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指环王3:王者无敌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台/港),指环王III:王者无敌,魔戒3:王者归来,指环王3:国王归来,指环王3:皇上回宫(豆友译名

主演:伊利亚·伍德,西恩·奥斯汀,维果·莫腾森,奥兰多·布鲁姆,伊恩·麦克莱恩,肖恩·宾,多米尼克·莫纳汉,丽芙·泰勒,约翰·贝西,凯特·布兰切特,比利·博伊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新西兰语言:英语,昆雅语,古英语,辛达林语年份:2003

《指环王3:王者无敌》剧照

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2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3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4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5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6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3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4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5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6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7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8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9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20

《指环王3:王者无敌》剧情介绍

指环王3:王者无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魔幻战争逐渐进入高潮阶段。霍比特人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Elijah Wood 饰)携带着魔戒,与伙伴山姆(西恩·奥斯汀 Sean Astin 饰)以及狡猾阴暗的咕噜等前往末日山,一路上艰难险阻不断,魔君索伦为阻止魔戒被销毁用尽全力阻挠。另一方面,白袍巫师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 Ian McKellen 饰)率中土勇士们镇守刚铎首都——白城米那斯提里斯。魔兽大军压境,黑暗与光明的决战即将来临…… 本片是“指环王三部曲”的终结篇,根据英国作家J.R.R.托尔金(J.R.R. Tolkien)同名魔幻巨著《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改编,并荣获2004年第7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等11项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绑定娱乐追击居家兵团棕兔水浒无间道六尺之下第四季新·咕噜咕噜魔法阵活死人之夜3D:复活藏龙好久不见卫生队的故事禁断动画18乳牙武侠遗弃之地火力地堡月亮与蛋糕湮灭索魂恶鸟LadyGaga:神彩巡回演唱会富二代上班记风月如雪马钱最佳婚姻太阳之歌红色羊齿草的故乡碧海娇娃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第七子:降魔之战傲娇与章经

《指环王3:王者无敌》长篇影评

 1 ) 必死无疑,成功机会渺茫。我们还等什么呢?(附录魔戒上的字)

想重温魔戒三部曲系列大概是一个月前的事情。

拖到近日才用两天时间三集连看。

主要也是十几G的1080P下载很慢。

又用一天时间查了电影里没有交代的背景资料,才发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很浅薄。

有打算买来原著好好读一番,但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实现了。

去电影院看的是前二部魔戒再现与双塔奇兵。

当时印象最深的情节是,洛汉国人民与敌军在圣盔堡激战一夜,到清晨时,强兽人们已经攻陷城墙进入内殿。

但即将成为下个纪元主宰的人类怎么可能那么容易灭亡。

白袍巫师甘道夫遵守诺言,准时的在希尔顿国王、阿拉贡之类的人物说完忘我热血之言后,带领来自刚铎的救援队助他们成就功勋。

那个镜头是如此恢弘,伴随着上升的旭日,骑白马的甘道夫带领骑士们与光芒一道冲下。

这次完整的重温加长版的系列后。

又将三部里的某些场景反反复复的看。

下的版本是中英文字幕的,太感谢网络上无私奉献的字幕组。

定格在喜爱的某处,我就将台词默默念,想将这些句子都牢牢记住。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比如需要勇气时,说给自己听。

本来想描述所有让我肾上腺爆棚的情节,让我热泪盈眶的情节。

想想也没必要了。

看豆瓣上的影评,太多人只是讲这特效。

很少说人文意义,也有的是偏题了,说着对原著的评价。

这是目前为止,我最爱的电影。

说出来都觉得会被别人暗笑不够有内涵,爱这种特效大片。

对我而言,它拍出了,目前无知又傻逼的我,胸膛里滚沸的东西。

也许日后人格更迭,我会更换最爱吧。

哦,倒是有一个很俗的专一。

不论是2002年看第一部魔戒,还是现在2010年的重温,我都最爱Orlando 扮演的精灵王子。

人帅到这种程度,已经无话可说了。

第三部国王归来,保卫刚铎的战争胜利后,魔戒远征队商量着,要去攻打modor本部吸引索伦的半兽人大军,好给frodo销毁魔戒争取时机。

这是个很冒险的举动,一旦索伦识破他们的计谋,或是远征队实力不足拖不够时间,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就在那个场景,远征队里,算是没大脑代表的矮人说了我最爱的台词:“Certainty of death,small chances of success,what are we waiting for ?

必死无疑,成功机会渺茫。

我们还等什么呢?

”希望自己在需要勇气的时刻,也能将生死、得失抛之脑后。

附录魔戒上的字。

魔戒外圈英文: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One Ring to find them.中文:至尊戒,馭眾戒;至尊戒,尋眾戒念法:Ash nazg durbatuluk, ash nazg gimbatul內圈英文:One Ring to bring them all and in the darkness bind them.中文:魔戒至尊引眾戒;禁錮眾戒黑暗中念法:Ash nazg thrakatuluk, agh burzum ishi krimpatul原詩英文:Three Rings for the Elven-kings under the skySeven for the Dwarf-lords in their halls of stoneNine for Mortal Men doomed to dieOne for the Dark Lord on his dark throneIn the Land of Mordor where the shadows lie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One Ring to find themOne Ring to bring them all and in the darkness bind themIn the Land of Mordor where the shadows lie中文:天下精靈鑄三戒,地底矮人得七戒, 壽定凡人持九戒,魔多妖境暗影伏,闇王坐擁至尊戒。

至尊戒,馭眾戒; 至尊戒,尋眾戒,魔戒至尊引眾戒,禁錮眾戒黑暗中,魔多妖境暗影伏。

——————即使影评众多,我也要将稚嫩之词写在这里。

for memory,and let it go

 2 ) 微微吐槽一下指环王里的战略战术

首先是罗翰国与精灵防守要塞。

第一批进攻是弓箭手发起的,弓箭追求箭密杀伤就可以上升。

但是弓箭手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杀伤力很难上升。

然而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刀斧手与弓箭手一起站在的城墙上,全是人。

或者说,弓箭手在完成任务后没有立即厉害城墙,退入第二道防线支援一线。

所以场面十分混乱,妖怪一上城墙随便一挥就死一片。

根据墨子防御理论,城墙上防御人员不是越多越好的。

应该设立预备队,前线战死一人,预备队补充一人。

以上种种导致此战人类方面极其被动。

战术水平连中国春秋水平都不到。

再来讲讲妖怪的拙劣的战术。

妖怪的科技相当的高。

当人类精灵还在用弓箭时,妖怪已经在使用弩了,甚至他们还有床子弩,他们讲火药使用在战争中。

但是他们不能将这些高科技武器很好的利用起来,真是悲剧。

然后是刚铎帝王之都的防御战。

刚铎的统治者的战略相当的差。

都城的屏障以及要塞离都城十分近。

如果前线屏障失守,士兵溃败,他们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逃只能逃向都城。

但后有追兵,都城是打开城门呢还是不开。

打开,后有追兵开门将是十分危险的举动;不开,难免会让城内的士兵寒心,士气会下降,这将对之后的攻防战很不利。

可惜的是妖怪们竟然只派了空中力量追击败兵,后来又被那个开挂的白袍巫师用太阳拳驱退了。

我扼腕叹息啊。

之后是真正的攻城。

妖怪的攻城很差,而且不系统,甚至连己方部队的后方侧翼都没有派出斥候防止人类偷袭。

人类的防御就不再多说,人跑的到处都是,一个统一指挥也没有,连百姓都没转移。

妖怪们有更多的投石机,但是几乎没有占据上风。

而且妖怪有战象,乱作一团,自己人都杀。

之后有罗翰骑兵增援,应该算一支奇兵。

妖怪没有在大军侧翼后方派出斥候,所以这支奇兵可以打出突然性,降低对方士气的效果。

但是罗翰骑兵也没有向自己的前方派斥候,导致罗翰人也很突然。

更糟糕的是,他们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在妖怪看的见的山头上誓师,这就给了妖怪反应和准备的时间,突然性没有了。

而妖怪竟然没有在罗翰人誓师时发起进攻,真是悲剧。

大家都摆好阵势再发起进攻,就如同宋襄公一样,蠢猪式仁义道德。

然后在骑兵的冲锋下莫名其妙的惊慌失措了。

再然后人类开挂了,那个阿拉贡搬来救兵,那些救兵是灵魂,你砍不到它但他能砍到你,那你还玩个屁啊。

我擦,原谅我讲脏话,这简直就不需要其他人了,这批人无敌的。

最后是黑暗之门的战斗。

人类引诱妖怪大军出来,给毁戒二人组争取时间空间。

他们自己亲口说我们人数不及他们不是他们的对手,而妖怪大军都是步兵几乎没有骑兵,可是却主动放弃自己的优势,改步代骑。

被团团围住,作困兽犹斗。

这是让我最不能理解的。

决战之地是平原,简直就像骑兵的训练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他们也算是久经沙场了,这种低级战术错误都能犯,给跪了。

 3 ) 最爱——魔戒

看过一篇魔戒迷的文章,关于她两次去影院看[The Return the King]的朝圣之路。

我最难忘的是她在片末,字幕起的时候,起身向荧幕鞠躬,泪流满面。

她说; 对戒迷来说,一个世纪的等待结束了,对电影来说,七年的等待结束了。

那么漫长的时间里,友情诞生了,爱情诞生了,英雄诞生了,荣耀诞生了。

这是一则传奇,一个奇迹!

