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3年9月30日。
“莫比乌斯”,存在于真实世界之中。
不管金基德拍什么题材,都是很认真的作品,用“变态”评价这作品,只是依据电影表象。
人性善恶、犯错与救赎,爱与性、情与欲;人间戏剧,尽在佛眼。
不管金基德的电影呈现什么画面,内涵总是让人深省、回味。
乱伦故事,表现得这么自然而真实,很难得。
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卡夫卡》里,也有一段表现乱伦,个人觉得没有金基德的手段高明,关键在于对情感流势把握得是否精准。
村上智商似乎要高于金基德,他的世界观强大而健全,几乎是看透宇宙的人。
而金基德对情感的悟性却略胜一筹。
金基德2012年的电影《圣殇》,也有乱伦镜头。
暴力催债为生的单身青年家中,来了一个女人。
女人说她是他母亲。
青年不相信,用各种残酷手段逼迫女人,让她承认是骗她。
使尽各种手段无用。
青年最后说,要强暴她,只要她承认不是他母亲,他就会作罢。
结果,女人无法承认不是她母亲,他进入了她身体。
金基德的电影题材关注社会边缘人群,比如流浪汉、催债人、妓女、罪犯、僧人、捕鱼的、卖狗的……他的电影里总会出现这些,在现实中不在人们的视野里、也不被关注的个体。
他对边缘人群的关注方式,不是要表现这些人生活有多艰难、职业有多不堪。
金基德的方式是专注于情感。
相比之下,世上一切存在,情感是最复杂也最难表达、表现的。
金基德就在啃这块硬骨头。
他用电影告诉世人,忠实于自己的情感,也许会伴随痛苦,但同时也会让生命获得尊严,甚至变得伟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边缘人物在他的电影里能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辉,而不是只有卑贱。
与专注于情感相对比的是,金基德对语言使用的审慎。
我们知道,情感是人类出现时甚至在低级动物阶段就具备的,语言和文字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建立起来。
无法证明现代人类情感是否比古人更复杂,而语言无疑是越来越丰富。
语言对于情感传达与改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金基德似乎对语言的功能兴趣不大,所以他的早期影片就很注重台词的简化,到这部《莫比乌斯》,几乎成了“零字幕”。
金基德不是神。
他会犯错,也会拍不经典甚至不成功的作品。
话说回来,哪位导演没有差劲的作品?
谁的人生没有败笔?
而对待这位绝世仅有的电影天才,以及他的作品,应该宽容、爱护。
最应该对作品苛刻的人是导演本人。
看过纪录片《阿里郎》的人,会相信,金基德这样的人,不会拿镜头来糊弄人。
你可以说,他不懂世界上一切“存在”的意义,但他在坚持用电影思考生命、情感以及整个世界。
他可能没有答案,但是他始终保持虔诚的姿态。
一个纯粹追求电影艺术的导演。
观众应该做的,是发现和完成。
电影艺术作品,需要在观众的审美过后完成创作。
真正的烂片,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电影。
而金基德的电影,不管遭受咒骂或者赞扬,导演的才华和作品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当世。
百年后,依然会有人喜欢这些电影。
一条纸带,扭一下,两端粘合,就成为一个“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看似有两面,实际只有一个平面,在上面走,永远没有尽头,只能一再回到起点。
这对生命是一个极佳的隐喻:重复。
重复犯错。
重复别人的生活。
重复痛苦和快乐……最为悲剧的是,面对这种重复,人们往往没有能力改变或另避蹊径,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金基德最重要与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认真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以此种形式进行严肃与热诚的思考;至于他影片中所表达的观点能否得你心倒是其次,重要的是他思考了。
永远别以为艺术无需思考。
看完金基德2013《莫比乌斯》。
性与暴力是金基德电影的重要主题,但窃以为,在其电影中,性更重要,暴力是性的引申。
其电影虽向不乏重口味,虽然,这部片子仍是极为残酷与出格,挑战我感官的极限,几次都欲关掉不再看。
性的问题从来是灵魂的问题,只有现代人才认为性与灵魂无关。
性的苦难是灵魂的苦难。
大多成熟的宗教都认为肉身与灵魂是密不可分的,人只要还存在肉身就不可能得到灵魂的真正的、彻底的自由,人对待肉身的态度就是对待灵魂的态度,作为肉身的焦点之一的性,更与灵魂关系密切。
放纵肉身即是放纵灵魂,造就现代人的轻浮与灵魂失丧;节制肉身即是节制灵魂,造就修行者的圣洁,这自亦非易事。
因为爱,男人女人创造了下一代,人类得到繁衍,社会才能发展。
爱也毁灭一切。
看到电影中有僧侣的出现,在一家古玩店?
