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女性电影。
音乐是很印度风的嘻哈系,整部电影都很欢快的感觉。
女主是印度的好好学生,一心准备嫁给门当户对又主动追求还很帅的未婚夫,谁知道遇到渣男,婚前两天退婚。
女主颓废不已,最后下定决心,要去巴黎度一个人的蜜月。
去到巴黎遇到豪放新闺蜜,闺蜜带她疯带她狂,购物换装改变自己,让她走出了阴霾。
然后她有趣了阿姆斯特丹,在青年旅馆认识了白人、黑人、亚洲人三个同宿好友,一起逛妓院、赌钱、打工,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那个顺从他人,委屈自己,而是勇敢活出自我的新人类了,未婚夫在Facebook上看到卧槽之前自己嫌弃人家土气,现在尼玛大变身了,赶紧过来求复合,女主开始犹豫,但最后果断拒绝,和好朋友们去看摇滚演唱会。
基本上就是宣扬现代印度女性活出自我真精彩,甩掉渣男更美丽,算是青春励志电影吧,挺好看的,就是颜值低了点。
在这里附上别人的评价:印度片載譽歸來! 上年《紐約精讀遊》小女子出走紐約不只紅爆印度,在香港亦在口碑帶動下,吸引無數影迷入場欣賞。
UA Cinehub今年又帶來一部「奇蹟電影」 - 《小失戀∙大漫遊》。
《小失戀∙大漫遊》原本被視為對票房毫無威脅的小本製作,更需要面對同期大片上映的強勁攻勢。
然而這部「奇蹟電影」後勢非常凌厲,更打破「第二周必跌」的票房常規,比第一周多收60萬美元,取得史無前例的成功。
電影在國際知名網站IMDB評分高達8.9分,比起《作死不離三兄弟》(8.3分)的評分還要高。
《作死不離三兄弟》主角之一,人稱「完美先生」的Aamir Khan並非活躍於社交網絡,但他欣賞電影過後卻急不及待發文激讚,對於電影好評滿瀉,導演Vikas Bahl表示︰「感謝大家喜歡這部電影。
《小失戀∙大漫遊》有趣、又容易產生共鳴。
還記得在釡山電影節,有媒體告訴我蘭妮可以是韓國女生的故事,我猛然發現《小失戀∙大漫遊》的故事是全球性的﹗」《小失戀∙大漫遊》講述蘭妮自小在父母保護下,過著規行矩步的生活。
在婚禮舉行前一天,她收到「被悔婚」通知。
傷心難過的蘭妮雖然從未離開家人,但幾經思量下,她決定獨自前往法國,以一個人的蜜月旅行治療情傷。
她在巴黎街頭遊走,在阿姆斯特丹結識新朋友。
在異國的許許多多「第一次」體驗,漸漸改變其價值觀。
一次失戀,一次蛻變,在新朋友幫助下,蘭妮重新發現自我,生活漸回正軌。
此時,蘭妮在阿姆斯特丹重遇前男友。
悔不當初的前度懇求復合。
蘭妮會選擇舊情復熾,還是揮別舊愛,走出新的路?
失戀可能不是壞事,一段哭得死去活來的戀愛,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機遇?
