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艾利之书

The Book of Eli,末世天书(港),夺天书(台),伊莱之书,末日护经路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加里·奥德曼,米拉·库尼斯,詹妮弗·比尔斯,迈克尔·刚本,雷·史蒂文森,汤姆·威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艾利之书》剧照

艾利之书 剧照 NO.1艾利之书 剧照 NO.2艾利之书 剧照 NO.3艾利之书 剧照 NO.4艾利之书 剧照 NO.5艾利之书 剧照 NO.6艾利之书 剧照 NO.13艾利之书 剧照 NO.14艾利之书 剧照 NO.15艾利之书 剧照 NO.16艾利之书 剧照 NO.17艾利之书 剧照 NO.18艾利之书 剧照 NO.19艾利之书 剧照 NO.20

《艾利之书》剧情介绍

艾利之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近未来,地球爆发一场毁灭性的战争。灾难过后,人类文明消失殆尽,整个星球满目疮痍。幸存者逆境求生,为了有限的资源回归原始,暴力血腥肆意蔓延。沉默的黑人艾利(丹泽·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饰)是一个独来独往的旅者,他横越荒芜的美洲大陆,见识几多炎凉和凶险。 这一日,艾利辗转来到一座喧嚣小镇。神秘危险的卡耐基(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控制着小镇的水源,也因此成为富甲一方、不可一世的大头目。正当此时,世间流传着一本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预言书的传说,而艾利正是这本书的护送人。卡耐基派出手下四处寻找预言书,结果一无所获,命运却指引着他和艾利宿命地相会。人类的命运终将如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屁孩日记陷爱独狼牡丹令最强罗曼史早见,晚爱六月夏初女士杀手云之羽15杀戮寻根问祖人间正道是沧桑雾中系铃人张三丰传奇之众妙之门初来乍到第二季禁断动画43晓朝夕九龙城寨太空运输鲁邦三世PART4错视画的利牙我的妈妈是天使蓝色青春独一无二的伊万爱乐之城记忆谜城命之途逐爱天堂盗门八将感恩节PlayGuide

《艾利之书》长篇影评

 1 ) 没有福音的圣经(艾利之书的影评,by自由的雨弟兄,2010年8月3日)

原文link: http://freerainous.spaces.live.com/blog/cns!A456EFC973B3694D!2245.entry?sa=372423998 片名:艾利之书 The Book of Eli 导演: Albert Hughes / Allen Hughes 编剧: Gary Whitta 主演: Denzel Washington / Gary Oldman / Mila Kunis / Jennifer Beals / Michael Gambon / Ray Stevenson / Tom Wait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0-01-15 语言: 英语 又名: 伊莱之书 / 夺天书 这部电影,很多基督徒叫好,在感情上很好理解——“一个好牛的弟兄”,他居然可以背下整本圣经,居然可以三十年如一日听从神的话、走神所指示的道路,并且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完成神所交托的使命。

真是如此吗?

圣经告诉我们,必须要去查验,标准,是圣经本身。

在许多问题之中,我们特别需要查验的一个,就是“圣经是怎样一本书”。

提摩太后书【3:15-17】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所以,圣经——第一,是神所赐的话语;第二,使人信耶稣基督;第三,使人因信而有得救的智慧;第四,其用途在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第五,其目的叫信徒完全、预备好行出各样的善事。

《Book of Eli》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恐怖的景象,遍地焦土、生灵涂炭、遍地强暴,公正和秩序不复存在。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形势。

实际上,当罪入了这世界,这世界就已经变成这副模样了,人们陷在罪中、无法自拔、毫无盼望。

这也就是耶稣基督为什么要道成肉身,他来就是要救人脱离这境地。

所以,按圣经所说,这世界如此败坏、糟糕的解决方法,只有福音。

那么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片中似乎提示,神是存在的,因为Eli听见神说话。

但是圣经呢?

