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执“绿茶”是“绿茶婊”简称,起源于2013年“海天盛筵”嫩模陪睡事件。
如今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着人畜无害,但实际很有心机,专门勾引有女友或老婆的男性的女人。
也就是说, “绿茶”这个词其实是形容女性的专属名词。
但实际上, “绿茶”是一种品质,女人有这种品质,男人也不例外。
如果你看过电视剧《春日暖阳》里的罗夏,你就会知道,男人“绿茶”起来,根本没女人什么事。
不是第三者,胜似第三者罗夏和话剧演员丁可芒是好同学、好同事、好兄弟,两人相识几十年,为了话剧奉献了自己大半辈子。
不过,在感情生活上,两人却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丁可芒有过两段婚姻,第二任妻子是著名演员姜叶,女儿则是很有才气的编剧丁沫沫,平日里父慈女孝,和老婆吵吵闹闹,生活过得很有烟火气。
而罗夏则选择了不婚不育,平日里养着一条狗,当儿子养,并且经常向丁可芒说自己单身的生活有多自由精彩。
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的感情,相反,因为姜叶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罗夏反倒成了丁可芒的树洞,心情郁闷的时候就找罗夏诉诉苦。
也正因如此,罗夏在丁可芒和姜叶的婚姻里慢慢失去了边界感。
姜叶不同意况南珊改《父与子》的剧本,所以在剧院门口和况南珊起了冲突,直接把合同撕了,罗夏气得要死,想直接冲进姜叶家里去骂她。
被丁可芒拦住后,他开始挑拨离间,说丁可芒软弱,难怪姜叶会欺负他,临走还骂丁可芒是贱骨头。
在丁可芒面前,他经常毫无顾忌地说姜叶的坏话: “整天号称自己正派、直爽,敢情也分人呐,对我那就敢一插至柄,对那些真给你气受的小鲜花们,也就敢在背后过过嘴瘾。
”
姜叶要丁可芒出席新闻发布会,澄清两人没有离婚,他当着姜叶的面各种阻挠,还说丁可芒想离婚想十几年了,早离早好。
虽然他不是丁可芒和姜叶之间的第三者,但是他做的那些事,不是第三者,却胜似第三者,对两人的婚姻极具破坏性。
人前好兄弟,人后捅刀客我原本以为,姜叶脾气火爆,罗夏和她不对付也正常。
但他跟丁可芒十几年好兄弟,应该会真心为丁可芒着想的。
但是,在罗夏身上,我不但看不到他为丁可芒着想,反而是看到他处处对丁可芒捅刀子。
在知得况南珊要改剧本,要让松杨演男一号时,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根本不去想《父与子》的剧本和出演剧中的父亲对丁可芒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只想稳住松杨。
在得知丁可芒私下去找松杨,可能导致松杨不会参演话剧时,他直接跑进课室骂丁可芒自私。
在丁可芒道歉后,他茶里茶气地说: “背后里捅人一刀,杀死了,然后跑到人墓前跟人说对不起。
”
后来,在知道陈姜戈要来演演男一号时,他明知道这样丁可芒会失去出演这部话剧的资格,但他也没有任何犹豫,反而高兴得不得了,彻底沉浸在自己导演的话剧由大腕出演的喜悦当中;丁可芒排练时扭伤了腰,他百般阻挠丁可芒去参加姜叶的新闻发布会,他茶里茶气地说:“可芒,今儿我就作为一朋友,咱不是什么团长代团长,我劝你一句,下午的会算了,就算你身体好好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我都不建议你去,为什么呀?
