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台词:“你在想,如果当时向左转,而不是向右转,你本可以逃开,但你向左转了,也向右转了,与此同时,你一直在跑,根本没有转弯,在这座满是岔路的花园里,你作出的不是一个选择,而是所有的选择。
”其实,人生不就是这样,每一个选择,也就是所有的选择。
哪有什么自由意志,不过是已定的命运罢了。
关于这块石头的理解:全片三个人摸了那块魔石,一个人渴望关注,于是他着了魔,他让所有人都时刻“牵动”着他;一个人渴望救赎,于是他通往了救赎;一个人渴望帮助,于是他帮助了其他人,也帮助了自己。
这块石头是通向人内心深处欲望的“许愿石”。
草丛:这片草丛因为魔石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时空纬度,并且时空是紊乱无序的。
他们每走一步,又是一个新的时空,所以一直走不出去,而且对时间失去了概念,这就导致产生了一个循环轮回,草地里的人死了,草地外面的人又进来。
时间:根据女主记忆,她怀孕了6个月,所以最后,其实他们已经在里面待了至少2个月。
而男主明明晚两个月到,却比他们先在里面,是因为刚好男主死了一次,完成了一次轮回。
从恐怖和悬疑片来讲这部《高草丛中》构思非常巧妙,而且所有的线索都是暗线,需要观众自己去理解和发现,所以如果看不懂的话,会非常迷茫,感觉完全不知所云,但是如果你能理解导演给出的全部线索,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从宗教片来讲,这部片还是基督教的基本内核,就是人如果不能完成赎罪就会堕入地狱,想要脱离地狱必须从灵魂深处完成净化,也就是自我救赎。
自我救赎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真心忏悔,另一个是自我牺牲。
影片一开始就用了一个障眼法,这6个人是什么关系?
真的是两个家庭吗?
这就是第一条线索。
贝奇和卡尔,一个长得那么黑,有点印度裔的感觉,一个明显是白人,这俩要是亲兄妹,除非是基因突变。
还有托宾是一头金发,而爸爸罗斯是一头深棕色的头发,妈妈娜塔丽是一头黑发,这明显是医院报错了吧?
所以这6个人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关系,就不是所谓的夫妻,兄妹、父子。
影片的第二条线索就是他们到底在哪里?
乌鸦、苍蝇、蛆,还有人的血肉变成的草,你能想到哪?
没错,就是墓地呀!
所以这6个人在现实世界中应该是已经死了,因为生前犯下的罪孽而被打入了地狱,对于死人来说,时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高草丛中时间实际是相对静止的封闭循环。
影片一直强调草丛不会移动死物,其实就是暗示他们已经下葬了,肉体是不会移动的,只有灵魂可以在草丛里移动。
简单来说,草丛实际上就是一个沙箱,他们6个人因为生前犯下罪孽而被带到沙箱入口,抹去生前的记忆,沙箱会模拟他生前犯罪的场景,如果他们凭本能或者残存的人性能够纠正生前犯下的错误,真心忏悔,就能完成沙箱测试,升入天堂或者转世投胎,否则当他们在沙箱内被杀死或者自杀后,一切条件就会重置,循环往复。
草丛里的黑石代表的是你的记忆,当你触摸了黑石,你就会恢复记忆,知道你的罪孽和沙箱的通关条件,但是相当于作弊,满足了条件也不能通关,只能自杀重置记忆再来。
草丛外的教堂叫“救赎者的黑石教堂”,实际也是暗示了这一点,必须要真心的自我救赎才能离开草丛。
所以,罗斯和托宾触摸黑石后,为什么一直诱导其他人也触摸黑石呢?
有人说是被黑石控制灵魂,被黑化了,我的理解是他们触摸黑石以后恢复了记忆,看到自己一次一次通关失败,感觉自己根本不可能凭本能通过,既然通关无望,干脆多拉几个垫背的,我出不去谁也别想出去,所以才要引诱别人触摸黑石,触发别人的作弊条件。
至于每个人所犯下的罪孽也就是通关条件,其实影片都有暗示。
罗斯是一个地产经济人,最拿手的就是花言巧语的推销,这在他引诱别人触摸黑石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他和娜塔丽的对话当中我们也能推测,他奸杀自己的女客户也就是沙箱里的贝奇,而且恰巧被自己的妻子看到,但是他没有向妻子忏悔,而是选择了杀妻灭口,所以他的罪孽最深,通关条件实际上最复杂,触摸了记忆的他完全绝望了,所以才会选择自暴自弃,干脆把所有人拖下水。
娜塔丽的线索只有2条,一个是她腰上带的包里全是药和酒瓶,一个是“丈夫”罗斯吐槽她整天神志不清,连个孩子都看不好,所以推测她应该是酗酒和嗑药,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托宾的线索也只有2条,一个是“爸爸”罗斯说他从来不听大人的话,进入草丛时罗斯告诫他不要接触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另一个是他目睹了卡尔杀贾维斯,所以推测他是离家出走,撞到了杀人现场被灭口?
