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故事,没那么多的大道理! 主人公其实就是一个很犯贱的渣人。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要去, 最后大快人心的是,成全了主人公... 你说你都死了,还能享受高福利的生活待遇,都市的生活,善解人意并宽容的娇妻,这等美事活着的大多数人都不一定能有,天堂给了你。
你还要瞎折腾,还出轨。
还不想在这环境呆了。
最后大家商量后,一致决定成全你,你的追求就是苦寒之地,哈哈,结局笑死我了,真是大快人心啊... 片子不错,值得一看,其实就是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知足的家伙......
里面他找了漂亮老婆又和美妞劈腿,不知道他们做爱是不是也像喝热巧克力一样"没味道"?要是没有感觉为什么他切断手指知道疼?导演假设的这个世界是不成立的啊
想想你自己的人生!这是这部电影给你的启示吗?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是没有了所有的烦恼,忘记了所有的忧愁,但,任何事情都没有的感觉.还是要一个有着苦涩和快乐的现实!这部电影可以绝对的称的上是一部非常牛x的佳作!编剧的功力和导演的手法都让你始终感觉到一丝丝的悲凉和感叹!缓缓的叙事,讽刺的对话.呈现着最悲惨的生活!牛x的电影,牛x的的故事!
这不是让人愉快的电影,当然不是。
看到他手指被切掉的那一刻,我把屏幕黑了,因为我一个人在家,看这样的电影让我很难过。
为什么不看一些爱情喜剧片,然后感动一通,擦眼泪的面纸一堆?
但过了5分钟,又忍不住看下去。
人啊,好奇心使然。
虽然看似荒诞,但每一个场景,细想一下,的确是存在的。
这样的想法令我觉得难过,因为我不想承认世界有个角落是如此地冷,人心有时是那样的漠然,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
只是导演选择把这样的感觉抽象地用,直白地,集中地展现出来。
当他最终逃离那个城市,却进入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他是逃离了,但不代表他更快乐。
这是一个无法让你感到快乐的地方。
食物没有味道,喝酒不会醉,缺少明亮的色彩,甚至连做爱都索然无味........安德烈斯勇敢的切掉自己的手指,痛~可是第二天又好了。
他去卧轨自杀,被火车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痛~可是没有死。
当他发现一直和他偷情的女同事,对他并没有特别的爱意,他失望,感到苦涩。
正如周围那些有着冰冷微笑的人们,那个世界,只有他们才能安然生活,他们感受不到快乐,所以选择僵硬的微笑。
安德烈斯和另一个发现真相的人在即将破墙而出的时候被抓住。
一个选择沉默的妥协,另一个选择沉默的反抗。
影片的最后,当安德烈斯踏上一片寒风遍野的冰原时,所有的希望被破灭,一如此片从头至尾无所不在的冰冷感,如果你不接受虚伪的假象,那么你只能独自面对彻骨寒冷的真实。
其实在自杀的那一刻,这个结局已被预定。
《超完美地狱》的开头是一场索然无味的吻戏,如果影史上有关于吻的比赛的话,《天堂电影院》里曾经惊世骇俗的禁忌剪辑怕也不能坐上第一把交椅,毕竟一般人很难想到,亲吻这样美好的东西,原来除了美好、温馨、亦或者强迫、暴力之外,还有无趣的恶心。
男与女大口大口的交换着彼此的唾液,两双眼睛分别看向不同的方向,甚至为了张更大口的索取和吞噬而显得凸出且狰狞。
肉体因为过分接近却不含丝毫感情而野蛮,你甚至会觉得动物纯粹为了繁殖的交媾都比这有韵味。
潮水的声音是有进有退抑扬顿挫的,他们的体液声因抢夺和黏连而分外扰民。
一个孤独的、始终感到不满意的男人,在经历过一次自杀后,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天堂:这里没有道德负担、没有内卷压力,你的同事真心相待、你的领导对你的舒适尽量满足、你的爱人不给你压力、你的情人唾手可得。