跟你没关系呀,你甭管网上说什么,他说得再难听,那是人家名人的事,人家名人自己都说,我担得起多少赞美,我就经得住多少诋毁,翻译过来就说,甭管是赞美还是诋毁,那都是人家名人专属的事,您一寻常老百姓,上赶着凑什么热闹啊。
”实际上,他只是因为担心陈姜戈不来,害怕丁可芒腰伤加重,到时话剧没有办法按时演出罢了。
可当听说陈姜戈说要和编剧见面聊剧本时,他明知道丁可芒还没回复,而且谈剧本起码要三四个小时,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在丁沫沫表明不会让丁可芒参加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地反复做丁可芒的工作;
《父与子》首场演出,陈姜戈突然失声,他不管丁可芒的腰伤如何,请求丁可芒来救场。
结果演出一结束,丁可芒就因为腰伤进了医院,可到了宣传的时候,剧团却对丁可芒这个人只字不提。
就连后来《父与子》的庆功宴,为了顾及陈姜戈的感受,他也不打算邀请丁可芒参加......如此种种,罗夏堪称“捅刀第一人”。
他清楚丁可芒的为人,清楚丁可芒最在意的是什么,但是他却一次又一次帮着其他人夺走丁可芒最在意的东西。
他从未真正替丁可芒想过,对于丁可芒的委屈、痛苦、无奈、失望,他统统视而不见,真的是人前好兄弟,背后捅刀人!
利己,才是他的终极信念自私,是我看这部剧时最强烈的感受。
尤其是对于罗夏这个人物,他在乎的从来不是什么戏比天大,更不是丁可芒这个好兄弟,利己才是他的终极信念。
作为京汉话剧团的代团长,罗夏太想赶快把团长前面的“代”字去掉了。
所以他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此为前提的。
他表面上与丁可芒关系很好,实际上是因为丁可芒是话剧团里的艺术指导,不仅是剧团里的台柱子,也是培养演员的能手。
丁可芒把自己最得意的剧本给他导演,他明知道丁可芒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知道丁可芒想通过这部话剧来为自己的表演生涯谢幕,但是他却从未真正去帮忙捍卫丁可芒的权利和愿望。
由始至终,他想的都是如何通过《父与子》这个剧,把跟了他三年的“代”字去掉。
所以,谁来演男一号对罗夏来讲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有没有票房号召力;丁可芒委不委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样能不影响陈姜戈这位大腕的心情,不影响话剧的排练和演出;丁可芒和姜叶幸不幸福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丁可芒还能不能为他提供价值。
看着他装得委屈巴巴的样子,问丁可芒到底是帮自己说话还是帮姜叶说话话的样子,真心觉得,一旦男人“绿茶”起来,真的没女人什么事。
---END---大家好,我是不执,心理倾听师,喜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视综里的人物关系和性格,希望和你一起看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主演 黄子韬 孙怡推荐指数 8.5剧情类 爱情类这部剧在追的时候就没有很连贯 剧中的争吵总给我一种很喘不过气的感觉 中年的职场焦虑 成年人在事业中纠结 娱乐圈的背后现象 家庭婚姻信任危机等等等等都是这部剧想向我们呈现的话题1.中年危机开篇之处姜叶在工作上被流量小花压制 话剧团代团长的升职之路 话剧团边缘人物何水努力评职称 这里的三个人对这件事情有全然不同的态度 姜叶是拼尽全力与中年危机对抗 到最后依然妥协 罗团长在里面的形象是自私的 在自己的升职之路面前可以牺牲自己多年的朋友 他对于中年危机的到来是保有妥协的态度2.