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笑过哭过怒过感动过,也有着等不急快点看到结局的焦躁。

现在梦醒了,心中却涨满了失落。

如果冒险没有终结的一天该有多好....... 大半个世纪的等待,一部魔幻经典如何用24格每秒的真理解读?

魔迷等待,期翼,也害怕。

但是多么难得和幸运,巨大的剧组就是一个巨大的魔迷群体,每一个镜头的拍摄现场都必要细细反复研读原著,哪怕只是一小段。

注意,是原著,不是剧本,这不是一部有了剧本就扔掉原著的电影,尽管PJ、Fran和Philippa为剧本的编写费尽心血。

一样热烈的爱一样深沉的爱,才让经典在另一个领域也成了经典。

第三部的花絮非常丰富非常感人,充满了回顾的感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四年、五年、七年,已经不仅是在拍一部电影,对很多参与者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环境,介入到生命里去。

一名饰演奥克斯的演员娶了一名饰演冈多士兵的演员的妹妹,士兵高兴地亲了一下奥克斯肮脏丑陋的大脑袋,多么奇异的景象啊。

拍摄结束后,所有的马匹都将出售,演员们是第一批顾客,很多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买一匹马,但那个时候,他们买了,这些年来不仅建立起人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还有人和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个演员牵着他的马说:He kept me safe, and I kept him safe. He was on the film for 3 years, from the time he was 3 to the time he was 6.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一下子掉下来,感动极了,魔迷们是一样的,马也是一样的(甚至这段经历在它们的生命里比人要占更大的比例),一起走过这么多年,这么多年献给这部心爱的电影这部伟大的小说这个最动人的故事。

Viggo买下了他的坐骑,还为Arwen的替身Jane买下了那匹几乎生来就该与她相伴的马,它对Jane来说太贵,她从未奢望过能够拥有它。

Jane一直在手机里留着Viggo的信息:I just want to give it to you. 谈及这些,Jane开始哽咽。

他们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联系,戏内戏外,这都是最打动人们的东西。

Aragorn在东征军前说: Hold your ground! Hold your ground! Sons of Gondor! Of Rohan! My brothers! I see in your eyes the same fear that would take the heart of me. A day may come when the courage of man fails, when we forsake our friends and break all bonds of fellowship. But it is not this day. An hour of wolves and shattered shields when the age of man comes crashing down. But it is not this day! This day we fight! By all that you hold dear on this good earth, I bid you stand! Men of the west!" 这段我专门背诵过,非常激动人心。

我相信,永远也不会有那么一天。

拍摄最后一个镜头:Frodo合上红皮书,交给Sam,the last scene,一遍一遍,PJ 不断说:“one more,one more…”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个严格导演的问题了,而是PJ,这个可爱的新西兰男人自己就像一个沉迷游戏迟迟拒绝听到妈妈催促回家吃饭的声音的小男孩,不愿意结束这个故事,这个游戏从几十年前一个确确实实的小男孩的梦开始,七年前他和妻子编写剧本,四年前开机,到如今,你让他如何叫得出一声‘cut’?

所有人都沉默,诺大的片场,密密麻麻的人群,只有注视,只有胶片缓慢卷动的声音,和PJ从未有过的喃语般的给演员讲戏。

那一声‘cut’,我听见周围有细碎的啜泣,PJ走过去拥抱Elijj,他唤:Frodo,Thank you,Thank you…PJ,亲爱的Peter,谢谢你!

谢谢你可以让我们在灯光亮起的时候仍然坐着流泪,然后起立,鞠躬,谢谢你为这个我们挚爱的故事做了这么多,并让更多的人爱它。

伟大,甚至在将来比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还要伟大。

拿到奥斯卡,PJ来到One Ring Party,谢谢所有的魔迷。

我都有些哽咽了,假如在现场,我一定会和身边的人抱头痛哭的,太感动了,我意识到我这一辈子都将如此爱这个故事这部电影这群人,再没有别的作品可以替代,最爱,即是唯一。

我可以理解PJ为什么一直不肯用搞怪的方式来谈魔戒了。

在2003年,演员们重新聚集到一起,为第三部补拍镜头,所有人都很高兴,但也知道,这一次,就是真正的告别了。

Legolas的弓在拍摄的时候坏了,Orlando当场就傻了,他停下来,表情非常疑惑。

他向PJ走去,不住地自言自语:My bow's broken…那感觉就像在说:My heart’s broken…几乎每个演员都保留着自己的剑自己的武器,霍比特人还额外珍视他们的脚,Orlando在化妆的时候亲吻自己的尖耳朵。

长长的字幕最后是向fans club致谢,数分钟滚动不止的名单,如果我的名字也在上面就好了,以这样一种方式参与这部巨制,这份荣耀已满足。

每次把碟放进电脑,也许只是为了要看某个情节,但最后都不免一直看下去,停不下来。

太多太多泪水,为太多太多复杂情感,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没用,电影里罕见的眼泪在我这里流不止。

一路回顾:高一去看[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开始迷,写了一篇幼稚影评。

找了中文版的书来看,半个高一下学期,晚自习的教室里,宿舍里,校巴上,身边永远是硬面的魔戒精装本。

[The two towers]看到中途有些难以坚持,但撑过去就是澎湃的[The Return of The King],第三本反反复复看,连书后补记附录也觉得精彩非常。

Torkin给我们的是一个完整的中土世界。

你会相信小精灵、霍比特人、杜林族、恩特、小矮人…他们在有巍峨山脉有大气原野有纵横溪涧有波涛宽阔的大河的古老大地上行走,他将列国诸王大事记和各族人的血统、渊源繁衍从远古年代一一道来,而在此之前他似乎真的研究过大量的浩如烟海的史载然后作为忠实的记录者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然后我们就相信了这部架构恢宏,丰富细腻的史诗,相信最后故事里的人物在灰港登船去终西地,并至今仍生活在遥远海的对岸。

高二暑假在外文书店看到魔戒原版书,一套三本,就是原本只在网上看到过图片的千禧版,170元,本来想高考后再买,但隔了一个星期,不自觉地又逛到外文书店,想片刻,还是跑去取钱买下。

My precious!

高二时还做过一个关于魔戒的presentation,从书到电影,从J.R.R Tolkien到PJ,搜集了很多资料,从来没有如此用心地去做一个ppt,一个presentation,可惜的是后来电脑硬盘被无意弄坏,当初的资料以及那个精美的ppt都不可寻迹。

身边有一个小小的魔迷群,包括萱、邱、妮、Bia姐,还有被我影响下早我一步去看英文原著的煜,不过他的书没有我的官方版漂亮,嘿嘿。

和萱一起做过一张英语小报,主题是魔戒和The Matrix,得了一等奖。

非常帅的一张黑卡打底的报纸,全手工制作,还得到了生活老师的允许去她的房间赶工赶到凌晨一点多(12点就熄灯了)。

我用硬纸板仿官方logo刻的The Lord of The Rings,把字母一个一个挖出来,现在那块镂空的纸板我还留着,找美术老师指导画出来的非常艳丽的火山带,墨绿纸绳绕藤样的花字很古典,在小精灵王子照片旁边嵌的两个弹簧爱心,用银笔画很多小精灵文字作报纸的边框,参考某魔戒网站页面背景画的报纸底纹,有非常细腻的细节。

The Matrix部分也是相当酷,突出了钢感金属感,标题都是用回形针绕成的。

可是这张报纸展出完后也不见了,我疑心是校工把参展报纸当废纸扔掉了,这让我对学校对学生作品的极端不尊重感到极端愤怒!

有一年暑假还和萱商量,决定再一起做两套魔戒三部曲的套卡,一人一套,裱起来。

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动手。

很奇怪,看[The Two Towers]时才注意到小精灵王子,此前我迷Gandalf,一直对他没有感觉,可是他纵身飞越上马的一瞬,那样优雅舒展又果敢利落,立即爱上了。

他是精灵王瑟兰迪尔之子,是蔓蓉萝林里清新又刺骨的晨风,毫不怀疑他能担起重任,大敌面前他明亮的的额头从来没有暗淡过。

那段时间跟萱、邱、妮、Bia姐疯狂讨论,黑林子王国的王子,浅金色的长发,我觉得我都快要失去理智了。

甚至政治课讲到英雄主义人生,我都要在下面默念:Legolas Greenleaf。

然而没有想到老师果真用他的图片作注解,金色林霭,森森林木,遥远清澈的眼睛。

不过到了终结作,我不能免俗地爱上阿拉贡,他整天那么脏兮兮的,怎么就如此的男人!

还有法拉米尔,看书时就对他印象极好,尤其喜欢他和伊欧温在疗养院的那段,演员的感觉竟然也相当棒,真难得。

高三上学期末,夜里收到萱萱从英国发来的信息,她正在电影院里看[The Return of The King]!

那个羡慕啊!

