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金大劫案》原来是抱有很大期待的,尤其是清明回北京在机场大屏幕看到了宣传片之后。
我以为本作又是一部如石头和赛车那般天马行空的黑色幽默,可看完了之后,发现虽的确是黑色幽默不假,却没有看石头和赛车那种“回顾剧情,让你有种发自内心的笑的冲动”。
黑色幽默不一定是喜剧,本作却怎么看都是个悲剧。
走出电影院没有那种期待中的愉悦,这是让我最为失望的。
石头和赛车最让人称奇的,就是宁浩标志性的多线叙事,石头的多线叙事比较自然,赛车的分支更多,观众要看懂也得更费脑子,但是当最后的所有主线交织成故事的全景后,我们不得不赞美宁浩的鬼才。
宣传片的剪辑更是能吊起人足足的胃口,我甚至一度认为,本作会是多线叙事与类似于《举起手来》的结合,恶搞着虐鬼子。
可惜的是,黄金放弃了这条路,故事基本是平铺直叙,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混混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混日子---被动加入地下党---被敌人女儿改变---出错背叛---爸死---同伴死---女友死---报仇,实在说不上有多新鲜。
剧情就罢,看宁浩的片子,比剧情更大的期待在于段子,然而可惜的是,本作段子的数量和成色比起石头、赛车都相去甚远。
石头和赛车虽然不似本作大腕云集,却做到了全民搞笑。
石头里的谢小盟父子、道哥三人组、守卫多人组、杀手;还有赛车里的姐夫小舅子、火机哥、李法拉等等。
各有各的段子,各有各的风格。
遗憾的是,黄金里的笑点更像是几位搞笑大碗用个人魅力制造的(范伟用着被忽悠的语气朗诵《圣经》,且不论他朗诵什么,你就肯定无法淡定了),受限于题材和本子,人物基本分为了两类:极其荒诞和极其正经。
没有了全民皆搞笑的气氛,这大概也是我无法获得真正愉悦的最大原因。
通过石头和赛车,我大言不惭地称自己为宁浩的脑残粉,可就算是作为脑残粉,给黄金三星已经是极限了。
或许是《无人区》的雪藏使得宁浩急于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来,黄金给人的感觉有些仓促和肤浅。
女主角的小清新形象使人眼前一亮,作为存在感薄弱的人物,那句唯一给人留下印象的吐槽“(既然我爸答应了你爸)那就让他俩结婚好了”或许能成为白富美女士们逃婚的绝佳理由哦!
宁浩三年一作《黄金大劫案》打着“铁定上映”的宣传气势汹汹而来,自从《无人区》搁浅之后,宁浩除了在《刀见笑》《桃姐》客串做了配角演出了几场戏之外,再无新作品,《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疯狂系列”大获成功后,广大观众都期待着这“疯狂系列”的终结篇,好歹嫩得凑个“疯狂三部曲”啊,果然宁浩的新作出炉。
本片和疯狂系列完全不搭边,多线叙事不见了,凌厉的剪辑没有了,电影单线讲述了“一个小混混的奋斗史”,要爱国精神有爱国精神,要励志成长有励志成长,要纯恋爱情有纯恋爱情,要大场面也有大场面,枪战,爆破,装甲车,应有尽有,还有东北独特的耍贫搞笑,也会戳中你的笑肌,但就是没有了标志性的宁浩式的黑色幽默和视觉剪辑风格,宁浩自己也说:“如果你进电影院是为了看一部类似于《疯狂的石头》这种电影的话,我想你们会失望。
”所以,不要抱着看《疯狂的XX》的心态来去看这部《黄金大劫案》,否则你会失望,会说这部电影的水准比之前差远了之类的话,但是如果你忘掉宁浩之前的作品,以看一位新导演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你会感觉这部《黄金大劫案》还真有点惊喜在里面,当做一部标准的商业电影,商业性成绩合格,票房不会少,但是好评不会很多,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不会不把之前的宁浩电影忘掉,除非这是他们看的第一部宁浩作品,所以,都得比较一番,失望的人会不在少数,毕竟这是一部标榜着宁浩的作品。
现在中国电影可以以导演个人名字打上“某某某 作品”这种电影宣传的名号,除了几个比较有商业价值的如:冯小刚 作品,张艺谋 作品,陈凯歌 作品,成龙 作品等,这几位爷的名字一打,这就是票房的保证,这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观众会出钱买票看这几位爷的作品,就是因为之前这几位爷的作品都还不错,虽然也有那么几部电影里面有点老鼠屎什么的,但整体来说,都还是比较符合大多数观众的胃口,除了这几位爷,也有很多电影会打上“某某某 作品”,观众一看,哟,这是WHO?