娱乐圈现象这个剧是直视出娱乐圈的现象 流量小花用流量打压老戏骨 在影视剧中少了很多演技的存在 包括一些影视剧奖项背后的流量为王 话剧其实是我们影视行业关注度稍微比较少的一个方面 但话剧的专业要求都是最严苛的 呈现效果也是最好的 但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 其次孔亮这个人物 他前后的变化塑造的是很立体的 他的贪婪 攀比 被欲望和名气所蒙蔽 在这些之下 注定让他在这个行业内的失败“一个人能走多高取决于他的专业 一个人走多远取决于他的品行”3.婚姻现状感情线在影视剧中是必不可缺的存在 这里面最有看点的感情线是丁可芒和姜叶的那一条 他们对于人物内心的塑造很细腻 信任危机之后的分居 事业方向的意见不合 到最后互相成就 重新走回一起 在这段感情中能看到他们对于人生感悟之后的思考和心境 里面的感情线有四条 是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心境的 丁沫沫和松杨的感情 是互相成就互不影响的 他们给予对方支持和鼓励 给出正确的引导方向但从不干涉 丁可芒和姜叶的爱情看起来成熟许多 是内敛含蓄的但又会在日常中有小摩擦 另外两对的爱情 我认为都不是好的爱情 信任危机 在感情中掺杂利益 这些都是大忌整体来看 这部剧得和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深度 选角也有匹配这部剧的风格来选用大量的老戏骨 他们的演技可能不需要台词的加持 都能让观众狠狠共情 另外黄子稻饰演的角色与他本人性格十分相像 也有观众在弹幕中提到他所饰演了就是他本人的故事 正因如此 很难带入到他在剧中这个平行时空里的故事 他的表演会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但在老戏骨面前会略显格格不入
第一集集中体现娱乐圈矛盾对立面与乱象。
在众多无实力的流量演员中,松阳秉持着真诚的态度,认清自己劣势,像老戏骨学习,能屈能伸,弥补自身不足,老戏骨亦不吝赐教!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剧情贴近生活,真实呈现,揭示了市场导向下优秀演员的困境,但大家共同克服困难,顾全大局,砥砺前行,在利益与本心之间相互平衡。
首先阵容来说,除了黄子韬以外都不错,黄子韬的表演太浮于表面了,情绪转换太过于生硬,比如跟绯闻女友拍广告那里,还有就是和经纪人的对弈那里,然后再讲讲剧情和人设,那个姜叶的角色让我觉得是更年期,逮谁咬谁,人数字小姐害的你,你看不惯松杨干嘛,人家至少从头到尾都是对你毕恭毕敬的,尤其第六集结尾那里,我以为她意志多坚定呢,跟不良风气作斗争,结果经纪人送个礼,就妥协了,我以为沫沫跟经纪人谈合作是让经纪人改变想法不改剧本了呢(毕竟经纪人和沫沫谈的时候听说她是代表投行来的,立马丁总的叫,我以为是沫沫作为总监施压,经纪人不得已妥协呢),然后找他们道歉,说松杨就演男二,没关系,结果还是要改剧本,只不过赔礼道歉而已,而姜叶居然就开心了,搁这耍小孩子脾气呢,人打完一巴掌给个枣子就哄好了,目前能想到的就这些,简单说就是确实揭露了一些娱乐圈的坏现象,但是故事写的不好,角色也没立住,经纪人强制男主演男一,她作为金牌经纪人,难道不知道这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吗?
实力和咖位不匹配啊,就好比现实里如梦之梦,胡歌换成了肖战,路人是不会买账的目前看到第16集了,对姜叶这个角色,演员演的很好,但是我真心希望这种不正常的更年期弱智角色少一点,编剧编的不要太表面,把角色塑造的有深度一点,生活里大家都讲究面子,家丑不可外扬,一个有文化,有学历,老戏骨还是影后的一个人大庭广众之下跟泼妇一样骂街,真的能干出来这事情吗?
一个人荣誉等身之后一定会去考虑自己干的事情和荣誉配不配的上,俗称包袱,再就是沫沫,二十好几了,做事情这么任性的吗?
就因为顶了你爸的角色对老戏骨连见都懒得见了是吗?
退一万步说,老丁腰伤在这呢,老戏骨不演,谁来演,全团几百号人陪你玩呢是吗?