苦苦等到3月,清楚记得官方公布的上映日期:3月15日。

但是12号傍晚接到圆的电话,她有两张当晚的电影票,是某企业包场之类的,立即决定去。

虽然高三,但妈妈也很理解我,真高兴啊!

作为终结作,一切都达到了巅峰,连同我的情绪,非眼泪不能抒发。

很可惜未能赶上三部联映的场次,坚定了决心,今后挣了钱,要去影院包场连映!

数家珍:现在我有一张[The Two Towers]的海报,一张小精灵王子的巨幅海报(可以覆住整个门),两张海报都是萱送的。

一张阿拉贡的原版小海报,温馨在北京海报专卖店买来送我。

一张[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的欧版原声碟,在打口CD里淘的。

[The Two Towers]和[The Return Of The King]的引进版原声碟。

一套千禧原版书,后来再去外文书店就没货了,庆幸!

最棒的是,一整套正版豪华四碟套装!

第一和第三部是萱萱送的,欧版2区,第二部是爸爸给我买的港版3区。

在此,我对萱萱是无以为报啊!

还有[The Return the King]的游戏,等买了新电脑就可以玩了。

最意想不到的是[The Lord of The Rings]现场音乐会的DVD。

到了英国后,又收了三部的完整配乐,The Hobbit,The Lord of the Rings Musical。

还看了两场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的现场音乐会,Howard Shore也到场了啊!

第三纪在歌声中远去,之后,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

History became legend,legend became myth.极喜欢这句话,仿佛所有一切都曾壮阔地发生过。

附2fang找的一段资料:影片的导演,制片,编剧等一干主创人员都是新西兰本土人氏,而各位主要演员则来自世界各地。

影片中那些令人敬佩的特技、替身和群众演员全部都是新西兰的普通民众。

魔戒的全片在新西兰,其中后期制作有些部分在伦敦完成。

当年PJ导演带着初步完成的魔戒企划去找米拉麦克斯公司投资时遭到回绝,对方对PJ将这个故事拍两部的计划不抱以信心,只愿意拍一部;而当PJ找到当时还是小公司的Newline新线时,新线当即拍板要拍就拍3部。

尽管这样,当初魔戒的预算也只有1亿8千多万(只是第一部上映获得巨大成功才在后面追加了投资),平均下来每部只有6千多万的投资,只相当于美国一部中等规模的电影。

不仅大片算不上,除了新线的上层是华纳以外,魔戒和美国也没什么关系。

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和新西兰全体人民的极大的支持和投入分不开的,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光荣,PJ导演最后更是被NZ人民视做国宝。

虽然新西兰是一个电影小国,但是仍不乏济济人才,和能为之不泄奋斗的梦想。

百度

 4 ) End of an Era

我没有读过原著,但如果你仔细看完整个Trilogy,你会发现它所包含的远远多于黑白两派的斗争,它有对人性弱点的剖析,对爱和友谊的赞美,对自然和环境的反思,它已经不是一个故事了,而是一部史诗。

不喜欢LOTR的人总说它商业味太浓,但我可以说这是我所看过所有的商业片中内涵最丰富的。

电影中对一个民族的刻画可以说是费尽心思。

就拿Rohan当例子,从黑底白马的国旗,到那座建在高山上的部落式的城,在到每次他们一出场便响起的风笛声声,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游牧民族。

Peter Jackson和他的团队已经不是在拍摄一部电影了,他们是在创造一个世界,一个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黑白纷争的世界,并且这个世界几乎真实地让你相信它确实在某一时刻或某个地方存在着。

他们拍得是那么用心,整整用了7年,我想任何一部把商业利益摆在第一位的电影都不会有胆量去耗费这样的时间成本。

所以当他们拿到那些Oscar的时候,我由衷为他们高兴,Tolkien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梦,他们则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

在看RTOK时我一直被一种情绪激荡着:Pippin点亮第一个烽火台,然后崇山间的烽火逐个燃起……Eowyn像个男子那样在战场上拼命……Sam对Frodo说:I can't carry the ring for u,but I can carry u...Aragorn在大战前对着所有Gondor和Rohan的人民说:This day we fight!我就知道LOTR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已经超出所有商业片所能给我的刺激和新鲜了。

一部好电影并不取决于它是艺术的还是商业的,只要打动了你,就是好电影。

Anyway ,the journey is end ,but life continues.

 5 ) 私藏指环王吐槽帖

没看过原著,电影也是零散看过几眼,之前并没太大兴趣,但近来非常迷冰与火,顿时觉得不看指环王有点过意不去,于是特意找来加长版,非常尊敬地看了一遍...拍得确实讲究!

没的说景色确实漂亮!

新西兰绝对值得走几趟场面确实浩大!

CG技术大幅升级那是肯定的第一部,从哈比村庄慢慢引出的小故事,挺有条理,坑道一战不可谓不精彩,足以期待后续故事...第二部,换成多POV故事,环环相扣,树人的暴走也挺精彩,孕育的环保主义思想影迷盆友们也能很快提炼出来...但是总觉得神马地方不对劲,一想也许导演憋了大招留着第三部发呢,也能理解...谁知第三部生生把我对大招的期望闷回肚子里...不吐槽实难平复郁闷之情...都说哈比人不会打架,结果各个都能砍翻好几个兽人,尤以胖山姆武力值最高,战退大蜘蛛,独闯兽人塔,刚铎国那帮衰人士兵要都有胖山姆的战力还要神马救兵啊...说到兽人塔,也够无语的,佛罗多深陷绝境,居然是因为兽人无厘头自相残杀脱的困,是托尔金就这么写的?

还是编剧编不下去了?

罗汉公主初登战场就能刺毙首席戒灵,多来几个姐妹定能解放魔多...隔了没半天她又和素未谋面的刚铎二公子莫名牵上了手,瞬间忘了阿拉岗,而那位二公子不久前刚身背数箭让马给拖回来的,竟然神采奕奕,看到这才恍然觉得确实是魔幻片...最艰难的一场战役,阿拉岗搬来幽灵救兵击败数不胜数的兽人部队,影片中暗示了幽灵是不会再死一回的,还能凭空消失,我靠这不是作弊嘛,兽人绝无胜算啊...而且这支幽灵部队前文完全没有铺垫,第三部里突然就来了,这不科学!

再问一次是托尔金就是写到这想不出招了只能借助没有线索的情节来解围?

还是编剧没有编圆?

指环王的世界难道既没有权术也没有谋略么?

最高级的战略也就是索伦把沙鲁曼拽上想搞前后夹击...大部分时候一说要打仗,大伙就排着队高高兴兴去了,兽人们也非常有素质,不搞偷袭不搞猫腻,每战必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索伦在这三部曲里必须不能戴上魔戒复活(这一点非常有悖好莱坞定律),因为一旦活过来就想不出招让人类赢了,编剧们要谢谢托尔金...想必彼得杰克逊不会去拍伊西多砍死索伦的那段历史,没有编剧会接这个剧本的...好了,最后说一条困扰我多年,最让我受不了的槽点......甘道夫同志,你堂堂魔法师,不使魔法远程攻击,反倒是一手拐杖一手剑去肉搏...看见白胡子白袍老头身不着片甲杀入敌阵,斩兽人如砍瓜切菜,我的心都凉了...甘道夫同志,你的MP是用光了么,请补蓝瓶啊!

纵观三部曲,甘道夫用的视觉效果最牛掰的魔法是面对戒灵骑龙时用拐杖放了一道光,而沙鲁曼则是在临死前放了个初级火球魔法...当然了,我们知道,白胡子老头最重要的是有智慧,但是,我靠,魔法师不玩魔法有什么可看的啊?

...此外全片仅有此两位魔法师登场,非常珍稀,原著也是这么设定的么?

求解...全片最炫的一次攻击性魔法出现在......第一部,五个戒灵骑马(不知道为嘛当时不骑龙)追击阿拉岗的女盆友精灵妹爱文,爱文诱使对方踏进某条河中,然后放了个万马奔腾的水魔法大招冲走了戒灵,完,后边再也没有比这更有趣的魔法了,没有魔法看什么魔戒啊,看三国演义攻城战也有乌泱乌泱的人啊...吐槽就吐到这吧,也许指环王就是一个更诗意的世界,不象冰与火里那么残酷和纠结...想一想指环王和纳尼亚是俩哥们背靠背一块写的,也就释怀了...

 6 ) 波米+导演杨超+法兰西胶片:悲伤告别《指环王》

撰文/法兰西胶片大家好啊,六一儿童节快乐啊!

三胎准备好了吗?

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六一节的快乐,和现在我儿子六一节的快乐,是不是同一件事。

但可以明确,很多儿时的经典,慢慢变得不再让人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最后一次聊聊“令人不快”的《指环王》(并不),目前三部曲重映累计票房近1.5亿,只有影迷在苦撑。

这篇文章的音频节目同时会出现在“反派影评”的一个新栏目里,具体是什么形式暂时卖个关子吧,反正你知道,波米又拖更了,于是我们把这个中间环节提出来,做成文字稿。

整体上,波米,导演杨超,还有我,都是对这次《指环王》重映感到踟蹰或失望的,但经典于心中地位肯定不会变,于是我们就得仔细琢磨一下,到底变的是什么。

如果一个经典不太受欢迎了,到底是观众的问题,还是经典本身的问题?