圣经观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总结片中几个角色的观点。

第一,反面人物Carnegi的观点。

他认为圣经是一部很特别的书,有奇特的力量,他“极为渴慕圣经”。

其中的原因,并不是他相信福音,而是他认为圣经是一种能够控制大众头脑,给他带来巨大权势的工具。

Eli也提到,那场毁灭文明的大战,起因可能也是圣经,战后,人们毁灭了所有的圣经。

Carnegi也有一个重建世界的计划,就是依靠暴力和心理控制,满足自己的野心,带来独裁的稳定秩序。

第二,片尾那位作为人类文明代表的、看上去又像是爱因斯坦(所以也是科学和理性的代表)的老爷爷的观点。

他似乎认为,圣经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这些文化遗产是“文明重建的基础”,包括莎士比亚、大英百科全书、莫扎特、瓦格纳……圣经被列在其中。

这本重建的钦定本印刷出来以后,被放到书架上,在圣经旁边的书包括《犹太史》、《摩西五经(Torah)》、《古兰经》、《赞美诗集》、《海上圣徒》(摩门教经典)。

所以,基督教圣经只是很多种宗教中的一种,并不具有更高的真理性,各宗教应该并存,文明应当是宽容的、“理性的”。

拯救世界的方法,应该是各文化和谐共处,依靠科学技术和理性。

第三,Eli的观点。

这个问题很关键。

Eli作为影片的主角,承担了圣经保镖的工作,看上去极为伟大。

我们看到他每天读圣经、相信神给他的指示并毫不动摇地执行、他在饭前做祷告。

但是,但是,他从没有表现出任何传福音的尝试,哪怕Solara表现出对圣经极为感兴趣、愿意跟他学习餐前祷告、甚至提出“你教我”,Eli都没有表现出任何对传福音的兴趣,相反,即便有无数次机会,他拒绝Solara接触圣经,拒绝与任何人分享福音,他把圣经抱在怀中,“保护” 它、“守卫”它。

吊诡的是,对他的这种做法,Carnegi提出了最有力的质疑:“你知道这本书的力量,你知道他可以带来如何的公义和平安,这样,难道不应该与众人分享吗?

”在此,我们发现了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分享福音的念头乃是出于那恶者,因为恶者会利用圣经信息蛊惑民众(那场战争本就是如此引发),所以圣经必须被带到一个适合它的地方,从影片后来的发展看,这个地方是受到科学和理性控制的。

这样一个观点,完全背离了圣经教导!

Eli跟随神的指示,乃是因为神亲自向他说话,他对Solara这样解释【照录原文】:“I walk by faith, not by sight. It means you know something, even if you don't know something. It does have to make sense. It's faith. It's a flower of light, in a field of darkness, giving me the strength to carry on.”这绝不是圣经的教导。

信仰绝不是不可理喻因而需要用盲目的信心(或者通过一种个人性的与神亲密的关系)来加以接受的东西,信心也绝不是什么“黑暗中的光芒之花”,基督的真光已经照到这世界,我们信心的根基,就是圣经。

可以说,Eli所信的神,只是他头脑中所听见的那个声音,同时,他不相信圣经。

是的,从他的行为来看,他并不相信圣经。

他不传福音,甚至抵制福音,他丝毫不关心别人的灵魂是否得救(事实上也并未关心自己的灵魂是否得救),也不关心邻舍的生活如何。

在他身上,圣经的教导几乎完全没有反映出来,只有一点点,就是餐前祷告,他的圣经观和福音观仅限于谢饭。

这正是时下许多称自己为基督徒的人所做的,福音是纯个人性的与神沟通、一种亲密关系,不需要关心别人。

这种情况,当然是起源于现代“被阉割的福音”,福音不再有活泼的生命,因为人们不再认信圣经,不再认信圣经中所说的那一位神,他们相信的是自己头脑中的那个声音,他们也不用圣经去查验自己听到的这个声音。

