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鹿鼎记》,韦小宝对阿珂的感情,我是当笑话看的。
长大之后见识过自己或者别人的鸡毛蒜皮鸡吵鹅斗鸡飞蛋打的种种感情或者无情的故事,才明白:韦公爷那一派臭不要脸死缠烂打的感情,其实是这现实主义的世界上最浪漫最接近于真爱的东西。
Barney那场一见钟情追到蒙特利尔中央车站的感情,是真爱不要脸的样板,是自从《Love Actually》冬夜门外无声告白之后,第一段感动了我的爱情戏。
导演是《CSI》的主力班底,第一次拍电影不拍动作片却拍文艺小品,居然挥洒自如。
论技术,那段乡下小屋外醉酒吵架的戏镜头移动出醺醺然效果;论内涵,犹太衰哥苦追纽约美女的几个段子做到了爱情片最难做到的境界:猥琐而真诚,有笑又有泪。
也许每个扑克脸大叔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个多情的文艺青年。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你是我眼中唯一的身影你是我梦里重复的故事,你是我耳边辗转的叮咛
如果选一部2011年最印象深刻的电影,那一定是《巴尼的人生》。
这当然是个很个人的观点,就像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之间在厚脸皮的互相吹捧——很明显,我不是在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而只是把它当成霎那间的灵魂伴侣了。
看看这些场景吧,午夜罗马、香烟咖啡、微风拂面、月色撩人、贫困潦倒的艺术家、放浪形骸的哥们儿、路上拾来的美女,凑在一起,昏天黑地,永远没有什么正经话题。
这让我很焦灼,让我恨不得能穿越光影加入其中。
我甚至都想好了最动人的开场白:“Hi,都9点多了,回家晚了你们家长不担心啊?
”或者换成另一句无限伤感的:“唉,等以后有了孩子,咱可就再也没机会聚了……”于是,我便成了当晚的明星,成了圈子里最受欢迎的那一个,只因我方才那无与伦比的幽默感与想象力。
幸好,我是在做梦,而在我眼前呈现的,却始终是个美妙绝伦的故事。
它甚至让我有种隐约的满足感——想起年轻的时候,自己还是活得很年轻的,没有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变成装在套子里的人,也没相信一些听上去无懈可击,实际上却荒谬无比的道理。
所以,看着电影,就想着自己,想着从前我也曾和朋友们享受过那样的时光,那些围坐畅谈、无拘无束的夜晚,那些冲动的、荒唐的、心潮起伏、激情澎湃的时刻,以及那些不可避免的乱七八糟的情感旧事。
这些似乎跟电影本身已经没有了什么关系,但也正是我喜欢这电影的原因。
因为电影就像一个人,不在乎外表是如何离经叛道或是玩世不恭,唯有真实情感的心有灵犀,才是最珍贵的。
说到这儿,似乎也没有过多的提到关于这部电影的剧情。
其实那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有些电影生来就是那样的个性鲜明,不可掺合,那情形就像葡萄酒:嘿,我是来自某年某酒庄的某种葡萄酿造,如果您喜欢酸度适中,单宁丰富的凛冽干爽,那您一定会爱上我;如果您中意酸酸甜甜,好喝不上头的,那请您直接去吃葡萄。
所以我猜热爱《巴尼的人生》的人,大约都会是同一类人,这样说或许有的苛刻,不如换一种说法:那些幻想过自由、洒脱、爱情、格调、无拘无束生活的人们,不如看看《巴尼的人生》望梅止渴吧。
居然连看的两部都有阿尔兹海默症,直叫人闻风丧胆。
真心总是最难得最动人,让你又爱又恨又哭又笑,还有一丝羡慕这种冲动放浪形骸之外。
巴尼的一生随性洒脱甚至有时恣意妄为,对朋友慷慨义气但也粗鲁暴躁,工作上好像没太多追求但也会暗中维护同事的自尊心,对米莉亚一往情深的同时对前妻太不负责,真爱让人原形毕露手足无措。
巴尼的经历就像很多普通人的集合,年轻冲动时草率迷糊地结婚,应付媒妁之言时又凑合,一见钟情时的疯狂和坦诚,挽留米莉亚姆时的小心翼翼,酗酒上头时会犯错,不愿意面对衰老和遗忘时的暴躁,这些平凡真实的遭遇凑在一起就很传奇,婚姻脆弱到一次犯错就可以结束,爱情却能坚固到直到老去死去也不愿分开。
We only go around once,需要用力地活投入地活,不然到了垂垂暮年都不能坐在摇椅拿出回忆慢慢聊。
这看似鸡飞狗跳一塌糊涂却勇敢真挚的人生,和渐渐忘记所有的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去记得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你们和事情。
无意发现这部片子,看简介有点意思,评价也很高,遂决定看看,2022年都没好好看电影,2023年要增加。
对于过去看过的电影,发现都有些不记得了,好的片子还是值得将观影体会记录下来,也算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不否认,骨子里还是有点小文青哈哈哈,不过是不修边幅的那种。
好的,开场白是写完了,那还是聊聊这部片子的感受吧。
刚在想取个什么标题比较好呢?