门口叩拜,大象?
我想到异国的神话中 关于湿婆的传说记得好像也是有乱伦的戏码在里面?
记不清楚了。
电影真的有点雷人。
是不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作祟?
这些看似荒诞无法理解的行为有了最直白的表现人类自古就不是一夫一妻制。
自然界中没有这样的自然定律,是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偷吃了禁果懂的礼义廉耻的人类 规定的。
伦理?
道德,你可以不遵守,但你会被社会厌恶,唾弃,不耻。
小时候看过日本的一套漫画,《婆娑罗》 里面朱里得知深爱的更纱是敌对首领的时候 说过一句话,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爱你,哪怕你是我亲妹妹。
艾玛,这该是有多爱啊 ? 我觉得我这辈子都无法感受那种爱到连道德伦理都可以摒弃的爱。
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喜。
莫比乌斯环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
也许金老师这次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不定向性,每到一个以为可以落段的点上就分支出一个新的矛盾。
妻子与情人,儿子与父子,情人与儿子,儿子与妻子。
欲望的永不满足与伦理道德底线混乱。
最终走向毁灭。
儿子最后大彻大悟,除去祸根,诚心向佛。
尘归尘土归土。
话说金老湿这次拍摄怎么这么小成本啊。。。
连情人和妻子的演员都用同一个。。。
比起上一部圣殇 实在不在一个档次。
原本想给两星,看在演员演技都还不错还是给三星。
本来想上豆瓣看看大家对这部影片的解读,母亲和情妇其实是同一个人扮演的隐喻着什么之类的(这个对脸盲的我来说是很新奇的发现),无奈看到的大多是对该片批判和失望的言辞。
抛开故事的逻辑不说,在观影过程中某些情节和场景确实让人感到极不舒服,甚至有呕吐的冲动,现实总是这么残忍地让人不忍直视吗?
镜头和剪接有明显失误,不够流畅,少了金导作品中一贯的从容。
没有技巧地讲疯狂的并不多见的故事只会让观众无法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导演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建起来却坍塌了,彼此无法连接,电影本身也就变成了无意义的存在。
阴暗的我想到该片的一大用处就是警醒一众对婚姻和家庭不负责任的人,毁灭,其实是一瞬间的事。
金基德真乃鬼才导演。
个人比较粗糙的见解是《莫比乌斯》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东亚化”“现代化”的重构。
在电影的最初和最后一幕,那个满是佛像、彩俑的各类雕塑的橱窗代表着某种“东亚传统文化”的沦陷,那些本该被摆放在神龛或某种祭祀场景中供奉的物件,如今只得栖居于路边的杂货店,这意味着“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代表“礼”的宗教属性被“资本”的商品属性所取代。
电影是非典型的“弑父”结构,俄狄浦斯神话中的王室操戈转化为发生在现代核心家庭中的伦理悲剧。
随着父权的衰颓,“歇斯底里”的“母”的反抗的威胁则不容忽视,妻子挪开本代表着父权秩序的雕塑(不能仅简单看作佛像)拿出“刀”衰微的“父”所让渡出的权力,挥向丈夫,然而“父”的强大仍然轻易阻挡住“母”的反抗,所以刀尖的指向自然转向了“父”的继承者“子”,然而“子”还并没能继承“父”的权力,被“母”所阉割。