你爸都没委屈,你委屈,真够可以的,还有就是跟松杨的感情线,我没搞懂哈,怎么就产生感情了呢,莫名其妙简直,没有铺垫直接就暧昧了,之前完全就是普通朋友之间的交流,也没有亲密的行为
孔亮默默无闻时憋屈隐忍,出名后得意招摇,最后事发后不甘、崩溃、气急败坏,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伪善等等,情绪、表情、肢体、动作甚至服装、造型,都被郑凯驾驭很好,拿捏很准确,展现得淋漓尽致,非常棒👍🏻👍🏻超强的共情力让大家很当真,烦孔亮,跳孔亮戏,觉得他恶心,恨不得他最后被松杨打死,被关监狱一辈子出不来,这也变相证明郑凯演技不错,把孔亮演到位了👍🏻👍🏻剧本或许有bug,剧情或许不流畅,人物设置或许有极端,但从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剧,反映了圈内及社会的很多现状,有很多思考和表达,耐人寻味,值得静下心来看一看🤟🤟
郑凯饰演孔亮
郑凯饰演孔亮
郑凯饰演孔亮
郑凯饰演孔亮
挺好的,看了两集,黄子韬不错,某些台词写的还有点小犀利,我是第一次看到把群众演员和司机的名字打在演员表上,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剧是有诚意的!
孙怡能看出来还可以不出戏,于晓光微发福,目前像渣男一个哈哈,个人观感,欢迎打脸!
其中的老演员们演技不错,属于正常现象,以后再来评价!
当代都市成长励志剧《春日暖阳》将至,曾用名《新名利场》。
演职人员阵容强大,绝对是上星剧的配置。
敬畏艺术励志成长这个题材,既有职业代表性又有话题讨论性。
适合各年龄段的观众。
剧中有关于职业的思考,有情感方面的纠葛。
导演是执导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剧集的刘家成。
编剧是改编过《人世间》、《新结婚时代》、《中国式离婚》等剧集的王海鸰。
男主黄子韬(饰 松杨)代表作有剧集《谈判官》、《热血同行》等。
黄子韬被大众熟知,最初是因为他是“归国四子”之一,之后是因为他参加了很多热门综艺,他的表情包曾火爆全网。
女主孙怡(饰 丁沫沫)的代表作有剧集《十五年等待候鸟》、《因为遇见你》等。
男女主都是自带流量的90后新生代演员。
男二号吴刚(饰 丁可芒)的代表作有《人民的名义》、《潜伏》、《庆余年》等剧集。
其实我还是更喜欢看吴刚演反派。
女二号刘蓓(饰 姜叶)的代表作有《手机》、《梦开始的地方》、《忠诚》等剧集。
这次是我第一次看她演绎“泼妇”。
男三号韩童生(饰 罗夏)的代表作有《永不瞑目》、《大丈夫》、《红高粱》等剧集。
我喜欢看他演“作精”父辈。
女三号周奇奇(饰 何水)的代表作有《琅琊榜》、《亲爱的翻译官》、《流星蝴蝶剑》等剧集。
我喜欢看她演贤妻良母。
男四号郑凯(饰 孔高)的代表作有《步步惊心》、《奋斗》、《火蓝刀锋》等剧集。
我喜欢看他演军人或者霸总。
男五号何冰(饰 陈姜戈)代表作有《我这一辈子》、《芝麻胡同》、《情满四合院》等剧集。
我特别喜欢看他演京味电视剧。
知名导演,知名编剧,集齐了老中青三代演技派,这强大的演职人员阵容太让人期待了!