刚好网易云放着这首歌--总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身边,觉得和这部片子也挺match,遂拿来用了。
我对于记实类、传记类的片子总是很感兴趣,而这部片子也是,描述了电视导演巴尼一生的三段婚姻关系,有青涩有任性有爱有悔恨。
第一段婚姻 巴尼因女友怀孕,出于责任结婚了,朋友劝诫他是否想清楚了,但他对朋友强调, "She is pregnant." 不幸的是,结婚后妻子流产了,巴尼也得知孩子不是他的,对妻子难以原谅,妻子也以自杀结束了这段关系。
老丈人上门安慰巴尼说,这不是他女儿第一次自杀了,并控诉了女儿年幼时期给家人带来的麻烦,让巴尼不要过于自责,但巴尼似乎更愧疚了,对于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妻子,也不知道她承受了这么多。
这一段关系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巴尼心地的善良和责任感。
同时,在一段关系里忠诚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像是一种道德底线,需要自己进行约束。
可能当下社会风气把忠诚当作是一种能力弱、不厉害的表现,然而我却觉得人要学会控制欲望,进行自我约束。
第二段婚姻 巴尼结识了一位修养家世各方面都很体面的女子,但他们俩的底层逻辑应该是不一样的,抑或是差异较大的生活习惯。
神奇的是在婚礼上,巴尼被另一位女子Miriam所吸引,然后感觉自己应该是找到了天命之女,很drama。
第二段关系中,我感受到的是,喜欢不喜欢其实自己内心是最清楚的,即使外在所有的条件适合结婚,但你的婚姻可能也会出现危机,还是不要随意将就。
第三段婚姻 因为在第二段婚礼上,巴尼认定了Miriam, 即使在婚姻存续期,他也对Miriam展开追求,就很insane,不过好在Miriam比较人间清醒,她说是不会考虑一个在婚姻中的男子的。
结果巴尼也因第二任妻子与其好友的意外出轨而结束这段婚姻。
老实说,巴尼是开心的,似乎找到了一个离婚的理由。
离婚后,巴尼开始追求Miriam,那种小心翼翼,慌张,不知所措,大概就是喜欢一个人的样子吧,生怕自己的一举一动对方不喜欢。
很神奇的是,Miriam也被这个真诚的巴尼打动了,他们俩幸福的结婚了。
他们一起经历了结婚,生子,抚养孩子长大,so far 他们的婚姻非常的幸福。
当孩子们都长大搬出家,Miriam似乎意识到自己该做点什么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她想回到以前的工作,做电台的主持人,但巴尼似乎没有从内心上支持,他觉得由男人养家,女人在家照顾孩子和丈夫就很好了,没必要出去工作。
此处大概是,Miriam女性意识的崛起,也是他们婚姻危机的开始。
当Miriam觉得巴尼会从内心去支持她,可实际是巴尼错过了Miriam一次又一次的电台播出,而同时他在酒吧看着自己爱的球赛。
于此同时,Miriam身边又出现了一位欣赏她能力的男同事,但Miriam并未做出任何逾越之事,而巴尼无法忍受该男同事的存在,失去理智的发生了一夜情。
而这件事让Miriam无法接受,最后以离婚收场,虽然巴尼十分后悔自己的行为。
剧情又开始新的变化,巴尼患了阿斯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他难以置信自己开始遗忘很多事情,然而他还是记得与Miriam遇见的场景,与Miriam结婚的场景。
最后在遗嘱中也说自己要和Miriam合葬在一起。
足以证明,巴尼深爱Miriam,但也因自己的原因而分开,人做了任何事情,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吧。
有时候我觉得阿斯海默症,其实是不是对人的一种保护,忘记过去发生的悲伤 的事情,恢复到一个孩童的状态。
第三段关系中,我的感受是,夫妻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是要真的打心底里出发,而不是表面上的妥协让步。
同时伴侣之间需要一起去成长,一起去体验,这样可能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才能维系的更长久吧。
此外,任何关系中的尊重特别重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家庭中也需要去尊重个体的需求。
又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发现写的内容和标题也不是很符合哇(捂脸)。
纵观全片,巴尼是个敢爱敢恨、真诚、诚实,又有一些大男子的人,对于真爱也敢勇敢追求,可能就是我想的“ 总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身边”。
但这个你出现后,也是要懂得去珍惜和经营。
对于亲密关系的学习和领悟,我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若你恰巧看到这篇影评,那就祝福我们2023年都幸福!
