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得的五分我很看脸,所以电影开始的男主角的长相并不吸引我,但是越看越觉得这部电影有味道,有意思,是个很适合多看几遍的电影。
电影情节设置特别有趣,这部电影可以让你完全放松的,心无杂念的看一场好戏。
很典型的法国喜剧,处处都有法式浪漫和幽默,不论是人物设置,还是背景音乐,都让人想提起裙摆跳支舞。
很少再看到这样轻松,舒畅又不乏味的电影了,五分不亏。
尽情游戏 (2009)7.92009 / 法国 / 喜剧 犯罪 / 让-皮埃尔·热内 / 丹尼·伯恩 安德烈·杜索里埃属于“我们”的童话三部电影让我发现我并不是单纯的喜欢天使爱美丽,更为的集中的是热内导演的视听效果。
风格化的低亮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尤其是基本上每个镜头都会出现的深绿色(深绿色的手术台、深绿色的邮筒、深绿色的挂墙木屑板、深绿色的路边商店的门牌、深绿色的皮卡、深绿色的河边栏杆,甚至深绿色的雕像铜锈等等等等)与深红色(深红色的电影租赁店墙壁、深红色的前台、深红色的女装、深红色的博物馆横幅、深红色的街头景观等等等等)这些颜色打破了常规电影中的情绪渲染的一般用途、而是属于这位导演独特的风格,导演在用这些颜色与滤镜提醒我们,他呈现给我们的,是童话式的浪漫,是梦寐般的真实。
回收品小队的火焰,比起军火商家中的那灼烧的、生成讨厌的烟雾的壁炉真火,反而更加热烈,甚至染红了背景,染红了天空。
仅属于主角们的童话故事中,便出现了这热烈但不暴力的梦幻般的火焰。
这些颜色主要出现在主人公及其各有特点的神经质团体的行动中,这层童话的自觉便自然而然地,是这帮各有各的奇怪的回收品们:随时可能因脑内的子弹死去的随时随地提词器主角、熟知各种谚语的角色扮演专业老黑、人体圆规的精测学霸女(眼镜娘好爱)、因人体导弹致伤而替换钛合金颈椎的倔强小老头、能做出各种奇妙发明甚至让衣架带着裙子衣裙舞蹈的天才老顽童、能够以各种方式弯曲身体的潜行女,以及各有故事的温暖回收站的大爷大妈。
绿色的背景、红色的上衣、可爱的小丑帽,回收站的童话世界每当我看到热内导演电影里的这些角色,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集中地、不能自拔地热爱那个神经质的爱美丽呢?
因为这位一般人看来过于神经质的女主角有着善良的本质、童话般的世界观,最重要的,她拥有着或多或少都有些怪癖的非常人最普遍的特质:束手无策、与生俱来的孤独,以及从不急于填补,反而享受这份孤独的决心。
即是这份共有的想象使得爱美丽获得了来自全世界的拥趸。
在圣马丁运河打水漂的爱美丽,一份属于每个古怪的我们的精神享受。
孤独固然是我们的集中体现,然而并不是每个我们,都会像爱美丽一样在圣马丁河边打水漂、去Grocery’s 只买一颗无花果哥三粒榛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古怪”之处。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会看到更多归属于“我们”的神奇群里。
我们行为古怪、谈吐很难称得上清晰,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人的心都栖息在荒凉的大人社会的破铜烂铁之中那片独属于少数人的桃源世界。
温暖的、童话式的世界总是被热内导演轻而易举地构建出来,让我们在荧幕之中找到了这种类似于归属的温柔。
这便是我爱上了热内导演电影的原因吧。
打光与暖色调营造出的温馨感,对比冷色调军火商的豪宅,我们打心底地明白哪里是属于“我们”的桃源。