所以,在Eli身上没有任何基督的形象,如果有,他展现给我们的也只有犹太人的弥赛亚形象——一个大能的勇士、有神同在而刀枪不入、杀人极为麻利、可以瞬间移动(比如逃出牢房)、主动攻击(比如砍杀劫匪那段)、不关心人(比如在山崖上拒绝援救受摩托党攻击的路人),而这种迷人的暴力,恰恰是福音失落以后的现代人所沉浸其中的。

总之,这是一部毫无生命力的圣经,即使把它整本倒背如流,也没有任何改变人生命的功效。

到影片结尾,我们看到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Solara背起Eli的全套装备,以一种“美丽的暴力”的形象出发——Solara就是Eli的门徒,你无法想象这个门徒曾经跟随一位可以背诵全本圣经的基督徒,她所跟随的是一种毫无盼望的暴力——这,就是现代人的道路,通向毁灭。

事实上,在Eli手中的圣经,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佛经、古兰经、道德经,因为那真理并不在其中。

对于我们开始所说的五点,Eli连一点都没有,他从未宣称圣经是神所赐的话语,他与基督毫无关系,他没有得救的智慧,他从不教导人、使人归正,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完全、也没有行善。

福音本是大有能力的,不可以被贬损。

在片中,Eli的那种仅限于谢饭的属灵生命,恰恰立即导致了自己的危险。

这部影片,充分表现了如今这个世界在信仰方面的巨大扭曲,已经到达一种新的境地,混杂着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理性的乐观主义(面对如此一片焦土居然还是照样乐观)、神秘主义、诺斯替主义、暴力崇拜,却还要穿上圣经的外衣、带上神的名号(“Eli”),居然还可以迷惑很多基督徒。

片末,Eli借用保罗的遗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保罗的一生,是宣扬福音的一生,打的是卫道的仗,跑的是传道的路,所信的道就是耶稣基督的福音!

而 Eli的一生,打的是刀头舔血的仗,跑的是毫无盼望的路,所信的只是他头脑中的那个声音。

如果说,《2012》是一个没有审判的末日,那么《Book of Eli》就是一本没有福音的圣经。

Eli没有解决问题,他自己就是问题。

这个片子只说对了一点,“地上满了人类的强暴”,要记住,神的回应是“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

.

 2 ) 未來之聲

片名「The Book of Eli」有好幾層意思。

至少五層。

   第一層,電影主角名叫伊萊,伊萊揹著本書曉行夜宿,浪跡天涯。

所以片名叫「伊萊之書」。

   第二層,電影演到中段,謎底揭曉,那書是英國新欽定本基督教聖經。

所以「The Book of Eli」其實就是BIBLE。

   第三層,基督教經典例如舊約的許多篇章正是以「書(The Book of ...)」為名,例如約拿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以賽亞書等等。

「書」前的幾個字是先知或聖徒的名字,他們也正是各書的作者。

所以「The Book of Eli」也就是先知伊萊一生行道的紀錄。

   第四層,Eli這字的字源是My God,在福音書中出現過。

所以「The Book of Eli」就是我主之書。

也就是說,此書乃至書中之大義,它們的真正所有人不是黑人白人或任何凡人,而是上帝。

唯有得到上帝允准之人,才有權閱讀此書。

因此惡人千辛萬苦搶得此書,開書一看,竟成無字天書,完全不能讀,更不能假借書中的道理來害人。

反之,盲女不費吹灰之力就受持此書,而摸索得道,只因她是上帝所愛之人,在聖經面前她一點也不盲(盲人在新約中是常見的譬喻)。

再者,正因為此書真正的所有人是上帝,所以先知聖徒只能暫時持有,保存書義以待後人是他們的任務,任務完成之際,也就是生命終結之時。

   第五層,伊萊把聖經全文都記住了,書與人合而為一,伊萊就是書。

新世紀一切的經書都是伊萊口傳,都可謂「The Book of Eli」。

伊萊好一似中國西漢傳經的伏生。

基督教聖經傳譯的過程有不少神話神蹟,中國經學的歷史也多非常異義可怪之事。

中國經學有今文、古文兩大學派,伊萊從瓦礫堆中得經書,極似古文學派,但伊萊之得書,並非緣於偶然之修屋漏、撿柴火,而是聽到了且聽從了「一個來自天上的聲音」,這比傳授先師之口義還厲害,今文學派大師都要自歎弗如。