每次观看贯穿一生为题材的电影,总像坐上一辆疾驰而下,曲曲绕绕的过山车一般。
当车辆缓缓通向终点时,那意犹未尽如走马灯频闪般一幕幕生命的精彩和落寞。
生命的尽头是死亡,不妨碍身为生命客体走这一遭所爱所感。
人生只有一次,若能精彩一生,千万别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每次机会都像是自己被神的眷恋,不妨灿烂。
巴尼年少轻狂时对爱情盲目,激进,无所顾忌。
像极了青春该有的模样。
就这样不计后果的步入了一场不被看好的婚姻了。
在背叛,出轨,绿帽子的多重挤压下结束了这场盲目的婚姻。
人总是在不幸中学会妥协,疗伤,最后面向生活无力接受。
就这样开始了第二场婚姻,妻子知书达礼(虽有点话唠),家境优渥,在这样的近似普世眼光下的完美婚姻还是不及一见钟情的真爱魔力。
唤醒了巴尼年少藏起来的激情,无所顾忌,一种肯定的爱。
生活真是荒诞,荒诞到真爱的出现竟在自己的婚礼上,可笑可笑。
想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爱一个人可以从细节看出来,不爱也是。
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段婚姻,也开始了第三段婚姻。
爱啊,爱时轰轰烈烈,天雷勾地火。
当爱被稀释,冲淡下。
生活的荒诞又一次击败了坚固的爱情,像魔鬼般狞笑着分开彼此。
巴尼的一生幸运是遇到了真爱,这本就是一份稀缺情感,稀缺到不出现时,人是不能分辨爱,看清它的全貌。
不幸的是这份爱太炙热,伤害了不该被伤害的人,还有被爱的人。
从道德上,我不认可巴尼,从人性上我又理解他。
本就是不受控制的要我爱。
最后巴尼去世后,在墓碑上大大的刻着巴尼和米莉雅的名字,就像婚礼上的誓言一般。
只有死亡才能将你我分离
综合看待的话,哪怕保罗·吉亚玛提(Paul Giamatti)演得再传神,巴尼这人物也称不上是个好人。
他半夜三点给前妻打电话,对人家的现任丈夫说些不三不四的刺激言语,害对方心脏病发也全没半点歉意;他在自己的婚礼上对别的女人一见钟情,丢下新婚老婆就要与人私奔;他嫉妒妻子与朋友的亲密交往,愤愤之下与陌生女人发生一夜情,摧毁了一段尚留余温的美丽婚姻及家庭关系。
当然,巴尼也绝不是个坏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自有出发点,既不是平白无故的胡乱发昏,也不是莫名其妙的挥霍人生;但一个好理由绝非后悔药,藉口并不能把坏事变好,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伤疤不会因真性情的前因便可与刺痛人心的后果一起统统消失。
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人生没有重来键,巴尼的错误永远历历在目。
但与此同时,巴尼这人物却有种无法否认的动人心魄的魅力。
可谁都知道,保罗·吉亚玛提长得跟“帅”完全沾不上边儿嘛。
巴尼矮个子,肥肚子,秃顶外加大胡子,再算上喝醉酒后的臭德性与三白眼,所谓魅力究竟从何而来呢?