我们的结论倾向于,是观众的问题。

但我们没有正式答案,只有情绪是明确的——沮丧,悲观。

本文8000字,略长,读完它,这个儿童节,也就结束了。

【特别提示:完整节目请收听反派影评近期相关推送】

01.被差评惊呆波米:《指环王》三部曲在大陆以4K版重映,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堆年轻观众给《指环王》打差评,觉得这个片子页游质感,又臭又长,当然就引起了我跟胶片乃至杨导这样年龄段大的观众的反弹,这什么情况?

世界完全变了?

我记得还有公众号写的标题是“经典死于今年”。

法兰西胶片:其实它的差评比例占的没那么高,十几比一吧,但那“一”我也觉得很纳闷。

当时是这样的,第一集上映后的那个周末,礼拜天中午快12点的时候,我无意点开猫眼一看,这么多差评!

就懵了!

大部分是说这片子怎么这么长。

波米:都没看过《复仇者联盟4》。

法兰西胶片:这是个智商问题,你买票的时候你没有意识片长吗?

于是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说《指环王》差评言论又超出我想象力了。

波米:无底线。

法兰西胶片:好像是桃姐看见我发了这个,他也去搜了一下,我估计他一搜也懵了,然后他就发了一个微博,他是微博大号啊,马上就炸了,上万的转发,紧接着所有媒体就开始跟进。

其实大部分影迷的吐槽就是,打差评的这代人是刷短视频长大的,等于把几个短视频平台骂了一遍。

波米:杨导怎么看,电影死于今天?

杨超:我是看见这标题之后,以为出什么大事了,我确实是有点惊奇,它和短视频流行的程度有关系。

谢飞老师说过一句话,说美剧就是这个时代的长篇小说,我觉得特别对,每集三个小时的《指环王》,三部加一块,当一套超级升级版的美剧,这个心态就会好很多。

我觉得在这个时代,用这种影像的方式读长篇小说是一个高质量的享受,从文化受众的角度来说,这个东西是不值得差评的。

导演杨超02.童年滤镜确实也碎了波米:胶片上次跟我说这次4K重映版有问题,所以我就想说这次重映的包装形式,包括格式,是不是也会造成一种观影落差。

后来我是三部IMAX连看,能看到它的画质一部比一部提升,但第一部尤其不行,开场索伦被砍掉手指的那一战,说刻薄点,是有点“渣渣辉”什么的,IMAX也放大了所有问题。

法兰西胶片:这次我原本想通过IMAX看看当年我落下什么画面细节,一开始我还挺期待这个格式,结果我看到的所有细节都是负面的。

波米:我也是!

童年滤镜碎了!

法兰西胶片:现在我看第一集里CG小人跑步,机械感到了我无法容忍的程度,萨鲁曼派出去天上飞的鸟,那都是什么啊?

还有远景和近景拼贴的虚假感,就像以前老电影那种没钱造景似的,包括地下造兵场,问题特别严重。

哪怕是最好的第三集也没撑住,弗罗多和山姆最后从毁灭之山逃出来的那个镜头,人都变成马赛克了。

我觉得真正地做法是不要贪图IMAX或者4K,哪怕像乔治·卢卡斯在1997年重新用CG修了正传《新希望》一样,修的话,可能老的原教旨会不高兴,很多实拍的人偶就变成道具了,但是彼得·杰克孙基本上是数字时代,模型建筑你可以不用管,你就把数字特效那部分再规整一下,会更好。

《星球大战:新希望》波米:对,有一个说法我不太确定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次的这个所谓4K版本扫描,其实也没做得太细。

因为《指环王》三部实拍部分都是用胶片拍的,但它的数字中间片是2K的,那么这4K版怎么做、包括是否修复,都不是扫描一遍这么简单。

你看当年《泰坦尼克号》IMAX的重映版,他们就是真的砸钱全修了一遍,画幅在原来的版本上加宽了,多了19%的信息量。

那这次《指环王》重映可能版本制作也没那么讲究,尤其第一部看着问题最大,整个4K版不是让画面更精致了,而是把原来特效上的缺点放大得更明显了,所以说第一部集中出现的差评,可能确实也跟版本的“糙”有关系。

03.叙事的反类型窟窿波米:刚才说了制作上的问题,说白了,你最后还是因为长,看不进去。

法兰西胶片:第一集刚开始田园生活,新观众可能觉得巴金斯那老头是主角,演了半天,老头走了,侄子成了主角,可能大家对原著完全没有认知的话接受的信息量有点过大。

波米:巴金斯这个人物只是一个引导性人物,第三集这种问题也很多,没办法。

我不知道年轻观众看没看过《霍比特人》,他要看过,应该知道《霍比特人》最后一幕衔接的是《指环王1》,所以我觉得老观众看到第一幕开头是很澎湃的,其实做了一个隔了十五年的正反打,《霍比特人1》拍的是洞里面的巴金斯。

杨超:这个差评是不是都是在第一集重映时比较多?

波米:嗯,但二三集就没票房了,都是我们去刷的。

杨超:第一集从它整个的故事而言,我们不考虑所有的IP文本流量和接收度的话,就对一个魔幻电影来说它可没啥高潮戏。

最后那场决战在林间进行,完全写实的,观众可能会问,这就结束了吗?

后面大战在哪儿?

主人公牛逼在哪儿?

没有,根本不符合类型!

但是西方观众可以接受它,因为它有书,没有人会置疑这件事,这些新观众如果不知道《魔戒》,那第一集真是一个不好看的类型片。

波米:当然我们回到自己小时候,我们也没看过原著,中国观众也没有基础,但它有炎魔,特效那时候在保质期,而且是真没见过。

法兰西胶片:当年第一集看完,哪怕看到结尾,哪怕已经结束了,弗罗多和山姆划小船走了,出字幕了,你脑子里还在想炎魔呢!

杨超:没错!

波米:甘道夫“死”了,但我们不知道后边他还活着,其实是有一个巨大的伤痛情绪的蔓延,但是我会是觉得其实是特效保质期一过,又是单体电影,完了它确实又是流水账,尤其我这次在看,所谓护戒联盟也不存在,小分队它解体了,原因其实很仓促,就是觉得没戏了,走了。

法兰西胶片:咱们以前看的时候会觉得,哎呀,这事没干成啊,你也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

但是我现在重新看,觉得就从甘道夫“牺牲”之后,那种情绪一直蔓延着,并且暗示着这个队伍要歇B,他们紧接着去拜见精灵女王,精灵女王看那几个人的眼神,其实就剧透了这一点。

波米:以现在叙事效率来说,如果他想拍一个失败,其实是《复仇者联盟3》的拍法,一路压迫到最后甘道夫“诈死”,这个戏一收。

现在他刚死,突然进入另外一个情境,精灵的情境,我都要适应一阵,精灵情境还要兼顾着丽芙·泰勒的爱情戏,观众接受不了。

杨超:其实是像胶片刚才说的那样,他最后在写剩下的几个人。

一般是写个小团队护戒,勇敢朝前迈进,他不要这么写,他的故事就是要让每个人做出选择,尤其是让那几个关键主人公在不同困难中做出自由选择,逐渐分崩离析。

波罗莫突然变成一个重要人物,以一种先坏后好的方式,以一个火光离去了,他最后选择是对的。

然后弗罗多做出选择,他被波罗莫伤害了,还被逼到了岸边,几乎想放弃,最后突然间决定要走。

山姆做出了最重要的选择,两个人一个小船一个湖边,在魔幻电影里面干燥极了,太不好看了,他就写这件事,写他们都实现了自由意志,我就要作为忠实于我的主人,忠实我朋友的那个人,这件事是非常牛逼的选择,包括被抛下的阿拉贡也同样了做出了一个超越爱人和精灵的选择。

波米:我特别理解年轻观众,就这个片子它有的时候是情感上有点中二,特别像日漫,我们仍能被感染,但它不太讲逻辑,它最后的结局是阿拉贡、莱戈拉斯和金利三人决定去救梅里跟皮平,看过《复仇者联盟》的观众都会觉得,戒指在弗罗多那儿,你能追,却不追,反而那两霍比特人被抓走了,他们也是人,我们要救他们,去救两个路人甲,这是一个中二热血的东西,但是你从逻辑上来讲这又没有主次。

杨超:必须得提个醒,他们没办法接近魔戒。

波米:它只展现了女王黑化,女王本来也没跟他们走,你得把阿拉贡、精灵王子、矮人都来一遍才行。

杨超:反而他拍的是阿拉贡经受住考验了,那更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去帮弗罗多,而且从来没展现过魔戒对矮人和莱戈拉斯有啥影响,根本就没有影响啊。

波米:这么一看,好像这届傻B观众是有道理的,这确实是个烂片……打住了,小丑竟是自己……咱们快回来,说点高大上的。

04.怎么拥抱经典波米:这两年大量经典电影重映,胶片你重映的基本都去看了,我觉得你也可以聊聊有一些评分真的就降了,《指环王》算一个,而且算差评挺多的,年轻观众不理解。