贾维斯的线索就简单了,他应该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怂恿自己的女友堕胎,相当于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卡尔线索也很明显,他有恋妹癖,喜欢自己的亲妹妹,嫉妒妹妹的男朋友,一次外出男朋友发生意外,卡尔本来能救下男朋友,但是他选择放手杀死了他。
贝奇的线索就比较隐晦了,从贝奇黝黑的肤色来看,暗示她其实是印度裔,印度有一个不得不吐槽的合法产业就是代孕妈妈。
从后来罗斯在草丛里要和她发生关系的对话来看,她其实是给一个白人家庭代孕的。
罗斯喂她吃自己孩子的血肉,其实是暗示她通过代孕卖孩子挣钱。
所以这6个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关系,是死后被黑石注入了特定的记忆,通过沙箱测试才能转世。
他们被分成了3组,至于哪一组先进沙箱根本无所谓,重要的是要完成赎罪。
所以,罗斯在掐死卡尔之前说的那番话其实特别有深意,他说卡尔感觉他在选择往左或者往右,其实他根本没有选择,而是一直在做同一个选择通向自己(也就是地狱)。
在草丛里贝奇已经打电话提醒卡尔不要伤害贾维斯,不然就会犯同样的罪孽永远循环下去,但是卡尔根本没有理解贝奇的话,还是选择放手让贾维斯摔死,还骗贝奇说贾维斯一会儿就来,其实是一直在重复自己生前的罪孽。
影片最后的3个人通关成功了吗?
我觉得没有,虽然在托宾的提醒下重置的贝奇和卡尔并没有进入草丛,但是他们并没有达成通关条件,卡尔没有承认自己的恋妹癖,也没有选择拯救“妹夫”贾维斯。
贝奇也没有承认自己代孕卖孩子的事实,而是隐晦的说自己曾经想把孩子送到“领养家庭”。
至于托宾,我感觉他应该留下来等自己的父母,而不应该坐上“陌生人”卡尔的车……最有希望通关的其实是贾维斯,贾维斯本性并不坏,在重置的罗斯一家没有进入草丛时他好心的提醒过他们不要进草丛,在进入保龄球馆之后他真心的向“女朋友”贝奇忏悔,说自己就是个渣男,最后他为了赎罪,甘愿牺牲自己,把“孩子”托宾送出了高草丛,只不过他因为触摸了黑石触发了作弊,所以这一次他不能通关……
首先解释“丈夫男”为什么会发狂。
摸过石头以后,就永远离不开草地了,注定要担负起石头的使命。
于是“丈夫男”瞬间心理崩溃,心想:“既然老子出不去了,也不会救你们,破石头的使命也与我无关。
”所以他千方百计要其他人也摸一摸石头,变得跟他一样永远困在这里,这样他才心理平衡。
为什么摸过石头的小孩不帮其他人离开?
因为小孩心智不成熟,容易被操控,已经彻底被石头同化了。
此时的小孩代表了石头的意志,引诱众人完成仪式。
石头的目的是什么?
影片只给了模糊的提示,个人猜测是通过献祭新生命复活死者,达到永生的目的。
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利用现代人的生命复活远古时代的自己。
当然,复活以后的远古人并不会出现在现代,而是复活于他们自己所处的时代。
真是卑鄙啊那只狗是谁杀的?
在保龄球馆屋顶时,“哥哥男”说过一句这样的话:“那只毛骨悚然的狗真让我心烦”。
想必正是摸过石头以后的“哥哥男”杀掉了狗,死掉的乌鸦应该也是“哥哥男”的杰作。
顺着这个思路,再结合“哥哥男”自私的性格,他应该是寄希望利用“草地不移动死物”的特性,想自己一个人逃出草地而做了努力。
结合影片来看,他的努力显然是徒劳。
草地中央为什么会有一座保龄球馆?
而且看上去很古老,应该是上个世纪的废弃建筑,与影片中的智能手机不属于同一时代。
最奇怪的是,为什么保龄球馆会建在荒无人烟的州级公路边上?
最起码要建在小镇才对。
小镇去哪了?
以下是我的大胆猜测:远古人利用石头带来的永生,一直从远古时代活到了20世纪中叶!
