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的推动离不开宋康昊这个密探的角色,他本是日本统治者手下的犬鹰,奉命去刺探义烈团的爆破计划,结果一步一步发展到最后,他反而成了爆破的完成者。
这个转变是电影的主旨所在,也是我想分析的地方。
宋康昊这个角色不那么高大,却很真实,他不是打心眼里因为爱国才去帮助同胞抗日,他作为密探被派到上海接触义烈团,被用了反间计,处于个人安危才没有在离开后第一时间揭发窝点,但他仍然向同伙通报了去码头集合的情报(他不知道是假的),说明他还是在对日本人负责。
后面他在火车上地帮助义烈团,都是属于那种要迅速在两难情况下做选择,结果他都选择站在了义烈团一面,他身上有一种被动赋予不断升级的使命感。
他帮助义烈团,总是先帮一程,表明后面不管,结果是又帮一程,最后成为任务的完成者。
如果是因为义烈团分析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同一个祖国”,那宋康昊应该帮的毅然决然,而不是犹犹豫豫,他开先就是一个墙头草。
他在下火车之前的帮忙,更多的还是这种见风倒的性格,不帮义烈团可能被义烈团告发陷害(一起喝酒,称兄道弟),在火车上同伙人数处于劣势,而且如果义烈团爆破就同归于尽了(这是忽悠同伙的话,也是实情)。
宋康昊在丛林小木屋与孔侑见面(虽然是被利用和算计),但是他愿意去,是义气,是那种反正帮都帮了我就再帮你一次的使命感,同情的成分很大,不是因为爱国。
这时候,他已经不是为自己的安危所迫而做决定了,他有自主选择,可他还是帮助了义烈团,这就是变化。
宋康昊最终的转变是被捕后,他看到被捕的义烈团成员个个誓死不屈,他被感染了。
他死不认罪,被释放后,他没有逃之夭夭,去杀了叛徒,搞了爆破。
他做这些,仍然不是出于对祖国和民族有多么热爱,而是出于对义烈团成员的敬佩,去履行自己的承诺,去完成义烈团交办的使命。
从被迫参与到斗争到底,也许真的没有爱国者那么伟大的光环,但是为自己也好,为情为义也罢,做了正确的选择,做了正确的事情,就值得肯定。
英雄,不问来路。
2016年9月7日韩国上映说是冲奥的一部片子。。。。
说真心话,这片子冲奥?
当然啊奥的评委也许会喜欢也说不清楚,我一普通人的欣赏不好说。
抗日剧,初看跟《暗杀》似的,但是,像也不太像。
我的感觉就是半场好戏。
剧情前半截,看得人觉得无味得很,后面所有的敌我全部上了火车之后,感觉这戏还有些看头。
每个演员都很厉害,宋康昊,孔刘,韩志旼主演,连打酱油的都非常大牌——李秉宪。
李秉宪的气场不是一般的强,这人RP不谈,演戏真是戏精。
至于宋康昊,就不用谈了,游刃有余。
孔刘这一年是和火车干上了。。。。。
在前辈们的面前,还是演得不错的。
这剧和《暗杀》比起来,没那么好看,真的,但是也能看。
毕竟都是很强的演员。。。。。
但是剧情就。。。。。。
也就还行吧。
精彩的还是火车上的斗智斗勇,孔侑的精彩注定与火车有缘,科科。
中间还一度把京城默认为我大北京了,调戏好久。
主要还是靠宋康昊和孔侑的演技在撑。
扇巴掌的那段,太神奇了。
为什么要留?
为什么还要那么长?
以及,电影为什么这么长?