而且励志成长是经久不衰的题材,适用于各种影视作品。
尤其是近些年关于演艺圈“只看流量不看演技”,“只顾眼前不管将来”的讨论,始终没有中断过。
《春日暖阳》就是把焦点聚集到演艺圈新老两代演员身上。
通过他们在工作中的碰撞,诠释他们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敬畏,观察他们各自面对名利诱惑时的状态。
也通过他们跟身边人的交集,展示他们的情感世界,观察他们的爱恨情仇。
松杨是红极一时的流量明星。
他和他的经纪公司,最初都是只看眼前利益挣快钱的做法。
直到遇到参演话剧《父与子》的机会,遇到话剧界德艺双馨老戏骨丁可芒之后。
松杨才发现自己如此热爱演员这个职业,有了对表演艺术的敬畏之心。
最初松杨因为表演功底差,领会不到剧情的重点。
因为急功近利而拿捏不好角色的情绪,没少遭到同行的嘲笑,没少让丁可芒生气。
在丁可芒不断的启发和鼓励下,在松杨不断的潜心钻研和虚心请教后,付出有了回报,演技得到质的飞跃。
才有了话剧《父与子》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刻。
松杨一步一个脚印,从花瓶流量明星蜕变成演技派演员。
师徒二人还凭借实力,从众多知名演员中突出重围,获得影版《父与子》的出演机会。
松杨最终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
在拼搏事业的同时,师徒二人也在爱情上各有收获。
姜叶作为妻子,虽然在事业上没有拖丁可芒的后腿,却因为性格过于强势,再加上价值观上与丁可芒有分歧,一度跟丁可芒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后来在夫妻共同的反思下最终解除误会。
丁沫沫虽然最初对有花瓶之称的松杨看不顺眼,但是在亲眼目睹松杨从演技到人品的蜕变和提升后,她发现了松杨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了真实的松杨,他们从欢喜冤家变成了相亲相爱。
两代演员因为敬畏艺术而励志成长,收获事业和爱情。
娱乐圈是什么情况?
看这些年的作品,看这些年层出不穷的花样塌房。
或许大家都心知肚明。
剧情真的悬浮么?
遇到水奖的明星的时候哪个实力派演员不想做陈姜戈?
一部戏的cp一旦主动拆,什么后果这几年真的看不到么?
拆cp的姿势真的没在现实中见过么?
就目前来看喂汤环节纯粹是自导自演,为了后续提纯做准备。
或许这些天大家都在吐槽黄子韬演自己,但是没有注意到从一开始大家是否就已经认定了他的身份了呢?
或许大家没有发现的是,松杨的语速不管多快,他的表达和断句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这几天看评论,有一个人的评论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那就是他认为黄子韬是娱乐圈刺头,是因为他抨击影视圈酒文化。
我不能理解,但是大受震撼。
别人向不正之风提出质疑,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员工,他是希望这个行业的氛围能变好而发声,可以觉得他傻,但是因为他的发声而认定他是刺头,这种行为不是为虎作伥又是什么?
放在剧里,编剧通过演员之口告诉你一个乌烟瘴气的娱乐圈,那么屏幕之前的某些人,到底是抱了什么样的心思要把这个发声的人打倒呢?
就算捂住了春日暖阳的嘴又能怎样呢?
流量的时代真的要过去了,好演员好剧本的春天就要来了。
看《春日暖阳》,如果单纯说故事性感觉没什么出彩的。
但是这部戏的出现,不是戏本身的好与坏这么简单。
其中影射的内娱乱像,有人说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
的确,很多人无论是影迷还是粉丝也都知道,都明白。
可是没有用,普通人再怎么质疑这些乱像,他们和其粉丝都可以简单用俩字来回应:抹黑。
而现在,在电视剧作品里直接说出来,这就不一样了。
所谓“官方吐槽最为致命”,现在连娱乐圈自己人都明摆着说这种乱像的存在了,从明星到歌手再到演员,那些整天买热搜、假唱、台词只会123却极力否认的人等于被狠狠打了耳光。
尤其是这些人的粉丝,天天吹嘘偶像,纵容偶像错误行为,强行为偶像洗白,到处双标,一捧一踩,却忘了纸包不住火。
做了丢人的事,就得承担丢人的后果。
所以个人认为这部戏很不错,敢想,敢拍。
当流量明星成为了贬义词,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所谓的人气,真是代表真实水平?