并且围绕石头建立了一个小镇。
直到有一天,被复仇者联盟盯上遭到团灭,人们为了纪念复联的义举修建了教堂,然而石头存在于多元时空,无论是将要被其杀死的人,还是远古人的复活,已成事实无法改变,所以只能待其自身能量耗尽了(纯属胡扯)
十部改编恐怖电影,九部都来自Stephen King,这位恐怖大师至今已创作了超过80本长篇小说,虽然他的小说结局未尽完美,但他惊人的想像力也为国热爱恐怖的读者大开眼界,也为其他创作工作者给予更多灵感。
多位导演也因此将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以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最为人熟悉必定是《月黑高飞》、《绿里奇蹟》、Stanley Kubrick 的《闪灵》(顺带一提,《闪灵》续作《Doctor Sleep》将于11月上映)、前阵子的热门话题作《小丑回魂2》。
. 这部《高草魅声》既没有名人,也没有大场景,而这一切都只发生于高耸的杂草中,每当人们进入这个领域,彷彿迷失于空间与时间裡,杂草犹如赋予了生命般,到底这里发生了什麽事?
. 要在重複乏味的杂草中拍摄,的确极其考验导演与摄影师的实力与创意,巧妙多变的镜头运用无疑不会令电影沉闷无聊。
虽然导演极力保持著新颖的画面,问题却出自在解谜本身,前段铺排的谜题,后段却变成追逐动作,片中一些超自然事件只有相当含糊的解说,缝隙需由观众自行脑补,也因此留下很大问号。
在正式进入正题以前,我们先来上一段搞笑的。
影片中最开始出现的场景 然而,看到开头的那一瞬间,我的内心却是这样的。
我是梅西,我现在慌得一批 我是真怕突然出现一个大脑袋什么的……还好,最后只是草动了一下,但很明显,杀机四伏。
简单说一下影片的情况。
根据史蒂芬·金以及其子乔·海尔所著同名小说改编,而史蒂芬·金也是本片的编剧。
导演文森佐·纳塔利则拍摄过由大卫·休莱特、妮可·德波儿领衔主演的惊悚科幻片《异次元杀阵》(又称《心慌方》)。
可以说单从团队来看,已经达到了一流配置,原作者的加入,以及导演曾经对迷宫类型恐怖片的成功经历,未拍先热,在上映前也让人十分期待。
只可惜,纵观全片后,却发现远不及想象中的一半。
下面我们从剧情入手,来分析一下。
某个乡间公路上,一辆汽车在缓慢行驶中。
车上的一男一女是兄妹,妹妹怀孕了状况并不好,所以靠边停车一阵呕吐。
通过两人的交谈中可以得知一些基本信息:女主叫贝奇,他们要去的地方截止目前走了一半路程,女主有点想回去的想法,而哥哥似乎并不认同妹妹的做法。
HELP 当两人正要上路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求救的声音从草丛中传出,那么如此善良的兄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进入前也听到另一个女人的声音,贝奇感觉怪怪的,而她哥哥卡尔直接就冲了进去,女主无奈也只能跟进去。
提莫队长正在送命,说的就是他吧 一番搜索,没有任何收获,兄妹二人只能考虑先互相碰面再说。
但草丛很高,两人便用土办法,选择通过声音来判断位置。
要是平时,这个方法绝对有效果的,但在这里,办法似乎并不奏效。
卡尔很惊讶,声音突然从另外一端传出 这个地方需要佩戴耳机才能听出来,就是上方截图的段落,第一次对话中声音是左声道传出来的,而第二次声音是右声道传出来的,卡尔也立刻转头到另一侧说这里有问题。
第一次起跳 而之后又想了一个办法,通过起跳来判断位置。
虽然草很高,但是人跳起来似乎还是能相互看到的。
第二次起跳 通过比较两次起跳不难发现,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变动(以教堂为参照物)。
那么这个结果意外吗?
并不,甚至在两人起跳前就已经知道了。
当时贝奇说,卡尔你不要在动了,在卡尔否定以后,贝奇继续说道,你肯定动了,并且你还在动!