Rani在印度语里是女王的意思 Rani的这段旅途其实算是一段冲破传统束缚的旅途吧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Rani是典型传统印度女性的形象 跟所谓门当户对的男人谈恋爱订婚 未来的打算就是做个家庭主妇 我认为在最开始Rani对男朋友的仰慕其实只是一种由于自己没怎么见过世面而产生的盲目崇拜 在经历了未婚夫悔婚独自一个人踏上蜜月旅途以后 在与印度相比明显文化开放、性别平等的异国他乡 Rani开始见识世面 冲破自己作为传统印度女性的束缚 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开始接受未知的新事物 在一次又一次新尝试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勇气 开始逐渐明白爱的含义 有了不再是围绕着未婚夫转的自己的生活 最后Rani把婚戒还给未婚夫 我觉得那是她真正独立自由的人生的开始 在我看来电影是通过Rani的经历表现印度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与相比之下相对先进的西方文化间的冲突 强化一种男女平等的观念 从而鼓励更多的印度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
对印度电影挺有好感,但是也有点忐忑,之前看过几部烂片,但总体看到的都是挺不错的,所以,看到印度电影的时候我迟疑了下然后才开始看。
没想到还挺好看的。
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孩被悔婚,伤心过后决定继续她的蜜月旅行(当然是她一个人的蜜月)从中找回自己的故事。
抛却了盲从,过分保守,Rani找回了乐观的自己。
乖乖女成长记,治愈系的女权主义影片。
女主在举行婚礼前一天突然遭到悔婚后,决定独自继续前往原定的honeymoon,随即也展开了一段自我发现之旅。
其风格很像同题材的另一部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
感觉印度导演的能切入这样的主题也算是一种进步吧,毕竟印度女性的地位摆在那儿的。
从《三傻》到《偶滴神啊》,宝莱坞唱唱跳跳的东西越来越少,开始逐渐摆脱传统印度电影中单纯对歌舞部分的大肆渲染。
印度电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切入到种种社会性的问题。
由此,印度电影的进步确让人刮目相看。
这也让同样面对诸多社会矛盾,却只能天天在电视上手撕鬼子、YY的某大国,自惭形秽。
最后回到电影本身来讲,故事还是有些老套了。
但小爷我个人一直觉得,成熟、独立的女人才最具有魅力。
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巨大,以其独特的歌舞形式,在全球电影界谱写了精美的篇章,开辟了自己独有的电影表现形式, 几乎每部电影中都充满了妙曼的音乐和歌舞,电影产业的兴盛也促进了大量原创音乐的诞生和舞蹈艺术的快速发展,每部电影,每位演员都能自信地唱上几首或跳上几曲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本土的文化给传播给世界的同时将印度人的乐观积极,善良好客,健康美丽完美呈现。
他们通过影视正在向全球输出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作为印度的友邦,同样的文明古国,除了代工的商品之外,我们又在输出什么?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励志类影片。
在印度,传统意识很强,重男轻女的观念远远要强于中国,在印度,咒骂男人的话是“祝你你生个女儿”,乖乖。
一家有3-4个女儿的不大少数,一定要生个儿子。
同时他们的计划生育执行也远没有中国这么厉害,甚至有印度朋友问,在中国怀孕6个月会被强制堕胎吗?
这几天看新闻,印度女孩接二连三的强奸被曝光,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加上政府的不得力,女性的地位可见一斑啊。
还有印度嫁女时,得准备一大笔彩礼给男方,送的越多,女方将来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甚至男方还以女方家的彩礼少取消婚约的或者受到男方凌辱的事件。
嫁过门之后,基本就变成一个奴隶了,什么重活累活都要干,可随时面临被休的可能,其实挺可怜的。
YY一下,要是生在印度就好了,就不用为恐龙女友天天要房要车买这买那的发愁了,在这呼一下,有没有要组团去印度相亲的?