可是当一切近乎天堂的呈现在男人面前时,他又开始怀念起曾经生活的社会:人们会抱怨、会期待、会有热巧克力、会有孩子的吵闹。
当他因为发现了地下室的秘密而不顾一切的砸开通往曾经社会的石墙后,这个世界将他放逐到了一片冰天雪地。
他曾孤独迷茫的来到了近乎天堂的地狱,现在他惶恐彷徨的被放逐到彻底的地狱。
或许这种风格才更接近我们认知中的北欧生活:抑郁症高发的地区,极夜与寒冷并存的国度,平静而冷漠的社交,只有这种幸福在痛苦中野蛮开化的世界,才会诞生出火柴光里冻死小女孩、心碎的鸟死在破碎的快乐王子身边这种悲伤的童话。
古怪的温暖一如片中专门负责迎接自杀灵魂的老头,为每个灵魂都准备了迎新条幅,而他永远在重复着上梯子、挂同一条条幅、拆条幅、下梯子的举动。
明明欢迎着每个飘零无措的灵魂,却在笑容里的每个褶皱中看到不屑一顾。
在永远是灰蒙蒙的世界里,你看不到一点多巴胺色彩。
人们被掩藏在灰暗的色调里,可是它以杰出的物质满足着大多数人的需求。
如果你不要求味觉、不要求音乐、不要求真诚、不要求争执,那么你会一直是快乐的。
人们随性的聚散,自己不会是谁的唯一,也没有人对自己重要。
人们礼貌而疏离,当你有任何怀疑、奇怪、乃至是执念,身边人会立刻友好散去。
也许一个纯粹的社恐到了那都会感到绝望,因为i人仅仅是不愿意将时间和情感浪费在无用社交上,而非是对人类社会的情感维系失去兴趣。
影片的画面和构图很有《德州巴黎》里的美感,只不过《地狱》里的孤独是被抛弃在风中的刺骨,《德州巴黎》里的孤独是行走在文明边缘的较真。
对于人类来说最美好的是希望,因为它的存在使得人们愿意放弃一切去尝试;而最可怕的也是希望,因为背负着它才会令人逐渐万劫不复。
打羽毛球的人在刚入境的灵魂眼里只是在一片荒郊野外之中,而在他们自己眼里却是在别墅房的院子里。
地狱犹如潦草永远写不清凶手名字的笔迹,暴风雨悬在你的半睡半醒中。
來自挪威的電影, 原名"Den Brysomme Mannen"一個亦天堂亦地獄, 亦生亦死的荒誕劇, 不是那種一看便喜歡, 但就是不會容易忘記的電影.第一幕印象深刻, 一男一女在地車月台上接吻, 接吻聲不絕於耳, 男女二人卻吻得沒有一丁點的感情. 那聲音是煩憂人的, 然後鏡頭一拉開, 原來是男主角的主觀鏡. 接著是地車衝來, 再一部衝來. 然後男主角跳軌. 之後一幕是他獨個兒乘著旅遊巴抵達一個陌生地, 是天堂? 是地獄? 有橫額歡迎他, 是個油站, 油站的牌被風吹著, 又是不停發出令人煩厭的聲音.在這個新的國度裡, 男主角Andreas被安排住處, 工作, 一切都妥當美好. 工作的地方可隨時自行午餐, 很自由, 同事間的溝通, 拍拖, 和情人的生活, 做愛等, 全都公式化, 很有規律, 沒有驚喜的平淡新生活. 然後兜兜轉轉, 男主角另結新歡, 打算離開情人與新女友一起生活, 對方卻又原來只把他視作其中一個情人. 之後又是地車一幕, 這回想再一死了事, 卻怎樣也死不了. 即使發現了從牆上的洞傳來美妙旋律, 然後掘洞也依然逃不了.電影荒誕但有趣, 雖有好些核突場面, 但導演以詼諧手法處理, 令觀眾哭笑不得.導演著重畫面的顏色協調, 近乎每一幕都很有心思. 演員的衣著, 燈光, 牆壁, 傢具, 擺設, 全都用同一色系, 很有美感, 亦強調了電影刻意要帶出的公式化主題.不少片段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無人的都市, 男主角自殺, 地車隧道中的他(下圖), 斬手指, 男主角抵達新天地, 還有每一個演員的面孔, 女演員的髮型(大都束起在後面). 音樂都是熟識的歌曲, 和畫面給人的陌生感形成對比. 另外, 男主角與兩個情人的感情描寫都很不同, 第一個是公式化的, 第二個卻有激情.不可以說是很喜歡, 怪怪誕誕, 但一定不會忘記.囊括挪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劇本獎. 還有其他獎項(Norway's Amanda Awards, Cannes Film Festival, Gerardmer Film Festival).