所以,这就已经超脱了“迷宫”的范畴,两个禁止不动的人说话,声音还东一句西一句,远一句近一句的传来。
所以用着迷宫的概念,实际上则是神话剧的本质,这是影片的第一个败笔。
不甘心的卡尔试图用蛮力解决,横冲直撞之后,换来的则是嘴啃泥。
当然,也发现了第一个死掉的,虽然是一条叫弗雷迪的狗(小男孩一家的)。
草丛中遇到的第一个人 从中午到傍晚,两个人依然互寻无果,而在这时,突然冒出来一个男人,自称是托宾的父亲,叫罗斯·亨堡,是一个地产经纪人。
他告诉贝奇能把她带出去,只不过要继续寻找妻女。
贝奇姑且相信了这个人的话。
当然,我认为这个地方掏出钱包然后拿出一张全家福似的照片可能更好一些(照片上有男子,妻子,孩子和狗)。
托宾也是被人叫进来的 终于到了晚上,苦苦搜寻找不到妹妹的卡尔很沮丧。
可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出现了,而这就是害他们进来的小男孩托宾。
托宾说着男主听不懂的话,并且告诉卡尔,他一家也是被人叫进来的。
在埋葬了死鸟以后,小男孩决定带卡尔去找他妹妹。
而另外一头,贝奇则在跟着的路上被一个包和一些药品剪刀分了心,和之前遇到的男人走散了。
小男孩摸了石头 而托宾并没有第一时间带他去找妹妹,反而是去带他看石头。
小男孩也在这时候摸了石头。
这可能是影片的第二个败笔吧,这个最后再谈。
卡尔差一点摸了石头,只不过贝奇的惨叫声打断了他(剧透:贝奇惨叫是影片最后的那段黑化后的反派要强暴女主的地方,也是发现包和药的地方)。
镜头一转,来到了另外一个男子身上。
终于找打了兄妹的马自达 多方寻找,终有收获,在一个废弃教堂旁,找到了前女友的车,只不过在车内却发现已经生虫的快餐,结合车身上的灰尘,看样子少说停了有几个月了吧。
而这时候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建筑物——教堂,我们也终于可以看看内部情况了。
当然,内部的门紧锁着,没办法攀爬到更高一些的地方瞭望。
我想在这是,当发现汽车在却没人,附近想找人打听未果,第一反应应该是打电话给911吧,报个警然后说自己发现了一些状况让警方来协助调查失踪人口,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是最优的选择。
但查维斯并没有这个觉悟,出来点烟的时候,好巧不巧的发现掉在地上的那本书,从而被吸引进草丛中。
做了记号的草恢复了原装 和卡尔的横冲直撞不同,查维斯明显属于“智取”了。
通过在不同的区域做记号,然后来判断自己的行动轨迹。
只不过在这片草地上,无论是来软的还是来硬的,都没用。
夜晚,难以入眠的查维斯在看贝奇的相片,听到动静以后,发现了托宾。
托宾依然给他说了一堆他难以理解的话,并且最终带着他找到了贝奇,只不过,女主已经死去了多时。
当第二天离开的时候,查维斯拿走了贝奇佩戴的饰物。
托宾一家被坑进来 而查维斯听到有一些动静,便大声呼救,而被他吸引来的,则是托宾一家。
至此,一个小循环算是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块停着的那些车。
要知道这个教堂是没有人的,每辆车停在这里,意味着这些人都进到了草丛,只不过用托宾的话讲,和“我们”无关。
兄妹→托宾一家呼救吸引进来 托宾一家→查维斯呼救吸引进来 查维斯→自己走进来(寻找兄妹,或者说被书吸引进来) 一狗三人依次进入,最终分别走散。
而查维斯似乎知道可能发生的后果,只是未能来得及劝阻。
夜晚,罗斯发现石头。
很明显,这时候的他选择了触摸。
镜头转到了查维斯这头,遇到了自认为刚进草丛不久,失踪了有数个月有余的兄妹,尤其,是一个活着的贝奇。
当然还有死掉的狗。
其实草丛并不高,也就一人高而已,托宾被举起来就能看到路了 查维斯想到的一个方式还是可行的,通过举起托宾,就能看到远处的路,而发现的建筑物(误以为是教堂,其实是保龄球馆),则是他们认为可能能出去的关键点,一行人上路。
可我认为这是第三处败笔,也是第一处败笔的的又一个表现。
女主毕竟是孕妇,体能上自然不如男人,再加上出血,昏了过去,还好“及时”出现的罗斯,帮了他们一把。
罗斯已经回去过了 通过罗斯描述,可以推断出两个地方。
第一点是他回到了公路上,那么从教堂最上方看着兄妹二人走进去的就是他,而他并没有制止。
第二点则是之前贝奇说总感觉被人盯着看,而这个人自然就是罗斯,只有他更符合“监视”的行为,并且在贝奇昏死过去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施救。
罗斯并没有把他们带出去,反而把他们带到石头那里,科普起了石头的“伪”历史,卡尔则第二次差一点把手放了上去。
被赶来的娜塔莉制止了。
娜塔莉依然说了让众人不可思议的话。
那么为什么影片总是呈现这种居民呢,一个人物突然就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
我这块小说一点。
之前的循环,也就是骨架已经说了,三拨人,都是分别被这波人吸引进去,而又吸引进来下一波人。
假如我们把这个骨架定位为小循环,那么大循环就是血肉,就是细节。
这里的娜塔莉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人(可以这样分第一二阶段,第一阶段的人属于刚进来的,第二阶段的人则属于待了一段时间的),脏兮兮的身体和着装可以看作是划分点。
这样,之前两次出现分别遇到卡尔和查维斯的托宾均是二阶,而死掉的贝奇也是二阶。
只不过,本片的血肉填充的并不够出色,反而是一个最大的败笔。
大师,我懂了 黑化完全体的罗斯捏爆了妻子的脑袋,终于开始追杀起众人。
只因为没人接受他的强行推销,触摸石头。
逃路的途中,遇到了一阶的狗,而最终他们如愿到达了一开始想去的地方,那个保龄球馆。
大敌当前,卡尔和查维斯还是因为贝奇的事发生冲突大打出手。
而因为这件事,上了天台两人观望狗狗的行动路径时,查维斯失足要掉落,记仇的卡尔最终还是放弃了他。
当然,我在想假如,假如没有任何人摸那个石头,都来到了天台像马路上的车辆呼救,白天经过的车辆发现并报警,最后警方派出直升机把所有人都接走可能就万事大吉了吧。
这只是如果,要真这么进行片子就没法拍了对不。
反派也不失时机的上来添油加醋 跑下楼的兄妹再次爆发争吵,我们的反派还是很讲道理的,告诉卡尔他以为的东西都会发生,但是在某一点上,你认为你能跑,那不可能!