其实可以言简意赅,更明了的。
但还是比中国某些谍战、主旋律题材的影片要好。
起码,李政在的内心摇摆矛盾还是能感受到的。
嗯,也就还行吧。
第一次看哪个导演把一部战争时期的谍战片拍的这么梦幻,孔侑西装笔挺往那一站,每个镜头都可以截图拿来欣赏半天。
但很妙的是,导演拍的却不是成功英雄的故事,最后的爆炸行动虽然发生了,正面角色死的死被抓的被抓,原来历史啊,也不是全靠大事件大人物撑起来的。
电影的缓慢节奏和宋康昊一次次紧张反复的心理描述形成对比,宋的表演简直不能用生动来描述,几乎猜不到他每一次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却又在每一次选择后显得那么有理有据有情可原;另一个人物桥本也很亮眼,气场、嗓音和颜值,站在孔侑旁边也不逊色。
大家喜欢拿这部电影跟《暗杀》比较,但这是一部跟《暗杀》完全不同感觉的战争片。
查了下导演金知云,原来还导过《看见恶魔》和《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难怪能一下撬动李秉宪和宋康昊。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仁川登陆作战》,也那么多大牌打酱油。
)毕竟好电影来自好演员,更得挑到好导演。
一开始对《阿修罗》没抱太大期望(才怪),黄政民最近老演类似的角色,郑宇成挑片水平也忽上忽下,但郑宇成在导演金成秀手下也演了几部好片子了,啊,不管怎样,感谢这样的日子里,每周还有电影可以看。
情节确实拖沓了一点。
身为脑残粉也不得不承认,同宋康昊、河正宇比,我叔还是差了一阶,我叔形象太伟光正,自带光环,且不能想象我叔的剧没有女主。
真心期待今年我叔人气大涨以后,拍一部彻底崩塌人设,多面复杂人格变态杀人狂之类的[偷笑][偷笑][偷笑],这才是练到体脂10%以下的肌肉正确的打开方式[愉快]
《密探》韩国正式海报这是一部上映伊始就经常和《暗杀》做对比的又一部韩国独立运动电影。
这是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的又一次尝试,比起其他同类型的影片,本片也可以说是对类型片主题的一次突破。
--最近几年韩国电影质量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类型片的发展更是有着“国际风格本土化”与“类型片商业化”齐飞的态势。
就冲这点,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就该好好学学。
在韩国的类型片中,谍战片是一个进步明显的分支,这其中又包括“南北韩统一”与“朝鲜独立运动”这两个主要的小分支。
我看的不多,暂时觉得代表前者最高水平的电影应该是《柏林》;后者则没有哪部电影能让我觉得鹤立鸡群。
拍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其实是一个去化解尴尬的课题。
对于这个“尴尬”,很多影片选择避而不谈,更多则选择一带而过。
《暗杀》拍的那么好,豆瓣也就7.3分,我觉得这个是准的,因为这个“尴尬”没解决明白;而此片《密探》更是避重就轻了,评分自然也不会高到8,9分。
那这个“尴尬”是什么呢?
四个字,“为何坚持”。
韩国其实总也甩不开作为小国的尴尬。
跟能打持久战的中国不同,韩国小国寡民、科技落后、强敌掌控,临时政府流亡上海。
所以一批批志士赴死,独立迟迟未来,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暗杀》中提到了一次,李政宰饰演的叛徒被问为何出卖同志:“我没想到会独立,如果知道就不会了”;而在《密探》中,则是孔侑等人一遍一遍地说教着“下一代传承”对独立运动多么重要。
这样的说教太不真实,太没有说服力,骗一骗想用东方谍战片换换口味的好莱坞还可能,想糊弄中国观众却难比登天。
我们的民众,从小就从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全民皆兵来抗战”的印象,课本里边记录着当年那个“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的战略的成功。
所以我们的抗战,没有无谓的犹豫,故事和人物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
反观当年的朝鲜,狭隘的民族主义从一定程度上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政府忙着出卖祖国,高官忙着出卖同胞,所以那个时代的朝鲜人,反对民族的解放反而是“日治朝鲜”时期的主旋律。
不同于国内的“汉奸”,那些甘为韩奸的人不是因为贪生,更可能是因为对国家独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罢了。
在对“为何坚持”这个问题的探索上,韩国电影人需要直面“韩国是小国”的事实,从而不再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住双眼。
只有这样,这个影视作品包含的“尴尬”,才有可能被完全化解。
--同类型的电影,主题的侧重也可以很不同。
《暗杀》主“杀”,重武;《密探》主“探”,重文。
前者的主题侧重于情节上的多变和不可预测;后者的主题则放在了一个韩奸转变为一个民族独立斗争战士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这个侧重点是在韩国以往的同类型片中基本没见过的。
正是由于《密探》主题侧重点的不同,使得剧情本身反转点的数量和质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看到豆瓣上很多人诟病剧情本身,我为国内的这个类型片的发展有点担忧,因为我看到的是一群看不见别人的好,甚至不解别人“标新立异”的意图就敢妄自批评人家“基本不扎实”的不懂电影语言的键盘党。
事实是,这部无法代表韩国电影最高水准的电影,都够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学上个不止三五年了!