如果有人没有搞清,电影中的反派到底谋划了些什么,第一次看时说实话我也没有能够完全理解。
细细想来,导演并没有像有顺序地逐个厘清每个主角团成员的性格与特点那样,同样有耐心地将这部分信息细细地讲给我们。
在我看来,导演也觉得那些信息对于欣赏本片并不大。
我们只需要注意到,他们生活在富丽堂皇的、极其宽大却空旷的大房子里,他们所在的场景里几乎没有出现那些风格化的童话配色,便可以从心里明确导演对他们的态度了。
这部电影,标题是“尽情游戏”,导演让我们跟随着他奇幻的想象,在电影世界里同样尽情地游戏,仿佛自己在扮演每一个角色一般。
归根究底,这种童话式的叙述深深吸引了我。
对于已经看了无数遍的我最爱的电影《天使爱美丽》,后面我会专门写一篇感想。
电影很有趣,情节设置巧妙,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而且捣蛋小分队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合适的链条和零件。
看的时候,觉得画面很美,尤其带着法国的枫叶满地和月光丝绸的质感,浪漫又跳脱,我就知道朋友会很喜欢。
但是我其实是有点难受的,我知道它很美,但是每次这种稍稍泛黄的带着秋意的电影,总会让我愁肠顿起,我小时候就是很容易在半夜惊醒的人,旁边是酣睡的姐姐,世界好像就只有我一个人,经常会觉得自己是苍茫宇宙的一粒尘埃,无力,漂浮,破碎,无能为力,像是牢笼里的黄雀,这种性格底色一直有陪伴我,虽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容易让我泪流满面的要找妈妈,但是我很容易被外界影响和塑造,我时常觉得我如果摄入多了“脑控”的信息,我应该也是很容易抑郁和神经质的类型,所以想保持多一点交流和乐观,我真的觉得疯癫没有自我是一种很恐怖的状态,因此我特别恐惧毒蘑菇带来的致幻感。
如果没有分辨和保持正常的能力,不如消亡。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底色,所以我又特别欣赏这种带着忧郁的华美语句和画面,喜欢文艺片,自己无论演讲还是写作都是慢吞吞的那种,不切实际的浮云,不愿意接触到一点现实的东西,因为现实往往与残酷挂钩。
其实说到最后与这个电影无关了,但还是牵扯出了很多我个人的感受哈哈哈哈。
真的庆幸是和朋友一起看电影,无论什么情绪都可以一起被消化~
同属被世人推崇的法国大导演,有别于吕克·贝松,让-皮埃尔·热内以一种特别不“好莱坞化”的超现实主义浪漫风格,继承了法兰西电影艺术永不向商业低头的旗帜。
而丹尼·伯恩,某种程度上算是上一代法国喜剧演员了,不像菲利普·拉肖铁三角那样花样频出,却与老一代更为相似,坚持着喜剧是最高层次的悲剧,用荒诞不羁的台词与动作语言,诉说着欢声笑语背后,残酷的社会现实。
而两人的合作,就造就了本片的相当不错,同样是针对军火贸易的反战电影,有别于战争之王,热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描绘了一个被战争与军火贸易摧毁了一生的普通人,同庞然大物一般的军工集团之间,一场颇为荒谬的复仇吗。
从来不缺总无限想象力的导演,之所以用喜剧来描绘这场悲剧,是因为这不是一场控诉,这是一场战斗,伴随着画面由灰蒙转向富有法国风情的色彩逐渐浓艳,象征着毫无犹豫犹豫的抗争,身怀绝技的拓荒者众人,又何尝不是内心人格的千万化身,对生命的探讨就浓缩在嬉笑怒骂之中,这是热内,拍过《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的热内,法兰西电影的国王.