最终,卡尔死在了反派的手上。
镜头拉动,我们可以看到死了一地的卡尔。
之前我假设的一二阶为当前循环中的,看尸体的腐烂程度,就可以得知分别为上个循环,上上个循环,上上上个循环……而这也就是在卡尔死前,反派说得那些话的原因——不论向左转,向右转,你看似做出了选择,但在循环中,反派才是真正的主宰,条条大路,都通向死。
反派下一个目标是女主,大难不死的查维斯终于找到了女主,但也就即将触碰到的一瞬间,被罗斯给抓住了。
可惜色心不死的罗斯却想趁机来一次,还很讲究的说不能在孩子前面做(直接说你快就行了)。
却不料被女主直播剪刀爆脸。
草人崛起 一系列的变动之后,查维斯在石头旁边找到了贝奇,孩子已经没了。
这时候托宾出现,说出了他看到的那些东西,重点内容就是:这是一个循环,罗斯会一次又一次的杀掉我们,永远不会停止。
终于,罗斯出现,最后的大战来临。
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以后,查维斯总算是制服了罗斯。
为了能够帮到别人,他更宁愿牺牲自己,所以在托宾的阻拦下,依然触摸了石头(托宾的劝阻可以算是第四处败笔,也是第二处的又一个表现)。
地图 触摸以后,一股快感袭来,使得每一根汗毛,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兴奋状态,内心也逐渐被草包裹。
更重要的是,终于知道了如何走出去的路。
托宾被送了出去,出口则是教堂,也是当初查维斯没有能打开的那扇门后面。
查维斯终于可以歇歇了 在得到一切已经办妥以后,查维斯悬在草上的心也可以放一放了,他终于打破了循环,影片结束。
下面说说我认为败笔的一些地方。
1.第一个地方是两个原地不动的人起跳,位置却已经改变了,设定是只有死掉的东西才不会移动。
从影片的理解,石头才是“老大”,它不想让你出去你就绝对出不去。
那所谓的迷宫只能算是“伪迷宫”,也没有必要找《心慌方》的导演来拍摄了,迷宫纯属是一个噱头,本质就是一部神话剧。
2.第二个地方是小孩触摸石头。
要知道摸了石头以后就知道了一切,包括出去的路,但是小孩不论是遇到了卡尔还是遇到了查维斯,都没有帮助他们出去。
3.小孩看到建筑物,然后一行人肯定是直行走过去对吧,所以在女主出问题前,肯定是看起来距离越来越近了,而这就又和第一处的问题一样了,再次举起小孩以后看到的建筑物就消失了。
同时还隐含着另外一个问题,片中多次有说,不是直路一条(包括女主被反派救星以后,他也曾说过这句话),而看样子他们一直在走直线往比保龄球馆走,似乎是越来越近了,这又是一个矛盾点。
4.最后查维斯触摸石头那块,要知道小孩是有阻拦的,而且说了那句,如果你碰它,你就永远出不去了!
问题是,这时候的小孩是一阶的还是二阶的。
如果是一阶的不可能知道那么多,从之前的对话中(一次又一次)可以得知,小孩绝对不是刚刚从保龄球馆走散的那个,那他就一定触摸过石头,才能知道这里发生的循环和一切,才会阻止查维斯。
但是,小孩一定摸过石头,为什么不帮查维斯出去?
反过来,小孩说如果碰它就永远出不去了,但为什么他自己又出去了?
那么再说说我认为可以改动的地方。
1.移除人不动也会被移动的设定,回归到正常的范畴之中,并且允许在草丛之中留下一些记号。
看上去更像迷宫一些,能够丰满作为迷宫的设定。
2.移除鬼神之类的设定,触摸石头之后只获得感知地图的能力和被精神控制的隐藏能力就好。
3.结尾过于仓促,真得是太仓促了。
看起来很平淡,也没有任何潜在的伏笔。
影片目前来看,《心慌方》导演拍摄的却并不是一部迷宫片,影片最终结果像是《蝴蝶效应》一样,只不过是变成了一个看上去较好的结局。
循环这一块就像是《恐怖游轮》一般。
而各种片段中出现的宗教类镜头(多次出现的教堂,反派介绍石头中和引路的时候也是,大段福音、上帝的,最后小孩逃出的位置也设定的教堂之门),这点上更像是《寂静岭》。
多种方式结合的影片,实际效果反而不如其中的任何一个。
想听听我的结尾改动?