--韩国的各种类型片都在寻求商业化。
谍战片作为商业元素最容易上手的类型片,更是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发展着。
可是“独立运动”类型片又是不太好扩大影响力的一个类型。
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使得这种类型片难以站在好莱坞那样全球主流的舞台,它能成为西方人的小食,却难以成为他们的主菜。
而在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中国观众也不会轻易吃这道主菜,因为他们已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
国内的观众是被各种抗战片锤炼出来的群体,没有个剧情新颖的故事情节,韩国的独立运动片别想在中国挣太多钱。
这一点可以从7.3分的《暗杀》和6.5分的《密探》的对比中一目了然。
在导编演服化道都难分伯仲的两部电影中,谁的剧情新颖,谁就能赢得中国观众的心和腰包。
1:以这个演员阵容的这片来说,片子只有2星半,再给打酱油的李秉宪加半星,很勉强的三星凑合吧2:感觉这个主旋律大调调的感觉也很有我们国家抗日剧的影子了呢,而且审讯还没有我们满清十大酷刑来得惨烈跟新奇,谍战部分,没看到巧思,心理刻画上也不细致,靠正常发挥的演技跟颜值撑这么长的时间,当然看得会有点闷了;这片掉下神坛,深感,抗日题材,我们稍胜一筹,历史基础雄厚呀,虽然电影里拍得很优秀的作品我们也不多,但这片一个事实说得很明显,韩国也有用这么一票出色的好演员,拍出如此上气不接下气的片子太浪费宋康昊,孔侑,李秉宪三大这么有号召力的演员了3:前半部分拖沓得死,没有亮点,一度觉得,怎么这么流水线,各种弱,很多转变剧情根本就支撑不起来,后半段开始慢慢有了些意思,但整体依旧平庸,格局太小,就娱乐可看性而言,当然不如《暗杀》好看;4:恩,厚着脸皮点的三星火车戏,宋康昊跟孔侑都很有梗来着
评分不高,因为剧情套路,节奏拖沓,足以让看惯各种诡计陷阱卧底反卧底的人感到全程乏味。
但我觉得还是一部好电影坚持看完,然后难受的抽了根烟。
宋饼大叔能把一个摇摆不定毫无原则的卖国贼慢慢变得让人感到信赖,孔男神一路跟你说一件听起来很憨沟的事慢慢变得好像坚持就真的会变的有希望。
隐忍,信任,坚持,牺牲是一碗气氛灰暗的毒鸡汤。
我相信更多的是我们不能感受到那种情况下每个人所背负的有多沉重,就像到了片尾,宋饼大叔看着自己一直隐忍保护的儿子,才决定走到那一步。
你才发现,原来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能看到希望,而是看到太多人为了希望前进然后难看的死在路上,如果自己不接上这一棒,这个世界永远那么灰暗,被奴隶者一代接一代一直蔓延下去,不是服从,就是死。
(预警:前方影评有剧透)凌晨12:35,镜头拉到刻在墙上的他奶奶的居然没有翻译的那句话,全剧终。
总体来看,还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剧情循序渐进,一波三折,甚至四折,孔侑和宋康昊的黄金组合着实给片子镀了金。
但一众小人物也没有逊色,活脱脱演绎在战争期间,抉择于自身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众生相。
两个半小时,我也就碰过三次手机。
(真的算少)详细点评一下各方面。
剧情方面:前半段剧情较为缓和,但也符合常规,毕竟依我在学校学的小说情节发展规律来看,进入高潮的时间一定要充足且永远是要比高潮到结尾的时间久。
这段时间各角色也没有在摸鱼,处处是伏笔,且埋得很微妙。
包括金先生(原谅我看完电影总是神tm记不住角色名字)给季延顺拍的照,最后间接致死了延顺。
再来还有结尾处的交易场面,和开头相呼应,又是另一个为了利益出卖同胞的,又是一折,出卖的居然正是金长玉。
联想到被发现背叛组织的会岭,被枪决时说自己把组织里的人当亲人,当时可笑,如今看来也是别有深意。
每个人在战争的不安中都有所保留,每个人都在善与恶之间挣扎。
人物刻画方面:像我开头说的,演员团队是黄金阵容,搭档默契(前排表白孔叔叔)。
宋康昊对于角色人性的转变刻画的极其精湛,孔侑演绎对延顺无言的爱我到最后都没能自己看出来(蠢如我),韩智敏表现受酷刑的痛苦和差点被发现时的心理状态也是淋漓尽致。
好的演员,无需言语,也能传达情感。
就像巴金,路遥等名作家的作品一样,着重描写的多是神态,细节,和环境。
技术方面:作为心中有那么一个成为电影人梦想却根本谈不上资历的女JK,怀着钦佩之心,从技术角度看这部今年替韩申奥的电影,又是全新体验。
镜头的切换和角度,对角线构图,rule of third构图,灯光明暗处理......每一帧都呼应剧情,理由充足,不失美感。
唯一不足的,在我看来是配乐。