没什么惊世的作品,没什么个人风格,没有什么印象,这样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的电影宣传多这么一行字不多,少也不少,观众看到就和没看到一样,不会为了是他的作品就花钱买票,以为现在的观众没点鉴赏能力的水平,那就太瞎了。
《黄金大劫案》打着是“宁浩 作品”的名头,可见“宁浩”这个名字,这两个字通过《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的成功,市场上的商业价值可见一斑,光《黄金大劫案》的电影海报以宁浩为主视觉的就有四五版之多,可见宁浩形象的影响力。
电影上映前的大学巡回讲演,声势浩大的首映礼,电影宣传品的金条U盘等,可以想见这部电影是蓄势待发,对票房是充满了野心,小马奔腾瞄准五一档期也是经过各种考量,就是希望在这个假期做到全民同欢,票房高升。
很多观众看宁浩的电影就是欢乐,好玩,轻松,你不想笑都不行,你不笑你就脱离了大众趣味,再经过《无人区》的屡次被禁,宁浩的身姿又高大了不少,俨然一副抵抗体制的代表,又赢得了不少关注,《黄金大劫案》未上先火自然是自然而然,问题就是观众会不会接受一个新的宁浩,观众可以接受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都不认识,无所谓,我们看的是宁浩,但当宁浩改变之时,观众能否改变自己心中的固有印象呢?
电影《黄金大劫案》,故事结构单线叙述更方便观众理解,主角虽然都是新人,脸面不是很熟,不过,看完后,这两位应该都能红,毕竟比较出彩,一个耍贫耍到死,一个清纯纯到死。
相较于主演,配角方面还是非常强大,阵容还是宁浩的老搭档们,饰演的各类民国人物,风采百出,各种特点,算是电影的一个亮点。
反派日本人山崎敬一饰演的日本军官,令人印象深刻,也算是一个亮点。
说完亮点,说说失分点。
整部电影里,无聊无趣的插科打太多,笑点虽说多,其中隔靴搔痒比较多,真正戳中笑点的还是少,这个有点过了,因为搞笑而搞笑只能最后成为无效。
特效虽然花了不少钱,电脑CG用的也很多,但还是有假大空的感觉,可以看出来现在宁浩不差钱,虽然不差钱了但还不如之前电影做的那么朴实。
影片的架构有些许杂乱,虽然单线叙事,但是电影的重点还是应该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有些地方明显应该加重笔墨,但却轻描淡写而过,比如电影片名就叫《黄金大劫案》,凡是看过片名的人都会以为这个劫案才是电影的主题,没想到电影里面表现的劫案竟然如此轻松,当观众的期望变为失望,高潮变为低潮,也就很难再把观众的情绪挑起来,虽然最后的枪战很热血,场面也很大,但这种枪战戏90年代的香港电影多了去了,如果能把怎么劫黄金更好的设计一下,也可以为电影增色不少,而不至于失分,君不见《碟中谍4》中段的攀爬迪拜塔,这场戏就加分不少,被不少观众称赞。
还有两天,电影就要上映了,希望国产片可以多出佳片,毕竟西餐再好吃,也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主食。
今天冒着大雨去看了期待已久的《黄金大劫案》,看完后比较失望。
为什么会失望呢?
大致有这样两个原因:首先是故事情节太粗制滥造了。
宁浩上两部公映的电影的故事情节还挺精巧的,而这部《黄金大劫案》的很多情节倒是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外。
尤其是电影的后半部分,有些情节完全就是胡乱意淫。
其次就是宁浩在这部电影里竟然也开始贩卖起民族主义了。
在我看来,在21世纪的今天,在电影中贩卖民族主义是很卑劣的一件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每个人都可以卑劣行事,只要承担后果就可以了。
而且在中国,贩卖民族主义还常常能让一个人名利双收,甚至成为所谓的“国师”。
关于所谓的“抗日题材电影”,我最喜欢的是姜文的《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彻底超越了民族主义,没有一丁点意淫的成分,它剖析了这个民族最隐秘、最致命的劣根和病灶,可惜这部电影在内地被禁了。
作为宁浩的影迷,我当然不希望宁浩继《无人区》之后再拍一部禁片。
只是宁浩这次的转向转得太“惊人”了,使得这部《黄金大劫案》竟然隐隐有些“伟光正”的味道了。
这两年内地电影市场越来越好,所谓的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现在基本上都专心在内地电影市场捞钱了,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完全可以理解。
只是众所周知,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很畸形,套用一位豆友的比喻,内地电影导演可能同样不得不被3P,即“嘴里含着市场的睾丸,肛门上横着政治的阴茎”。
宁浩算是第七代导演?