我喜欢这种主题简单,一路有思考,不会太复杂的片最后部分似乎在说,即使是到了地狱,别放弃,努力争取,会“起死回生”的但最后的那几帧画面,实在无耻,呵呵是一个心理学网站推荐我看的,不错
The thought of suicide is a powerful comfort: it helps one through many a dreadful night. --Nietzsche如果死了之后,灵魂还像生前一样生活,对我来说,将是无法想像的恐惧。
Andreas卧轨自杀,所抵达的那座城市,安宁平静,却寡淡无味,一如那灰色化的一切,每个人脸上的微笑看上去标准又残忍,接吻拥抱做爱不过都是程式化的,如他自杀前在车站见到的那对情侣,亲吻得再卖力持久,也无法抵达内心,只是在冰冷的平面滑动。
感情自然是不可能的,自以为是爱情的他为了办公室一个女孩出轨乃至和伴侣分手,得到的不过是每个人都很nice,他也不比别人nice多少的回答。
最后循着音乐和香味去刨洞,打到了尽头是一户色彩丰富的人家厨房,暖洋洋的阳光充满整个拥挤温馨的空间,墙壁上伸出Andreas的手臂,四处摸索,打翻了烤盘,拽回去一块糕点,如狼似虎般的塞进嘴里。
不乐意呆在那样一个完美却寡淡的城市,他被驱逐,到了一片冰川。
可怕的是,即便在那片冰川,他大概也是不会死去的。
永生是个诅咒,当一切都无法停止的时候,每分每秒都是酷刑。
《超完美地狱》是一部反乌托邦精神之作。
男主为了寻死决定卧轨,于是来到地狱,地狱的生活刚开始让他以为很美好,无偿提供的工作、住宿;同事们的友好;开放而有钱,又不麻烦的暧昧对象...但不久他就发现所有人物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虚假中,公司同事每日摆着同一张脸,干同一件事。
女人看起来开放、性感、独立自主,但实际上却无趣枯燥、只知日夜研究装修,滥交,穿白色制度的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来给社会送温暖的,而是冷漠、如机器一般无言的。
感受到危机的男主人公不禁去寻找“出口”,他先是再次寻死,却变成僵尸,不果后于是转而去挖一个秘密的地洞。
最后敲砸发现的一个透着光的洞象征着他们的出路,临门一脚却被警察抓走,最后带到一个冰天雪地中。
受他们的民族文化影响,北欧电影是冰冷、荒诞、后现代的。
此片从结构和剧情上来说非常完整成熟,具备了反乌托邦拥有的符号,对立元素,一些黑色幽默(舌吻)也蛮有意思,充斥着对现代精神文明的嘲弄。
但我最为看重的超现实和荒诞元素又不像罗伊安德森那么大胆,没有什么新意,对乌托邦主题的探讨又没有更进一步,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另外说实话,不论是中产阶级的困惑(如《第七大陆》)还是反乌托邦,我都难以产生同理心。
毕竟你们嫌弃的那个地狱,正是底层人梦想的天堂。
喜欢
21世纪版《美丽新世界》,没咋get到导演想要表达的,这部冰岛的电影似乎也符合了我对冰岛的想象(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冰冷),总感觉是套了个科幻电影的外壳在反思冰岛挪威这种高福利社会中那种缺乏激情(音乐,孩童,味道的丧失)的丧,物质条件已经丰足但是缺乏对应的温情,就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部分镜头拍的真有点罗伊安德森的味道,算是挺有新意的可能拍成短片更好
北欧人民的层次感就是不一样,直接跃升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顶层。正如当年拥有一切自由,你又会想念自己拥有的不自由权力了…
“超完美世界”不需要尼奥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适用于人和鬼。电影没问题,只是我处于贫困国家,人生观不能和电影立意苟同,地狱真的那么好,谁还想回人间
7/10 死亡只是另一個開始,主角死後來到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是完美無缺的,但是如此正面和積極的生活卻顯得特別的單薄,有時候殘缺才是完整,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感到快樂的城市,也是一個大多數人都迷失靈魂的假烏托邦。
一个人又死不了,过着要啥有啥的生活有啥不满意?非要爬墙洞,非要看小孩子,吃面包?最后被抛弃在苦寒之地
就是这样让你绝望
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2021年看的第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看影评也明白这部电影在说什么,可是完全没有必要呀!天堂地狱的电影看得多了,这部是个啥?本来想看个喜剧乐一乐的,这部哪里好笑了喂,而且还略血腥。差点看睡着了。
贪得无厌。永不知足。活着的时候不管不顾只想死。死了以后又总贪念活着的时候的美好。
电影本身没啥,但一看主创的立意,妈呀,是过的太闲了是吧,自己空虚就怪自己怪高福利干啥,想要hard想要痛苦想要你所谓的不空虚换本护照就好了,搞什么中二病凡尔赛味众人皆醉我独醒。
高端文艺片必备场景:地铁站台,酒吧,男厕所,玻璃墙办公室,两人餐厅红酒,整洁客厅沙发俩人背后看电视,夜晚街头,房屋正面带门,床戏。
那对恋人在没完没了的KISS,动静这么大还睁着眼睛真的笑死了
这种类型的片子是我喜欢的。何来的幽默?是残酷,对当今社会的批判。典型的北欧电影,四星!
“大部分人都是快乐的!”
很和谐
特不喜欢的一类
冰岛版美丽新世界,这个性冷淡的风格真是对我胃口。
很独特的世界观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