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电影 吸引人的部分在剧情,有的电影 吸引人的部分是演员。
这部电影更多的属于属于后者,剧情上从开场的莫名自杀,和死刑开场先给你一个大大的问号,之后随着故事的展开,自然而然过渡到最后的死刑执行结局,lonely hearts 的主题也越来越鲜明,无论被骗者,骗人者,杀手,警察,都是一个个的lonely heart,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
演员无论是Travolta饰演的警探,还是Salma Hayek饰演的女杀手都是最出彩,也最吸引人眼球的二位。
Travolta就不多说了,这个家伙的表演也好,角色也好,我一直都很喜欢。
意外的惊喜要 属Salma Hayek的表演了。
这个墨西哥美女,或者说老美女,的表演有种特别的味道,不同于大多数的好莱坞演员。
她的表演总带着很浓厚的异国风情,狂野,热烈,霸道。
再加上浓重的墨西哥口音,在影片中的逼男杀手杀死怀孕的受骗者那段表现的最突出,把一个女人对爱的自私,霸道,嫉妒痛痛快快的表现出来,男主角在这场戏中简直成了她手中的玩偶,乖乖听话的孩子。
在网上找了一下这个女人的资料,发现和现在去好莱坞发展的巩莉很相似,都是在国内红遍半边天后,到好莱坞发展。
不过相比巩俐,我想她更易被西方接受,同样的肉花瓶角色,巩俐演来总是红高粱里的黄土味,别扭到都不忍心看。
听说 萨尔玛 海耶克的《弗里达》也很精彩,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有人拿它与黑色大丽花相比,的确风格和演员阵容有几分可比性,然而我认为:说故事,本片说的要精彩一些;而黑色大丽花,太多闪镜头,不知所云。
本片的亮点在于海耶克而不是屈伏塔,她丰满身材,摇曳多姿,彪悍作风,俗话说的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啊。
而片中小白脸戴上假发以后,确实有几分吸引人的本钱,我想其实他给了寂寞芳心们很多梦想的慰藉,正如受害者之一半老徐娘珍妮特说,他让我觉得我像个少女!
本片中关于警探这条线叙述的不知所云:警探老婆不知为何自杀,儿子与情人之间矛盾与和解也不甚清楚,警探拍档也怪怪的。
似乎破了此案全赖警探一人之功。。。。。
唉,也许我的脑子在看这部分时候缺氧了吧。。。
或者光注意海耶克了也未可知。
若是论本片的贡献,那就是让广大女性小心骗子吧。。。。
其实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寂寞的人们似乎总是甘于受骗,宛如飞蛾投火般前仆后继。
真实事件改编。
一个喜欢骗财骗色的男人费尔南德兹,棋逢对手,爱上了“剽悍”的女人贝克。
心手相携,掠财掠命无数。
最后,终于走向了电椅。
在死亡面前,女人神态自若,男人略显慌张。
约翰·屈伏塔诠释的警探原型——艾默·罗宾森,刚好是该片导演托德·罗宾森的祖父。
可惜,我一直主观地不喜欢屈伏塔,似乎无法改变。
扮演贝克的萨尔玛·海耶克,是“大只美女”,在片中表现得相当优秀,暴躁、残酷、偏执、邪恶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其他角色,都成了她的陪衬。
嘿嘿。
不要轻易相信征婚交友广告上认识的人哦,说不定,里面正潜伏着另一对“芳心”杀手。
看了一下美国历史上真正的芳心杀手一案的资料,发现这片子对于这对鸳鸯杀手的描写基本上附实,各种犯罪细节,甚至是男主角的外形都有几分相似,不过最大的差别莫过于女杀手Martha的形象了,真实的Martha是个250磅重的大胖女人,远没有影片中那么漂亮迷人,其实按真实来讲,那么漂亮的女人假装“妹妹”,可信度和成功率未必会这么高啊。
影片最后的电椅描写是很刺激的,也成为这片的看点之一(?)。。。
史实上两位杀手临刑时的表现相当平静,而且他们在临刑时都互相表达了爱意,很有刑场上的婚礼的味道。
Martha由于太胖,好不容易才挤进窄小的电椅里。
影片里有女性坐在旁观席里观察死刑,不过现实中,这次死刑没有任何女性旁观,虽然当时有非常多的女性申请,但狱长没有批准任何女性旁观死刑。
有兴趣的可以在这里看看芳心杀手的史实: http://www.crimelibrary.com/notorious_murders/women/stop/7.html
人对于爱情的占有,究竟是源于爱情本身,还是人性本身?