因此,伊萊不僅是書人合一,還能合今古文兩大學派而一之,真是太神了。

   台北這幾天太冷了。

年假無聊,只好敲敲鍵盤暖暖手。

上文說的和電影本身好壞應該無關,只是一點遐想。

但話也要說回來,電影本身也可以無所謂好壞,一切的意義也可以說都是觀眾給予的。

我覺得《奪天書》還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它至少能讓你更瞭解美國, 包括聽見那句天外飛來的雙關語:「Fxxk the CHINA」!

 3 ) 首先这不是一部福音电影,其次它只是一部电影。

又是凌晨2点了,第2周的休假仍然像打仗,比上班还忙,每天总有诸多安排,结果原定的事情一件都没做,这部电影,从2周前有人推荐,到我今天开始看也是午夜12点了.一部到目前为止观看的时候最有负担的电影.因为有人期待我为此写点什么.常看了7-8部电影才写那么1篇影评而已,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我有写影评的癖好.那只是我看的电影多,而不是写影评多.这是一个陷阱,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光景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说话.电影只是面镜子,你在里面看到的是自己,影评只是把镜子中的自己显给了大家看.结果怎样的罪都显了出来,可悲的是自己还不知道,接着去绊倒别人。

我看过很多有争议的电影,记录片,也有过反基督的书籍.写过评论,比如《城市广场》,我常从反面中汲取正面的东西,就看你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想从中获得什么。

观此片过程中遇到了搅扰,那人说:"明知道试探,你还看."我不想对她说什么.在我生命成长的近2年多内,我就是在试探中成长的,在慕道的过程中我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尝试和思考。

于是撒旦的迷惑临到时,我才更多的能看得清。

好心的父母常把孩子包裹起来,与一切他们看作恶的隔绝开来,结果青春期的孩子常在背地里做着那档子的事,因他们无法辨别真伪,甚至与父母的心隔绝。

首先这不是一部福音电影,其次它只是一部电影。

有的基督徒会推荐别人去看《飞屋环游记》,《驯龙记》等等,那为什么不能推荐《艾利之书》呢?

而且从剧情的推展看,主人公也没机会得到别人对他的解经,自然很难理解耶稣救赎的意义,甚至都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祷告。

若想汲取正面的力量,那就是这个看上去灵命比你弱这么多的主人公,所行的事,坚定地追随上帝的信念,是那些喜欢论断的人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但对慕道友而言,这却是一部比其他诸如《飞屋环游记》等片更值得推荐的电影。

我常在传福音的时候,不刻意的去讲神迹,童女怀孕等,因为有些慕道友接受不了。

每个人只能在他的生命阶段理解到一个层面。

上帝的牵引,真的如同对成长中的婴孩,适时地给恰当的帮助。

那么此片起码会激起一些人了解圣经的欲望,而且剧情里的圣经的话语,以及整个电影大背景隐喻的铺垫,都暗藏着导演的意思。

可以衍生很多的应用,我就不说了。

 4 ) 不是动作片,而是宗教片

The book of eli不是一部动作片,而是一部夹杂着少许动作场面的宗教片。

当世界一片混沌,没有政府、没有组织、没有真正的权威,力量决定着一切。

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没有信仰,只是苟活着。

水,只能拯救个体的生命。

卡耐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通过控制水源控制了一个小镇和些许武装。

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只有掌握了人们的思想,才能够控制无数个这样的小镇。

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派人寻找圣经。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明圣经代表着拯救和救赎,而卡耐基却要通过杀戮的方式去获得,这就注定了他不会是上天选定的人。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战争使天空破了个洞,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伤害了人们,将他们变成了食人的野兽。

