至希望Lester,对着那个给他戴绿帽子,又看不起他的老婆,一锤子敲下去。
然而这只小老鼠,不但发现自己可以咬人,而且还喜欢吃肉。
Lester变得可以肆无忌惮的撒谎、利用别人,他走上开挂的人生。
这个时候,我们对Lester的感觉,又变成了厌恶。
因为他不仅仅吸收了邪恶的启示,却延续着生活的平庸,似乎完全堕落成一卑鄙的代表。
而他自以为可以“猎食者”平起平坐了,所以在拉斯维加斯,他坚持和Malvo打招呼,似乎想要得到真正的认可。
而Malvo展示出真正纯粹的邪恶的时候——肆无忌惮杀掉卧底半年的目标,和刚结婚的“妻子”,Lester意识到眼前的这头野兽,完全无法以人的常理来猜度。
老鼠再狡猾也是老师,而狼永远是狼。
Lester再次落荒而逃。
在Malvo随心所欲的猎杀中,没有人可以与之对抗,不管是警察、黑帮还是FBI。
似乎你能想到的,每一个能与之对抗的“英雄”都失败了。
谁能想到Malvo最后死在胆小的前警察Gus之手。
Gus一直被看作另一个怯懦的小人物,而Malvo也从没有把这个弱者当成威胁。
其实这是编剧需要给人们一个交代。
如果完全非人性的,绝对的邪恶出现,他会被什么击败?
答案正是,那些被看作“被猎食者”的人们,为了家人凝聚在一起,拿出对抗野兽的勇气——这一点在后面的几季中也反复出现。
第一季的故事结局,老警察Lou拿起猎枪守在孙女的门前;Molly听从丈夫Gus的劝告,不再孤身涉险;而Gus则鼓起勇气,深入野兽的巢穴,最终给了Malvo最后一击。
Malvo在死前看到了狼,那仿佛是自己的灵魂提前离开身体。
而Gus则一边害怕,一边告诉他自己解开了“人类的眼神擅于辨识猎食者”的谜题。
他彻底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毫无人性的,令人恐惧的野兽。
但为了守护家人,他毫不犹豫的反击。
这种“平凡好人最终胜利”的结局,给人们一计强力的安慰剂。
“虽然是狗咬狗的世界,但老婆孩子热炕头,果然还是最好的生活。
”大概多数观众,看完解决都会这么想吧。
因为不这样做,平凡的我们,在自我认同的层面就活不下去。
这才是真正的“True Story”。
昨天南方大雪纷纷,朋友圈下的雪量可以掩盖了不少城市,我在家里,拿着手机就看遍了无数城市,各个角落的雪景。。。
本来今天想整理雪灾,暴雪封城,爬雪山被冻伤等和雪有关的电影,飒飒风景,可是节操掉在肚鸡眼上的胖哥还是忍住了。
今天就说说下雪天,还是适合看看sha人吧!
没有所谓的鄙视链,什么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看日剧韩剧的基本是脑残。
无所谓,胖哥就喜欢看美剧,对韩剧的确不来电,英剧就黑镜还味道不粗。
今天这部美剧,胖哥一口气看完,的确是停!
不!
下!
来!
看完后,当天还兴奋的大半夜睡不着。
《冰血暴第一季》!
通过福尔摩斯的花生一角被众多人熟知,整个剧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懦弱的男子如何杀妻骗兄,事业上咸鱼翻身,生活上抱得美人归,当然最后,他也为他无度的自我膨胀惹得杀身之祸!