还有一个是《龙猫》,当时豆瓣评分一度降了0.2分,这两个算是我这次印象当中重映降了分的。

当然还有升了的,就是《阿凡达》在豆瓣评分升了0.1。

法兰西胶片:重映是市场快不行了,想增温,放一个经典牛B片,提提士气,临时抱佛脚的事,你看第一部的发行就出现大问题,拷贝送不到,等于说第一部最应该去提气却没成,直接啪就上来,来不及做一些话题,也没有任何人去推动这件事。

波米:很有可能是这样一个过程,4K重映,包装了一波新海报,物料第一波看的人肯定是爷青回,肯定都是在社交网络上吹当年特效怎么牛B,年轻观众一看特效这么牛B我去看吧,一看什么玩意,第一部也确实特效差,那自然就差评。

我也同意刚才胶片的判断,就整个舆论车祸可能也有点双方较劲的意思,也许年轻观众觉得它傻B的也没有那么多,或者那么严重。

法兰西胶片: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咱们现在言论是“开放”的,我的意思是说,他有什么感受就会去说什么,回到二十年前,假设有一个人他也觉得《指环王》节奏有点慢,理解不了,但是他不会随便就说这个电影是大傻B,至少这个话他得想想是否理智。

波米:你说得对,咱们那批观众当年对于好莱坞工业以及托尔金这种西方名著是有仰视的。

法兰西胶片:你看现在咱们排前二十名票房的全是中国片,要么就是《速度和激情》和《复仇者联盟4》,工业不一样了,他们觉得你们好莱坞水平跟我这也差不多,你那东西翻篇了。

波米:东升西降,最后阿拉贡还来一嗓子“西方世界的人们团结起来”。

还是刚才那个问题,两位觉得,尤其胶片聊一聊,为什么像《龙猫》《指环王》这种评分降了,但《阿凡达》这种就升了?

法兰西胶片:《龙猫》是在于我们经过二十年CG动画熏陶,回头再看2D,有些观众,或者说是视觉形成习惯的观众,不会觉得它的质量有那么重要。

《龙猫》重映海报波米:手绘没那么重要了。

法兰西胶片:是的,并且《龙猫》有的时候还挺自然主义的,它就玩没发生太多的情节,可能有人看的时候,还觉得这是干嘛呢,老爸在那儿写字,小女孩在那儿翻跟头,这是什么玩意?

在今天这个时代他会有一些审美差异。

还有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一点,互联网“言论开放”,看见不满你就直说,原先不是这样的。

波米:原先是宫崎峻神化了之后才传到中国。

法兰西胶片:对,《龙猫》那是人家公司的标志,吉卜力的“跳跳灯”。

波米:还有就是像《指环王》,当时上映,中国的所谓电影院也就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原来都说好的,其实主要都是影迷,大家影迷标准是一样的,宫崎峻厉害,《指环王》厉害,直到现在,这些东西才传到非影迷这里,才破圈。

法兰西胶片:所以为什么《阿凡达》分数又高了,就是它相对而言,其实离我们挺近的,它当年就破圈了。

波米:从现在的口碑来看,卡梅隆这《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个经典持久度比宫崎峻和《指环王》要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其实不是,这两个片子本来就特通俗,观众到现在看还能哭。

法兰西胶片:《阿凡达》重映的时候我是去看的,说实话,从技术上你要是找破绽的话很难,无非就是动捕这个层面的技术还稍稍有一点瑕疵,但它场景性的东西一下就把这些全部掩盖掉了,四个纳美人往悬浮的大石头块上爬,这是一个很沉浸式的东西,卡梅隆思维意识也比较好,他不像彼得·杰克逊那时候还B级思维,喜欢做怪脸什么的。

《阿凡达》剧照波米:彼得·杰克逊拍《指环王1》的时候还是卡梅隆在拍《终结者1》的时候那个样子。

法兰西胶片:嗯,彼得·杰克逊在第一集刚刚获得成功的时候,他第一件事,就把剧组所有人全部招回来,补拍二三集里所有拍low了的镜头。

杨超:我觉得它还有一个通俗度的最大公约数,《海上钢琴师》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包括《阿凡达》,它一直是一个在科幻中非常平庸的作品,它在概念上在世界观上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它属于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底层,向上被破圈公约的那部分,任何人都可以理解那部分,环保题材,弱势民族,难民,这种东西保鲜度确实能更长一点,而所有涉及到一个细分领域,一个文化深的地方,《指环王》就是,本身就不容易破圈。

我一直吐槽好莱坞这一点,他们始终是越来越奔着低幼走,从13岁往下直奔小学生而去,可供好莱坞做的科幻文学已经积累了很多,但他们不做,没办法,他们分得挺清楚的,觉得那种东西可能更适合小说。

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阿凡达》成了一个行销的东西,《海上钢琴师》是更奇怪的一件事,不但满足了一种很文青的心态,它是写艺术家没错,也很好听,它的味道也对,但是它真的是蛮属于那种最表层的东西。

波米:斗琴是以谁快,看谁琴弦能擦出火来,这是中国人对于奇观的满足。

那你怎么能说弹得快就是牛B的,就是好的音乐?

简直就是《青藏高原》最后谁能唱高音谁就牛B,这是挺抖音一个理解方式。

对了,《情书》最近也重映了。

法兰西胶片:但《情书》吧,我几年前好像做采访还是什么工作的原因,就重新在电脑上看了一遍,就跟以前上高中时看的感觉不一样。

波米:降还是升?

法兰西胶片:降啊,就有点像一种技法已经丧失了个人专属权的东西。

波米:你说这个可能好多人也在说《指环王》,我说年轻观众你别忘了很多你后来看到的牛B的特效,人物造型想法,甚至对战场面,什么奇兵对冲,这些可能全部都是来源于《指环王》的。

法兰西胶片:就像《双塔》攻城战模板,它变成个技术,谁都可以用。

《指环王3:王者无敌》波米:二位觉得还有哪些经典如果再重映,可能会面临《指环王》,甚至比《指环王》更糟糕的车祸场面。

我有点冒犯杨导的心头好,我会觉得《黑客帝国》如果重映,尤其第一部,会有点危险。

杨超:我觉得没问题,我们必赢,哈哈。

《黑客帝国》在类型上没有任何错误,一也没有,他最后给出的这种快感要比《指环王1》强多了。

波米:子弹时间就最过时,包括飞踢,现在大家觉得这不就是随便一个游戏都在那儿一转,这个东西就不叫事。

杨超:《黑客帝国》会常新的。

波米:我自己当然是觉得《黑客帝国》有很社会意义上的一些表达,但是我还会认为因为这些表达,它可能会形成一个门槛障碍,尤其二和三有点要翻车,先知出来,念经,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

二位觉得还有什么经典会重映呢?

法兰西胶片:这么一问,感觉二十一世纪没经典啊。

波米:完蛋了。

那我再说远一点,你觉得《教父》要重映呢?

杨超:非常明确地告诉你,没戏,死得透透,为什么呢?

我最近刚刚跟两个年轻人给他们拉《教父》,他们的反应,要不是我不停地说,他们早就想弃了,太慢了,从头到尾全是老人,满脸皱纹的美国人,跟我有啥关系。

他们对六十年代美国的氛围,那个灯光,整体陈旧的质感,根本进不去,你说男人必看经典,我三十岁以后再看看吧。

《教父》法兰西胶片:《肖申克的救赎》重映也许会好一点,它最后有释放感。

波米:而且有架空,《这个杀手不太冷》也行,但在西方语境,就是在一个左派语境可能就会过时,因为它毕竟牵扯到跟未成年女性的事情,说它算一个PUA的过程,把它给美化了,扣这么一个帽子。

二位觉得国产片或者港片呢,哪些能再放?

杨超:《无间道》可以再放,整体的悬疑度有。

法兰西胶片:《无间道》可能ZZ上有问题。

波米:黄秋生、杜汶泽,这主要是审查上,其实我觉得最危险的是《黑社会》,哪怕你把删节版《龙城岁月》拿出来放,首先年轻观众肯定就觉得是阴阳怪气,杜琪峰的片会死得很惨,其他的那些男人片也会死得很惨,没有政治的问题也会死得很惨。

哪个我觉得最保值,《神探》,因为烧脑。

法兰西胶片:你说《神探》我觉得还不如《暗战》。

《暗战》05.时代已逝,凝视已散波米:其实我们聊这么多,牵扯到一个议题,如果一个经典不太受欢迎了,到底是观众的问题,还是经典本身的问题?