字不会认、买水军冲热搜、拍片偷票房、没演技却被强捧成未来影帝、磨破手指头全剧组就得停拍好几天、只会翻唱还只能假唱却成了华语乐坛未来希望,更有甚者直接违法犯罪。
这种水平的人,流量再高又能如何。
说起“内娱”二字,相信大家憋着想说的话都不少。
它就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咱都希望他好,但他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在“摆烂”。
最关键的是,大家还说不得,骂不得,一提就要被捂嘴。
结果前几天播了一部剧,居然头铁到不行。
真一个不落把这些内娱乱象都给拍出来了?
而且针对性极强,简直就差指名道姓骂了。
什么水军买奖、小牌大耍、带资进组...还有那些演戏不背台词直接阿拉伯数字+26个英文字母齐上阵的数字小姐/先生。
这真的是可以拍的吗?
也太敢拍了吧,不怕得罪一票人吗?
不过派爷更想知道的是,这样敢拍,真的有用吗?
这剧一开场,就来了套综合性讽刺,buff叠满。
男主松杨(黄子韬饰)是当红流量小生,人气爆棚。
但这人只是干红,没什么作品拿得出手。
于是公司大手一挥,买水军刷票帮他刷出个“年度最佳男演员”。
结果一上台主持人让他聊聊拍电影的感想。
男主是一个字都憋不出来,直接冷场。
而且原定要给最佳男主颁奖的老前辈。
一听得奖的是他,直接撂挑子不干了,玩失踪。
整场窒息的气氛,全靠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才勉强熬过去...太尴尬啦!
一转眼到了庆功晚会上,松杨这边又遇到了想炒CP的当红小花苏小糖。
套路也是再眼熟不过了,这边先借机贴贴。
那边工作人员立马偷拍编辑上网,一气呵成。
第二天松杨再看一眼新闻。
嗯,自己好像已经多了一个未出世的孩子了。
这进度条拉得也太快。
而且这位苏小糖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开头截图里被怼的那位数字小姐就是她。
来看看这位拍戏时候的台词,真的是成分过于复杂。
都不知道是该说她演技差背不了词。
还是演技太好,能一本正经念出这种东西,都不会笑场...
而怼她的人,可是正经老戏骨姜叶(刘蓓饰),两届影后得主。
专业强,还敬业,早上五点钟就爬起来化妆准备了。
结果苏小糖一场戏,拍了足足四个小时。
等得姜叶愣是连厕所都不敢上。
谁想终于等到苏小糖拍好回来,人家又嫌刚刚那镜自己带的项链不好看。
准备换了重拍...这谁忍得了?
何况姜叶还是个暴脾气,直接开怼:“专业演员,演戏是最重要的,戏比天大!
”“演戏就是基础,你不好好打地基,楼哪天塌了你都不知道为什么!
”
只可惜,姜叶拿的不是爽剧剧本,对面的苏小糖更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直接一句话又给堵死了:“你演技好,可是没流量,没人看,有什么用啊?
”
两人在剧组吵翻天,不欢而散。
姜叶一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
心里还在盘算着苏小糖什么时候给她道歉。
没想到第二天等来一通电话。
被告知自己的角色,已经被编剧提前写死了,杀青了...
真的气笑了。
魔幻,太魔幻了。
同时也真的太现实了。
所以不红,真的是原罪吗?
流量与质量的关系,可能是《春日暖阳》想讲的核心矛盾。
也是贯穿剧情的一条主线。
姜叶是叫好不叫座的一个典型,她老公丁可芒(吴刚饰)也是。
在话剧事业奉献半生无人知,成为了别人口中的“老艺术家”。
结果却因为拉不到赞助面临无剧可演的问题。
然后老板灵光一闪想了个办法:找个流量来演主角不就行了吗?