花生的演技,的确厉害,人戏合一,你看不到任何一点他其他戏中的残留印象,一个全新的角色,剥开所有,赤裸裸的等待着你去认识和建构对他的新剧形象。
另一男主,估计致敬了老无所依的西瓜头,这头型配上一个冷峻杀手形象,我表示收到了成顿的伤害还不止。
他作为一个外来者,打乱了整个小镇的安宁平静,也意外的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整部剧都在大雪弥漫的小镇中发生,神秘,寒冷,却始终血腥不散。
一个杀手,一个loser,一次意外相遇,让整个小镇的人受到了致命的波及。
命运就像雪花一般,不知道它会飘到那里,落地后,又掩盖了多少往事。
冰血暴的最大魅力在于意外的真实性,意外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它具有冲击力,让人肾上腺素疯狂分泌。
但如果意外表现的矫情和过度夸张会让人质疑意外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这样意外就变成了提前做好准备的预设,让戏剧冲突大大折扣。
冰血暴用扎实的剧本,丰富的人物塑造,把意外变成了真实可信的不可违抗的命运安排。
一切都合理和残酷,最后只有求援于上帝来安抚,圆说悲剧的因果轮回。
<图片1>
莱斯特和格斯其实表面上是一类人,懦弱,被排挤的小人物。
他们都同杀人魔有过交谈对质,最初的选择都是错的,莱斯特没有拒绝杀人魔的帮助,格斯放走了杀人魔。
但是他们两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莱斯特不满现状听从了恶魔的召唤,杀妻撒谎,最终在作恶的道路上一走不回头。
格斯无法释怀自己的过错,希望面对错误修正,他其实真的很弱,什么事都做不好,却是在第一次带着放走嫌疑人的责任去其他警局报告情况的时候推动了案件调查,在第二次误伤女警察一直道歉认错的时候收获了芳心,最终最终通过妻子对案件分析的智慧,对惩恶扬善的那么一点点追求,对家人的保护欲产生的勇气,手刃了杀人魔。
这两个人本来差不多的男人,一位连朝夕相处的妻子都看不起整日言语讥讽,一位却有懂事听话的女儿,我想说有时候可能家人的爱才是最重要的,一样的人格,有没有爱真的会让人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人生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一头狼,一只黄鼠狼,一头母牛,一只山羊,和一群肥猪,猎手与猎物之间纠缠不休,在一个白雪茫茫的小镇里上演着黑色幽默的戏码。演出的是人类故事,看到的却是动物世界,毕竟,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遗留着捕猎者的印记,善良的天性,邪恶的本能,也许就在一念之间。剧集挺好,但没到喜欢的地步。
只想说杀手那淡定又满足的神情太像穆里尼奥了!
猪脚是这故意结巴的小矮子,看不下去了,第一集,已弃。
如果明明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电视剧还非要说自己是真实的故事,还说出于对幸存者的尊重未有任何改动之类的话,这叫做诈骗观众。其实也就还好吧,有些地方就在硬瞎编,电视剧那些套路都基本上没怎么换。
3集弃,not my type
开场的节奏紧锣密鼓,剧情层层推进,各路人物的汇拢渐成密网,风雪肃杀氛围;一年后的几集如脱缰野马,就这么收场了,杀手的动机心理仅以寓言和圣经无法很好诠释;Lester的转变欠自然,尤其讨厌Martin Freeman上蹿下跳、语无伦次的夸张表演!超市那条线不会是留给第二季的吧。
一场漫长前戏的高潮。当然,如果没有比利.鲍伯.松顿演的杀手魅力四射支撑着,我想我肯定在第三集什么的就弃了。这个杀手跟《老无所依》里 哈维尔.巴登演的杀手,基本上是“同一个人”,屌爆了。 比利.鲍伯.松顿的第二春要来了。
荒诞剧,不喜欢
装模做样。
沉得住气,是我对这部电视剧最为敬佩的地方,《fargo》和《真探》一起,给我2014年观影史留下了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感谢Thornton的神级表演。
看完第三集就放弃了
第一集9分, 到第四集只1分了, 越来越烂, 弃.
谁来给我点动力告诉我应该看下去……看了前两集真是……总觉得哪哪都差一点,要牛不牛要爽不爽的,不开熏,要弃了
看到莱斯特死都比看到马沃尔死来得痛快。差点信了片头以为真是真实事件,科恩兄弟太调皮了。
。。。无话可说,这也8.9,如果同样的剧情,人设,给香港拍,能上8分???
终于知道什么是一肚子坏水了,但相对于杀手纯粹的坏,莱斯特的恶和伪善更另人作呕。
还不错 比较现实 感觉amc的剧 分数最后给 八级完毕给7分 还不错 但没有很赞的感觉 杀手大叔的厉害在于完整的人生观 nb的恫吓说服口才逻辑 其单兵作战能力只是在草包衬托下才显强
MF 真 演谁都一样...
有些情节蛮搞笑的…剩下感觉是垃圾,浪费我两晚上看这个傻逼电视剧…一星给寓言故事。那些说剧情丝丝入扣的、are u kidding me??
3集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