而侥幸躲在地下逃脱的人们在返回地面后只能一方面躲避着食人族的杀戮,另一方面寻找着赖以生存的水和食物,艰难度日。

可以说,战争摧毁了家园,摧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世界变成如此的直接原因。

然而实际上,在战争开始前人类就注定了将要面临这样的劫难。

当书籍被焚烧,一同被销毁的还有慰藉人类心灵的媒介。

人类从此失去了信仰,缺失了指引。

当人类内心空荡无以填覆时,战争便不可避免,一切都不可避免。

可以说,“焚书”是导致世界如此的根本原因。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本圣经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这说明上帝并没有放弃人类,人类还有希望。

而主人公eli,在主的指引下,找到了圣经,并带着它一路向西。

凭借着信仰的支撑,毫无畏惧,誓死完成自己的使命。

个人觉得影片的结尾非常好。

eli并没有把一本形式上的书带到西方净土,而是把上帝的思想带了过去。

这时候,他才真正的成为上天的选择,成为上天派往凡间的使者,成为天使。

而记满了上帝思想的圣经竟然是一本盲文书确实很令人吃惊(也许这正是这本书免于被焚毁的原因吧^_^)。

当影片的最后eli背诵“创世纪”这一段落的时候,也代表着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而eli也最终得以安息,回到了主的身旁。

圣经中习惯以the book of + NAME来叙述主的使者经历重重磨难,传播主的思想的故事。

本片的片名取为the book of eli也正间接反映了主人公是上帝选择来到人世传播其思想的使者。

 5 ) the book of marks

这不是一部动作片,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去看了加入有一天世界灭亡了,一个中国人拿着一本马克思主义到西方去,一路上很多很多坏人来抢这本书,而中国人把这本书背的滚瓜烂熟,而后传播到了全世界。

这就是中国版的艾利之书。

 6 ) 它就是一部属于我的影片~!

吐槽阶段:姑且不论那直白的广告植入魔音耳机?

iPod?

KFC?

墨镜?

题材:末日?

人类?

生存?

信仰?

不辱使命?

思考:内心强大?

感受万物?

嗅觉敏锐?

听觉直观?

第六感?

剧情:简单?

粗暴?

简直帅出翔!

城镇那两枪是打偏了吧?

郊外那一枪是穿防弹衣了吧?

别告诉我是信念强大到满血满BUFF原地复活?

(豆友吐槽“义和团”,跪了)历史为什么有焚烧书籍事件?

因为强者害怕弱者拿到,从中汲取一种力量,那种力量看起来无坚不摧,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那种力量是成千上万的思想汇聚起来,不是单凭一个信念就能所向睥睨!

即使你拿到那本书,TM看不懂不就是扯淡嘛!

它属于我:Trust,Me!

这是世间最难获得的一种感受,尤其是影片背景在核战争造成末日的30年后,那个传说只是在讲述一个没有发生的事实!

“ Do for others more than you do for yourself ! ” 影片结尾的图书博物馆,是一个希望,创造的是人类崭新的文明,那里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思想,并将传承下去!

在路上,书籍,音乐,信仰,不可或缺!

最庆幸的不是你完成使命,而是有人继承你的道路,GO ON!

悟出真理并感恩:感谢你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持续、真诚地指引我 使我在周围都迷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坚毅 感谢你的保护 和这一路上的指引 感谢那些你使我做过的好事 我对我做过的坏事感到抱歉。

他找的不是真正的西部,更不是丝绸之路,而是扎根在他心里的那个西部;他不是唐玄奘,也不是马可波罗,他只是上帝的使者,上帝的邮递员最终口述完那本《圣经》,“印刷出版”!

总之,整个电影风格比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又更上一层楼,五星!

名词解析:(影片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进行?

来自其他影评!