法兰西胶片:每个时代都有观众聚集在一起的统一的口径,咱们现在对于经典电影的统一的口径,其实是豆瓣核心的那些人,都是弱势群体,现在更庞大的,能够发生舆论的是微博,包括大家在所谓的知识分子完全推倒之后,没有一个言论的标杆或者领袖。

波米:各个行业都没有标杆。

法兰西胶片:所以这很容易就变成了一个以劣质的共同体为核心的结论,咱们几个肯定是干不过的。

波米:杨导最后怎么看这个问题,因为短视频的出现,那是不是它这个趋势就是悲观的。

杨超:表层观众始终在变动之中,所以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观众群体,我们现在说的品位取决于当下一两年之内的年轻观众,这些人再过两三年会有很大变化,当然电影的原教旨主义者,超级影迷他们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跟随电影史的合理的动机,其实真正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这群观众如何和表层观众有不停地换水,我觉得在健康的电影环境中应该更多地交流,现在其实很多时候是分层的,尤其在现在表层观众话语权被放大之后,他有一种不管不顾的感觉,一部分年轻观众他们觉得自己此刻我读得书,我看得电影,我的学识修养,以我的需求决定了我这个时候喜欢什么东西,很大情况下这些喜欢都是被最近的短视频塑造的,他们将来的其中一部分人会沉淀到底下去。

我其实在抖音上也看过电影,也就三分钟,因为我的观片三分钟我就过去结束了,我都是这样,我估计很多人都是这种感觉,就是说时间关系,这是有性价比的观影方式。

法兰西胶片:咱们小时候看北京二套环球影视栏目,它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拉片,我最早看《黑客帝国》就是被它拉片,但是我会拿小本本记下来,去找完整的电影看。

那个时候,咱们获取信息量很少,没选择。

波米:它的观念是在于你是不是就认为你看了这个就等于看过完整电影了。

杨超:所以好电影的真正价值就是说你得告诉所有的人那是绝对不可以概括的,但其实很多不好的电影还真就可以概括了。

波米:问题是在于,你知道《逐梦演艺圈》是不好的电影,你也知道《指环王》是好的电影,但是比如像《毒战》或者《007天幕危机》,在他们那儿就是烂片,从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会觉得它是完全被低估的电影,其实大量电影是这样的,以前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还是看原片,现在大部分中学生看电影都是三分钟看电影。

法兰西胶片:换位思考,那些人不想去看那么长,他可能自己也累够呛,只能这三分钟躺平,看完就睡觉去了,但是,做电影解说的这个人,做三分钟电影的这个人,他就是以促进你睡觉睡舒服了来去做的,因为我看了一些网大,我也在观察,开播第一天网大上线,他的豆瓣底下就好多评论写的是,我是从谷阿莫来的,我是从抖音来的,报门号了。

波米:他还想让别人点赞,大家都是这么来的。

法兰西胶片:嗯,他就看了三分钟解说就来豆瓣打分,但我只是在网大里看过,真正院线电影没这么嚣张。

杨超:一定会有问题的,因为大家的视觉刺激已经变成习惯了。

波米:看《指环王3》肯定就剪猛犸象,就剪最牛B的场景,给它弄成三分钟,可是我们谈到《指环王》有时候,它的魅力就在于它就为了那三分钟的名场面,前面这么多的剑拔弩张的对质,这个东西才是一个仪式感的完整性,但是现在他们反哺回去看了,我三分钟的名场面看完等于看了你三个小时。

《指环王3:王者无敌》杨超:电影被快进看,这是这个时代最大内部溃烂式的伤害。

在下一个时代,就是说电影这门艺术吸引人类眼睛的数量,其实是它的生命线,就是你耗费人多少时间证明电影是不是成功,他掏的钱反而是一个小成本,他真正的成本是两个小时的生命,然后他不愿意给你,他就给你三分钟,这是对电影最大的侮辱。

波米:我再说一句,因为能快进,当时DVD出来的时候,西方那边就说过电影已经死了,后来好像《复仇者联盟1》出来的时候,电影又死过一回,就是你看马丁他所追求的是电影院,从一个角度来说每一代人都挺矫情的,或者说我们看马丁觉得矫情,那下一代人看我们也觉得矫情。

马丁·斯科塞斯从另外一方面,马丁确实是鄙视链的顶层,他所有电影都是在电影院看的,他就可以鄙视我们这些看DVD长大的,也可以鄙视昆汀,昆汀看录像带长大的,又可以鄙视看谷阿莫长大的,那确实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二战之后出来一批伯格曼、费里尼、老塔,说白了不就是二战之后大家愿意看沉重的东西,都杀老实了。

像日本,为什么出那么多大师,到后来越来越不行,当时全是战争伤痕激起来,国民性就是那么严肃。

杨超:归根结底人类还是需要凝视一些东西,特别严肃地看一个东西。

法兰西胶片:但是,潘多拉魔盒打开了,咱们其实回不去了。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欢迎关注。

 7 ) 在灰港遇见102岁的山姆

在我八十八岁生日那天,我梦见了前去刚多途中走过的那片的沼泽地,蓝色的鬼火终年不散,水底是死去的战士,他们忧悒的面庞惨白。

在醒来之前,我突然懂得了佛罗多当年在此地的绝望。

我生来愚钝,至今目不识丁。

以前我只要多说几句话,甘道夫的眉毛就会拧成一团,他会念:Samwise,Samwise,你这个傻瓜。

但他在前往常青之地前对我说,霍比特人就应该这样,不知忧愁,不会绝望。

他笑着用烟斗朝已经老得有些疯癫的比尔博.巴金斯那儿点了点——喏,就像我这个老伙计。

然后他说,佛罗多,你也该和朋友们告别了。

主人佛罗多在夏尔算是异类吧,我想。

没人知道冒险家比尔博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侄儿。

佛罗多长着湛蓝的双眼,性格沉静。

我们回来之后,他更沉默了。

他遍体鳞伤,丢了一根食指。

夏尔纵然美好,却不能让他摆脱创痛。

尽管不舍,我们也只能送他去瓦林诺。

在那里,连缓慢的时间都是可以入药的。

说回我生日时的的梦吧,梦境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我可以暂时忘记沼泽地亡灵的哀叹和腐败的气息。

因此得以直视水底的脸庞。

他们死于中土第二纪,遥远得超出了我的想象,听说那时连精灵国国王艾尔隆德都还很年轻。

尸躯已腐,刚多的邪恶氛围使亡故的将士神形依存,因而,他们的魂魄不愿离开。

他们想让我们也留下。

当时的佛罗多一声不吭地栽进了水里,是怪物咕噜救了他的命,而我当时应该是愣住了。

我之前根本没想能意识到佛罗多已经走到了绝境边缘。

这一路上,我总是告诉自己,再坚持几天,我就能再一次喝到夏尔甜美的泉水,吃到鲜红的草莓……我根本不能理解佛罗多的绝望。

终于,在我八十八岁时,在无声无味的梦里,我看着一张张哀愁的,不为时间抚平的脸,看到了死亡的无可挽回。

他们停驻于生命最痛苦的时刻,失去了未来,更无法抽身返家。

这样的境地,谁可以回忆起甜美的泉水,鲜红的草莓呢?

都已经太远了,它们是前世的事情啊……很多史学家拜访我,恭维我说,勇士山姆,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佛罗多早就输了,是你完成了伟大的使命。

起初我会愤怒,我呵斥他们压根不了解我的主人佛罗多!

后来,我又困惑了,因为佛罗多确实是失败了。

现在,我明白了,这个事情根本不重要。

佛罗多当然是勇士,他说,自己已经不记得故乡夏尔,不记得水和食物的滋味。

佛罗多是杵着名叫“绝望”的拐杖坚持走到最后的。

在火山口,我曾经多佛罗多说:  我知道,这都是不正常的。

实际上,我们甚至本不该在这,但是我们来了。

好像在那些伟大的故事中,佛罗多先生。

那些真正重大的事,它们充满了黑暗和危险,你常常不想知道结局,因为结局怎么可能是快乐的?这世界怎么可能回到它从前的轨迹,那么多坏事还没发生的时候?     但是最后,这股阴影终究会消失,甚至连黑暗也必定会退散,崭新的一天将会来临,太阳也会闪烁更明亮的光芒。

那些伴随着你的故事,它们意味着一些东西,就算你太渺小不明白为什么。

但是我想,佛罗多先生,我确实了解了,我现在明白了,故事的角色,有很多的机会转回头,只是他们没有,他们继续向前,因为他们坚持着什么。

八十八岁后,我想过,当时说的话是不是过于天真愚妄,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我们没有转头,死去的士兵都没有转头,精灵们将世界交给人类,前去常青之地的船没有转头,我们确实在黑暗中坚持着什么。

我们依旧不知道结局,过程中的失败成功都只是一瞬间罢了。

好了,年轻的人类,我马上要启航去瓦林诺了。

就像曾经想挽留佛罗多一样,我也试图留住自己,你知道,霍比特人安土重迁,更何况夏尔好得叫人迈不动脚。

何不同梅利、皮平一样在此终老呢?

可我仍认为,追随主人的脚步是仆从的天职,可能我已老得像几十年前的比尔博一样疯癫了吧,夏尔真是盛产老傻瓜啊,呵呵……你看,我的船又小又简陋。

你知道,这是我的归宿。

 8 ) ROTK-the end of the journey

LOTR的第三部在新西兰的隆重首映,宣告着这一伟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的竣工,给我们带来了LOTR系列的终曲。

在此先澄清普遍流行的一个错误看法,即FOTR、TTT、ROTK是一部接着一部拍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

LOTR三部曲并非如黑客帝国或HarryPorter系列那样几部分开拍摄,这三部曲,除去后期的电脑特效和润色,是在14个月的时间里一口气完成的,你也许无法想象,在FOTR、TTT和ROTK中的许多场景是同一天,甚至同一时间拍摄的,而在ROTK中Frodo和Sam对话的某个镜头切换竟然相隔有一年之久!