好,我姑且说几个想法。
1.兄妹二人带着失魂落魄的小孩来到了警察局,托宾说出来了知道的一切,但是警方并不太相信。
而作为成年人的兄妹,则说听到草丛中仍然有一个声音喊救命。
贝奇被卡尔送回家,并在之后和查维斯和好,小孩因为父母失踪只能送到奶奶家居住。
镜头一转,警方的巡逻车也来到了教堂处,车上坐着两个警察,一个进去搜寻,另外一个则在车上等待。
许久未归,无线电呼叫不通,无奈也进去寻找,至此另一个循环开始…… 2.兄妹二人载着托宾离开,而此时的托宾正在望向窗外的高草丛中,突然双眼变白,之后又变了回来,嘴角微微上扬,浮现起了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微笑——他是带着使命出去的,未来,托宾会带着更多的人来到这片草丛之中。
3.查维斯用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气,掏出打火机,点燃了草丛。
草丛中传来一阵阵尖叫和哀嚎。
查维斯知道,以后说不定什么人也会再进来的,他不想让这种事发生,他必须做点什么。
而在警局的兄妹二人和托宾正在做着笔录,从旁边的警察口中得知这片草丛失火了,火势还很大,托宾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4.这个可能是我最喜欢的结局,就像是《意外空间》一样。
就是当查维斯和托宾以为逃到公路就是逃出去的话那就错了,他们进入到了一个循环之中,更大的循环之中,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托宾摸过石头,所以最终也不可能真正的离开,命丧于此的兄妹也是一样。
影片IMDb评分5.4分,豆瓣评分6.5分,个人评分6.9分。
我相信原著和题材都是很优秀的,只是在剧本的改编上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没有加入精华去除糟粕,并且一个很不出彩的结尾明显拉低了影片的总体评分。
就片论片,我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当某一天,你被困在草丛中,面对石头的诱惑,你摸,还是不摸呢?
还是比较喜欢史蒂芬金的作品,这部高草丛中有点像恐怖游轮但是又不是死循环,最后还是得到了救赎。
但是按照最后女主角听从了托比的话没进入草丛来看这一切似乎又没发生,因为女主和她哥哥没进入草丛的话贾维斯也不会去找他们,所以贾维斯也不会进入草丛,贾维斯如果没进去的话也不会引来托宾一家三口,小托宾更不会进入草丛,所以从这几点来看这个不是死循环的电影根本就没有循环,一切事情最后都没有发生,这部作品应该是史蒂芬金大爷和他的小说爱好者开了个玩笑这部小说就相当于是没写一样了。
一部好的电影只给你交代75%,剩下的留给观众自行脑补,延伸,升华,是最观影者的一种尊重,保留很多模糊的线索,又有很多的细节供人推敲,涉及恐怖、救赎、宗教、地狱、献祭、爱情、鬼打墙、等多方面元素,很不错看过这么多电影,也算是少有的另类《盖亚》《湮灭》《高草丛中》《此屋是我造》等这类电影是我喜欢的类型,期待同类型的更多杰作🤗
首先这个故事不是恐怖游轮一样的闭环,以女主为例,女主的结局不唯一,有进入即身亡的结局、有逃到石头下死亡的结局、最有也有及时离开未进入草丛的好结局。
女主哥哥男也有逃至固定位置死亡和未进入草丛的两种结局。
小孩托宾我感觉结局应该也有两个,第一个是摸了石头的,成为草丛一部分,诱导他人进入草丛摸石头,另一种就是最后逃出的好结局。
但是这些结局都不重要,因为草丛里看起来似乎只会有一个活着的该角色。
我想把草丛理解为平行宇宙的交叉点,男主是关键角色。
这里只有他的结局唯一,并且影响到其他世界线上人物的结局,是真的主角。
草丛吸引并吞噬着各条世界线上路过的人,以他们的灵魂为食。
其他角色或多或少都有些象征意义,后半部分电影内容成了讨论这些,1小时以前的部分挺有意思,之后就一言难尽,我更喜欢前面的。
最后我觉得除了设定这片也没什么好讨论的,总结一下就是没视野别进草丛了。
今天聊聊电影《高草丛中》。
片名In the Tall Grass (2019),别名高草魅声(台) / 草丛失魂。
这是一部Netflix出品的恐怖电影,根据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
整个故事就和片名一样,全篇围绕“草”展开。
看完故事,你完全可以用“草”来形容这个故事。
故事一开始,一对兄妹驱车远行,当他们路过一片高高的草丛时,忽然听到草丛里传来隐隐约约小男孩的呼救声,于是兄妹俩壮着胆冲进高草丛中,准备搭救小男孩。
没想到高草丛中居然存在一股神秘力量,走进去的人再也走不出来了。