本该对子产生阉割威胁的父被母取代,这点也象征着如今普遍的男性对女性的阉割恐惧的时代症候。
被阉割的“子”在父权社会无法获得身份的认同, 所以他便滑稽地模仿“强奸者”来强行修正自己的性别身份 ,甚至用一种“自残”的方式,委托情人将“刀”插入自己的身体,这时“父权让渡的权力”暂时性地填补了“被阉割的阳具”。
愧疚的父亲将自己的阳具让渡给了儿子,然而”父“的权力(性欲)无法被”子“所继承,而当“母”不得不臣服于”子“所携带的”父“的权威,嫉妒的真正的“父”不得不进行了自我毁灭,父权制下的核心家庭神话宣告破产。
由于“父”的自戕,“子”终究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弑父”,则枪口对准父亲的阳具,以一种“自我阉割”的方式完成了“弑父”的结果。
最后儿子对佛像的膜拜,代表着原本自律式的父权传承被病态的“子”的“求佛之旅”、一种“莫比乌斯”式的虚无的追逐所取代。
当生活失去了修辞,那么一切的行为都是性欲的”能指“,人类的动物性暴露无遗,然而影片所展现的”弑父“结构又是高度的文化产物,所有的角色无一不充当着某种性别符号,性欲被编织进父权秩序的社会属性当中,构成了性欲的”所指“。
影片不设置台词,人物也没有姓名,抛去影像,所能听到的只有哭喊和呻吟,唯有几声”枪响“强调了人类的“文明”存在,那发生在”弑父“的最终时刻。
以上。
一次血腥与暴力交织的殉道 冬冬简评《莫比乌斯》本片拍摄于2013年由韩国著名导演也是本人最喜欢的导演金基德执导。
金基德变了不仅仅是风格改变了,人也改变了。
从处女座《鳄鱼藏尸记》来看影片风格偏灰暗揭露底层人民的生活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
人物动作激烈,缺乏语言的交流,人物性格偏执乖戾,不愿妥协。
整个影片视觉风格强硬,没有太多的固定长镜头,多运动长镜头整个影片的运动风格明显。
之后的影片中性的元素逐渐凸显,这与金基德导演的个人经历有关,金基德的天主教信仰让她心中女性的形象十分神圣,参照影片《圣殇》而且金基德从小就生活在父权主义的笼罩下,父亲给予哥哥很大希望但是哥哥的失败让父亲把怒火发泄在金基德和母亲身上。
所以在金基德的影片中家暴元素也不时出现《空房间》金基德的父亲的形象曾经出现在他的《收件人不详》里父亲的形象。
回到本片莫比乌斯片名很有意思是一个从头连接到位永远也走不出去的环,恰好对应佛教中的因果循环这一主要命题,具有一定的宗教意味。
本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阉割和救赎的故事,父亲出轨后,母亲精神失常,想要对父亲进行阉割后不成随即阉割了自己的儿子。
父亲因为赎罪,阉割了自己,将生殖器官移植到儿子身上。
最终儿子将罪恶的工具伸向了自己的母亲被父亲发现引发了一场惨案。
本片的隐喻到位,片头母亲喝的红酒,体现出他们家生活较为优越,也体现了母亲的忧愁和对于生活的无奈,对于丈夫的出轨表现出来的无力感,也体现了母亲对于性的渴望。
摆放在母亲身旁的狗也与母亲和父亲的形象所对应。
其一狗的意向是生命力的体现表达故事的主旨“性”狗对于人类的忠诚是历来被人们称道的但是在这里狗不是作为忠诚的象征而是一种反讽的作用通过忠诚的看门狗来表现父亲的出轨而母亲只能在其旁边喝酒。
其二狗再次也是导演对人类的动物性的讽刺,狗的雕像也暗示了母亲的狗性,正应了中国的古话狗急了跳墙。
在本片中的具体体现为母亲对儿子的阉割,母亲与父亲的厮打也让人不仅联想到狗打架。
主人公家里的一幅画表现了母子关系,画里描绘了一个母亲背着一个小孩子,表现儿子的性格中的软弱和无能也能够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依赖,也就是弗洛伊德式分析的中心理论-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 请参照《编剧心理学》第一部分弗洛伊德第一章。