貌似第七代导演在内地还很不成气候。
原来喜欢看宁浩的电影,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拍的电影很好玩。
前一段时间读杨宪益访谈集,一位访问者发现杨宪益总是把“好玩”这个词挂在嘴边,杨宪益对于一件事物的最高评价就是好玩。
宁浩的喜剧电影好玩吗?
一般一般,内地第二第三吧。
没办法,好玩的内地电影导演太少了。
宁浩的这部《黄金大劫案》虽然拍得挺失败的,但比《举起手来》等诸如此类的纯意淫电影肯定还是好看一万倍左右的。
如果你问我谁是我心目中内地最好玩的喜剧电影导演,其实答案就在本文中。
化学问题什么的留给各位技术宅和方舟子大神理论去好了,汪氏蜜蜂园和dazzle的天雷滚滚植入广告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现在打算就这部片子的历史观说几句。
一、义和团叙事本来我以为导演借“金镖十三郎”之口念叨的那几句打油诗和其落魄境遇,是对义和团的某种嘲讽式解构,体现出某种历史观的反思,还暗自叫好来着。
结果当矛盾激化到难以解决的时候,出来拯救世界的角色居然是“深藏不露”的“义和团”。
在“金镖”大显神威之后,还不忘加上几句台词“金镖怎么就不如洋枪”之类的。
这种看似淋漓畅快又抒发民族气节的情节,无疑迎合了许多人的心理,满足了其对先人乃至自身的某种回护。
可惜这种意淫式的历史虚构意义究竟何在?
义和团这么牛逼怎么可能有八国联军进京?
中国人抗战打得那么牛逼,怎么可能那么多年都不能把日本人赶走?
到现在都不敢正视历史正视现实无疑是民族落后的根源。
这种义和团式的历史观只能将民族引向下一个溃败。
我们与相信自己能四分钟解决李明博“败贼乱党”的朝鲜人民军有什么区别?
二、历史情节的问题1.空袭是哪儿来的?
从历史记载来看,意大利与伪满签约当在1937年(不过签字地点在东京),这一时期美苏都不可能袭击满洲国,苏联甚至在1941承认了“满洲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国军在一片不抵抗声浪中,不可能主动袭击东北,而伟大光明正确的我党当时还没有空军建制。
空袭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2.美式武器那里来的?
美国要到1941年才签署《租借法案》,这之前很久的东北丐帮居然有装甲车,实在是。
其实我也觉得这么强求一部电影没什么意思,但是我们既然讨厌被灌输某些教条又何必自己又去更加拙劣地转述?
说真话不好么
文/牧云这是一部被逼出来的电影。
这是一个被枪毙了之后灵魂出窍的典型例子,这是一次用艺术当子弹的反击战。
这就是宁浩的《黄金大劫案》。
这部电影的灵魂理念便是祭奠。
那些年,我们跟着宁浩一起疯狂了两把,前些年,我们对着宁浩期待着他的《无人区》,这些年,我们看着宁浩带来了这部《黄金大劫案》。
《黄金大劫案》是宁浩祭奠《无人区》的。
影片《黄金大劫案》告诉观众,《无人区》绝对是一朵美不胜收的玫瑰花,只可惜中弹了,但宁浩还是想表达她(《无人区》)就是开的很鲜艳滋润,在宁浩心里,她美的惊艳,美的凄惨,于是宁浩用《黄金大劫案》来祭奠她,并且开始用艺术复仇。
宁浩把角色定位的极其清晰明了,一看便知,小日本代表着射杀她的罪魁祸首,小东北是宁浩自己的化身,一直在强调“爱不爱”的女孩是影片里的那躲玫瑰花,也是《无人区》的化身,那些党组织分子代表着《无人区》的制作团队,于是,传奇般用艺术当子弹来复仇的剧情上演了,看到了小东北最后用机关枪扫射的场面了吗,那叫一个痛快。
宁浩想疯狂的扫射这样一个国度的电影制度是不是想疯了。
电影里,小东北,你爱她吗?