但巴尼的第一任妻子为他自杀,最后一任老婆米莉雅即使离婚也从未放弃对他的爱,巴尼在罗马“晃荡”期的一票朋友大多与他保持了终生的友谊,这家伙还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父子关系。
巴尼这生命中充满错误与伤害的小人物到底因何迷人呢?
我想一部分原因出自他的善良,起码在罗马一章中巴尼对第一任妻子,精神不稳定的克拉拉所体现出的关爱与谅解是极动人的。
不仅如此,作为唯一一个有收入来源的人,巴尼对艺术家朋友们也真诚鼓励外加物质支援。
而且巴尼的善良并不因年龄的增长及愤世嫉俗一面的加强而相应减弱,在那个令人讨厌的悭吝老头背后一直存在着一个具有柔软心肠的好男人,虽然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好男人都藏在现实的暗影里,与酒精一起缓慢消耗生命。
另一部分原因是巴尼的勇气。
他在克拉拉的父亲大讲女儿坏话时会愤而将老岳丈扫地出门,在第二任有钱有势的妻子老爹对自己退休警察的老爸指宜气使时毫不退缩,在凶神恶煞的警长咬定他是谋杀嫌疑人时对生活依旧保持激情。
巴尼是颗响当当滴溜溜踩不倒压不扁的铜豌豆,一个对生活这样坚韧不拔的人,即使行事冲动不计后果,起码也称得上勇气可嘉。
与勇气并列的是巴尼的真。
他不仅在思想上保持真实,在行动上也依存了赤子之心,不掩饰、不妥协、不放弃。
巴尼对米莉雅一见钟情是在自己的第二次婚礼上,他就是能晾下妻子不管不顾地展开追求。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真实从另外的层面上评价也可被理解为彻头彻尾的混蛋:不顾及他人感受,不考虑道德底线,极端自私自利。
实际上,电影对巴尼的真性情两面性的刻画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巴尼的第二任妻子是个肤浅而话痨的富家女,巴尼与其成婚是黯然归国后顺从长辈意愿的无谓之举。
尽管巴尼对米莉雅的爱真诚动人,但富家女妻子对巴尼也算呵护尽责,故而巴尼的真性情在道德层面是种不折不扣的背叛。
巴尼极爱米莉雅,却无法理解她在婚姻家庭之外的自我实现之追求,他嫉妒米莉雅的同事嫉妒得发狂,正是在真情爆发不计后果的冲动下,巴尼打夜半骚扰电话,暗中背后破坏,搞孩子气的恶作剧。
总之,真性情是把双刃刀,不顾一切的浪漫背后总有个千疮百口的烂摊子等人收拾残局。
常言道真情可贵,但真情与道德其实是两个维度上的两种人生标准,在互不相容的现实局面里真性情往往要付出巨大的道德代价,结果常常伤人伤己。
既然如此,为什么真情流露最是迷人?
《红楼梦》里端庄大方的宝钗脾气秉性皆赢众人,但令宝玉倾倒的依然是敏感多疑爱耍小性子的林妹妹;《飘》中卫希里选择了周正稳妥的梅兰妮,但他终生仰慕乖张任性棱角突出的郝思嘉;《道利·格雷的画像》中最迷人的不是英俊的道利·格雷,而是那个毒蛇一般诱人犯罪的亨利·沃顿伯爵。
这些不完美、不道德、不美丽的人物制造了自我与他人的生命曲折,在追求真性情的过程中散发出一种近乎恐怖的吸引力。
譬如巴尼,那不顾一切的真性情究竟为他的人生留下了些什么?
不是回忆,至少对巴尼的人生版本而言,所有的回忆均隐入黑暗幻化无形。
也不是熙攘的人际关系,他的棱角与任性焚毁了太多的人生可能,岁月的灰烬里唯剩孤独残骸。
是爱!
巴尼留下了爱。
热烈、直白、全心全意的爱,创造性的,毁灭性的,为人生刻下印记的爱。
这爱强大到摧毁一切,让巴尼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这爱也温柔到包容一切,让巴尼在父亲的遗体前又哭又笑,让他永远守候着米莉雅,让他始终等待朋友布吉的归来。
这就是巴尼,一个为恣意挥洒的真性情支付了高昂人生代价的人,一个生命里真正有故事的人,一个传奇。
听故事的人爱传奇,我们为那样的勇气与真性情啧啧称叹,却在真实生活的准则中难于接纳巴尼们。
为什么?