)正义感缺失导致弱肉强食;资源垄断导致特权阶层;暴力统治导致崇尚武力。

(豆友:轻弹 提供)信仰不是相信,而是明知道难以置信,却去坚守的那些东西。

(豆友:不敬神的YODA 提供)圣经中习惯以the book of + NAME来叙述主的使者经历重重磨难,传播主的思想的故事。

本片的片名取为the book of eli也正间接反映了主人公是上帝选择来到人世传播其思想的使者。

(豆友:David 提供)

 7 ) 电影中的小物件~

艾利的耳机:Monster牌的Beats Tour“面条”式入耳耳机;播放的歌曲是:Al Green 的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给个新蛋的耳机销售链接:http://www.newegg.com.cn/Product/21-c55-002.htm

 8 ) 死掉的是宗教,流传的是信仰。

午夜12点时,刚好看完结尾。

这是一部神棍片么?

坚决不是,既没有神迹让我们的先知刀枪不入,也没有大段教义来隐喻坏人的必然结局。

通篇看下来,ELI完成的只是由于他坚定的信仰指引给自己的理想。

不过他的悲壮故事必然将给他口述写成的新圣经带来更将玄幻的宗教色彩。

但那不是导演想给你的震撼。

当万物俱寂,残存的人类以人为食,若是上帝也会放弃人类,唯有人类自己不会放弃自己。

" god is good, is he not?” "All the time" 你真以为上帝会出来给他挡子弹啊?

扶ELI爬起来的是他自己,一直向西。

末世的天地,人类缺失的是心灵归宿和精神指引,掌握信仰是成为统治者的必然选择,换成是古兰经小boss卡耐基一样抢,也许换成马克思的资本论估计他也会抢。。。。

其实,上帝不会给你水,不会给你食物,温暖的床和女人,餐前的虔诚祷告是为了安抚脆弱伤痛的心灵,慰藉困苦中疲惫的精神,以便在明天早晨还能有力量仰视恶毒的阳光,鼓起勇气走向不知终点的西方。

ELI所选择的路,不是传播教义,而是实践信仰,因为是个人对残存于世的生命意义的履行,是思索,是寻找,而不是神的拯救;而卡耐基想要的,是用以控制思想的宗教,是奴役他人的工具。

不是上帝祝福了他们中的一个,而是他们自己喏行了自己追求的方向,永远都有选择,只是结果背道而驰。

没有信上帝者得永生,没有欺骗主者遭天谴,坏人没有程式化的死去,上帝没有惩罚谁也没有拯救谁。

褪去宗教的光环,影片只表达了一个信息:信念远大者才曾生存,精神软弱者只能苟活,而作为唯一宗教存在的圣经,不过承担了信仰载体的作用。

最后一刻,ELI放弃了那本圣经,因为他领悟到,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不是依靠圣经本身或它代表的神迹,而是千百年流传汇集在圣经字里行间的人性与智慧—— “do for others more than you do for yourself”所以,结局是圣经作为古文化佐证被摆上书架,而继承ELI信仰和意志的女孩则继续与ELI相似的旅程。

死掉的是宗教,流传的是信仰。

 9 ) 黑老大都知道,控制思想才能真正强大

是一部有关信仰的电影,描绘的是人类未来很有可能面对的问题。

人们过度消耗资源,导致为了争夺资源引起的战争,战争毁灭的世界,毁灭了一切。

仅仅剩下少数躲在深处的幸存者,资源极度短缺。

这就是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

着这种极端苦难的情况下,世界回复到了原始,暴力的丛林法则之中。

受到暴力奴役的人们如何才能重新找到希望,依靠暴力维持的黑老大如何才能维持统治。

这部电影的焦点就在这里,黑老大知道,要掌握人们的思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光明所在,让他们追随,才能维持其统治。

所以拼命要找到这一本启迪之书,而男主角则是要把书护送到西方,一个可以很好保护这本书,并加以传播的地方。

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何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利之书?