“不爱”,结果她死了,你疯了,比死亲爹还痛苦。
电影外,宁浩,你爱她吗?
“不爱”,结果她死了,你疯了,在艺术里为她疯狂的复仇。
观众看爽了吗?
不尽皆知,有好有坏,有人觉得,宁浩,你太残暴了,有人觉得,宁浩,你太S13了,有人觉得,宁浩,你太猛了。
甚至有人觉得,宁浩你太萌了。
真想问一句,宁浩,你曾为她落下了多少眼泪。
《黄金大劫案》前半段是在编制喜剧,后半段是在谱写悲剧。
但前半段的喜剧显得非常可悲,后半段的悲剧又显得非常喜感,这就是宁浩拍出来的东西,又一次疯狂了一把,即便说里面很多场景让人有感觉到很多模仿,但着实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似乎,是宁浩的东西,即便它有模仿,但总是让人感觉无法比拟。
当然,影片制作上的瑕疵也比较多,比如劫黄金那场戏,锁住了黄金与运输的所有鬼子,跑出来的就两个?
逻辑在哪儿?
电影配乐极其欢快悦耳,影院的视听效果还是比较棒。
影片高潮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最后的子弹飞,一个是子弹飞前面的全部阵亡。
子弹飞这个高潮只是渲染场面,其实个人认为,全部阵亡的这个高潮设计的非常巧妙精心。
尤其小东北的一段独白,几乎成为了这部电影思想的灵魂点,相信这也是宁浩在《无人区》被毙之后最深的思想领悟和最高的心灵慰藉吧。
《黄金大劫案》烙上了宁浩的印章,其表达的内涵以及所有的剧情设计是很难被模仿的。
这是宁浩用其惯用的喜剧魔术手法来表达伤感,这也是很多人没有适应的原因。
看完《黄金大劫案》,宁浩对于自己,对于广大观众,他想说的就是,《无人区》可以抹过去了,就让她在电影里绽放,路还长,制度可耻的射杀好东西,但好东西是拍不完的,走着瞧。
又一部想去电影院看,结果最终没看成的电影。
算是佳音的粉丝,从他演话剧时就很喜欢,所以一直挺期待这部戏的。
话说某天看电视才知道这角色,还是徐铮推荐给宁浩的,给力给力。
特效很好,除了最后结尾有点太扯,整个故事都还行吧。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期待《无人区》,可能真看了还是会骂娘的吧,哎。
120925晚1306
带好友去看,结果看完对方说,也没你说的那么牛逼啊!
那日本军官的军服纯扯淡,一个用手能揉成花的叉子最后能尼玛挡子弹?
富家千金还要去负责押运金条!?
我只能干笑着说军服不用较真,没几个哥们懂得这是现在的军服。
叉子必须要能变化,不然。。
情节咋继续?
开始必须是银的,软乎,你才能弄成花,之后必须硬气才能挡子弹啊!
亲。
神马不锈钢铝合金,总之一定要牛逼!
千金必须押金子,不然就爱不上流氓了。
没有那一幕哪里能有煽情戏,导演让他出现在那,你就必须出现在那!
最后的酸水必须量大到水漫金山!
不然怎么能灌满地下室?!
最后的装甲车必须从天而降,这样尼玛才有震撼的赶脚!
难道你不觉得那是在对《大魔术师》结尾的致敬么?
开篇必须给黄晓明做广告,各种《匹夫》一堆《匹夫》,但是这样也不能拉动匹夫的票房。
亲。
蜂蜜必须是夹带广告,必须重复,必须让你看出来,我这是广告。
主角必须够2,配角必须弱化,日本必须脑残,这样才能有意思啊!
过去劫皇贡都知道要审慎一下,但是必须有这样二逼的主角,这样才能暴露啊!
不然谁暴露啊?
配角必须全灭,这样才有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啊!
亲!
女主角必须死,不这样肿么可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亲爹必须疯癫,不疯癫没反差!
死前必须葛优,这样才是子弹飞的致敬。
人生不能没有疙瘩汤,神父不能没有酸菜。
不然没有记忆点,大家更不记得有谁了!
直到看了资料才知道那爹是郭涛去的,真是【坑爹】里的战斗爹了!
情节必须一波三折,关注必须不能呲逼!
不然你就是打压中国的天才,不然你就是文艺里的装逼青年,青年里的二逼导航!