]可以是婴儿期的对于母亲的依赖的延伸这为后面的母子乱伦情节做出了铺垫。
生殖器在本片中的隐喻更多,在多数情况下生殖器都是处于一种罪恶之源的状态,这不是‘生殖崇拜’而是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性禁锢[ 人对于“未知的、可能产生巨大负向”的两性价值的自然力量或社会力量,将会产生性禁锢心理,并且极力逃避它的驱使,同时恐惧地注视着它所产生的后果。
性禁锢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就是两性之间的合作实行一夫一妻制]’表明了导演对于生殖器的态度。
而生殖器在原始人类中最早的意味是种族的兴盛。
生殖器也是生命不息的意向而阉割后生命的火焰也会熄灭。
佛的头像在家庭的走廊上摆放产生特殊的意义。
佛头像是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佛教里‘万恶淫为首’的观念但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佛头下的刀即使杀生的象征。
对于佛教的忠诚和背叛集于一家。
佛的外表下隐藏着杀生的心。
而佛的审判也将会来临。
总体来说本片的亮点和缺点一样突出从对于影片的受众具有限制。
过度的卖弄血浆和性和伦理。
也体现了金基德本人心里的变化。
也不能一味的否定本片。
希望观众以一颗批判及分析哲学的心去观看本片。
最后用一句话阐释本片“缘起性空”
这片让我死等了好几个月,如今终于能看了。
虽然有点失望没有超越之前的圣殇,但我还是很欣慰没有被禁。
习惯了一条道走到黑的金老湿这次依然没有跑偏,主题永远是罪恶与救赎。
无对白的压抑画面贯穿了整部影片,一家人周旋在一条罪恶的莫比乌斯环上,最终儿子还是得到了救赎。
金老湿曾说:“电影中的人物不说话是因为他们都被深深地伤害过,很多人拍电影的时候会把人们不喜欢看到的东西去掉,但我觉得应该要表现出来。
”在看此片途中我并没有大笑,因为我看到的全是悲伤。
他拍的不是情色片,如果你觉得是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电影的问题。
我尊重金老湿,尊重他毫不避讳的把人性最阴暗的那面再次展露出来,尊重他的每部影片,尊重他对人生的理解。
也正如金老湿所言,人生就是自虐、施虐和受虐。
影片一开始儿子被母亲给阉了,然后父亲发现原来切除了男性生殖器官之后,是可以通过让皮肤摩擦出血或者更加极端的方式置换得出性高潮,于是他教会了儿子,也在将生殖器移植给了儿子之后借这种方法满足性需求。。。
看着片中的三个男人依次通过这种方式,将身体弄得体无完肤之后获得过高潮,这是最初一个重口味的地方,幸好导演没有把石块摩擦皮肤的声音弄出来,不然更加恐怖。
第二个重口的地方是母亲和情人对于儿子和父亲之间关系的影响,母亲和儿子的情人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并且曾经还是父亲的情人。
当儿子发现自己即便是通过移植了生殖器也无法对情人产生高潮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对于母亲却可以产生高潮,于是这个时候又产生了一个命题,就是乱伦。
值得注意的是母亲的手第一次给儿子打飞机完成后两个人都哭得很惨,当然还有极度愤怒的父亲,因为换用俄狄浦斯情节,这个时候,儿子已经弑父娶母了,再说的通俗一点,整部片子,父亲和儿子一直在共享同一位情人,好变态!