整个故事就像上面说的那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完。
而作者却可以将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恐怖故事,还把大家唬的一愣一愣的,这就是讲故事的功力。
《高草丛中》牵扯到了大量时间循环,过去的人遇到了未来的人,不同时间段的人在这片草丛中相遇,大家都是一脸懵,顺便带着观众们一脸懵。
想弄明白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从影片设定入手。
本片毫不掩饰地表现了蕴藏其中的超自然力量。
身处其中的人会失去方向感,可以听到来自不同时间段的声音;草丛里被打结的草丛可以自行解开;草丛可以引导身处其中的人前进方向,大家最终都会走到巨石面前……种种现象都表明,这就是一个建立在超自然力量基础上的故事。
超自然的意思就是无法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如果非要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神鬼怪力,那就是自讨无趣了。
影片中出现的人物角色很少,只有六个人,而且六个人的人物关系也简单明了。
布景更是简单,主体就是一片高草地。
《高草丛中》影片中大部分是在加拿大拍摄,拍摄场地位于保龄球馆附近。
影片中的教堂是专门为电影制作的临时布景。
剩下的高草地遮天蔽日,省时省力。
影片中六个人分属两个家庭。
先看卡尔、贝基、查韦斯这边。
哥哥卡尔驱车带着怀孕的妹妹贝基,开长途前往一处愿意接受婴儿的地方。
卡尔对贝基有超越亲情的爱恋,碍于兄妹关系,只能用全方位的保护来压抑自己的爱。
但他对贝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也同时显露无疑。
查韦斯是贝基前男友,一时接受不了女朋友怀孕的消息,先行跑路。
几个月后终于想明白了,开始回过头来找贝基求复合。
再看托宾、罗斯、娜塔莉这边。
罗斯是爸爸、娜塔莉是妈妈、托宾是他们的儿子。
他们养的一条狗跑进了高草丛中,托宾为了追狗跑进草丛,夫妻俩为了找孩子也跟着跑进草丛。
这一家三口是先跑进高草丛的人,卡尔三人是后进草丛的人。
但随后故事发展并没有按照线性时间顺序,而是在时间方向出现错乱。
我们完全不需要用时间循环、多维空间等唯物主义观点去解释,这就是神秘力量在作祟。
草丛中的巨石,号称位于全美最中心的中心。
它蕴含着一种神秘力量,至少在影片中表现出3种力量。
第一种是改变周围高草丛的路径,引诱迷路的人走到巨石面前。
这个解释了一群人走来走去最终都会走到巨石面前。
第二种是蛊惑人心,任何触碰过巨石的人,可以掌握高草丛的路径走向,同时也成为巨石的奴仆,引诱更多的人前往巨石。
这解释了巨石引诱大家前来的目的,它要感染产生更多的奴仆。
忠心耿耿的奴仆会帮助巨石实现这个目的。
巨石更像是人性放大器,普通人心里的那点小心思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对生活不满的人会变得更加愤世嫉俗,对家人充满爱的人会拼尽全力解救他人。
第三种是引发时间混乱,让不同时间段的人在同一时间相遇,所以过去的人会遇到未来的人,未来的人也会遇到过去的人的尸体。
这解释了一群人在高草丛中遇到的种种怪状。
那种屏蔽手机信号等小伎俩就不提了,在神鬼怪力影响下,火攻、割草应该会很轻松地被巨石解决。
巨石不掌握的能力就是无法移动死亡的东西。
不管是人类还是阿猫阿狗,只要死去了,高草丛就不会移动他们。
高草丛只能诱导活着的东西,并不能主动强迫别人。
这个成了破题的一个小关键。
超自然力量作祟的恐怖电影自然是与悬疑搭不上边,因此本片打上“惊悚”“恐怖”“神秘”等标签都是合理的,和“悬疑”标签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本来就是怪力乱神吓唬人的故事,大家伙儿老老实实接受导演的惊吓即可。
一个点子、一片草地、六位演员,就能演绎出一个辗转起伏的惊悚恐怖故事,这就是编剧导演演员的功力。
史蒂芬·金是恐怖小说大师,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恐怖电影不计其数。
只要看多了史蒂芬·金风格的作品,理解了史蒂芬·金作品的套路,就能理解他的电影。
看他的恐怖电影,观众们就是要通过史蒂芬·金描绘的故事,体验他所营造出的恐怖感、无力感。
而不是非要理性思维去强行解释一个感性故事。
带着方向性错误的思维,去看恐怖电影,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观影体验。