三星半。
这是一个一堆垃圾佬帮一个倒霉蛋报复两个军火商的故事。
倒霉蛋不幸卷入了枪战,并悲催地脑袋中弹。
幸运的是子弹没要他的命;不幸的是子弹取不出来,他从此患上了脑壳疼的毛病,工作和房子也都丢了。
在流落街头时他遇到了一堆热心肠的垃圾佬,于是入伙。
偶然间他找到了子弹制造商的线索——两个当对门邻居的军火制造商。
在熟悉两个军火商Boss的面孔且沟通无果后,他决定报复,介入军火商的交易。
于是两条本来毫无关联的交易纠缠在了一起:Boss1斯文人与政变武装的暗中交易,以及Boss2收藏家与身体古董贩卖者的古董交易。
在垃圾帮的运作下,斯文人和收藏家的交易对象都变成了垃圾帮,交易内容都是军火。
在两邻居军火商的不同代表赶到车站交易时,垃圾帮声东击西,拿走了两个装着军火武器的手提箱,留下这对代表大眼瞪小眼,为两邻居军火商的冲突埋下伏笔。
在垃圾帮的推波助澜中,冲突一次次发生、加强,Boss间的误解矛盾也愈来愈深,开始报复对方。
虽然后来Boss间的误会解开,并抓住了倒霉蛋,但折磨还没开始,他们就被垃圾佬一窝端了,两Boss也被抓住。
最后在垃圾帮的设计下,两Boss承认了自己贩卖军火挑动战争、政变与资助恐怖组织的罪行,而这一切都被摄像机录下,上传到了Youtube。
结果是斯文人面临15年牢狱之灾,收藏家跑路,而倒霉蛋大仇得报不说,还收获了甜甜的爱情。
看完后的感受就是:原来这真是一部喜剧片呀,白费了我这么多脑细胞和担忧。
反派们集体降智,垃圾佬们运用各种垃圾和奇思妙想,化身高级间谍,大显神通:潜伏,栽赃,伪装,潜入,强袭,破坏,心理战……放心吧,垃圾佬们不仅不会遇到危险,连惊吓都没有。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就算被俘,半路上就被救了出来,还完成了一窝端的成就。
所以,当无脑喜剧片看就完事啦。
对了,歌很好听哦。
Larrons En Foire|网易云音乐
看完这部电影,其中情节让我想到了童话故事里,一个少年带领六个还是七个各具天赋的怪人,和国王斗智的故事。
一个穿着铅鞋的飞毛腿,一个神枪手,一个大力士…本片开头是悲催的,主人公的父亲战场上牺牲,20年后,自己又阴差阳错地被流弹击中!
唉…倒霉竟然也有遗传。
变成残疾人后的悲催主人公,捡拾垃圾为生,奇遇一帮各具天赋的神人帮!
再次遇到“仇人”,主人公偷窥得知惊天秘密,一群奇人精心策划,精心布局,终于大胜军火巨头!
这就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道理!
这就是人不可貌相!
这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奇才的励志故事!
也奉劝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有钱人有权人老老实实,不要嚣张跋扈…
这个故事真的就像那棵子弹一样猝不及防射入人的脑海,反复震荡,平静不下来,开始一场怪诞温馨又可爱的童话冒险,在戏剧性的小帆船上高高低低过足戏瘾。
开场,黄沙,士兵,差点以为是《拆弹部队》的现场。
男主,他爹,给炸了。
boom!
男主,他妈,用一个欲言又止想吐吐不出的悲伤表情预示着自己的精神崩溃。
从后面的闪回看,好好一个法国田园小家庭就被个雷崩碎了。
也奠定了影片背后的意义,就是用一次华丽戏谑的马戏来反战。
男主度过了被上帝和嬷嬷联手欺压的悲惨童年,成长成一个不胖也不快乐的死宅,跟电影主角对口型是他唯一的爱好。
但是这部电影不会这么平凡!
月黑风高,街道上只有男主店铺的霓虹招牌在发亮,山雨欲来风满楼。
果然,摩托,枪战,bababa!!男主作死开门。
boom!
子弹进脑。
全剧终。
=========================================================================怎么可能!
这毕竟是个喜剧!
在一片碧绿色的手术室中,医生用抛硬币决定了让男主带着子弹一起崩溃的生活。
大难不死的男主被房东阿姨赶走没了住处,被老板潜规则的性感女店员夺了职位,彻底变成靠双簧卖艺的天桥艺人(居然靠这门手艺赚的比原唱还多?