总之,时间必须长一点,这样才能撑满,所以主角必须死去活来。
不然一定不够莫名其妙。
必须要融合禅学,抗日,以及脑残的日本人,必须有各种角色的打酱油。
看完必须发帖子,发帖子必须给高分,不然你丫就是枪手!
必须只能说好话,说没意思的都滚犊子,说扯淡的,都尼玛不懂拍电影。
说难看的,有本事你拍一个看看。
瞎呲逼的,必须水军拍死,找出你的祖宗十八代!
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豆瓣上7.1分的低分,降低了我的期待,才发觉《黄金大劫案》竟然可以如此惊艳脱俗,绝对不是一般“烂片”可以媲美。
其实,它不过就是一碗酸菜疙瘩汤,平常不过,您没必要去用满汉全席的国宴眼光去较真,太累。
它又不仅仅是一碗疙瘩汤,它是一碗儿具有浪漫主义、革命情怀、小资情调、狗血情节、丰富笑料的酸菜疙瘩汤,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宁浩想要表达什么?
故事是什么逻辑?
各路主角怎么到头还不死?
根本没有必要去探个究竟。
五一大过节的,不就图一乐呵么,别看泰坦尼克3D了,带着沉重的眼镜,憋了三个半小时尿,我看远不如情节紧凑的《黄金大劫案》来得酣畅漓淋。
小人物,大时代;国人的劣根性与优越性;在加上有足够亮点的笑料,这便是最近两年叫好又叫座的国产片坚持的几个基本点,《大兵小将》《让子弹飞》均是这个路线。
估计宁浩也是活明白了,《无人区》那么“黑暗”的主题,爱禁就禁呗,学学老大哥姜文,《鬼子来了》挂掉照样没放一个屁,楞是活生生憋出来了个《让子弹飞》。
真心但愿宁浩这次真的找到了与广电总局的和谐相处之道、又不至于屈尊纡贵、阿谀奉承、又足以让观众心悦诚服拍案叫好。
不是我太怂,只是想有电影看而已啊!
这么点要求,白送票房都不要啊?!
不得不说,《黄金大劫案》越看越象《让子弹飞》,时代背景一个伪满洲国,一个北洋军阀,都出奇的相似。
或许把时间定在这个“政治安全”的年代,来点小黑色的自嘲主题更容易能过审吧。
里面的抉择无非是,一面是舍身取义闹革命,一面是苟且偷生求存活,当小东北的父亲死后,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之路。
中国人往往把“家”“国”两个大局统筹好后,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即使是在小人物身上也能看到巨人的精神。
这是主旋律么?
这当然是!!!
再次应证了,国产电影不是拍不好主旋律电影,症结不在于主旋律的好坏,而是拿捏不好主旋律下的人性。
《黄》同样是一出有“爱”的电影,不过里面的爱情戏只负责搞笑吧,缺少铺垫和刻画,爱情戏来得太突兀,小东北甚至从来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地表白过,但似乎这也是绝妙之处,爱不就是不清不楚么,女孩最终匆匆地从爱人被划为了过客。
但,无论如何,结尾依然是感人的,虽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当小东北在观众席看到爱人出现在大屏幕的电影里时,他那张酷似年轻版陈道明的脸颊沾满沧桑的泪水。
这出戏中戏,深刻揭示阴阳相隔的凄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宛如结尾崔健的歌中所唱:太可惜,也太可气,我刚刚见到你。。。
你说你对爱情已不在乎,你还说你不愿意。
你爱不爱我?
爱或不爱?
愿不愿意?
这不就是爱情的诡谲与迷人之处么。
提到宁浩,自然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老师”盖里奇,盖导在拍完《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两大巨作之后,《摇滚黑帮》《左轮手枪》一系列被骂得狗血淋头,两部《福尔摩斯》也是不温不火,都说是盖导的才华被老婆麦当娜榨干了。
宁浩似乎也是如此,《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过后的《黄金大劫案》被骂为烂片,嘲讽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本人作为盖粉和宁粉,却完全不以为然,窃认为上述诸片皆为佳作,当然或许是内心中的“痞子情怀”再次作祟。
宁浩在《黄》中真的是小试牛刀,小小炫技罢了,并成功地走好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商业电影路线,你看看那烂到什么程度的场景特技,你就知道宁浩得多缺钱了,或许《无人区》赔了好多钱。
好吧,我承认我是被里面的段子折服了。
《黄金大劫案》真的是一碗儿酸菜疙瘩汤,好喝朴实,也没有太多条理逻辑深义,经不起推敲和解读,但是它真是的我的菜。
至于太较真的人,还是拜拜您内,对自己好一点,还是绕行吧,何苦呢。
“不是同一党,别上一条船”。
Ps:郭涛演技着实是好,老头子背后那块类似“精忠报国”的“扶清灭洋”的纹身和不肯剪掉的辫子,把国人的奴性和坚韧劲给写活了。
Pss:范伟的神父只负责搞笑好吧。
O(╯□╰)oPsss:老头的故事和疙瘩汤情节告诉我们,咱们还是民以食为天啊!