虽然配乐很符合时代气息,但总觉得偶尔会搭不上气氛,有一两次听着配乐出戏了。
最近看鬼怪才惊觉配乐吻合的爆炸效果。
作为一部申奥电影,点睛名句也是一定要有的。
分享一句电影里组织团长说过的话:“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向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失败向前进,最终战在最高处。
”不只是组织里的人,所有战争历史中,用看似愚昧的执着和信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的人,都是英雄。
人,没有信仰,就如同苟活。
但只求自保的年代,他们完全可以苟活一回,但他们不愿意苟活。
“最终站在最高处”也许不是革命胜利的顶峰,但一定是人生价值的顶峰。
孔侑最后倒在一缕薄薄的阳光里微笑死去,就是他人生价值的巅峰。
至少我,活过。
(哪位大神给翻译一下墙上这句韩语,感激不尽。
感觉会是电影最后一折。
韩国朋友翻译是说“团员们,我们来过”之类的意思。
)
表白孔叔叔
孔侑今年有三部电影上映,《男和女》,《釜山行》和《密探》。
前两部都看过了,所以很期待最后一部,最主要的是主角还有饼叔宋康昊。
看了四个晚上终于才看完。
总体感觉,剧情没有多大的起伏,完全在意料之中,中规中矩的一部抗日题材影片,虽比国产电影强很多,但是终究还不属于佳作。
或许宋康昊的演技,孔侑的大长腿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吧。
朝鲜被日本兼并的那段历史,和中国被日本侵略那段历史一样是国家的耻辱,民族的灾难,为了国家,为了革命,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为了一个目标抛头颅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有地上的,有地下的,牺牲的,侥幸活下来的。
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也有虽活了下来,但因为工作需要,一辈子活在阴影之下的。
宋康昊扮演的的角色无疑就是后者,出身朝鲜却为了生存为日本人卖命,终日唯唯诺诺没有骨气。
所幸他的民族情结没有完全丢掉,然而,这也成就了他可悲的一生。
为了国家尽早独立,被迫公然承认是韩奸,背负千夫所指的骂名,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大概就是内心摇摆过后的间谍所要承担的代价。
如果说义烈团领导人的“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向前进,最终站到最高处!
”是鼓励人们继续同日本作斗争的豪言壮语,那么李政出的“一定再见”和金宇镇在监狱墙上的涂鸦“团员们到此一游”就是人们活下来看到的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任何时候,民族情结都会高于一切,只因为心中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祖国。
情节太拖沓了,总觉得该结束了该结束了然后还有一大长段,火车上的戏份就很紧凑很精彩,前半段转来转去的看着犯困。果然最后最帅的戏份还是我饼叔,日文说的好苏~
抗日时期的电影,韩国基本没有出彩的,金高银的英雄也是…
第1374-编剧不给力
太差!金知云简直在不断刷新自己烂片的记录,宋孔的表演也很一般,人物刻画完全失败。这样也能申奥说明中韩一家亲,携手共创烂片共荣圈
当你在火车上看见孔侑,该如何自救?
好长好啰嗦
…………………………………………
这个节奏啊 宋大叔也拯救不了
拍得好乱
孔宋搭档的韩国主旋律,可惜节奏太拖沓,不及预期。
剧情漏洞不少,尤其是阴沉不定的男主角前后变化反差太大,倒是次要的郑团长和东部长扮演得不错。
特别俗套的一部金知云,连招牌性的爆头和血腥场面都比之前无聊很多。
韩国主旋律电影,还可以
太拖沓,而且这种抗日题材的电影在中国观众眼里是毫无新鲜感的!
不如 暗杀
真是白瞎了这演员阵容了,好失望
不如《暗杀》好,主要是节奏太混乱了。宋康昊作为关键,人物曲线铺陈的并没有特别出彩。义烈团其他成员面貌太模糊了,应该多点笔墨塑造。动作场面精良,调度成熟,但是太工业规范了,每一个血浆和弹孔都有流水线味道。
每当孔侑深情抬头的时候都觉得对面应该坐着全度妍 然而凝望的是宋康昊 (我很想和孔侑换位置的)
和《暗杀》一样,韩国导演都驾驭不了中国浓浓的车墩风,导致这土意蔓延了整部电影。夜钓一场戏有些灵性,放在电影里也有一些微妙的效果。
蠢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