),在建筑工地上盖着纸板露出破洞袜脚丫子,和旁边船上富人歌舞升平对比真叫辛酸。
所幸他很快遇到了有故事的风流老爹,进而住在垃圾场地下收废品的亲友团,冒险团组成。
进而展开了一场奇异人士各显神通的复仇冒险,并收获了独特的爱情。
除了反战,导演还将富人的精致与冷漠生活极其夸张讽刺,文质彬彬一言不发缺乏温情的华丽的家,都和那个破铜烂铁下处处惊奇,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地下大家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两大军火商的家里,一个惧内,为了维持礼仪把剥好的虾一次性全插完吃掉。
同时有收集名人器官组织的恶趣味爱好。
精致做作又腐败变态。
另一个吃虾连壳带肉一起,远离自己的孩子,让他在远远的另一桌吃粥,和儿子打招呼都是询问武器知识。
住着现代化智能大豪宅,手一拍壁火自来,抽着古巴雪茄是他最潇洒的时刻。
冷漠自私又自大装逼。
后面他被另一个军火商羞辱的狼狈又可笑,导演对权贵们的虚有其表来了一次狠狠的开涮。
(桌子上军火商和萨科齐的合影,以及爆料里军火商跟总理夫人的奸情,还真符合法国人民觉得政客皆蠢驴的看法)电影的画面依然保持着热内一贯的风格:暖黄色怀旧基调,一看让人想起暖洋洋的午后,浓墨重彩像油画一样的质地却不过分鲜艳。
大量采用对角线,九宫格,水平线以及对称式的平稳构图,同时又喜欢以小衬大,动态衬静态,暖调衬冷调(对比又不会过分强烈),运镜多是流动式的旋转,这让画面一直保持着灵动欢乐不沉闷的观感,让观众不自觉跟着剧情一起流转,进入那种自由而无拘无束的电影情绪里。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这片天马行空却处处透着法式复古风的艺术浪漫情怀,将炮弹的碎片做成花送给爱人,在空玻璃瓶组成的绿灯下接吻,将东西改造成白衣绿裙的独舞,男主一行人的复仇计划只是惩罚了表面上的军火商。
但是真正打败战争的,还得是平凡人的爱与美之心啊!
男主天生一副衰气的长相,低垂的眼帘,总是委屈的表情。
一开始看的时候真有点儿小心疼,看着在寒风凌烈下的幽幽的湖边漏出的一个小脚趾,满满的心酸,好像透过屏幕漏出来。
不过后来的剧情也是温情下带着小惊喜小戏剧。
原来每个无家可归的别人眼里的loser们却个个身怀绝技,不仅善良温情,还有乐意帮助别人的侠骨柔肠。
男主也在他们的帮助下报了两代人的愁,最终也找到了为自己倾心的那个她。
最开始看的时候可能有点儿无趣,其实后来想想,这是很舒心的感觉,不会有像鱼刺卡在喉咙里的惊险桥段,不会有调观众胃口的情节,一切都是顺着主角的计划在走,在这种看似完整周密的计划下,是对完美细节的追求。
比如中间强行让保安大叔看隔壁的live版小黄片儿的时候,柔软女主在房顶上线,吊着一块儿“糖”浸在了大叔的茶杯里,这样的情节让人捏一把汗,也会在他们得手之后,心中划上个十字,默默为他们叫好。
影片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些所谓的聪明伶俐的“犯罪团伙”成员都是一些小人物,甚至是被社会嘲讽和抛弃过的人,他们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智斗取胜的战役。
他们从烟筒里插入传声器,他们用调节高度的桥梁挡住对手前行的路,他们用挑拨离间的方法让两个大坏蛋互相残杀。
当我看到其中一个军火商直接把暖气杠子扔到另一个人的办公室的时候,开怀大笑的同时又有点儿不可思议。
最后的部分也是一个打开新纪元的桥段。
原来以为两个军火坏蛋要被神情严肃的穆斯林女子处决,当时看到那些女子们举起的自己亲人的照片,确实在震撼的同时,引起深思。
战争发生,千千万万人丧命,我们到底要怪罪谁。
正当我思考关乎人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面纱打开,原来那些女子是男主一行人假扮的。
影片的结尾还是没有给两个坏蛋一个痛快的爆炸。
取而代之的是录下他们的口供,让他们在公众的唾沫下淹死。
他们的口供也让一些权威人士在公众面前露出马脚。
至于男主一行人,镜头转回温馨的充满奇形怪状的工具的小屋,他们还是伴着轻快的音乐跳着舞,过着自己有滋有味的小人物生活。
说到这里,你以为我要结尾了?