哈哈影片以女方被男方取消婚约为线索,女方在旅游的途中,从自卑中不断获得成长的故事,收获友谊,获得尊重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在影子下生活,自己一样的精彩。
影片一方面除了表现了对印度当下婚姻制度中女方弱势的无奈,高学历(工商管理学毕业也沦落到阿姆斯特丹当妓女)也一样的窘迫,更是给当下的女性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绝好范例。
失恋不是什么大事,它只是生命长河里的一朵浪花而已;挫折不算什么,它只是你人生的一个低谷,人生本来就是起伏的曲线,低谷过后就是又一个峰值。
也许一场轻松的旅行,就能让你重拾自己,凤凰涅盘。
最重要的是,爱生活,更爱自己。
有点公路片的影子,女主结婚前男主悔婚,女主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巴黎。
女主本身是小城市出来的,没有见识,男主未婚夫本来是跟女主家关系很好的一家人。
男主因为女主做甜点,又漂亮,想尽办法把她追到手后婚礼前一天把她抛弃。
女主带着婚礼前的短暂纹身,她来到法国。
她看到了女生吸烟,服务员在宾馆里做爱,她吃到鱼头里的眼睛下了一跳,她出门闹笑话没有带护照出现了麻烦,服务员帮了她,服务员也是半个印度人。
奶奶打电话给女主让她不必跑那么远看电视,而是要出去走走。
她在巴黎看到了许许多多搂搂抱抱的情人。
(失恋的人到了最浪漫的城市)她没玩几天就想回印度了,她遭遇别人尾随抢包,到了酒吧她被人灌酒,跟别人说起自己的经历。
她在酒吧解放自我这场戏,又跳舞又唱歌的让我觉得有点搞笑,但还是合理的。
片中一直用了插叙,比如跳舞的时候插叙的是女主未婚夫说上酒吧舞台跳舞的女人淫荡。
服务员带女主来到服装店挑衣服,女主本来穿的很土,一打扮倒是洋气很多。
女主解放天性,跟服务员一起玩,比如解开扣子,能接受西方的亲吻脸颊礼。
女主想待在巴黎一段时间,不那么快回印度。
女主去阿姆斯特丹。
旅社里她要跟两个男人共住一间,因为没有其他的房间了。
她在走廊里睡着半夜被黑人吓醒。
女主在旅社交了一群异国的朋友,她会做糕点,很快跟他们打成一片。
女主家人来电说跟男主家人谈过,男主现在也在巴黎。
女主跟异国厨师交流美食心得,开始反抗,主动变化的过程。
女主后来可以大男人在外面,自己锁上厕所门洗澡,她不再拒绝跟他们睡同一个房间,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刷牙,在一张床上聊天,大家都害怕蜥蜴。
中途男主一直打电话给女主,女主不怎么搭理他。
厨师来给女主道歉,并且归还女主的钱,说不好吃就不该付钱,还请她改天来自己的餐厅做饭。
但是女主要的食材和器具跟人沟通有些困难,女主做了家乡风味的印度菜。
一开始无人问津,后来好多人都喜欢。
厨师(也是餐厅老板给女主钱,五五分成),餐厅老板问女主要一个吻,此时女主不再保守,转头给了老板一个舌吻。
男主找到女主跟她道歉,说一堆肉麻的话,闻到了她身上酒的味道,斥责她喝酒,斥责她和男人一起住,斥责她那堆朋友,说自己妈妈都安排好了,让女主跟自己一起回去,女主说改天再说。
男主女主见面,男主特地好好打扮,男主开始打感情牌,道德绑架,女主说自己要跟朋友们去看摇滚,就走了。
女主找到了独立的自我,女性成长奋斗史👏
跟以前看的“三傻”等宝莱坞大片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看完会心一笑,却没那种意犹未尽、回味许久的感觉。
没那么多歌舞和搞笑段子,而是走心,情节比较老套,总的节奏有点拖沓。
一个男的死皮赖脸把女神追到手,然后把她当成理所当然多加限制,教她学车没耐心,不让她工作及在公众前跳舞,把女孩培养成一个依赖、保守的人,在婚礼前一天说她配不上他所以要取消婚礼。
女孩心灰意冷独自去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度蜜月,途中体验成长,男人发现她的蜕变回心转意,她温暖地淡定地拒绝,笑着道谢,带着满满的笑容走在阳光里。
影片主题有点跟“EAT, PRAY, LOVE”相似,女主遵从自己的内心,独自上路,在旅途中去交友,去尝试,去体验,去叛逆,去挑战,去实现自己的小梦想。
不同的是,茱莉亚不断在叩问自己的内心,每次都用尽全力,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在一次又一次发现自己再否定自己后,才开始享受那份淡定和从容;兰尼则没那么多来自内心的叩问和改变的决心,她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地接受和融合,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自己身上再也没有那种别人贴的理所当然的标签(依赖他人,不独立,规矩,可怜等等),当被别人当成一个独立、个性、坚强、有魅力的人看待时,自己不由自已也会变成那样。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多美好,多坚强,除非你给自己机会去尝试。
如果你想发现新的自己,把自己丢到一个新环境,或尝试一件新的事情,不需要昂贵的旅行,也许是穿一件跟自己风格截然不同的漂亮衣服,也许是开始去上一个兴趣班,先学会一个人的美好,才能享受两个人的和美。
朋友说,如果跟一个人在一起,你没有感觉到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那这个人不是适合你的人。
没有个人的成长、独立、宽容,相爱时的甜蜜和依赖终有发腻的一天。
传播下负能量:想偷懒,想软弱,想退缩,想妥协,想象下有人指着你鼻头说“你配不上我”的一天。
对自己好,是不委屈自己,努力把自己变成自己、他人尊重、喜爱的人,like a queen!