电影寂寞芳心,大体只是个文艺片。
即使里面有着些许的血腥和色情。
时刻看到的依旧是爱情的追逐和彷徨。
战争缔造的寡妇,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失去了丈夫。
更多的是战争之后支离破碎的情感和人生观。
于是都在寂寞中找着一个可以用来麻木自己的方式。
爱情骗子应运而生。
没有人能够完完全全地站在一个干净的立场上指责他,因为他即使欺骗着感情,也在为每一个寂寞的心灵中投入一把调味的盐。
激情之后的痛感或许总好过麻木。
他在生活中悠然的粉饰着一个个美好的形象,至少在那些面对他的女子眼中如此。
直到他遇到了她。
他并没有对她一见钟情,即使她的确是风情万种。
在他发现她只是个拿救济金的护士而已,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她。
如果就这样,他和她在没有交集,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再发生。
但偏偏她对他一见钟情,即使是在看破了他骗子的行径后。
她依旧宁愿帮他去粉饰假身份。
奇怪的爱情恐怕就是在那一刹那出现的吧。
他也爱上了她,虽然比她晚,虽也不及她的强烈,但也还是爱上了。
即使和别的女人做爱的时候,还依旧会幻想着她。
隔壁的她却忍受着他和别的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骗局,依旧不能忍受。
所以她杀了她,没有丝毫的犹豫。
她代替那个女人坐在他的身上,床下倒在血泊中的女人在抽搐。
畸形的画面证实着畸形的爱情。
他们依旧在继续,欺骗伴着谋杀。
直到那个带小女孩的女人出现。
他竟是爱孩子的,连她都为此震惊。
他似乎想要一个家,一个安稳的生活。
甚者让他欺骗的女人怀上了他的孩子。
当她得知的一刻,她还是怀疑了。
怀疑他的爱情是不是已经改投她身了。
她给她下了毒。
看着他拿着枪回家。
她让他选择:杀了她,如果他不爱她的话,因为没有他的爱她也活不下去;杀了那女人,如果他爱她的话,让那个女人知道他到底爱的是谁,即使有他的孩子。
男人那一刻已经疯狂了,哪一个他都下不了手。
他那枪指着女人,让他做尽一切无法回头的女人。
但在开枪的前一刻,他还是转了手臂。
怀着他孩子的女人倒在了枪下。
当他们落网的时候,他甚至为了她杀了他爱若己出的小女孩。
电刑椅上,他害怕了,他祈求了。
但还是逃不掉应有的命运。
电刑椅上,她从容而又美丽。
有个人爱她,甚至为她杀人为她去死。
她没有遗憾。
有人爱你吗?
有人会为你杀人为你去死吗?
人都是寂寞的,人的心灵都是寂寞的。
没爱的时候,寂寞的拼命去找;有爱的时候,惶恐地拼命证明。
谁也没有把握,无论你有多自信。
即使是神,不也是如此吗?
原来我们还是太寂寞。
我不敢说,自己不曾这样的渴望被爱过,用所有的破坏、改变、摧毁来证明强烈的被爱。
可是,看到生命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被轻蔑,压抑之余,不禁叹惜,谁也不值得这般,谨记,谁也不值得,即使是自己。
有时候一部电影只是为了成就一个角色,一个演员。
其实,这就够了。
我原谅了芳心谋杀里两个男人略带夸张的演技。
他们表演的其实不错。
前提是,如果没有萨尔玛·海耶克。
如果没有她。
寂寞芳心无法被谋杀。
如果没有她。
寂寞芳心只是二流戏。
凶手们我看到过别人这么形容两个芳心杀手的关系。
“因为爱和死是人所能达到的两个极端,而他们选择了用死证实爱、促成爱,或者,用死把爱钉死在腐烂之前。
”那个疯狂的时代里,有一对雌雄大盗。
他们偷取的是女人的芳心。
男性负责实施,女性负责旁观。
于是,一个个女人被骗色骗财。
然后,这对扭曲着的男女亡命天涯。
女人们由于萨尔玛非常美,所以我只能说她重新塑造了玛沙·贝克。
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女人的臃肿和丑陋,但是我们能同样看到一个女人的绝望和复仇。
当搭档游走在众多女人之间时,那张嫉妒着疯狂的脸,是如此迷人。
眼泪落下来的时候,斧头也跟着落下来,于是,又一个女人成为嫉妒的牺牲品。
读者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寂寞的。
尤其是女人。
她们在内心深处总期待着被人拯救。
等待的是白马王子,也是罪人。
我们能责怪那些不停不停书写寂寞的芳心吗。
我们能责怪那个为了爱而疯狂的玛沙吗。
爱是发烧,病菌侵袭,在生与死的界线上人们苦苦挣扎。
正义与邪恶不过是为了抓住维纳斯女神的衣角。
和《黑色大丽花》差不多属于同一年代的电影,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出于真实故事。
故事结尾和开始穿插进行,构思奇特。
女主角贝克扮演者海耶克对于人物心里的把握丝丝入扣。
故事最后两者被电击而死的场景让整个故事到了高潮!
