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西格内·包马内
主演:达格玛拉·多敏齐克,米歇尔·波克,马修·莫迪恩,卡梅隆·莫纳汉,史蒂芬·朗,埃里卡·施罗德,艾玛·肯尼,安娜·奥多诺霍,塔尼娅·弗兰克斯,克莱德·巴尔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拉脱维亚,卢森堡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从小泽尔玛就坚信,如果她表现得像个正派、受人尊敬的年轻女孩,她会找到一个大块头的爱。然而,她第一次与异性的胆怯交往证明,现实与现实相去甚远....详细 >
画风挺可爱的,是科普片,也描绘女性处境,但我不大看出苏联元素起什么作用,最终还是看困了。
两种体制下从生理到心理各方面对女性议题的阐述
3.5,女性觉醒之路,有点刻板和简单化
挺有意思的女性题材动画片,讲一个出生在苏共传统男权社会的女孩成长、恋爱、结婚、离婚,去到西方自由社会后再婚、再离婚,勇敢摆脱婚恋和某种意识形态的规训、控制、精神pua的故事,适合每个年轻女孩观看。生动的文学性独白、富有想象力的内心动画化表现都很有观赏性,还尝试加入了不少音乐剧元素和生理科普小动画,理性分析人在情感生活中种种生理和心理冲动的产生机制。每次在电影节看到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都丰富多彩的成人动画就很感慨,我们的国产动画还停留在追求技术和合家欢市场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动画视为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
建议人教收录
具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丑化东方优化西方,这一点是低分原因。另外强行用这么多神经科学和旁白来解释行为让我觉得很说教。
230425,北影节第十部,很不喜欢科普片和音乐剧的表现形式,章回体线性叙事也很呆板,但是随处可见的苏联笑话和规整的女性觉醒内核体现是惊喜,总之是一切到大脑一唱歌我就走神,一探讨泽尔玛心理活动变化我就专注
有趣的画面配合好莱坞plus迪士尼的风格底色讲述了一个美式救世主故事
#北影节12# 狂风小雨下看的这场电影,3.5吧。片子不枯燥,但也没多深刻,一边像是想告诉女性要做自己要慎重结婚,一边又要科普从生殖过程到月经卵泡破裂子宫内膜剥落的流程到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响应的信息加工机制,一边又用夸张的morphing动画及音乐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大概是科学视角>人物内心冲突视角,自我和解之路并没有很好地展现。作为一个学过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的人,还是觉得片子中的知识密度比较高,里面科普动画单独剪成小视频反复放,会更适合片中科学知识的传播。
非常充分地发挥了动画的优势,夸张的画风来呈现女主的内心想法,穿插着歌舞片段,还带点科普知识,视觉元素非常丰富,以一位女性的成长与爱情观与婚姻观为主线,加入了导演的哲思与细腻的情感,探讨了女性主义,世俗观念的影响,并最终觉醒,完成人物的成长,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意识形态意味很浓,少不免有一种刻意感。7.3
才刚知道催产素的作用之一也是让女性更包容。
共产社会从未用刻板印象规训女性,反倒是资本主义与父权密不可分,女性受到的结构性压迫随处可见。个人成长史本该是写给自己的情书,不是导演向西方意识形态投诚的投名状。
一面是天马行空的浪漫幻想,一面是冷静而不失风趣的生理还原。破除对激情的迷信、破除对爱的迷信、破除对婚姻的迷信、破除对“正常”的迷信,直到掌控内心的旋律,直到成为你自己。一段跨越时代变迁和政治动荡的女性成长史,叙述基调却如此轻巧灵动。
很爽很酷,足够大胆。古朴且艺术感强烈的画风搭配女性思维觉醒的意识必然精彩纷呈。生物学特性的穿插提升了影片整体格调,东西方的思想与传统婚姻观念对撞也调性十足火花四溅。不过过多的主观视角对于影片的限制很大,情感铺陈不够到位导致许多道理都停留在口述而非心灵体验,难以共融。另外趣味性上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动画电影缺少了能令人发笑的梗便是缺少了灵魂。所以当电影既不能让人感动又不会觉得有趣时,即便道理再多思路再清晰也很难给予高分了。
无趣又难听的音乐就算了,实在无法接受大量科教内容的乱入。