那是因为谁也不愿当英雄背后的垫脚石和烂摊子。
看戏有趣,演戏辛苦,迷人是隔着生活距离的舞台映像,帷幕背后,灯光散场,迷人一卸妆便作糜烂。
尽管如此,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那迷人的真性情。
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那样的纯粹曾映照出我们的生命。
我25岁,没交过女朋友,没做过爱,你要问我爱情是什么,我不知道,也没资格知道。
但是如果你拿着把枪顶着我脑门问我到底什么是爱情,说你数三个数,我要是答不上来,你就蹦了我。
那我可能会说:爱情应该就是,当我忘记了世界,我却还是记着那个我爱的人。
有个人流落到一个海岛上面,发现一座宫殿,宫殿的主人热情地接待了他。
但是过了些日子宫殿的主人要外出,就对他说这里你随便,不过就是有一个门是不能打开的,你千万记住我的话。
这个家伙在宫殿里面玩了三个月,该吃的该喝的该玩的都试过了,腻味了,终于忍不住说我看看门里面有什么。
他就把门打开了,结果里面是另外一个世界,里面有最美的女人、最漂亮的宫殿、最好的食物,总之什么都是最好的,人家还把他当皇上供着。
这个家伙想原来那个宫殿的主人是怕我发现了他的秘密所以不愿让我开这个门啊。
不管三七二十一,在那里享受了。
可是忽然有一天,一只巨大的鹰飞来,把他叼走了,等他醒来,发现他又回到了原先那个宫殿,宫殿的主人已经回来了。
他非常想回去,但是宫殿的主人说你回不去了,那个门只能开一次,让你看见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你又得被抓回来。
我叫你不要开那个门,是为你好,怕你后悔。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巴尼。
巴尼长着一颗狮子般的脑袋,身长五尺五寸,体毛茂密,头发卷曲,两只眼睛精光四射,他大腹便便其貌不扬。
他至情至性,慷慨地用拍垃圾片赚来的钱资助他一文不名的艺术家朋友们,毫不留情地将抨击他自杀而死的妻子的岳父赶出家门;同时又薄情寡义、寡廉鲜耻,在与他第二(?
)任妻子的婚礼上对其他女人一见钟情,然后费尽心机地踹开现任去找寻“真爱”。
他居然成功了。
无意中发现了现任和朋友上床,他强烈地抑制住内心的狂喜提起了离婚。
然后大胆地向女神发起了攻势。
在她面前,他的自信满满和不可一世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求而不得的惶惶然。
死缠烂打的结果是求得了一次见面的机会。
当他们在河边散步时,他说:“我必须不停地说话,我怕我一停止,你就会离我而去……”这个表白弱爆了好吗!
既没有斩钉截铁的气势也没有妖言惑众的雄辩。
然而就是这么可怜巴巴的一句话,最后赢得了女人的垂青“你已经停止,而我还在这里。
”电影里的一见钟情永远是浪漫美满并且靠谱的。
他的妻子美丽善良、聪明贤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并且为他生下了健康的一男一女。
古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按照一般电影的逻辑,他在故事前半段娶到了这样一个几近于完美的女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意味着等待他的将只有从天而降的不幸。
他的儿女已然长大成人,离家上学,不甘平凡的妻子表示家里已经没有可操心的,要求参加工作以追求以前的梦想。
或许是太迷恋自己的妻子想把她一直留在身边,又或许怜惜女人,认为在外操劳的有自己已经足够,他更希望妻子一直留在家里。
最后面对妻子的坚持,还是不得不做出让步。
他的至情至性让他追求到了现在的妻子,他的自我中心我行我素又使得她离他远去。
他没有收听她精心准备的第一次电台节目,反而看球赛喝的酩酊大醉;他嘲弄她邀请至家的朋友们,并在讨论问题时公然打瞌睡;最糟糕的是,在她探望上大学的儿子时,他与参演过他电视剧的女星一夜情并且被妻子发现——这是她最不能容忍的,而且他曾再三做出承诺。
在他生命中剩下的时光里,他无时无刻不在致力于挽回他的妻子,他邀她出来和她一起回忆以前度过的美好时光,半夜三更打恐吓电话给他的情敌以至于其心脏病发作,后来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因为“忘记了她的名字”而疯狂地砸掉家里的东西泄愤,最后,她按照他的遗言,同意将写有她名字的墓碑和他的墓碑放在一起。
是自己的总归是自己的,该错过的终究要错过,就像他儿子说的“她本该配得上更好的”。
或许他们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他本来就不该拥有她。
如果他和她开始没有在一起,会不会生活得更好?