看了电影《黄金大劫案》各方影评大多一反对宁浩作品的高评。
确实电影过于戏剧化,个人英雄主义太强,男主光环blingbling,情节也的确有些不科学,更是俗套的逆袭,家国面前不谈儿女私情。
或许是我笑点低,还是看笑了。
“我大哥常杀人(长沙)”“大哥好,我太原人”等词,再比如挂十字架那里都是笑点。
有笑却也有泪,结局我倒觉得和《麻雀》有些类似,开头照应结尾的这种,就像“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寓意革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还是喜欢宁浩式黑色幽默,真的好siao😃
很导演前两部片子比,这部确实有差距,主要是不接地气了,转去搞特效了。
我觉得还是实实在在的接地气的片子好啊,我看评论,是不是导演因为上部片子被禁了以后故意乱来一部。
让人痛心。
方言在刚开始有些许笑点,但就那么几句东北方言,说来说去,不地道。
特技真的不好,这不是中国人的强项,更不是导演的强项啊。
水军太多了,我学浅,但真心不懂这片子5星、4星是怎么打出来的。
祝导演下一步会好。
2021:看到自己2012年的评论,才知道原来是“重温”。2012:陶虹那群人送死也送得太傻了吧!宁浩女一号,怎么看着有点儿像杨幂,我知道是我错了。原想给两星,但是宁浩嘛,三星!
没有疯狂系列好看
有点感动,宁浩总是能创造出这种笑中带泪的作品
谁给我解释下这一团狗屎一样的剧情是什么东西!还能再俗套一点么?宁浩你再这样搞下去就是自砸招牌!和同样是讲劫黄金案的《双城计中计》比起来,宁浩这部片子真是被爆得连渣都不剩了...里面除了郭涛的角色外,就没一个是特受人待见的...白让我期待了这么久。
结局太《举起手来》了
本来想给四星,但是看到7.3分,忍不住加一星,宁浩要支持,中国这样的导演太少了~
以往宁浩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盖·里奇式黑色幽默本土化的同时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以接地气的故事和笑料展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不经。然而在看过他这部所谓的最高成本、最强制作后,不得不由衷感叹“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还是继续幻想《无人区》好了。
前半段宁浩,后半段陈凯歌.
不如前两部多线索叙事的片子,不过作为商业类型片还值得一看...程媛媛即使是花瓶也喜欢啊
谁说这片不像《无耻混蛋》我跟谁急!
唉,真不是我崇洋媚外。
处女膜很重要。。。。。。。。。
从前英雄总是打不死,这回算是英雄们的悲歌了。但终究,英雄们的行动还在延续。屌丝成长为一个英雄的史诗。
小清新妹子一星,范伟和黄渤一星。要不要这么没水准的剧情?我能不能够说这个6.9太多枪手?
对男主角果断无感 前20分钟还好说 有那么点【无耻混蛋】的影子 后面差强人意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与【杀生】正好配成一对 本片可以归结为【由一个痞子引发的惊天血案】
这片硬伤不少,也有不少俗套,但是那些喊着“中国有希望的导演又少了一个”的评论就有点不靠谱了。这就一中规中矩普通娱乐片,不要给宁浩戴一顶他自己都不想戴的帽子。这个制作成本能娱乐大众,比每年拿几亿人民币满天撒花的不思进取的第五代强多了。
和之前的风格不同,是部有点像让子弹飞风格的电影~~场面一大立意一高一些细节啊逻辑啊就显得弱了~~不过仍旧是部值得看的精彩好片~~PS:刷低分的肘子NC粉退散!
电影不错
期待国产水平的提高。笑点还是不错
客观的说,前半部分还可以,后面完全的乱七八糟的剧情,根本经不起推敲,一城日本兵可以让你开装甲车出来!一车黄水可以淹满整个金库!新婚里随便可以带枪进去!你当别人都是傻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