头顶一抹绿,握了个大草。
这片高草地,真是太草了。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有创意。
影片设定挺好,草丛版《恐怖游轮》,其实草丛这个地点玩这个概念比在轮船上更好。可惜影片拍得稀烂,前半段还不错,悬疑气氛营造的也很好,一些细节的设定也往那方面去了。然后后半段在干什么?怎么突然就风格大变了?后半段都是啥啊。让人大跌眼镜。5分。
一个循环厄运的故事,气氛营造尚可,逻辑自洽不足,不知是自己没看懂,还是叙事没讲清楚。
3.5,还是精彩的。由一个鬼打墙般的灵异怪事,牵扯出时空交错的科幻高概念,再到最后指向不可知的神秘主义。再加上《心慌方》导演发挥其擅长的“低成本小格局”的执导能力,悬疑紧张的视听氛围把握得当。而故事的谜团一如片中误闯的高草丛,观众需自行摸索前行,细细解读。
很讨厌这种讲东西又讲不全的感觉,虽然不耽误看,但真的不爽,关于那个石头就不能多着重点么?本片的死循环就像片中的那句台词一样“我不知道我为什在这里,但那不重要”,高草丛中迷失的另类恐惧体验,算得上别树一格,另外再次要说把那个石头讲清楚,增添更多的神秘学色彩会更有趣,旁边就是教堂却镇压不了草丛中的神秘石头,上帝的眼皮底下发生的邪恶,对比的更清晰,也更有绝望的感觉
史蒂芬金原著短篇恐怖小说+心慌方导演+海王之弟,成就了这部邪典循环惊悚片。题材类似于恐怖游轮,但是结局打破了死循环。高草丛林,一个人待在里头再迷路走不出来的确瘆得慌,甚至于疯掉为止。我记得IT 2里也有高草丛林。本片一些神秘元素设定不错,再加上救赎,多了些看点。最精彩的镜头莫过于派翠克威尔森当着儿子的面挤爆老婆的头。
高开低走虎头蛇尾。后半段崩到完全看出导演的内心想法:预算就这么点还能咋样但是时长还得耗点啊就这样吧!史蒂芬金的作品凡是改编拍成电影的老觉得差几口气哪哪都不行谁都拍不好真的太难了
男主要是再帅点就好了
斯特芬金又火了一把 这次的故事我猜大概是说父亲对一个家庭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家庭的走向吧(问号脸) 斯蒂芬金的内核我无法阅读理解 然而电影还是好看的
渣男拯救怀孕前任需要搞得如此罗嗦复杂和玄乎?宗教、伦理还是外星生命不深入探讨一下捏爆个人头,捅瞎一只眼,扭断一条胳膊就戛然而止了?20分钟短片能拍完,硬核没有,靠 Patrick Wilson 话唠强撑脚本,生拉硬拽到90分钟的应付货色,2星不能再多!
🤨
老金的故事非常有创意,文森佐·纳塔利的气氛和调度能力也值得肯定,最起码让这个故事代入感很强,故事发展引人入胜,但看到后面总感觉缺点什么,要说丛林版的《心慌方》吧,其中还有多维空间的机理,人性挖掘不够,要说《恐怖游轮》吧,时空概念也没说清楚,总之没看过瘾,最后就是“这就完了?”
还挺有意思,在我的理解下是少见的逃出循环的女主。三口组就是另一种选择下的女主组,同样的蓝色连衣裙,同样滑稽自大的伴侣。如果这些草有名字那一定是史蒂芬金草,魔草就长在教堂旁边,也是有点好笑。平等的嘲笑每一位上帝信徒。
完全靠一个概念硬是拍了一部电影,无头无尾,故弄玄虚
没看懂,看了影评之后更懵了。全是围绕着草丛,岩石,场景都看腻了。简单来讲就是崔维斯牺牲自己拯救妻女。不也是他把别人都引进去的?这是个闭环,崔维斯是被兄妹俩落了两个月灰的车引进了草丛,那一家三口和狗被崔维斯引进去,兄妹俩又被小男孩的呼救引进去。一旦触摸那个岩石就走不出去了,能预见未来所有可能性。那中年男的碰过之后为什么变得癫狂要杀人?要让其他人也摸岩石去寻求救赎?不理解。草丛不会移动尸体。尸体能定向,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哪里看出来抱着尸体走就能出去的?崔维斯把小男孩送出去,让他阻止女友进草丛,循环最后的确被打破了。
设定非常棒,角色也都很好,但故事逻辑比较不清楚
我觉得它其实就是一部邪典电影,只不过被导演和编剧意像化了,那些草不就是信众,那块石头不就是邪教主人嘛?而所有误入草丛的人都是误入歧途的你和我,面对诱惑,你我能否独善其身,而最后你会变好还是变坏,就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创意可圈可点,但故事没讲好。
拍剧拍多了的导演拍电影就是明显段落感太强,先分段再写剧本,还用长时间黑场转。开场代入完这个牛逼概念之后就开始有点垮了,甚至到最后有些地方逻辑都玩脱了,如果不是在视效上还挺有追求的话,真能做成超低成本典范了
无厘头,阿帕特里克係唔係要专业演恐怖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