You deserved to be treated as a queen, starting from yourself.
最酣畅是兰妮醉酒之后的放肆可爱打嗝跳舞——(对着那个倚着车玩手机的大叔跳舞,大叔您是多好的脾气啊)最喜欢青年旅社四个人的happy时光最搞笑是三个舍友拿各种sex用品逗兰妮——和三个大男生竟然也怕蜥蜴怕到集体往床上跳最意外兰妮初吻献给浪漫餐厅老板最伤感四个人在rock演唱会相拥分别——应该还有一个最温馨片段,可惜我对于温馨的场景总是容易忘 却。。
莫不如说整部剧从开始旅行就满满都是温馨?
法国人在墙上留下了兰妮的画像——(不得不吐槽,画的很不像)日本小伙子留下的是他每日必看必吻必想念的父母的照片——(也许是教堂一行让他明白了什么?
)兰妮呢,忘了那是个什么,想来应该算是这趟旅行满满的美好回忆吧。
最后,她还求婚戒指时对未婚夫说:谢谢你。
——(谢谢你的悔婚让我有了这次旅行,谢谢你让我有机会一个 人看埃菲尔铁塔,谢谢你送我一场旅行的意义)
一部还算是励志的影片,一失恋女子,面对未婚夫的抛弃,不吃不喝不见人,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个他。
为了圆那个“蜜月”之旅,即便那个人已不在身边,也要继续那个憧憬、向往已久的地方。
于是,她便独自一人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埃菲尔铁塔下,那个慌乱的她, 酒吧里尽情释放,对着路人无所顾忌跳舞的她。。。。。。
她做了许多曾经他不准许她做的事。
也正是这场旅行,让她找回了自己。
影片渐进尾声时,未婚夫虽极力想挽回,但她也终究放下了。
旅行虽是因他开始,但生活却因旅行而改变,也不再需要他的存在了。
女子,当如此,在爱情不在时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过于纠缠,放过自己,也做回自己。
故事不算特别,但是对女主的刻画很到位,最后对于未婚夫的处理也非常拉妮,完全没有为了爽而搞那种报复啊,狠狠甩掉对方的桥段
很可爱的印度片,几乎没有大段歌舞,真是罕见。
能把这个题材讲得这么无聊也是一种本事。
立意很好,拍的较刻意
姑娘,去旅行吧。
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立自信的建立,自我价值的认同做了非常好的展示和肯定,并把这一切通过一场欧洲的旅行用生动有趣,欢快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又感同身受,对女主产生很高的认同感,又似乎是在告诉每一位女性,我们也可以为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未来,独立自信的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又名印度式逃婚,也名一個人上巴黎阿姆斯特丹。
看多少电影才能看到个好的。
短点就好啦
没有高潮的电影,掐半小时应该会更好
俗套,依旧被虏获。
太直给+脸谱化了
前面有点平淡,巴黎遇见的奔放单身辣妈只是开始,故事在荷兰合住宿舍之后才开始真正有趣起来。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温情很可人 。
藏起自己光芒的女孩。自己想做就去吧。为什么不呢?好想去旅行。里面朋友们的开朗,自由,真的很向往,羡慕
绝逼是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典范啊。
半小时弃
电影本身整体还是很稳健的,但这套路也太老了……
穷比的穷游记…
意外好看,很流畅,看多了印度片的拖沓开挂,这片简直是印度片的清流
女孩结婚之前被未婚夫悔婚,失落,低落的女主独自去法国度蜜月,各种遭遇和经历使她成长和建立起新的目标。阿三的片子舞蹈真不少,只是此剧的舞蹈总感觉味道不足,阿三的舞蹈适合群体一起。故事不错,最后未婚夫突然去找女主,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