诶,你说巧不巧。
隔壁的松杨在得奖第二天,不小心偷听到了经纪人的电话。
才知道自己的奖项,是经纪公司运作来的。
而且经纪人在帮他接戏的时候,还把他的演技贬的一无是处,真心的那种——“英语也说不来,演技也比不上人家。
”“要是给他台词太多,你说我是捧他还是在害他啊!
”杀人诛心,一下子把松杨整得怀疑人生了。
于是他痛定思痛,决定好好打磨自己,转型实力派。
再加上他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之前丁可芒剧团的一个龙套演员。
是因为外貌出众而被经纪人挖走。
所以一番巧合加巧合的碰撞下,当年的小龙套与老戏骨又重逢了。
将一起排练出演一出名叫《父与子》的话剧。
但不用脑袋想都能知道会有多坎坷。
首先就是经纪人的阻挠,其实道理很清楚。
公司要赚钱,松杨能赚钱,所以公司需要在有效期限内把松杨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演话剧这种长期投资,看都不用看直接pass。
毕竟这边的合约都签到两年后了。
然后好不容易在松杨撒泼打滚的无赖攻势之下松口了。
可前提必须是要满足她提出的苛刻要求。
比如说排练时间,最多只放松杨去十天。
而如果要排练超过十天。
那松杨的戏份必须占到全剧的五分之四。
也就是这部戏干脆改名叫《子与父》得了。
最后丁可芒忍无可忍,直接上门试戏。
结果发现松杨这小子的演技,连拿下男二都困难...可现在正是为了这个小子,剧团上下都被搅成了一锅粥。
不禁开始问自己,真值得吗?
是不是很混乱,看着很心烦?
但这可能真的就是圈内很多时候的现状了。
大家都在被裹挟,都在夹缝里寻找施展拳脚的机会。
不过即使大家被剧中的各种骚操作气得牙痒痒。
但很抱歉,这可能已经是十分仁慈的一种情况了。
毕竟身为主角的“流量”本人,有极强意愿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并且为之付出了努力。
所以这可能也是剧名叫《春日暖阳》的原因,尚存有一丝希望。
而现实中,往往摆烂躺平的才是大多数。
并且非常微妙的一个点是,这部的戏里戏外其实蛮呼应的...偶像出身的黄子韬,饰演一个流量。
吴刚刘蓓这样的老戏骨,饰演的正是老戏骨。
真的很像是本色出演。
而对于黄子韬来说,本色出演其实对角色有一定加持作用。
比如当剧中的松杨在阐释自己转型的决心时。
就有很强的“黄子韬”上身的既视感。
仿佛说话带着他那股子不可置疑的自信,很有说服力。
但这也是局限所在。
其实男主这个角色,他的内心戏十分丰富。
在第一次从经纪人口中认识到自己演技上的不足后。
他有委屈,有挫败,更有焦虑感。
他知道自己如果没有真本事,靠脸是很快被公司抛弃的。
因此给了松杨一场哭戏来表现情绪。
并且因为人设原因,需要收着演。
可结果真的被黄子韬全收没了,复杂情绪完全没有被展现出来,甚至难过的也有点模糊不清。
而这点在后面与吴刚老师的对戏中,更为明显。
两人试演话剧中儿子质问父亲的一场戏。
但你从眼神、表情等各方面,都感觉这两人是在两个画风里面。
只是剧中的松杨,最后肯定会突破重重困难。
在丁可芒的带领下交出完美答卷,成功把演技提升为实力派。
那戏外的黄子韬呢?
也能有同样的决心吗?
要知道这剧其实三年前就拍好了,改变的话应该也能看到效果了。
当然比起流量转型的问题,老戏骨该如何获得大家的关注和更多机会,也同样值得思考。
今年的一部《狂飙》让大家看到了厚积薄发十余年的张颂文和高叶。
但还有多少兢兢业业的张颂文与高叶们没被看到呢?