并不。
提起轻快的音乐,片中的bgm也是用的“恰到时宜”,不管是危险镜头,令人捏一把汗的镜头,还是头脑风暴奇思妙想的桥段,男主女主相互吸引的桥段,这段音乐总是会巧妙的飘入我的耳朵。
阴沉沉的气氛总会突然消散,好像整个故事都是以着轻松愉悦的口吻叙述下来的。
真的是太可爱了。
一组人物,然后都是身上一般都有突出特点的小人物,形象不立体,基本没有内心活动,不表现,或者本来就是个是个傻子。
剧作像直根系植物的根,一条非常简单但是粗壮的主线往下走,两旁分支出许多小情节。
主题上反战,爱情,命中注定,正义战胜邪恶。
视听方面,角度和置景呈现了很多奇观画面,镜头像是得了多动症,一刻都不闲着,如果不运动起来那肯定很快的来回切,画面信息除了正反打对话基本都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剪辑不拘于景别顺序,很有个性,全景直接跳大特写那种。
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房顶上的电视天线,伞,睡觉时盖住上边没下边的窄被,爬上爬下的梯子,烟囱,下水道,窄走廊等长条状的狭窄空间。
不介意破坏画面的完整性,脑子里的画面经常就同样放置在画面中。
演员表演很有意思,夸张的真实。
不能忍的是主线上有些不知道如何顺理成章带出来的关键转折点干脆直接出现,没有铺垫,不讲道理,有些霸道潦草。
配乐经典的法式轻快浪漫,其他的没啥印象。
最主要,讨厌蓝色,哈哈。
还是Jean Pierre Jeunet一贯的色调,却没有“黑店狂想曲”怪诞的彻底,没有“天使爱美丽”那般让人欢喜,不过片尾导演也玩了把插入式广告,居然是Youtube...
弱智儿童快乐多 傻片儿一部 难怪我一直法国片过敏╭(╯^╰)╮
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其实是傻逼片,另外,热内的偏黄色调我也审美疲劳了
视觉效果很棒
让皮埃尔的一贯风格,将黑色幽默进行到底,非常巧思的一部影片,化废铁为神物,小人物大作为,anti-war,anti-weapons。
为了看奥马塞才看的 可惜他在那里也不是主角 这个就不说了 剧情还那么烂 演啥呢 喜剧都没有黑店狂想曲逗 黑色幽默又比两杆大烟枪差一大截 失望
很法国的电影,法国人的价值观,法国人的艺术观,法国人的表现方式。看多了法国电影的人,再看这部甚至会觉得,有些烂俗。
和Delicatessen什么太一样了。消遣看看还成,个人特色太鲜明有点审美疲劳
让导演教你如何不慌不忙地用文艺的方法复仇。让对方在YouTube上丢人现眼比直接弄死要high得多啦~
法国电影让人赞叹,这样一个片子中细节处理的十分得当.如同一部精致的艺术品.让人折服.
这特么什么玩意儿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说话就恶心 受不了~
这个片最好看的一段是最后,那个爱因斯坦一样的老头看着那个裙摆跳舞。其余的,挺工整的,既然就是一个商业欢乐喜剧,那么严肃的探讨情节,想必也是多余的。顺便一提的是,这个片子有很多的镜头都非常艺考,总体中规中矩。
见到了Dany BOON 很激动,很激动~~他看起来还是像欢迎来北方里的邮递员~~亲切,风趣,可爱~~但是这部新片,让我很失望~~
4+5- 好似中岛哲也的喜剧风格 童话
很艺术的电影
热内先生的片子向来是各种咔的盛宴,精巧的离间设计,可大可小的反战主题,神一般美工。特别热爱yolande的表演,有种温暖的感觉
虽然最结尾是浪漫美好的,但是总体叙事我还是要给较差,3-4分。
典型的法国喜剧,典型的BGM把法国的情调表现的淋漓尽致,日落的光线,空旷的街道...看起来法国确实是一个浪漫的国家。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就是这种如同童话小镇的地方。感觉在这种地方会让人慢慢的慵懒起来,因为景色太美好,生活太安静。
法式幽默的一贯风格
get不到法国人的幽默。。。完全没有感觉,看的各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