第三个重口味的地方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在韩国,如果切除一个人的生殖器并不犯法,因为当男人有性需求时只要通过一把刀插进自己的身体同样可以获得,切除者并不会因此坐牢,于是不难发现最初强奸情人的那个男人三番四次都来找情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满足。。。
第四个重口味的地方是当父亲发现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男人,以及作为一家之主的资格之后,选择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之后自杀,虽然曾经几次将枪口指向过自己的脑袋或者是裤裆偏偏这个时候,儿子梦见自己在和母亲放纵,所谓的血缘和人伦在这个时候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欲望此时被放到大了最大的地位,在道德和情感面前,欲望与罪恶才是主宰。
儿子醒来时颤抖地发现家中的变故,最终也一枪射掉了自己的生殖器,好吧,这万恶之源得到彻底铲除。。。
影片从一开始就把刀这个意向置于佛像之下,因为刀是工具,是触发罪恶的帮凶,仿佛在预言宗教至少可以抑制一部分的罪恶,但是并不能完全压制住,后来母亲走在街上看见有人在佛像前跪拜,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当她再度回来后似乎是平静的,在沉睡中显得安详,但是这也只是暂时的,罪恶的源头变得越来越不受控制,于是后来母亲索性把佛像一把甩在地上,变得不再顾忌任何东西,而最后儿子又再度在佛像前跪拜,因为此时的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犯罪的机会,这个时候,他的脸上出现一抹诡异的微笑。
整部电影概括成一句话:都是阳具惹的祸。
有男根是家庭得以维系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家庭不稳定的导火线。
没有男根家庭就彻底分崩离析了。
所以导演就男根的存在,阉割,修复,再存在,再毁灭的顺序循环往复地探讨男根是存在好还是缺失好,最后的结论留给观众自圆其说。
本片中含有俄狄浦斯情结的隐喻,夹杂着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而且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对白,个人影像风格非常突出。
是一部以重口味为形式,探讨家庭,人性,伦理的虐心影片,口味清淡的观众不推荐观看。
还是觉得,电影不适合这种符号化表述方式。最令人吃惊的不是情节,而是全片无对白
欢迎大家参加切JJ比赛
看了那么多金基德的电影【并没有几部,最喜欢的还是空房间【男主的原因么==,可能是因为那部里面暗示性的镜头最多而直白的东西最少,这部实在是触不到点,最多3.5星,话说对韩国女人脸盲有救么,我一直以为那小孩在杂货店把他妈QJ了,还在感叹我操那么快就神作了,话说确实类似拜访者Q+感官世界
这故事真他妈的绝...
打五星的请出来谈谈人生
地球人已经阻止不了金基德了
神作啊.....当爹的外遇之后当妈的阉割当爹的未果直接杀到儿子房间阉掉儿子...棒子这电影简直就是下三路无节操乱伦大作
按照前作《圣殇》的标准来说,本片简直做作的要死,其无对白设置更是做作,完全没有《空房间》的意境,也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离奇狗血的情节还好,角色反转设置也还行,只是有些隐喻用多了也疲劳,总之,金基德这一次真的很失望。。
金基德的片子里非常不喜欢的一部,整个电影给我很脏的感觉。刻意做作的沉闷和神经质,还刻意的在这么变态的情节里完全不暴露男人的下体(电影的主题),用粗糙的石块摩擦身体到鲜血淋漓而获得快感即可惜又很可怕。
病态的有点可笑,极端的有点滑稽了。片中摩擦皮肉达到高潮的段落让我想起了某小说中的全身皆屄眼、全身皆JJ的佛教至高忘我境界,金导这么严肃和煞费苦心的探究性和人性的关系,可一想到这只屌的神奇经历,怎么都让人想要发笑
电影本身就不多说了,依旧是一个无旁白无对话,想法极端,禅意,性,生死,暴力十足,关于杰宝的故事。好奇的是为什么叫莫比乌斯,这跟拓扑学的莫比乌斯带有关系么,是否莫比乌斯带的特性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再联想到好多同学都要拍性,拍自杀我就觉得 你 们 还 是 省 省 吧
变态的一家人
不用台词就能征服你的,一个是蔡明亮,再一个就是金基德。小男孩演的很出彩
金基德,离CULT片专属导演不远了。强烈推荐他跟拉斯冯提尔合体。一个是个人拧巴,一个是集体拧巴。以前的金基德还有点意思,现在越来越没法看。感觉跟没读多少书,一天到晚就这些奇情拧巴剧,剧作问题太大。也没啥手法,拿个DV就拍了的感觉。忘了从哪部开始,我对他由粉转黑。这部还不如圣殇。。。
金基德这是紧追三池崇史的节奏么我草。
导演的深度和演员的演技都可以看到 就是有点太重口味了..
原始欲望。轮回之苦。
全片没有一句话。我还去找字幕资源,我去。
第一次看韩剧不要等字幕
通过极端的故事架构来表述家庭与欲望的扭曲造成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是如同莫比乌斯环一样万劫不复的,太高能,欣赏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