剧中有一个反复被提及的概念,就是演员的花期。
苏小糖在怼姜叶的时候,说颜值就是正义。
宁愿看好看的脸假清纯,也好过看皱巴巴的脸真深沉。
而姜叶在反击时,也用的是:“拼脸,但你熬得过时间吗?
”“岁数大了,可就没脸了。
”
其实言下之意还是在说“容颜易老,演技永存”的道理。
可现实里有了“演技”却也并不能拥有一切。
总有着数不清的外在因素会影响着演员的“纯粹”。
于是姜叶在剧中大喊:“我就要用这个戏,凭一己之力跟这种乱象斗争到底。
”但本可不这样的。
让活水流向真正干涸的土地。
流量和演技,本不该是对立的关系,而是需要相辅相成的啊。
真无语,磨叽的剧,人物都是漂浮的,台词都没什么营养,娱乐圈确实挣钱,就这么点儿事儿居然能拍40集……
话剧的魅力我有get到,就是没有NG没有停顿,直接把人带到情绪中去!
剧本差了点 太老套 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但是作为下饭剧还是可以的 刘蓓的演技真的好 最喜欢的人物 黄子韬的演技居然超出了我的预期 值得鼓励
连我妈这种什么剧都看得津津有味的资深电视剧党都看不下去觉得无聊。为什么有些演员一老了就透着一股蠢气,先是吴刚,然后就是刘蓓,年轻时的那个飞扬的精明劲儿是一点也看不到了。黄子韬演的这叫个什么玩意啊。
孙怡演技不错,给我惊喜了,剧情太接地气了,黄子韬有些情绪我能共情,但台词断句有些奇怪,老戏骨们演技都很好,别说丁可芒和姜叶还挺好磕,四星鼓励一下
罗夏况南珊和丁可芒这三人吵架看得我是大气都不敢喘的,从一开始理智互呛到后面口不择言互吵,再到最后一巴掌让所有人愣在原地,好有代入感
因为大家一本正经的浮夸所以好笑 这部剧想要作为热点话题吐槽娱乐圈的点可我感觉这部剧本身都有 比较讽刺
看了半天我也没觉得丁老师有多会演啊,黄子韬就是本色出演啊,刘培是真不错吵架吵的很真
吴刚好适合这个角色,感觉是量身打造的一样,醉心于戏剧、演技绝佳的老前辈
剧情非常慢 十几集了一个话剧还没结束 转来转去 但我是真喜欢吴刚老师呀 演的真好
本来就期望不高,所以就这样吧!
拍的什么东西?正正经经拍部电视剧这么难吗?剧情就是把争议话题堆一起,然后还用狗仔偷拍明星恋情做噱头宣传炒作电视剧?男主这演技还是继续卖货吧,别拍电视剧了
看到六集 整体很不错 黄子韬被老演员的带飞了
打是亲,骂是爱这点在姜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别看她吐槽丁可芒吐槽得狠,骨子里不知道多爱她呢,看看她在看丁可芒教松杨演戏时那个眼神,满满的全是爱啊
还算可以吧,还原流量小生的故事够大胆的
刘蓓为啥要接个这样的角色,为神马国产剧总喜欢把“妈妈”这个角色塑造成泼妇?
拍的挺浮夸哈
况南珊真的是人狠话不多,能力还强,况姐,我唯一的姐,我的奋斗目标x
虽然觉得看他们吵吵也蛮有意思,但是不得不说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很自私并且理所应当要求别人伟大。。。很真实也很厌恶后边越来越没意思了,大结局也差点意思,三星有点多,两星半?
这部剧看的不是演员的演技,而是娱乐圈千姿百态的缩影!剧中流量明星和老戏骨的冲突,资本和艺术的冲突,当红明星和后起之秀的冲突,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友情和利益的冲突…… 都真实反映了娱乐圈混乱不堪和尔虞我诈的现象!松阳和丁沫沫,还挺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