好莱坞几乎没有巨片尝试去这样做,因为一旦开始就意味着极大的风险,然而Peter还是史无前例地开了这个先河,所有人也支持他这么做,因为所有人都已做好准备,把他们对原著的热爱、对电影的激情投注到LOTR中去,而事实也证明,他们没有白白承担这个风险,人们记住了LOTR,也记住了这群电影背后的人。

也许吸引你看LOTR的原因,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现出宏伟壮观的场景和千军万马的惨烈厮杀,但那不过是后现代工业的试管婴儿,以后势必还会有更壮观、更宏大的场面被复制。

在这里,壮丽的场景和惊人的特效仅仅是为了烘托LOTR说教之外的主题——即使是小人物也能改变未来这一主题,让看惯了英雄人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我们,也终于体会到了一次久违的感动。

在这部高潮迭起,英雄辈出的电影里,真正的救世主,真正的主人公,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Hobbit。

他看上去弱不禁风,哪有大步游侠Aragon力刃强敌的气概?

哪有大法师Gandalf深不可测的睿智?

又哪里有精灵王子Legolas百步穿杨的身手?

但是,Aragon登基仅仅是故事理所当然的结局,Gandalf仅仅是履行一个引导者应尽的职责,Legolas,Boromir也只有配角席上的位置。

我们真正的英雄,只有Frodo和Sam——两个以生命做赌注,最终挽救了中洲的小Hobbits,他们英勇的事迹,令全体Gondor人民为之钦佩。

Aragon和Gondor人民要向他们致敬,Gandalf要亲自为护戒者佩剑。

任何英雄式大人物,国王或王子,都要向他们两个表示感恩。

因为,LOTR是一部由小见大的电影。

小小魔戒,关系着中洲一切生灵的命运。

小小的Hobbits,却身负毁灭魔戒这一艰苦卓绝的任务;Bilbo当年对Gollum小小的怜悯,改写了中洲的历史,成就了Frodo的使命。

魔戒让人想起了瓦格纳歌剧中尼伯龙根的指环。

莱茵河底的黄金,铸就了全能的戒指,既决定着人间的命运,也预言了众神的隐退,既成就了齐格弗里德和布伦希尔德的爱情,也最终葬送了他们的生命。

同样为了如此小的一枚戒指,中洲大地经历了浩劫无数,诸多英雄血溅沙场。

在FOTR开场中,Elendil被Sauron抡死在平原冰冷的岩石上;护戒队遭困攻时,Boromir为了护救Merry和Pipin而惨烈地被箭射死在树下;TTT中来自萝林的哈尔迪尔殒命于Helm's Deep的城墙上,倒在族人的尸体间;ROTK中Rohan国王塞奥顿率领骑兵去支援Gondor而倒在战场上...战场不是我们精灵王子施展帅气箭法的做秀场,战争永远是残酷的。

当Helm's Deep深谷响起Rohan骑兵嘹亮的号角时,Frodo正和Sam举步维艰地在死亡沼泽里移向Mordor的黑影;当Gondor白城在邪恶火焰的燃烧中挣扎时,Frodo和Sam正在Mordor的恶土上踏上阴暗恐怖的蜘蛛窟;当Gondor与Rohan联军在黑门向Sauron发起最后一搏时,Frodo和Sam正在厄运火山灼热的烈焰中匍匐前行。

当一切希望即将破灭,当一切反抗即将失败,当命运似乎倾向一边倒时,Frodo完成了使命,销毁了魔戒。

小小的Hobbit,毁灭了小小的魔戒,挽救了一个大大的中洲。

原本Peter想在黑门那里给Aragon安排一场与Sauron的决战,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这是违背托尔金本意的”,Peter事后说,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Aragon回头的那一刻,听到的不是类似于“冲啊”之类的话,而是“for Frodo”,而最后的焦点,依然落在Mount Doom中Frodo和戒指两者意志力的争斗,虽然以Frodo在意志上最后悲剧性的失败告终,但他这一承担的过程本身就足以叫人肃然起敬。

故事结局虽然圆满,但却笼罩在一股浓厚的悲伤情绪中。

西去的帆船载着Gandalf和Frodo消失在天际,慢慢镕入金色夕阳的光辉中,耳边是悠长不绝的乐声,犹如理查·斯特劳斯在“黄昏”中谱写的那样,带着对过往的留恋。

我们再也看不到Frodo初时无忧的笑容了,旅程带给他灵魂深处的伤痕时间也无法消除,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像Sam那样,在Frodo最后登上船时,给他一个最后的拥抱,接受他回眸间给我们的祝福,然后目送他远去,任泪水悄落下...那种自然淡出的结尾,才是最叫人动容的时候,那些批评所谓的结尾拖沓,都是远离LOTR的核心思想而妄下的结论。

托尔金希望读者们做的,还是循着Hobbits的目光,去看待这一系列波澜壮阔故事带来的生命体验。

最后,当你看到他们重返久久盼望的故乡,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欢呼,依然是平静的生活时,你才发现原来托尔金和Peter用庞大故事阐述的只是小小两个字——和平。

一切终将成为历史,今天,或许无人再吟唱着游侠骑士的传奇故事,或许人们已经淡忘为了和平所付出的一切代价,电影恰好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戒迷们还将继续吟唱Frodo和小小的戒指——就像吟唱那些勇猛无敌,百战不殆的大英雄一样。

这一过程,也算是完成了托尔金所说的“神话的启蒙”了吧。

 9 ) 王者再临

高中时期看的剧,大概是因为和全班同学一起看的,所以对这部剧格外看好:见仁见智。

其实我也更喜欢山姆的忠诚,特别是第一部最后,他去追留下他的佛罗多。

但也觉得对佛罗多的设定恰到好处,一个主角有好有缺陷,这样比较真实,也显情节比较跌宕起伏,更符合严肃奇幻。

这不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主角不需要那么十全十美,里面的其它角色也戏份很重,对销毁魔戒有很高的输出

 10 ) 再说指环王

一部好的电影,必然会拥有几个固定的要素:美好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剧组成员.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一个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好剧本之上. 电影对电影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工具,只不过,用处不同.它可以是电影工业日进斗金的摇钱树,也可以只是用手摇摄影机拍下来的泛黄底片,但无论怎样,都承载着电影人对生活的思考. <指环王>,不知是否是"后无来者"但必定已是"前无古人".它注定是魔幻电影里程碑似的杰出代表.相比之下,不得不再说说那个"馒头",真搞不懂现在的媒体,难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真的可以无耻到指鹿为马?当初渲染的天花乱坠的"东方魔戒"不知骗的多少观众让钱包流血,更让心灵受伤.似乎华丽的外表下是毫无思想的骷髅,难道时间真的可以改变那么多?当年的<霸王别姬>的成本有多少?可能不及这部"东方魔戒"的一个零头,但很可惜,法国人最终把金棕榈给了"霸王",而不是什么鲜花盔甲. <指环王>好看,但争论也大,很多人把它当作纯粹的魔幻电影,但实际上,影片所展示的东西远远超出了魔幻的范畴. 通过<指环王>,彼得.杰克逊向我们展示了电影艺术最令人着迷的特质:一种让人彻底忘记现实的逃避主义充满古典气息的哥特式建筑,融合了北欧神话,希腊神话乃至盎格鲁-撒克逊神话的元素.加上大气磅礴的瓦格纳音乐.充满莎士比亚风格的对白,彼得以其融入这些众家之长的导演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马行空,充满着神奇瑰丽色彩的世界,一个影射现实却又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男人是绝对的主角,虽然亚纹这个角色为整部影片增加了一抹亮色,却不能改变影片以阳刚为主的基调.充满着阳刚之美的建筑,阴晦的天空,雄峻的山脉,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连音乐都有着一股热血的味道,这确实是一部男人戏.但当我们看完全片,就会发现最打动我们的并不是宏大的场景和眩目的画面.而是那种在黑暗中依旧可以看到光明的希望和在失败时依旧坚持成功的信念.这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怎样强大的黑暗,都要有坚持正义的良知和勇气. 再说佛罗多,他不是传统意义上力挽狂澜的英雄.他似乎也不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力量而且可以抗拒一切诱惑的伟大人物,在电影中,孔武有力的阿拉贡,睿智潇洒的精灵射手似乎都比他更适合去承担毁灭魔戒的任务,就连那个固执的有些可笑的矮人都比他更有力量.但作者托尔金坚信小人物一样可以改变历史.因为成为伟大只需要坚持信仰,魔戒其实是一种很广泛的寓意,魔戒的"魔性"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那就是人类的贪婪.在现实中,魔戒随处可见,金钱,美色凡是诱惑你心志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你的魔戒,当你成为贪婪的奴隶,你就变成了咕噜,而你战胜了贪婪,那你就成为了伟大的佛罗多. 其实,面对魔戒的诱惑,佛罗多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更有勇气. 但在影片的结尾,至尊魔戒的毁灭并不是因为佛罗多战胜了它邪恶的力量,相反,是贪婪的欲望让咕噜同魔戒葬身于末日火山,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作者内心的悲观. 影片的故事比原著要简单,导演一反常规,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结构来阐述这一在西方世界堪称家喻户晓的著作.影片中,善恶黑白的界限十分清晰,善良的正义的总是美好的,邪恶的黑暗的总是丑陋的,这样的结构让人不禁想起童话故事中英俊的王子战胜邪恶女巫的套路,这种套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广范围的观众的需求,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原著了如指掌,所以,要使观众不至于对影片觉得费解就需要情节简单化的处理.这一点,我们的"馒头"却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无奈,本来电影是要承载一些寓意,正因为这些寓意,电影本身才可以升华,但如果贪心过大,想弄的"博大精深"那就很可能成为笑料,因为什么都是,也就什么都不是. 博大精深?也许,看上去很美 至于指环王的画面,我不懂专业的特技知识,只是知道,它很好看,而且所有的盔甲都是剧组人员手工制作,据说很多人的手指因此而磨没了指纹,在多场拍摄中都有演员受伤,但他们都坚持完拍摄,比如饰演阿拉贡的演员在一个踢开半兽人头盔的片段拍摄中就因为用力过猛导致脚部骨折,但一声没吭,仍旧坚持完整组镜头的拍摄,直至结束.正因为剧组人员以其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去完成拍摄工作,所以我们看到的画面都是浑若天成的流畅.影片拍摄地是新西兰,剧组人员没有破坏当地的一草一木,反而是影片让新西兰的旅游业大热.反观国内的那帮子野兽,好好的人间仙境让他们糟蹋成惨不忍睹,恬不知耻地一走了之.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对电影本身精益求精的伟大,还是在电影之外所表现出的崇高,<指环王>都无愧于它所包揽的奖项和票房