死亡就如那电击之后的一缕烟,搜。。。
就没了。
故事还有一个悬念就在于那个警察的老婆究竟怎么死的?
我想再故事最后贝克死前的那句无心的问话:有没有人因为你而杀人或者送命?
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警察的移情别恋让她老婆在孤独寂寞中最终消亡。
故事情节是主要的看点,根据40年代真实事件改编。
演员阵容也不错,女主角演得最好,看得渗得慌,这样的女人不能要,是会要你命的。
由事件改编电影,就是看个过程。
还原历史。
之前看日剧For N,里面说到爱到极致是共同犯罪,或许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更加纯粹。
Martha在历史上是一位超重的女护士,从小失去双亲,被哥哥强奸,也没有朋友。
就是这样的一位女人遇上了靠欺骗女人好感的大众情人Ray,叫她如何不爱他。
而Ray发现Martha只是拿着体恤金过活,并没有什么钱时本打算像对待别的女人那样立刻离开她。
可她早已把自己托付给了他,甚至在揭穿他是骗子后仍愿意为了圆谎,甚至愿意跟随着他。
可她对他的爱并不是无偿的,她要他“must love back”。
于是她决不允许Ray对别的任何女人有感情(即使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甚至起了杀意。
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Ray或许的确被Martha强大热烈的爱意感动了,又或许是他的确需要一位可以理解他,接受他,包容他的女人陪伴他。
总之他们就这样成为了病态的亡命鸳鸯。
在不断的骗女人,Ray做戏,Martha嫉妒,Martha逼Ray证明他爱她,杀人中重复,以至于犯下十二桩命案。
其中甚至包括了Ray视如己出的小女孩。
总体上来看这实在是一个悲惨爱情故事,Martha和Ray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们畸形,急切而热烈的爱情。
Martha在最后坦然接受了入狱(死刑),还大放厥词。
“有人为你杀人为你死吗?
你被人这么爱过吗?
”Martha所做的一切或许就是为了坦然的说出这句话。
喜欢年上,俩人都很可爱很有魅力,喜欢最后分别的部分“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假期转瞬即逝,而你眼睛的颜色让我领悟到真实的滋味”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丰富的感情流动 不管是群像还是两个老师的塑造 假期结束了 戏剧结束了 但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你的眼睛颜色
好细腻的电影
最悲伤的事情,假期结束了。
美好又落寞的回忆
小红书推荐过来看的,因为是俄拍的更好看了哈哈哈,眼睛是什么颜色的?故事简单,也还行吧,有时候心照不宣也挺好的,注定是be啊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吻戏呢?!
3.0。
海边那段简直太暧昧了。喜欢这种克制、点到为止有想象空间的安排。
好看好看求女同性恋们都去看!!!年上太美了😍😍😍😍😍😍😍😍😍😍😍😍😍😍😍😍
偶然在b看到这个片子的切片,两位演得实在很美妙,带着大鹅特有的冷咧,不过大鹅这么崆峒的地方能出这类片子也是很有意思
渐入佳境。夏日就这样一去不返。台词写得很有散文诗的味,非常喜欢。最后突然想到打雷姐的summer wine和summertime sadness.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吗?这个夏天会成长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心跳共振的印记🥹
高潮是你和她在一起高兴的快要死掉的那种感觉年上莫名有咩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