至少他还是条好汉,他可以过得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不用在别人跟前低眉顺眼,不用害怕犯了错误得不到别人的原谅。
子曾经曰过“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
推而广之,鲜花有刺香水有毒,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未尝不是惩罚。
只是往前看仿佛洞若观火一切了然于胸。
往后看却始终是云里雾里,只有自己碰的头破血流才知道对错。
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永远是未知。
电视制作人巴尼的感情生活。
第一任老婆是个疯女人,和朋友怀孕后假装孩子是巴尼的,最终自杀。
然后被富豪看中娶了他的女儿,在婚礼上爱上来参加婚礼的米里亚姆.格兰特。
然后撮合朋友布吉和妻子出轨。
和妻子离婚后到纽约追求米里亚姆,并娶她为妻生下女儿凯特和儿子迈克尔。
儿子去参军,米里亚姆重新去电台工作。
在米里亚姆离家去儿子家的一周,由于巴尼嫉妒米里亚姆和布莱尔都在纽约,在酒吧出轨,米里亚姆回来后两人离婚,离婚后巴尼迟迟不能放下米里亚姆,米里亚姆嫁给了同事布莱尔并婚姻美满,但巴尼始终爱着米里亚姆,直至他患了阿尔茨海默,直至他死亡。
原来男人也可以这么痴情,刻在骨子里的爱。
自己爱的人,会认为全世界都在跟你抢。
人始终是有心的,他一直以为自己射杀了布吉,遗嘱里一直给布吉留了一份。
心里一直是爱着米里亚姆,连墓碑都一起买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米里亚姆知道巴尼爱她,没想到会这么爱她吧。
最近看过最烂的电影,给一星是因为它防止了我早睡被鞭炮吵醒
你知道爱情的样子吗?
恕我实在无法与人渣公情
不惹眼的演员 女主角倒是还不错
Paul Giamatti从不让人失望,人生的无序无理与无望中总有那么点真性情终于挨过岁月的洪流,筛出永恒的温度。
拥有一颗爱文艺女神的心的歇顶大叔
一个人怕寂寞,二个人怕束缚
敢想敢做,爱的一生。
He lived a life worth living and he met a woman worth loving. That's all about being born as we only go around once, my friend.
可以
三个老婆的人生
感动;I’m your man, 我的全部记忆都是从对你一见钟情的那一刻起,然后便永不放弃。btw, 很喜欢Dustin Hoffman演的老头,他的儿子剧中饰演他的孙子。
没看进去
是冰球不是曲棍球
韩剧剧情,故事说得还不错。
这种破人破事也有脸拍传记?
保罗·吉亚玛提的个人秀。绝对对我胃口。
挺有感触的
一个文艺中年折腾到死的人生。毒舌,坏脾气,快意风流,几段草率的婚姻,结果在新任妻子的婚礼上又对别的女人一见钟情,其实这就是个完全不适合婚姻的浪子。原本浪子般的男主如海船一般在大海中随波逐流,结果冷静优雅的米利亚姆犹如锚一般拴住了他,让他获得了平静稳定的生活,但是岁月带走了他的激情,亲人和好友的去世,婚姻生活的平淡,让他感到世界失去意义,同时阿尔兹海默症也逐渐侵蚀着他的世界。我不知道影片到底是怎么剪辑的,尤其前半段觉得超级散乱,而到后半段的时候感觉流畅了很多,简直就不像一个剪辑师。
裴淳华真的好美啊,这个角色情绪稳定,聪明,坚定且温柔,完完全全的理想型了。P.S. 11年前的电影,前半部分对于女性的描述真的很过时,让人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