《指环王3:王者无敌》短评

大屏幕上看全景和大远景史诗场面实在太壮观太美了,在王者归来之后用二十分钟的篇幅去叙述最不起眼的霍比特人的平静生活太温馨治愈了,远行的航帆掀起的涟漪之下是金黄色的希望与回忆。整体运镜无法挑剔,虽然动作戏过多让我有时无法专注,但依旧会被古典主义的英雄叙事所打动,被霍比特人的纯真,被人类虽然时常被裹挟在黑暗之中,但从不放弃希望,团结起来共同打到邪恶而感动。以及弗罗多是不是INFP啊呜呜呜,每次看到他的眼睛都有一种直击灵魂的震撼,每次看到他坚定的fi我都激动感动得热泪盈眶。精灵,矮人,人类团结起来不仅仅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更是在为这样一颗纯粹,毫无杂质,愿意背负着一切,去主动卷入一个黑暗的漩涡,牺牲,任由黑暗面吞噬灵魂并与其不断斗争。那么就为了历史,为了信念,纯真,为了人类的希望和生生不息而战吧!

3分钟前
  • 小满
  • 力荐

剪辑、叙事节奏和人物塑造稀烂。不间断的内容只有台词。如此水准也是奥斯卡最佳影片,足见好莱坞看重的永远是立场而非影像,即便那个立场是用嘴说出来的。

8分钟前
  • 镜头乐园
  • 很差

宏大叙事让人觉得疲倦,动不动就“War!”其实说破天也不过是千百号人,新西兰南岛那么大的地方,有名有姓的人总共也没死两个,还不是坏人就是求仁得仁。从一开始就很明显的各种基情至此大爆发,还怕大家不明白,最后frodo给sam的信干脆写道:you can&amp;#39;t always be torn in two。也太不含蓄了。

11分钟前
  • yuanhan
  • 还行

我就没觉得指环王好看过嘛囧

15分钟前
  • 九°
  • 还行

节奏太拖了,辛辛苦苦一路过来,扔个戒指还墨迹,我要是那胖子一脚给俩全踢火山里

20分钟前
  • E43
  • 还行

-Sam真是全世界最好的朋友-弱智设定+傻13剧情+莫名其妙的进展+一般的演技

25分钟前
  • 爆炒透明胶
  • 较差

看了一个月,真心不喜欢

30分钟前
  • 柠檬精
  • 较差

魔戒系列算是比较经典的作品,指环王是开启了中国对于国外魔幻世界想法的大门,完全是给我们传统的中国人一种全新的视角,小妖怪、小仙子等等,这些经典的角色充斥着我整个童年生活,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什么都想讲述,又什么都没有交代清楚,不是整个故事叙述的不清楚,而是拍摄的时长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实在是太冗长了,没有哪个观众会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在一个电影院里静静的坐上四个半小时,这时候你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爆米花和汽水这么简单的食材了,也许你还要点上一份美团外卖,因为这种时长的电影一定是会跨越一顿饭的,主人公没有什么特色,看起来没有很大的主角光环,倒是那个小妖精给我的印象挺深刻的,这应该也是人物塑造方面的失败,但是这个系列确实是开辟了一个非常好的头儿,希望今后的作品不要给前辈蒙羞。

32分钟前
  • 茶水坞
  • 较差

虽然你们都嚷着是神作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看,沉闷想睡觉,一星是加给精灵的

36分钟前
  • momo
  • 较差

甘道夫语录:“只有傻子才心怀希望”“现在勇气是你们最犀利的武器”“死亡不过是每个人必经的另一条路罢了”冷兵器时代的战斗的血腥与残忍…烽火传递的场面实在太有史诗感了!不许咕噜再喊山姆“胖霍比特人”!呜呜呜我们的好山姆。金雳好可爱呀~“最猛的矮人赢定了!”亡灵队真的太无敌了,太无敌了~对大象,谁特么能打赢啊,真是人类的史诗战斗。没想到刚铎的王子和洛汗的公主在一起了,我支持!最后大家的分别我哭得不能自已,新的冒险在等我!

40分钟前
  • Sherry在努力
  • 力荐

i can&amp;#39;t carry the ring, but i can carry you. !!!4个多小时太特么精彩了!!平凡的人也可以成就伟大,各种戳泪点。 三部曲,加起来超过15个小时,天知道我有多么不舍得它完结。

44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指环王123是某一年疯狂英语到我们学校搞夏令营,其中有一天电影日,连播三部,然而我看睡着了。

46分钟前
  • 小枫
  • 还行

我就不明白甘道夫升级为白袍巫师了怎么不爱使魔法,改成肉搏战士了。一直期待他使一招毁天灭地……

49分钟前
  • 无所谓
  • 推荐

大梦一场…没有任何词汇可以形容我刚看完指环王3的心情,宏伟世界观下所呈现出的中土,是影史上最具魅力的世界,无论哪一方面,指环王3都好像没有缺陷一般完美,让人沦陷其中,久久不能平复,所有人如繁星般璀璨,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这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最佳的结局,没有任何词汇能形容这部史诗的伟大,完全不知道说什么,根本控制不住情绪和眼泪,就像酩酊大醉后夜半空虚的灵魂一样´

50分钟前
  • 力荐

真不行了。两刀砍死一个戒灵,还是那么大的小刀,逼逼逼逼不断逼逼没用的,哭哭哭一会儿来场前后没有任何感情铺垫的煽情戏,人山人海全是人,我就是特娘打不死。佩服,高。三部就想看咕噜角色的贪念怎么处理,如何成为这样,以及甘道夫第一部说的伏笔好像有什么了不起的命运。呵呵,不愧是大片,哪在乎角色发展和性格,打就完了。感觉权游真实进化得太好了,即使是扑街的最后一部。还有,你们那么牛逼的特效能整点儿人看了不反胃的吗,那蜘蛛走就走了还出来再溜一圈是怕对不起建模师吗?能不能把特效用美点儿啊日。包括各种整妖魔鬼怪的大片儿。

55分钟前
  • pissimismser
  • 较差

不知为何很不喜欢霍比特人那条线……拖沓啰嗦 但又不能不要 人皇那条线最喜欢了 真正的气势磅礴(P.S.从冰火追过来发现魔戒当真是真善美极了(P.P.S.甘道夫升级之后为什么还是用法杖打人 一直在等着他念咒语发大招荡平敌军来着

58分钟前
  • Qing
  • 推荐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场面和特效做的很好的电影,但是剧情很一般啊。没有什么费脑子的地方。这片子有一个特点,大家的脑子都特简单,实现都不商量好却配合的非常默契,而且一个女的能杀死戒灵,非常理想化。而且从第一部就能猜的出结尾:肯定是魔戒被顺利摧毁,人们赢得了胜利。额,也可能是我看了太多惊悚

1小时前
  • 赖涛儿
  • 较差

所谓史诗便是如此。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冗长而乏味的史诗级战斗终于结束了。

1小时前
  • 上官良成
  • 较差

即使在一起喝过多少次酒,逛过多少次街,掏过多少次心窝,共度过多少时光,许多人还是没能拥有一个能背起你从地狱走向天堂的朋友。为什么我不爱看指环王,即便十多年前我接触了第一部到此刻重温,仍旧找不到欣赏此类剧情片的感觉。

1小时前
  • Siumanzi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