“一个女性的觉醒之路是漫长又痛苦的,但是醒来的女人再也不会装睡”永远不要被定义,永远记得做自己
看不下去
挺有意思的科普型动画电影。除了画风有待接受。
看过之后确实有共鸣一些,但是还是很无聊
生物课+音乐剧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画风挺可爱的,是科普片,也描绘女性处境,但我不大看出苏联元素起什么作用,最终还是看困了。
两种体制下从生理到心理各方面对女性议题的阐述
3.5,女性觉醒之路,有点刻板和简单化
挺有意思的女性题材动画片,讲一个出生在苏共传统男权社会的女孩成长、恋爱、结婚、离婚,去到西方自由社会后再婚、再离婚,勇敢摆脱婚恋和某种意识形态的规训、控制、精神pua的故事,适合每个年轻女孩观看。生动的文学性独白、富有想象力的内心动画化表现都很有观赏性,还尝试加入了不少音乐剧元素和生理科普小动画,理性分析人在情感生活中种种生理和心理冲动的产生机制。每次在电影节看到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都丰富多彩的成人动画就很感慨,我们的国产动画还停留在追求技术和合家欢市场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动画视为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
建议人教收录
具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丑化东方优化西方,这一点是低分原因。另外强行用这么多神经科学和旁白来解释行为让我觉得很说教。
230425,北影节第十部,很不喜欢科普片和音乐剧的表现形式,章回体线性叙事也很呆板,但是随处可见的苏联笑话和规整的女性觉醒内核体现是惊喜,总之是一切到大脑一唱歌我就走神,一探讨泽尔玛心理活动变化我就专注
有趣的画面配合好莱坞plus迪士尼的风格底色讲述了一个美式救世主故事
#北影节12# 狂风小雨下看的这场电影,3.5吧。片子不枯燥,但也没多深刻,一边像是想告诉女性要做自己要慎重结婚,一边又要科普从生殖过程到月经卵泡破裂子宫内膜剥落的流程到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响应的信息加工机制,一边又用夸张的morphing动画及音乐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大概是科学视角>人物内心冲突视角,自我和解之路并没有很好地展现。作为一个学过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的人,还是觉得片子中的知识密度比较高,里面科普动画单独剪成小视频反复放,会更适合片中科学知识的传播。
非常充分地发挥了动画的优势,夸张的画风来呈现女主的内心想法,穿插着歌舞片段,还带点科普知识,视觉元素非常丰富,以一位女性的成长与爱情观与婚姻观为主线,加入了导演的哲思与细腻的情感,探讨了女性主义,世俗观念的影响,并最终觉醒,完成人物的成长,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意识形态意味很浓,少不免有一种刻意感。7.3
才刚知道催产素的作用之一也是让女性更包容。
共产社会从未用刻板印象规训女性,反倒是资本主义与父权密不可分,女性受到的结构性压迫随处可见。个人成长史本该是写给自己的情书,不是导演向西方意识形态投诚的投名状。
一面是天马行空的浪漫幻想,一面是冷静而不失风趣的生理还原。破除对激情的迷信、破除对爱的迷信、破除对婚姻的迷信、破除对“正常”的迷信,直到掌控内心的旋律,直到成为你自己。一段跨越时代变迁和政治动荡的女性成长史,叙述基调却如此轻巧灵动。
很爽很酷,足够大胆。古朴且艺术感强烈的画风搭配女性思维觉醒的意识必然精彩纷呈。生物学特性的穿插提升了影片整体格调,东西方的思想与传统婚姻观念对撞也调性十足火花四溅。不过过多的主观视角对于影片的限制很大,情感铺陈不够到位导致许多道理都停留在口述而非心灵体验,难以共融。另外趣味性上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动画电影缺少了能令人发笑的梗便是缺少了灵魂。所以当电影既不能让人感动又不会觉得有趣时,即便道理再多思路再清晰也很难给予高分了。
无趣又难听的音乐就算了,实在无法接受大量科教内容的乱入。
“一个女性的觉醒之路是漫长又痛苦的,但是醒来的女人再也不会装睡”永远不要被定义,永远记得做自己
看不下去
挺有意思的科普型动画电影。除了画风有待接受。
看过之后确实有共鸣一些,但是还是很无聊
生物课+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