 10 ) 你们都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一部有全明星阵容以及充满类固醇的预告片的电影在上映后却像瓦片丢进了水里一样没什么动静(豆瓣上这个电影的评价只有波西·杰克逊的三分之一)——因为这个电影是给没有信仰却在寻找信仰的人看的。

首先信仰不是自然科学。

信仰是超验的,直到你相信它之前你都不会相信它。

因为并不是一个基督徒,所以虽然这个电影充满着基督教元素,但我更愿意把这个电影看成是一个关于通用的信仰的象征主义的故事。

在沉浸在极度的繁荣(或者叫虚荣)之中人类并没有意识到信仰的价值,整个文明最终被自己毁灭。

而这种毁灭未必是物理的毁灭,电影中所描绘的世界不需要理解成是真实的世界,它完全可以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现实文明世界——一个荒芜的充满贪婪淫邪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不需要详细描述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被毁灭的,虽然做几个核爆CG会让大部分观众更愉快一些。

但恰恰是当一切都归于虚空之后,人类会意识到信仰的价值——先知的好人自然知道,聪明的坏人也会想到。

这里的好坏被具象化成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刀枪不入原地满血复活的侠客和独霸一方有思想有追求有品味崇拜墨索里尼不看达芬奇密码的山大王,而他们所真正代表的是文明对信仰的需求的两面性——也就是正教和邪教的对立。

对那些说这个电影胡诌的,我想到一个圣经故事:耶稣在路边让一个瞎子重见光明,这个瞎子跑去宣讲神迹,却无人相信。

耶稣便说现在不能看见的能看见了,能看见的倒瞎了眼。

特意找了一下圣经原文,最后面对不信耶稣的人,耶稣说"If you were blind, you would have no sin; but since you say, 'We see,' your sin remains.“

《艾利之书》短评

没想到竟然是视觉系,有才气但不稳定

10分钟前
  • 达到厂
  • 还行

结尾感人。

15分钟前
  • frankerstein
  • 推荐

整体感很强

19分钟前
  • 三十
  • 推荐

众生散退,装逼开始

2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Ecclesiastes Now

24分钟前
  • seal67
  • 还行

Jennifer Beals ,居然有她~

27分钟前
  • 板児爺
  • 较差

最后大坏蛋发现艾利之书是盲文的,我乐了。。总之,米国人还能搞了,为了圣经能编成这样

28分钟前
  • ningbokai
  • 推荐

昏暗却刺眼的画面,颇有末世感。血浆飞迸,硝烟四起,新纪元的守护天使以反基督的方式捍卫基督的血脉

29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Queen st

34分钟前
  • vip
  • 还行

太过矫情的信仰

36分钟前
  • spencer
  • 还行

watched @ regal cinema on a double date. hmmm..a rapture ? anyway,it's always the ideology that people live and fight for.最萌是那面条耳机。

41分钟前
  • 推荐

Ray bon 广告

45分钟前
  • 冷杉
  • 还行

就冲他那干净利落的砍头。虽然剧情一般。(BTW: ELI是个盲人)

49分钟前
  • zonovo
  • 推荐

[2010.05.21]★★★☆明明前面有很多细节暗示,但我还是到最后才意识到原来艾利是个…不过也难怪,谁叫这片这么神棍呢。科幻片神棍化也是一种趋势吧,之前就有《我是传奇》。Gary大叔实在太赞了,演坏人绝对是一绝,天生有坏蛋的气质囧。丹泽尔没事刮什么毛啊,那造型太寒碜人了|||

52分钟前
  • Skybow
  • 推荐

晕,明明就是部宗教宣传片

55分钟前
  • A-Mian
  • 还行

gary oldman rules

57分钟前
  • 伊苏林迪夜光蟲
  • 推荐

我擦!!!我被Gary Oldman骗进哦!!!

60分钟前
  • ♛Andrea☮
  • 还行

宗教说教。。。主要是部动作片。

1小时前
  • harmony orange
  • 较差

我喜欢这个名字 可是不代表好名字就有好剧情

1小时前
  • Ryan·白弃
  • 较差

72/100。看完了才发现,哇,原来丹泽尔华盛顿演技这么牛逼啊。装逼的导演+打酱油的加里奥德曼,扣掉一星。ps,最后那墨镜一戴,Mila Kunis这小妞颇有朱莉神韵啊

1小时前
  • 猪大腿
  • 还行